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 洛阳桥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 洛阳桥

闽南自古多石桥,杰出者首推安平桥与万安桥(洛阳桥)。二桥皆为宋桥,相隔不上百年。洛阳桥为古代中国四大名桥之一,茅以升称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

晋、洛阳都是中原的地名,古代中原人南迁,出于对家乡的怀念,在福建泉州就有了晋江、洛阳江。10世纪泉州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宋元时期的泉州跃居东方第一大港,两宋时期也成了泉州造桥热的高峰期。

洛阳桥建于海湾之上,连接城南港区和城市中心网络,大大拓展了泉州的腹地空间,方便了海舶运输集散货物的需要。泉州石桥成为泉州上达江浙、下通两粤乃至中国广大内陆地区的交通要道,推动了口岸水陆转运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因其址为古万安渡口而得名,是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的“超级工程”。

蔡襄,福建莆田人,自幼聪明博学,十八岁高中状元,曾两任泉州知府,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旧时洛阳江南北两岸设渡口渡人,每遇飓风大作,沉舟而死者无数,因此渡口取名“万安渡”,祈望万古安澜。

早在宋初即有民间在万安渡口架木板为桥,供行人过往;后有民间合力建万安渡石桥,历三年不成。最后官方顺应商贸发展需求,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石桥,选址在洛阳江入海口处的万安渡,此处江口最窄,依托江中天然巨石(今称中洲岛或中亭),分两段式建造。

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至嘉祐四年(1059年),历六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被誉为“海内第一桥”。

建桥时首创筏形基础、浮运架梁、种(养)蛎固基,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

为应对建桥处的江宽流急,建造者世界首创“筏形基础”的新型桥基,即在江底沿着桥中线置放石块,并向两侧展开一定宽度,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址,极大地提高了古桥基址的稳定性。

“种蛎固基”是在桥基建造后,在桥基上人工养殖牡蛎。原本分散的石块通过牡蛎的繁殖而结成牢固的整体,以加固桥基。这种把生物学与桥梁建筑相结合的固桥技术,在世界上是首创。

“浮运架梁”解决架设石条桥面问题。退潮时用木浮排将石材运送至两个桥墩之间的恰当位置;涨潮时水面将浮排和石材整体托起,调整安放至桥墩;再待退潮时将浮排移走,完成桥面架设。

洛阳桥现桥长731米、宽4.5米,花岗石砌筑,主体桥段47孔,桥墩45,桥中部一自然小岛(中洲)。桥身、中洲及桥南北各设有一些附属构筑物或建筑物。桥身两侧设置宋以来各形制石塔7座,护桥石将军4尊。

中洲上有中亭和西川甘雨碑亭。西川甘雨亭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为了纪念明代为民祷雨的泉州知府方克(号西川)而建。

桥南有蔡襄祠,始建于宋,现存为清重修。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其文精炼,仅153个字,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莆田历史名人——蔡襄与泉州洛阳桥
名胜|福建·泉州洛阳桥
泉州有座洛阳桥
闽南游踪:古洛阳桥
世界上第一座跨海大桥的建造及其背后隐藏的宋代制度进步
它从千年前的宋朝穿越而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