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之子:红楼随笔续(40)

891、贾政早就告诉我们秦可卿不是公主

尽管小说第八回,曹雪芹把秦可卿的身世交代得清清楚楚,所谓:

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

但是,依然有人对秦可卿的身世极为怀疑,也就从这身世之谜,引出红学的一段显学来,那就是秦学。毋庸讳言,所谓秦学,皆是围绕秦可卿是公主的预设观点得来的。

关于秦可卿是不是公主,我做过多次分析,但是,随着读小说的深入,总是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因此,难免婆婆妈妈的揪住一个问题老生常谈。这段时间重读,读到秦可卿死节一段,所以集中于这个话题,就有朋友不乐意了,厌倦了,嫌烦了。我想说的是,这种态度要不得。既然我们抱着研究的态度来读《红楼梦》,那么,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那怕一丝一毫的疑问都不应放过,这不是兴趣的问题了,这是态度问题,抱着这种浅尝即止不求深究的态度读《红楼梦》,又怎么能够读得懂呢?面对《红楼梦》,面对曹雪芹,咱们还是谦虚点、低调点、恭敬点的好。我的态度是读《红楼梦》,能够发现问题是我的福气,顾不得啰嗦不罗嗦,有趣不有趣了。

好了,回归正题。说到秦学,貌似蔚为大观了。但是,当我读到第十三回秦可卿葬礼的时候,看到一句话,忍不住笑了。所谓的秦学,不过是我们臆想出来的一门学问罢了。不仅仅是在第八回,曹雪芹很清楚的向我们交代了秦可卿的身世,而且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曹雪芹又让贾政再一次告诉我们,秦可卿不是公主,而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虽然她是那么美丽,那么能干,那么担当。这句话是什么话呢?原文如下:

贾珍见父亲不管,亦发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在还封在店内,也没有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使罢。”贾珍听说,喜之不尽,即命人抬来。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大家都奇异称赞。贾珍笑问:“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贾珍听说,忙谢不尽,即命解锯糊漆。贾政因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

这所谓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在得知贾珍要用忠义亲王老千岁的棺椁木材做秦可卿的棺椁时说的那句话“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这句话,明明白白、没有任何歧义的告诉我们,秦可卿不是“非常人”,而是“常人”!

不仅仅是贾政的话,其实贾珍的态度也是可以作证的,那就是贾珍不听贾政的话,不是不认同秦可卿是“常人”的陈述,而是因为要赎罪,所谓“恨不能代秦氏之死”,所以拒绝了贾政的提醒。

好了,如果秦可卿是公主,贾政焉能不知道?如果秦可卿是公主,那和忠义亲王老千岁一样是皇家血脉,如何不能用?贾政就不会这样说了。

但是,我知道,支持秦学的人依然会说,那,如果贾政不知道呢?

天!可能吗?要知道秦可卿和贾蓉的婚事,还是贾政牵线搭桥的呢。这个话题我早就说过,不得不再提一下。

贾珍不过是个袭了祖荫,在家瞎混的人,并不在朝廷做事,他如何会认识小小的工部营缮郎秦业,一个风尘末吏,一个寒门之家?即便认识也瞧不起人家的。秦可卿和贾蓉的婚姻,其实是通过贾政促成的。秦业和贾政是同事,以两人的性格来看,搞不好还是忘年交,所以,才会得知秦业有一绝色女儿,贾政才想起配给自己的侄孙贾蓉的。

所以,这种所谓贾政不知道秦可卿是公主的结论更是荒诞可笑。要知道,贾政可是宁荣二府唯一出任实职,在朝廷做官的人!

其实问题原没有这么复杂,正如贾政所说,秦可卿再优秀,也不过是一个平常人家的女儿,即便是凭借宁国府长孙媳妇的身份,也禁不起享用忠义亲王老千岁的棺材的福气,那是“越礼”,那是不祥之兆啊。

892、秦可卿死时还不到二十岁

第十三回,贾珍为绷面子,给贾蓉买官,有这样一段文字:

贾珍听说,忙吩咐:“快命书房里人恭敬写了大爷的履历来。”小厮不敢怠慢,去了一刻,便拿了一张红纸来与贾珍。贾珍看了,忙送与戴权。看时,上面写道:

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这是贾蓉的简历,真真切切,秦可卿死的时候,贾蓉年方二十岁。由此可以推知,秦可卿还不到二十就死了。这可是一个女人最美好的豆蔻年华呀。

我们可以想想,一个年方二八的少女,嫁了人家,不到二十岁就死了,其间只是短暂的四年。我们可以想想,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子如何与一个四十多岁、精明老到、心狠手辣的色狼周旋?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子,要承受和公公通奸的来自身心的多重折磨;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子,要和贾府上上下下处得如鱼得水;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子,要照顾好老父弱弟;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子,敢于以死来承担一切;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子,居然能够谋划贾府的未来,拯救贾府的未来。

我们不妨自问,你二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又能够做什么?

这样一个女子,美丽聪慧,忍辱负重,恩怨分明,目光长远,深思熟虑,敢于担当,在她仅仅四年的为人妇的岁月里,承担了巨大的折磨、委屈和苦难,却也迸发出惊人的人格魅力!

这样的女子,实在让人敬佩,也让人心疼!

893、误诊怀孕险些要了秦可卿的性命

既然秦可卿不是病死的,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秦可卿生病呢?除了要掩盖秦可卿真实的死因外,还有什么缘故,使得秦可卿病了?时至今日,直到我快要结束关于秦可卿的相关讨论时,我才恍然大悟,回过味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秦可卿是怎么一病不起的吧?

第十一回,尤氏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叙述:

尤氏道:“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邢夫人接着说道:“别是喜罢?”

我以为,这段话,就隐藏了秦可卿的病因。什么病因?那就是秦可卿两个月没来月经,别说是其他如邢夫人王夫人者,就是秦可卿自己,依此判断,都会首先认为自己是不是有喜了。

其次,问题来了,很奇怪呀,有喜不是好事吗?为宁国府长房添一个重长孙。我知道有人肯定要这样子质问我,秦可卿会因此而病?

还真会!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秦可卿在和丈夫贾蓉有正常的性关系以外,还和自己的公公贾珍有性关系。这本身就是不容天理人伦的不伦之恋。这种不伦之恋,一旦开花结果,也就是说秦可卿一旦怀孕的话,她还真不知道这孩子究竟是谁的?是丈夫贾蓉的?还是丈夫的父亲贾珍的?这下问题就大了。这个孩子,极有可能是贾珍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其实不是贾蓉的儿子,而是贾蓉弟弟。这样的想法一旦产生,我们想想,会在秦可卿心里引起多么大的恐惧,这种恐惧,其实我想想也觉得恐怖,那可是伴随一生挥之不去的恐怖啊,所以,秦可卿,其实是被这种恐怖击倒,由此生病的。

第三,而更混账的是,那些庸医的判断,居然也倾向于有喜,或者有些不倾向于有喜的,又不敢肯定,说不清楚原因。正如第十回贾珍所说:“媳妇忽然身子有好大的不爽快,因为不得个好太医,断不透是喜是病,又不知有妨碍无妨碍,所以我这两日心里着实着急。”原来,秦可卿到底有没有怀孕,其实牵扯的不仅仅是秦可卿的心,贾珍也急着呢?

而接下来的名医张友士给秦可卿看病时,婆子的话更还原了秦可卿被误诊带来的极其巨大恐惧:

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求老爷明白指示指示。”

很明显,正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认为可能是有喜的误诊导致秦可卿陷入了这种乱伦生子的极端恐惧和忧虑之中。

第四,很幸运,张友士是名医,名医就是名医,很快确诊秦可卿病没有怀孕,所谓“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这对于秦可卿和贾珍来说,无异于拨开乌云见青天啊。在这种基础上,加之张友士开出的处方以及“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的判断,可以说,彻底解开了秦可卿的心结,原来她没有怀孕,暂时可以排除她生下乱伦之子的可能了。秦可卿深深的松了口气,她暂时安全了。这也是前面我分析过的,秦可卿因焦大之骂、贾蓉的态度变化起疑心,陷入乱伦被揭穿的恐惧致两个月没来月经,进而怀疑和被误诊为有喜,陷入即将生下乱伦之子的更为巨大的恐惧,支撑不住,病倒了。所幸张友士解开迷津,并没有怀孕,所以,她暂时获得了活下去的生机,所以,不仅仅是从去年的九月熬过严冬,熬过了春分,甚至熬到了来年的冬天,这说明她的病其实是可以治好的,或者说她几乎就好了,没有危险了。

第五,那么,秦可卿的病为什么始终就没有好彻底呢?

因为,聪明如秦可卿者知道,只要她在世一日,就一日也摆脱不了贾珍这个禽兽公公,那么,她的不伦之恋以及生下不伦之子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病好了,还有可能再怀上的。怀上了,就又要再一次陷入到这个孩子是贾蓉的呢还是贾珍的呢的恐惧的悖论式疑问当中。所以,秦可卿的病,始终永远不可能再好彻底了。这就是秦可卿含着泪向王熙凤说的“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呀!其间的血泪、屈辱、恐惧、折磨,其实只有秦可卿自己知道。

所以,我想说的是,秦可卿其实是被和贾珍的不伦之恋折磨至亚健康的,是被有可能生下不论之子的恐惧击倒的,她这病,其实是不能说的心病呀!

虽然秦可卿最终并没有因病而死,是因为和贾珍的私情被撞破而死,是因情而死,但是,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被贾珍这个禽兽公公占有之后,秦可卿的命运就早已经注定,要么恐惧而死,要么屈辱而死,不管那一头,都是一个冷冰冰的死!这就是秦可卿,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到二十年的美丽女子的命运!

写到这里,我不禁为秦可卿短暂而悲剧的一生洒下了悲悯的泪水。

894、秦可卿如何情天情海幻清身

关于秦可卿的评论可以暂告一个段落了。这里,要说说一个关于秦可卿的总结性的话题。

一直以来,对于第五回秦可卿的判词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身”,感觉不得要领。关于秦可卿的话题琢磨到今天,感觉有点眉目了。

首先,这句话,是对之前我曾经论述过的,秦可卿和林黛玉一样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姑一伙的结论的一个点题。所谓“情天情海幻情身”,情天情海就是太虚幻境呀,而幻情身,就是说秦可卿就是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的妹妹可卿下凡幻化而来。

其次,这一个“幻”字,且看看秦可卿如何“幻情身”的?

一幻“情可轻”。

她和贾珍的奸情,不管她是如何被胁迫而忍辱负重的,但毕竟是她和贾珍发生了那么长一段时间的奸情,直至被尤氏撞破,自缢于天香楼上。不管她有千般难处、千般苦楚、千般屈辱,她毕竟选择了接受和沉默。而这段不伦感情最终导致了贾府的道德沦丧和道德问责,全家被抄。这是无论如何回避不了的。这是秦可卿一生之中的抹不掉的污点。所以,作为贾珍情人的秦可卿,她幻化的这段感情,是可以轻视的,是需要否定的,是贬斥的,谓之“情可轻”。

二幻“情可亲”。

但是,抛开秦可卿和贾珍的不齿私情,秦可卿又是一个值得亲近的女子。无论是对于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这样的长辈,还是对于贾宝玉这样的叔叔,秦钟这样的弟弟,还是对于下人奴仆,秦可卿都是非常和蔼可亲和仁慈大方的,尤其是她和王熙凤的感情,令人感动,正是她的为人和品貌,为她赢得了贾府重孙媳妇第一人的美称啊。所以,第五回有“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之语,第十三回秦可卿死有“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之语,把可卿的可亲,写尽了。

三幻“情可钦”。

秦可卿在面对贾珍的非人折磨、贾蓉的误解,还能对贾府上下如此体贴周到,如此担当。不惟如此,在将死之日,她还如此恩怨分明,梦托熙凤,为贾府日后生计,这不啻是女中丈大夫行为。虽然她一句“其他人未必中用”,一语贬尽贾府须眉,满含蔑视,但对于贾府的娘儿们,又是那般眷恋多情,这样的女子,不由得使人肃然起敬。正是可卿的托梦,使得日后贾府虽然被抄,但一大帮孤儿寡母尚有居身之所,有粗粮度日,有教育的机会,奠定了贾兰中兴。这样的女子,岂不可钦可敬?

秦可卿,这个只活了不到二十岁的神秘女子,三幻其身,三种角色,三种情感,令人可轻可亲可钦也!

895、谁是《红楼梦》里的烈女

今天说一个甚至没有露面的小角色,但是这个角色给人印象是极其深刻的,甚至不亚于那些出了场露了面说了话的人,这个人就是第十五回十六回里提到的长安县张财主的女儿张金哥。

张金哥的刚烈,可以说在《红楼梦》众女子里拔了总督。因此,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

第十五回是这样说的:

凤姐因问何事。老尼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言,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关于这段话,有几条批语,端的是一语中的:

第一条:守备一闻便问,断无此理。此必是张家惧府尹之势,必先退定礼,守备方不从,或有之。此时老尼,只欲与张家完事,故将此言遮掩,以便退亲,受张家之贿也。

第二条:如何急了,话无头绪,可知张家理缺。此系作者巧摹老尼无头绪之语,莫认作者无头绪,正是神奇处。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

第三条:如何?的是张家要与府尹攀亲。

第四条:妙极,妙极!若与府尹攀了亲,何惜张财不能再得?小人之心如此,良民遭害如此!

我以为,这四条批语,已经把其中的是非曲直说清楚了。净虚老尼的话,明显是偏向张家的,把张家说得很无辜。但事实并非如此。

1.其实张家虽然已经于守备定亲,但更愿意与府尹定亲;

2.因此张家故作难态,激怒守备;

3.张家借守备激怒之举,趁势反目,公然愿意出大价钱买通关系与守备退亲,其心昭然若揭了,那就是真的愿意不惜代价与守备退亲,与府尹结亲了;

4.第四条批语一针见血,张家结亲之目的不过是利益联姻,图的依然是财;

5.最可笑的,那个被老尼说得非张家女不娶的府尹之子,倒是不见什么动静,摆明了是张家上赶着去攀高枝啊;

6.所以,此四条批语,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也,快哉快哉!

我们看看,曹雪芹行文之巧隐,确实如此,如果不是有这几条批语,不知道我们又要被瞒到几时?其中的是非曲直,不细心揣摩,还真的是茫然无所知啊。

好了,拿捏住了这件事的七寸,来看结果吧。第十六回:

那凤姐儿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

这段话,可以这么理解:

1.守备忍气吞声,乃是心有不甘,可见守备并不愿意退婚,愿意退婚的是张家,前批不缪也;

2.曹雪芹此时也按耐不住了,一语点破“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根子出在这里,愿意出钱打通关系退婚的,又有几家?还有若是府尹家急于与张家结亲,为何没有动静?摆明了是张家上赶着去的,小人谎言,殊为可恨!

3.张家父母贪财势力,偏偏养了个聪明绝顶、重情重义、性情刚烈的好女儿张金哥,一来张金哥冷眼旁观,看穿了其中的把戏,父母的做法不在理,甚至很卑鄙;二来张金哥不愿为财而负义,不愿负了未婚夫,居然刚烈不屈,自缢死了;

4.小说里虽然一笔带过没有更多交代,但张金哥和守备之子,应该是相互倾心和爱慕的,是有一定机缘之前认识或者有过了解的,是有一定感情基础的,张金哥父母为财而拆散一对多情鸳鸯,可恨;

5.张金哥的刚烈,换来的是守备之子的忠贞,投河而死,顺水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然也,悲也。

这个张金哥,又一个刚烈的奇女子,遂了心愿,守备之子追随她去了。所以,“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处有批语曰:所谓“老鸦窝里出凤凰”,此女是在十二钗之外副者。

意思就是说,张金哥以其刚烈入选金陵十二钗副册。这就再一次证实了我之前的判断,金陵十二钗是金陵省的十二钗,不是贾府的十二钗,也不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十二钗,所以,十二钗的人选,不必尽在贾府和四大家族中去选,甚至不必填满。

896、贾宝玉和二丫头的一面之缘

我一再坚持,《红楼梦》就是一部描写人情世故的小说,《红楼梦》之伟大在于它写尽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这不,在第十五回,秦可卿出殡的阴郁与王熙凤弄权的调调下,曹雪芹又给了我们一缕人性温暖的亮色。这抹亮色,就是贾宝玉和二丫头的一面之缘。

有人说年轻真好,这话我赞同。年轻的心充满好奇,又是未经污染的一方白纸,往往能感知到人性、人情中的那怕一丝一毫的美好。

话说出殡途中,王熙凤携宝玉秦钟在一农庄歇息。先是村姑乡妇惊讶于宝玉秦钟的华裘美服,俊秀人品,齐齐围观:

那些村姑庄妇见了凤姐,宝玉,秦钟的人品衣服,礼数款段,岂有不爱看的?

接着是宝玉秦钟面对各色农耕用具的新奇:

宝玉等会意,因同秦钟出来,带着小厮们各处游顽。凡庄农动用之物,皆不曾见过。宝玉一见了锹,镢,锄,犁等物,皆以为奇,不知何项所使,其名为何。小厮在旁一一的告诉了名色,说明原委。宝玉听了,因点头叹道:“怪道古人诗上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为此也。”

大户人家的公子,能有如此感叹,也不算为赋新词强说愁了,难得。

然后,开始对一架纺车发生了兴趣:

一面说,一面又至一间房前,只见炕上有个纺车,宝玉又问小厮们:“这又是什么?”小厮们又告诉他原委。宝玉听说,便上来拧转作耍,自为有趣。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众小厮忙断喝拦阻。宝玉忙丢开手,陪笑说道:“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他一试。”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说着,只见那丫头纺起线来。宝玉正要说话时,只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听见,丢下纺车,一径去了。

很显然,这纺车的主人就是二丫头了。因为是个乡下丫头,不懂规矩,也就不知惧怕,反而显出人性之中的真来。真是着急,怕把纺车弄坏了。当然,如果不懂规矩的二丫头遇到的是一个纨绔子弟,搞不好一翻白眼一顿训斥就收场了,毫无意义了,偏生遇到的是一贯会在女孩子面前服软的宝玉,这场原本有可能打住的好戏就可以继续上演了。贾宝玉彬彬有礼的说明原委,进一步激发起二丫头的善来,“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呵呵呵,好一个乡下野丫头,粗鲁之中又透着体贴和精细。所以,秦钟偷偷告诉宝玉“此卿大有意趣。”宝玉和二丫头的精神交流被秦钟识破,自然尴尬不已了。恰在这时,二丫头被老婆子叫走。

就这么一个瞬间的交流,我们看到了青春萌动的美好,歌德说那个少女不怀春?然也。

贾宝玉是那种极端注重心灵交流的人,所以,这种乡野意趣的交流,于他是新鲜的,乡下的房舍、乡下的农具、乡下的生活,还有乡下的女孩,对贾宝玉来说,几乎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物了。所以,他渴望继续交流,所以,二丫头走了,他感觉到“怅然无趣”。

可惜,直到他们吃过饭要走,还没见到二丫头呢:

凤姐等吃过茶,待他们收拾完毕,便起身上车。外面旺儿预备下赏封,赏了本村主人。庄妇等来叩赏。凤姐并不在意,宝玉却留心看时,内中并无二丫头。

在宝玉的心里,是多么的盼望再见到那个风风火火不懂规矩的二丫头呀。

所幸,出发的时候,他又见到了二丫头:

一时上了车,出来走不多远,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

乡下人的生活,乡下孩子的情趣,是城里孩子永远懵懂、永远羡慕的秘密,就好比鲁迅小时候和闰土在一起的日子,此时的贾宝玉,与其说是迷恋二丫头,毋宁说是痴迷于二丫头所代表的那种虽然清苦,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乡下生活呢。

唉,青春的脚步,总是凌乱而多情,换做宝玉,更甚如斯。二丫头,那个乡下野丫头,已从此成为贾宝玉心中关于乡下、关于青春的一抹人性记忆了。我相信,当华年老去,这抹记忆,是会让经历失爱之痛、抄家之痛、流离之痛、贫困之痛的贾宝玉在不经意间露出会心一笑的。

曹雪芹写情,臻化境矣。

897、贾宝玉和王熙凤为啥如此亲昵

第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下人领对牌时,有一个小插曲:

凤姐笑道:“便是他们作,也得要东西,搁不住我不给对牌是难的。”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说:“好姐姐,给出牌子来,叫他们要东西去。”凤姐道:“我乏的身子上生疼,还搁的住揉搓。你放心罢,今儿才领了纸裱糊去了,他们该要的还等叫去呢,可不傻了?”宝玉不信,凤姐便叫彩明查册子与宝玉看了。

王熙凤故意逗贾宝玉,宝玉急了,这时候有一个动作,“猴向凤姐身上”。知道猴子跑到人身上是什么样子吧?那就是跳到人身上,抱住。贾宝玉这样的动作,可算是独特。不仅如此,王熙凤的一句话“我乏的身子上生疼,还搁的住揉搓”,这说明贾宝玉不仅仅是抱着趴在凤姐身上,还到处乱摸对牌呢。好小子!

其实这样的场景,小说中有四五处,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次是当着秦钟和丫鬟的面,还有一次是当着贾母和王夫人的面,像“扭股糖”一样缠着凤姐,这词很形象,几乎就是扭缠在一起了。

难怪有些想象力丰富的人会认为养小叔子的是王熙凤和贾宝玉,贾宝玉确实是王熙凤的小叔子,没错。但养小叔子的其实另有其人,这个我分析过了。今天要说的就是,贾宝玉为何和王熙凤如此亲昵?

首先,亲上加亲。

王熙凤不仅仅是贾宝玉的嫂子,还是贾宝玉的表姐。王熙凤是王夫人长兄的女儿,其关系相当于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姑舅表亲。这就叫亲上加亲。双重关系,自然比一般的关系要亲昵一些。

其次,王熙凤比贾宝玉大很多。

粗略算算,王熙凤应该比贾宝玉大10岁以上,当时贾宝玉十二三岁,王熙凤二十二三四岁。在王熙凤和贾母王夫人眼里,就当宝玉是个孩子,不当真的。

第三,自小熟络。

王熙凤没嫁进贾府时,因为王夫人的关系,贾王两家走得近,又都在京城,来往密切,连贾珍都知道凤姐没出阁的时候就杀伐决断,搞不好那个时候王熙凤就常常带着贾宝玉玩,贾宝玉像个跟屁虫似的在后面屁颠屁颠,时不时哭哭闹闹耍耍赖,所谓长姐幼弟。第七回王熙凤去宁国府吃酒,“宝玉听了,也要跟了逛去。凤姐只得答应,立等着换了衣服,姐儿两个坐了车,一时进入宁府。”看到没有,贾宝玉就是王熙凤的跟屁虫啊。到王熙凤嫁到贾府后,又是宝玉的嫂子,所谓长嫂如母,贾母和王夫人也习惯了把贾宝玉交给王熙凤照顾,第十五回就有“凤姐儿因记挂着宝玉,怕他在郊外纵性逞强,不服家人的话,贾政管不着这些小事,惟恐有个失闪,难见贾母,因此便命小厮来唤他。宝玉只得来到他车前”这样的话,可见王熙凤和贾宝玉,是长期这样处惯了的。

第四,贾母和王夫人都宠宝玉。

这点很重要。宝玉是贾母和王夫人的命根子,而这两个人,是王熙凤最大的两个后台老板,一个贾府的最高位者,一个是姑妈,这两人宠宝玉,熙凤自然也得宠着。

所以,贾宝玉和王熙凤的亲昵,其实说穿了,还真有点姐弟情深的味道。除了林黛玉贾母王夫人和薛宝钗外,王熙凤也是贾宝玉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一个类似于皇妃贾元春的长姐如母的角色,而且,远比咫尺天涯的贾元春来得真实和温暖。

898、张金哥之死暗喻林黛玉之死

林黛玉之死,小说里有太多太多的暗示。张金哥之死也是。

第十六回:

那凤姐儿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

通过这段话,可以找到张金哥之死和林黛玉之死的相似之处。

第一,张金哥和守备之子定亲类似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约。

第六十六回,关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姻,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是这样说的:

“只是他(贾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兴儿的身份值得考量:

1.贾琏是荣国府大管家,林如海之死是贾琏带着林黛玉亲自处理的后事,而兴儿是贾琏的心腹,从贾琏那里听到贾母关于林黛玉和贾宝玉婚事一星半点的意见是可能和可信的;

2.下贱如兴儿者,皆如此认定黛玉和宝玉的婚事,说明贾府上下皆已经认定这门婚事。

这样看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姻,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原因我之前多次说过),没有形式上的定亲,但其实已经是实际上的定亲了。这和张金哥与守备之子的定亲其实没有什么差别。

第二,张金哥父母的反悔类似于贾政和王夫人的反悔。

林黛玉父母双亡,八十回后力挺她和宝玉成婚的贾母身亡,这个时候形势发生了变化,决定林黛玉婚姻的就变成了贾政和王夫人。其时,贾府败象已现,贾政并不知道黛玉和宝玉感情,只是觉得宝玉配不上黛玉,所以就赞同了王夫人为黛玉另择夫婿的主张,导致黛玉自缢而死。这和张金哥在众人皆知与守备之子定亲和父母悔婚被逼自缢异曲同工。

第三,张金哥和林黛玉采取了同样刚烈的死亡方式自缢。

我经过多方分析,得出林黛玉自缢而死的结论,这和张金哥的死亡方式高度契合。

第四,林黛玉和张金哥一样,都是被一个众所周知的婚约逼死的。

张金哥如是,林黛玉也如此,八十回后,在贾府上下看来,黛玉和宝玉成亲,那是板上钉钉迟早的事情,可是,风云突变,那个时代,对于女子而言,不啻是一种羞辱。

所以,在我看来,第十六回一个不起眼的事件张金哥和守备之子殉情,其实暗喻着林黛玉之死。而且,其中意义,还非止一端。

第五,守备之子的投河而死,其实也暗示着宝玉的另一种“死”。按照佛教的说法,出家即是肉身死,度灵魂,所以,贾宝玉的出家,其实也是忠于和黛玉的爱情的另一种意义上的死。

第六,张金哥和守备之子的死是王熙凤导致的,其实暗喻了八十回后贾母死,王熙凤的某种程度的变节自保。

我说过,前八十回,王熙凤为保住自己荣国府内当家的地位,是支持贾母的宝黛婚姻计划而反对王夫人的宝钗婚姻计划的,因为宝钗成为宝玉妻子,搞不好王熙凤就得靠边,而黛玉成为宝玉妻子,无损熙凤格局。但是,八十回后,贾母一死,林黛玉这边的靠山倒了,其时王熙凤内忧外患,王夫人逼她表态,贾琏要休她,贾府被忠顺亲王弹劾也涉及到她,为自保,当贾政和王夫人质问王熙凤贾母生前是否交代过宝玉黛玉婚事时,王熙凤沉默良久,答曰:老太太从未提起过此事。这就打消了贾政心头的唯一揪心之处,默许了王夫人以不耽误黛玉为名,为黛玉另择夫婿的主张。

这些八十回后的情节,就是根据前八十回类似于张金哥之死这样的情节,按照“互为本文”的方式,一点一点还原出来的。这就是我所谓的红学文本研究,文本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文本来解决。

899、秦可卿葬礼展示贾府政治资本

从某种意义说,秦可卿葬礼,就是贾府政治资本的一次大展示。既有所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也有“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的预兆。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宫内的大太监居然来参加葬礼。“可巧这日正是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

这里面隐藏的机密,那就是贾府之女贾元春,现任皇后女史官的贾元春,恩宠日隆,册封在望,这位掌管内宫的大太监戴权同志就忙着来烧冷灶了。这正是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中所说的贾府即将出现的一件“非常喜事”。秦可卿这样说一点没错。贾府自宁荣二公以来,已传五世近百载,子孙庸碌,等而下之,到了第四代,才又在女流之辈中出了一个皇妃,使得贾府在国公之外,又添一个国戚身份,展现出贾府兴旺发达之象。

可是,还要看到,来往如山潮水潮之中,排场虽大,却已是楼去人空,日渐凋敝之败象。

所谓世交之六公,皆是孙辈出场,祖父一辈多已亡故,这样的世交,情谊已薄,威势何在?除了能帮贾府赚赚吆喝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处?

而路祭的四家王府,所谓“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真正念及旧情,王爷亲自出马的就是北海静王了。其余三王,不过是念于旧交,应个景儿,凑凑数,装装样子而已。

加之之前坏了事的忠义亲王老千岁和之后出现的忠顺亲王。贾府政治上那点老底子,见矣。

首先,从亲王层面来看,亲王高于郡王,虽然都是皇室成员,亲王的分量更重,和皇室的血缘也更近。可惜和贾府走得近的忠义亲王,资格老威望高有影响,很可能是当今皇帝叔叔的这位可以号称老千岁的王爷,“坏了事”了,很可能被囚或者已经一命呜呼了,由于是罪臣,不得享用那么好的棺木。这是贾府政治生涯的一个不详预兆。

也因此,在亲王层面,由于贾府是忠义亲王老千岁的人,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忠顺亲王的眼中钉和死对头,这“忠义”和“忠顺”本身就是两种价值取向,也代表了两位亲王的对立。

从还爱好戏子并且和贾宝玉抢戏子,和忠义亲王相比少了“老”字来看,这位忠顺亲王的年龄不会太大,应该是当今皇上的兄弟之类。

贾府的靠山忠义亲王老千岁坏了事,可他们的对头忠顺亲王还正当年,贾宝玉又偏偏触了人家的霉头,对于贾府来说,这可不妙。难怪贾政在听说贾宝玉窝藏蒋玉菡时会如此惊悸不定。

其次,从郡王层面看,真正会挺贾府的只有北海静郡王。从北海静郡王的言谈看,和皇上也还算亲近,这是贾府日后的一线生机。至于其它郡王,面子还在,交情已无,徒增几具躯壳而已。

第三,至于那些真正和当年的宁荣二公一起出生入死立下战功的关系最铁并称八公的国公们,早已经撒手人寰,留下的子孙,不过和贾府一样,是不肖子孙而已,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透过纷杂繁华的场景,通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贾府衰败的苗头。贾府靠宁荣二公积攒下来的政治资本,已经灯火阑珊所剩无几。不仅如此,此消彼长,对立面还日益强大。

所以,不久以后,贾元春的册封贤德妃,对于贾府来说,不啻于久旱逢甘霖,一场及时雨。如果不是八十回以后发生的变故,生下一儿半女的,说不定贾妃真的能够救贾府于水火呢。

秦可卿,一个奇女子的一场葬礼,端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危险与希望丛生啊。900、秦可卿之父因悲恸而死

《红楼梦》有太多就是今天看起来依然十分出色的父亲,比如林如海,教女延请西宾,教女爱惜身体;比如薛公,薛宝钗的父亲,其子薛蟠无能,便着意培养宝钗,使其才学高出其兄十倍;比如另一位薛公,薛蝌和薛宝琴的父亲,不仅把儿子薛蝌调教得那么出色,女儿宝琴也是见多识广,才学俱佳。

对了,还有贾政。贾政虽然不能和上述三位出色的父亲相比,有点“假正经”和“假道学”的味道。但他正德正义的一面,还是很好的传给了女儿贾元春,使得贾元春出人头地,成为光宗耀祖的皇妃。看看贾妃省亲父女相见的情景,父女深情,难以言尽,可以看出,贾政最疼爱最器重最在乎的就是这个女儿,贾元春和父亲贾政,原来还有一段父女情。这是贾政人性光辉的一面。

如果说贾政是个遗漏的话,那么,其实还有更大的遗漏。小说里还有一位好父亲,这位好父亲就是秦可卿、秦钟的父亲秦业。由于秦业出场太少,文字太少,几乎忽略了。今天补上,算是赔罪。

首先,秦业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和优秀的儿子。

如果说容貌是天生的,秦业作为养父不能给可卿美貌,那么气质和教养以及为人处世的格调却是后天培养的,这个功劳,应归功于秦业。秦业对于一个育婴堂抱来的弃婴,视如己出,刻意培养,造就出那么一个人见人爱的秦可卿来,殊为难得。还有秦钟,那是秦业的骨血,不仅一表人才犹过宝玉而无不及,人品才学和宝玉堪称知己,也不得了。可见秦业的人品才学着实了得,这也是他在工部任职,虽然不能升迁但却得到贾政敬仰的原因啊。

其次,秦业和可卿父女情深,竟因可卿早逝悲痛而死。

这其间的描写,少之又少,但少,不等于没有。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秦业当然不知道女儿死的真相,只知道是病死,但即使是病死,也会令老父亲伤恸不已的,毕竟可卿死时还不到二十岁。这回写了“只见秦业,秦钟并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姊妹也都来了。”七旬之身,第一时间赶到,那可是寒冷的冬夜。

第十五回出殡,也只写了两句:“那时秦钟正骑马随着他父亲的轿,忽见宝玉的小厮跑来,请他去打尖。”以及“原来秦业年迈多病,不能在此,只命秦钟等待安灵罢了。”

七十多岁的秦业,因为爱女之死,从第一时间匆匆赶到,到出殡送灵,或许,那样豪华的送葬场面,更激起秦业的爱女伤情,原本孱弱的身体终于抵挡不住悲痛,有些支撑不住,流露出下半世的光景来。

到第十六回,因为智能儿探视秦钟被秦业发觉,秦业竟一气之下一命呜呼了:

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

这段话是需要好好分析的。

1.秦业不可能被秦钟一气就气死了,之前肯定有积累起来的原因;

2.这个积累起来的原因就是女儿秦可卿之死,在出殡的时候秦业就已经支撑不住了,不管是七十多岁衰老多病的身体,还是悲痛的心情,都是导致秦业身心俱疲、心情痛苦、精神绝望,感觉来日无多的原因;

3.这样饱受打击折磨的心境,在女刚刚儿死去的情况下,发生秦钟和智能儿偷情的事情,其实只是导致秦业之死的导火索了。

这就是秦业之死的较为合理的解释。

实在是佩服曹公的笔力,在那么大场面的可卿之死及其葬礼外,寥寥几笔,十三、十五、十六回三回,四句话,就把秦业痛失爱女,悲伤致死这条线给清晰的交代出来了。

901、《红楼梦》里王子腾为何极力保举贾雨村

贾雨村这厮又升了。第十六回,贾琏和林黛玉兄妹,处理好林如海的后事,赶回来。路上正好遇到贾雨村,于是一路同行:

细问原由,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后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从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

不妨来回顾一下这位奸雄的发家史。

进京赶考途中,滞留姑苏葫芦庙,幸得恩公甄士隐襄助,得以进京赶考,中了个进士,放了外任,怎奈贾雨村此人,贪酷傲慢,被上司参了一本,革职了。无官一身轻的贾雨村安顿好家小,云游四方,偏偏又做了林如海家的西席,成了林黛玉的老师。于是,林黛玉上京之时,也是贾雨村发达之日,林如海把保举贾雨村这件事交给了贾政,贾政使力,给贾雨村谋了个应天府的肥缺。可真没想到,不过是两三年的光景,贾雨村竟然由地方官变成了京官,俗话说京官到地方,见官大一级呀。

先不说这个,先说说王子腾为啥“累上保本”保举贾雨村呀。忘啦?

薛大傻子为抢香菱,打死冯渊的事情,就是在贾雨村任上办妥的。

其实,所谓王子腾屡屡书信要妹妹薛姨妈全家进京,就是要避开薛蟠打死人这件事;薛姨妈家举家上京,名为待选,走亲戚,其实也有避祸的意思。所以,贾雨村在门子小沙弥的启发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搞定了冯渊命案,那是大大的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个人情的。这个人情,人家记得,你贾雨村有情,人家王子腾也有义。既然妹妹家的事情你帮忙摆平了,作为娘舅的王子腾,自然要为薛家还这个人情。因此,我们的九省都统制王子腾先生便“累上保本”,积极的向皇上推荐贾雨村先生了。

所以,贾雨村同志才得以任应天府知府不过几年的光景,就又高升了。

从后文来看,虽然没有明确说贾雨村的官职,但是贾雨村确实是留在了京城,成为了京官,所以屡屡到贾府拜访贾政,害得贾宝玉也要不时陪见。我估计,王子腾大人家,贾先生也去得不少。又从他可以帮助贾赦把他喜欢的扇子搞到手,把石呆子家搞到家破人亡下了狱,说明贾雨村在京城还不是一点实权没有,相反,可以管得很具体,搞不好就是京兆尹之类的天子脚下地方官。这样的官职,品阶不高,却很关键,也很实权。所以,这样的地方官的任命,和一般的其它地方官不同,要“陛见”,也就是要皇帝亲自召见,过目把关。

当然,也要看到,王子腾的保举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其时贾元春正得宠呢,也恰好刚刚入主凤藻宫尚书,封贤德妃,两件事情刚好赶在一块儿了。皇上能不给王子腾、贾元春、四大家族这个面子?给,一定得给!所以我疑心,贾雨村这厮的所谓上京刚好碰到贾琏和林黛玉,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贾雨村老儿精心策划的,这样一到京城,拜见了皇帝之后,就可以以同宗和黛玉师的身份,合情合理自然而然的加入四大家族为贾元春册封皇妃的欢庆活动之中,巩固这种友谊,回报这份恩情了。

好个贾雨村!

回顾贾雨村发迹史,会发现,帮助这个坏人的,往往都是好人,甚至是大好人,甄士隐、林如海、贾政、王子腾,为什么好人会被坏人蒙蔽呢?一方面,这是贾雨村奸雄本质,善于卧倒隐蔽,另一方面是时来运转,挡不住,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这些好人的盲目,而好人的盲目和小人的得逞,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也是末世的征兆。

902、《红楼梦》里批语对贾琏王熙凤爱憎分明

读至第十六回,有两条批语,妙极,充分体现了不同批语者的心境和爱憎。

一条:

且说贾琏自回家参见过众人,回至房中。正值凤姐近日多事之时,无片刻闲暇之工,见贾琏远路归来,少不得拨冗接待,房内无外人,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贾琏笑道:“岂敢岂敢,多承多承。”(批语:一言答不上来,蠢材蠢材!)

这条批语,说的是贾琏和林黛玉处理好林如海后事回来,王熙凤和贾琏夫妻久别重逢,王熙凤才思泉涌、对答如流,而贾琏无言以对,好不尴尬。

但是这条批语,我觉得有些过,那就是过于讨厌贾琏了。贾琏是大场面上的人,也是好机变的主儿,不至于无言以对。只是娇妻如此奉承,有点心花怒放又不好过于表露,所以,故作镇定,佯装淡定而已。

可见读书人如果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看问题,不设身处地的做情景分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

二条:

一面平儿与众丫鬟参拜毕,献茶。贾琏遂问别后家中的诸事,又谢凤姐的操持劳碌。凤姐道:“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况且又没经历过大事,胆子又小,太太略有些不自在,就吓的我连觉也睡不着了。我苦辞了几回,太太又不容辞,倒反说我图受用,不肯习学了。殊不知我是捻着一把汗儿呢。一句也不敢多说,一步也不敢多走。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位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说槐的报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况且我年纪轻,头等不压众,怨不得不放我在眼里。更可笑那府里忽然蓉儿媳妇死了,珍大哥又再三再四的在太太跟前跪着讨情,只要请我帮他几日,我是再四推辞,太太断不依,只得从命。依旧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至今珍大哥哥还抱怨后悔呢。你这一来了,明儿你见了他,好歹描补描补,(批语:阿凤之弄琏兄如弄小儿,可怕可畏!若生于小户,落在贫家,琏兄死矣!)就说我年纪小,原没见过世面,谁叫大爷错委他的。”

这条批语说得触目惊心,说贾琏根本不是王熙凤的对手,王熙凤戏弄贾琏如同戏弄小儿,若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小户人家,贾琏非得被王熙凤玩死不可!

这条批语的价值观,让我想起潘金莲之于武大郎,有那么点意思。但是,这样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

第一,王熙凤不是潘金莲。我曾经多次说过,王熙凤计谋强于男子,也有些心狠手辣,但其实很传统很贞洁,是想和贾琏好好过日子的;

第二,贾琏更不是武大郎。贾琏是什么样的人物?开玩笑,什么场面没见过,什么事没干过。背着王熙凤和女人偷情,偷娶尤二姐,要休王熙凤,甚至一怒之下敢提着剑追杀王熙凤,这样的人,岂会是小儿?岂会被王熙凤弄死,开玩笑,这也忒小看贾琏了吧。

所以,贾琏和王熙凤的恩怨,不管生于大户还是小户,结果都是一样的,面对一个到处沾花惹草,偷娶二房的丈夫,王熙凤必然是会报复的,而贾琏也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我甚至觉得,王熙凤过生日发现贾琏奸情那场,如果不是有贾母镇着,如果发生在小户人家,贾琏醉怒之下,是很可能杀了王熙凤的,那么,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毁掉了。

王熙凤再怎么强势,她毕竟是女人,贾琏一旦翻脸,那是强于王熙凤十倍的,他可以休,甚至可以杀死王熙凤,这就是《红楼梦》在华丽唯美的语言下面向我们展示的残酷人生。

903、薛蟠其实早已经玩腻了香菱

如果说第四回是香菱悲剧命运的开始,那么,其实只到了第十六回,香菱的悲剧命运便已经注定。唉,可怜的香菱,那个活泼可爱的甄英莲。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第十六回的一段文字,之前一直忽略了,今天看到,才若有所悟。

这段文字如下:

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姨妈打了多少饥荒。也因姨妈看着香菱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故此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与他作了妾。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我倒心里可惜了的。

这话是王熙凤对贾琏说的。这段话透露出的信息相当丰富:

第一,从第四回薛家进京到第十六回,已经过去了一年,那个时候,薛宝钗至少十四岁、贾宝玉十三岁,林黛玉十二岁了;

第二,香菱是薛姨妈摆了酒请了客,为薛蟠正式作了妾的;

第三,薛家毕竟是大户人家,还是很讲规矩的,不是说香菱是拐卖女子无父无母就让薛蟠随便糟蹋了,在薛家的一年,薛姨妈还是很重视很疼爱香菱的,没有随随便便就把香菱给了薛蟠;

第四,未到手的总归是好的,更何况为了香菱还犯下人命官司,薛蟠为了尽早霸占香菱,和薛姨妈闹了一年,薛姨妈抵挡不住,终于把香菱给了薛蟠做妾;

第五,可是,最悲剧的来了,真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啊。这样一个美丽贤惠的女子,在薛蟠手里,居然只是玩了半个月,就玩腻了,就不珍惜了,就丢开了。这就注定了香菱的悲剧。为什么?

1.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才短短半个月,香菱就在薛蟠那里“失宠”了;

2.这充分说明薛蟠在意的喜欢的只是香菱的肉体,而众人都能看到的“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的品德修养,薛蟠并未看到,或者说根本不在乎;

3.这充分说明薛蟠是继贾赦、贾珍、贾琏、贾蓉之后,又一位警幻仙姑所谓“皮肤之淫”的卓越代表和集大成者;

4.而由此,香菱的悲剧便注定了。薛蟠玩腻了香菱,再也没有当初为了香菱宁愿打死人的激情,当薛蟠看上别的女子,娶了别的女子作妻,如果这个妻子再坏一点,那么香菱就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了。更何况是母夜叉夏金桂呢?薛蟠“玩腻”了香菱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夏金桂可以“玩死”香菱了。

难怪,这位举行了仪式(这一点甚至比平儿强)的薛蟠的妾香菱同志,在第十六回直至第八十回,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和薛宝钗和大观园的众姐妹混在一起,度过了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这种美好时光的背后,其实是她已经被薛大傻子厌弃玩腻和抛弃的现实,是失宠的结果。

而由此更应该看到的是,妾的命运真的很悲惨。一是可以交换,贾琏才夸香菱长得好,王熙凤就讽刺说“你要爱他,不值什么,我去拿平儿换了他来如何”,虽然是一句玩笑,但这就把香菱和平儿的妾的悲剧命运挑明了,平时千般好万般妥的,妾要是无儿无女,是可能随时被主子拿去交换的;二是可以买卖。第八十回,香菱遭到薛蟠毒打,薛姨妈赌气这样说的“他既不好,你也不许打,我立即叫人牙子来卖了他,你就心净了。”要不是薛宝钗出来劝解,可怜香菱险些遭遇第三次被卖。

所以,香菱做妾之日,便不是什么好因果。更何况是薛蟠的妾,更何况半个月就失宠,更何况薛蟠后来娶了个母夜叉,唉,可怜的香菱,叫我说什么好呢?你是甄士隐和封氏的心头肉,白团粉嫩的一个孩子,三岁遭到拐卖,十二岁再次遭到拐卖,即使做了妾,也没得到善终,被折磨而死。你的父母九泉有知,恐怕也是会诅天咒地,不再相信什么善缘阴功了吧?

香菱,但愿你来世幸福。

904、王熙凤是怎样帮助贾蓉贾蔷成事的

第十六回,贾蓉和贾蔷来给贾琏回话,贾蓉说的是建盖省亲别墅的事情,这事儿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贾琏很赞成,没有什么异议。贾蔷说的是到姑苏采买戏班子的事情,这事在贾琏这里受到了质疑。且看原文:

贾蔷又近前回说:“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儿,带领着来管家两个儿子,还有单聘仁,卜固修两个清客相公,一同前往,所以命我来见叔叔。”贾琏听了,将贾蔷打谅了打谅,笑道:“你能在这一行么?这个事虽不算甚大,里头大有藏掖的。”贾蔷笑道:“只好学习着办罢了。”

贾蓉在身旁灯影下悄拉凤姐的衣襟,凤姐会意,因笑道:“你也太操心了,难道大爷比咱们还不会用人?偏你又怕他不在行了。谁都是在行的?孩子们已长的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大爷派他去,原不过是个坐纛旗儿,难道认真的叫他去讲价钱会经纪去呢!依我说就很好。”贾琏道:“自然是这样。并不是我驳回,少不得替他算计算计。”因问:“这一项银子动那一处的?”贾蔷道:“才也议到这里。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贾琏点头道:“这个主意好。”

凤姐忙向贾蔷道:“既这样,我有两个在行妥当人,你就带他们去办,这个便宜了你呢。”贾蔷忙陪笑说:“正要和婶婶讨两个人呢,这可巧了。”因问名字。凤姐便问赵嬷嬷。彼时赵嬷嬷已听呆了话,平儿忙笑推他,他才醒悟过来,忙说:“一个叫赵天梁,一个叫赵天栋。”凤姐道:“可别忘了,我可干我的去了。”说着便出去了。

这段话,大可玩味。

贾蔷去姑苏采买戏班子的事情,其实是贾珍定的,但是,这事光贾珍说了不算,所以,贾珍命贾蔷来见贾琏,其实也就是变相的商量,要求贾琏同意。贾琏明显不想把这样一件“大有藏掖的”的差事交给贾蔷。这说明在这件事上,贾琏和贾珍有分歧。这个时候,贾蓉出场了,他“在身旁灯影下悄拉凤姐的衣襟”,这是向王熙凤求援呢。贾蓉和贾蔷的关系,素来亲厚,所以贾蓉要帮贾蔷成事儿。

王熙凤果然会意,出手支持。

第一,点醒贾琏,贾蔷采买戏班子的事情,其实就是贾珍的主意,贾珍可是你哥,你哥定下的事情,给你个面子,又来请示你,你不看僧面看佛面,难不成为这点子事情把贾珍给得罪了,伤了兄弟和气,值得吗?

第二,一句“孩子们”把贾蔷的身份点明了,提醒贾琏,贾蔷和贾蓉一样,也是贾府的正派子孙,贾氏的嫡系,要培养,这样的差事不交给自家的孩子交给谁?

第三,王熙凤表明了自己的意见,“依我说就很好”。

这样一来,就不由得贾琏反对不反对了。

一则2:1,贾珍和王熙凤都赞成贾蔷去办这事儿,贾琏是少数派了,贾琏反对就很不明智了。即便把尤氏算上,尤氏历来是贾珍的应声虫,那就是3:1,贾琏还是少数派,很显然,贾琏反对不合算。

贾琏是个聪明人,就如我前面说的,他可是个听话能听音的主儿,所以,立马就说“并不是我驳回,少不得替他算计算计”,意思是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反对贾珍的意见,而是要帮着贾蔷合计合计,把事情办好。

你看看,贾琏是不是个草包啊?不是。转变的多块,这就是“好机变”。刚才还是“将贾蔷打谅了打谅”,说“你能在这一行么?”,现在立马变成帮着出谋划策了。其中的门道,贾琏哪里会不清楚?

那么贾琏为什么反对呢?

注意,就在这件事之前,刚好贾琏的奶妈赵嬷嬷来找贾琏和王熙凤,说贾琏“我们这爷,只是嘴里说的好,到了跟前就忘了我们。幸亏我从小儿奶了你这么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两个儿子,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我还再四的求了你几遍,你答应的倒好,到如今还是燥屎。这如今又从天上跑出这一件大喜事来,那里用不着人?所以倒是来和奶奶来说是正经,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这话已经说得很到位了,奶妈说自己的奶儿子不照顾自己。

而贾珍派贾蔷去姑苏采办戏班子的事情,可是把宁国府那边的小算盘都打好了,所谓“带领着来管家两个儿子,还有单聘仁,卜固修两个清客相公,一同前往”。来管家是宁国府的管家,来管家的两个儿子沾光了,这倒好,好事都让你贾珍占尽了,我呢?我贾琏呢?我贾琏的奶妈赵嬷嬷可是就在旁边看着呢。

这就是贾琏想要驳回贾蔷去姑苏采买戏班子的真正原因,因为这其中,贾琏这边没什么好处。

二则,精明老到的王熙凤早就看穿了这一切,赵嬷嬷这个时候来,就是来帮两个儿子讨差事儿的,贾琏反对,就是要成全自己奶妈的两个儿子的,奶妈已经把话说那么难听了,贾琏面子上也没光啊。所以,王熙凤拿出了最后一招。那就是命令贾蔷把贾琏奶妈的两个儿子带上,有福同享,这样一来,贾琏的目的达到了,也就无话可说了。

就这样,王熙凤巧妙的在贾珍和贾琏两个利益集团的博弈之中找到了关键点、平衡点和契合点,帮助贾蓉和贾蔷办成了去姑苏采买戏班子的事情,落得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好厉害的贾珍,好厉害的贾琏,而更厉害的,是王熙凤,一个女子,周旋于贾珍贾琏贾蓉贾蔷一堆须眉之中,居然洞若观火,气定神闲,把一切理抹得顺顺当当的,殊为不易啊。好个机敏善变的王熙凤。

至于,王熙凤为啥要这样卖力的帮助贾蓉贾蔷,咱们明天再说吧。

905、王熙凤为啥要帮贾蓉贡蔷

前面说了王熙凤怎样帮助贾蓉贾蔷,现在得说说王熙凤为啥要帮助贾蓉贾蔷了。当然,肯定不是因为什么贾蓉和王熙凤有一腿啊,如果跟着我读《红楼梦》读到这儿,还是这么个思维,那就不要怪我吐槽了。您真心读不懂《红楼梦》,一边儿去吧。

其实从某个角度看,《红楼梦》通篇充满着利益交换的博弈,甚至包括贾母对贾宝玉的爱,对林黛玉的爱。所以,在我看来,王熙凤和秦可卿好也罢,和贾珍尤氏贾蓉贾蔷好也罢,直至后来翻脸结仇,所为的,皆是一个“利”字。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来。

王熙凤为什么要帮助贾蓉贾蔷,当然和他们关系好有一定关联。比如之前贾珍见客,要贾蓉来央求王熙凤借屏风,贾珍央求王熙凤为秦可卿料理后事,这些,固然有亲近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利益关系。王熙凤和贾府长房宁国府搞好关系一点坏处都没有的,更何况贾珍还是贾氏一族的族长,贾蓉是未来的族长。

具体到这次,王熙凤巧妙在贾珍和贾琏的利益之间周旋,帮助贾蓉贾蔷成其好事,还有一个更重的原因,那就是“还人情”。

忘啦?第十二回,王熙凤收拾色鬼贾瑞,第二个回合“点兵派将,设下圈套。”这兵将就是贾蓉和贾蔷啊。

可以说,贾瑞想要勾引王熙凤这事儿,王熙凤是小范围透露给了蓉蔷哥俩的。这一方面是王熙凤和这拨人走得近,尤其是因为秦可卿的关系和贾蓉走得更近,另一方面,是因为王熙凤和贾珍贾蓉贾蔷有共同的放印子钱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加固了这种亲近。这就是早期的王熙凤和宁国府贾珍贾蓉贾蔷的关系实质。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王熙凤认为她是可以控制住蓉蔷哥俩的。至于偷娶尤二姐之后的反目,则完全是因为贾珍贾蓉尤氏损坏了王熙凤的根本利益,威胁到了王熙凤的位置,所以才反目成仇的。这是后话。

总之,就因为这样的关系,王熙凤要收拾贾瑞,便想到了蓉蔷,把这事儿交给了他们。

这是一个大大的人情。所以,当贾琏对贾蔷出任姑苏戏班子及教习买办的要职表示怀疑,贾蓉在灯影下悄悄拉王熙凤衣袖,要求援助的时候,贾蓉已经没有了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第一次露面向王熙凤借屏风时的低三下四低眉顺眼低声下气了,其间的变化,还是利益使然。现在贾蓉有王熙凤的人情债了,王熙凤当然得还。这其实也再一次说明了王熙凤和贾蓉的关系,就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关系,不是什么情人关系,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

就这样,因为之前蓉蔷帮助王熙凤收拾了贾瑞,所以,之后,王熙凤帮着蓉蔷获得了姑苏采买戏班子的肥差。就这么简单。

906、贾宝玉和秦钟的无可奈何之事

秦可卿死了,很快的,秦业也死了,紧接着秦钟也快死了。这一场因秦可卿之死带来的变故,很快击垮了小小的秦家。然而,就是这样的寒门小吏之家,也是有财产问题。且看秦钟弥留之际,贾宝玉:

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遂蜂拥至内室,唬的秦钟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都藏之不迭。

此处有批语曰:妙!这婶母、兄弟是特来等分绝户家私的,不表可知。

曹公之文,端的是不着一处闲笔呀。这里寥寥一语,就把秦家的后事给交代清楚了。何谓“绝户”,就是一家子都死绝了,没人了,这样人家的家产就由远房族人瓜分矣。原来,这两位婶婶和并几个堂兄弟,其实是来等着分秦家家产的。

其实关于家产继承的问题,《红楼梦》多有表现,只要不死绝,是可以由儿子甚至女儿来支配的。邢夫人娘家就是如此,邢家父母已亡,有儿有女,但是邢家的家产是被出嫁了的邢夫人把持着的。这合不合道理?也合也不合。不合吧?邢家尚有儿子邢德忠,尚有未出阁的女儿,财产由儿子和未出阁的女儿共同享受才合理合法。但是,邢夫人也是邢家人啊,虽然出嫁了,而邢夫人能够掌控邢家家产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邢夫人“势大”,仗着贾府的地位和贾赦的威势,强行控制了邢家的家产,这样的“擦边球”,只要邢德忠和妹妹不告,官府是不会管的,即便告了,官府也未必敢管。所以,古时也是如此,虽有礼法,但依然是强权社会,强者说了算。

邢家的情况如此,林家的就更不用说了。林如海和贾敏虽然死了,还有一个未出阁的女儿林黛玉,林黛玉作为未出阁的女儿有十足的理由享有林家的财产。更何况,林家自六世之初,就已经背井离乡出来做官了,族人流散,没有往来,形同陌路矣。在这种情况下,又有林如海对贾府的相托,贾琏的参与后事处置,林家的家产,就如同此时等在秦钟床边的婶母兄弟一样,是林黛玉的,也是贾府的了。

似乎扯得远了。不过这样的梳理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把握住某些东西。回过头来,再看秦钟,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这样平时不相往来,等到人要死了,虚情假意的看看,实则等着尸骨未凉分家产的事情,对于将死者而言,是件多么残酷的事情啊。秦钟此时的心情,就是这样:

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又记挂着智能尚无下落,因此百般求告鬼判。

说得残酷点,聪慧的秦钟也许从并无感情甚至是陌生的婶母兄弟眼中看到的信息是,怎么还不死呢?急不可耐的等他死呢。因为,等贾宝玉来看他的时候,他已经是被放置在他死后的床上了,所谓“移床易箦多时矣”,这就是放弃了一切救治延缓生命的手段,等秦钟死的意思啊。聪明如秦钟者,怎能不伤心绝望?所以见到宝玉,第一句话就是“怎么不肯早来?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句句滴血啊。

从感情的角度来讲,秦钟哪里肯把家产交付给这些绝情陌生的所谓亲戚?他宁愿托付给宝玉也不会愿意托付给这些等他死的婶母兄弟,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秦家已经无人了,就算是曾经的姐夫贾蓉,由于对秦可卿恨,也不会管的。贾珍呢?秦可卿一死,秦家就从此撩开手了。再说,秦家那三四千两银子,又岂是贾珍贾蓉看得上眼的。这也再一次证明了我关于贾蓉恨秦可卿,以及贾珍爱的只是秦可卿的肉体,大办葬礼只是为了赎罪的判断。

就这样,秦钟在纠结悔恨的心情中死去了,秦家那薄薄的家业,以及他的小情人智能儿,从此他再也不能顾及。也许是秦钟在将死之时,才醒悟,在这冰冷残酷的世界,一个男人,无力保护属于自己的一切,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于是,他讲给宝玉的那几句话,也算是切身之痛肺腑之言:

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可惜,宝玉是第二个秦钟,他并未领悟到挚友话中的深远含义。等他能够领悟的时候,早已经是大厦将倾,爱人亡故,无力回天的时候了,贾宝玉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抽身出来,去做他的“洒家”去了。 

907、贾珍贾蓉对秦可卿绝情如斯

我关于贾珍贾蓉和秦可卿的微妙而复杂的公媳乱伦以及夫妻关系的分析,是伴随着贾珍也许很爱秦可卿以及贾蓉并不恨秦可卿的质疑的。天心聪慧如曹雪芹者,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即使在秦可卿死后,也不忘时时处处的告诉我们,他们三人之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第十六回第十七回,秦可卿尸骨未寒,贾珍贾蓉的狰狞态度就表现出来了。

原文:

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因此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贾母等如何谢恩,如何回家,亲朋如何来庆贺,宁荣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

秦业死,秦钟病着呢。需不需要人帮持?没写。独独只写了宝玉的惆怅。宝玉之惆怅,为的是秦钟生病,但连带着的是秦业的死。可是,对于贾珍贾蓉这对父子,连提都没提一下,这就是“留白”。这样的“留白”,不是没有意义的。秦业可是贾蓉的岳父,贾珍的儿女亲家啊,更何况,贾珍和秦可卿还有那么一层特殊关系?更何况,秦可卿是为了保住贾府的名声,保住贾珍那张禽兽脸谱不被撕下来而死的。可是秦业死,曹雪芹通篇没留一个字提及贾珍贾蓉如何,倒是提了一下八竿子打不着的贾宝玉如何忧郁。

更可气的是,由贾元春册封提及宝玉和贾府的态度,所谓“宁荣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试问这热闹和得意的人里面,有没有贾珍和贾蓉?有啊!贾珍贾蓉正忙庆贺呢,宁府的热闹和宁府的得意,缺了这父子两怎么行?更何况,从后面的叙述看,父子两已经忙着张罗元妃省亲的事情去了。

我以为,曹雪芹这个“留白”,是很尖锐的,其实就是要暴露贾珍贾蓉父子的“无情”。

当然,我知道,即便论述至此,仍会有不死心者,说秦业之死,略写了,没写怎么办丧事,当然不便提及贾珍贾蓉父子,他们肯定去了。你硬是要这么说我也没办法。好的,接着分析。

如果说秦业之死贾珍贾蓉父子的缺席还可以以“略写”敷衍过去的话,那么秦钟之死呢?秦钟之死怎么说?整个过程有没有提及贾珍或者贾蓉父子一句?没有吧。

秦钟即将病死,就仿佛没有一个曾经的姐夫一样。大家想想,秦可卿生前,秦钟在宁国府甚至贾府多得宠,现在秦可卿死了,秦可卿的爹死了,秦钟也要死了,硬是不写贾珍贾蓉一句,又是为何?却写贾宝玉的探望又是为何?秦钟将死时候,在场的只有宝玉和几个等待秦钟死后好分家产的婶母和堂兄弟,贾珍贾蓉的面?屁都没有,那怕是他们派来帮忙的诸如管家下人之类,全没有。这样的略写,是不是过了一点?

第十七回,写秦钟后事,注意,这是写了的。用所谓的“略写”搪塞不过去了。如果说秦业的后事没写,但秦钟的后事是写了的:

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已,李贵等好容易劝解半日方住,归时犹是凄恻哀痛。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纸。七日后便送殡掩埋了,别无述记。只有宝玉日日思慕感悼,然亦无可如何了。

秦钟的后事,贾宝玉的悲痛,甚至是贾母的帮助都写了,还是略写了贾珍贾蓉父子。什么叫“别无述记”?除此之外没什么值得好说的了。如果贾珍贾蓉对待秦业秦钟的葬礼表现得像个人样,会值不得记述?什么叫“只有宝玉日日思慕感悼,然亦无可如何了”?只有是什么意思?只有是具有排他性的。

如果,秦钟葬礼,贾珍贾蓉真的做了什么?记一笔又如何?很玄妙,在秦可卿超乎寻常的葬礼、贾珍超乎寻常的悲痛以及贾蓉超乎寻常的冷漠之后,秦业的葬礼、秦钟的葬礼,贾珍贾蓉父子集体“蒸发”了,“消失”了,“缺席”了,从曹雪芹的创作角度是“略写”了,“留白”了,秦可卿和她的父亲和弟弟的葬礼的反差,以及贾珍贾蓉父子的反差,仔细想想,其实是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的。这样的“留白”,就是留下贾珍贾蓉这一对禽兽父子无情嘴脸的强烈暗示!他们爱的或者恨的,其实只是秦可卿的肉体,当肉体消亡之时,也就是这种爱(贾蓉是因爱生恨)结束之日。更何况秦可卿的老父亲和小弟弟呢?这就是曹雪芹隐隐要告诉我们的所谓“皮肤之淫”,所谓“滥淫”的可悲可耻可恨和可笑之处!

从贾珍和贾蓉对于秦业和秦钟死亡的冷漠来看,表现的刚好是他们对秦可卿的绝情和无情,说明他们在秦可卿死后是那么的想和秦家撇清关系,断绝往来,把那一场导致父子间险些反目的乱伦之恋赶快彻底干净的抹去!

908、贾宝玉老妈一家都是狠角色

想起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红楼梦》通篇所写,皆是林黛玉外祖家的事情。小说里所有的人物,只有林黛玉有这个待遇。贾赦贾政贾敏的外祖家是史家,稍有提及。稍微像话点的,就是贾宝玉的外祖家了,那就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王家。

从四大家族的出身来看,贾家和王家都是武将出身,史家是文官出身,薛家是皇商。但是,贾家自第一代宁荣二公后开始弃武从文,逐步向文官角色转变,至贾政,已经是典型的文官了。王家倒是一直未变,王家始祖王公是“都太尉统制县伯”,到了王子腾这一代,依然是“九省都统制”,世袭的武将啊。

不要小看这样的家世背景,其实决定了这王家人的不同凡响,那就是一个“狠”字了得。

先说王夫人,贾宝玉的老妈,自谓吃斋念佛的,一旦发起狠来,几乎都是直取性命的,大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势。金钏儿,一巴掌打出去,投井死了;晴雯,莫须有撵出去,气病而死;贾宝玉房中的小丫鬟四儿、芳官以及戏班子的小戏子们,也是拜她老人家亲自发落的,各各得了恶果。甚至她的长子贾珠,原先也是她教育的,在她的高压教育下,十四岁就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妻生子,速成得很,高压之下,不堪重负,也一病呜呼了。王夫人,可算是小说众女性第一狠手。

再说王熙凤,王夫人的侄女,贾宝玉的表姐。俗语云侄女仿姑妈,信矣。这位王家的大小姐,比起王夫人来,那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过之而无不及的。如果说王夫人一生之中的痛就是让赵姨娘上位成功,生下一男一女的话,作为侄女的王熙凤,就不惜以性命相搏,杜绝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她让尤二姐犹如温水煮青蛙一样死在了她的手里,不惟如此,还把一个成形的男胎打了下来,绝了贾琏的后。至于那些胆敢和贾琏偷情的鲍二家的呀,胆敢为贾琏偷情把风的小厮们,以王熙凤的手段,有的打得皮开肉绽,有的居然被吓得上吊死了。这王熙凤的手段,比起姑妈来,更狠。而且,对与自己无关的人,也狠,她贪赃受贿,干预张金哥之婚姻,至金哥和守备之子双双殉情而死,实在狠得有些令人发指了。

王仁,王熙凤的哥哥,王夫人的侄儿,贾宝玉的大表哥,巧姐的嫡亲舅舅。这位更是一位狼心狗肺的家伙,你说狠吧,王夫人和王熙凤还都是冲着外人去的,对自己人,她们好得很,比如王熙凤对巧姐,对平儿,王夫人对宝玉,对袭人,可是,这位仁兄不是,在八十回后,贾府被抄,王夫人带领着一群孤儿寡母寄居贾氏祖产祭祀田庄度日,无暇自顾的时候,王仁居然干起了拐卖自己的外甥女巧姐的勾当来,是人不是人?王仁,枉为人也。

说到这里,王家人的狠,算是领教够了吧。无论男女,清一色的狠角色。至于这位王子腾大人,王家的当家人,那可是当今朝廷的重要武将,武将的干活,就是刀尖上讨生活,你不取人家性命,人家就取你的性命,你死我活的工作,不狠,能行吗?概括的说吧,王家的狠,其实是有渊源的,起自第一代都太尉统制王公,王公是在你死我活的厮杀中建立军功的,而这种传统这种家风,一直延传了下来,到了王夫人王子腾甚至王熙凤这一代,始终未变,甚至有越演越烈之势。这是和贾府有着很大不同的,贾府靠宁荣二公军功发家,功劳其实比王家更大,但是,也许是宁荣二公更有慧根吧,或者说有感于战场上的杀戮太多,罪孽深重,功成之后采取的策略是身退,开始向文官角色转变,弃武从文了,这点从第三代贾政是文官,第四代贾珠是读书入仕,贾宝玉也是如此可以看出,甚至通过第三代贾敏的夫婿林如海是科举探花也可以看出,贾府价值取向的转变,正是这种仁德之家的表现产生了一个贤德妃贾元春。正是贾府和王家的这种价值取向的不同导致了贾府女人和王家女人的本质不同。

我知道,有人会说,薛姨妈,薛姨妈不狠呀?貌似薛姨妈,王子腾和王夫人的妹妹,嫁到薛家的,真的不狠,甚至很懦弱。但是,我要说,错了,薛姨妈其实也很狠。只不过她的狠,掩盖在她貌似比王夫人和王熙凤差一大截儿的智谋之下。论智谋,薛姨妈确实比王熙凤和王夫人差,但并不是没有计谋。你看保全薛宝琴的婚姻,成全薛蝌和邢岫烟的婚姻,薛姨妈老有智慧了,搬动贾母大驾,就成了事。明里是答应和贾母做交换,认林黛玉做干女儿,口口声声要为黛玉和宝玉的婚姻出面撑头,八十回后,贾母一死,我们的薛姨妈同志,这位“无可无不可”的干妈,就顺势变卦了,这对于林黛玉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就是这件事把林黛玉逼上绝路的。狠不狠?

薛姨妈曾经说过,邢岫烟、林黛玉这样的女孩子,万万不可给薛蟠这样的人,白白糟蹋了,这说明薛姨妈是何等聪慧之人啊,她儿子薛蟠是个什么东西,薛姨妈清楚得很,就是买来的香菱,薛姨妈尚且不轻易给,差不多弄到母子反目,薛姨妈才摆了酒正式给的薛蟠,说明薛姨妈很清楚,香菱给薛蟠没什么好果子的。但是薛蟠和夏金桂的婚姻,薛姨妈人都没见着就同意了。为什么?为的是人家夏家孤儿寡母的钱财呀,你有薛姨妈精?还有,以薛姨妈的一贯思维,这个时候怎么就不怕薛蟠糟蹋了夏家的女儿了呢?这里面学问就大了。或许,薛姨妈就是要薛蟠糟蹋夏家这对孤女寡母,糟蹋死了,夏家的财产就是薛家的了,你说薛姨妈狠不狠?至于薛蟠不是夏金桂的对手,反为对手所制,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通篇看下来,王家人,没有一个不狠的,这是为王家所崇尚的武功思维所决定的,不读书,崇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斗争思维,这些王家的女人和男人们,要不狠都难。而这,也是贾母坚持要林黛玉嫁给贾宝玉,阻止王家人继架空薛家之后架空贾府,将贾府也变成无德之家的真正原因啊。

909、贾宝玉为何是出家当和尚而不是道士

对不起,顺着才读到第十六回,我的思维又得跳跃一下了。

小说第一回,明明白白写了,那一僧一道,是到人间来度化有缘人的。而且,他们在把所谓的“蠢物”,也就是那块石头交割清楚后,分头行动了:

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

也就是说,这一僧一道虽然做的是同一件事情“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但是,分头行动说明,他们是有分工的。什么分工呢?

只要把一僧一道的行为细细梳理一下,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赖头和尚度化的是人世间有缘的女子,而跛足道人度化的是则是人世间有慧根的男子。

第一回,甄士隐抱着小英莲,遇到一僧一道时,两人还没分头行动呢,主动前来度化小英莲的,是僧:

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还是第一回,用好了歌度化甄士隐的,却是跛足道人,所谓: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第三回,想要度化林黛玉的,是癞头和尚:

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第七回第八回,先不管真假,度化薛宝钗的,也是赖头和尚:

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第十二回度化贾瑞的,是跛足道人:

那贾瑞此时要命心甚切,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贾瑞偏生在内就听见了,直着声叫喊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众人只得带了那道士进来。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毕,佯常而去,众人苦留不住。

奇了,第二十五回,来解救被赵姨娘和马道婆施了咒术的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是一僧一道,这个分工还真清晰,意思一毫不差啊:

贾政虽不自在,奈贾母之言如何违拗,想如此深宅,何得听的这样真切,心中亦希罕,命人请了进来。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

第六十六回,度化柳湘莲的,又是跛足道人: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

如此等等,几乎贯穿了前八十回,很清晰,这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一个度化女性,一个度化男性。这真是一个奇特的分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工呢?

我以为和佛教以及道教的教义有关。

佛教讲究轮回和来世,今世受到苦难和折磨,其实是积善行得阴功,只要修行深厚,来世轮回,就会得到善果,获得美满的人生。如此看来,曹雪芹在整部小说中用和尚来度化女子,其潜在意义就是,认定人世间的女子都是受苦受难的,曹雪芹悲悯于这些女子的苦难,希望她们被佛度化,得善果,来世过上美满幸福的日子。

而道教呢,讲究的是修炼,是出世,是摆脱物质的束缚,得道成仙,超然物外。这说明在整部小说中曹雪芹认为男性都是为物欲横流的世界所累,所束缚,丧失自我,迷失本性,要么变成禽兽,要么为情所困,要么为物所累,要么为欲而死,曹雪芹理想中的男性,应该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是洒脱的。

无论佛教还是道教,无论赖头和尚还是跛足道人的度化,其实,我看到的都是曹雪芹对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生存的男男女女的无可奈何。曹雪芹是想要逃避的,也是绝望的。他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在宗教里获得虚幻的满足。

如果说佛教追求的是来生,那么,道教追求的则是永生。

但是,这样一来,问题来了,既然如此,那么,贾宝玉在八十回以后应该是被跛足道人度化的呀,但是,贾宝玉为什么没有像柳湘莲一样做道士,而是出家当了和尚呢?这是个大问题。

我们知道,癞头和尚度化的女性,和尚度化的女性都是有来生的,而且来生是会幸福的,因此,曹雪芹相信,其实我们读者也相信,林黛玉来生也会是幸福的。所以,痴情的贾宝玉可不要当什么道士,不要什么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贾宝玉出家是为坚守对于林黛玉的承诺,你死了我就去当和尚。所以贾宝玉要入佛教,也要把今生的苦难去换来生的幸福,获得和林黛玉共度来生的机缘,这就是所谓的“三生石上旧精魂”了。

曹翁,好玄好玄,玄而又玄,其实不玄,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一个“情”,贾宝玉和林黛玉生生世世,三生轮回追逐厮守,永不磨灭的爱情啊!悲哉!善哉!我为雪芹为宝玉为黛玉一哭!

910、贾元春到底是妃还是贵妃

一直以来,连我都很恍惚,贾元春的身份,到底是妃还是贵妃?

第十六回是这样写的:

“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这样的表述,很详细,很正式,但是也很模糊,因为即便是妃,也有贵妃和妃子之分,贵妃的等级,仅次于皇后,而高于妃。皇帝后宫地位最高的三个爵位,一般来讲,一是皇后,二是贵妃,三是妃,所以,这里,贾元春到底是贵妃还是妃,没说清楚。而小说中的表述,一会儿是贵妃,一会儿是妃,莫衷一是,搞得我很惶恐,加之因传抄导致的版本差异,使得我更不敢乱说,即使是在即将出版的拙作《风语红楼》——风之子解读《红楼梦》系列1中,我也思量再三,一律将贵妃改为了妃,用一种含混的方式,来搪塞过去。

这次重读,就想着好好在文本之中寻找确定的证据。好在,第十七十八回,就有了,省亲别墅建盖好了,贾珍来请贾政验收:

贾政听了,沉思一回,说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出来,暂且做灯匾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

这是最确切的表述了,贾元春被册封的是皇贵妃,从贾政的口里出来,是最准确的了。

第一,贾政在当朝为官,是贾元春的父亲,皇帝册封贾元春,第一个召见的就是贾政,贾政知道得最清楚,对朝廷后宫地位等级也最清楚,他的表述最权威;

第二,贾政验收省亲别墅,可不是个私人场合,是公开场合,跟着贾政的,除了贾珍贾琏贾宝玉等贾家人外,还有贾政的一大帮幕僚和门客,在这种公开场合,如果贾元春是妃,贾政绝对不敢擅自称为贵妃,那可是欺君之罪,所以,贾元春是当今皇上的贵妃娘娘,看来不错了。

可见,读书不细害死人呐。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也需要细心读书细心揣摩,如果不是这次读书特别关注仔细了一点,这个问题还真解决不了,这说明我读书还是不仔细,还是有盲点,惭愧惭愧。这不,说到这样细小的问题,连带着又出了另外一个细小的问题,至于什么问题,咱们明天再说,呵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黛玉拒绝了一个人的求婚后,导致贾元春失了宠,贾府被抄家
贾政做主宝黛订婚,林黛玉死后,薛宝钗填房给贾宝玉做续弦
红楼梦:王夫人拉拢袭人是为了黛玉,原来这么多年我们都错怪她了
宝玉挨了一顿打后,宝黛对他真情流露,宝玉用这种方式拒绝了宝钗
《红楼梦》知识点汇总
《红楼梦》中薛蟠请贾宝玉吃西瓜,为什么谎称贾政叫他,宝玉却不生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