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得知赵云去世后,只是哭泣了一下,为什么听闻张苞去世却吐血晕倒?

赵云是三国历史上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将,不论武力值、道德品行、思想境界,他均堪称一流人物。

单论武功,赵云在三国英雄榜中位居前列,民间素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说。赵云骑射皆精,枪术至臻化境,胆力过人,实乃乱军中可直取上将首级的绝世虎贲。

赵云早年即弃公孙瓒转投刘备,随刘备东征西讨,屡建奇功,他不仅勇冠三军,能征善战,而且为人谦逊,从不争功摆好,自夸其能,人品极好,因此史家和民间对其评价都很高,口碑极佳。刘备曾经由衷点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

然而,对刘备和蜀汉忠心耿耿的赵云仕途并不顺利,他获得的职位和他的资历、能力、功勋、付出不成正比,甚至可以说极不相称。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地位很崇高,官阶也不低,在刘备建蜀汉称帝后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上将如同后来的元帅,在军中位高权重,以关、张、赵、马、黄之排序看,赵云位居前三,位置相当重要。

但在《三国志》、《华阳国志》等正史记载中,赵云并未进入上将序列,只被封为征南将军、镇东将军等职位,和上将比,只能算二流军衔。

事实上,纵横三国沙场的赵云,在蜀军中排位不要说和关羽、张飞等元老比,也比不了马超、黄忠,就连后起之秀魏延的排名和官阶都比他靠前。

有人说真实的赵云能力一般,所谓的“三国第二武功高手”都是小说家吹嘘出来的,有拔高、夸张之嫌;检索史料,赵云似乎没有单独指挥过大兵团作战,也很少参加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因此没有立过大的战功,所以没有进入上将序列;赵云勇则勇矣,但却缺乏军事家的素质,他单打独斗很少遇到对手,指挥“万人敌”则有些吃力,因此刘备大多数时间都把他当高级保镖用,很少交给他军事实权,更遑论让他指挥千军万马与敌厮杀、攻战了。

然而,赵云长期待在刘备身边,说明他的忠诚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因此被倚为心腹,领导夸他“一身是胆”,并非暗讽其骁勇寡谋,而是对他忠勇无匹的由衷赞赏。“长坂坡单骑救主(阿斗)、截江拦阿斗 ”还不能说明一切吗?令人不解的是,刘备对赵云评价如此之高,却不拿军衔和爵禄去奖赏他,有人认为刘备对赵云信之不疑、倚为肱骨,所以不需要拿那些俗不可耐的官爵待遇去安慰、笼络他,既如此,他为什么封与其更关系亲密的老铁关羽、张飞为前将军、右将军并赐假节钺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资格甚老、忠勇绝伦的赵云,落得个不被领导承认与重用的结果呢?

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搜寻有关赵云的活动痕迹,确实有点难度。但是,仔细检索,还是能找到他不被领导重用的一些蛛丝马迹的。

赵云是个直性子,有话直说,口无遮拦,但并非为一己之私。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从古至今都很难被领导发乎内心的赏识与喜欢。南宋裴松之所篡的《云别传》记载,刘备得益州入成都后,众将士急不可耐、议论纷纷,大家都热切地期盼如何瓜分刘璋遗留在成都的房舍和肥田以及金银财宝。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追随刘皇叔杀敌建功,不就是为了这一切吗?赵云却向刘备进言道:“如今虽然我等已经全取西川,但国贼曹操仍然盘踞中原,虎视眈眈,所以现在还没到贪图安逸享乐的时候。况且益州饱经战火,百姓穷困,我们应该把田宅还给百姓,让其好好的休养生息,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夯实国力”。刘备听后深觉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赵云有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他的建言有利于西川民众,也有利于百废待兴的新生蜀汉政权。但随刘备入川的将士们又有几人有这样的思想高度呢?又有几人愿意和赵云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大多数人追随刘备抛头洒血打天下,为的就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如今好不容易占据西川,不要官阶和田宅要什么?理想能当饭吃吗?可赵云一句提议,就把大家的美梦击碎了,大家嘴上不便说什么,心里能不恼恨他吗?众口铄金下,他还能有好吗?

后孙权遣吕蒙偷袭荆州,打了大举压上的关羽一个措手不及,遂置其兵败身死,丢了荆州。刘备大怒,欲空国而出,全力攻伐东吴,为关羽复仇,同时夺回荆州。

在万众诺诺时,赵云再次“一士谔谔”,他进言道:“如今的国贼是曹操,绝非孙权。如果先攻灭曹魏,孙权自然屈服。而如今曹魏强大,联吴抗曹的国策不可轻易破坏,切不可因小怨而结大仇,将曹魏撇在一旁先和东吴火拼,此乃因小失大啊”。

刘备心里当然很不痛快,拒听赵云、诸葛亮的劝阻 ,执意兴兵伐吴。虽然最终的结果证明了赵云的真知灼见,但刘备执意要做的事,你一个下级却偏偏要谏阻,这不是拂逆上意、没事找事吗?绝大多数领导都喜欢部下对他亦步亦趋、绝对的顺从、无条件的支持他,而不是特立独行的思考,尤其不能容忍下属比自己高明,有独立思考能力、不人云亦云者都很难获得领导的青睐。

在极其现实的功利世界里,赵云的超拔流俗显然难获知音,因此,他的悲剧结局也就不难理解了。

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攫拔、重用亲信弟子,对随刘备入川的旧部采取了贬抑之策。骨鲠老臣赵云依然未获重用。

诸葛亮率大军出汉中北伐曹魏时,对谋勇兼具的赵云大材小用,只拨给他少量羸弱兵马做疑兵用。赵云不恼不怨,以少量兵马与曹真的十万大军对峙,虽在箕谷被魏军挫败,但后来用“敛兵聚谷”之策力拒曹军,基本完成了牵制曹军主力的任务。更令人不解的是,由于诸葛亮指挥失误,用人不当,马谡丢掉了战略要地街亭,第一次北伐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大军撤返汉中后,一清点,发现诸路大军中只有赵云率领的偏师损失最轻微,但诸葛亮对赵云不但有功不赏,还将他贬为镇军将军。

好在上天是公平的,在一方面失去,总会在别的方面给与补偿。赵云虽然仕途不顺,但却活了七、八十岁。史载,赵云死于公元229年,但却未记载他的生年。据推算,他至少活了七、八十年。蜀汉众多大将中,就属赵云、黄忠的寿命长,而且是寿终正寝。虽然生时不被重用,甚至屡遭打压,但后世却给予赵云极高的评价,其“武神”的地位难以撼动,这也是刘备、诸葛亮等人始料未及的事。

据说赵云和诸葛亮共事二十余年,两人间没有明显的私怨与矛盾,按理说赵云死时,诸葛亮应该悲伤异常才对,可《三国演义》描述 ,听到赵云死讯时,诸葛亮也是唏嘘感叹道:“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哭罢,他并未及时上表刘禅报丧,而是继续率师出征,看来他情绪波动不大。 在正史记载中,他得知赵云身故时,虽有感伤,但并没表现出悲恸欲绝的情绪,总体还算平静。这是为何?

史料虽未记载赵云的生年,但他死于229年,据推算此时他已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了。生老病死是谁都难以避免的自然规律,就算赵云精力健旺,参加了第一次北伐,但诸葛亮对赵云的年龄以及身体状况应该是非常理解的,知道他能为国效力的时间已经不长了。对此,小说《三国演义》 里有更神奇的诠释 :蜀国大军兵出祁山前,诸葛亮卜了一卦,算出此次出征会折损一员大将。所以当赵云子赵广、赵统告诉他父亲去世时,他虽感到悲伤,但因早有心理准备, 所以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悲伤情绪,亦没有方寸大乱。

张苞是蜀汉开国元勋、车骑将军张飞的儿子,其人剽悍善战,很有乃父风采,本来正值风华正茂、前途无量之年,却在随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作战时不慎连人带马跌落深谷,被救后发现他头部受伤严重。

诸葛亮命人将他送回成都救治、养伤,不几日就传来了他的死讯。听说张苞已死,诸葛亮悲恸难抑,放声大哭,哭的肝肠寸断,口吐鲜血,昏厥于地,众人急忙救醒。醒来后,诸葛亮仍哀痛不已,卧床不起。

张苞年轻力壮,正值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光,而且他骁勇善战,是蜀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今他英年早逝,诸葛亮怎么不能悲痛欲绝?而且彼时的蜀国,将相断代,后继乏人,眼见得北伐大业无人继承,难以进行下去了。蜀汉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窘境,加上国弱民贫,和人才济济的魏、吴比,蜀国的脆弱已经显露无疑了。蒋琬、费祎、董允皆守成之人,均非雄才大略、开疆拓土之辈,关兴、张苞算得上是后起之秀,能征善战,精通兵法,无疑是青年将领中的翘楚,也是振兴蜀汉的希望所在 。如今痛失张苞,诸葛亮思前想后,对蜀汉的未来产生了极度担忧,他怎不悲从中来、大放哀声呢?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虎将死后,蜀汉还有10位大将,其中两人武力不输赵云黄忠
诸葛亮儿子、张飞儿子、关羽儿子、刘备儿子,简直天壤之别!
刘备临死前留下一员上将,保卫国土24年,间接为关羽张飞报了仇
蜀国这位大将的阵亡,给诸葛亮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赵云之死,诸葛亮只是泪流满面,为何张苞之死,他却吐血晕倒?
三国后期,关兴张苞依然奋战前线,为何只有赵云后代不敢上战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