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之子:红楼随笔续(47)


1041、王夫人已经把薛宝钗当儿媳了

     老实说,王夫人对薛宝钗可真够好的。搬大观园,有薛宝钗的份儿;协理荣国府,有宝钗的份儿;甚至于金钏之死,也有宝钗的份儿,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把自己往好里说罢了。王夫人对薛宝钗,那可真是没说的。也许在王夫人心里,薛宝钗就像是她的女儿。女儿贾元春在深宫,贾探春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贾迎春和贾惜春是丈夫那边的侄女,和她没有血缘关系。因此,王夫人是打心眼里喜欢宝钗的。

     第三十五回,有这样一段话:

    正值袭人端了两碗菜走进来,告诉宝玉道:“今儿奇怪,才刚太太打发人给我送了两碗菜来。”宝玉笑道:“必定是今儿菜多,送来给你们大家吃的。”袭人道:“不是,指名给我送来的,还不叫我过去磕头。这可是奇了。”宝钗笑道:“给你的,你就吃了,这有什么可猜疑的。”袭人笑道:“从来没有的事,倒叫我不好意思的。”宝钗抿嘴一笑,说道:“这就不好意思了?明儿比这个更叫你不好意思的还有呢。”袭人听了话内有因,素知宝钗不是轻嘴薄舌奚落人的,自己方想起上日王夫人的意思来,便不再提,将菜与宝玉看了,说:“洗了手来拿线。”说毕,便一直的出去了。

     这段话,明里说的是王夫人赐菜给花袭人,暗地里却是透露着薛宝钗对于整件事情的知根知底。也就是说,王夫人要怎么安置花袭人,是事先跟薛宝钗通过气的。这就不一般了。姨妈处置家务事,竟然事先要跟外侄女通通气,打打招呼,甚至于商量一下,这说明什么?说明王夫人是相当信任薛宝钗,是什么事都要告诉薛宝钗的。更何况,处置的是贾宝玉房里的事,是安排花袭人的事儿,其实也就是安排贾宝玉妾的事儿,这样的事儿都跟薛宝钗通气,要征求薛宝钗的意见,还不说明问题吗?

     这种亲密,早已经超过了姨妈和侄女的亲密,这几乎就是已经把薛宝钗当儿媳妇来看待了,考虑到自己选中的妾将来会不会合儿媳妇的意了。

1042、贾宝玉和莺儿的微妙对话

    第三十五回,贾宝玉烦请莺儿来给他打络子,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宝玉一面看莺儿打络子,一面说闲话,因问他“十几岁了?”莺儿手里打着,一面答话说:“十六岁了。”宝玉道:“你本姓什么?”莺儿道:“姓黄。”宝玉笑道:“这个名姓倒对了,果然是个黄莺儿。”莺儿笑道:“我的名字本来是两个字,叫作金莺。姑娘嫌拗口,就单叫莺儿,如今就叫开了。”宝玉道:“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抿嘴一笑。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他道:“好处在那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

    贾宝玉看莺儿娇憨可爱,说将来跟着宝钗嫁出去,不知道哪个男子有福,消受宝钗莺儿主子两个。宝玉的话透露出如下信息:

     1.宝玉绝无娶宝钗之心,如果宝玉有娶宝钗之心,断不会当面如此调笑;

     2.宝玉的话,其实透露了莺儿未来的走向,那就是作为陪房丫鬟跟宝钗嫁出去。

     而莺儿的话呢?似乎有点装傻,是没听懂呢还是故意没听懂。好一个乖巧的黄莺儿,真的是说的比唱的还要好听,居然把未出阁的宝钗的隐私告诉宝玉,宝玉也就罢了,本就是个厌倦礼数不拘小节的,但莺儿则不同了,这实在是有些失德的。莺儿告诉宝玉宝钗隐秘的不为人知的好处,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那就是要让宝玉知道宝钗的好。为什么要让宝玉知道宝钗不为人知的好处呢?就是试图让宝玉喜欢上宝钗呗。这种意图太明显了,难怪,宝钗如此疼爱莺儿,难怪,莺儿是宝钗的心腹丫鬟。

     而且,莺儿的话,太有意思了。什么叫“模样儿还在次”?

     这句话蕴含的意思真是丰富啊。

     1.宝钗的摸样自然是好的;

     2.但是,莺儿知道,宝玉更喜欢黛玉那样的摸样;

     3.所以,莺儿要使宝玉喜欢宝钗,必须避实就虚扬长避短,把宝钗轻易不为人知的好处说出来;

     4.而且,这种好处,其实就是一个未出阁的少女的私密之处,属于隐私范畴了,轻易不能为外人道的,尤其是男子,其实就是宝玉和宝钗的姨表姐弟的关系也不应该知道的,甚至就是宝钗的亲哥哥薛蟠,也未必能够知道,宝钗私密过人之处,只有她的母亲和贴身丫鬟知道。将来,也只有她的丈夫能够知道。这是不是很说明问题?

     5.加之,莺儿为了让宝玉听宝钗的私密好处,表现得是很妩媚的,小莺儿,可爱的小莺儿,所谓“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实在是很暧昧很诱惑了。

     就是这短短的一段话,其实已经把宝玉无意宝钗,而莺儿试图让宝钗吸引宝玉的意图表现得昭然若揭了。

     果然,莺儿打络子也就算了,还劳动宝钗大驾,亲自过来,亲自帮着打络子了。其实给玉打络子,就是有网住、包裹住和缠住玉的意思。而且用的还是金线,呼应了金玉良缘。我早就分析过,从第八回宝钗生病(其实是落选),金玉良缘的传闻悄悄蔓延,直到第四十五回,薛家举家,包括薛姨妈、薛宝钗和莺儿要和贾府联姻,薛宝钗要嫁贾宝玉之心是异常明显的。大家可以仔细阅读,宝钗或者说薛家人(具体就是小莺儿)到宝玉这里串门子的次数,是异常密集的,有兴趣朋友可以去数数有几次,搞得晴雯都抱怨,因为过于频繁,已经妨碍到宝玉和丫鬟们的起居休息了。这样的意图,还不明显吗?

      所以,把这段话,放到宝钗字第八回到第四十五回欲嫁宝玉的心路历程里面去考量,就真的是不废一笔了。曹公用笔,总是能够小处着眼,大处布局,不知不觉,把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如果你看不穿,那就是莫怪曹老笑你看不穿了。曹雪芹用他的文笔,在考验世人。

1043、黛玉为何不劝宝玉考功名

    第三十六回,开篇又讲了宝黛的相惜相知,以及他们爱情的基础:

     那宝玉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今日得了这句话,越发得了意,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亦发都随他的便了,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那么,林黛玉为什么就不劝贾宝玉致力于功名呢?说句实话,宝钗湘云其实也没什么错啊,身为贾府的公子,不考功名,做什么呢?这样的道理,难道林黛玉不懂?

     我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一部通篇充斥着“互为本文”的文本。这不,很早之前,我曾经分析的林黛玉家的情况的“本文”来了,就是这段。林家作为列侯门第,业经六世,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可是说是钟鸣鼎食书香门第之家,林黛玉焉能不知道功名的大道理?她知道的,就是因为知道得太多太深,反而对科举深恶痛绝起来。

     这个问题,其实我说过的。林黛玉家表面是科举的成功者,其实是科举的受害者。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巡盐御史,风光得很,可是其中的甘苦只有林家人知道。贾敏病死,贾府接林黛玉的时候,林如海自己对女儿说的,汝父年将半百,好嘛,一个快五十岁的男子,其实女儿才六七岁,四十岁以后才生的孩子。林黛玉的弟弟,比林黛玉更弱,先天不足之症,三岁便夭折了。之前我说这个问题,好多人存疑,认为不至于此,读书不会耽误要孩子。去好好的了解一下古人考功名是怎样的情况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闭门苦读不说,科举一科,一去一两年都是有的,那种对精神、身体的高度压力和折磨,不是现在的人能想象得到的。尤其是林如海这样身兼振兴家族之梦的独子,更是不得不把读书功名放在第一位,把娇妻放到一边。其实贾府也有一位饱受科举之害而早夭的,那就是贾珠,这位就是读书生育两不误了,结果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这些都是互为本文的文本啊,为什么不联系起来读呢?曹雪芹通过这些事件要告诉我们什么?是科举很好吗?不是,是科举害人,这一点,倒是和范进中举发疯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所以,林黛玉自小就深刻体悟了不顾一切只求功名给他们家带来的灾难,那就是弟弟早夭、父母早逝、家破人亡,家境凄凉,她有了这样的境遇,以她的聪慧,难道她还会对科举有什么好感吗?不会了!

     所以,我们看到,林黛玉是绝口不谈功名的。在宝玉的学习上,林黛玉和贾母一样,从来都是顺其自然的。贾母的态度,我想,其实也是从贾珠的经历和林黛玉家的经历得到教训,有过思考的。如果一味拼了老命去科举,即便得了功名,人不在了,或者不得长寿,给亲人留下无尽的痛苦,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想,这就是深爱着宝玉的黛玉,不劝宝玉刻意功名的真正原因。与其皓首穷经,不如朝朝暮暮。

1044、薛宝钗为啥劝贾宝玉致力于功名

    昨天说黛玉为何不劝宝玉考功名,就有朋友问了,那薛宝钗为何要劝贾宝玉致力于功名呢?

    我们要知道,薛宝钗劝贾宝玉致力于功名是吃力不讨好的,她是知道宝玉无意于功名的,为何她偏偏要迎难而上,冒着被宝玉反感厌烦的风险去劝说宝玉呢?

     第一 ,这是薛宝钗的价值观使然。

     薛家是什么家庭?说好听点是皇商,其实就是商人。在那个时代商人的地位是不高的。薛家提升地位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与官家结亲,官商勾结,位列四大家族就是这么来的;另一个,就只有读书入仕了。薛宝钗长期受薛家的这种价值观的熏陶,自然认为要振兴门楣,只有读书了。

     第二,是为了支持王夫人。

     贾政是希望宝玉读书的,其实王夫人也是。宝钗劝导宝玉读书,正合了王夫人的心意。

     第三,是为了未来的丈夫成器。

     第四回至第四十五回之间,宝钗都是想嫁给宝玉的,薛家是想和贾府亲上加亲的。如果宝钗暗中把宝玉当作未来的丈夫,当然希望丈夫早日改邪归正,读书入仕咯。

     第四,是为了家族的利益。

     薛姨妈举家搬到贾府来住,其实就是投靠贾府的意思。薛家有个薛蟠,是个不成器的东西,读书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薛家只能靠薛宝钗,而薛宝钗只能嫁给贾宝玉,所以贾宝玉的身上,其实凝聚着振兴贾府和薛家的重任。设若宝玉高中,不仅贾府风光,嫁给贾宝玉的薛宝钗也风光,薛家也风光,贾宝玉这个妹夫将来就可以罩着薛家罩着薛蟠了。

     如此一系列的希望,全寄托在贾宝玉一个人身上,你说,看着贾宝玉不学无术胡闹的薛宝钗,能不着急吗?那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这就是她经常忍不住超越她当时的身份(其时还只是宝玉的表姐)劝说宝玉的原因。

1045、袭人原来是借调到宝玉那里的

     第三十六回有一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袭人及其言行。这一段:

     王夫人听说,也就罢了,半日又问:“老太太屋里几个一两的?”凤姐道:“八个。如今只有七个,那一个是袭人。”王夫人道:“这就是了。你宝兄弟也并没有一两的丫头,袭人还算是老太太房里的人。”凤姐笑道:“袭人原是老太太的人,不过给了宝兄弟使。他这一两银子还在老太太的丫头分例上领。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然使不得。若说再添一个人给老太太,这个还可以裁他的。若不裁他的,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就是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一吊,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五百,还是老太太的话,别人如何恼得气得呢。”薛姨娘笑道:“只听凤丫头的嘴,倒像倒了核桃车子的,只听他的帐也清楚,理也公道。”凤姐笑道:“姑妈,难道我说错了不成?”薛姨妈笑道:“说的何尝错,只是你慢些说岂不省力。”凤姐才要笑,忙又忍住了,听王夫人示下。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儿道:“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

     却原来,直到第三十六回,我们才知道,花袭人并非宝玉房里有编制的正式员工,一直是借调人员。哎呀,这可是个大发现,这个大发现,可以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启示。

     第一,贾母所谓的把袭人给了宝玉,原本就是要袭人去服侍贾宝玉的,贾母的意思,很可能是这样的,宝玉还小,需要一个周到尽心的丫鬟服侍,因此让袭人去,等宝玉大了,晴雯等丫鬟大了,可以独当一面,袭人再回来,所以,花袭人的编制,始终是在贾母房里的,工资也是那里发的;

     第二,这就说明了,贾母压根儿没有想着让袭人一辈子跟着宝玉,也就没有让袭人做宝玉的妾的意思,未来的妾,贾母第一个相中的就是晴雯,所以晴雯是正式办理了调动手续的;

     第三,所以,袭人想成为正式员工,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上位,靠性贿赂上位。这里要说明一点,宝玉并非只是对袭人提出过性要求,其实对袭人晴雯碧痕等都提出过,但是,晴雯是没有答应的,只有袭人答应了,碧痕后来学袭人也答应了,为什么?因为晴雯知道自己的身份,早晚是宝玉的人,不用着急,保持清白之身,到宝玉成亲的时候,干干净净过去,而袭人和碧痕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是想达到晴雯原本已经达到的目的;

      第四,靠性贿赂成为正式员工,这样的事例即使在当代也是普遍而肮脏的潜规则。花袭人确实这样做了。但是,后来一系列的风波使得花袭人明白,光搞定表面的主子贾宝玉还不行,还得搞定更大主子,贾母那里是不能去了,人家的倾向已经很明显,晴雯。再说袭人就是贾母房里的编制,去跟贾母套近乎,也达不到脱离贾母那里正式调到宝玉房里的目的。只有一个人可以这么做了,谁?王夫人!

      第五,所以,花袭人那一次精心策划的进言,不仅把勾引宝玉的视线转移到了晴雯身上,不仅成功的隐藏了自己,而且赢得了王夫人的芳心,使得王夫人最终擅自做主,终于把花袭人正式调到了贾宝玉房里,成为了一名正式员工;

      第六,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发现花袭人就是这样也还不是贾宝玉房里的正式员工。为什么?因为花袭人拿的其实是王夫人的工资。其实花袭人还是一个没有编制的员工,贾母那里,被王夫人裁了,宝玉那里,没有明确的编制,王夫人那里呢?还是没有编制,金钏的空饷,给她妹妹玉钏儿吃了,甚至花袭人的工资名单,贾府里都没有了,以前还挂名在贾母那里,她的工资是从王夫人工资里面挤出来的,也就是说,花袭人从此之后,不是贾母的员工,也不是王夫人房里的正式员工,只是王夫人个人特别聘用的员工,她甚至不是贾府的人,工资单上没有她的名字了,她只是王夫人的人,当然,其实,她依然不是贾宝玉房里的人,编制名单里没有,工资单上也没有。

       其实,这似乎也暗示着,八十回后,贾政听信了赵姨娘的谗言之后,很容易的,就把花袭人这个超编人员给裁掉了。公司压力大,首当其冲要裁夺的肯定是超编的人员咯。可怜花袭人费尽心机,却依然摆脱不了一辈子是借调到宝玉房里的悲剧命运。最后,这个宝玉房里最重要也最不正式的员工花袭人,就这么悲情的离开了宝玉。

1046、袭人是如何进一步构陷晴雯的

      尽管袭人陷害晴雯的事情,我已经多有论述。但是,一旦提及这个问题,总是难免争议,就索性再说透一些。如果仅仅是向王夫人的进言,有人认为是孤证,不足为信的话,好的,我就沿着这个思路,把袭人进言之后的行动说说清楚。

      第六回袭人和宝玉发生性关系。第二十回袭人莫名其妙遭到宝玉奶妈李嬷嬷的斥骂,所谓大模大样的躺在床上,见我来也不理,一味的妆狐媚子哄宝玉,以及“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我都知道那些事。我只和你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去讲了。”第三十一回晴雯和袭人宝玉的吵架,都说明了花袭人处境的岌岌可危。她和宝玉的事情,其实好些人知道了。因此,第三十四回,才有袭人的进言。这个进言,不仅撇清了自己,把视线引向了晴雯,而且赢得了王夫人的信任。

     那么,在赢得王夫人信任,被赐菜,被王夫人从贾母房里调出来,给予一个月二两银子一吊钱的超高待遇之后,袭人又做了点什么呢?

     曹公贼滑,从此竟只字不提。害苦了我等。直到第七十七回,晴雯被撵出去,将死之时,才交代了其后袭人的举动:

     一时铺床,袭人不得不问今日怎么睡。宝玉道:“不管怎么睡罢了。”原来这一二年间袭人因王夫人看重了他了,越发自要尊重。凡背人之处,或夜晚之间,总不与宝玉狎昵,较先幼时反倒疏远了。况虽无大事办理,然一应针线并宝玉及诸小丫头们凡出入银钱衣履什物等事,也甚烦琐,且有吐血旧症虽愈,然每因劳碌风寒所感,即嗽中带血,故迩来夜间总不与宝玉同房。宝玉夜间常醒,又极胆小,每醒必唤人。因晴雯睡卧警醒,且举动轻便,故夜晚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皆悉委他一人,所以宝玉外床只是他睡。今他去了,袭人只得要问,因思此任比日间紧要之意。宝玉既答不管怎样,袭人只得还依旧年之例,遂仍将自己铺盖搬来设于床外。

      千万不要被那些琐碎的理由所蒙蔽,那不过是曹雪芹的障眼法。真正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是这样的:

      第一,袭人还不是宝玉房里的正式员工的时候,拼命和宝玉套近乎,以至于发生了关系;

      第二,发生关系之后,殊不知,树大招风,反而危险了,宝玉的奶妈和晴雯先后向袭人发难。还有金钏儿之死,无不在提醒袭人,你很危险;

      第三,袭人感觉到危险之后,深思熟虑,向王夫人进言,撇清自己,把视线引向晴雯,甚至黛玉;

      第四,最关键的,袭人在赢得王夫人信任,获得赐菜以及提高待遇之后,袭人又做了很关键的事情,那就是“原来这一二年间袭人因王夫人看重了他了,越发自要尊重。凡背人之处,或夜晚之间,总不与宝玉狎昵,较先幼时反倒疏远了。”也就是说与宝玉保持距离了。为什么要保持距离?就是要维护她在王夫人那里的贤淑的形象啊。所以,“因晴雯睡卧警醒,且举动轻便,故夜晚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皆悉委他一人,所以宝玉外床只是他睡。”得手之后的袭人,退了一步,实则大大的进了一步,把夜间陪宝玉睡觉的重任交付给了晴雯,这不是进一步把晴雯往勾引宝玉的境地里推吗?这样的举动和她之前向王夫人的进言,其间的思路,是不是一以贯之,惊人的一致呢?这就是花袭人的目的,进一步的撇清自己,进一步的把视线引向晴雯。

     这难道还不是陷害?这难道不是语言之后又有了行动?告诉王夫人,小心有人勾引宝玉,然后,和宝玉保持距离,把晴雯推出去。这算什么?本来按照一般人的常理,赢得王夫人信任之后,应该更加坦然的陪宝玉一起睡,花袭人为什么不呢?她为什么要退一步,把好差事让给晴雯呢?是因为:

     1.她已经和宝玉那个了;

     2.她知道和宝玉那个的风险;

     3.她更知道王夫人是如何咬牙切齿的恨勾引宝玉的人。

     所以,她退了,把事先在王夫人那里设好的有人勾引宝玉的局摆在那里,把晴雯放进去,让王夫人死死的盯住晴雯。

     这不仅是陷害,而且是最高境界的陷害,构陷。

     而一旦目的达到,晴雯被灭了,心腹大患已去,袭人又舍我其谁的进到屋里陪宝玉睡觉了。因为自打查抄大观园,王夫人亲自出马,撵走晴雯之后,花袭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好了,替罪羊已经被处置了,安全了,可以放放心心的做宝玉房中的第一人了。这就是袭人,真的是进退有方啊。

1047、薛宝钗和林黛玉到底谁第一

      《红楼梦》就是这样,读着读着,思维总要跳跃,蓦然回首,有很多问题需要好好回味。这就是《红楼梦》读不完说不尽的地方。

        我们知道,《红楼梦》里的人物,尤其是金陵十二钗,是有排序的。但是,偏偏宝黛的排序是异常暧昧的。两个人合在一起写了。有人说,宝钗第一,因为开首第一句就是可叹停机德,不论是典故还是小说里,说的都是薛宝钗的贤妻之德。不管宝玉怎么样,宝钗总是妻子,妻子对于丈夫而言,自然是第一位的。这样的理解也不错的。

      当然,肯定有很多人不同意。怎么可能宝钗第一?宝玉真正爱的林黛玉才是第一,宝钗是被宝玉抛弃了的,是弃妇,林黛玉生前得到了宝玉的爱情,死后得到了宝玉的心啊。整部小说一条贯穿的主线就是宝黛之恋,林黛玉肯定是第一女主角。

      于是,第三种论调出现了,那就是钗黛合一。既然两人是合写的,就是不分高下,并列第一咯。两人对于宝玉来说,同等重要。甚至有人说宝黛其实就是一个人,分开来写的。

     曹贼老滑,玩弄世人智商于股掌之间,窃深恨之,玩死人不偿命啊,亦深爱之,此等文笔古今天下第一了。

     但是,我疑心,曹雪芹其实还是有取舍的,如果没有取舍,怎么会借宝玉之口时时对宝钗的功名之劝冷嘲热讽呢?退一步,即使并列第一,这样的和事姥,也有个排名先后的。不管是诺贝尔各种奖项还是欢乐世界的各种奖项都是如此。那么,在曹雪芹笔下,宝黛,到底谁是第一呢?

      光就宝黛而言,确实难分了。其实我也是灵光一现,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

      脂批曰:袭为钗副,晴为黛影。这句话是得到广泛认同的。确实是,小说里的无数叙事,都表现出了这一点,黛玉是贾母选中的宝玉的妻子,晴雯是贾母选中的宝玉的妾,两人之默契,几乎可比于黛玉之于贾母。曾经有人问我,你说黛玉和晴雯好,小说里那里有表现?那么我请问一句,贾母对黛玉好,小说里却通篇没有一句两人直接对话,为什么?只是因为,这些人的对话,已经极其私密了,牵涉了小说的大关键,无法写出来,也不能写出来,写出来了,《红楼梦》就变成白开水了。其实,黛玉对晴雯的支持,第三十一回宝玉和袭人合起来欺负晴雯的时候就有表现,读不懂不要怪我,而宝玉手帕传情,支开袭人,去的是晴雯,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至于袭为钗副,那就更不用说了,曹雪芹在小说里是明目张胆的表现了宝钗和袭人的惺惺相惜一见如故引为知己的。而且,宝钗是王夫人选中的宝玉的妻子,而袭人则是王夫人选中的宝玉的妾。

     好了,说到这里,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已经出来了。

    既然,我们在宝黛身上无法找到答案,那么,从她们的影子身上可不可以得到答案呢?可以的。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排名第一的是晴雯,第二才是花袭人。既然类之于黛玉的晴雯是第一,类之于宝钗的袭人是第二,那么,可不可以就此认定,曹雪芹其实又和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用合诗来做障眼法,却把其间细微的排序差异,也就是一二名的人选问题,转移到了又副册里来说呢?我觉得是这样的。这也是一种“互为本文”。我说《红楼梦》是一部充满了“互为本文的文本”,是有依据的,其实《红楼梦》里所有的秘密,曹雪芹都用互为本文的方式告诉我们了,就看你是否有缘,是否有心,读不读得懂,想不想得通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行文至此,我突然觉得《红楼梦》是一部无论写作方式还是写作内容都充满了高深智慧的小说,你说它是一部智力游戏也可以。这也再一次说明,读《红楼梦》是需要智慧的,不是识得两个字,读了一两遍,就可以咋咋呼呼来做决断的,那样的话,《红楼梦》这面镜子,将映出你的浅薄。

    好了,我觉的宝黛谁是第一的问题,即便是在并列的情况下,已然揭晓了。不过是,用晴雯和袭人的排序来解决的,这就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就是异曲同工之妙啊!

1048、王夫人撵金钏难道是为了贾环

    第三十一回,王夫人撵金钏一节,本来不是问题的,可是屡屡有人提问,王夫人发作,是在金钏说到贾环和彩云的事情时候,难道王夫人撵金钏,是为了替贾环遮丑?

     还是先看原文吧:

      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
  宝玉轻轻的走到跟前,把他耳上带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开眼,见是宝玉。宝玉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金钏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

      首先说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如果王夫人因为金钏说起贾环和彩云的事情,要阻止要遮丑,当场发作,撵走金钏,反而导致宝玉被贾环诬告,几乎被暴打致死的话,那真的就是个蠢婆娘了。这不符合常识,宝玉才是王夫人的命根子,贾环不是。

      其次,我们来好好分析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在我看来,王夫人翻身而起,其实第一个痛恨的是自己的儿子不争气,只是话不好说出来,如果说出来,亲生母亲都这样说宝玉,那贾府上下更可以添油加醋的贬损宝玉了。所以,王夫人在说到贾环的时候发作,并说了一句“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这个爷们,把贾环算进去了,其实是障眼法,她生气的是宝玉,却说是金钏们把贾环也给教坏了,其意还是替宝玉遮丑;

     第二,王夫人第二个痛恨的金钏,不可否认,其实王夫人是很喜欢金钏的,金钏在王夫人房里的地位是很高的,是第一大丫鬟,是王夫人的心腹,小说里可以看到,金钏在王夫人房里是很大胆很随意的,连陪房周瑞家的都得陪着小心,这就说明了王夫人的把金钏当女儿的话,也不是一点可信的程度都没有的。可是,王夫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最信任最疼爱的丫鬟,居然:

      1.背着自己和自己的儿子搞打在一起;

      2.不仅如此,你金钏和我儿子搞打在一起不告诉我也算了,毕竟都是自己人,最可气的是,居然贾环那坏小子和丫鬟搞到在一起你都不告诉我,你还算是我最信任最疼爱的心腹丫鬟吗?你难道不知道我和赵姨娘那个蠢婆娘是死对头吗?你难道不知道拿住贾环的把柄就是拿住了赵姨娘的把柄,对我有利吗?这样看来,这个金钏,我也真是白疼她了,也不过是个糊涂的没头脑的东西,还留她做甚麽。所以,王夫人才翻身而起,一个巴掌打过去,决心撵走金钏。

      所以,我以为,在这里,当金钏说到“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的时候,王夫人最生气的,可能还是金钏,宝玉就这德行,做母亲的是知道,最让她没想到的是金钏,自己这么多年信任的丫鬟,甚至视为女儿的丫鬟,和自己儿子乱搞,乱搞也算了,还可以控制,最可气的是没有头脑,居然知道贾环和丫鬟的事情,这样的巧宗,这样的把柄,不告诉主子,这不是个糊涂东西吗?可见这么些年是白疼她了,用错人了,一点战略脑子都没有。大家看看王夫人倚重的人,宝钗、袭人,哪个不是政治斗争的高手?可是金钏就不是,所以,金钏这句话,实际上是让王夫人对她做出了判断,是个没脑子的东西,根本不具备跟着我王夫人的基本素质。这才是王夫人在生气宝玉之于,最大的生气,她气金钏没有脑子,气金钏辜负了她的信任,所以才一巴掌打出去了。

     至于贾环,哼哼,去小说里看看吧。王夫人那里对贾环好过?贾环佯装无意推倒油灯烫了宝玉,从王夫人的骂里就知道她是知道贾环使坏的,只是拿不到证据而已,你看她骂得多恶毒。她喜欢贾环?喜欢一个在自己丈夫那里取代自己上位而且处处和自己作对的女人赵姨娘的儿子,那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所以,王夫人撵金钏,与其说是气贾环,不如说是气金钏儿。

1049、林黛玉嘲讽刘姥姥很过分吗

    一直以来,都有人拿林黛玉讥讽刘姥姥为母蝗虫说事儿,说她势利。在我驳斥了林黛玉小心眼爱吵架的真相之后,这似乎已经成为林黛玉唯一的污点了。

    那么,到底该怎样来理解和看待这件事情呢?

    第一,我们要看到,嘲讽刘姥姥这事儿,不只是林黛玉有份,大家都有份。

    第一个要捉弄刘姥姥的,是凤姐儿和鸳鸯。觉得刘姥姥可笑的,不惟黛玉,当时在座的包括宝玉宝钗、三春、宝琴、湘云都有份,为何光盯着黛玉呢?

    第二,刘姥姥的可笑,其实是装出来的。

     这个小说里有交代,事先凤姐和鸳鸯都是和刘姥姥沟通好的,不过就是图一个热闹,逗贾母开心,刘姥姥无以为报,也是同意的,是心甘情愿这样做的。这说明:

     1.即使凤姐和鸳鸯也不算是瞧不起刘姥姥,因为这是事先商量好的,是一出戏;

     2.满屋子人,包括贾母王夫人薛姨妈,以及黛玉诸人都觉得可笑,只能说明刘姥姥和凤姐和鸳鸯默契,表演很成功,不能说明什么。可笑的效果就是刘姥姥要的。

     第三,林黛玉不过是善于总结和形容罢了。

     第四十一回:

     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宝玉因下席过来向黛玉笑道:“你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众姐妹都笑了。

     看到没有,宝玉有份,觉得可笑,只是说不出来,黛玉代劳,众姐妹都笑了,这个笑就是赞同的意思,我看到的只是黛玉的才思敏捷,没有看到刻薄势利什么的。

     第四,而且,一定要注重分析,黛玉讥讽刘姥姥为母蝗虫,说的其实是刘姥姥的吃相,而不是嫌弃刘姥姥吃白食。这一点至为关键。还是第四十一回:

     李纨见了他两个,笑道:“社还没起,就有脱滑的了,四丫头要告一年的假呢。”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儿,惹得他乐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众人听了,都笑道:“你这一注解,也就不在他两个以下。”

      这段话,可以得出的信息太多太多:

      1.这里讥讽刘姥姥为母蝗虫,是有原因的,是惜春因刘姥姥对大观园的赞叹而不得不画画,使得诗社少一人,大家都不平;

      2.这个时候黛玉讥讽刘姥姥为母蝗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3.宝钗的注解,证明宝钗也深深的赞同黛玉,请问,为啥光盯着黛玉呢?黛玉不过是表达了心声而已;

      4.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注意,众人包括黛玉在内,见不得的是刘姥姥夸张粗鲁的吃相,而不是厌弃她的白吃白占,为什么这样说?

       其一,刘姥姥的吃相是为了逗贾母高兴装出来的,不是真的,刘姥姥即使在农村家里吃饭,也不可能这样粗鲁;

       其二,刘姥姥的吃相,丑态百出,粗鲁不堪,达到了“母蝗虫”的艺术效果;

       其三,黛玉不过是总结出来,博得大家赞赏而已;

       其四,黛玉等人,并不知道刘姥姥是装的,所以得出这个结论,不知者不罪,就是这个道理;

       其五,通篇没有一句说刘姥姥吃白食占便宜的话,只是讽刺刘姥姥的吃相不雅,母蝗虫就是借怀孕的蝗虫大嚼大吃的样子来形容刘姥姥的吃相。

       第五,黛玉等人,尤其是黛玉,无论从父系还是母系来看,是正儿八经的世袭贵族小姐出身,在血统上,能够和林黛玉相当的,其实只有宝玉,宝钗宝琴和三春都要靠后的。这一点,可以用林黛玉的她是哪门子的姥姥来注解,作为纯正的贵族,是很讲究血统的,林黛玉自然不会认这样的姥姥。在那个时代,一个真正的贵族,绝对是讨厌粗鲁和无礼的,这是贵族教育的基本素质,不能脱离林黛玉所处的时代来看待这件事情,林黛玉对于粗鲁无礼的讨厌是正常的,林黛玉是贵族小姐,不是共产党员,拜托不要拿那些自己都未必做不到做不好的标准来衡量林黛玉好吧?

      好了,说了那么多,我只想说,刘姥姥的吃相,是表演,是夸张出来的,黛玉等人并不知道;其实讥讽刘姥姥的,是宝玉和众小姐,不单单是黛玉;黛玉讥讽的只是刘姥姥的吃相,而不是认为刘姥姥吃白食;以黛玉的贵族身份这样反应很正常;这样的黛玉反而不是假大空的,而是真实的,是哪个时代的完美的贵族小姐。

      我知道,有些人在心里自比刘姥姥,其实他们未必理解刘姥姥,刘姥姥是个知恩图报、有底线的人,贾府给她帮助,她回报贾府快乐。刘姥姥要的就是母蝗虫的效果,达到了,我想,即使知道黛玉等人说她母蝗虫,她也不会记恨的,以她的阅历,她懂得包容,反而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而并不知情的黛玉,以她的身份地位和修养学识,发出那样的感叹,其实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然的话,曹雪芹老先生何故采纳,在第四十一回标题就用了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呢?请注意,黛玉讥讽刘姥姥为母蝗虫,是第四十二回的事情,而曹雪芹第四十一回就用了,这到底是曹雪芹的意思呢还是黛玉的意思呢?就很难讲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对于母蝗虫的评价,曹雪芹肯定是深深赞同并为之叫绝的。这个叫绝,既是为了刘姥姥的那份知恩图报的苦心和成功的表演,也是为了林黛玉惟妙惟肖的点评,有宝钗的注解为证。只是令曹雪芹没有想到的,小说里一场温馨动人的帮助与互相帮助的感人事迹,在多年之后,居然成为了人们攻击林黛玉的污点。正所谓: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1050、林黛玉视贾母为唯一的亲人

      这是意外的发现。言说不尽的《红楼梦》。

      林黛玉讥讽刘姥姥为母蝗虫一节,有两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个,林黛玉直接抱怨贾母,也就是她外婆。第四十二回,说起起诗社惜春告假,林黛玉是这样说的:

      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儿,惹得他乐得告假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林黛玉也忒大胆了,公然指责起贾母来了。这句话的语气,和贾琏和鲍二家的通奸,被王熙凤拿住,借酒装疯,追杀王熙凤至贾母前说的一句话何其相似也,“都是老太太惯的他”贾琏埋怨贾母骄纵王熙凤,是借酒装疯才敢这样的,后来在贾母面前不知道陪了多少小心。试问整部小说之中,除了贾琏这次借酒装疯,谁敢这样说贾母?贾赦?贾政?贾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王熙凤?(她也只敢开开玩笑)谁敢啊。就算是贾母错怪王夫人,王夫人也不敢放个屁,贾探春也只敢点拨点拨,还不敢说贾母的不是。只有林黛玉了,居然当着李纨宝钗探春的面,说,惜春请假画画,都怪老太太一句话,呵呵,小黛玉啊,你不怕又有人说你刁钻古怪?

     还记得贾母给宝钗过生日,林黛玉生闷气吗?

     说实话,小说里,除了贾琏的借酒装疯那次,我还真的就见过黛玉在贾母面前使了两次小性子,一次就是宝钗过生日那次,一次就是这次。

     这说明什么?说明林黛玉视贾母,她的外婆,没有任何的隔阂和障碍,几乎达到了任性的程度。而这种任性,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贾母对黛玉的溺爱。不是吗?如果贾母对黛玉是有隔阂的,以林黛玉之聪慧,怎会不觉察,怎么还会如此任性?这又是凤姐甚至宝玉有时候没办法就拿黛玉做挡箭牌的原因,因为事情只要捅到贾母那里,黛玉总是平安无事的。

     好了,理解了这个细节,我们再来看第二个细节。紧接着,贾探春替贾母辩解:

     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

     这个细节,就是说刘姥姥是哪一门子的姥姥?

     姥姥,其实就是外婆的意思,其实大家都知道叫刘姥姥不过是客气,谁也没把她当真正的姥姥。但是,这个时候,林黛玉偏偏较真儿了。因为外婆这个字眼,在林黛玉那里,有着神圣的意义,那就是外婆,那就是贾母,不允许任何人任何事来糟践这个字眼。在林黛玉心里,贾母是她唯一的姥姥,是她唯一的外婆。这个字眼,是专属于贾母的,所以,林黛玉才像个七岁小孩儿任性的说,她是哪一门子的姥姥。所以,紧接着,才会有母蝗虫的小小的报复。这个报复,既是为诗社为贾惜春,更是为贾母,为了她那唯一的可亲可爱的外婆。

     至此,林黛玉的一段隐秘心理就昭然若揭了。林黛玉,这个成天感叹自己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扶持的孩子,其实是把贾母当作了她的唯一的亲人的。这个亲人的分量,在她心里是那么的重,以至于出现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姥姥,也要引起黛玉小小的反感,可以这样说,林黛玉对贾母的爱,其实是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的,是具有强烈的专属性的,这就像一个小孩对其他大人说,她不是你们的姥姥,是我的姥姥是一样一样的啊。

     小黛玉,小可怜,小心思,小任性!

      但是,这又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黛玉的感叹,如果说父母双亡是事实的话,无兄弟姐妹扶持的感叹,为什么不用宝玉来替代呢?宝玉对黛玉的好,难道不胜过普天下所有的兄弟姐妹?是的,是胜过的。但是,林黛玉在这里没有把宝玉替代式的代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宝黛的感情是不同于兄弟姐妹的亲情的,他们的感情是爱情,他们的关系,是情人,而不是兄弟姐妹,虽然成天哥哥妹妹叫着,但这个哥哥妹妹,是不同于基于亲情的哥哥妹妹的。这又是黛玉心里的一个小秘密。

     唉,这个聪明得如水晶玻璃人儿一般的黛玉啊,你是天底下最最聪慧美丽灵巧的女孩儿!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贾母是林黛玉唯一的亲人,是寄托着她人生全部幸福和意义的亲人。


1051、花袭人是怎么被撵出贾府的

     花袭人投靠王夫人,是有回报的。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些回报后面隐藏的无奈与危机。

     第一,花袭人没有编制了,原来贾母房里的编制,王夫人已经交代,选个好的去冲抵,说来说去,王夫人依然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贾母那里,她要交代得过去;

     第二,王夫人房里倒是有个空编,金钏儿死了,但是,为了摆平逼死金钏儿的事情,王夫人把这个空编所带来的空饷,给了妹妹玉钏儿;

     第三,花袭人原本就是贾宝玉房里的编外人员,没有编制,这个问题其实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直到宝玉房里真正的第一大丫鬟晴雯被撵出去,才有了空编。小说虽然没有写明,但我相信,那个时候,花袭人才获得了正式编制,代替了晴雯,补了晴雯的缺。这似乎也是花袭人要构陷晴雯的一个原因,想从编外人员转正为在编人员;

    第四,花袭人的工资真的很高,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房里的大丫鬟是一两银子一个月,姨娘是二两银子一个人,而花袭人经王夫人调整后的工资为二两银子一吊钱,注意,姨娘是二两银子,另外有两个五百钱的大丫鬟,而花袭人的一吊钱,是装进她腰包的,所以她的工资比姨娘还高,你说赵姨娘会善罢甘休?这也是赵姨娘嫉恨花袭人的原因之一,当然她和宝玉的关系也是。但是,我们还要注意,花袭人虽然高薪,但是薪水的来源有问题,不是贾府发工资,是从王夫人工资里面挤出来给她的,这是个大问题。

      仅仅从这四点,我们就可以看到王夫人厚待花袭人背后的隐忧。

     其一,王夫人无法解决花袭人的编制,宝玉房里是满编的,如果超编势必引起关注,贾母和贾政知道了不得了,为什么不得了待会再说;

     其二,要解决花袭人的编制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开脸做妾,王熙凤其实提出来了,不可否认,王熙凤的方案是可行的解决花袭人身份问题的办法,可是被王夫人否决了,王夫人为什么要否决呢?第三十六回:

     凤姐道:“既这么样,就开了脸,明放他在屋里岂不好?”王夫人道:“那就不好了,一则都年轻,二则老爷也不许,三则那宝玉见袭人是个丫头,纵有放纵的事,倒能听他的劝,如今作了跟前人,那袭人该劝的也不敢十分劝了。如今且浑着,等再过二三年再说。”

     这三条原因,不妨一条一条分析:

     第一条,年轻,其实是贾府自贾珠早夭之后的规矩,主子爷不宜过早沾染性事,容易短命;

     第二条,老爷不许,就是贾政不会同意。为什么贾政不会同意,就是因为第一条规矩就是贾政定的,长子早夭,给贾政的打击是异常沉重的,为此定下不准早婚不准早早有性行为的规矩;

     第三条,说不明确袭人的身份,袭人还敢劝导宝玉。有些道理,但其实袭人又何尝劝得过来宝玉呢?

     所以这三条理由,核心的就是一条,那就是无论是给花袭人增加待遇也好,给花袭人解决身份编制问题也罢,贾政都是不会同意的。这个先兆其实从贾政听到花袭人的名字就火冒三丈就可以看出来。这就在花袭人表面的得势背后埋下了隐患。为什么这样说?

     1.王夫人如果要给花袭人开脸做妾,必须经过两个人同意,一个贾母一个贾政,贾母这边,她选定的人选是晴雯,现板板的还在那里摆着呢,贾母未必会同意;贾政这边,更是没商量,打宝玉的时候,王夫人越劝,贾政下手越狠,王夫人可是一点把握没有;

      2.花袭人的高工资,居然超过为贾府生下探春和贾环的赵姨娘,以及老资格的周姨娘,这不是逗人恨吗?赵姨娘咽得下这口气?尽管贾环告状的时候花袭人听从宝钗的劝告没有深究,但赵姨娘依然不会善罢甘休的。赵姨娘似乎在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之外,终于找到了第四个仇恨和攻击的目标;

      3.这条路走不通,王夫人只好另想办法,那就是腾编制,直到查抄大观园,终于得手,撵走晴雯,给花袭人腾出了编制。但是,王夫人这样的做法,先斩后奏,不要以为老辣的贾母看不透,只是木已成舟,不做理会罢了。

      所以,当八十回后,贾府裁员,贾政听信了赵姨娘因为贾环索要彩霞不成,反而告了花袭人一状,说未经贾政许可,花袭人已经是宝玉身边人一两年了的事情,一动手就裁减花袭人,即便王夫人不干,到贾母那里申辩,听到花袭人已经是贾宝玉的人以及花袭人的高工资,贾母会更加明白之前撵晴雯的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贾母也是会同意贾政意见的,其实如果贾母不同意贾政的意见,花袭人也是撵不走的,但是花袭人已经被撵走,就说明当一切事实摆在面前时,贾母明白了,王夫人自金玉良缘后依然没有罢手,还是在她背后搞小动作,搞掉了晴雯,花袭人也背叛了贾母,投靠了王夫人,你说,贾母会不收拾花袭人?会的。花袭人必须为晴雯之死付出代价。因此贾母同意贾政的意见,驳回王夫人的申辩,把花袭人从贾府清除出去了。这才有了花袭人后来和蒋玉菡的姻缘。

     自此之后,不但是花袭人被撵走,就是贾母和王夫人,贾政和王夫人之间,也是芥蒂日深!

 1052、是谁陷害的王熙凤

    第三十六回,王熙凤从王夫人房里出来,是很不爽的,放了一通狠话:

    说毕半日,凤姐见无话,便转身出来。刚至廊檐上,只见有几个执事的媳妇子正等他回事呢,见他出来,都笑道:“奶奶今儿回什么事,这半天?可是要热着了。”凤姐把袖子挽了几挽,跐着那角门的门槛子,笑道:“这里过门风倒凉快,吹一吹再走。”又告诉众人道:“你们说我回了半日的话,太太把二百年头里的事都想起来问我,难道我不说罢。”又冷笑道:“我从今以后倒要干几样克毒事了。抱怨给太太听,我也不怕。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明儿一裹脑子扣的日子还有呢。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一想是奴几,也配使两三个丫头!”一面骂,一面方走了,自去挑人回贾母话去,不在话下。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抱怨王夫人过于较真儿,不相信自己;

   二是骂在王夫人面前告状的人。

    这个人是谁呢?不妨折回去看看:

    王夫人问道:“正要问你,如今赵姨娘周姨娘的月例多少?”凤姐道:“那是定例,每人二两。赵姨娘有环兄弟的二两,共是四两,另外四串钱。”王夫人道:“可都按数给他们?”凤姐见问的奇怪,忙道:“怎么不按数给!”王夫人道:“前儿我恍惚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吊钱,是什么原故?”凤姐忙笑道:“姨娘们的丫头,月例原是人各一吊。从旧年他们外头商议的,姨娘们每位的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每位两个丫头,所以短了一吊钱。这也抱怨不着我,我倒乐得给他们呢,他们外头又扣着,难道我添上不成。这个事我不过是接手儿,怎么来,怎么去,由不得我作主。我倒说了两三回,仍旧添上这两分的。他们说只有这个项数,叫我也难再说了。如今我手里每月连日子都不错给他们呢。先时在外头关,那个月不打饥荒,何曾顺顺溜溜的得过一遭儿。”王夫人听说,也就罢了。

     原来是姨娘房里的丫鬟的工资,从一吊钱减为五百钱了。很显然,敢于在王夫人抱怨的,只有赵姨娘和周姨娘,而周姨娘无子无靠,是不会也不敢这样抱怨的,在王夫人面前抱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赵姨娘。王夫人这样问话,其实已经把底交给王熙凤了,那就是赵姨娘告了王熙凤一状,说她克扣姨娘房里丫鬟的工资。其实这事并不是王熙凤干的,是所谓“他们外头”,也就是贾府的管事机构决定给姨娘房里的丫鬟裁减工资的。凡大家族,必有议事管事的机构,这是定例,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主子们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就乱套了。所以,王熙凤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但是,王熙凤是咽不下这口气的,所以有那通国骂,锋头直指赵姨娘,甚至说出了你是奴几的话来,意思别忘了你就是个家奴出身的姨娘而已。

     这一段故事,其实把赵姨娘和王熙凤的矛盾揭示得淋漓尽致了。

     但是,我要说的是,王熙凤也有些错怪了她的姑妈王夫人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王夫人这样问,并不代表王夫人就偏袒赵姨娘,不会的,王夫人是不会偏袒赵姨娘的,但是,王夫人是在提醒王熙凤,管家,不能掺杂私人感情和私人恩怨,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按规矩来,这才是治理大家族的风范。而王熙凤以为是姑妈不相信自己,有些气恼,毕竟还年轻些,没经历过惊涛骇浪;

     第二,王夫人以问话的方式,其实已经把赵姨娘给卖了;

     第三,王夫人这样做,自然有她不得已的地方,很明显,在贾政那里,赵姨娘更说得上话,这是王夫人不得不提防的,因为如果出现差错,赵姨娘不敢出头,是会给贾政吹枕头风的,贾政一出面,就不好办了。

    这样一来,我觉得王夫人在贾府的难处和危机就一清二楚了。

    1.贾环推油灯,借蒋玉菡事件诬告宝玉强奸,是冲着宝玉去的;

    2.赵姨娘告状王熙凤裁减丫鬟工钱,是冲着王熙凤去的;

    3.赵姨娘和马道婆合谋通过巫术的手段致使王熙凤和宝玉生命垂危。这些都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都是为了扳倒她王夫人,这一点,王夫人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宝玉是她唯一的儿子,凤姐是她的侄女兼副手,赵姨娘和贾环疯狂的攻击这两个人,目的就是要摧毁王夫人的根基,折断王夫人的臂膀,搞垮王夫人。

     叙述至此,我想,大家应该明白王夫人为什么先要把王熙凤嫁给贾琏,后又想着把宝钗嫁给宝玉了吧?重重的危机使得王夫人并没有感觉到安全,所以她要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势力,确保自己的安全。这是王夫人的想法。但是,在贾母看来,堂堂荣国公之府邸,怎么可能完全成为王家人的天下呢?你王夫人只想到王家的血脉,我贾氏史氏的血脉呢?

     这就是典型事例,一个事情,不同的人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而且,王夫人的这种心理,怎么可能告诉贾母,而贾母的心理,又怎么可能告诉王夫人?于是这婆媳二人,各怀心事,各自进行着自己的计划,她们这个计划的交集,就是宝黛钗的婚姻,这两个计划的错位,也造成了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


1053、薛宝钗饶有意味的拜访

    第三十六回,大中午的,薛姨妈薛宝钗林黛玉等人在王夫人这里吃了西瓜出来。薛宝钗的举动,却有些异于常人。

     首先,没跟着她妈回去,或者说把她妈送回去,这就奇了,宝钗很孝顺很乖巧的,大中午的有什么事呢?然后是约黛玉,“宝钗因约黛玉往藕香榭去,黛玉回说立刻要洗澡,便各自散了。”本来是要约了黛玉去找惜春的,黛玉要洗澡,只得罢了。结果顺路到了怡红院,又“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

    这个薛宝钗,有点小激动嘛。她解午倦的办法不是午休,而是到处走动。贾府惯常的规矩,午饭之后必是要午休的。大家从王夫人那里出来,各自散了,其实就回去午休的。黛玉回去洗澡,洗好了躺一会儿,其实也是一种放松和休息。这不,宝二爷不也睡着呢吗?

     好了,更奇的是,既然宝玉在睡觉,知趣点的,有分寸的,回你的蘅芜苑就是,既然这么多人都休息,你就休息呗。可是,偏偏不,宝玉睡了,那就和袭人聊呗。

     我们知道,宝钗是素来以知书达礼而著称的,这是肿莫了?她绕来绕去,要找的人一个没找着,却和袭人聊上了。这里,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

     1.既然宝玉睡了,宝钗是否该回避?

     2.非但没有回避,反而和袭人净聊些“越礼”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涉及到宝玉的私密之处。比如花心里长出来的小虫子,比如绣着鸳鸯戏水的肚兜,作为一个大家闺秀,是否有些不合适?顺便说一句,这个和莺儿给宝玉讲宝钗不为外人知道的私密好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3.更奇怪的是,宝钗来了,袭人就让位了,所谓:

      袭人道:“今儿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的怪酸的。”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便走了。

      这个花袭人可真不懂规矩啊,那有丫鬟使唤小姐的,而且是男主子睡觉呢?把一个大家闺秀撂在这儿,岂不知这个场景太过暧昧?好了,袭人不知,宝钗不知?

      4.此时的宝钗,非但不知越礼,而且觉得合情合理,一屁股就坐在花袭人的位置上,开始接着给宝玉绣鸳鸯戏莲的兜肚了。所谓:

       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

       这个场景,太暧昧了。这个时候的花袭人,是和宝玉发生过性关系的贴身丫鬟,王夫人刚刚钦点了的宝玉未来的妾。而宝钗呢,是王夫人选中的宝玉的理想妻子。而且这两人经过互相考验,早已经惺惺相惜引为知己了,这其间的默契,端的是滴水不漏了。试问,这个时候,我们常常拿来拷问宝黛爱情的“礼”何在?宝钗和袭人常常拿来拷问宝黛的“礼”何在?

      这个场景其实被黛玉和湘云看到了,黛玉本来是要取笑的,湘云想到宝钗待她的厚道,不配合,只得作罢,随湘云去了。这只是个插曲,不是本节重点。

      5.袭人出去了多长时间?宝钗坐在宝玉床边绣了多长时间?有个细节可以知道,“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绣花是很慢的,已经绣了两三个花瓣,其实这个时间很长了的,虽然不好数量化,但绝对不短。其间黛玉洗了澡,休息了,找了湘云来给花袭人道喜。直到听到了宝玉梦中向宝钗摊牌:

       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冥冥之中,摊牌了。宝钗可以坐在宝玉的床边,可以尽一个妻子的人事,可是宝玉要的不是这个,他要她的林妹妹,宝玉是告诉宝钗了,所以宝钗怔住了。这个怔,省略了很多东西,后面会陆陆续续表现出来。

     这个时候,袭人才回来,其实袭人是遇到了黛玉和湘云以后才回来的。我疑心,如果不遇到黛玉和湘云给她道喜,袭人还不会回来。为什么?

      第一,花袭人离开,就是默契的给宝钗单独和宝玉相处腾空间的;

      第二,这个空间和时间腾得够长;

      第三,一旦遇到黛玉和湘云来给她道喜,虽然是路上遇到的,但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已经来过怡红院了,看到宝钗和宝玉独处了,一种是马上就要来怡红院,无论那种情况,花袭人都该赶快回来,给宝钗打圆场了,于是花袭人回来了。所以,才有这样的对话:

     忽见袭人走过来,笑道:“还没有醒呢。”宝钗摇头。袭人又笑道:“我才碰见林姑娘史大姑娘,他们可曾进来?”宝钗道:“没见他们进来。”因向袭人笑道:“他们没告诉你什么话?”袭人笑道:“左不过是他们那些玩话,有什么正经说的。”

     看到没?袭人很关心黛玉湘云来过了没有?袭人对宝钗啊,真的是好。设若日后宝玉和宝钗成婚,袭人还在,那这两个女人,是会把宝玉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呵呵呵。

     宝钗这方面,既然黛玉和湘云给袭人道喜了,无疑就是把王夫人的安排告诉袭人了。所以,宝钗才说:

    “他们说的可不是玩话,我正要告诉你呢,你又忙忙的出去了。”

     原来,宝钗此行的目的,是要告诉袭人那个喜讯,就是王夫人给袭人的高端安排。

     绕了那么老半天,宝钗此行的目的,出来了。

     原来,她是要给袭人道喜呢。果然,一旦王熙凤派人来叫袭人去给王夫人磕头,宝玉还没睡醒呢,来找宝玉的宝钗没等宝玉醒就走了。因为她来本就不是来找宝玉的,那不过是个借口。

    曹雪芹贼滑,这么写,有意思吗?其实想想,很有意思。

    宝钗从王夫人房里出来,约黛玉去惜春那儿,有没有拖住黛玉的意思?当然,有人会问宝钗不是把自己也拖住了吗?是的,但是,如果黛玉答应了,那就说明黛玉没有要抢先给袭人道喜的意思。到了惜春那里,宝钗找个机会出来或者等在惜春那里散了再抢先机,岂不是胜算更大?

     偏偏黛玉没有应约,说要洗澡,所以宝钗直接就来怡红院了。既然黛玉洗澡午休,宝玉在睡觉,索性就慢慢的自然一点再告诉袭人不迟。没想到的是,袭人也为了宝钗,出去的时间过于长了,反倒给洗澡午休之后约了湘云来的黛玉占了先机,路上就告诉了袭人好消息。

     至于,黛玉,说要洗澡,有没有打马虎眼儿的意思?我觉得没有,她真的是洗澡了,而且来的时候是约了湘云来的。

     这,是不是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呢?

     有的,当宝钗急急忙忙,顾不得午休就要来抢先告诉花袭人好消息的时候,她听到的却是当事人贾宝玉的心声,他要的是他的林妹妹。并且,机关算尽,先机依然被黛玉给抢了。因为这个先机,是前世就定了的,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在西方灵河畔就定了的,这个先机,真的是仙机,后天那里抢得过来。

     宝钗的悲剧,宝黛的爱情,似乎早已注定。


1054、王夫人在袭人问题上相当没底气

      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关于花袭人调动及其待遇的调整,是空前绝后的。但是,也是相当没有底气的。看原文:

      一句话未完,只见凤姐儿打发人来叫袭人。宝钗笑道:“就是为那话了。”袭人只得唤起两个丫鬟来,一同宝钗出怡红院,自往凤姐这里来。果然是告诉他这话,又叫他与王夫人叩头,且不必去见贾母,倒把袭人不好意思的。

       这段话要注意一个关键句子:“且不必去见贾母”。为什么?

       王夫人提拔花袭人,花袭人去磕头谢恩,这是对的,没错。但是,花袭人原本是贾母房里的人,要离开那里了,去贾母那里磕个头,又有什么不可以?王夫人为什么要特意嘱咐王熙凤交代花袭人,不去贾母那里了呢?

       原因嘛就是我前面说过的,王夫人在处置花袭人的问题上是自作主张,自己做一回主的,并没有事先禀报贾母,所以,当然不能让花袭人去贾母那里磕头谢恩,一去岂不是把老底泄露出来了?

      这就是王夫人心虚的地方。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花袭人调出贾母那里,贾母会不知道?袭人的缺是要有人补的,贾母肯定会知道,但是,贾母并不会知道,花袭人胜过姨娘的高端待遇。这样的事情,因为是王夫人定的,若非贾母专门问起,旁人轻易是不敢去碰这样的敏感问题的。

      大家想想,假设花袭人去贾母那里告辞,贾母肯定会问那些相关的问题,在谁房里啊,工资从哪里出啊,花袭人怎么回答?是撒谎还是如实回答?撒谎,后果很严重,如实回答,王夫人很难堪。所以,还是不见的好,这是王夫人为自己计,为袭人计的结果。

      很显然,王夫人为了提拔花袭人,采用了非常之手段,这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了大家族的管理原则的,一旦比王夫人更有权威的人问起,比如贾母比如贾政,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花袭人的工资,居然比赵姨娘还高,这个说到哪里去,不管工资是谁开的,贾母知道了会觉得不妥,贾政知道了会很生气,觉得没面子,难道自己的妾还不如儿子的妾?就是贾探春和贾环知道也会觉得很难堪的。王夫人这不是乱干吗?所以,王夫人心里相当没底。


1055、花袭人对王夫人的安排满意吗

      王夫人这个人,倒也是恩怨分明,恨的恨不得一巴掌拍死,爱的恨不得把心掏出来。这不,对袭人也是这样的。花袭人的一番进言,深得王夫人之心,于是,有关花袭人的一系列安排在第三十六回完成,调出贾母房里,工资从一两猛增为二两一吊钱,这个待遇比贾政的妾赵姨娘的待遇都高。事实上,这种苗头,之前就有预兆,那就是赐菜,宝钗也说了,只怕是更好的事情还在后头呢。此番她前来,就是想告诉袭人这更好的事情呢。可惜,还是被黛玉无意之中抢了先。

       那么,花袭人对这种安排满意吗?

       可能有人要笑话我了,白痴不是,这样的安排,花袭人焉能不满意,她要的就是这个呀。呵呵,是吗?我看倒是未必。

       其实,黛玉和湘云在路上告诉袭人,袭人就已经知道是真的了,不过是在宝钗面前装装淡定,说“左不过是他们那些顽话”。但是,听到王熙凤派人来传去给王夫人磕头,花袭人是猜到了八九分的,这个时候,她当然还不知道对她的具体安排,但肯定是好事,这她是相信的,于是,我们要注意一个细节:

       袭人只得唤起两个丫鬟来,一同宝钗出怡红院,自往凤姐这里来。

      你说你袭人,还是个丫鬟呢,去见王夫人磕个头,你偏生要把两个午睡的丫鬟喊起来,陪着你去是什么意思?即便是宝钗也要走,你陪着送走不就行了?可见她唤起这两个丫鬟,不是为陪宝钗的,是要陪着她去磕头的。这架子端的,已经很有些姨娘的派头了。赵姨娘不也就是四个丫鬟吗?

      这个时候,我肯定,花袭人是满意,是高兴的,是迫不及待的要摆谱的。但是,回来以后,我却明显的发觉,花袭人的情绪低落了很多,并不像去的时候那么高兴了。听听她说的话吧:

      宝玉喜不自禁,又向他笑道:“我可看你回家去不去了!那一回往家里走了一趟,回来就说你哥哥要赎你,又说在这里没着落,终久算什么,说了那么些无情无义的生分话唬我。从今以后,我可看谁来敢叫你去。”袭人听了,便冷笑道:“你倒别这么说。从此以后我是太太的人了,我要走连你也不必告诉,只回了太太就走。”宝玉笑道:“就便算我不好,你回了太太竟去了,叫别人听见说我不好,你去了你也没意思。”袭人笑道:“有什么没意思,难道作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再不然,还有一个死呢。人活百岁,横竖要死,这一口气不在,听不见看不见就罢了。”宝玉听见这话,便忙握他的嘴,说道:“罢,罢,罢,不用说这些话了。”

       老实说,从袭人的话里,我是听到了不满和失落,甚至有些怨气的。为什么?难道王夫人这样对她还不满意?心也忒高了吧?不妨来仔细分析。

      第一,冷笑,宝玉都还为她高兴呢,说她从此可以永远留在贾府了,可以留在宝玉身边了,这话确实,宝玉的生活,离不开袭人。可是,袭人的反应却是冷笑。是装的?不像,袭人冷笑,只有宝玉在场,不像是装的,倒像是真的。为啥呢?

      第二,且看她的话,第一句就很吓人,“你倒别这么说。从此以后我是太太的人了,我要走连你也不必告诉,只回了太太就走。”我们分析过,这话说得对不对?很对,很有道理。从此以后,花袭人在贾府是没有编制了,工资也是王夫人发,她只是王夫人的人了。好一个袭人,看问题犀利啊,一眼就看到了实质。这句话,其实是可以和王夫人叫她不必到贾母那里去回那句话联系起来理解的。聪明如袭人者,和我们分析的一样,一眼就看出这事情其实是瞒着贾母做的,而且这样的安排,其实又把她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了。袭人本来是想退一步自保的,没想到反而被王夫人推着大踏步的超前迈了几步。为什么这样说?

      1.这事瞒着贾母,贾母会怎么看?袭人心里没底;

      2.现在自己连贾母那里的编制都没有了,变成了个黑人黑户,工资也不是贾府发了,变成一个无编制无工资总额,王夫人发工资的人了,工资虽然高了,但是不稳定啊,名分和身份没有了;

       3.如此高的工资待遇,天呐,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天下人,告诉贾府上下,她是宝玉的人了,她和宝玉和王夫人关系非同一般吗?工资比赵姨娘高,袭人想想都不寒而栗,不光赵姨娘不高兴,就是贾政知道了难道会很开心?这不是更大的危机吗?

      这些,花袭人是看到了的。所以,起先抑制不住兴奋的唤起两个丫鬟摆谱去磕头的兴致,一下子丢到爪洼国去了。有的只是深深的忧虑和恐惧。所以,才会说,从此我只是太太的人,这句话,既是事实,也是不满,她花袭人的命运,从此,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了,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所以,似乎就是要和王夫人要她不必去见贾母的话对应,花袭人说以后她要走,只跟王夫人说一声就可以了,这其实是一种气话,也是实话。

       第三,而接下来的话,就更是气话了,所谓:

      “有什么没意思,难道作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再不然,还有一个死呢。人活百岁,横竖要死,这一口气不在,听不见看不见就罢了。”

       意思就是,难道从此宝玉就是再糟糕,她花袭人也要跟着?即便也要跟着,难道她花袭人死后也还要跟着?这已经有离别的意思了。花袭人是一个相当有主见有见识的姑娘!

      也许,在这些气话里,花袭人其实已经预感到了她在贾府的不可久留,因为上述我们分析的,她担忧的,都是导致她极其有可能在贾府呆不久的原因。聪明的花袭人,当她听到王夫人如此不靠谱的安排之后,真的感觉到了更大的危险,感觉到她真的不可能和宝玉长相厮守了,甚至她的姨娘梦,也做不长久了。因此,才会冷笑,才会自暴自弃的和宝玉说那些绝情的话。至于后面的所谓花袭人要说些重话警告宝玉的叙述,不过又是曹贼的障眼法而已,千万别当真,当真你就上当了,呵呵呵。

     这种心态,其实也预示了花袭人后来被撵走的命运。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对于王夫人这种明摆着把她往枪口上推的宠爱,对于这种脑残式的安排,是失望的,是吃惊的,是想不到的,是不满意的。她为了摆脱和宝玉发生性关系的危机,投靠王夫人,结果却踏进另一个更大的漩涡,这是她所始料不及的。尽管之后,王夫人的一系列强势做法,也给了袭人一些希望和安慰,使得她在母亲病危的时候能够盛装探母,获得比赵姨娘兄弟赵国基还高的丧葬费,查抄大观园,不分青红皂白撵走晴雯,为她腾编制,明身份,但是,悲剧的命运,似乎在她投向宝玉和王夫人母子怀抱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她那颗”争荣夸耀的心“,终究是要熄灭的,是要和蒋玉菡去过四处逃亡,困顿奔波的日子的。这就是花袭人,一个没有受过教育,却眼界智慧心机不亚于宝钗的女孩!

      这样的女孩,设若在今天,怎么了得?!


1056、《红楼梦》一条为十二钗填空的伪批

    第五回,由于十二钗副册及又副册只是蜻蜓点水的秀了一下,因此,总是能够引起人们填空的热情和欲望。第十七十八回,就有一处批语,严重误导了读者。请看原文:

     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庚辰双行夹批: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苗云(按:书中不见此人,想是彩云?)、平儿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庚辰眉批: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畸笏。】【庚辰眉批:是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回末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

      这一处批语,严格说来有三条,第一条是填空十二钗,第二条是评妙玉的,第三条是说十二钗的事情要到小说结尾才会披露,不要乱猜。

      很多人都以为这三条批语都是畸笏叟所作,其实不是。很明显,第一条是不知名文人妄拟的,而第二条第三条才是畸笏叟的真评。理由如下:

      第一,畸笏叟是看过小说全文的,要说就会全部说出来,不会瞎猜;

      第二,从第三条批语可以看出,畸笏叟是不赞同这么早就泄露小说秘密的,这样就没有悬念了,违背了批语的宗旨;

      第三,从畸笏叟第三条批语来看,很明显是对第一条批语的乱猜很不感冒的,所谓“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

      第四,畸笏叟的批语特点,必要落名的,即便是同一地方,不同的批语都是如此,第二条第三条即是,而第一条偏偏没有落名,说明不是畸笏叟所为;

      第五,还有一点,这条批语的错误太明显了,居然把小说第五回已经确定的副册首位香菱弄到又副册去了,而且名列晴雯袭人之后,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所以,可以基本判断,这条批语,乃是一红楼爱好者的一种猜测,绝非脂砚斋畸笏叟的批语,是伪批。由于《红楼梦》早期的流传是传抄,辗转多人之手,加之中国历来自诩为文人的,都喜欢舞文弄墨,到处留宝,甚至有些文人,为了让自己批语得以留存,会模拟假冒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批语特点,投机取巧,鱼目混珠。所以,《红楼梦》批语除脂砚斋畸笏叟之外,留存有大量的伪批。其实只要仔细分析,其见识水准和脂砚斋畸笏叟不可同日而语。咱们读《红楼梦》,切不可被这些伪批误导,使得谬种流传。


1057、王夫人为啥这么关心龄官

      翻到第三十六回,重新检视贾蔷和龄官的爱情,又发现了很多可读之处。

      贾宝玉去梨香院,请龄官唱戏,遭到拒绝。据我看,有三个原因:

      1.龄官确实是生病了,不是推病;

      2.龄官为自己和贾蔷的爱情伤心;

      3.龄官视贾蔷之外的男子为粪土。

      这三个原因,大致是经得住推敲的。其中,关系到龄官未来命运的病情的细节,还需要好好捋捋。

      首先,我们看贾宝玉要龄官唱戏,龄官是这么回答的:

     “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

       其实这嗓子哑了,就是病兆。

      其次,等贾蔷买了金丝雀来哄龄官高兴,对话中才知道龄官的病情:

      “今儿我咳嗽出两口血来,太太打发人来找你,叫你请大夫来细问问,你且弄这个来取笑。偏生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病。”

       这里龄官的病情出来了,那就是咯血。之前我分析过,就是痨病。《红楼梦》里,林黛玉和晴雯都没有痨病,偏偏被安排了个痨病,龄官得的才是痨病。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在后面,王夫人对这件事情很关注,专门找贾蔷过问,让贾蔷找大夫来细问,确诊病情。这个细节很重要。王夫人是关心龄官吗?也可以说是,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确诊龄官得的到底是什么病?是不是痨病?我以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龄官的命运,甚至生死。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龄官是得到元妃宠爱,经常被召进宫唱戏的名角,她的病情,有可能会影响到元妃的健康,有可能会影响到贾府主子们的健康。如果,她得的是痨病的话。

      其实我们只要把其间的细节联系起来,整件事情也就异常清晰了。

      1.最近一次元妃召龄官进宫唱戏,龄官嗓子哑了,没唱;

      2.从元妃那里反馈的信息引起了王夫人的高度重视;

      3.龄官病情加重,不仅嗓子哑了,而且咳嗽出血来了;

      4.于是,王夫人亲自过问,让贾蔷请大夫弄清楚龄官的病情。

      这就是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个小小的戏子的安慰,如此牵动王夫人的心,不为的别的,只为,这个女孩如果得的是痨病,就会影响到元妃的健康,贾府主子们的健康。于是,关于龄官去向和生死的戛然而止的线索就更加清晰了。一旦确诊龄官得的是痨病,她就不可能再为元妃和贾府演唱了。王夫人就会命令贾蔷将龄官移出贾府,到别处治疗了。而那个时候,痨病是不治之症,贾蔷也只能为龄官找个居所,更或者就是他搬出宁国府后另立门户与的家中疗养将息,直至死亡。

     至此,搬出贾府的龄官的生死,已经与贾府毫无关系。

     这就是龄官之死,需要补充的细节。

1058、史湘云是蜜糖里长大的苦孩子

     第三十六回,是以史湘云的离开结束的:

     正说着,忽见史湘云穿的齐齐整整的走来辞说家里打发人来接他。宝玉林黛玉听说,忙站起来让坐。史湘云也不坐,宝林两个只得送他至前面。那史湘云只是眼泪汪汪的,见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曲。少时薛宝钗赶来,愈觉缱绻难舍。还是宝钗心内明白,他家人若回去告诉了他婶娘,待他家去又恐受气,因此倒催他走了。众人送至二门前,宝玉还要往外送,倒是湘云拦住了。一时,回身又叫宝玉到跟前,悄悄的嘱道:“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宝玉连连答应了。眼看着他上车去了,大家方才进来。

     好多人以为我最喜爱林黛玉,其实也不尽然。我觉得,小说里的林黛玉是无法不让你喜爱的,因为曹雪芹的文笔在那里,语境在那里,我承认,小说里的林黛玉是让人无法抗拒的,这就是曹公的私心。但是,我觉得,生活中如果有一个史湘云这样的女孩子,是不是要更快乐呢?所以,私下里每每疑惑,恍若缤纷丽人,烛光倩影,灯火阑珊。

     史湘云是蜜糖里长大的苦孩子。出身侯门世家,不可谓不显贵,又是长子之女,只可惜,还在襁褓之中便父母双亡。史湘云父母的离世,有没有生育史湘云的原因呢?还真不好说。小说中可以看出,史湘云父亲这一支,就只有史湘云这个孩子,没有妹妹也没有弟弟,这说明湘云是父母的头胎。而头胎生下来,襁褓之中,还很小,母亲就死了,和生育有没有关系?我觉得有。我们千万不要小觑生育对于女人的危险,即便是现在,风险也还是存在的。其实小说里这样的例子很多,只是没有明写而已。贾敬之妻,贾珍和贾惜春的母亲之死,我觉得就和生育贾惜春有关。还有贾蔷的母亲,也是生下贾蔷不久就离世了。如果史湘云的父母感情很深,那么,妻子的离世是会沉重打击到父亲的,如果父亲体质再弱一点、精神再脆弱一点的话,估计也撑不太久的。林如海在贾敏离世后不几年就撒手人寰,又何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呢?

      再一方面,史湘云为什么在史家得不到疼爱?可能和这个也有关系。史家可能会认为史湘云的父母是史湘云给克死的。史湘云的父亲是史家的长子,这个伤恸其实对史家打击也蛮大的。所以,她的叔叔和婶婶可以借这一点毫不掩饰的表达对史湘云的冷漠。

     因此,其实史湘云在襁褓之中,父母双亡之后,就是被慈爱的贾母,她的姑奶奶给接到贾府来抚养的。这个,可能和史家对史湘云的“命硬”的偏见有关。贾母可怜这个娘家的小孤儿,怕得不到史家的善待,宁愿亲自来抚养。从第三回林黛玉到贾府的情况看,史湘云应该是五六岁才离开贾府的,也就是说,她的童年,其实大部分是在贾府度过的。她是在林黛玉的弟弟死了之后,贾敏病重期间,贾母可能已经考虑到林黛玉的未来,才把湘云送回史家的。毕竟史家也是侯门之家,史家的小姐在贾府成天养着也不是那么回事儿。因此,在天然的亲情里,史湘云是更亲近贾府的,是把贾府视为她真正的家的。因此,她离开的时候,才会把贾府服侍她的丫鬟翠缕带回史家的,这一切,只是为了让湘云感到习惯一些,这样的细节,肯定是贾母想到的。

     也因此,我们看到林黛玉和史湘云当初见面就掐,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哦,我走了,你就来啦,原来我走是因为你要来啊,史湘云肯定会这么想。我的好日子可是被你断送了。还有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好,湘云肯定一时也受不了,毕竟只是七八岁大的孩子,原来二哥哥对我多好啊,你来了,我就靠边了,哼,小湘云不恨小黛玉才怪呢。林黛玉呢?才来贾府就知道原来有个史家的小姐在这住着呢,和宝玉如何如何的好,这下见到了,这是我外婆家,不是你外婆家,别指望着我让你。还有,你看她见到宝玉的样子,好亲密哦,哼。于是,这两个小水晶一样通透的女孩儿,初次见面,心存芥蒂,不掐才怪。什么叫小女儿态?这就叫小女儿态。(那些当真的,较真儿的,说明你老了,呵呵。)

      湘云生在豪门,是她的福气。可是,父母双亡,又是她的苦命。背着个克死父母的诅咒,不受叔叔婶婶待见,更是她心头挥之不去的痛。这个蜜糖里长大的孩子,她的泪水也化进了蜜糖里,有着浓浓的甜,也有着淡淡的咸。只有在贾府,在姑奶奶家才是快乐的,这才是湘云的家啊。她在贾府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任性,那么的甜蜜,那么的自然,那么的随性。只有当要离开的时候,忧伤才会爬满湘云的额头。离开的时候,湘云强忍住泪水,依依不舍。

      任何一个大户人家的下人都是丑恶的和势利的,湘云不受史家待见,自然下人们也跟着作恶,即使在下人面前,湘云也是胆怯的小心的,就好比一个备受娇惯的孩子,要去到陌生的环境,还不敢委屈。小湘云,你是苦命的孩子。

     你看她在宝黛钗面前的样子,以及那小小的心思,千万在姑奶奶面前多提醒,别把我忘了,快来接我,我只愿意在贾府,和你们在一起。

     唉,湘云,蜜糖里长大的苦孩子,毕竟留不住的快乐和美丽。

1059、贾宝玉贾探春兄妹情深

    第三十七回是大观园起诗社,诗社的缘起在于贾探春给贾宝玉的一封书信,你看这兄妹两多雅,这么近还要鸿雁传书呢,呵呵呵呵。这封信是这么写的: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疒众>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从这封信里,我看出了贾宝玉和贾探春的亲情。这是贾探春自己说的,贾探春偶感风寒,病了,贾宝玉头天亲自去探视,婆婆妈妈的嘱咐了一番,又多次派丫鬟去探问病情,送去新鲜的荔枝,和颜真卿的真迹,供病中的探春解闷。做哥哥的做到这个份上,真的是无以复加了。

      更何况,贾探春和贾宝玉并非一母所生的嫡亲兄妹,贾探春的老妈赵姨娘还屡屡陷害宝玉,还有贾环,使坏已经不止一次,宝玉其实也知道。知道了这些情况,反不以为意,视探春如嫡出,关爱有加,难道,贾探春还不应该感动?

      这里面牵扯到两个问题:

      第一,贾探春为何对宝玉和王夫人好?

      有人说是贾探春势利,不认亲妈亲弟。真是这样的吗?论关怀,王夫人一直器重探春,无时无刻不在扶持探春,宝玉对贾探春视如嫡出,关爱有加,只要是个知道好歹的,会不会感动感恩?我想会的。贾探春更加会。而赵姨娘和贾环呢?赵姨娘什么时候为贾探春考虑过?没有,有的只是指责和非分的要求,常常把贾探春搞得很难堪。贾环什么时候对姐姐贾探春如宝玉这么好过?更有甚者,赵姨娘和贾环心怀仇恨,走的是复仇的道路,只会使得贾府分崩离析,这样的价值观,贾探春难道应该去附和?就因为是亲妈亲弟,不辨是非好歹,都要沆瀣一气,那还有是非曲直吗?那还是贾探春吗?原来贾探春给贾宝玉做鞋,是回报哥哥的深情厚谊啊。

      所以这些无端指责贾探春势利的人,套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话,是猪油蒙了眼睛。

     第二,贾宝玉的可贵之处在于悲悯和宽容。

     很多人指责贾宝玉无能、懦弱,但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恐怕很多人做不到吧?比如发自内心的对女孩的珍惜和尊重,不要问那个时代的古人了,就问现在的男子,有几个能做到?扪心自问,不要装逼。比如宝玉在明知道赵姨娘恨自己恨自己的母亲,贾环使坏害自己几乎被父亲暴打致死的情况下,依然对贾探春如此关爱,有几人能做到?先问问自己做得到做不到?贾宝玉对赵姨娘和贾环回击了吗?没有,我要说的是,贾宝玉如果心怀一丝怨恨,以他的地位,贾母的宠爱,元妃的弟弟,母亲的强势,娘舅的威势,要反击还不容易?恐怕弄废赵姨娘,弄残贾环,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可是,贾宝玉没有,心里明镜儿似的,但什么也没做。不仅宽恕了赵姨娘和贾环,而且对贾探春如此关爱,作为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已经够好了。能够得到贾探春的回报,可以说无可厚非,是他该得的,也是贾探春该给的,不给,贾探春就是赵姨娘和贾环一流了。

      所以,关于贾宝玉的评论,不要苛求一个那个时代的公子哥儿和现在的你一样独立和能干,况且说这些话的人也未必很独立,说不定在啃老呢。还可以反问一下,现在的你们,能够这样发自内心的尊重女性吗?能够对待仇恨如此宽容和悲悯吗?如果你能够做到,再来对贾宝玉评头论足,如果做不到,先提高自己的修养吧。不要那么的故作清高。

      我在想,曹雪芹为什么要对贾宝玉和贾探春兄妹情深赞叹有加?因为这才是大家族兴旺发达和谐共处的正道,那就是宽容。赵姨娘和贾环代表的那种仇恨思维,只会导致贾府的衰亡,即便没有抄家,也只会走向衰亡。这么触目惊心的一个事实,我们没有看到,反而指责贾宝玉的无能,反而指责贾探春势利,那真的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了,或者说小鸡肚肠鼠目寸光。其实宝玉懦弱底下,是有大勇的,那就是被打后对黛玉说的一句话,就是为这些人死也值得。这恐怕也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的吧?

     好,可以回到正题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观园诗社的诞生,诞生于一种基于悲悯和宽容之上的浓浓的温情和亲情,这才是正能量,这才是酝酿一切美好事物比如诗歌的最好的温床。难怪,大观园的诗社如此辉煌,大观园的诗歌如此张扬,因为它洋溢着人性的光芒!

1060、花袭人其实犯了众怒

     这个问题貌似说过,但这次重读还是觉得有话要说。

     第三十七回,袭人想着给湘云送点东西过去,问起缠丝白玛瑙碟子和联珠瓶,引出了秋纹的一段话:

     秋纹笑道:“提起瓶来,我又想起笑话。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顽,巴巴的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又进一瓶与太太。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可巧那日是我拿去的。老太太见了这样,喜的无可无不可,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想的到。别人还只抱怨我疼他。’你们知道,老太太素日不大同我说话的,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的。那日竟叫人拿几百钱给我,说我可怜见的,生的单柔。这可是再想不到的福气。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及至到了太太那里,太太正和二奶奶、赵姨奶奶、周姨奶奶好些人翻箱子,找太太当日年轻的颜色衣裳,不知给那一个。一见了,连衣裳也不找了,且看花儿。又有二奶奶在旁边凑趣儿,夸宝玉又是怎么孝敬,又是怎样知好歹,有的没的说了两车话。当着众人,太太自为又增了光,堵了众人的嘴。太太越发喜欢了,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却不像这个彩头。”

     秋纹这段话,说的是宝玉宝瓶折桂送贾母和王夫人的事情,因为是件讨巧的事情,秋纹沾光,得了贾母和王夫人的赏赐。这话表面说的一点问题没有,很自然。可是,接下来晴雯的话就有些火辣了:

      晴雯笑道:“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秋纹道:“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秋纹忙问:“给这屋里谁的?我因为前儿病了几天,家去了,不知是给谁的。好姐姐,你告诉我知道知道。”晴雯道:“我告诉了你,难道你这会退还太太去不成?”秋纹笑道:“胡说,我白听了喜欢喜欢。那怕给这屋里的狗剩下的,我只领太太的恩典,也不犯管别的事。”众人听了都笑道:“骂的巧,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

      事情到这儿,才知道,宝玉房里的丫鬟们,是在骂花袭人呢。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1.秋纹难道真的不知道花袭人涨工资的事情,即便她病了回家了两天?不会的,肯定是知道的,你看她说的话,表面无心,其实有心,件件事情都针对投机取巧得到了王夫人的欢喜,这里面要注意,说的是两件事情贾母和王夫人,但后面,秋纹的话,已经只是针对王夫人了,这种转移是巧妙的,也是有意味的,这说明秋纹已经知道了王夫人提携袭人的事情,这并不是一场无心的对话。这其实是秋纹和晴雯上演的一场双簧;

       2.不惟秋纹参与了,晴雯参与了,其实宝玉房里的丫鬟,包括麝月碧痕等人都参与了,因为秋纹的“狗剩下的”的话,引出的却是“众人的话”,所谓:

      众人听了都笑道:“骂的巧,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

      很有意思,实在太高明了,这点题的话是集体点的,所谓法不责众,一是点出了这出戏的主旨就是骂,二是骂那个人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儿狗。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谁在王夫人那里得到了巨大的恩赏啊?花袭人呐。

      我们分析一下是不是这样?

      1.贾宝玉房里的丫鬟,按照规矩是大丫鬟一个月一吊钱的工资,是晴雯麝月秋纹碧痕,其余的小丫鬟是一个月五百钱;

      2.以前花袭人作为贾母房里的大丫鬟一个月的工资是一两银子,已经比晴雯她们高很多了,可是现在已经变成二两银子一吊钱了,相当于晴雯她们的工资只是花袭人工资的零头,这样的反差大不大?同样是在宝玉房里干活,咋差距会那么大呢?我们会想,晴雯她们也会想的。

      所以,这场由秋纹说起的故事,经晴雯点拨,众人参与,其实是一场宝玉房里的丫鬟集体调侃花袭人的行为。这有花袭人的反应作为佐证:

      袭人笑道:“你们这起烂了嘴的!得了空就拿我取笑打牙儿。一个个不知怎么死呢。”秋纹笑道:“原来姐姐得了,我实在不知道。我陪个不是罢。”

      这里,花袭人自己认了,木已成舟,不认也不行了。而秋纹的道歉,更是说明她早就知道了,不过是借这件事情发挥而已。看看晴雯秋纹和麝月说的话吧:

       晴雯听说,便掷下针黹道:“这话倒是,等我取去。”秋纹道:“还是我取去罢,你取你的碟子去。”晴雯笑道:“我偏取一遭儿去。是巧宗儿你们都得了,难道不许我得一遭儿?”麝月笑道:“通共秋丫头得了一遭儿衣裳,那里今儿又巧,你也遇见找衣裳不成。”晴雯冷笑道:“虽然碰不见衣裳,或者太太看见我勤谨,一个月也把太太的公费里分出二两银子来给我,也定不得。”说着,又笑道:“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一面说,一面往外跑了。秋纹也同他出来,自去探春那里取了碟子来。

     这里面点题了,其实不光晴雯,就是麝月和秋纹也是不满的。不过是秋纹的是劝解,麝月的是无奈,晴雯的是不甘心而已。

      至此,我们看到,花袭人提高待遇这件事情,引起的反响是巨大的。宝玉房里的丫鬟是集体不满的,但是,宝玉房里的丫鬟,不满也就是了,这些姑娘,受宝玉的影响,一个个还是有底线的,姐妹一场,说过也就过了,没人会过于计较,这也是花袭人虽然被骂,也不生气的原因所在。但是,赵姨娘就不会这么善罢甘休了,这才是花袭人的隐忧啊。

      而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宝玉房里的丫鬟,其间的亲疏还是有迹可循的:

      1.秋纹利嘴,性格和晴雯相仿,再加上这件事情的绝妙配合,可以认为,晴雯和秋纹的关系不错,连带着碧痕的关系和晴雯也是很好的;

      2.而麝月的性格和花袭人相似,尽管有袭人提高待遇的不满,但是,无奈之下,和袭人的关系应该更好一些。

      也就是说,宝玉房里的丫鬟分为两派,一派是花袭人麝月,另一派是晴雯秋纹和碧痕。哪边势大,还真不好说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名著名篇训练之《红楼梦》选择题、简答题练习
薛宝钗的人缘为什么好
红楼梦章节概述(全120回)
《红楼梦》前四十回选择判断题
《红楼梦》重点情节梳理2
红楼梦,前50回内容概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