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之子:红楼随笔续(27)
   《红楼梦》之赵姨娘的诡计
 
    说完彩霞和彩云,紧接着的问题就出来了,正如一位朋友所说的:赵姨娘让贾环搞的女人,全部都是王夫人的有头有脸的大丫鬟。

   彩霞,第三十九回,众姐妹评说每一位主子房里都有一个得力的大丫鬟,彩霞可是和袭人、平儿、鸳鸯并列的,可见地位不低:

   宝玉道:"太太屋里的彩霞,是个老实人."探春道:"可不是,外头老实,心里有数儿.太太是那么佛爷似的,事情上不留心,他都知道.凡百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连老爷在家出外去的一应大小事, 他都知道.太太忘了,他背地里告诉太太."

   而彩云呢?也是王夫人房里有头有脸的大丫鬟。第六十一回,说到拿主子房里的东西送人,彩云曾这样说过:“连太太在家我们还拿过,各人去送人, 也是常事.”

   不是地位比较高的丫鬟,怎么能够?

   那么,为什么?赵姨娘让贾环搞的女人,都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呢?

   第一,挖墙脚。

   赵姨娘和王夫人是死对头,赵姨娘恨死了王夫人,于是,赵姨娘这样做的首要的目的就是挖王夫人的墙角,在王夫人身边安插耳目。既然要和王夫人对着干,当然得了解王夫人的一举一动,说过什么和做过什么,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第七十二回,赵姨娘告诉贾政,贾宝玉房里已经有女人(暗指袭人)这事,我想赵姨娘就是这样知道的。如此看来,这个赵姨娘,虽然粗鄙,其实也不简单。

   第二,拉拢人。

   赵姨娘拉拢人的方法很下作,就是让儿子把人家给上了。彩霞如此,彩云如此,都被贾环给办了。自古以来,女孩子被男人夺了贞操,也只有一心一意的跟着那个男人了。赵姨娘,就是靠这个方法搞定彩霞和彩云的。利用丫鬟想借主子上位的心里,拉拢人,培养自己的势力。

   第七十二回,有这样的话:

   “赵姨娘素日深与彩霞契合,巴不得与了贾环,方有个膀臂,不承望王夫人又放了出去.”

   这“臂膀”一词,已经把赵姨娘的阴谋昭示出来了。

   第三,占便宜。

   这一点,在彩云身上体现得最明显。赵姨娘让贾环搞定彩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彩云,把王夫人的好东西,偷偷往贾环也就是赵姨娘这里搬。

   第六十一回,彩云自己招供的:“偷东西原是赵姨奶奶央告我再三,我拿了些与环哥是情真.”

   第六十二回这样说的:“赵姨娘正因彩云私赠了许多东西,被玉钏儿吵出,生恐查诘出来,每日捏一把汗打听信儿.”

   在我看来,这就是赵姨娘给贾环找的女人都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的原因。赵姨娘所为,其实还是要和王夫人对着干,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收买王夫人的心腹,削弱王夫人的势力,另一方面,拼命培植自己的势力。当然以赵姨娘贪财的毛病,还不忘了顺手牵羊,搂点东西。这样的做法,够阴险,也够下作。


《红楼梦》里彩霞彩云为何爱上贾环
 
  直到第七十二回,彩云和彩霞的结局出来,我才意识到,关于这两个人物的认识,我是多么的肤浅。所以,之前写的《《红楼梦》之彩霞为何独爱贾环》,实在是过于想当然了。今天,就想补救一下,说说彩霞和彩云,这两个王夫人房里的大丫鬟,为何偏偏爱上贾环?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仔细想想,其实大有深意,这两个丫鬟,也不简单。

   记得我说过,贾府里的丫鬟,出路有三条。一条,被主子看上,做妾,做开脸丫鬟或者通房大丫鬟;另一条,被主子开恩放出去,允许自由婚配;还有一条,就是被主子拿去随意的配小厮。这三条路,第一条似乎最好。所以,很多有条件有心计的丫鬟,都想着进入到最得势的主子的房里,争取有个好的结果。这也就是小红呀、五儿呀削尖脑袋往贾宝玉房里钻的原因。

   所以,如果我们用这种视觉来看彩霞和彩云,就会理解她们为何贾环好了。

   首先,贾宝玉再好,毕竟只有一个;

   其次,贾宝玉再好,他身边的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碧痕,那个是省油的灯?

   第三,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夫人房里的大丫鬟,之前,不是彩霞,也不是彩云,而是金钏,而金钏就是和贾宝玉有那个意思的。

   第七回,金钏就出场了,而且从出场的方式来看,是深得王夫人信任的:

   “周瑞家的听说,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 刚至院门前,只见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钏儿者,和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站在台阶坡上顽.见周瑞家的来了,便知有话回,因向内努嘴儿.”

   从周瑞家的来,金钏的表现看,金钏无遗就是王夫人的贴身丫鬟,而且,薛姨妈来,带着香菱,王夫人身边,有个金钏,主子在里边谈话,贴身丫鬟就在门外“顽”呢。

   紧接着,又有这样的话:

   周瑞家的拿了匣子,走出房门,见金钏仍在那里晒日阳儿.周瑞家的因问他道:"那香菱小丫头子,可就是常说临上京时买的,为他打人命官司的那个小丫头子么 ? "金钏道:"可不就是他."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 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们说呢."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 又问: "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
   从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和金钏的聊天来看,二人关系是很熟,也是很铁的,因为都是王夫人的人,是心腹。

   第二十三回,就更明显了:

   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可巧贾政在王夫人房中商议事情, 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在廊檐底下站着呢,一见宝玉来,都抿着嘴笑. 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彩云一把推开金钏,笑道:"人家正心里不自在,你还奚落他.趁这会子喜欢,快进去罢. "

   仅仅从排序来看,金钏就是王夫人的第一大丫鬟,相当于王熙凤房里的平儿,贾宝玉房里的袭人,贾母房里的鸳鸯。而且,这里已经挑明了,人家金钏和贾宝玉,好着呢。背地里不知道吃了多少胭脂。而且,金钏敢于在这个时候,在众人面前这样说这样做,说明她在王夫人房里却是地位很高,和贾宝玉关系很好。

   这种脉络,到第三十回,就更清楚了:

   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
  宝玉轻轻的走到跟前, 把他耳上带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开眼,见是宝玉。宝玉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金钏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宝玉见了他, 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宝玉上来便拉着手, 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 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 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

   但是,关于这段话,我以为其中意味很深。很显然:

   1.在王夫人房里的所有丫鬟里面,第一大丫鬟金钏和贾宝玉好是铁定的了;

    2.正因为如此,彩云和彩霞,这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丫鬟,是不敢也不能和金钏去争的,她们想出人头地,在王夫人房里,除了宝玉,就只有贾环了,贾兰还太小,使不上力,这既是一种默契,也是一种规矩。

   3.当然,金钏因为这件事,被王夫人撵出去,伤心欲绝,投井死了;

   4.于是,王夫人房里的丫鬟排序就发生变化了,首先是彩霞凭借自己的能干成为了王夫人的第一大丫鬟,这一点,在第三十九回得到了印证:

   宝玉道:"太太屋里的彩霞,是个老实人."探春道:"可不是,外头老实,心里有数儿.太太是那么佛爷似的,事情上不留心,他都知道.凡百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连老爷在家出外去的一应大小事, 他都知道.太太忘了,他背地里告诉太太."

   5.而当第七十二回,彩霞被王夫人放出去的时候,彩云自然就成为了第一大丫鬟:

   “前日太太见彩霞大了,二则又多病多灾的,因此开恩打发他出去了, 给他老子娘随便自己拣女婿去罢.”

   王夫人把彩霞放出去,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了。贾宝玉是王夫人的命根子,王夫人已经给了袭人,不会再给别人。于是,只能给彩霞自由。给贾环呢?王夫人怎么能够容忍自己的大丫鬟成为赵姨娘和贾环的人?也不可能的。

   如此一来,我觉得彩云和彩霞为何和贾环好的原因已经很清楚了。

   一来,彩云和彩霞都是想做妾的;

   二来,之前,金钏是王夫人房里的第一大丫鬟,金钏想搞定贾宝玉,谁也不敢和她争。于是,她们只能把心思放在二少爷贾环身上了;

   三来,金钏因为和贾宝玉调情而死,使得王夫人房里的所有丫鬟都明白,王夫人是绝对不允许谁去接近贾宝玉的,于是,彩云彩霞还是只能把心思放在贾环身上。

   只可惜,彩霞,虽然王夫人给了自由,但她做贾环妾的梦想却破灭了。而所谓的自由,也不自由,被王熙凤威逼,和不成器的来旺家的儿子成亲了。彩云呢?因为蔷薇硝的事情,被贾环误解中伤,愤而与之绝交,郁郁而亡。

  可悲!可叹!彩霞彩云和贾环好,其实和贾环的人品无关,只和生存有关。
 
《红楼梦》里贾母的权威从何而来
 
  有一个问题,似乎不值得研究。但细细想来,远没有那么简单。

   贾母的权威,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辈分和年龄。在宁荣二府,贾母是荣国府第二代掌门人贾代善的妻子。宁荣二府第二代的主子,贾代化和贾代化的妻子、贾代善都已经死了。从辈分来看,贾赦贾政要喊娘,贾敬要喊婶婶,贾琏、贾宝玉、贾环要喊奶奶,贾兰要喊老祖,贾珍要喊叔祖奶,贾蓉要喊老祖。也就是说,从贾母算起,已经是四代同堂了。但是,如果仅仅凭这一点,就认为贾母应该在贾府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那就显得有点想当然了。

   在我看来,贾母之所以在贾府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一言九鼎的权威,是有很多层次的复杂原因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贾母所言,她是从重孙媳妇熬到今天的。那么,在这漫长的生涯里,贾母又是怎么熬出来的呢?

   当然,首先,贾母辈分高是一个原因。

   但是,辈分高,被架空,被闲养起来,什么事也不管,也管不了的老人家多了去了。其实以贾母的年龄,也该静养了,为什么贾府上下还那么心服口服的接受贾母的领导呢?

   其次,肯定有人会说是百善孝为先。

   孝道,是中国古代的治国方略之一。小说里一再说了,当时的皇帝推崇仁孝治国,贾府历来是有德之家,仁孝治家,所以,从孝道来说,贾母也会被推崇的。但是,我以为依然解释不了贾母的威信,孝顺,不一定就要让这么高龄的老人家还管这管那的。

   我以为,上述两个原因,都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在于:

   第三,贾母是唯一一个能够把宁荣二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此话怎讲?

   1.贾母在很早的时候,丈夫贾代善就死了,是她一人操持荣国府至今的。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贾代善的出家替身张道士说起贾代善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 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这句话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贾代善死得早,就连他的儿子贾赦贾政都不大记得贾代善的摸样。这说明贾代善死的时候,贾赦贾政也就至多十六七岁的光景,贾敏就更小了。

   原来,贾母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寡妇。正是她一手操持着荣国府,把贾赦贾政贾敏抚养成人,成家立业,嫁人为妇,子孙繁衍的,大家想,这样的大家族,容易吗?

   2.宁国府的贾代化和妻子,应该死得也很早。不然,贾敬也不会早早就袭了官,更不会容忍贾敬把官让给儿子贾珍袭,自己跑去当道士,瞎搞胡搞。就是说,贾代化和妻子死的也很早,才把爵位传给贾敬,正因为父母不在了,贾敬才为所欲为,擅自出家,把爵位传给儿子贾珍。那么贾珍呢?可以看出,贾珍袭爵的时候,年纪也不大。

   大家要注意一个细节,第二回,有这样一句话:“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这里面的信息大家要好好揣摩。贾敬应该是在妻子死后出家的,不然他老婆不依的。这样一来,贾珍其实很可怜,年纪轻轻,父亲就出家了,母亲死了,留下个小妹妹贾惜春,还得自己照管,宁国府那么大个家,也得自己管。所以,贾母才把贾惜春接过去的,爱孙女固然是个原因,但帮着贾珍抚养贾惜春才是真的。

  而且,这个细节,让我们可以推测,当贾敬轻率的把诺大个宁国府抛下,把幼子幼女抛下,照管宁国府的责任,义不容辞的又落到了贾母的身上,贾母既要教导贾珍如何管理宁国府,还要帮贾珍抚养贾惜春,甚至可能操持贾珍娶妻生子呢。也就是说,很多年来,在贾珍年幼的时候,实际是贾母在料理着宁国府。

   3.大家想想,一个寡妇,居然要操持贾府这样一个大家族,还要操持得井井有条,还要操持得繁茂昌盛,其间的艰辛、苦楚、智谋、决断,是一时半会说不清楚的。

   正因为如此,不惟贾赦贾政贾琏贾宝玉贾环贾兰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对贾母俯首帖耳,就是贾珍贾蓉尤氏也都只会对贾母心服口服呀。

   注意两个细节:

   第一,第六十四回,贾敬死后:

   当下贾母进入里面,早有贾赦贾琏率领族中人哭着迎了出来. 他父子一边一个挽了贾母,走至灵前,又有贾珍贾蓉跪着扑入贾母怀中痛哭.贾母暮年人,见此光景,亦搂了珍蓉等痛哭不已.

   这句“贾珍贾蓉跪着扑入贾母怀中痛哭”,已经把贾珍贾蓉在情感上对贾母的依赖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其间的辛酸,只有贾母贾珍知道。贾珍其实是贾母帮衬着一路过来的呀。贾珍贾蓉对贾母的感情,绝不是一个“老祖宗”所能包含得了的。

   第二,有一次过节,贾珍贾琏为逗贾母开心,准备了一大箩筐钱,一听贾母喊赏,就往台上扔,搞得贾母“大悦”,这样的讨贾母开心,孝顺是一方面,对贾母感情深也是一方面。

   所以,可以这样说,贾母是唯一一个还能把宁荣二府捏合在一起成为贾府的唯一一人,贾府上下,各怀鬼胎,但惟独只臣服贾母一人。

   第四,贾母亲手调教出来的长孙女贾元春,以德孝被选入宫内,先充任女史,后成为贵妃,一方面是贾元春对贾母的感情造成贾母的威势,另一方面是贾母由此获得的威名。

   凡此种种,都造成了贾母在贾府,在宁荣二府绝对的、说一不二的权威。
 
《红楼梦》里贾府败象已现
 

   到第七十二回,贾府败象已现。这个败象,还不是外在的打击,而是内在的衰竭。任何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首先,是财力难支,开始典当了。

   贾琏这样对鸳鸯说: "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 这会子竟接不上. 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俗语说,`求人不如求己'.说不得, 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不上半年的光景,银子来了,我就赎了交还,断不能叫姐姐落不是."

   这说明,贾府至少是荣国府的资金链开始断裂了。流动资金出现了严重的短缺。

   其次,是由于资金短缺,内部开始黑吃黑。

   贾琏和王熙凤还是夫妻呢,可是,就是算是夫妻,王熙凤一旦帮贾琏把典当贾母家私的事情做成,王熙凤至少要抽10%到20%的彩头。请看:

   贾琏笑道:"好人,你若说定了,我谢你如何?"凤姐笑道:"你说,谢我什么?"贾琏笑道: " 你说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平儿一旁笑道:"奶奶倒不要谢的.昨儿正说,要作一件什么事,恰少一二百银子使,不如借了来,奶奶拿一二百银子,岂不两全其美."凤姐笑道 : "幸亏提起我来,就是这样也罢."贾琏笑道"你们太也狠了.你们这会子别说一千两的当头,就是现银子要三五千,只怕也难不倒.我不和你们借就罢了.这会子烦你说一句话,还要个利钱,真真了不得."

   夫妻之间尚且如此,荣国府上下,只要有求的和被求的,不知道要怎么样呢。可怕!

   第三,贾府入不敷出的原因很快就给出来了,开销太大。

   原文如下:

   凤姐冷笑道: " 我也是一场痴心白使了.我真个的还等钱作什么,不过为的是日用出的多,进的少. 这屋里有的没的, 我和你姑爷一月的月钱,再连上四个丫头的月钱,通共一二十两银子,还不够三五天的使用呢.若不是我千凑万挪的,早不知道到什么破窑里去了.如今倒落了一个放帐破落户的名儿.既这样,我就收了回来.我比谁不会花钱,咱们以后就坐着花, 到多早晚是多早晚.这不是样儿:前儿老太太生日,太太急了两个月,想不出法儿来, 还是我提了一句,后楼上现有些没要紧的大铜锡家伙四五箱子,拿去弄了三百银子, 才把太太遮羞礼儿搪过去了.我是你们知道的,那一个金自鸣钟卖了五百六十两银子. 没有半个月,大事小事倒有十来件,白填在里头.今儿外头也短住了,不知是谁的主意,搜寻上老太太了.明儿再过一年,各人搜寻到头面衣服,可就好了!"

   这段话,牵扯的面就广了:

   1.贾琏房里的开销,每个月的正常供给,还不够三五天;

   2.王夫人也是捉襟见肘,开始典当了;

   3.不仅仅是典当,王熙凤已经开始变卖家当,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被晃得头晕眼花的自鸣钟也被卖了,这其间,才几年的光景?

   第四,为维持生计,贾府开始公开放印子钱。

   凤姐忙道:" 连你还这样开恩操心呢,我倒反袖手旁观不成.旺儿家你听见,说了这事,你也忙忙的给我完了事来.说给你男人,外头所有的帐,一概赶今年年底下收了进来,少一个钱我也不依的. 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都要生吃了我呢."旺儿媳妇笑道:"奶奶也太胆小了.谁敢议论奶奶,若收了时,公道说,我们倒还省些事,不大得罪人."

   为了维持生计,王熙凤放印子钱已经是公开的了,记得以前还是偷偷摸摸的,不让贾琏知道,现在是当着贾琏的面说了,贾琏也认可了,这说明贾府的境况,已经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败落得很快!

   所以,前面王熙凤因为要提成,和贾琏斗嘴——“我有三千五万,不是赚的你的. 如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背着我嚼说我的不少,就差你来说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我们王家可那里来的钱,都是你们贾家赚的.别叫我恶心了.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说出来的话也不怕臊! 现有对证: 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的话,其实只是要强、要面子、不服输,真正的境况,凤姐刚才已经给来旺家的说了。王家的风光遮掩不住贾府的衰落。

   当然,王熙凤为了自己为了巧姐,藏有私房钱是真的,这是另外一回事,谁没有呢?贾母、王夫人、赵姨娘、贾琏,只是贾琏的私房钱给了尤二姐,尤二姐又给了王熙凤了。这是题外话。

   第五,而更为可怕的是,来旺媳妇说的话,已经暴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贾府的下人们已经开始偷着变卖主子的私物了。

   原文如下:

   旺儿媳妇笑道:"那一位太太奶奶的头面衣服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的,只是不肯罢了."

   这话表面是安慰王熙凤,其实却恰恰暴露了下人的狼子野心呐。大家想想:

   1.第六十一回,赵姨娘为何买通彩云,把王夫人的东西私赠了许多给了贾环?

   2.第七十三回,贾迎春的奶娘的儿媳妇为什么敢明目张胆把贾迎春的首饰金凤拿去当卖?

   这说明,偷拿偷卖主子的财物已经成为了贾府下人们发财的一个大门道了。这是何等的可怕?荣国府尚且如此,一意任由贾珍贾蓉胡来的宁国府,又会好到那里去?

   而且,那些下人们一旦感觉到主子即将败落,就会产生离散心,就会发国难财,就会为了发财出卖主子,这个时候,贾府的外在的敌人,就有机可趁,就可以攻破堡垒了。

   贾府如此,焉能不败?

 
《红楼梦》里贾府遭太监压榨
 
  贾府的衰败,除了内在的以外,其实真正的第一个外在打击,来自太监。

   第七十二回,有这样的情节:

   一语未了,人回:"夏太府打发了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道:"你藏起来,等我见他,若是小事罢了,若是大事 , 我自有话回他."贾琏便躲入内套间去.这里凤姐命人带进小太监来,让他椅子上坐了吃茶, 因问何事.那小太监便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凤姐儿听了, 笑道:"什么是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 ,自然一齐都送过来."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 不怕他多心, 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 因叫旺儿媳妇来, "出去不管那里先支二百两来."旺儿媳妇会意,因笑道:"我才因别处支不动,才来和奶奶支的."凤姐道:"你们只会里头来要钱,叫你们外头算去就不能了."说着叫平儿,"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平儿答应了,去半日, 果然拿了一个锦盒子来,里面两个锦袱包着.打开时,一个金累丝攒珠的,那珍珠都有莲子大小,一个点翠嵌宝石的.两个都与宫中之物不离上下.一时拿去,果然拿了四百两银子来. 凤姐命与小太监打叠起一半,那一半命人与了旺儿媳妇,命他拿去办八月中秋的节.那小太监便告辞了,凤姐命人替他拿着银子,送出大门去了.这里贾琏出来笑道: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凤姐笑道:"刚说着,就来了一股子."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 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这段话,大可玩味。

   第一,请注意小太监对王熙凤的称呼,是“舅奶奶家”。这个称呼很奇怪。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小太监和所谓的夏太府还有周太监,都是专门伺候贵妃贾元春的太监。因此他们自认为和贾府是一家子,好不要脸,以贾元春的身份称呼贾琏为舅子,王熙凤为舅奶奶了;

   第二,这些伺候贾元春的太监为什么敢明目张胆的向贾府要钱?

   因为贾府和贾元春之间,肯定是有很密切的信件、物件往来的,小说里也多次提到了,这些往来,都要靠这些大大小小的太监们实现,甚至要保密。没有好处,太监们会干?

   所以,可别小看了这些太监,表面是伺候主子的,其实,也是在主子的往来之间索要报酬的。这些太监,可得罪不起,一些关系重大的事情,一旦被这些太监给耽误或者拖延,或者告密一下,岂不立即威胁到贾元春和贾府的地位?

   难怪,贾府、贾琏和王熙凤,根本就不敢得罪这些大小太监们。

   而且,从小说中叙述“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 ,自然一齐都送过来”以及“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或者“昨儿周太监来, 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来看,贾府被这些太监压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贾府,真的是内忧外困呀。

   说到这里,想起德龄所著《我和慈禧太后》里的一个情节,很有趣。说慈禧太后其实对自己的娘家人很不好,给的官爵都是虚的,没有什么油水,所以慈禧太后家的亲戚都不怎么富裕。而慈禧太后收拾这些亲戚的一个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不断的派太监去赏赐给这些亲戚一些花里胡哨却并不贵重的东西。这可把那些亲戚害惨了。为什么?因为清廷有规矩,太后或者皇上赏赐物件,必须给太监“谢银”,根据太监的等级,少则几两,多则二三十两,一气来好几个太监就更惨了,谁也不能少,搞得那些亲戚们苦不堪言,入不敷出,甚至有的时候要变卖东西来感谢那些太监。而太后的那些不实用的东西,不敢动不能动,只能供着。

   当然,我不是说贾元春是有意害贾府。不是的,而是告诉大家这个风俗。贾元春即使是爱贾府的,但因为要和贾府保持密切联系,就不得不仰仗这些太监,反之,贾府也是如此。而这,正好就是太监们的生财之道。这就是所谓的“小鬼难缠”了。

   这就是表面风光的贾府和贾元春肚子里倒不出来的苦水。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为何嘎然而止
 

   第七十二回的结尾,历来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之一。

   彩霞被王夫人放出去了,来旺家又仗着是王熙凤的陪房,来给儿子提亲。彩霞的父母,迫于王熙凤的威势,答应了。这个危急关头,彩霞派妹妹小霞来想向赵姨娘求情。于是,赵姨娘试着向贾政求情:

   无奈赵姨娘又不舍, 又见他妹子来问,是晚得空,便先求了贾政.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 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赵姨娘道:"宝玉已有了二年了,老爷还不知道?"贾政听了忙问道:"谁给的?"赵姨娘方欲说话,只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大家吃了一惊不小.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这一段,是很多老师会在中学或者大学提出来给学生分析的。因为直到第七十三回,曹雪芹也没有写赵姨娘到底告诉贾政没有,谁给的贾宝玉房里的开脸丫鬟。第七十三回:

   话说那赵姨娘和贾政说话,忽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忙问时,原来是外间窗屉不曾扣好,塌了屈戍了吊下来.赵姨娘骂了丫头几句,自己带领丫鬟上好,方进来打发贾政安歇.不在话下.

   老师一般会这样问:

   1.曹雪芹为什么突然在贾政问是谁的时候打住?

   2.赵姨娘到底说了没有?是谁给贾宝玉的开脸丫鬟?

   关于这两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第一,这是曹雪芹一贯的写作方法,在把事实全部交代清楚之后,虚晃一枪,不再写结果。因为结果已经出来了,何必要再说呢?这种手法,我的老师邸瑞平先生曾经称之为《红楼梦》的虚化艺术,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为什么这样写?我曾经说过,曹雪芹怀着感恩的心写《红楼梦》,曹雪芹尽管对小说中的很多人物,邢夫人、赵姨娘、尤氏、马道婆、鲍二家的、多姑娘,甚至包括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王熙凤和王夫人,尽管有很多批评,但总体上却是悲悯的,是同情的。所以,曹雪芹总是笔下留情的,总是把事实呈现出来,不写那残酷的结果。

   第二,那么,赵姨娘到底说了没有呢?

   说了,肯定说了。我们知道,答案是王夫人。以赵姨娘对王夫人的仇恨、敢于下手害贾宝玉王熙凤的胆量以及一整夜与贾政同床共枕的时间,即便被一个小插曲打断,她也会说的。这个判断应该没问题。

   至于,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又有一个惊天大秘密将要呈现出来。而其实第七十二回嘎然而止的用意,就在这里,在于暗示这个秘密,关联着某个人的命运。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明天再说。

 
我该向《红楼梦》里的袭人道歉
 

   说实话,我对袭人是颇有微词的。如果说她和晴雯的较量并且向王夫人告状,从生存的角度那颗“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尚可理解的话,那么,八十回以后,已经早就获得王夫人首肯,享受着妾的待遇的袭人离贾宝玉而去,就是我所不能容忍的了。

   我一直以为,袭人是看到贾府衰败之象,主动要求离开的。但是,当读到第七十二回赵姨娘向贾政告黑状的时候,我突然醒悟,我错了。袭人并非是自愿离开的,而是被迫离开的。

   再来看第七十二回,赵姨娘和贾政的对话:

   无奈赵姨娘又不舍, 又见他妹子来问,是晚得空,便先求了贾政.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 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赵姨娘道:"宝玉已有了二年了,老爷还不知道?"贾政听了忙问道:"谁给的?"赵姨娘方欲说话,只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大家吃了一惊不小.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而从第七十三回来看,虽然,开篇是这样写的:

   话说那赵姨娘和贾政说话,忽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忙问时,原来是外间窗屉不曾扣好,塌了屈戍了吊下来.赵姨娘骂了丫头几句,自己带领丫鬟上好,方进来打发贾政安歇.不在话下.
   但是,可以肯定,正如我在拙文《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为何嘎然而止》所写的,以赵姨娘对王夫人的仇恨、对王熙凤贾宝玉下黑手的胆量,以及与贾政同床共枕一夜的时间,赵姨娘肯定是会说的。

  其实,紧接着,赵姨娘的小丫鬟小鹊的来告诉贾宝玉要当心,就证明了这一点:

   却说怡红院中宝玉正才睡下, 丫鬟们正欲各散安歇,忽听有人击院门.老婆子开了门,见是赵姨娘房内的丫鬟名唤小鹊的.问他什么事,小鹊不答,直往房内来找宝玉 .只见宝玉才睡下,晴雯等犹在床边坐着,大家顽笑,见他来了,都问:"什么事,这时候又跑了来作什么? "小鹊笑向宝玉道:"我来告诉你一个信儿.方才我们奶奶这般如此在老爷前说了. 你仔细明儿老爷问你话."说着回身就去了.袭人命留他吃茶,因怕关门,遂一直去了.

   这个细节,说的是赵姨娘与贾政同床共枕一宿之后,在大白天说的话,话题显然是围绕贾宝玉贪玩不读书,所以小鹊来善意的提醒。这说明,就在赵姨娘和贾政相处的一夜一天时间里,赵姨娘一直在向贾政告状。

   当然,不读书不上进这样的话,在白天说说是可以的。但是,前面那个问题,赵姨娘不是傻瓜,肯定不会大白天说的,而是夜里“吹枕边风”了。

   于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也正是曹雪芹这样写要故意引我们这样做的——赵姨娘是怎样告状的?

    1.贾政问是“谁给的?”

   2.赵姨娘自然回答是王夫人给的;

   3.贾政自然会接着问,给的是谁?

   4.赵姨娘自然会说是袭人了。

   关于这一段“隐在”的对话所会产生的后果,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

   1.从贾政痛打贾宝玉一节,我们可以看出,贾政对王夫人、尤其是王夫人教育贾宝玉的方式是有所不满的,所以,才会“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 关于这一点,我在拙文《从贾宝玉挨打看贾政王夫人较劲》、《红楼梦之贾政为何对王夫人不满?》、《《红楼梦》之王夫人的难言之隐》详细说过,不再赘述;

   2.贾珠之死,一直是贾政和王夫人心中永远的痛。而贾珠之死,主要就在于在苦读的同时,过早的结婚,也就是过早的接近女色,所以,这是贾政看不惯贾宝玉成天介在女儿堆里混的主要原因。所以,贾政才会说“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 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如果理解了上面的这些话,我们就可以推测,一旦知道王夫人已经背着自己(王夫人的丈夫、一家之主)私自给了贾宝玉开脸丫鬟袭人,贾政的心里会是怎样的?肯定是不满的,这不用说。

  证据就是,如果赵姨娘这样一说,就遭到贾政的训斥,那么,赵姨娘还敢接着在大白天又告状贾宝玉不读书不上进吗?绝对不敢了。正因为,前一个告状得到了贾政的认可,所以才会得寸进尺的。

  所以,从种种迹象来看,赵姨娘这一状,曹雪芹虽然没明写,却是告成了。告的不仅仅是王夫人和贾宝玉,连带的自然袭人也逃不过。

  然后,我们再来看裁剪下人一事,有两条线:

  第一条,王夫人、王熙凤这条女当家的线。

  第七十四回:

  凤姐道:"太太快别生气.若被众人觉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 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这叫作`胳膊折在袖内'.如今惟有趁着赌钱的因由革了许多的人这空儿,把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在园里,以查赌为由.再如今他们的丫头也太多了,保不住人大心大,生事作耗,等闹出事来,反悔之不及.如今若无故裁革,不但姑娘们委屈烦恼,就连太太和我也过不去.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太太想我这话如何?"王夫人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 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 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象个人样,余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如今还要裁革了去,不但于我心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虽然艰难,难不至此. 我虽没受过大荣华富贵,比你们是强的.如今我宁可省些,别委屈了他们.以后要省俭先从我来倒使的.如今且叫人传了周瑞家的等人进来,就吩咐他们快快暗地访拿这事要紧."

  后来,借着查抄大观园,王夫人果然裁撤了很多人,包括晴雯、司棋、芳官等等;

  第二条线是贾政和贾琏这条男当家的线。

  "林之孝答应了,却不动身, 坐在下面椅子上,且说些闲话.因又说起家道艰难,便趁势又说:"人口太重了.不如拣个空日回明老太太老爷, 把这些出过力的老家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一则他们各有营运, 二则家里一年也省些口粮月钱.再者里头的姑娘也太多.俗语说,'一时比不得一时' ,如今说不得先时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便使两个. 若各房算起来,一年也可以省得许多月米月钱.况且里头的女孩子们一半都太大了, 也该配人的配人.成了房,岂不又孳生出人来."贾琏道:"我也这样想着,只是老爷才回家来,多少大事未回,那里议到这个上头.前儿官媒拿了个庚帖来求亲,太太还说老爷才来家,每日欢天喜地的说骨肉完聚,忽然就提起这事,恐老爷又伤心, 所以且不叫提这事."林之孝道:"这也是正理,太太想的周到."

   也就是说,贾政这条线上,到第八十回,贾琏还没来得及跟贾政报告呢,所谓“我也这样想着,只是老爷才回家来,多少大事未回,那里议到这个上头.”。而且,其中,王夫人起到了阻拦的作用,没让贾琏向贾政报告。

   但是,我们想,八十回以后,一旦贾府更加难以支撑,还需要裁剪人口,贾琏不得不报给贾政,之前已经知道王夫人私下里给贾宝玉放了袭人做开脸丫鬟并且不满的贾政,如何不会先拿袭人开刀呢(当然,裁剪的不仅仅是袭人,从袭人临走的情形看,可能秋纹碧痕都被撵走了)?

   会的。以贾政的固执——明知道贾母爱贾宝玉如命根子,一怒之下依然要打死,以贾政的不满——对王夫人教育贾珠贾宝玉不成功,他一定会不顾王夫人的劝阻拦(而其时贾母已死),下令撵走袭人,给个自由身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脂砚斋透露的,袭人走的时候,才会留下一句“好歹留着麝月”的无奈而心痛的话来。

  正因为如此,由于袭人离开贾府离开贾宝玉的真相大白,我之前对于袭人的许多评判都出现了偏差,我应该向袭人道歉!

  袭人,也许她在为自己谋出路保生存的时候在和晴雯竞争的时候是用过非常之计谋非常之手段的,但是,在对待贾宝玉上,却是没有二心的,是忠心耿耿的,这是我误解袭人的地方。我道歉。

 
晴雯对贾宝玉的爱是那么热烈
 

   如果说,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是那种深入到骨髓的爱,外表平静,实则暗流涌动;那么,晴雯对贾宝玉的爱,则是那种热烈炙热的爱,显得那么风风火火,甚至有点火急火燎的。

   第七十三回,赵姨娘的小丫鬟小鹊,把赵姨娘向贾政告状,说贾宝玉不读书不上进的事情通报给了贾宝玉。把贾宝玉吓得“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咒一般,登时四肢五内一齐皆不自在起来 .想来想去,别无他法,且理熟了书预备明儿盘考.”

   贾宝玉预备贾政问书倒不打紧,这下,可苦坏了贾宝玉房里的一帮丫鬟们。贾宝玉:

   自己读书不致紧要,却带累着一房丫鬟们皆不能睡.袭人麝月晴雯等几个大的是不用说, 在旁剪烛斟茶,那些小的,都困眼朦胧,前仰后合起来.晴雯因骂道: "什么蹄子们,一个个黑日白夜挺尸挺不够,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腔调来了.再这样,我拿针戳给你们两下子!"
  话犹未了,只听外间咕咚一声,急忙看时,原来是一个小丫头子坐着打盹,一头撞到壁上了,从梦中惊醒,恰正是晴雯说这话之时,他怔怔的只当是晴雯打了他一下,遂哭央说: "好姐姐,我再不敢了."众人都发起笑来.

   这段话,表面是写晴雯对小丫鬟们的狠,实则却是写晴雯对贾宝玉的爱。其实晴雯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她素日对小丫鬟们是很好的,比如对芳官,给她洗头,像个大姐姐。

  晴雯这里的急,是因为贾宝玉的急;晴雯这里的狠,是因为贾政的狠。晴雯对贾宝玉的爱,以一种对别人发狠的方式表现出来,想想也却是有趣。这是一种多么特别的爱呀。

  而且,晴雯因为一心要保护贾宝玉不受贾政的折磨,居然胆大到异想天开,导演了一场贾宝玉受到惊吓的戏:

   话犹未了, 只听金星玻璃从后房门跑进来,口内喊说:"不好了,一个人从墙上跳下来了! "众人听说,忙问在那里,即喝起人来,各处寻找.晴雯因见宝玉读书苦恼,劳费一夜神思, 明日也未必妥当,心下正要替宝玉想出一个主意来脱此难,正好忽然逢此一惊,即便生计,向宝玉道:"趁这个机会快装病,只说唬着了."此话正中宝玉心怀, 因而遂传起上夜人等来,打着灯笼,各处搜寻,并无踪迹,都说:"小姑娘们想是睡花了眼出去,风摇的树枝儿,错认作人了."晴雯便道:"别放诌屁!你们查的不严,怕得不是 , 还拿这话来支吾.才刚并不是一个人见的,宝玉和我们出去有事,大家亲见的.如今宝玉唬的颜色都变了,满身发热,我如今还要上房里取安魂丸药去.太太问起来,是要回明白的,难道依你说就罢了不成."众人听了,吓的不敢则声,只得又各处去找.

   有偷盗是真,但贾宝玉何尝被吓到?就是贾宝玉房里的所有人也没看见所谓的人影呀。晴雯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之胆大,之心细,全是因为她一心扑在贾宝玉的身上呀。只要是稍微一点的明眼人,谁看不出来呢?贾母为贾宝玉选定的未来的妾,原是不错的。错就错在,她爱得太投入,太忘我,太热烈,既照亮了自己,也刺痛了别人!

  唉,可怜的晴雯。

 
《红楼梦》之家贼难防
 

   我一直认为,《红楼梦》里智慧最高深的人,不是别人,就是贾母。关于贾母的智慧,我已经在不知多少篇文章里分析过了。这不,在第七十三回,贾母的智慧再次显现,一丁点儿的苗头,贾母就看到了一个大漏洞,而且是很可怕的漏洞。

   晴雯为了保护贾宝玉免受贾政苛责,于是编撰出一个贾宝玉被盗贼惊吓的故事。这个故事编大了,以至于惊动了贾母:

   贾母闻知宝玉被吓,细问原由,不敢再隐,只得回明.贾母道:"我必料到有此事. 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当下邢夫人并尤氏等都过来请安,凤姐及李纨姊妹等皆陪侍,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独探春出位笑道 :"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小小的顽意,不过为熬困.近来渐次发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十吊三百吊的大输赢.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探春道:"我因想着太太事多, 且连日不自在,所以没回.只告诉了大嫂子和管事的人们,戒饬过几次, 近日好些. "贾母忙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 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 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 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 这事岂可轻恕."

   这段话,是针对贾府下人们的不良习气说的。

   1.赌博。

   赌博其实是一种以非正当方式获取财富的行为,追逐的是一个“利”字。贾府下人们公开聚众赌博,说明什么?说明下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自己靠劳动获得的工资报酬了,其实贾府对待下人是很宽厚的,贾府下人的日子其实是很清闲的,也比较富足的,可是欲壑难填,他们还嫌不够,开始靠赌博来增加收入了。这是一种很可怕的风气,如果下人们不想着靠劳动生存,只想着依靠歪门邪道发财,势必拿贾府开刀,危及贾府。

   2.吃酒。

   吃酒是一种典型的享乐行为。这一方面说明贾府下人们的日子确实好过,贾府有德之家宽以待人的风范确实名符其实,但另一方面,说明这些下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基本的小康生活了,开始追求更奢华的享受了。

   追求享受,必要钱财来垫底,所以,才会赌博,所以才会有下人们把主子们的财务私自携带,或偷、或当、或卖。赵姨娘私自指使彩云,把王夫人的很多东西偷偷给贾环,这就在下人面前树立了一个很坏的典范,其实赵姨娘本身就是下人出身,而贾迎春的奶妈竟然敢于把贾迎春的金丝凤拿去典当,事发后还敢于诬赖贾迎春的日常生活让她们贴了很多钱,端的是胆大妄为了。

   这些根源,其实就在于吃酒赌博,在于一种坏风气的传播跟蔓延。所以,贾母一眼就看出看来了其中的弊端:

   “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 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 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 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 这事岂可轻恕.”

  家贼是如何产生的?贾母说清楚了,就是从吃酒赌博开始的,为一个利字,为一个享乐,就会引出严重的后果来。

   一是就会工作不尽心尽责,所谓“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

   二是就会开始偷偷摸摸,所谓“或买东西, 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

  三是甚至会干出伤风败俗的事情来,所谓“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 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

   除了赵姨娘、贾迎春奶妈以外,司棋买通婆子和表哥潘又安私留角门在大观园中私会,就是贾母所说的最严重的后果——伤风败俗——了。

   正如贾母所说,这类事情一旦发生,财产损失都是小事,重要的是贾府的有德之家的声誉将受到极大的损坏,而且,一旦传扬出去,甚至可能会危及以贤德仁孝入选宫中成为贵妃的贾元春的声誉。

   贾母于一件小小的事中,能看到如此深远的影响,这样的敏锐和智慧,让人叹服。而在叹服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忧心忡忡的看到,贾母所预言的,其实已经不是预言,已经实实在在的发生了。为了财,赵姨娘指使彩云私赠王夫人许多东西给贾环;为了财,大观园的婆子们为司棋潘又安留角门;为了财,司棋和潘又安居然在大观园幽会了;为了财,傻大姐捡到春宫香囊了。

   这所有的一切,都告诉我们,贾府的家贼难防,已经不是一种不好的未来,而是已经发生的现在。一旦有家贼,外敌就可以破门而入了。

 
《红楼梦》之刁奴欺主
 

   第七十三回,发生了一件事情。

   贾迎春的奶妈,夜里带头赌博吃酒被拿住了。本来这样,已经很丢贾迎春的面子了。贾迎春没有下来追究,已经很够意思了。

   可是,贾迎春奶妈的儿媳妇王住儿媳妇,居然还要来向贾迎春求情,要求贾迎春去跟贾母说,赦免了她婆婆。这样的奴仆,端的是胡作非为,胆大妄为了。

   可巧,王柱儿媳妇来向贾迎春求情的时候刚好碰到贾迎春的丫鬟绣桔,正在查问贾迎春的金凤失踪的事情,刚好对质出来,是贾迎春的奶妈,也就是王柱儿媳妇的婆婆因为输钱偷偷拿出去典当了:

   谁知迎春乳母子媳王住儿媳妇正因他婆婆得了罪,来求迎春去讨情,听他们正说金凤一事,且不进去.也因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如今见绣桔立意去回凤姐, 估着这事脱不去的,且又有求迎春之事,只得进来,陪笑先向绣桔说:"姑娘,你别去生事. 姑娘的金丝凤,原是我们老奶奶老糊涂了,输了几个钱,没的捞梢,所以暂借了去.原说一日半晌就赎的,因总未捞过本儿来,就迟住了.可巧今儿又不知是谁走了风声,弄出事来.虽然这样,到底主子的东西,我们不敢迟误下,终久是要赎的.如今还要求姑娘看从小儿吃奶的情常,往老太太那边去讨个情面,救出他老人家来才好."迎春先便说道:"好嫂子,你趁早儿打了这妄想,要等我去说情儿,等到明年也不中用的. 方才连宝姐姐林妹妹大伙儿说情, 老太太还不依,何况是我一个人.我自己愧还愧不来,反去讨臊去."绣桔便说:"赎金凤是一件事,说情是一件事,别绞在一处说.难道姑娘不去说情,你就不赎了不成?嫂子且取了金凤来再说."王住儿家的听见迎春如此拒绝他,绣桔的话又锋利无可回答,一时脸上过不去,也明欺迎春素日好性儿,乃向绣桔发话道: "姑娘,你别太仗势了.你满家子算一算,谁的妈妈奶子不仗着主子哥儿多得些益, 偏咱们就这样丁是丁卯是卯的,只许你们偷偷摸摸的哄骗了去.自从邢姑娘来了, 太太吩咐一个月俭省出一两银子来与舅太太去,这里饶添了邢姑娘的使费,反少了一两银子. 常时短了这个,少了那个,那不是我们供给?谁又要去?不过大家将就些罢了.算到今日,少说些也有三十两了.我们这一向的钱,岂不白填了限呢."绣桔不待说完,便啐了一口,道:"作什么的白填了三十两,我且和你算算帐,姑娘要了些什么东西? "迎春听见这媳妇发邢夫人之私意,忙止道:"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必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你什么的 ,出去歇息歇息倒好."一面叫绣桔倒茶来.绣桔又气又急,因说道:"姑娘虽不怕,我们是作什么的,把姑娘的东西丢了.他倒赖说姑娘使了他们的钱,这如今竟要准折起来. 倘或太太问姑娘为什么使了这些钱, 敢是我们就中取势了?这还了得!"一行说,一行就哭了. 司棋听不过,只得勉强过来,帮着绣桔问着那媳妇.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
    这段话,有几层意思:

    1.贾迎春的奶妈夜里带头聚众吃酒赌博被拿住,已经是大错了;

    2.这个奶妈的儿媳妇居然还敢来求情,要求贾迎春去向贾母求情;

    3.贾迎春的奶妈因为赌博输了钱,居然敢不打招呼就把贾迎春的金凤头饰拿去典当了;

    4.更可气者,当说起金凤时,这个奶妈的媳妇居然不以为错,反而把赎回金凤当作一种条件,要挟贾迎春必须去向贾母求情,这简直就是颠倒黑白、耍无赖了,用一件错事来作为另一件错事的砝码,正如绣桔所说“赎金凤是一件事,说情是一件事,别绞在一处说.难道姑娘不去说情,你就不赎了不成?嫂子且取了金凤来再说.”

    5.更惊人的是,这个媳妇公然理直气壮的说“谁的妈妈奶子不仗着主子哥儿多得些益, 偏咱们就这样丁是丁卯是卯的”,听听,这是什么逻辑,已经把拿主子的、吃主子的、占主子的便宜当作一件天经地义理直气壮的事情了,这是什么逻辑,这就是强盗逻辑呀。一旦奴仆变成了强盗,那是什么样一种情形?

    6.这还不算,这个媳妇还开始反攻倒算起来了,说自己不仅没占着便宜,反而是贴了很多钱在里面:“自从邢姑娘来了, 太太吩咐一个月俭省出一两银子来与舅太太去,这里饶添了邢姑娘的使费,反少了一两银子. 常时短了这个,少了那个,那不是我们供给?谁又要去?不过大家将就些罢了.算到今日,少说些也有三十两了.我们这一向的钱,岂不白填了限呢.”

   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这是奴仆在对主子说话吗?言下之意,把金凤拿去典当是正确的,甚至不赎回来也是正常的,本来错的事情倒还变成对的事情了。

   7.而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贾迎春懦弱好欺负。所谓“也因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

   8.于是,懦弱的贾迎春退却了,她说:“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必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你什么的 ,出去歇息歇息倒好.”

   幸亏这个时候,勇敢的小丫鬟绣桔敢于仗义执言据理力争;幸亏这个时候,宝钗,黛玉,宝琴,探春来了,才阻止了这一场刁奴欺主的闹剧。

   请注意,这场闹剧,是贾府还没有败落,贾母尚在、王夫人、王熙凤尚在的时候,如果贾府败落,那么,这些如贾迎春奶妈和儿媳妇这样的刁奴,将要何等的嚣张?

   虽然,八十回以后的文字,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当贾探春远嫁之后,当贾府被抄败落之后,当贾母死后,当王熙凤下狱之后,当贾府的一般当家男人贾赦、贾珍、贾琏、贾蓉获罪下狱之后,当只剩下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兰、巧姐这一般老弱病残之后,这些贾府的奴仆,是要何等的嚣张?

   我以为,曹雪芹在第七十三回精心设计一出刁奴欺主的闹剧,完全是在暗示八十回贾府败落之后那些恶仆的胡作非为的丑恶嘴脸吧。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伟大在那里
 

   貌似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如今依然有人提起。不就是两个弱不禁风毫无反抗精神的贵族公子哥儿姐儿爱情吗?值得拔那么高吗?他们不仅没有争取自己的爱情,而且一旦爱情无望就死的死,出家的出家,值得那么表扬吗?

   是啊,这的确是个问题。这是很多人心里的一个“结”。不解开这个“结”,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觉得是不可能真正读懂《红楼梦》的,也不会真正的爱上《红楼梦》。

   那么,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究竟有何伟大之处呢?

   首先,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是建立在相知相惜而不是性爱基础上的纯爱。

   有一点是很突出的。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一桌吃饭,一床睡觉”,偶尔也有耳鬓厮磨,但是,他们绝对没有越过道德的底线,没有越过肉体的底线,他们是没有性关系的。这样说也许有点粗俗,但惟其这样,也才凸显他们爱情的纯洁性,套用曹雪芹形容林黛玉的一句话,是“目无下尘”。试问古今天下,有几人能及?

   一种尚未发生肉体的爱情关系,能够深邃到这样的程度,一个愿为之死,一个愿为之出家,难道还不伟大?难道还不反叛?

   其次,贾宝玉在众多的诱惑中始终没有迷失。

   我承认,贾宝玉有很多那个时代贵族公子哥儿的毛病。但是,那是那个时代人的局限性,我绝对不主张因此就套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衡量贾宝玉,那是不公平的。而且,用贾宝玉最关键的一点来评判我们现代人,也许我们还不如他呢?

   作为贾府备受宠爱的公子哥儿,作为当今皇贵妃最为溺爱的亲弟弟,贾宝玉面对的诱惑是很多的。有薛宝钗的诱惑,有史湘云的诱惑,有薛宝琴的诱惑,有妙玉的诱惑,有傅秋芳的诱惑,有秦可卿的诱惑,有金钏的诱惑,有晴雯的诱惑,有小红的诱惑,有柳五儿的诱惑,有龄官的诱惑,有尤二姐尤三姐的诱惑,太多太多了,甚至有妓女的诱惑,还有秦钟、蒋玉菡、柳湘莲等男色的诱惑。也许,贾宝玉也曾经一度冲动过,但是,他在这几乎是让人不能自拔的诱惑中,始终那么坚定,坚定的认为,此生,他只想和林妹妹呆在一起。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如此坚定?

   第三,贾宝玉对爱情的认识超越了性。

   我以为,这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爱情的最伟大之处。作为贵族公子哥儿,作为当时的风俗使然,作为人性的本能冲动,贾宝玉再爱林黛玉,也是可以和其他女性发生性关系的,这是合理合法的。但是,这并没有成为贾宝玉像贾赦、贾珍、贾琏、贾蓉那样放纵无度的理由,这是贾宝玉最可贵之处。他曾经由于种种原因,先后和袭人、碧痕发生过性关系,这个我理解是男人性成熟的必经之路,尤其贵族公子哥儿。但是,关键是贾宝玉从未因此而沉溺于性爱之中而不可自拔。贾宝玉,凭借对女性的尊重和疼爱,凭借对林黛玉的爱,超越了性爱,这是他作为人最可贵之处。

   第四,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也是超越众生的。

   我们知道,小说中爱或者说爱过贾宝玉的女性不止林黛玉一个。要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史湘云比林黛玉更甚,但是,史湘云一旦觉得爱贾宝玉无望,一旦定亲,就丢开了,就演变为兄妹之爱了。要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薛宝钗比林黛玉更甚,但是,即便是在成为贾宝玉的妻子之后,贾宝玉出家,薛宝钗虽然痛苦,但理智是可以战胜感情的,离开了贾宝玉,她照样能够活,而且决心要好好的活着。要说肌肤之亲,袭人比林黛玉更甚,尽管袭人是被迫离开的,是被贾政贾琏裁夺走人的(参见拙文《我该向《红楼梦》里的袭人道歉》),但是,袭人离开了贾宝玉,也能够和蒋玉菡白头偕老。

   只有林黛玉,离开贾宝玉,她就活不下去了,贾宝玉已经成为林黛玉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的理由。这样的爱,又有几人做到?关键是这个男人还要值得这样付出。我从来不赞成那些盲目的爱,对方根本不很值得,却轻率的付出生命。林黛玉虽然为贾宝玉而死,但她的爱却并不盲目,她的爱异常清醒,她的爱是建立在和贾宝玉十多年的朝夕相处中形成的,是水到渠成的爱。

   《红楼梦》里众多女性,对贾宝玉的感情,能和林黛玉相提并论的,只有晴雯。晴雯之死,一半因病,一半因离开贾宝玉,她临死前那番话可以证明。而林黛玉呢?她不是高鹗所说的是病死的,是气死的,她是为她和贾宝玉的爱情自缢而死的,这点,我说过多次了(参见拙文《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葬花词》隐喻林黛玉之死》、《林黛玉之死王夫人脱不了干系》、《林黛玉为何选择自缢方式结束生命》、《黛玉为何是自缢而非自沉绝食病逝》、《林黛玉是怎样“泪尽而亡”的?》、《黛玉葬花有何玄机?》、《再解林黛玉之《葬花词》》、《林黛玉八十回以后的身体状况》、《关于林黛玉之死的补充分析》、《林黛玉究竟死于何时何地?》、《林黛玉之死的确切日期》)。这就比晴雯还要热烈。还有,从贾宝玉方面来说,没有林黛玉是万万不能的,而没有晴雯,虽然痛苦之甚,却是可以忍受的,这也是区别。但也因此,晴雯的地位超越众生,仅次于林黛玉之后了。

   我想,我们只要把上述几点想明白了,就可以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有多伟大了。在那个时代,在那种观念里,什么贾宝玉为什么不公开反抗呀,什么不私奔呀,都是瞎扯淡的事情,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是不容许这样的。这和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无关。他们能够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就足够了。

   这样的爱情,即使放之四海,和那些著名的爱情悲剧相比,也是“目无下尘”的。

   《红楼梦》的魅力,大半来自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红楼梦》的伟大,大半来自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这样的爱情,还不伟大?

 
谁是《红楼梦》里的女侠
 

   《红楼梦》里的人物,林林总总,不下百人,但真正称得上侠的,屈指可数。柳湘莲、贾芸、倪二以及冯紫英勉强算得上。说到女侠,更是凤毛麟角。但贾探春却可以算得上是侠,是真正的女侠。她的侠义精神,甚至比柳湘莲之辈还要强悍。

   第七十三回,就让我再一次见识到了这位女侠的风采。

   懦弱的贾迎春,其奶妈带头聚众赌博,被拿住。不仅如此,自己的金丝凤首饰也被奶妈拿去当了,还遭到奶妈媳妇的要挟。这个时候,是贾探春挺身而出,伸张正义的。

   首先,贾探春要摆正主次尊卑。

   探春笑道:"我才听见什么'金凤',又是什么’没有钱只和我们奴才要',谁和奴才要钱了?难道姐姐和奴才要钱了不成?难道姐姐不是和我们一样有月钱的, 一样有用度不成?"

   这句话,表面上随意,其实用意颇深。她是在点醒王柱儿媳妇,要分清主次尊卑,你的一切都是贾府的是主子的,怎么存在主子欠你钱呢?

   其次,是同仇敌忾。

   面对刁奴的反扑,需要的是同仇敌忾。贾探春是这样弹压王柱儿媳妇的嚣张气焰的:

   探春笑道:"这倒不然.我和姐姐一样,姐姐的事和我的也是一般,他说姐姐就是说我.我那边的人有怨我的,姐姐听见也即同怨姐姐是一理.咱们是主子,自然不理论那些钱财小事,只知想起什么要什么,也是有的事.但不知金累丝凤因何又夹在里头?"

   第三,是巧搬救兵。

   贾探春一面弹压住局面,一面使丫鬟去请管事的平儿来:

   谁知探春早使个眼色与待书出去了.
  这里正说话,忽见平儿进来.宝琴拍手笑说道:"三姐姐敢是有驱神召将的符术?"

   第四,是情深义重。

   关于贾探春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帮助贾迎春,贾探春是这样说的:

   探春冷笑道: "俗语说的,'物伤其类',`齿竭唇亡',我自然有些惊心."

   第五,是见识过人。

   关于贾迎春被欺负这件事,贾探春是这样看的:

   "我且告诉你, 若是别人得罪了我, 倒还罢了.如今那住儿媳妇和他婆婆仗着是妈妈,又瞅着二姐姐好性儿,如此这般私自拿了首饰去赌钱,而且还捏造假帐妙算,威逼着还要去讨情,和这两个丫头在卧房里大嚷大叫,二姐姐竟不能辖治,所以我看不过,才请你来问一声: 还是他原是天外的人,不知道理?还是谁主使他如此,先把二姐姐制伏,然后就要治我和四姑娘了? "

   奴仆欺负主人这样的风气,当然不能助长,不然,岂不就要翻天了?贾探春看问题,着眼长远,一针见血。

   从以上的分析看来,贾探春端的是侠骨柔肠了。但是,我知道,我这样认为,是有人要反对的。因为,贾探春要成为女侠,就绕不过她为何对母亲赵姨娘和弟弟贾环疏远这个话题。许多朋友认为因为是亲生,所以贾探春应该和赵姨娘和贾环一个鼻孔里出气才对。真的是这样吗?到底是贾探春不明事理还是判断的人不明事理?

   关于这个问题,我以为,首先要看赵姨娘是个什么人,干的是什么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请问,赵姨娘干过一件好事吗?勾结马道婆用巫术害王熙凤和贾宝玉;唆使彩云把王夫人的东西偷给贾环;因为自己是姨娘,就要破贾府的例,要求增加兄弟赵国基的丧葬费。贾环呢?用油灯企图烫瞎贾宝玉的眼睛;诬告贾宝玉强奸金钏,导致贾政差点打死贾宝玉;白白糟蹋了彩霞和彩云。这些事情,贾探春应该支持吗?这样的人,贾探春应该附和吗?

   侠,首先是就是要明是非,就是要嫉恶如仇,如果贾探春就因为干坏事的人是自己的亲人就要袒护,那就低下了。正因为贾探春面对亲生母亲和亲弟弟,有这样难得的正义感和大局观,才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其次,贾探春怎么没有保护赵姨娘和贾环了?

   对于赵姨娘和贾环来说,不参与他们干坏事,反对他们干坏事,就是保护他们,不让他们走得太远。而且,贾探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维护赵姨娘了。赵姨娘和芳官打架,贾探春就是爱惜母亲的,而且苦口婆心的劝。贾探春疏远赵姨娘和贾环,其实就是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这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呢。

   说完了贾探春对母亲和弟弟的态度,我们再来说说贾探春的侠义行为。她从来不站在任何一方,而只是站在“理”的一边。

   贾母因为贾赦纳妾的事情错怪王夫人,是贾探春站出来为王夫人明理;处理自己亲舅舅赵国基的丧事,贾探春依照家规秉公办事,不搞特殊;贾迎春受刁奴欺负,是贾探春挺身而出;王夫人指使王熙凤王善保家的查抄大观园,是贾探春挺身而出,第一反抗,并说出了一番痛彻心扉的话来。还是这个贾探春,平等的对待兄弟姐妹,不分彼此,对贾宝玉说,贾环和贾宝玉,都是她的兄弟,她爱和谁玩就和谁玩,爱和谁好就和谁好,爱给谁做鞋就给谁做鞋。这样的话,在贾府那样复杂的大家庭,是特别难得的,是合符礼仪的,是维持一个家族的团结的最可靠保证,如果人人都论亲疏,贾府早就散了。

   正是因为这些事情,使我坚定的认为,贾探春,就是《红楼梦》中的女侠。这是一个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不愿同流合污,不站在任何一方只站在“理”字一方的女孩。谁错她就指出来,谁受欺负她就挺身而出。柳湘莲痛打薛蟠之后,撒腿就跑,贾探春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之后,是这样说的:

   “ 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陪礼,该怎么,我就领.”

   这样的气概,就是柳湘莲那样的男子,也要让她三分。

   我还记得,贾探春面对亲生母亲的刁难,第五十五回,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这样的气概,就是很多男子也没有的。

    这样的女子,当然就是女侠。

 
《红楼梦》里贾府的恩怨已渗透至底层
 
     第七十四回,有一个细节,不细细品读,不会感觉到触目惊心。

   原文如下:

   一语未了, 只见贾琏进来,拍手叹气道:"好好的又生事前儿我和鸳鸯借当,那边太太怎么知道了. 才刚太太叫过我去,叫我不管那里先迁挪二百银子,做八月十五日节间使用.我回没处迁挪.太太就说:`你没有钱就有地方迁挪,我白和你商量,你就搪塞我, 你就说没地方.前儿一千银子的当是那里的?连老太太的东西你都有神通弄出来,这会子二百银子,你就这样.幸亏我没和别人说去.'我想太太分明不短,何苦来要寻事奈何人."凤姐儿道:"那日并没一个外人,谁走了这个消息."平儿听了,也细想那日有谁在此,想了半日,笑道:"是了.那日说话时没一个外人,但晚上送东西来的时节 , 老太太那边傻大姐的娘也可巧来送浆洗衣服.他在下房里坐了一会子,见一大箱子东西,自然要问,必是小丫头们不知道,说了出来,也未可知."因此便唤了几个小丫头来问,那日谁告诉呆大姐的娘.众小丫头慌了,都跪下赌咒发誓,说:"自来也不敢多说一句话.有人凡问什么,都答应不知道.这事如何敢多说."凤姐详情说:"他们必不敢, 倒别委屈了他们.如今且把这事靠后,且把太太打发了去要紧.宁可咱们短些,又别讨没意思. "

   是呀,如此绝密的事情,当时只有平儿、贾琏和鸳鸯在场,王熙凤是睡在里间。即便有些小丫鬟,也应该是贾琏、王熙凤和平儿信得过的人才对呀。一般的老妈子,比如小燕的母亲、王柱儿媳妇这样的下等婆子,是不允许随便进入主子房间的。

   而且,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事情,即便是精明如王熙凤、平儿者也查不出来:

   这里凤姐和平儿猜疑, 终是谁人走的风声,竟拟不出人来.凤姐儿又道:"知道这事还是小事,怕的是小人趁便又造非言,生出别的事来.当紧那边正和鸳鸯结下仇了, 如今听得他私自借给琏二爷东西, 那起小人眼馋肚饱,连没缝儿的鸡蛋还要下蛆呢, 如今有了这个因由, 恐怕又造出些没天理的话来也定不得.在你琏二爷还无妨,只是鸳鸯正经女儿, 带累了他受屈,岂不是咱们的过失."

   那些流言蜚语是怎么来的,就是这起小人捕风捉影、添油加醋来的,而且,一传十十传百,你根本查不出源头来。而且,这些谣言,是专门针对不同的主子的,是专门挑起主子们的争斗的,贾府即将到来的分崩离析,征兆已现。

   我们想想,如果一个家族,主子们的勾心斗角离心离德,已经在最底层的奴仆那里表现出来,说明什么?说明积怨深矣、积怨久矣、积怨难解矣。因为就连最底层的奴仆都已经知道,必须要划线、要站队了,那么,可以想象,也许,一丁点的风雨,就可以把整个巢穴撕破!

  曹公,总是不经意间,把最触目惊心的事实呈现出来。如果你不注意,它就从你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你没读懂,怪不得他,我这样的写的时候,似乎看见曹公在远处飘渺而神秘的笑着呢。

 
《红楼梦》里贾母已知贾府底细
 

   看到鸳鸯竟然答应贾琏的请求,把贾母的梯己私物拿出去典当,帮助荣国府度过资金紧缺的难关。心想,不管怎么说,鸳鸯的胆子也真够大的。这种事情也敢做,被贾母知道就死定了。

   其实,这又是曹雪芹耍的一个花招。曹雪芹行文之高妙,就在于虚虚实实,悬念丛生,不到关键时候,他是不会抖包袱的。这不,第七十四回,真相大白了。原来呀,鸳鸯拿贾母的东西出来典当,贾母是知道的,至少是默许的。原文如下:

   平儿笑道:"这也无妨.鸳鸯借东西看的是奶奶,并不为的是二爷.一则鸳鸯虽应名是他私情,其实他是回过老太太的. 老太太因怕孙男弟女多, 这个也借,那个也要,到跟前撒个娇儿,和谁要去,因此只装不知道.纵闹了出来,究竟那也无碍."

    这样说来,就颇可玩味了。贾府的艰难,原来贾母是知道的呀。

   我们想想,贾母在贾府,是从做重孙媳妇熬到如今也有重孙媳妇的,操持家道,贾母也是百里挑一的主。贾府上上下下,这一大家子人,怎么过?难道贾母不会想?不会筹划?我想,是会的。不会,就不是贾母了。

   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贾府,无论是荣国府还是宁国府,依然过着表面奢华的生活,而且,这其中,贾母就是带头人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贾母真的醉心享乐?发出像路易十六那样的末世狂欢的名言:“在我死后,那管洪水滔天”?

   这也是很多朋友反感贾母,甚至认为贾府的衰败和贾母的奢华有直接关系的重要原因。

   真实的贾母,是这样的贾母?

   直觉告诉我,不是,贾母断不会如此。她是那么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孙子,爱自己的孙女,她希望贾府长盛不衰。她既然愿意拿出自己的梯己去帮自己的孙子贾琏、去帮荣国府度过难关,那么,她肯定也会为她的骨血后代们筹划未来的,就像她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筹划未来一样。

   那么,贾母是怎样为贾府筹划的未来呢?贾母为什么在明知道贾府度日艰难还要硬撑着奢华的场面呢?

   这似乎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咱们明天再说吧。
 
《红楼梦》里贾母为啥要硬撑住奢华
 

   很抱歉,“水”了大家。本来星期五就该说的问题,因为外出开会,只能今天才来说,“吊”大家胃口了。

   拙文《《红楼梦》里贾母已知贾府底细》说到,其实贾母已经知道贾府资金紧缺、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底细。这样,指责贾母的问题就来了,既然作为贾府最高统治者的贾母知道了贾府的艰难底细,为什么这个老人家还要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如此奢华呢?这不是明摆着把贾府往衰败的火坑里推吗?

   所以,有朋友不止一次的跟我指出来,贾府的衰败,贾母要负很大责任。

   这种分析,表面上看起来,不无道理。但是,我要问,好的,如果贾府紧缩开支,紧巴巴的过日子,行吗?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来看看,如果贾府过起平常人家的日子会是怎样一种情况?

   第一,皇贵妃贾元春脸面何在?说严重点,皇帝脸面何在?

   如果贾府彻底的过起紧日子,不是不可以,可以,也很可以过得去。但是,你让皇贵妃贾元春,甚至让皇帝情何以堪。莫非贾府出了个皇妃,和皇帝结了亲,反而要败落了?也许贾元春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清楚也说不出口。皇帝能理解吗?王公大臣们能理解吗?这不是打贾妃的脸,打皇帝的脸吗?

   第二,贾府作为宁荣二国公之后,脸面何在?

   宁国公、荣国公,那是仅次于王的爵位呀。至贾母,不过是第二代,至贾敬贾赦贾政不过是第三代,至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不过是第四代,至贾蓉贾兰是第五代,而且,第二代都在健在,就垮啦?就穷啦?这不就等于说贾母以降都是败家子吗?逝去的宁荣二公脸面何在?贾府颜面何在?

   第三,贾府作为国公之家,拥有庞大的上层社会关系,打交道的都是王侯将相,要继续打交道,那消费水平就必须维持在同一个水准,否则,颜面何在?怎么交往?礼尚往来,要往来呀。不往来,怎么交往?大家仔细看看,小说里写了很多次,贾府和王侯将相之家的礼尚往来。

   第四,更重要的是,如果贾府不维持在国公之家的体面和生活消费水准,就会自动被上层社会淘汰,成为笑柄,成为败落之家。那么,贾府就失去了唯一的坚持下去、生存下去甚至重新振兴的机会了。比如,再有贾府子弟出人头地的机会?比如,再有贾府小姐成为贵妇人的机会?

   大家想想,如果贾府不维持住这样的体面和奢华,贾政能额外被赐予功名吗?贾敏能嫁给林如海吗?贾府能出个皇贵妃贾元春吗?南安郡王会来贾府相看贾探春吗?贾雨村会拼命的巴结贾府吗?孙绍组那样的势利眼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来求亲吗?

  其实,贾府已经骑上老虎背了,下不来了。摆在贾府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再难也要维持住国公之家、国戚之家的体面与奢华,要呆在那个圈子里面。因为这不仅仅是贾府的脸面,也是皇贵妃和皇帝的脸面呀,也只有这样,贾府或许还有机会翻盘。这些,贾母看得清清楚楚,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你们误解贾母了,其实,她是在苦苦支撑呀。

  小说里,有几句话,很能体现贾母的心情和贾府的处境:

  1.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来到薛宝钗的房子,看到异常简陋,曾经有这样的表现:

   贾母摇头说:"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 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 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

   这里面的话,大家注意,贾母一方面指出过于素净不吉利,另一方面指出,过于素净,太丢贾府的脸,丢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脸面了,所以,贾母说“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什么看着“不象”?不像国公之家的体面呀。所以贾母进一步说“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太离格,人家怎瞧得起贾府呀?这些小姐谁会来求亲呀?这是贾母所忧虑的。

   我以为,这段话,已经把贾母为什么要勉励维持贾府的地位和体面的心态表露的很清楚了。

  2.第七十四回,王熙凤因为家道艰难,建议裁撤丫鬟,俭省用度,王夫人有这样的表现:

   王夫人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 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 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象个人样,余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如今还要裁革了去,不但于我心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虽然艰难,难不至此. ”

   这说明什么?说明贾府表面还在维持奢华和体面,但实际上,已经在暗中拼了老命的节约了,按照王夫人的说法,如今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几姐妹的待遇,和当年的贾敏比,已经是不成样子了,只是比真正的富贵人家的丫鬟强点了,所谓“王夫人叹道:"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

   贾府,私底下,已经很省了。再省,就会被贾母的所说的“亲戚们”,也就是那些世交的王侯将王们看出破绽来了,就丢脸掉份子了,所以,如王夫人说的“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

   只要理解了这两点,就可以理解贾母心中的难言之隐了。贾母,不是我们简单的理解的那种一味奢华的老人,她考虑的是贾府的未来,贾府这些子孙的出路,所以,才会强撑住贾府的奢华。而私底下,她不是就默许鸳鸯把自己的梯己交给贾琏去典当去维持场面了吗?

   这个老人表面慈祥而喜气的背后,谁知道她的忧虑呢?她忧虑贾府的未来,子孙的出路,还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幸福,哪一样,她没有在暗中筹划呢?

   这样的老人,我们竟然误解了她,竟然还指责她,真的,不应该呀。
 
《红楼梦》里男主子的排序问题
 

   一直以来,我以为这不是个问题。可是,一直以来,也不断的有朋友在问,为什么贾琏被称为琏二爷?而贾宝玉也被称为宝二爷?这是怎么一回事?是曹雪芹笔误,还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今天我想系统的说一下,以后不会再就这个问题专门回答。

   第一,贾琏的琏二爷的称呼是顺应了贾府也就是宁荣二府玉字辈从兄弟也就是堂兄弟之间的排序。

   在贾府玉字辈的兄弟之中,贾珍是大哥,贾琏是二哥,所以,小说里的人物一般称贾珍为大爷,贾琏为二爷或者琏二爷。至于贾宝玉在玉字辈的兄弟之中排序第几,因为小说里没有说,所以无法确定。

   第二,贾宝玉的宝二爷的称呼是顺应了荣国府中贾政这一房的排序。

   贾政这一房有三个儿子,贾珠为长,贾宝玉为次,贾环为三,所以,一般称呼贾宝玉为宝二爷。这里要说的是,在贾政房里,小范围内,由于贾珠曾经在贾政和王夫人心里的重要位置,为了顾及贾政王夫人的感受,也为了表示对贾珠的纪念,尽管贾珠已死,但一般称呼贾珠为先大爷,以此类推,贾宝玉就是宝二爷了。但是,在整个贾氏大家族,由于贾珠已经死了,贾珠的年龄大小,是不影响贾珍和贾琏的大爷和二爷的排序的。

   第三,一般在大家族中这种称呼是很随意的,依据当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因为都是家族内部的人,十分熟悉,是不会引起误会的。

   比如贾蓉,草字辈的兄弟里,他排名最大,而且,在宁国府贾珍房里,他虽然是独子,也是最大的。所以,贾珍不在的时候,也有人称呼他蓉大爷。但是,贾珍或者贾琏在,人们就称呼他为蓉哥儿了。

   举个例子,我的外祖家也是大家族,我的母亲有两兄弟,我称呼大舅、二舅,但是,我母亲的堂兄弟就多了,因此,我还要称呼她最大的堂哥为大舅,第二大的堂哥为二舅。很多场合,他们同时在场,我也这么称呼,并不会引起误会,你只要对着谁说话,谁就知道你是要跟谁交流。还有我母亲,既有亲亲的大姐,还有堂大姐,所以,她既称呼我的亲大姨为大姐,也称呼她的堂大姐为大姐,这不矛盾。

   总之,作为不断产生分支子嗣众多的大家族,每个人由于在家族和家庭中的地位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身份和称谓。比如贾琏,在玉字辈的堂兄弟中排名第二,是琏二爷。他在贾赦一房里,贾赦有两个儿子贾琏和贾琮,贾琏又是大爷了。但是,由于贾琏是荣国府的大管家,和宁国府的当家的贾珍相当,所以,人们一般就按照家族兄弟的排序来称呼他,珍大爷,琏二爷。而贾宝玉是个不管事的,又由于他一般只在闺房帷帐之中瞎混,所以丫鬟们一般都按照贾政房里的排序称呼他为宝二爷。这个,也许在读者这里会引起疑问,但对于天天生活在贾府大家族里的丫鬟来说,是不会引起混乱的。

   但愿,我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红楼梦》绣春囊事件再证乱伦大罪
 

   之前,我一再强调,贾珍和秦可卿的“爬灰”乱伦事件,是导致贾府事败被抄的主要原因。尽管,小说第五回,就是曹雪芹本人也多次强调: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但是,依然有人反对。他们以为,像贾府这样的国公之家、皇亲国戚,出那点事,是小事,是不会导致贾府被抄家的。

   坚持真理固然可贵,但是过头了,就变成顽固了。曹雪芹似乎是怕说得还不明白,第七十四回,再次给予我们强烈暗示。

   贾母的下等丫鬟傻大姐,碰巧在大观园拾到了一个绣春囊,所谓绣春囊,也就是绣着春宫图(性爱图)的香囊,被邢夫人发现,交来给王夫人处理。我们来看王夫人的处理:

   第一,邢夫人、王夫人对于大观园内拾到一个小小的绣春囊的态度都是十分严厉的,尤其是王夫人,先是声色严厉,喝退平儿及众人,说明此事绝对不可以声张,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其次是“又哭又叹”,斥责王熙凤,以为是贾琏他们小夫妻两不检点,大家想想,如果王夫人认为是贾琏王熙凤小夫妻两不检点尚且如此严重,更何况不是贾琏和王熙凤的呢?这说明,绣春囊这样的物件,在贾府这样的人家公开出现,是一件极为丢脸的事情。

  第二,而且,其实还不止丢脸那么简单。王夫人是这样说的:

  “幸而园内上下人还不解事,尚未拣得.倘或丫头们拣着,你姊妹看见,这还了得.不然有那小丫头们拣着,出去说是园内拣着的,外人知道, 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

   这段话,有两个渐进的层次。一是“倘或丫头们拣着,你姊妹看见,这还了得.”这还是贾府内部,就已经很严重了,为什么?二是“不然有那小丫头们拣着,出去说是园内拣着的,外人知道, 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这是传出去了,后果是“性命脸面要也不要?”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就牵扯到性命了?严重不?相当严重!为什么?

   1.古代礼法,绣春囊这样代表性爱的东西,一旦被尚未婚嫁的大家小姐比如林黛玉薛宝钗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看见,就是这些小姐们“失贞”的一种表现,是一种道德污点,如果被外界知道,就没人敢要这样的女子了,也就是,这些女孩子就嫁不出去了,所以是“这还了得。”

   2.古代礼法,绣春囊这样的东西,在贾府公开出现,而且传出去的话,就是贾府“失德”和“门风败坏”的证据,而且,由于贾府还是皇亲国戚,贾府的女儿现是皇帝的妃子,所以,不仅给贾府丢脸,给贾妃丢脸,也给皇帝丢脸。皇帝一旦觉得丢脸,或者大臣觉得给皇帝丢脸,真的按照礼法来处置,真的是可以杀头的,所谓“性命事小,失节事大”。

   第三,大家想想,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就在王夫人还认为是贾琏和王熙凤两个主子不检点丢的,就后果那么严重。那么,在王熙凤分析辩解不是她和贾琏的物件之后呢?后果是不是更加严重?肯定是的。所以,王夫人才会在王善保家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晴雯,决议查抄大观园。唯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就查抄大观园,你说这事严重不严重?

   第四,当我把上述绣春囊事件分析清楚之后,我只想简单的问一句:

   一个小小的绣春囊事件就能够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如果是宁国府里的贾珍,贾府的长房长孙,现任贾府的族长贾珍先生公然和儿媳秦可卿通奸呢?而且秦可卿因此上吊而死了呢?如果这事传出去了呢?

   我不说了,大家想想,严重不严重?会不会牵涉“脸面”?会不会牵涉“性命”,而且是贾府的“性命”?

   如果这个时候,你还说,“不会”。那么,我就“只会”无语了。

 
王熙凤其实很仗义
 

   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是多姿多彩的。既有泼辣干练的一面,也有贪酷弄权的一面;既有美丽可爱的一面,也有蛮横耍泼的一面;既有下手狠毒的一面,也有有情有义的一面。今天,就说说王熙凤的“仗义”。

   第七十四回,王夫人拿着傻大姐捡到、邢夫人截获的绣春囊,以为是贾琏和王熙凤不检点弄丢的,气势汹汹的来问罪。当头第一句,就是:"平儿出去!"

   这句话,从事后的情形看,既有保密的意思,也有怀疑平儿的意思。因为平儿是通房大丫鬟,所谓通房大丫鬟,就是可以不回避贾琏和王熙凤的性生活,甚至可以参与性生活的丫鬟,其实也就是贾琏还没有正式给个名分的“妾”。合情合理,王夫人既然怀疑贾琏和王熙凤,平儿也是脱不开干系的,也有可能是平儿弄丢的。

  所以,王熙凤经过层层剖析,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理由,打消了王夫人的怀疑,给了自己和贾琏的清白,这个时候,王熙凤最后说了一句:

   “如今不但我没此事,就连平儿我也可以下保的.太太请细想.”

   就是这一句话,把王熙凤的侠肝义胆体现出来了。王熙凤这样,不但是要保自己、保贾琏,而且还要保平儿。

   在如此严重的“失德”嫌疑面前,一个女子,在救自己的同时,还不忘救自己的心腹丫鬟,端的是难能可贵了。好一句“就连平儿我也可以下保的”,把王熙凤的胆识和担当表现出来了。王熙凤对自己喜欢的人,那是真的好。

   由此看来,王熙凤真的是一个很仗义的女子呀。

 
《红楼梦》文本分析不是红学
 

   近读刘梦溪先生博客大作《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贡献》,有一段话,引起我的思考:

   周先生是曹学一科的开辟者,而且几个相关的专学,脂学、芹学、版本学,这些名称是不是周先生最早提出来的?而且他有一个特殊的看法,当时我们不一定很理解,他说什么叫红学?只有研究这四个分支,曹学、脂学、探佚学、版本学,这个才叫红学,不同于小说评论的红学。这个话,只有学问做到相当程度的人才感受到这个话的学问力量。力量在哪里?他把对一部书的研究变成了真学问。

   这段话,包含有很丰富的意思:

   1.周汝昌先生认为,所谓的红学,真正的红学,只包含四个领域,即曹学、脂学、探佚学、版本学;

   2.把《红楼梦》作为小说来研究,来做文本分析的,不是红学;

   3.显然,刘梦溪先生是很赞同这种说法的;

   4.赞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把对一部书的研究变成了真学问”。

   说实话,关于这样的论断,我觉得很主观、甚至很专制,有点红学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制定者”的味道,我不知道,周汝昌先生何以有这样的资格和能量?也不知道,刘梦溪先生何以有支持这种论调的力量?我以为,这种论断,带有“党同伐异”的“文革遗风”,要不得。

   首先,我想请问,什么是红学?难道研究《红楼梦》的一切学问不可以归入红学?

   其次,我想问,《红楼梦》是不是一部小说?如果是小说,那么,对《红楼梦》做文本分析有什么错?

   第三,红学既然是研究《红楼梦》的,那么,《红楼梦》文本分析难道不属于红学?

   我知道,我也理解周汝昌先生和刘梦溪先生的苦衷,他们的本意,是要抬高红学,把红学列入“国学”的范畴,等同于“经史子集”。因为,两位老先生知道,小说,作为末流,历来是进入不了所谓国学家们的视线的,是不能和“经史子集”的“真学问”相提并论的。于是,周汝昌先生这样的对于红学的规定,是拔高了红学的地位,是把红学超越了作为本体的小说《红楼梦》而“欲”进入到国学范畴的。这样的良苦用心,我理解,但不支持。为什么?因为这样有“妄自菲薄”、“底气不足”、“心虚”和“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嫌疑。

   我以为:

   1.既然《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是一部文学作品,那么,关于研究《红楼梦》的红学,肯定是属于文学研究范畴的,和传统的所谓“经史子集”的“真学问”的国学是不搭界的;

   2.曹雪芹先生学问博大精深,不亚于任何一位国学家,却甘愿写“末流”的小说来表达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已经表明了他对于所谓“传统国学”的看法;

   3.《红楼梦》既然是一部小说,是一部文学作品,那么,对于这部小说做文本分析,才是研究《红楼梦》,也即所谓红学的“正道”;

   4.红学研究纷乱复杂,导致现在“谬种流传”,和周汝昌先生的这种红学定论有直接关系,那就是“舍本(文学文本分析)逐末(曹学、脂学、探佚学、版本学)”。

  我承认,曹学(即专门研究曹雪芹的学科)、脂学(即专门研究脂砚斋的学科)、探轶学(即专门研究小说索隐的学科)和版本学(即专门研究小说版本的学科)都应该是红学的范畴,但是,《红楼梦》的文本艺术研究,更应该是红学的内容,而且是主要内容。因为:

    第一,《红楼梦》首先是一部小说,而不是别的什么,研究的主体是小说,关于这部小说的研究不可能超越文学范畴;

   第二,研究小说的作者曹雪芹是为什么?研究小说的一个重要评论者脂砚斋又是为什么?研究有关小说的现实背景又是为什么?研究小说传抄流传的版本又是为什么?难道不是为了更好的弄明白《红楼梦》?难道是为了研究曹雪芹而研究?为了研究脂砚斋而研究?为了研究小说之外的背景而研究?为了研究小说的版本而研究?不是吧。这些研究,最终指向,都是《红楼梦》文本本身,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红楼梦》这个文本而已;

   第三,所以,关于《红楼梦》的本体研究,也就是《红楼梦》文本学,才是真正的红学的主体,而不是曹学、脂学、探轶学和版本学,这四个分支,不是红学的主体,而是红学的旁学,是为研究《红楼梦》的文本服务的。

   周汝昌先生这样的规定,是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试问,当今因刘心武先生引发而兴起的所谓秦学(专门研究秦可卿的学科),算不算红学?

   所以,我的第四个观点就是,这样的红学规定,在人为“拔高”红学的同时,也严重“束缚”了红学发展,而且,使红学研究走向“为研究而研究”的“歧途”,让红学成为了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成为了莫衷一是的学问,让红学研究抓住除小说本体之外的那些旁枝末节去皓首穷经,结果却是离《红楼梦》这部小说本身越来越远,使得小说的面貌越来越模糊,一些与小说关系不大的东西却越来越清晰而混乱,阻挡了我们对于小说本身的认识。这就是红学逐渐走向迂腐而为世人所厌弃的主要原因所在。

   说到底,红学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更不是什么“国学”,它就是一个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科,这个学科以文本学作为主体,辅之以曹学、脂学、探轶学和版本学,甚至新近兴起的秦学,和后来可能被研究者们发掘的各种学,比如研究史湘云的史学,研究林黛玉的林学等等,都有可能。红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更新的研究领域,不存在什么早已经规定好的范畴。红学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

  其实,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是包含文学的。只可惜,像周汝昌先生和刘梦溪先生这样的“国学家”,是传统的国学家,是不大看得起文学的,也不大看得起小说的。既然这样,为什么又要终其一生研究《红楼梦》呢?

   正是这样的“人格分裂”,导致了红学研究的“人格分裂”,导致了红学研究方向的严重失误,甚至走向歧途!

   我以为,是该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红楼梦》里的王夫人扯谎成性

  第七十四回,绣春囊事件,让我再一次领教王夫人扯谎的能力。明明是她冤枉了自己的侄女兼侄媳妇王熙凤,可是,在王熙凤成功辩诬之后:

   王夫人听了这一席话大近情理,因叹道:“你起来.我也知道你是大家小姐出身,焉得轻薄至此,不过我气急了,拿了话激你.”

   这样严重的事情,牵扯到王熙凤的名声和脸面,怎么可能是“拿了话激你”这么简单?你看王夫人的表现,先是喝退平儿,后是直面责问,把王熙凤整得“又急又愧,登时紫涨了面皮,便依炕沿双膝跪下,也含泪诉道”。

   这那里是拿话激人,分明是不分青红皂白在“定罪”。

   而在知道自己错怪王熙凤之后,王夫人又开始扯谎了,掩饰自己的“腾腾杀气”。

   王夫人这个人,很有趣,表面上是“木头一样”的人,吃斋念佛,但实际上,却心机很深,扯谎成性。王夫人的扯谎,已经不止一次了。她最为著名的扯谎,起码有三次。

   第一次,第三十二回,王夫人撵走金钏,导致金钏投井而死。这件事,王夫人是这样扯谎的:

   “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第二次,就是第七十四回错怪王熙凤。

   第三次,是撵走晴雯,导致晴雯气病而死。第七十八回,王夫人是这样对贾母扯谎的:

   王夫人便往贾母处来省晨,见贾母喜欢,便趁便回道:“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个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我常见他比别人分外淘气, 也懒,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若养好了也不用叫他进来,就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

   关于这三个事件,我都已经做过分析,这里就不重复了。今天把这三个事件举出来,就是想告诉大家,王夫人是如何的能够扯谎,如何的扯谎成性的。而且,她的扯谎,都是在掩饰自己的“杀气”,为自己逼死金钏和晴雯打掩护。其实,即便是王熙凤,如果面对绣春囊不能说明自己的清白,那么,王夫人的怪罪,也几乎可以算是“杀死”王熙凤了。

   这样的一个人,可不是贾母说的“一根木头”,只知道吃斋念佛那么简单呐。所以,八十回以后,贾母一死,王夫人马上就露出庐山真面目,痛下杀手,否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促成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逼死林黛玉。

   这样,才是王夫人的本性,并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情。
 
王夫人爱王熙凤吗
 

   貌似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我也是看到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咄咄逼人,质问王熙凤的时候才偶然想到的。这个问题,一旦想到,就绕不开了,就觉得有必要说说。

   那么,王夫人到底爱不爱王熙凤呢?

   我以为,是爱的。

   首先,王夫人为了让贾府和王府亲上加亲,为荣国府的长房长孙贾琏挑选的妻子是自己娘家王府的亲侄女王熙凤,这已经说明了王夫人对王熙凤的欣赏,以为她是王府女儿之中最出色的,才会选中她。因为王熙凤是来给自己撑面子、壮声势和巩固地位和势力的。如果不是王夫人喜爱和欣赏的,她是不会选中王熙凤的。至少王夫人认为,王熙凤的到来,是会为她脸上增光彩,不会给她丢脸的。

   其次,即便是绣春囊事件错怪王熙凤,王夫人是也是在保护王熙凤的。她的这种训斥是秘密进行的,甚至把王熙凤的心腹平儿都喝退了才进行的。不管这样是不是就一定能保密,但主观上可以看到,王夫人训斥王熙凤,和她训斥贾宝玉是差不多的,都是没人的时候悄悄说的,这说明骨子里,王夫人也是把王熙凤当自己的孩子看的。这一点,必须看到。

   第三,更何况,翻看整部小说,我们是可以发现很多很多王夫人对王熙凤表面严厉,实则疼爱的地方的。

   1.第二十一回,巧姐出天花,王夫人是和王熙凤一起张罗的:

   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 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 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王夫人凤姐听了,忙遣人问:"可好不好?"医生回道:" 病虽险, 却顺,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 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 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 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 十二日不放家去.贾琏只得搬出外书房来斋戒,凤姐与平儿都随着王夫人日日供奉娘娘.
    很难得,王夫人对于巧姐的生病,是很关切的,甚至超过了对于自己的亲孙子贾兰的关心,一个“忙”字,一个“日日供奉”,已经把王夫人对巧姐的关爱、其实也就是对王熙凤关爱表现出来了。

   2.第六十九回,王熙凤主动把尤二姐接回荣国府,向贾母和王夫人报告时,王夫人的反应是这样的:

   “王夫人正因他风声不雅,深为忧虑,见他今行此事,岂有不乐之理.”

    一个“深为忧虑”,已经把王夫人内心深处为王熙凤的焦虑和担忧之情表现出来了,说明在内心深处,她是很看重王熙凤的。

   3.第七十七回,王夫人亲自为王熙凤准备药材,找不到时,其焦躁之情,已经把王夫人对王熙凤的爱体现出来了:

   话说王夫人见中秋已过,凤姐病已比先减了,虽未大愈,可以出入行走得了,仍命大夫每日诊脉服药, 又开了丸药方子来配调经养荣丸.因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取时, 翻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簪挺粗细的.王夫人看了嫌不好,命再找去,又找了一大包须末出来.王夫人焦躁道:"用不着偏有,但用着了,再找不着.成日家我说叫你们查一查, 都归拢在一处.你们白不听,就随手混撂.你们不知他的好处,用起来得多少换买来还不中使呢."彩云道:"想是没了,就只有这个.上次那边的太太来寻了些去, 太太都给过去了."王夫人道:"没有的话,你再细找找."彩云只得又去找,拿了几包药材来说: "我们不认得这个,请太太自看.除这个再没有了."王夫人打开看时, 也都忘了,不知都是什么药,并没有一枝人参.因一面遣人去问凤姐有无,凤姐来说:" 也只有些参膏芦须.虽有几枝,也不是上好的,每日还要煎药里用呢."王夫人听了,只得向邢夫人那里问去. 邢夫人说:"因上次没了,才往这里来寻,早已用完了."王夫人没法,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遂称二两与王夫人.王夫人出来交与周瑞家的拿去令小厮送与医生家去,又命将那几包不能辨得的药也带了去,命医生认了,各包记号了来.
  一时,周瑞家的又拿了进来说:"这几包都各包好记上名字了.但这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了,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请太太收了这个,倒不拘粗细,好歹再换些新的倒好."王夫人听了 ,低头不语,半日才说:"这可没法了,只好去买二两来罢."也无心看那些,只命:"都收了罢. "因向周瑞家的说:"你就去说给外头人们,拣好的换二两来.倘一时老太太问, 你们只说用的是老太太的, 不必多说."周瑞家的方才要去时,宝钗因在坐,乃笑道:" 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 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 叫哥哥去托个伙计过去和参行商议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王夫人笑道:"倒是你明白.就难为你亲自走一趟更好." 于是宝钗去了, 半日回来说:"已遣人去,赶晚就有回信的.明日一早去配也不迟."王夫人自是喜悦,因说道:"`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 反倒各处求人去了."说毕长叹.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王夫人点头道:"这话极是."
    曹雪芹竟然用如此长篇大论叙述王夫人为王熙凤找药一事,这个过程当中王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冒用贾母之名义,都可以看出,王夫人是多么巴望王熙凤的身体快点好起来呀。

   这些,都说明王熙凤在王夫人心里是有很重要的位置的。

   第四,最后一个问题,我知道大家肯定要问,既然王夫人如此看重王熙凤,为何又要薛宝钗来做贾宝玉的妻子取代王熙凤呢?

   王熙凤要强,不愿意被薛宝钗取代是另外一回事。从王夫人这边看,她这样做,正是爱护王熙凤。

   1.薛宝钗嫁进贾府,平添王夫人的势力,也给王熙凤找了个臂膀,有什么不好?

   2.王熙凤为操持荣国府甚至贾府,已经劳累过度,得了血崩之症,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健康,她和贾琏的夫妻生活及子嗣延续,王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是很爱这个侄女的,所以,欲以薛宝钗取代王熙凤,其实是想让王熙凤好好养病,过好日子呀;

   3.王夫人知道,王熙凤管家,得罪的人太多了,对她不利,所以让薛宝钗来做,其实也是保护王熙凤呀。

   所以,林林总总,细细想来,王夫人对于王熙凤,其爱,表面严厉,其实是不亚于她的亲生孩子的呀。这种爱,也是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的。

 
《红楼梦》为什么不可以有阴谋论
 

   自从我在博客开始写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以来,就有一个声音在若有若无的伴随着,那就是指责我是阴谋论者。

   关于这个问题,今天想好好说说。

   如果,我真的在《红楼梦》中看到了阴谋,为什么不可以分析阴谋?

   我知道,这种观点,是从鲁迅先生关于《红楼梦》的一段著名的话引起的: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照这种逻辑,一定是,阴谋家看见阴谋了。

   可是,引用这种逻辑的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鲁迅先生在讽刺经学家、道学家、才子、革命家和流言家的时候,并没有因此而否认《红楼梦》里有《易》、有淫、有缠绵、有排满、有宫闱秘事,说实在的,这些都有,《红楼梦》里弥漫着易经的思想,有隐晦的性描写,有缠绵的爱情,有贾元春暴死的宫闱故事,甚至因为身处清代却“架空”写小说,这本身就透露出对当下的不满,因而说小说有反清思想也未尝不可。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鲁迅在这里绝对不是否定上述这些东西的存在,而是,要告诉我们,这些东西都不是《红楼梦》的主体而已。

   所以,我要告诉那些一旦提及《红楼梦》的阴谋就轻易把自己想象成鲁迅先生、把别人想象成阴谋家的人,虽然你可以这样讽刺别人,但这并不意味着《红楼梦》里没有阴谋。相反,不但有阴谋,而且阴谋很多。

   首先,最大的阴谋,就是金玉良缘的阴谋,这是《红楼梦》整个大阴谋中围绕爱情的一个主要阴谋,关于这个阴谋,我已经写过很多文章,不再赘述,希望那些要轻易批判我的人先把那些文章看完再说;

   其次,另外一个关于整个贾府,也就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一个整体的背景性的阴谋,决定着贾府兴衰和宝玉、黛玉、宝钗爱情悲剧的阴谋,就是忠顺亲王府利用一切手段、收集一切证据、收罗一帮证人,扳倒贾府甚至最终达到扳倒皇贵妃贾元春的阴谋;

   第三,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阴谋,比如赵姨娘谋害贾宝玉王熙凤的阴谋;贾环谋害贾宝玉的阴谋;贾珍占有秦可卿的阴谋;王熙凤恶搞贾瑞的阴谋;王熙凤逼死尤二姐的阴谋;王熙凤弄权的阴谋;王夫人逼死金钏儿、晴雯的阴谋;王夫人查抄大观园的阴谋;王夫人拆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阴谋;贾赦邢夫人对于鸳鸯的阴谋;拐卖巧姐的阴谋;贾蔷身世的阴谋;王善保家的陷害晴雯及其还有那些下人之间的阴谋等等等等,实在太多太多。不是我阴谋,而是《红楼梦》里充斥着太多太多的阴谋。

   有的时候想想,不禁哑然失笑,不是吗?《红楼梦》既然是一部大悲剧,那么,悲剧怎么可能没有阴谋?非但不会没有阴谋,而且肯定有大阴谋,只有大阴谋才能促成大悲剧,这么浅显的道理,我们不懂?

   所以,写到这里,不禁释然,《红楼梦》可以有阴谋,评论《红楼梦》可以有阴谋论,评论《红楼梦》的我,可以被称之为阴谋家。无所谓,只要揭露真相就好。
 
莫言的演讲与《红楼梦》
 

   今天可能要说点题外话,但依然与《红楼梦》有关。学中文的就是这个臭毛病,尽管知道这类文章不受待见,没人感兴趣,但是,依然把能够显摆一下自己的文学理论修养,写点纯粹的学术性的东西看得很重。这不,今天,我的这个臭毛病又犯了,要写一篇较为枯燥的文章了。

   事情的缘起在于听了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发言《讲故事的人》,有感而发。

   所谓故事,从本源上来讲,我以为和小说不是一回事,虽然后来,二者有交叉。

   故事,顾名思义,就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这个事情是实实在在的,是发生过的,是曾经存在于现实之中的,不是虚构的。

   故事的缘起,我以为来源于史学,它的开山之作就是《史记》。史记,就是记史,就是记录历史,记录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用笔来讲(记)故事,即过去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是确实发生过的。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由于上古时代,人们的神话思维方式,大量的神话传说也是被当做“真实的存在”来加以看待的,所以,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史记》的定位。

   所谓小说,这个词是泊来品。中国最早的小说叫“话本”,就是“说话的书本”。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人们的讲话记录在书本上。当然这个“话”不是一般的说话,而是靠说话为生的人的话,具体的讲,就是说书人说的书(话)记录成册的意思。

   说书人说的话就不一样了,就不一定是“故事”了,当然也可以是“故事”,但也可以完全虚构,随心所欲的瞎编,只要有人听、爱听就可以了。

   在我看来,这就是故事和小说的最根本的区别:故事基本是真实的,小说则基本是虚构的。

   所以,一般来讲,我是不赞成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的,二者在文学属性上是有严格区别的,甚至在中国古代它们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严格意义上的故事,是各种各样、大小不等真实的历史事件,这种历史事件,可以是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的,也可以是个人的,可以是名人的,也可以是普通人的,关于他们经历过的真实的事件,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故事”。

   所以,莫言在颁奖仪式上的演讲,确实是在讲关于他的、关于他的家庭的、关于他的母亲和父亲的故事,实际上也就是历史。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

   小说就不同了,小说的本质就是虚构的,可以融入一些事实,但总体却是虚构的,这才是小说,是人们虚拟的、编织的事情。

   但是,由于故事也需要有人看、有人听,所以,讲故事或者写故事的人,往往会在基本真实的前提下,做一些不损害真实的修饰,比如《史记》里的很多人物传记,比如项羽的、刘邦的,大的事实是真实的,但是由于司马迁那个时候还没出生呢,还“不在场”,所以,他必须有一定的虚构,特别是一些细节,比如项羽临死之前的“笑曰”,笑着说,就肯定是司马迁的修饰,是为了让人物更加生动、传神,更吸引人。所以,渐渐的,人们越是需要吸引其他人去看,去听,虚构的成分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故事就慢慢在向小说靠拢了。

   而小说呢?借助于它本身的虚构的本质性特征,不仅虚构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甚至可以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也就是“故事”加以虚构,甚至打乱重写,比如《三国演义》,这就是典型的小说,是“话本”,它经常把很多事情和人物随心所欲的搀合在一起,比如把孙权的草船借箭说成是诸葛亮的智慧等等;而只有《三国志》才是历史,才是“故事”,这是有区别的。

   我想,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在现实生活中,“故事”和“小说”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莫言,其实是一个“小说家”,而不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那天站在斯德哥尔摩文学院讲的故事确实是故事,但是他的小说,却不是故事,如果硬要说是故事,那也是虚构的故事。所以,如果莫言所谓“讲故事的人”是指那天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台上的莫言,是对的;但如果莫言是指作为小说家的莫言,那是不对的,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因为莫言的小说,固然渗透了莫言的人生经历、感悟,但绝对不是莫言身上发生的真实的过去的事情,不是“故事”。

    好了,圈子绕得够大了,我不想再重复那些绕口的、思辨的文学命题了。现在回归主题,我想,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红楼梦》,就可以知道,这到底是一本“故事”,还是一本“小说”了。

   很显然,《红楼梦》里的那些事情,并不一定就都是曹雪芹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的家族史,也不是曹雪芹的传记,可能有一些是曹雪芹家的事情的原型,但这并不妨碍《红楼梦》成为一部“小说”,而不是一本“故事”。

   明白了这一点,我想,会对我们怎么来看待《红楼梦》,怎么研究《红楼梦》,到底是作者的家世重要还是小说本体重要,到底是探轶重要还是文本分析重要,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偷心男”贾宝玉
 

   《红楼梦》里的“偷心男”,其实不少。贾琏偷了尤二姐和平儿的心,柳湘莲偷了尤三姐的心,贾蔷偷了龄官的心,贾环偷了彩云和彩霞的心,贾芸偷了小红的心,但说到,真正的偷心男,其实是贾宝玉。

   贾宝玉偷了很多少女的心。

   贾宝玉偷了金钏的心,贾宝玉偷了晴雯的心,贾宝玉也偷了袭人的心(这个可以参见我最新的发现《我该向《红楼梦》里的袭人道歉》)。当然,还不止这些,贾宝玉还偷了妙玉的心,偷了薛宝钗的心,偷了林黛玉的心。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贾宝玉都是NO 1。

   首先,其他男子的“偷心”,大多数都是“负心”。贾琏负了尤二姐也负了平儿,柳湘莲负了尤三姐,贾环更是负了彩云和彩霞,只有贾蔷没负龄官,可是龄官却得痨病悲惨的死去,还有贾芸,没有辜负小红,两人倒成了正果。

   其次,贾宝玉的偷心,使得这些女孩子,几乎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要么生命要么青春,这样的偷心高手,不得不让人叹服,这也就是警幻仙姑在第五回所说“意淫”。那是一种超越了肉体爱欲而关注于心灵与精神世界交流的爱情,可以说是“博爱”而“不淫”。这是贾宝玉的偷心高于《红楼梦》其他诸男子的主要原因。

   我知道,也正因为如此,有人对贾宝玉很不感冒,认为这样的人,不值得林黛玉付出生命的。

   是呀,如果光看这点,贾宝玉这厮确实不咋滴,甚至可以认为就是个花心大罗卜,是个纨绔子弟。但是,我们别忘了。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贾宝玉虽然悄悄的甚至是有意无意的(贾宝玉偷女孩子的心,很多时候是尊重女性珍爱女性的天性使然,不是刻意使坏)偷走了很多女孩子的心,但是,他把他自己的“心”看得很重,他的把自己的“心”只真正的交给了一个人,那就是林黛玉。

   这也就是贾宝玉一再对林黛玉说“只为了我的心”和“你放心”的最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说,贾宝玉,尽管偷心无数,但却只把自己的心交给了林黛玉。这就是贾宝玉真正的可贵之处。

   金钏、晴雯的死让他“伤心”,袭人的被撵让他产生“痛心”,妙玉的被劫失踪使他“揪心”,薛宝钗的独守空房让他“分心”,但是,只有林黛玉,只有林黛玉的离去,使得他“死心”。

   哀莫大于心死,贾宝玉的悲恸,在林黛玉离他而去的时候达到巅峰,因为林黛玉走了,把贾宝玉的“心”也带走了,从此他只是行尸走肉。而贾宝玉的“悬崖撒手出而为僧”,是去寻找自己丢失的“心”,是去践行自己对林黛玉的爱情誓言,这也是《红楼梦》这部大悲剧达到巅峰的最强音符。

   所以,我说贾宝玉的“偷心”,也算是天下古今第一人, 难怪,警幻仙姑要说贾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了。

 
贾母为何不早早明确贾宝玉和林黛玉婚事
 

   关于这个问题,之前是说过的。拙文《贾母为何难定宝玉和黛玉的婚事?》便是。但是,现在看来,这篇文章还是有不足之处,虽然说了很多理由,但还有很多关键之处没有点明。今天,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贾母是坚定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婚姻支持者,所以,我必须解释清楚的是,贾母为何不早早确定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如果贾母动用自己的权威,在世的时候就把这事敲定,即便是她死后,我想王夫人也不敢断然翻案,因为还有贾政在那里,他尽管不明白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少男少女情事,但绝对是会不折不扣执行贾母决定的。

   在我看来,贾母之所以迟迟不能敲定,除了前面那篇文章所说的理由之外,还有一些更为关键的原因。

   首先,是不能让薛家太难堪。

   尤其是在薛家败落来投奔贾府的时候,毕竟是四大家族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薛姨妈在薛宝钗待选失败之后,想把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意图,是相当明显的,即便不同意,也没必要做得那么绝,让落难的薛家难堪,不是贾母的做派。

   其次,要给王夫人面子。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是王夫人和薛姨妈两姐妹通力合作的目标,其中王夫人尤其起劲,即便贾母反对,也不能太过于刺激王夫人,王夫人毕竟是皇贵妃的亲母,贾宝玉的亲娘,四大家族另外一家王家嫁过来的媳妇。也就是说,贾母如果早早的就明确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意味着得罪了薛家和王家,还有自己的儿媳妇,引起的反弹面太大,贾母不会这么做。

   第三,要给皇贵妃贾元春面子。

   以前我说过,因为得到过母亲王夫人的暗示,深爱着弟弟贾宝玉的皇贵妃贾元春是参与到其中来的,并且是一度赞同母亲的意见,支持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合的,端午节送礼那一节就是明证。但是,后来,贾元春同样得到贾母的暗示:

   1.贾母的意见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贾母是贾元春的祖母,而且是自小调养贾元春的人,这个分量,贾元春也得掂量;

   2.贾母的理由更充分,薛家的薛蟠有命案在身,这样的结合,不利于贾府的名声,也不利于贤德妃的名声。

   所以,贾元春听从的贾母的安排,此后再也没有参与其事,因为顾及母亲感受的缘故,退出这场婚姻之争,保持沉默。这些,我都有文章,大家去看,这里只说要点。就为这,贾母也不会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挑明,让贾元春难堪。

   第四,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点是,按照古代(那个时候)的礼法,如果贾母一旦明确的提出贾宝玉和林黛玉订婚的意见,而且得到贾府的承认,贾政接受,王夫人勉强接受。那么,林黛玉就不能再住在贾府,就必须回到林家,当时林如海和贾敏已经OVER,林家没有近亲,有的只有已经超过三四代的远亲,怎么办?这是贾母所不能容忍的:

   1.贾母不能容忍林黛玉离开自己的照顾,她不放心也舍不得;

   2.林黛玉离开贾府,就无人照顾,就无家可归,也是事实;

   3.而贾府历来是有德之家,还出了个贤德妃,所以贾府是必须遵守这样的婚姻礼法规定的。

   我以为,就是这个原因,导致贾母迟迟不敢明确提出并承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因为一旦提出,就意味着林黛玉和贾母、和贾宝玉,和贾府的分离,直至两人成婚。但是成婚又不是那么容易的,我说过,接连发生贾敏死、林如海死、贾敬死、老太妃之死等等,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晚辈,必须守孝,也不合适宜。

    第五,当然,还有一点,即便贾母年事已高,但还算健康,她也不知道贾元春会突然难产而死,自己会承受不住这个打击,突然死去,谁能算自己的生死?不能。贾母其实一直在一点点的消解反对势力,薛宝钗的退出和转而支持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姨妈的一度转变认林黛玉为干女儿就是证明。所以,贾母万万意料不到贾元春的难产而死和自己猝死,这一点,也是造成贾母没有来得及明确贾宝玉和林黛玉婚事就撒手人寰的重要原因。

   总之,我以为,把《贾母为何难定宝玉和黛玉的婚事?》和这篇文章所说的结合起来,就是贾母为何迟迟没有明确贾宝玉和林黛玉婚事的较为全面的原因了。

 
《红楼梦》之晴雯为何惨遭陷害
 

   第七十四回,当王善保家的当众向王夫人告晴雯的黑状时,我不禁诧异,王善保家的似乎和晴雯从未正面冲突,甚至没有任何交往,怎么这娘们就如此急不可耐的要陷害晴雯呢?

   还是先看原文:

   这王善保家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又听王夫人委托,正撞在心坎上 , 说:"这个容易.不是奴才多话,论理这事该早严紧的.太太也不大往园里去,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象受了封诰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闹下天来,谁敢哼一声儿. 不然, 就调唆姑娘的丫头们,说欺负了姑娘们了,谁还耽得起."王夫人道:"这也有的常情, 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你们该劝他们.连主子们的姑娘不教导尚且不堪,何况他们."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 , 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 大不成个体统."

   请注意这段话,王善保家的告黑状,是分两个层次的:

   第一,是打算把大观园里跟着宝玉和众姑娘的丫鬟一棍子打死,所谓“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象受了封诰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闹下天来,谁敢哼一声儿. 不然, 就调唆姑娘的丫头们,说欺负了姑娘们了,谁还耽得起.”

   这话,打击面真的很大,而且,这一句“不然, 就调唆姑娘的丫头们,说欺负了姑娘们了,谁还耽得起.”我疑心是针对此前聚众赌博的贾迎春奶妈偷偷典当金凤事件的,目标明显是对准了小丫鬟绣桔呀。

   好在,王夫人还是基本清醒的,更何况,这里面还有她早已经认准了的袭人。所以,王善保家的这样的打击面,王夫人是不赞成的,所以,王夫人说:“这也有的常情, 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你们该劝他们.连主子们的姑娘不教导尚且不堪,何况他们.”这句话意思,就是告诫王善保家的不要针对所有人。

   这王善保家的这老娘们脑子也好使,转得真快,一看全面扳倒不行,就开始选择突破口,集中火力专攻一点了:

  “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 , 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跷跷, 大不成个体统.”

   而这个目标,就是晴雯。所以:

   第二,王善保家的才把目标对准了晴雯。

   其实王善保家的,告晴雯黑状,告不出个什么名堂来,一个说晴雯长得漂亮,他妈的这是什么罪呀?一个说晴雯爱骂人,这也抬不上桌面,骂人,要看骂得对不对呀。

   但是,这里面,通过王善保家的这样的无赖的告状,我们是可以找到晴雯惨遭陷害的真实原因的。

   首先,王善保家的一提到晴雯,王夫人的反应是“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得弄明白,这往事是什么?晴雯和王夫人能有什么往事?没有的。那么这往事是什么呢?

   这往事就是金钏之死以及金钏之死后袭人的进言呀。还记得吗?拙文《袭人谓会做不才之事的指何人?》曾经说过,袭人的进言,虽然主要是保护自己,但客观上已经把矛头指向了林黛玉和酷似林黛玉的晴雯了。王夫人自然不能拿林黛玉怎么样,但酷似林黛玉的晴雯呢?一个丫鬟,即便是贾母给的,王夫人只要下决心,也是可以动的。所以,王夫人立马就对上号了: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 .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 今日对了坎儿, 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

   需要说明的是,王善保家的,自然不知道这隐秘的一层,但她是知道王夫人不喜欢漂亮女孩的,所以,瞌睡遇到了枕头,这么一告,刚好把第三十四回袭人把王夫人悄悄引向的矛头给对上了,不谋而合了。晴雯就栽定了。

   其次,我们要搞搞清楚,王善保家的到底和晴雯有什么过节,不然,何以上来就拿晴雯开刀?

   我们要注意她告晴雯“骂人”这个情节。

   晴雯骂人,最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第二十五回骂小红,一次是第五十二回骂坠儿。

   骂小红,就连脂砚斋的批语都说,晴雯得罪大人物了。林小红的爹妈就是林之孝和林之孝家的,都是荣国府的管家,是下人中的总管,能量非凡。虽然,我们不确定小红是否就会向父母告状,但是,小红在贾宝玉房里呆不住,林之孝和老婆肯定是会知道的,而小红遭遇肯定也会有人巴结着告诉林之孝的。

  那么,林小红的恩怨又怎么会扯上王善保家的呢?

   第七十一回,有一个细节,说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是不具体管事的,从前文对王善保家的的描写来看,也是不具体管事的,也就是说,这些陪房们,都是不管事的,于是,他们为得势,肯定是要巴结管事的,而林小红的父母都是管事的。因此,事情的起因就可能是,王善保家的之流,顺着林之孝家的这样的管家的好恶下手,这样扳倒晴雯,群众基础就扎实了。

  而骂坠儿呢?不仅是骂,而且是撵走了。应该说,之前,坠儿能够呆在贾宝玉房里做丫鬟,坠儿的妈也算是得势的人了,而且正指望着继续有脸面呢。但是,坠儿一旦被撵出来,就变成失势的人了。我们看第五十二回,坠儿的妈妈,领走坠儿的时候是“唉声叹气, 口不敢言,抱恨而去.”

   坠儿的妈妈一旦受到羞辱,是有恨的。而王善保家的呢?也是不得志的人呐:“这王善保家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

   坠儿和坠儿的妈妈一旦不得志,就只能和失意的人在一起了。而王善保家的刚好是失意的人,也是恨晴雯这些得势得宠的人的。可以想象,坠儿的妈妈如果有可能,是会在包括王善保家的在内的不得志失意的人面前发泄对晴雯的恨意的。

   就这样,晴雯的悲剧注定了,有她自己的耀眼的美丽和泼辣的性格使人感觉到的威胁,有袭人之前早已经埋好的陷阱,有晴雯自己得罪的人脉关系,真可谓是前后对接,里应外合。晴雯,早已无处可逃,焉能不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人物的命运结局
袭人和宝玉好了几年,为何一直没怀孕?黛玉的一句​嗔骂道出真相?
丁启阵:《红楼梦》王夫人的恶毒之源
论宝钗(第十六章)
姨娘的诱惑: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怡红院是丫鬟们残酷博弈的战场
【原创】关于花袭人,谈一些我的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