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末期曾鲸十一幅人物绘画赏析
文:听月
明代后期(嘉靖、万历以后到崇祯),无论山水、人物、花卉各种画科,都有新的变化。派系纷繁,各有不同的风格。这里主要介绍八大山人、曾鲸、陈洪绶、丁云鹏、董其昌、徐渭和张宏。这里介绍曽鲸绘画艺术。
曾鲸像
曾鲸(1564年~1647年),字波臣,福建莆田人,中国明代画家。一生往来江浙一带,为人写真。擅画肖像,在继承粉彩渲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注重墨骨,层层烘染,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所画人物肖像强调观察体会,抓住最动人处,精心描绘,尤注重点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镜取影,俨然如生”之誉,从学者甚众,遂形成“波臣派”。
其传世作品《王时敏小像》、《张卿子像》、《葛一龙像》、《黄道周像》、《吴允兆像轴》、《顾梦游像》、《候峒嶒小像》、《李亨像》、《曼殊像》、《苏文忠公笠屐图》、《胡尔慥像》等都达到了“无不俨然如生”的境界,人物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明代末期曽鲸《王时敏小像》赏析
《王时敏像》,纵64厘米,横42.7厘米,设色绢本,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王时敏像》,是曾鲸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即1616年,为时年25岁的青年才子王时敏所作的肖像画。画上有时人顾秉谦篆书题:逊之尚宝二十五岁小像。左小角钤王时敏之孙王原祁朱文印“掃花闇”一方。右下侧画家自署:万历丙辰五月,曾鲸写。下押“曾鲸之印”、“波臣氏”二印。“万历丙辰”为公元1616年,画家曾鲸时年四十九岁。
画中人物头戴冠巾,身着宽袖长袍,手持拂尘,神情自如,肃穆端庄,盘坐在蒲团上。画上除了蒲团与拂尘之外,没有其他背景衬托。该图对脸部的描绘,采用墨线勾勒的传统技法,不强调凹凸的变化,说明曾鲸在绘画中非常注重传统技法。衣纹中曲线较多,疏密结合得当,和缓充分,并施以淡色晕染,表现出年轻敏锐的神态,衣纹的墨线上又略施赭石色,给人以柔和的印象,又在领口,袖口处及指甲上施于白色,衣服的赋色在最后也似乎用了一层薄薄的白色。曾鲸运用流畅的线条,清雅的着色,简洁的构图,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王时敏的身份和地位。
王时敏,江苏太仓人,是清朝著名的画家,出生于官宦之家。他擅长山水,师法黄公望,在清代影响极大,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艺术史上位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明代末期曽鲸《张卿子像》赏析
《张卿子像》图轴,设色绢本纵111.4厘米,横36.2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于天启二年(1622)年为杭州著名医学家张卿子画肖像;
款识:天启壬戌中秋,曾鲸写。钤印:曾鲸之印(朱白文方印)、波臣(白文方印)
是天启二年(1622),曾鲸五十九岁时为杭州著名医学家张卿子所画的肖像。这幅作品可称得上是曾鲸传世作品中的精品。画面上依然没有其他的任何景物、道具的陪衬和点缀,画中的张卿子面带微笑,身穿淡青色长袍,乌巾朱履,手捻胡须,略侧着身躯,似正缓步行走。此幅作品的画法正是曾鲸开创的墨骨染色法,对人物面部凸凹烘托较重,体积感较强;且身体结构清晰,比例适度,动作自然,衣纹勾描更加简练,线条垂长而多方折变化,又以淡青墨贴着线条稍加渲染,别有劲健挺拔之感。不仅加强了人物性格和皮肤衣着不同质感的表现,也展示了生动的笔墨韵致,倍显精妙。
在对这幅画的鉴赏上,认为:“画家着力于人物面部的刻划,既注重墨骨,又借鉴西洋画法,用多层洪染体现面部的凹凸,使脸部具有了较强的体积感,并富有质感。人物的身体结构清晰,比例适度,动作自然,衣纹线条垂长而方折多变,坚劲挺拔,又有淡青色贴着墨色线条稍加渲染,使墨线更显劲健生动,笔墨趣味浓厚”。画中人物的身体比例适当,情态端庄自然,其宁静、坦荡、和善的性格特征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曾鲸的这幅画也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波臣派画风的一幅作品。
张卿子(1589~1668),原名遂辰,字相期,号西农。祖籍江西,后随父亲迁居至浙江杭州,曾被董其昌和陈继儒称为“奇才”,即是诗人也是名医,是隐于医道的学者。
明代末期曽鲸《葛一龙像》赏析
明 曾鲸 《葛一龙像》 纸本,设色,纵32.5厘米,横77.5厘米。
此作在画法上工整精细,可谓笔笔经意,笔墨生动,富有韵致。比如在人物的面部和衣纹处先用细线勾勒,经晕染数十层后,再加以敷色。这种中西结合的手法使得物象凹凸分明并富有体积感,而且衣纹的勾画既简练又明快,线条流畅劲健。衣衫敷以白色,既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衣着材料的质感,又与人物面部的淡赭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重视墨骨的变法,使得人像犹有宋人的静穆之气。此画无款,钤有“曾鲸之印”、“波臣父”等印迹。还有米万钟、范景文、周之纲、王思任四家的题赞。后有俞彦、宋献二家的题赞。
明代末期曾鲸《黄道周像》赏析
《黄道周像》,绢本淡彩,自题“石斋先生六十岁小像,甲申花朝前二日,波臣曾鲸绘于明成堂讲舍,钤“臣”。现藏福建省博物馆
曾鲸与黄道周都是明代着名画家,且都曾居南京,既是乡亲又是挚友。目前发现曾鲸为黄道周绘两幅肖像画,其中一幅《黄道周像》,绢本淡彩,自题“石斋先生六十岁小像,甲申花朝前二日,波臣曾鲸绘于明成堂讲舍,钤”波臣“。现藏福建省博物馆, 曾鲸另一幅《黄石斋尚书小像》私人收藏,可见曾鲸对这位乡亲的敬仰之情。
黄道周于福王时任礼部尚书,唐王任以武英殿大学士,谥忠烈。通天文、理数诸书。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获高度评价。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赞黄道周:“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乾隆《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一赞黄道周:“一代完人”;《四库全书》黄道周《儒行集传》序:“直节清德,见重一时”——《明史》黄道周:“文章风节高天下”。
明代末期曾鲸《吴允兆像轴》赏析
《吴允兆像轴》是明代画家曾鲸、胡宗信共同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绢本,设色画,纵147cm,横82cm
本幅右上角款识:“万历丁未夏胡可复、曾波臣为吴允兆先生合作行乐图于青溪水阁,属不佞代
志岁月。洪宽。”下钤“洪宽之印”,另一印不辨。
通过洪宽的题记可知此图作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曾鲸与胡宗信合作的具有肖像画性质的行乐图,画中主人公为吴允兆。书款者洪宽行状不可考知。
图绘吴允兆手执曲谱坐于山石上,沉吟思考,身后一小童陪侍,周围松林茂密,高山巍峨,泉水流淌,小路上一小童背一包书卷正向主人走来。人物面部烘染细致,但由于年代久远和保存不妥等原因,面部已返铅而略显晦暗。二小童画法则较为简略,不具肖像性质。
创作此画时曾鲸43岁,属其画风初成时期的作品。此轴曾经石门方廷瑚收藏,裱边尚有方氏于清道光年。
曾鲸《顾梦游像》轴赏析
曾鲸《顾梦游像》轴,纸本、设色,105x45cm,南京博物院藏。
他和张风合绘的《顾与治先生小像》,本幅右上篆书题“顾与治先生小像”,楷书署款:“曾鲸画像,张觀补景,田林篆。”据此,知此图主人公顾与治为曾鲸画,山石背景由张觏绘。
张觀,又作张风,字大风,号升州道士,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崇祯(1628〜1644年储生。擅长®人物、山水、花卉,风格简逸纵放,不拘一格。
顾梦游(1599〜1660年),字与治,上元(今江苏南京)人,贡生。工古文辞,善行草书,与黄道周、龚鼎孳、周亮工、冒襄等名士相友善。
此图未署年款,不知确切创作年月,但从合作者张风、被画人顾梦游均为上元人分析,这件作品应当是曾鲸晚年定居南京时所画,故可推断作于晚年。
画面顾梦游作文人装束,端坐崖边石台上。身材微胖,面庞方,胡须浓密,鼻大嘴宽,外貌特征明显,一望而'知是写生之作。画法也用写实的“墨骨法”,勾勒轮廓后以淡墨作深浅晕染,再罩上赭色,故脸面显得较暗,但立体感甚强。衣纹的色彩渲染也较强,具起伏凹凸之态。此像反映了曾鲸“墨骨法”的典型面貌,亦可证作于晚年。
张风的山石背景画得很写意,用笔纵逸,景致荒率,既传达出主人公忐在山林的情趣,也通过粗细对比突出了人物主体,合作得可谓很成功。
明代末期曾鲸《候峒嶒小像》赏析
曾鲸与张翀合绘制《候峒嶒小像》绢本设色,现藏于浙江省德清县博物馆。画像的右上方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落款为”天启丁卯仲夏,莆阳曾鲸写”,款下钤。
明代末期曾鲸《李亨像》赏析
曾鲸《李亨像》立轴,绢本,设色,纵91.7厘米,横28.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图片规格:2803x3737像素 资源大小:5.89MB
曾鲸《李亨像》中的李亨,即李肇亨,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李日华(1565-1635年)之子,然成就不及其父盛名。李肇亨字会嘉,号珂雪,又号醉鸥、爽溪钓士,后为僧,法名堂莹,住超果寺,嘉兴人。李肇亨工书法,初摹褚遂良。精画理善山水,与赵左齐名,其书画气息浑古,风韵静穆。李肇亨尝以书法写葡萄尤妙。天启元年(1621年)作《研池墨雨册》,顺治元年(1644年)作《溪山高隐图》。
《李亨像》中人物身着宽袖长袍,他头戴冠巾,神情自如,肃穆端庄。用笔稳重而富有变化,衣褶随笔而出,落笔遒劲流畅,点睛生动,神采如生,充分表示出衣服的质感。人物面部的画法用“凹凸法”,先以淡墨勾勒出五官轮廓,然后按其结构烘染数层,最后敷以淡赭色,不仅有笔墨之趣,而且具有立体感,人物脸部细腻柔和,层次丰富温婉。衣服的画法亦反复勾染而成,线条秀劲流畅,设色清丽雅致。曾鲸精心安排,严谨描绘,线条流畅,着色清雅,构图简洁。其画法在继承传统肖像画强调“骨墨”和“传神”的基础上,又有机地融入了西洋画法,为中国肖像画法开辟了新途径。
明代末期曾鲸《曼殊像》赏析
华盛顿一位收藏家家中新藏的曾鲸《曼殊像》轴,绢本、设色,高96厘米,宽39厘米。画幅中稍下画一士人坐于玲珑石上,石右下有兰花一钵。像主方袍大袖,头戴便巾,脸方而下颌略窄,眉目清秀,留有微髭,望之有肃穆之感。笔墨传神,真不愧为写真大家的手笔。画幅右侧中稍上,款题“曾鲸写像”四字。像左有萧云从补梅树一株,虽粗干枯枝,相映亦增生趣。而珠联璧合,尤堪珍宝。更可记的是萧云从的题跋,文曰:
曼殊同余读书栖霞甘乳泉,窗间有梅,丛花古干,将与吉祥寺树等矣。而曼殊云:自十年前手植也。余乃绘于仪象之左,盖咏赋棠桧,物重于人。矧兹玉迭春香,岂非谢东山之别墅乎。又与曾子所写抱膝吟之义微有合尔。芳兰绮石,偶志其见云。崇祯十五年次壬午(1642年)四月望前,中江社盟弟萧云从识。
跋中明记岁月,知曾鲸写曼殊像当在崇祯壬午(1642)以前。更重要的是,明言萧氏与像主的交谊和补景的意义,为考知像主为何人提供了线索。
鲍祖彪即鲍元华,字曼殊,明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人。入清补仪征博士弟子员,即庠生,故亦作仪征人。幼颖敏,八岁肄业南京国子监,长工诗文,善书法,有名江左。所著《鹑庵诗集》及《曼庵文集》、《诗集》虽已梓行,惜今均不可见。他为人宽厚豁达,好行善事,性淡泊,喜交游。早岁居南京,上交前辈如凌苍舒世韶(1586-1652)、黄坤五文焕(1595-1664)、方坦庵拱乾(1596-1667),时与往还,又与陈涉江丹衷、周向山京等为友。他曾读书“摄之紫峰”,即南京栖霞山,通佛法,又潜心于儒家经典的《春秋》和《易》,稽古甚富,故入“名儒”。在栖霞与萧云从同学,且为同盟的社兄弟,友谊甚深。他卒于清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年仅四十四,推其生当为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
明代末期曾鲸《苏文忠公笠屐图》赏析
《苏文忠公笠屐图》轴 纵110厘米横38.8厘米西安美术学院收藏
西安美术学院藏曾鲸《苏文忠公笠屐图》,写苏轼远贬海南儋州时,做客黎子云家,归途遇雨,从农户借得笠屐冒雨前行的情景。画中东坡先生头戴斗笠,足登木屐,双手提衣,目光下视泥泞的路面,移步沉谨,表现出他远在天涯海角,备受艰辛之疲态。此图先勾线条,后晕淡彩。面部刻画细微精致。
明代末期曾鲸《胡尔慥像》赏析
曾鲸《胡尔慥像》轴,1627年,绢本、设色,纵160厘米横80厘米,浙江德清县博物馆藏。
本幅右上作者署款:“天启丁卯仲夏,莆阳曾鲸写。”知此图作于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曾鲸吋年六十三岁。款前有用隶书写的两句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为唐代诗人王维之句,也用以形容画面之境。左有宋珏敬赞。
此图主人公胡尔慥,生平不详,从宋氏敬赞和曾鲸题诗分析,是一位知识渊博、清高儒雅的文人学士。画面胡氏作文士装束,端坐石台,周围四棵参天苍松,前有潺潺溪流,身后一书童侍候,石台上置香炉焚香。在如此清幽环境下点香赏景,可见主人公雅兴之浓,诚有王维悠游林下之情。画家在按照王维诗句营造境界的同时,还特意画了四棵大松树,盘若蛟龙,苍劲峻拔,根据中国谚语“寿比南山不老松”,似乎还寓有祝寿之意。曾鲸在此图中着意刻画背景,是为了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故表现手法与不画背景的《王时敏小像》轴有所不同。如此处理,确强化了祝寿的题意和诗般的境界,反映出曾鲸在肖像画方面丰富的表现能力。
画面两位人物的面部,均以线条勾出轮廓,五官明确清晰;然后敷色作浓淡渲染,使结构具一定立体感。在以色为主的画法中增强,明暗、立体的表现,表明曾鲸六十三岁时已熟练掌握了“江南法”和“墨骨法”,并能兼而用之,力求使肖像达到逼真的效采。而树石背景则基本上承续“旲门画派”之法,山石的绿色双点苔和青绿、浅绛相兼的设色,更多带有文徵明遗意,从中可以看出其山水画法之渊源。
曾鲸的画作注重写实的特点十分契合人物肖像这一题材,萃取了传统人物肖像画的精髓,但又在风格上注重营造出亲切自然的清新感,这点与传统的肖像画设色浓艳姿态威严呆板等截然不同,其内在精神与文人画的气质有着相通之处,正是这样的一种独特的美学品格,使他的人物肖像画作更具有一种生动的生命力,在精妙的笔墨结合中勾勒出精彩的人物形象,从而真正实现了传神写照、形神兼备的至高境界,也以此确立了自己在肖像画史上开宗立派的显赫地位。
来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品中国字画
中国传世人物画:清代卷(二)
清 黄应谌《慧妃常服喜容》(香港苏富比2015)
历代名家人物绘画作品集锦(2)
【觅画记】曾鲸:传神一派,至波臣乃出一新机轴也(上)
品鉴 | 价值连城,故宫博物院都眼馋的41幅国画(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