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桥上的守望者

大桥上的守望者

周末的南京长江大桥,陈思来回巡逻,救助轻生者。 (资料图片

【题记】

    “守望”一词,有时显得有些傻气:只为了心底一个角落里的“放不下”,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候着。那些如雕像般坚持着的守望者,有时不被人理解,但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依旧需要这样的守望者,守护着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最柔软的温情,和最需要抚慰的生命。

    陈思依旧记得,13年前,南京长江大桥上,他偶尔救下一位试图跳江自杀者的情形。

    那是位年轻的女子,在跨出栏杆边缘的时候,被陈思狠狠地拽住。女子回头,一脸沮丧,绝望得几乎要哭昏过去。

    他费尽心思地安慰女子,买了水和面包,还和旁人筹了路费,好言哄着、劝着,送女子回家去了。

    那天起,陈思总“放不下心”。他也没想过,自己后来会成为一名“守望者”,守着大桥,等着拯救跳江自杀者……

    这听起来,似乎是件“傻事”;但13年前的年轻女子,曾打电话来致谢:“日子过得很好,谢谢你当年救我。”语音平和,而且柔软。那一刻,成就感扑面而来,傻事便有了意义,以及坚持的理由——“人在走投无路时,有人拉一把多好!”

    一转眼,陈思已经在大桥上守了10年,把252条生命,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一】

    一到周末,陈思就跑到南京长江大桥去了,来回往复地骑车“巡逻”,守上一整个白天,救助试图自杀者。

    桥上风很大,桥栏不高,站在人行道上,风一吹,感觉腿都软了。偶尔,有火车在桥的下层开过,整座桥都在颤抖,桥上护栏被震得嗡嗡作响。

    桥上车来人往,有时候待上一个月,风吹日晒,也遇不到自杀者,白白守着,救不到人。但陈思就这样守着——头顶帽子,戴着墨镜,脸上有明显的晒斑,嘴唇紧紧抿着,总不时往桥上张望观察。

    一辆红色的电动摩托车,一个水杯,一副望远镜,就是他全部的巡桥工具。

    没人要求他这样做。

    只不过,是陈思13年前救人时偶然得知,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到桥上试图自杀的人,更有传闻,可能已有近2000名自杀者在此跳江身亡。事实上,大桥下的警务区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接到关于自杀者的报案。

    陈思是位相信“积德积福”的人,他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常会被奶奶拽在身边,去村里调解矛盾。起初他不敢去,害怕听到人家的哭声,或者瞧见死亡的过程,但神奇的是,无论对方心中有多大的苦楚,奶奶总是能把他们劝好。

    他觉着,自己应该能像奶奶一样,在别人走投无路的时候,拉上一把,或许,只需轻轻地拉一把。

    陈思开始慢慢关注起心理学,他知道,徘徊江边的自杀者们,肯定是因为心里有什么过不去的事。

    刚开始,他对心理学的认知只停留在多年前书摊买的一本政治心理学。有了救人的想法以后,他在旧书摊上看到了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书,如获至宝。

    那时候,陈思开着一个小烟酒铺,孩子稍大了一些,周末稍有了空闲,便决定,“上桥去、巡逻、救人!”

    那一天,是2003年9月19日,他开始写《大桥日记》,但不少纸页上,都只有寥寥数句:“今日无事。”

【二】

    想救人,也难。

    陈思坚持了10年,但人们还是觉得匪夷所思:“自杀,事发偶然,他这样在桥上守着有用吗?”

    有司机一听说陈思的事,就使劲摇头:自杀的人什么时候想自杀你怎么知道,只有刚好遇上了就劝一下,没有必要去那儿守着吧?

    另外,自杀的人真想自杀的话,一是拦不住,二是拦下来了难保对方不再次自杀,三是自杀的人肯定是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把人家拉回来,却还要继续面对难题,不是生不如死吗?

    今年4月,一对男女一前一后,执意爬出车窗外,一前一后跃入长江自杀;出租车司机无能为力,等他追到栏杆,只能看到男子的一双棉拖鞋。“这种事情,碰上了能管一管,碰不上的多了,哪里管得过来。”南京一位出租车司机说,他暗嘲,陈思所坚守的,是件傻事。

    南京当地一所大学,有一群大学生,近年来每周轮流来给陈思帮忙,做志愿者。男生帮忙巡逻,女生在桥头守着,帮忙给自杀者做心理辅导。

    学生们常常等了一天,跑了一天,站了一天,一无所获。

    渐渐地,有学生不乐意,觉得做一个“守望者”,太傻,太无聊了。

【三】

    确实,在桥上守着救自杀者,类似于守株待兔,即便,陈思已经尽可能多地来回巡逻。

    长江大桥全长4500多米,光大桥两端的南堡和北堡就有近2000米,步行需半个小时。

    而救人却是1秒钟也等不得,于是陈思便弄了辆电动车,充一次电,够在桥上来回跑4个小时,中午休息充3个小时的电,够下午再跑3个小时左右。骑回家时,常常电不够用。前不久,有好心人送了陈思1辆车子,让他上午下午换着用。

    巡逻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大桥东侧的中央位置,以及大桥南堡附近的几百米范围,这是他总结出的自杀者比较集中的“跳桥点”。市区在大桥的南面,要来跳桥的人多数从南边来,所以他多数都是在桥东侧巡视。

    为了救下更多的自杀者,陈思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制作成铁牌,标注了“民间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和网站地址,贴在了南堡的显眼处。他还在电动车前贴了红字——“善待生命每一天。”

    “每年清明以后到6月份、国庆节以后到11月份这样换季的月份是自杀高峰期,这个时候的人们心情也最不稳定。”陈思总结道。

    一片苦心。但这段时间,陈思并未遇上自杀事件。他不介意“无人可救”,对他而言,没有人自杀,才是最好的消息。

【四】

    在桥上瞪着眼睛来回巡逻时,太平无事。

    但等陈思中午下桥吃饭休息的时候,就出了一次“险情”。

    陈思电话响了,年轻女子的声音,定是看到了桥上陈思留下的联系方式,打来咨询诉苦的。对陌生来电和短信,陈思从不拒绝,生怕错过一条性命。

    果然,刚和对方说上两句,陈思就警惕起来。

    电话那头的语气,激动而绝望,呢喃着“我没救了”,并说怕一会儿控制不住,就要死。

    根据陈思的经验,这女孩有问题,很有可能是抑郁症。正想开导对方不要做傻事,信号却中断了!陆续又拨通了两次电话,女孩却说这个世界没有可相信的人了。

    陈思冷静地开导:“你是不是觉得是我故意挂了你的电话?”

    女孩说:“你怎么知道?”

    陈思马上回答道:“这说明我了解你的情况,你可以相信我。”

    就这样,断断续续通了3次电话后,女孩的语气平静了些,似乎有些被打动。

    结束通话后,陈思迅速地回想通话的细节:她声称是在大桥上看到他的号码;大桥上信号不好,女孩的电话一直中断会不会因为就在大桥上;电话那头女孩的背景声音有些嘈杂,像是在有很多车辆来往的地方;她还怕她一时糊涂了就去死了,说明在一个比较危险的地方。

    这女孩就在桥上!

    陈思猛地跳了起来,跨上电动车冲上大桥。

【五】

    英雄救美的场景,并未出现。

    在桥上跑了个来回,盯着每一位桥边的年轻女性,一边重复拨打对方电话,却没有发现情况。

    对方的电话在这个时候停机了!陈思非常焦急,来回远眺,恨不得有双千里眼,监控大桥的每个角落。

    过了十分钟,陈思手机再度响起,他赶紧接起来,是那女孩!

    简短沟通后,女子说自己已经离开大桥去了江北,并与陈思约了见面的时间地点。

    陈思暗暗松了口气,虽然女孩离开了大桥,但还不能松懈,根据女孩的情况,可以判断她有抑郁症。

    他打电话给大学生志愿者小赵,让他赶紧通知两名女志愿者,一起去,陪陪这位年轻女子。他称之为“辅助善后”。

    一路上,陈思有些焦躁,皱着眉,挠头,点了根烟狠狠吸了几口:“我最怕碰到抑郁症了,这样的人最难救。”

    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学习,陈思给“抑郁症自杀者”做过总结:会把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甚至会因为一句话,因为天气,因为环境的任何变化而改变自己命运,甚至影响生命;更难办的是,抑郁者会伪装自己不让他人洞察……

    10年了,陈思显然对类似事件心中有数,与女孩碰面的时候,陈思突然变得满面笑容,聊着哄着,带着对方,去了“心灵驿站”。

【六】

    这是一套位于长江北岸的两房一厅,陈思租下来,设了4个床位,以此安抚、安置被救的轻生者。

    客厅的陈设很简单,一台电视机、一台老式台式电脑、两张办公桌、一张简易沙发、一个书橱、一套音响以及一张饭桌。

    多年守望救人,陈思发现,很多轻生者即便被救,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安抚,长的甚至要一个月,宾馆太贵,就可以住在这里。

    碰到自杀者较多的时间段,心灵驿站常常会住满了人。救下来的人,陈思不敢懈怠,往往都是24小时全程陪护。自己没有时间,便让朋友、志愿者帮忙。

    如果碰到救下女同志而又没有女志愿者的情况下,便厚着脸皮,求各位朋友的妻子们帮忙。

    有时候实在找不到人帮忙,陈思就带着人到单位去,工作时一起坐办公室聊天,开会时就安置在保安室,让保安帮忙看顾一下。陈思的老板倒是支持,说只要陈思不耽误工作,就随他去。

    陈思安抚人,有一套,尤其是对抑郁症患者——先聊天、相互认识;有计划地安排事情来做;写毛笔字;吃饭散步,简单地沟通对天气的看法;听古琴古筝,进行深入沟通;引导其写生活计划,并按计划执行;需要时,请教心理学专家,给予专业指导。

    心灵驿站的客厅房间里,贴了标语:饭一定要吃,泪一定要流。“血在内心流,咬着牙吧!我要再撑一撑,看看明天会怎样?”

    进屋没多久,一位志愿者便开始陪女孩一起练起了毛笔字,特制的临摹毛笔字帖上,只有一句话——“想一想死不得。”

    这句话,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在南京燕子矶峰顶石碑上的一句话,那里曾是许多失意人选择结束生命的地方,这句话让不少人幡然醒悟,据说救过不少人。这字帖,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特意订制,送给心灵驿站。

    几乎每位被陈思救下的人,都会让写一写这个字帖,写的人多了,攒下了厚厚的一叠。

    在写字帖时,女孩表情虽还是凝重,但情绪已然平静。陈思开始慢慢与女孩聊起天,说的都是些家常话,女孩也在慢慢放松。

    看女孩愿意聊,陈思便慢慢地鼓励她,把心事说出来,“要学会感恩。想不开的时候,就多想想父母、想想工作,把心里空的那一块给它填满。”陈思跟女孩说。

    见女孩情绪基本稳定,陈思约女孩一起看电影,影片内容,大致是许多从生死边缘上被拽回的人,恢复正常生活以后的感悟。

    可是刚看了个开头,女孩接了个电话后,便提出要先离开了。

    陈思再三挽留不下之后,只得说,与她保持联络,回头再用短信给她发些建议。

    女孩感谢了几句,走了。

    但陈思不会停止对她的关注,他会和相识的心理学专家聊聊这个案例,希望求得些专业建议。

    “我希望为他们照亮一程,哪怕微不足道的帮助。”

【七】

    事实上,抑郁症只是陈思碰到的轻生者中的一小部分。

    陈思坦言,在他救下的轻生者中,六成以上其实是因为情感问题,而且是年轻人居多。其他的还有因身体健康问题的、家庭暴力的和突发危机无法解决的。

    他觉得,碰到因情感问题想不开的,其实最好救,只要把他情绪平缓下来,让他绕过心里那道坎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如果碰到病危的或者严重心理疾病的,或者现场发生身体伤害的状况,就难处理。之前曾有位高个子男孩,跳桥时我们好几个人把他拽下来,他却一心寻死,自己咬断了舌头,满嘴鲜血,不得不打110和120了。”

    10年,陈思成功救助轻生者252位,救助落难者约203位,心理咨询和电话咨询的人数,早以万计,在救人上所花的钱,一时难计。

    第一天上桥巡逻开始,陈思便写《大桥日记》,他说,这是为了哪天万一被轻生者一起拽下桥了,好对家人有个交代。

    陈思始终坚信,轻生者们一旦轻生,往往会给他们的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这些人往往只是眼前一时挺不过去,只要有人拉一把,也许就能挽救一个悲剧。

    这些轻生者们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或者应该说,每一条生命都应该被尊重。这种尊重,应付诸行动。

    据了解,对于南京长江大桥的自杀者,除了陈思这样的民间救援力量,也有过官方力量的介入:江苏省公安厅专门提供经费招聘了4名专职保安组成 “生命守望队”,每天到桥上开展巡逻;上海铁路公安局南京铁路公安处北站派出所,成立了全国第一支由警察组成的 “南京长江大桥轻生者救助队”;南京市交警九大队除担负维持长江大桥交通安全畅通的重任外,还肩负着救助跳桥轻生者的任务。

    然而无论是公安部门还是陈思,都有自己的困境:他们都不具备完全专业的心理干预技能,有时甚至会为了照顾自杀者们而耽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自杀救助绝不是仅凭一人之力或一方之力就能完全做好的。现实救助的困境折射出的是自杀救助体制的不完善,轻生者们最需要的,除了有人把他们从鬼门关前拉一把回来,更重要的是能有专业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恢复正常的生活。

    这些都需要公安、医院、心理咨询机构等多部门,进行多方面系统地通力合作。

【八】

    这样的合作尚未成型。

    陈思手上,有十几位心理专家的联系方式,然而每次跟他们求教,往往是回应滞后,有时候,甚至要等上3个月。

    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他也曾多次提到希望更多的具备心理学知识的人能够加入。虽然如今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帮忙,但主要使用的,还是陈思的“土办法”。

    在合适的救助体制出现之前,这种“土办法”,似乎还要使用一段时间。

    “刚开始巡桥时,答应老婆只做3年;发现3年不够,又改成5年;到第7年时,承诺老婆满10年一定退下来。”陈思说这话的时候,他在一旁的妻子突然不乐了,变得沉默而低落。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陈思开始上桥救人,现在她上高中一年级了,陈思才发现,他这个做爸爸的几乎从未在周末带她出去玩。

    陈思不喜欢媒体记者,因为他曾好不容易劝住轻生者,对方一看到记者,情绪就又上来了。但他还是答应过几个节目的邀请,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有机会,顺便带妻女到外面玩玩。

    这些年为了救人,陈思欠了许多人情债——他甚至还替被救者找过工作,也曾被高额的房租费、通讯费、给被救者的返乡费等逼得喘不过气。

    很多人觉得,陈思的“守望”不可思议,常有人问,这件事到底该不该由他来管。

    陈思总是反问:不关俺事,不关你事,不关他事,那到底关谁的事?

【九】

    他喜欢管这事,而且,他很满足。

    但他希望,他的守望,能够后继有人。

    虽然有一批大学生,轮番来给陈思帮忙,学生们对陈思满是敬仰,热情很高。他们的辅导员也承诺,这项志愿者活动,会一年年地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的大学生接替,但日复一日的守望,已惹来了一些抱怨。

    陈思还没法“退休”。

    他依旧守在桥上,皱着眉,拿着望远镜,看着栏杆,和奔流不息的长江水。

    最近几年,陈思总会在圣诞节组织被救的人一起过圣诞,也有很多曾被陈思救下的人回过头来做志愿者,与陈思一同上桥救人……

    前不久,一位多年前救下的女孩打电话给他,告诉他结婚的喜讯——她已经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男子在南京长江大桥坚守10年 劝阻251人自杀
大桥上的生命守望者
南京长江大桥自杀者 跳桥像是一种“朝圣”
节目文稿:南京长江大桥上的生命守卫者
世界上那些轻生者的最后一站
纪录片:谁还记得逍遥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