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切伟大都来自认真、坚持、做透
userphoto

2024.02.13 四川

关注

一个企业最底层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认真、坚持、做透,做到这六个字,就一定会成功。“长期主义”是一个很好的概念。我们对任何概念都要把背后的本质问题想清楚,否则,有可能观点是对的,但在实践中是错的,所以一些观点需要放到具体场景中去理解。当然,管理学、管理实践中也有不变的,即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那么长期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在变化的经营场景中不变的是什么?想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企业理解长期主义对经营的价值与意义。

“长期主义”的前提是战略方向大致正确

首先需厘清战略的三个概念:战略方向、战略逻辑、战略行动。战略方向代表的是业务选择,代表的是你选择的主战场。如果说你刚开始选择的主战场本来就很“瘦”,空间不大或是一红海市场,那去做业务聚焦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方向错了,聚焦不是找死吗?这是一个战略方向问题,方向正确是长期主义前提。如果说我们选了一个有前途的方向,一方面你可以赚钱,有资本去做长期主义,另一方面有坚持长期主义的客户价值基础。再举个例子,中国有很多企业尤其是在三线至五线城市的企业,规模尚小时就开始多元化。以前讲过,很多企业的多元化是“伪多元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因为它其实没有主业,干了一堆事都是要死不活或苟延残喘或机会型的,做着做着就没有未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战略方向正确前提之下,坚持长期主义,否则它只是一个错误方向,所有的试错基本上都是沉没成本。但如果方向是对的,试错就是一种累积。把这三个概念界定一下:战略方向就是业务选择、

主战场选择;战略逻辑就是怎么赢得这个主战场,是对定位、价值主张、策略、核心竞争力等的思考,也可叫商业逻辑,就是怎么打赢这个仗;战略行动是基于思考清楚以上两个问题后,具体用什么关键的举措去落地、去实现。

抛开长期主义不说,厘清这三个概念也有很现实的意义。有一种现象:老板认为他的战略非常清楚,下面人却认为战略不清楚——很多现实情况确实是老板就提了一个方向,甚至只提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但到底怎么做或实现成功的战略逻辑和战略行动并没有想透,没有充分思考,厘清思路,达成共识。这时就会出现一种情况:有可能是方向出了问题,但企业家却认为是执行力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方向是对的,是执行力出了问题,大家却在否定它的方向。这主要就是没有区分战略方向、战略逻辑和战略行动,然后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去把它界定清楚所产生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危害不是没有弄清几个概念,而是企业没有找到真问题,问题就总是得不到解决,耽误时间且浪费了资源,战略方向是“长期主义”的第一个本质。

长期主义落地的三个抓手:业务组合、核心竞争力、组织能力

长期主义的第二个本质讲的是长期主义到底意味着什么?怎么去落地?长期主义体现到企业经营实践中有三个关键点:第一是业务组合;第二是核心竞争力;第三是组织能力。为什么长期主义体现在企业经营实践当中是这三方面?

业务组合——就是“吃在碗里、看在锅里、种在田里”,很多企业刚开始抓住了一个机会,做了一个产品很成功,之后就忘了未来这个产品是不是还能赚钱,而任何一种产品都会进入饱和期,进入衰退期。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如果前期不做好准备,也就是围绕所谓的第二增长曲线、第三增长曲线做好准备的话,等主业进入一个红海,进入存量市场衰退期时增长就没有了,衰退开始出现。一旦增长出问题,正如“贫贱夫妻百事哀”一样,增长衰退百事哀。

核心竞争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很多企业活得很痛苦,但也看到很多企业活得很好。凡是活得很好的企业有几个特点:第一,选择的业务在时代的新风口上,如围绕高铁产业链做可能就没太大问题。第二,尽管是存量业务,且是传统产业,但基于客户痛点或行业痛点进行了改造和创新。第三,没有什么变化,既不是风口也不是商业模式改造,但原有业务形成了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所谓的隐形冠军或行业冠军的概念,聚焦于一个细分行业,持续改进、持续投入,在这个领域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凡是有核心竞争力的,就不至于活得太痛苦。喊痛苦的企业大都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因过去赚钱时忘了去打造核心竞争力。凡是有人说能给现在活得痛苦的企业支招,让企业立马“不痛”的,基本是胡扯。为什么?因为现在所有的痛苦,基本上是过去没在核心竞争力上投入和累积,而这恰恰就需要时间,需要我们所讲的长期主义。企业的这种“痛”是必须由时间去解决的问题,除非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或找到一个新的风口领域。如果说在原有逻辑、原有领域出一个什么“绝招”,然后马上解决问题,这绝对是胡扯。说到这里,说说OEM企业,原以为OEM企业很一般,实际上OEM企业活得很爽。几年前笔者去东北袜业园,袜业园老板带笔者去参观织袜车间,指着织袜机问,这是什么?还以为是脑筋急转弯,怎么也想不出来,然后说,这不是织袜机吗?他说:这不是织袜机,是印钞机,你看5毛、5毛、5毛的这样一直在印出来。这时我才知道,有些OEM企业活得很爽的——不需品牌,不需研发,不需营销,甚至连产品设计都不需要,只需要制造能力,订单一来就是印钞机,就能赚钱。但问题来了,如果不及时打造核心竞争力,情况一变只会无能为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长三角、珠三角死了多少OEM企业?过去在做OEM企业时赚钱很爽,但它没有品牌、没有渠道、没有技术,甚至连产品能力都没有,所以环境一变,订单没了,它无能为力。因为它要品牌没品牌,要渠道没渠道,甚至有的连产品能力都没有,只有制造能力……所以企业一定要打造核心竞争力。

组织能力——一是要理解组织能力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理解组织能力建设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如何理解组织能力的意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怎么形成?假设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没有技术,人才会有技术核心竞争力吗?技术人才来了之后,如果没有好的管理机制,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会有吗?如果不能形成技术研发的组织体系,能够保障技术研发能力的沉淀和不断提升吗?由此说,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就是组织能力的核心构成。核心竞争力背后是由组织能力来支撑的,如果没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核心竞争力很难形成。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归根结底要落到组织能力的建设上,组织能力的建设恰恰需要坚持长期主义。

企业文化也一样,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人才梯队,机制会失灵,想换人也换不了。很多管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人不合适的问题,而如果要确保企业的人合适,实际上需要早期就开始布局。比如要大量招人,要让这些人到“战场”中去,然后要做好评价区分机制,把那些能打胜仗、敢于挑战、有学习能力、有一定大局观的人区分出来,优秀的班长就是排长的后备,优秀的排长就是连长的后备,等等,这样一来,慢慢就形成了人才梯队。形成人才梯队后,不合适的人该换就换。这是一个长期“育苗—成长—优胜劣汰”的过程,所以,希望“一招鲜”,希望一年就把这个事情解决,是不可能的。

组织能力建设不仅是长期主义,且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什么?常看到一些问题其症结并不来自问题本身,而是系统原因造成的。比如讲“员工没有激情”这一问题,首先就和打胜仗(打胜仗可以是增长,也可以是高速增长,但要解决支撑增长的障碍)有关系,而打胜仗首先跟企业高层领导团队有关系。比如高层领导团队是不是有追求、有激情的,是不是具有打胜仗的业务能力,如果高层领导团队不行的话,员工又怎么有激情?反过来,如果没有大量招人,没有通过评价区分把能打胜仗、有思路、有格局的人区分出来,形成人才梯队,然后优胜劣汰,未来也不可能形成自我新陈代谢、有战斗力的高层领导团队。另外,企业从0—1的突破,进入快速发展期,是组织能力集中建设期,这一时期最大的难点就是系统性缺失,必须理解这一时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度过这一时期。

企业在第一次创业期阶段是“小船”方式,靠的是几个“侠客”,小船体系的动力是人划桨,转向也是人划桨。但到了二次创业期的“大船”体系时,动力是发动机,有传动轴了,有液压系统、电力系统和电气系统,甚至有通信系统。它们的管理逻辑是完全不一样, “小船”和“大船”两种逻辑背后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就类似于猎人和农民的不同。“小船”时期类似于是一个猎人,靠的是枪法准,一枪打一个猎物,狩一季猎其他三季就可以歇着。农民种地就不是这样,种地必须拼命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农民务农与猎人打猎有什么区别?打猎是单一因素,农民务农是系统因素。比如种子质量差就不行,种子好土壤不行也不行,乱施肥也不行,有虫害时不打农药也不行,连续耕种几年后不松土或化肥用多了,土地板结了也不行。所以企业在二次创业之后建立的组织能力就不是猎人的能力了,而是农民的能力,是一种系统能力,需要持续花时间去做。

长期主义的三大思维:格局,布局,认真、坚持、做透

格局与布局,长期主义也可以归结为这几句话。长期主义是格局,追求、胸怀、视野都可以用格局来解读。如果没有格局就没有追求,没有追求不可能打造核心竞争力,没有追求和胸怀就不可能打造好组织能力,所以,最终决定事业高度的底层因素是企业家的格局。长期主义是布局。所谓长期主义就是以未来看现在,要围绕长期主义思维做布局,业务组合是布局,核心竞争力是布局,组织能力的建设也是布局。比如一家企业现在招应届毕业生,一定不是为了解决现在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未来的问题,经五六年之后,这个企业就形成了内生的、会自我新陈代谢的人才梯队。如果不能形成会自我新陈代谢的人才梯队,每次遇到什么事要靠从外面招人,招来的人能力如何还不知道,来了以后还得磨合,各种问题就出来了。所以企业只有形成人才梯队,组织才有了稳定性,这就是一种布局的思维。

长期主义就是“认真、坚持、做透”。长期主义反映在行为上就是这六字箴言。为什么?去看看一个企业最底层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认真、坚持、做透”,因为99.99%的企业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如果有家企业真正能够认真、坚持、做透,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甚至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华为为什么伟大?管理讲起来谁都懂,华为任职资格体系并非十全十美,还有迭代改进的空间。关键是他们做事情较真,《华为基本法》立了法就真正在执行。企业做文化做《基本法》的很多,为什么只出了一个“华为”?是华为人认真、坚持、做透。可见,归根结底,一切的伟大都来源于把自己的事情认真、坚持、做透,能做到这样,就是在践行真正的长期主义。

文/夏惊鸣

编辑/陆佳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3年1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惊鸣:一切的伟大都来自“认真、坚持、做透”
逆境之时,为什么有的企业还可以活得不错?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小企业病”系列之三:企业战略缺失 发展思路缺位
企业竞争中的战略成本管理分析
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及上市融资的利弊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