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知识总结之三因制宜

中基35三因制宜

调和脏腑

(一)顺应脏腑生理特性

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脏腑的阴阳五行属性、气机升降出入规律、四时通应,以及喜恶在志等有所不同,故调和脏腑须顺应脏腑之特性而治。

(二)调和脏腑阴阳气血

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脏腑阴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是脏腑病和改变的基础。因此,调理脏腑阴阳气血是调和脏腑的基本原则。脏腑的生理功能不一,其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变化也不尽一致。因此,应根据脏腑病机变化,或虚或实,或寒或热,予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三)调和脏腑相互关系

1.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调和脏腑

(1)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治则治法 临床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治则治法 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和扶弱。

五脏相克关系异常而出现的相乘、相侮等病机变化的原因,不外乎“太过”和 “不及”两个方面。“太过”者属强,表现为功能亢进;“不及”者属弱,表现为功能衰退。因而治疗上须同时采取抑强和扶弱的治疗原则,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

2.根据脏腑相合关系

调理人体脏与腑的配合,体现了阴阳、表里配合的关系。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生理上彼此协调,病机上又相互影响,相互传变。因此,治疗脏腑病变,除了直接治疗本脏本腑之外,还可以根据脏腑相合理论,或脏病治腑,或腑病治脏,或脏腑同治。

  调理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上各有不同功用,彼此之间又相互为用。因此,调理精气血津液则是针对精气血津液失调而设的治疗原则。

(一)调精

1.补精

适用于肾精或水谷之精不足的精虚证。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或不孕不育,及气血生化不足等,可以填精补髓法治之。水谷之精不足,主要表现为面黄无华、肌肉瘦削、头昏目眩、疲倦乏力等虚弱状态,当治以健脾。

2.固精

适用于生殖之精或水谷之精大量丢失的失精证。生殖之精大量丢失,出现滑精,遗精,早泄,甚至精泄不止的症状,病机多为肾气不固,故治当补益肾气以摄精。水谷之精大量丢失,表现为长期尿液混浊,并兼有少气乏力,精力不支,面黄无华,肌肉瘦削,失眠健忘等,治当补脾肾以摄精。

3.疏精

适用于精瘀证。精瘀见于阴器脉络阻塞,以致败精、浊精郁结滞留,难以排出;或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致的男子不排精之候,常伴有精道疼痛,睾丸小腹重坠,精索小核硬结如串珠,腰痛,头晕等症状,治当疏精、通络、散结。

(二)调气

1.气虚宜补肺主一身之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补气主要是补脾肺之气,而尤以培补中气为重。先天之精气,依赖于肾藏精气的生理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先天之精气的生理效应。故气虚之极,又要从补肾入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互根互用,故补气又常与补血相结合。

2.气滞宜疏

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多与肝主疏泄、肺主宣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有关,故气滞多与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故气滞之病又以疏肝行气为先。

3.气陷宜升

气陷宜用升提之法,所谓 “陷者举之”。适用于中气下陷而见囟陷,胞睑下垂,脱肛,滑泄不止,以及冲任不固所致崩中漏下,带下,阴挺,胎动不安等。

4.气逆宜降

气逆宜用降气之法。气逆于上,以实为主,亦有虚者。降气法,适于气逆实证,且宜暂用,不可久图。若因虚而逆者,补其虚而气自降,

不得用降气之品。

5.气脱则固

脱有缓急,故临床上有虚脱和暴脱之分。虚者补之,涩可固脱。故气脱者每于补气固本之中加入收涩之品,以补而涩之。

6.气闭则开

气闭多有清窍闭塞而昏厥,故又称开窍通闭。开窍有温开、凉开之分。

(三)调血

1.血虚则补

心主血,肝藏血,脾生血统血,肾精可化而为血,血虚多与心、肝、脾、肾有密切关系,故补血又当区别具体情况结合补脏治疗。

2.血瘀则行

血瘀治以活血、理血,总以祛瘀为要。血瘀有寒、热、虚、实之分,其治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3.血寒则温

血寒治以温经散寒为主,由于血寒多致血瘀,故常配伍通经活络、和血行血之法。

4.血热则凉

血热治以清热凉血为主。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血热可致血不循经而出血,故又用凉血止血之法。

5.出血则止

出血宜止血,有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之分。正确地运用止血法,必须分清出血的原因、性质和部位而辨证施治,切勿一味止血,即 “见血休治血”之谓。

(四)调津液

1.滋养津液

适用于津液不足而致的肺燥、胃燥、肠燥等。调治方法,一是摄入足量的水液,二是用滋阴润燥的药物。若为实热伤津者,治宜清热生津。

2.祛除水湿痰饮

适用于水湿痰饮证。其中,湿盛者宜祛湿、化湿或利湿;水肿或腹 水者,宜利水消肿;痰饮为患者,宜化痰逐饮。水液代谢障碍多责之肺、脾、肾,故水湿痰饮的调治,从脏腑而言,多从肺、脾、肾入手。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1.调理气与血的关系

(1)气病治血 

 气血互相维附,气虚则血弱,气滞则血瘀,气陷则血下,气逆则血乱,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病则血随之亦病。是以治气药中必兼理血之药。”即气病治血的理论依据。气虚宜顾其血弱,气郁宜顾其血滞,气逆宜顾其血乱,而求于气血冲和。

2)血病治气

 气病血易病,血病气易伤,气血两者,和则俱和, 病则同病。 治血必调气,气和则血宁。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血瘀者,行其气而血自调。出血者,调其气而血自止。

2.调理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虚而致津液化生不足者,宜补气生津。气不行津而成水湿痰饮者,宜补气、行气以行津;气不摄津而致体内津液丢失者,宜补气以摄津。

3.调理气与精的关系

气滞可致精阻而排精障碍,治宜疏利精气;精亏不化气可致气虚,气虚不化精可致精亏,治宜补气填精并用。

4.调理精血津液的关系

“精血同源”,故血虚者在补血的同时,也可填精补髓;精亏者在填精补髓的同时,也可补血。

三因制宜

(1) 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制定适宜治法和方药的原则,称为 “因时制宜”。因时之“时”一是指自然界的时令气候特点,二是指年、月、日的时间变化规律。 年月季节、昼夜晨昏等时间因素,既可形成自然界不同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特点,同时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机变化也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要注意在不同的天时气候及时间节律条件下的治疗宜忌。

(二)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制定适宜治法和方药的原则,称为 “因地制宜”。不同的地理环境,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理活动的病变特点也有区别,所以治疗用药亦应有所差异,地区不同,患病亦异,而治法亦当有别。即使相同的病证,治疗用药亦当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

(三)因人制宜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制定适宜治法和方药的原则,称为“因人制宜”。不同的患者有其不同的个体特点,人的年龄大小、性别不同、体质差异等因素,常常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甚至决定着疾病的预后转归。因此,中医在临证治病时,非常注重患者年龄、性别、体质差异对疾病的影响,根据由于这些因素导致的病机特点,制定出最适宜病情的治法和方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经验集
第八章 病 机(试题与答案)
病机学说之气的失常:气为人之根本,人赖气化而生
第十三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90)病机(8)基本病机(4)气血失调①
邓铁涛教授论治冠心病规律探要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