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学专业知识(七)
本文转载自林元鹤《中药学专业知识(七)》

活血祛瘀药
学习目标:
1、掌握活血祛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其性能特点。
   2、掌握: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虎杖、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水蛙。熟悉:乳香、没药、姜黄、三棱。鸡血藤、川牛膝、苏木、西红花、五灵脂、土鳖虫、血竭。了解:穿山甲、王不留行、干漆、自然铜。 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掌握下列各组药物功用的相同和不同点:桃仁与红花,三棱与莪术,川牛膝与牛膝。
4、掌握下列各组药物的配伍意义:蒲黄配五灵脂,郁金配石菖蒲。
概述:
    【含义】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味多辛苦,多归心、肝经而入血分,善走散通行,促进血行。因此,本类药主具活血化瘀之功,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调经、止痛、消癥、消肿及祛瘀生新等作用。
【适应范围】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血液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血脉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如瘀血内阻之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癥瘕、胸胁脘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关节痹痛、痈肿疮疡、瘀血阻滞经脉所致的出血等证。
【配伍方法】  寒凝血瘀者,可配温里散寒、温通经脉之品;
风湿关节痹痛者,可配祛风湿、通经脉、止痹痛之物;
癥瘕积聚、肿块坚硬者,可配软坚散结之药;
热毒痈肿者,可配清热解毒之剂;
久瘀体虚或因虚致瘀者,则当与补虚药同用。
此外,又常与行气药同用,经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使用注意】  本类药大多能耗血动血、破血通经,其中部分药还有堕胎、消癥作用,因此,妇女月经量多、血虚经闭无瘀及出血无瘀者忌用,孕妇慎用或禁用。
川芎
【性能特点】  本品辛香行散,温通血脉,上行头巅,下走血海。功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血瘀气滞诸痛,有寒者用之最宜,被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治头痛,证属风寒着最宜;若属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者,亦可随证选投,故前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病证】   
①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难产,产后瘀阻腹痛。
    ②胸痹绞痛,胁肋作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③头痛,风湿痹痛。
    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配伍】  川芎配柴胡、香附:川芎辛温,功能活血行气、散风止痛,且上行头巅,下达血海;柴胡苦辛微寒,功善疏肝解郁;香附辛平,功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三药相合,既疏肝解郁,又理气活血,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痛经及月经不调等证可投。
    【用量用法】  3~9g。研末服,每次1~1.5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火旺、气虚多汗、气逆呕吐、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均不宜用。
延胡索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主入心肝经,兼入脾经,既活血,又行气,尤擅止痛,凡疼痛属血瘀气滞者,皆可用此治之。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病证】
    ①血瘀气滞诸痛。
    ②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
    【用量用法】  5~10g。研末服,每次1.5~3g,用温开水送服。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郁  金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降,寒能清热,入血分能行瘀凉血,入气分可行气解郁,为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既善破瘀止痛、凉血清心,又能舒肝解郁、利胆退黄,还能止血。既善治血瘀气滞有热之证,又善治肝郁化火或血热出血诸证,还可治热扰心神、痰气交阻及湿热诸证。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主治病证】
①    胸腹胁肋胀痛或刺痛,月经不调,痛经,症瘕痞块。
②    热病神昏,癫痫发狂。
    ③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妇女倒经。
    ④湿热黄疸,肝胆或泌尿系结石症。
    【配伍】  郁金配石菖蒲:郁金辛苦而寒,功能解郁开窍、清心凉血;石菖蒲辛苦而温,功能开窍醒神、化湿豁痰。两药相合,既化湿豁痰,又清心开窍,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
    【用量用法】  6一12g。研末服,2~5g。
    【使用注意】  不宜与丁香同用。
莪  术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行滞,药力较强。入血分,善破血祛瘀而通经血、消癥瘕,治经闭腹痛、癥瘕积聚等瘀血重症;入气分,善行气消积而化积滞、消胀痛,治积滞不化、脘腹胀痛等食积重症。
    【功效】  破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病证】
    ①经闭腹痛,癥瘕积聚。
    ②积滞不化,脘腹胀痛。
    【配伍】  莪术配三棱:莪术性温,三棱性平,均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二药相配,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更著,凡血瘀及食积重证即可投用。
    【用量用法】  3—10g。醋制增强其止痛之功。
    【使用注意】  本品破血,故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丹  参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泄,专入血分。既善活血祛瘀而通经止痛,又善清心凉血而除烦消痈,主治血瘀、血热、热扰心神所致诸证,兼治热毒所致的疮痈肿毒。古虽云“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而实为活血祛瘀、凉血清心之品。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主治病证】
    ①月经不调,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②心胸脘腹疼痛,症瘕积聚,肝脾肿大,热痹肿痛。
③热病高热烦躁、斑疹,心悸怔忡,失眠。
④疮痈肿痛。
    【用量用法】  5~15g。酒炒可增强活血之功。
    【使用注意】  反藜芦。
虎  杖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泄降,主入肝胆经,兼入肺经。既善活血定痛、祛风利湿,又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并能泻下通便,善治血瘀、湿热、肺热、肠热及热毒所致多种病证。此外,又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
    【功效】  活血定痛,祛风利湿,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主治病证】
    ①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②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③水火烫伤,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④肺热咳嗽。
    ⑤热结便秘。
    ⑥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症。
    【用量用法】  9~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泄降,故孕妇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益母草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泄,主入心肝血分,功善活血化瘀调经,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故有“益母”之名。兼入膀胱经,又能利尿消肿、清热解毒,虽为治水肿及热毒疮肿所常用,但以水瘀互阻之水肿用之最宜。
    【功效】  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跌打瘀痛。   
    ②小便不利,水肿。  
    ③疮痈肿毒,皮肤痒疹。
    【用量用法】  9—15g,大剂量可用30g。外用适量,鲜品洗净,捣烂外敷。
【使用注意】  本品能兴奋子宫,故孕妇忌服。
桃  仁
    【性能特点】  本品苦甘性平,主入心肝血分,善活血祛瘀,为治血瘀诸证之要药。因其活血力强,能促进新血生长,故习称其能“破血”、“祛瘀生新”。兼入肺与大肠经,并富含油脂,又能润燥滑肠、止咳平喘,为治肠燥便秘、肠痈、肺痈之佳品。此外,还治咳喘气逆,多作辅助品用。
    【功效】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主治病证】
    ①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症瘕,跌打肿痛。
    ②肺痈,肠痈。
    ③肠燥便秘。
    ④咳喘。
    【用量用法】  6~9g。宜捣碎入煎。
    【使用注意】  本品活血力强,故孕妇忌服。
红  花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温通,专入心肝血分,善活血而通畅经脉,散瘀而消瘕止痛,治瘀血诸证每用,兼寒者最宜。
    【功效】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主治病证】
    ①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癥瘕积聚,跌打肿痛。
    ②斑疹色暗(配清热凉血解毒药)。
    ③冠心病心绞痛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气滞血瘀型者。
    【配伍】  红花配桃仁:红花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桃仁甘润苦降性平,功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两药相合,相得益彰,活血祛瘀力增强,凡瘀血证即可投用。
    【用量用法】  3~lOg小剂量活血通经,大剂量破血催产。
牛  膝
    【性能特点】  本品苦酸性平,归肝肾经而善下行,为行散兼补之品。既善逐瘀通经,治妇、伤科血瘀诸疾。又善补肝肾、强筋骨,治内科肝肾亏虚诸证。还能引血、引火下行而利尿通淋,治血热、火热上炎及湿热下注诸疾。补肝肾宜制用,余则宜生用。
    【功效】  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跌打伤痛。       
    ②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风湿痹痛。
    ③小便不利,淋痛。
    ④吐血,衄血,尿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头痛眩晕。
    【配伍】  牛膝配苍术、黄柏:牛膝性平,功能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药下行;苍术苦温,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湿;黄柏苦寒,功能清热泻火燥湿,尤善除下焦湿热。三药相合,不但清热燥湿力强,而且善走下焦,故善治下焦湿热之足膝肿痛及湿疹、湿疮等。
    【用量用法】  6~15g。补肝肾、强筋骨当酒制用,余皆宜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善下行逐瘀,故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

水  蛭
    【性能特点】  本品咸苦性平,专入肝经血分,功善破血逐瘀而通经脉、消瘕积。因药力峻猛,故多用于瘀血阻滞重症。
    【功效】  破血逐瘀,通经。
    【主治病证】  血滞经闭,症瘕积聚,跌打损伤。
    【用量用法】  3—6g。焙干研末吞服,每次0.3~0.5g。
    【使用注意】  本品破血力强,故孕妇忌服。
乳  香
【功效】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病证】
    ①痛经,经闭,胸胁脘腹刺痛,风湿痹痛。
    ②跌打伤痛,痈疽肿痛,肠痈。
    ③疮疡肿痛或溃久不收口。    ’
    【用量用法】  3~9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味苦,入煎剂常致汤液混浊,胃弱者多服易致呕吐,故用量不宜过大,对胃弱者尤应慎用;孕妇及无血滞者不宜用;疮疡溃后勿服,脓多勿敷。
没  药
    【功效】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病证】
    ①痛经,经闭,胸胁脘腹刺痛。
    ②跌打伤痛,痈疽肿痛,肠痈。
    ③疮疡肿痛或溃久不收口。
    【用量用法】  3~9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味苦,入煎剂常致汤液混浊,胃弱者多服易致呕吐,故用量不宜过大,对胃弱者尤应慎用;孕妇及无血滞者不宜用;疮疡溃后勿服,脓多勿敷。
姜  黄
  【功效】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主治病证】
    ①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刺痛、经闭、痛经。
    ②跌打瘀痛,风湿痹痛,肩臂痛。
    ③疮肿。
    【用量用法】  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破血力较强,故孕妇慎用。
三  棱
【功效】  破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病证】
  1经闭腹痛,症瘕积聚。
  2积滞不化,脘腹胀痛。
  【用量用法】  3~9g。醋炙可增强其止痛之功。
  [使用注意】  本品破血力强,故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鸡血藤
  【功效】  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主治病证】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虚萎黄。
  ②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量用法】  9~15g,大剂量可用30g。
川牛膝
  【功效】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主治病症】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关节痹痛,跌打伤痛。
  ②小便不利,淋浊涩痛。
  ③吐血,衄血,尿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头痛眩晕。
  【用量】  9~15g。
  【使用注意】  本品下行逐瘀,故孕妇忌服。
苏  木
    【功效】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主治病证】    。
    ①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
    ②胸腹刺痛,跌打伤痛。
    【用量】  3~9g。
【使用注意】  本品行散通经,故孕妇忌服。
西红花
  【功效】  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主治病证】
  ①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症瘕积聚,跌打伤痛。
  ②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③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用量用法】  l~4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活血通经,故孕妇慎用。
五灵脂
  【功效】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
  【主治病证】
  ①血滞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胸胁脘腹刺痛。
  ②崩漏,经血色紫夹块。
  ③蛇、蜈蚣咬伤,蝎蜇伤。
  【用量用法】  3~9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活血止痛宜生用,化瘀止血宜
炒用。
    【使用注意】  畏人参。孕妇慎用。
土鳖虫
    【性味】  咸,寒。有小毒。
    【功效】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主治病证】
    ①血滞经闭,产后瘀阻,症瘕痞块。
    ②骨折损伤,瘀血肿痛,腰部扭伤。
    【用量用法】  3~9g。研末服,每次l~1.5g。
【使用注意】  本品破血力强,故孕妇忌服。
 血  竭
  【功效】  内服活血散瘀止痛,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主治病证】
  ①瘀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
  ②症瘕痞块,胸腹刺痛。
  ③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④外伤出血,溃疡不敛。
  【用量用法】  每次1~1.5g,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入膏药内贴。    .
  【使用注意】  本品活血通经力强,故孕妇忌服。   
    穿  山  甲
  【功效】  活血通经,下乳,搜风通络,消肿排脓。
  【用量用法】  3~9g。研末服,每次l~1.5g。
  【使用注意】  本品搜剔走窜,故痈疽已溃及孕妇忌服。
    王不留行
  【功效】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用量】  6~9g。
  【使用注意】  本品能活血通经,故孕妇慎用。
    干  漆 
  【功效】  破血祛瘀,消积,杀虫。
  【用量用法】  多入丸散,每次吞服0.06~0.1 gc入煎剂,2~4g。入药宜烧枯或炒至
焦枯黑烟尽,以减其毒性。
【使用注意】  本品破血力强,且有毒,故孕妇及体虚无瘀者忌服。畏蟹。
  自然铜
    【功效】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用量用法】  9一15g,打碎先煎。或火煅研细末入散剂,每次0.3g。
    【使用注意】  本品为金石之品,故不宜久服,阴虚火旺及血虚无滞者慎服。
 

 
小结
  小    结
桃仁红花:均为破血之品,功善活血化瘀,常相须为用,治妇科血滞经闭、痛经、症瘕积聚、产后瘀阻腹痛,内科胸痛、心痛,以及伤科跌打瘀痛。
桃仁性平,甘苦润降,破瘀生新为长;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痈、肺痈、肠燥便秘;还能止咳平喘,治咳嗽气喘。
红花性温,辛散温通,又能化斑消肿,治痈肿疮毒、脱疽、斑疹色不红活。
    西红花,味甘性寒,功与红花相似而力强。除善活血祛瘀,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伤痛外,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牛膝(怀牛膝)、川牛膝:同源于苋科植物而性平,既均能逐瘀通经,治血滞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关节痹痛及跌打损伤,又均能利尿通淋、引血下行,治小便不利、淋浊涩痛、吐血、衄血、尿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及头痛眩晕等。
相异的是:牛膝多制用,又善补肝肾、强筋骨,治肝肾亏虚之腰膝酸软、筋骨无力,以及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者;
川牛膝多生用,又能通利关节,凡风湿痹痛无论属寒属热均可选用。
莪术、三棱:同归肝脾经而为行散走泄之品,均善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血瘀气滞之症瘕积聚、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瘀肿及食积胀痛;均多用醋炒,以增强止痛之力;均忌用于孕妇及月经过多者。
相异的是:莪术性温,偏于破气。
三棱性平,长于破血。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学习目标:
1、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2、掌握: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桔梗、旋覆花、瓜萎、川贝母、浙贝母、竹茹、杏仁、百部、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熟悉:白附子、竹沥、白前、前胡、昆布、海藻、紫菀、款冬花、枇杷叶、马兜铃、白果、胖大海。了解:天竺黄、海蛤壳。海浮石、礞石。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掌握下列各组药物功用的相同和不同点:半夏与天南星,川贝母与浙贝母,桑白皮与葶苈子。
4、熟悉下列功效相似药物的相同和不同点:瓜萎皮与瓜萎仁,前胡与白前。
5、掌握旋覆花配代赭石的配伍意义。
概述:
【含义】  凡具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合之则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凉,多入肺经,辛开苦降,温以散寒,凉可清热,具有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之功。
【适应范围】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分类】  本类药分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两类。
化痰药:温化寒痰药:性多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主治寒痰、湿痰证,还可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等;
清化热痰药:性多寒凉,具有清热化痰之功,主治热痰咳喘,以及由痰所致的瘰疬瘿瘤、癫痫惊厥等。
止咳平喘药虽或寒或热,或偏于止咳,或偏于平喘,或兼而有之,但总有止咳平喘之功,主治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喘息之证。
【配伍方法】  因咳、痰、喘不仅常常并见,还相互为病,故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常相互配合使用。
应根据病因及兼证的不同,作适当配伍。
如兼有表证者,配解表药;
兼里热者,配清热药;
兼里寒者,配温里药;
属虚劳咳喘者,配补虚药。
再如癫痫惊厥者,配镇惊安神、平肝息风药;
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药;
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故常与理气药配伍同用。
【使用注意】  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故不宜用于热痰、燥痰;清化热痰药药性寒润,故不宜用于寒痰、湿痰;刺激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麻疹初起兼有表证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可单用止咳药,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性的止咳药,以免影响麻疹透发;脾虚生痰者,应配健脾燥湿之品,以标本兼治。
 

 

 
第一节 化痰药
第一节  化  痰  药
半  夏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温燥,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最善祛脾胃湿痰。内服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外用能消肿散结,可治瘿瘤痰核及痈肿等证。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病证】
    ①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②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③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用量用法】  5~9g。外用适量,以生品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温燥,故阴虚燥咳、热痰、出血证等忌用或慎用;反乌头;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天南星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苦燥,善祛经络风痰,药力颇强。既能燥湿化痰,治顽痰;又能祛风止痉,治风痰诸证及破伤风;还能散结消肿而止痛,治痈疽、瘰疬等。
 【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
  ①顽痰咳嗽。
  ②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歪斜,癫痫,破伤风。
  ③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用量用法】  5~9g。入丸散,每次0.3一lg。外用适量,以生品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温燥有毒,故阴虚燥咳忌用,孕妇慎用。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白芥子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温通,气锐走窜,既温肺脏、豁寒痰、利气机,又通经络、散寒结、止疼痛。长于祛除寒痰,在皮里膜外及经络者最宜。
 【功效】  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病证】
  ①寒痰咳喘,悬饮胁痛。
  ②痰阻经络之肢体关节疼痛,阴疽流注。
  【用量用法】  3—9g。外用适量,研末醋调。
  【使用注意】  外敷能刺激皮肤,引起发疱,故皮肤过敏者慎用。
桔  梗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泄,药性平和,质轻上浮,专走肺经。既善开宣肺气而祛痰利咽,又能排脓而疗肺痈。    .
  【功效】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主治病证】
  ①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
  ②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用量】  3—9g。
  【使用注意】  本品升散,用量过大易致恶心,故呕吐、眩晕等气机上逆之证及阴虚久咳、咳血者不宜应用。
旋覆花
    【性能特点】  本品苦降辛开,主入肺、胃经。既善下气行水消痰,又能降胃气止呕噫,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功效】  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主治病证】
    ①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痰饮蓄结之胸膈痞闷。
    ②噫气,呕吐。
    【配伍】  旋覆花配代赭石:旋覆花苦降微温,功善降逆止呕、降气化痰;代赭石质重性寒,功善镇潜平肝降逆。两药配伍,寒温并用,降肺胃上逆之气力强,治气逆呕恶、喘息效佳。
    【用量用法】  3~9g。包煎。
瓜  蒌
    【来源】  葫芦科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壳称瓜蒌皮,种仁称瓜蒌仁,皮、仁合用称全瓜蒌。
    【性能特点】  本品甘寒滑润,善导痰浊下行。既清肺胃之热而涤痰导滞,又润肺与大肠之燥而稀痰通便,还能通过清热涤痰而利气宽胸开痹,为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
    【功效】  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①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咯出。
    ②胸痹,结胸。
    ③乳痈肿痛,肺痈,肠痈。
    ④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  瓜蒌皮6—12g,瓜蒌仁9~15g,全瓜蒌9~20g。瓜蒌皮长于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长于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全瓜蒌兼具两者功效。
【使用注意】  本品寒凉滑润,故脾虚便溏及寒痰、湿痰者忌服。反乌头。
川贝母
    【性能特点】  本品微寒清热,苦泄甘润,为清润开散之品。既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治肺热、肺燥及虚劳咳嗽;又能开郁散结,治痰热或火郁胸闷、瘰疬及疮肿等。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主治病证】   
    ①肺热咳喘,外感咳嗽。
    ②肺燥咳嗽,肺虚久咳,劳嗽。
    ③痰热或火郁胸闷,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用量用法】  3—9g。研细粉服用,每次l~1.5g。
    【使用注意】  反乌头。
    【药理】  本品有镇咳、祛痰、降血压、松弛肠肌、兴奋子宫及升高血糖等作用。
浙贝母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泄,为清泄开散之品。功似川贝而长于清泄热邪、散结解毒,多用于痰热咳嗽、瘰疬及疮肿等。
  【功效】  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主治病证】
  ①肺热咳喘,风热咳嗽。
  ②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用量】  3—9g。
  【使用注意】  反乌头。
竹  茹
    【性能特点】  本品味甘微寒,既善清肺、胃、胆三经之热而化痰、除烦、止呕,主治肺热咳嗽、胆火夹痰之烦闷惊悸及胃热呕吐,又能凉血安胎,治妊娠恶阻、胎热胎动及血热吐血、衄血、崩漏等证。
    【功效】  清化热痰,除烦止呕,凉血安胎。
    【主治病证】
    ①肺热咳嗽、咳痰黄稠.。
    ②痰火内扰,心烦失眠。
    ③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热胎动。
    ④血热吐血、衄血、崩漏。
    【用量】  6~9g。
白附子
    【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主治病证】
    ①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破伤风,痰厥头痛。
    ②毒蛇咬伤,瘰疬痰核。
    【用量用法】  3~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温燥有毒,故孕妇忌服。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附注】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又称“禹白附”。历代本草中所用的白附子均为今之“关白附”。关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毒性较大,应加以区分。
竹  沥
【功效】  清热滑痰。
【主治病证】
①肺热痰壅咳喘。
    ②中风痰迷、痰热惊痫。
【用量用法】  30—60g。冲服。    ,
【使用注意】本品为液汁,不宜久藏。又因药性寒滑,故寒痰咳喘及便溏者慎用。
白   前
    【功效】  降气祛痰止咳。
    【主治病证】  肺气壅实之咳喘气逆、痰多。
    【用量】  3—9g。
前  胡
    【功效】  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主治病证】   
    ①肺气不降喘咳痰稠。
    ②风热咳嗽痰多。
    【用量】  6—9g。
昆  布
    【功效】  消痰软坚,利水。
    【主治病证】
    ①瘰疬,瘿瘤。
    ②脚气肿痛,水肿,小便不利。
    【用量】  9一15g。
海  藻
  【功效】  消痰软坚,利水。
  【主治病证】
  ①瘰疬,瘿瘤。
  ②脚气肿痛,水肿,小便不利。
  【用量】  9~15g。
  【使用注意】  反甘草。
    天竺黄
    【功效】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用量用法】  3~6g。研粉吞服,每次0.6~lg。
    海蛤壳
    【功效】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尿消肿,制酸止痛。
    【用量用法】  9~15g。宜打碎先煎,蛤粉宜包煎。入丸散,1~3g。制酸止痛宜煅用。
    海浮石
    【功效】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通淋。
    【用量用法】  6~9g。宜打碎先煎。
    礞  石
   【功效】  消痰下气,平肝镇惊。
    【用量用法】  6~9g。宜打碎包煎。入丸散剂,1.5—3g。
    【使用注意】  本品质重而善沉坠,故孕妇忌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用中药的功用性味归经(二)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中医学】8 中药
中草药性味归经之三
麦田里常见的野草,却是通乳圣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