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黛琪点评红楼梦:红楼梦是金瓶梅的升级版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关键词:红楼梦是金瓶梅的升级版


  甄士隐梦是红楼梦中之第一大梦。
  此乃起笔第一梦,交代清楚了石兄的来历去处。
  夹带下凡,见证绛珠还泪神瑛证盟、石头见证历幻故事。
  红楼一部,以出家始,以出家终。
  甄士隐出家,甲戌眉批:【“走罢”二字真悬崖撒手,若个能行?】甄士隐出家情节,可以与柳湘莲出家参看,可以想见宝玉将来出家情形,必然是出乎意料、突然决然尔。
  脂砚斋批语,近年已有人指出其为借三家评本而造假。孰是孰非,尚无定论。但三家评语与脂砚斋评语,均较我辈离红楼时代更为切近,且有较一致的文化氛围和学理基础,故其批语,对当今的读者,有较多启发的作用。读书人各有心得,且姑妄用之。如果脂评造假,则所谓脂评为雪芹故人、知道一些蛛丝马迹、曹家故事之类,便成了书商的谎言。而后人根据脂评所做的穿凿考证,自不足为信。其实愚以为,就算脂评没造假,脂评中也看不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来——更何况脂评中,还暴露了不少与曹雪芹的旨意大相抵牾的一些思想渣滓。
  
  宝玉出家跟甄士隐出家有相似之处,但亦有局部的区别,并非全然雷同,是个性使然。作者一支笔,正是力夺造化,而高鹗的续书后四十回,眼睁睁看着贾宝玉失去了出家的必然性、可能性。不过是生搬硬套,令其成佛成祖、功名富贵皆得保存,成了一场没有灵魂的偶戏,宛如行尸走肉,只需要把贾宝玉生命的过场走完。
  
  通部红楼,始终以元宵起事。从一开篇,便写一世家末世之甄士隐,祖上也曾阔过、富贵过。甄士隐批注《好了歌》,当年笏满堂、金银满箱、粉浓脂香,但今天却“转眼乞丐人皆谤”。既有自写身世的命意,亦有遥指红楼后事、暗喻各人命运的风旨,恰便隐含一部红楼梦的尾声时代。不过甄士隐虽以乞丐自命,却并非乞丐,只不过遇岳丈不淑,令他有寄人篱下之感,士隐从锦绣绮罗丛中,走向生计艰难的晚年,难免自叹淹蹇,感慨良多。贾平凹《废都》中庄之蝶夫人曾云,人从穷到富容易,从富到穷艰难,正是此意。有人据此推测贾宝玉后来也曾落魄做乞丐,可能是受了这句注词的影响。至于还有人说贾宝玉流离之后做更夫之类,则是受《金瓶梅》中陈经济落魄故事的影响,不值一提。
  本书甫一开篇,便大开大合。从女娲炼石补天说起,一直到甄士隐之一梦。都是这块石头自述堕落凡尘间的一番见闻。所谓石头者,作者自述、自命。石头者,本来是补天之石,却命运非偶,所遇非时,是以自叹自怜。这一番自叹自怜,正如“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般,是同样的伤时之旨:非我无材,乃不得用耳。这是极其自信、也极其透彻的一番胸臆。
  一部开篇,作者自云是真事隐、石头记;石头则属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夹带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而空空道人遇见石头记,遂易名《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曹雪芹则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金陵十二钗》。则可知此书并非曹雪芹自传,曹雪芹的少年时代也不是贾宝玉原型。作者自命,不过是一被夹带下凡随主人历幻的一枚“石头”而已。贾宝玉则是神瑛侍者化身,林黛玉则是绛珠下凡还泪;但这块被夹带的石头,则招出了“宝钗”等一干金枝玉叶“冤孽”随即下凡历幻历劫。
  书以空空道人遇石头写起,又以甄士隐夏日一梦开锣上场,并随即以霹雳山响、士隐梦醒收结。士隐梦醒雨村即来,然后交代雨村进京、英莲被拐、士隐没落、投亲无靠、晚年出家,一生的故事,有开篇有尾声。但这大概是二三十年内才会陆续发生的事情,作者三言两语交代完毕,却说道贾雨村升了本府的太爷,并迎娶了甄家大丫鬟娇杏为妾。贾雨村遇见娇杏时,想必娇杏亦然成年,故有非分之心,今来迎娶,想必娇杏尚未人老珠黄,那应该是多少时光过去?且后文写到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英莲年纪尚幼,到英莲在贾府薛家再次露面,仍然不过是个才留头的小丫头,笑嘻嘻地只会玩。可知这不过三五年光景。第二回中雨村路遇智通寺,见到一齿落舌钝之老僧,何尝不会是甄士隐?则可知这二三十年的事情,其实是并列发生的:英莲被拐历劫;士隐出家并游历,试图度脱各种下凡孽障;贾雨村从飞黄腾达到“锁枷抗”;末世贾府中兴并再度衰败不振;同时又遥遥放出一根风筝英莲,冉冉走入正在进行时的红楼大梦中。
  故事由此有“太极循环”之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来去往复,绵绵不绝:这样的情思妙笔,令人惊叹。
  用今人之语,简而言之,就是:甄士隐际遇,是前红楼梦;甄英莲之际遇,是新红楼梦;而贾巧姐之际遇,是未来红楼梦。
  【“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嘶嘶,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此四句,香菱判词也。若用来说黛玉,又何尝不可。香菱和黛玉的命运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对应关系。
  
  甄士隐,名费,脂评为“废”,我以为其意为“非”也,所谓真事隐、真非。
  贾雨村姓贾,名化,表字时飞,意谓假话、实非,亦有是非人之意。貌似纯为穿插,然实在是本书中起祸之人。结交甄士隐,则甄士隐家败、英莲走失;为林如海西宾则贾敏亡、如海病;进贾府则贾府败、诸芳尽。且雨村为人,十分不堪:英莲为故人之女,相见而未见;贾府落败,似乎也与他有很大的干系;八十回后的故事,想必有他尽量腾挪的空间,惜不能见。
  
  本为下凡历劫历幻而已,固不可能有真姻缘、实婚配。最有趣的是空空道人,抄了一本《石头记》,竟一变而为“情僧”,从道人成了和尚:石头记有空间大挪移精神大挪移之效乎。
  抄者是道人,即柳湘莲道士;抄者亦是和尚,即贾宝玉和尚。作者屏息幕后,笑看人世间乱云飞度。道人因抄忘情,因书传情,情动于中,实乃被书移情,遂俨然以作者自居,情不自禁自名情僧,实为作者表出真实地步。现有例证:今天尚有多少红楼读者,爱书及人,以紫鹃姐姐、湘云妹妹、颦卿、蘅芜君自居呢。所谓畸笏叟者,柳湘莲也。所谓脂砚斋者,妙玉是也。读者需不可轻过此处。
  
  青埂峰,情根出处。秦可卿,原名莹玉,实乃淫欲,皮肤淫滥之情欲所在也。秦钟者,情种也,识得意淫不在皮肤者也。天生、际遇、心性领悟,是贾宝玉皮囊性情来历之根本。情与淫乃本书第一大关目,妙在他写得雅、遮得住,并且以“古今第一淫人”自居,不以为非,即今仍属于惊世骇俗者。
  
  冤孽下凡,其中定有秦钟、柳湘莲、蒋玉菡、北静王、贾宝玉、薛蟠诸人。度脱的,必有柳湘莲、贾宝玉、智能儿、妙玉、惜春等。必有人问薛蟠何以也算入情痴情种下凡之辈?无他,冤孽故也。黛玉还泪,焉知英莲不是还泪?不过宝玉是闺阁良友,薛蟠是泥猪呆狗,多所不堪罢了。但相比而言,薛蟠似乎也没有什么极大的罪过,无非是薛大傻子、送钱的呆子等等,贾琏都觉得薛蟠玷辱了英莲;被一个媳妇治得家反宅乱。但此正是所谓“冤孽”下凡,方有此孽缘。薛蟠的原型应该是西门庆一影,流连勾栏妓院、贪新忘旧、男女通吃、有酒胆无饭力,正是西门庆贪色好淫的写照,不过薛蟠不是主角罢了。红楼梦的主角是少男少女,发男女之真情,用审美的眼光来描写真情之美好,而非用《金瓶梅》那样审丑的态度伤时骂世,描写世俗社会的丑态百出。故书中主要人物,均在下凡之情榜当中;人物情态,必代表着某一种人物情态。若不信,读者请闭目思之:贾宝玉固然是一种极突出的男子类型,搞女性崇拜、双性恋偏异性恋;对有共同语言的林黛玉没有欲望却跟成熟女性花袭人有亲密接触,并对丰满女性薛宝钗有性的冲动,虽然这性冲动被他自己立即转移到了林黛玉身上。而与贾宝玉对应的另一极端角色便是薛蟠,薛蟠追欢买笑,喜新厌旧,男女通吃而贪多嚼不烂,他的感情生活、对婚姻性生活的态度,浮泛、浅薄,正是作者所批的“皮肤淫滥之蠢物”,也是被世间才子佳人等小说写尽写滥的形象,如《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主人公一样,风流故事虽多,却都没有进入精神和灵魂,更没有思想,是为“皮相”,故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且没什么情味,连虽然名声不好但处于中间阶段、有得有失有欲望有伤心的贾珍、贾琏都不如。故薛蟠出场虽少,故事却极其简单,他个人心理情态,读者可以轻易把握,不像贾宝玉那般丰富复杂。
  薛蟠是贾宝玉的对影,相比而言,这个人物形象有种种不堪,在贾府被人轻视,也带累了他的妹妹薛宝钗。此为后话,姑存不论。
  
  书中人名概貌,大概用某一字眼表出身份同类,故事模型相近,便于读者领会。如英莲之“莲”字,用此等字眼者,有蒋玉菡、柳湘莲、晴雯(芙蓉女儿)、颦卿(秋江芙蓉)。书中凡用“玉”字,也是此理。如宝玉、黛玉、小红之红玉、琪官、妙玉,虚拟村女之茗玉。又有“金”字,如宝钗、金莺、金钏、金鸳鸯、金哥、湘云(金麒麟)。
  
  红楼十二钗女子,不是忘记来历,便是父母不全,所遇非偶,是为薄命。
  此书给人感觉奇异。有时觉得八十回便是完璧,有时觉得确实未完,在整部书中,连环相套,谜案重重,虽然是大旨谈情,但其中隐藏着几个大的主题叙事、悲情结构,读者切莫轻易看过。否则何以风靡百年而人人欲求解而不得?或者作者当日自知难竟,故而处处埋下伏笔,线索满布,全靠慧心读来。否则照直写完不好,何必你我大家哑谜诳语,打了这许多年?
  红楼梦埋藏的悲情结构,主题是三纲五常之崩坏,对应的故事则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妻妾相争、兄弟相阋、子孙不孝。满口仁义道德,背后全是争权夺利,既不顾骨肉亲情,更只看见黄金白银、威权功名。而其故事之娓娓道来,人情之细腻入微,掩卷之余,又浑然忘却彼此之间的锋芒戾气,而只与书中人同声一哭。其感人如此,故而书中人也个个获得了“存在即合理”的极大合理性,即使是贾环、赵姨娘等,也被人同情;而贾环和赵姨娘心理阴暗过于单一的形象塑造,也为作者招致诟病。
  
  人常说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前三篇均出自明朝。我以为《金瓶梅》也在此列,《红楼梦》毕竟是未完稿。另,即使《红楼梦》作者,也在文中处处向《金瓶梅》致敬,故《金瓶梅》名列四大,当之无愧。大明朝之社会风气,从此四书中可窥见一端;而清有《红楼梦》,恰是中国文化高度发展、成熟以至于接近腐败之际,方有一部满目金玉锦绣、本质已经糟糠腐朽、集传统生活文化之大成的《红楼梦》。
  
  篇末甄家丫鬟门前买线,像不像金瓶梅里故事?
  《红楼梦》跟《金瓶梅》是很像的,像得成了初级版和升级版的关系。从《红楼梦》的高度来看,《金瓶梅》是粗糙的,作者一腔浑浊莫名悲愤之气,无可发泄,遂作了这一步天书;而《红楼梦》则将一腔浑浊莫名悲愤之气,化作一团花团锦簇天方游戏,与初级版相比,已经精美、典丽,是修饰过的作品了。
  
  《红楼梦》跟《金瓶梅》的相似点,在于结构、人物和故事。曹公读过金瓶,并且要炫技写出一番意淫而非行淫戒淫的新面目。故发其真情,而非戒人性情。读红楼,觉得处处看见金瓶;读金瓶,俨然处处在注解红楼背面之粉墨。曹公不仅读过金瓶,甚而我以为他竟然还是读过金瓶张竹坡批本。只可惜张兄仙去得过于太早,不及给我等读书人再来一个批本了。读金瓶梅张竹坡批本,那等轻快明白,不仅明了了金瓶梅,也顺带着明白了红楼梦。区区读书之快意,或可慰笑张曹与地下乎?
  
  金瓶修花园,红楼也修花园,金瓶花园供众人行淫,红楼大观园却是个清净女儿国,只有宝玉在那里自我意淫。西门花园是世俗遍见之地,大观园却是个乌托邦,不仅贾府没有,世间没有,红楼梦里也只存在了一段时间。当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花落水流红,大观园成空。
  金瓶以“开到荼蘼花事了”为谶,红楼亦以此为谶。
  金瓶人物与故事,均有正、副分身,大小模型,红楼相与,形影不脱。
  金瓶以西门与金莲事为大首尾,西门与瓶儿事为正事,然亦类于西门金莲事。瓶儿死前西门是个活人,瓶儿死后,西门便俨然是个行尸。西门与宋慧莲、王六儿故事,中间穿插故事,若相类,却又区别,使人如画出。瓶死则西门死,金莲出花园则死,金莲死则故事结。
  红楼以宝黛事为大首尾,金玉事为正事,中间穿插袭晴、钗湘等等故事,唯金玉故事极多。(偏都是水月镜花,为宝玉一叹:果然难免白操了心了。)金玉中有痕迹者,宝钗、金钏也;若无痕迹者,金莺、金鸳鸯是也。以有金玉之言开始,宝黛始分离。之后黛玉出大观园,宝玉失玉,黛亡而宝玉出家。黛玉没有死得那么早。黛玉是葬花人身份,凋零应在诸芳之后。小红贾芸袭人等收拾残居,维持摇摇坠而不坠者,若春梅之于陈经济、吴月娘,挽西门家于既倒。
  金瓶有字谜,红楼也有字谜,且都一样,那就是冷字起头、雪来扫荡,绝非巧合,绝非偶然,绝非不得不如此,读者要明白:乃是执意要如此也。是作者明明要显出致敬于笑笑生、张竹坡之意?或者彼时作小说,已经跟现在的国剧京剧一样,有程式化的笔法?姑存此论。
  《金瓶梅》是讲因果报应,《红楼梦》则复杂得多。莫言《生死疲劳》则仅仅讲了个六道轮回。叹曰:若有一书,讲遍六道、因果、众生相,不及内心不及精神,则如何?谈及有一异人,眼观众人,能看出前生后世、本来面目,列座尽是禽兽万物之形态。有此眼界,岂不异乎?然仅窥面目不知其本心,看见真相又如何?设若要写这一本小说,又要像怪谭,又要像红楼,又要像金瓶梅:岂非太贪心?
  可叹者,红楼没有完稿,也没有张竹坡一番笔墨揭批,世人白白读去,二百多年不辨滋味。不如金瓶,有完稿,有张批,何等幸福。
  其实《金瓶梅》也是很好的。读起来很伤感。李瓶儿进西门家,步步为之惊心。李瓶儿是书中唯一一个有灵性有感情敢做为的人。李瓶儿之死,令人痛哭。金莲人人皆曰可杀,我也说可杀。但是她离开西门家,回到王婆那里,一身不能自主,又令人可怜。及至武二来买她,不由捏把汗;偏偏金莲此时却一颗痴心,连自己的罪过都忘却了,以为姻缘还是落在武二手中,竟自己走出门来应承了。真是叫人心里憋着一口气说“不要”,哪里来得及?好小说就是这样子。
  其实《金瓶梅》是俗套的,要讲的也是俗套的故事,要风化,要劝诫,要警示,是一醒目小说,三言二拍短篇故事改编成连续剧而已。但是作者写得太好了,人们不觉其教化谆谆之逆耳,劝诫耿耿之鸹噪,忘掉其俗套,迷离于红尘烟波。真是一醒目小说。
  但《红楼梦》又不同。红楼梦写人,貌似全然纯善,浑然正气,叫人不由得不端正严肃浮泛随意且悲且喜地看。但是这又算中了圈套。红楼小说像是作者在跟你玩。一个又一个的圈套,似乎善,又似乎不善;这也有道理,那样也有道理;作者必须揆情度理,方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仔细想想,《金瓶梅》女人之罪,在于不能自主,所以黑白妍媸,尽皆争宠善妒。《红楼梦》女儿之命薄,也在于不能自主,所以贤愚不肖,竟然玉石俱焚。此恨即曹雪芹欲补之天矣。
  
  现在已经过了产生《红楼梦》悲剧的时代。现在的悲剧是另外的悲剧了。
  斯人不可再有,斯文不可再现,红楼梦也不能成为一部完稿了。即使是像高鹗那样的,也不能了。
  高鹗续书,其实是把每个人的命运捉摸得很透彻,只是写得不那么表面化罢了。他把故事写了出来,背景却没有变换,还在贾府、大观园。这未必算是败笔。善读红楼者,其氛围气息,自能感受揣摩;故而后面续文虽然半遮半掩,读者却依然能够把握到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虽然有错误却比周汝昌之流又正确一些的门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贾宝玉为什么在脂粉堆里长大?原来大有深意
(P54)探究《金瓶梅》与《红楼梦》真相(下)|【唠唠《金瓶梅》第十回】
名家评论红楼人物 - 香菱的结局
曹雪芹巧设线索,贾家抄家后贾宝玉遭薛姨妈嫌弃,先轻生后出家
甄士隐和贾雨村之间是什么关系 甄士隐的女儿是谁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为什么不如红楼?红楼凭什么能成为名著之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