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答:中药煎药方法有那些?(原创) - 老中医王圣尉 MySpace聚友博客

中药煎药方法
    提要: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采用的剂型,并且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

效,医生应将汤剂的正确煎煮法向病家交待清楚。例如煎药器具、浸泡方法、煎煮方法、煎熬时间、服用

时间、服用方法、服药冷热、注意事项等都很重要,关系到药的疗效。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

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

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

泡20-60分钟为宜,花、叶、草类20分钟以内,根茎、杆枝40分钟以内,坚实的块根、矿石等60分钟,这样

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

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

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花、叶、草)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

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坚实的块根、矿石等)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

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

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

,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

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

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

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

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我发表以上“中药煎药方法”很多人还是不理解,提出了更多的问题,给以综合回答。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

1、煎药器具: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

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金属

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煎药用水: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

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

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

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3厘米为宜。质地坚硬、

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

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3、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

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漫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

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4、煎煮火候及时间:煎煮中药还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适宜。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

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

沸,改用文火维持15-20分钟左右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

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5、榨渣取汁:汤剂煎减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掖。其次,已经溶入药

掖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

热有效成分容易损失或破坏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

的意义就更大。
6、煎煮次数: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二至三次,最少应煎两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

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

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

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
7、入药方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

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

究人药方法。
  ①.先煎如磁石、牡蜕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

它药同煎J1乌、附于等药因其毒烈性经久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

药同煎,以确保用药安全。
  ②.后下如薄荷、白豆寇、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入

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③.包煎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

用;车前于、茸茁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

覆花筹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人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④.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⑤.烊化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侥,宜另行烊化,再

与其它药汁兑服。
  ⑥.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
8、服药方法 :
  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

时间、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
9、服药时间:
  按时服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扬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

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

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①清晨空腹时,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服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

效。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②饭前,胃中亦空虚。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遣疾病的药物宜饭前眼用。因饭能服用,有利

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眼用。
  ③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和,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

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挥药效。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迸食都应

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④此外,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安神药用于治失眠,宜在睡

的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应在睡前给药,截疟药

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眼药,急性病则不拘时限。
10、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倩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眼药一次,昼

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眼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

、下太过,损伤正气。 呕吐病人眼药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对胃的刺激小,不致药入即吐,频服,才

能保证一定的眼药量。
11、服药冷热 :
  临床用药时,服药的冷热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一般汤药多宜温眼。如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眼。

特别是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需温覆取汗。至于治热病所用寒药,

如热在胃肠, 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如热在其它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 为宜。另外,

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

<王圣尉  编辑>  参考资料:http://www.81316578.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轻人,你还会煎中药吗?
亲自煎药与代煎药效大PK 了解煎药的基本知识
煎煮中药有学问
中药的煎煮是一门学问!
中药常识知多少
中药煎药专业术语及患者常问的问题解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