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砖街、弹街路、柏油马路及其他
砖街、弹街路、柏油马路及其他
 发布时间:2009-03-28 

作者:薛理勇
来源:新民晚报
 日期:2006-11-26

1920年三角地小菜场,今日的吴淞路塘沽路曾是煤屑路 

刚筑好的西藏路柏油马路

砌街匠(《图画日报》)

敲石子(《图画日报》)

上海街头的油豆腐粉丝摊,整齐的“弹街路”依稀可见

   今年8月,有记者偶然在南市的青龙桥街发现一条保存基本完好的“弹硌路”,“弹硌路”曾是上海城市中最普遍和最常见的一种路面,于是对此作了报道。消息见报后,一部分认为“弹硌路”记录了上海市政发展的一段历史,是延续上海情结的文脉,希望把这条“弹硌路”保护起来;不过住在当地的居民对“弹硌路”深痛极恶之,这不平的路面确实使居民吃足了苦头。

    一位先哲说过:世界上本无路——路是靠人一步一步踩出来的。不过,城市道路并不可能靠人踩出来,而是靠筑路工人筑出来的。下面我们就讲讲上海道路发展的历程和故事。

    1  砖街石街  缸爿街

    以前的上海有城墙,围9华里,粗略计算,城里的面积仅1平方公里,在江南只能算是一个中等的县城。上海属江南水乡城市,一畴平原,多的是河流,并没有可开采石材的大山,所以,上海建筑用的石材、砖材主要依赖邻近的江苏、浙江的采石场、砖瓦厂,通过水运进入上海。筑路材料的成本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城市道路的进步和发展。

    清末上海环球社出版《图画日报·营业写真》绘有“砌街匠”画,其配画诗中讲:

    砌街司务多绝技,砖街石街俱会砌。

    更能巧做缸爿街,兼把阴沟通到河浜里。

    诗中提到了上海主要的3种路面,即砖街、石街和缸爿街。砖街就是以青砖铺的马路,这种路面一般筑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而如今大概只能在仿古的园林里才能见到这种砖街。石街则是以石材铺的路面,由于运输成本昂贵,上海铺路用的石板大多先在产地加工成长60厘米,宽25厘米的板材,运抵上海后即可使用。石街一般筑在商业繁华区和主要的交通道路上,今天的红庄弄一带旧时叫作“石驳岸”,是上海城里主要的娱乐场所,每天有许多车马、小船从这里进出,于是沿肇嘉浜(今复兴东路)建有石埠头和青石马路,“石驳岸”也是以石街而得名。上海的城隍庙是商业繁华区,在历史照片上也能看到当时上海石街的基本样子。

    上海最多的还是泥路,人们用石夯把泥土夯实,就成了小路。泥路的缺点太多,遇上晴天,路面被晒干,泥灰就会随风扬起;而遇上雨天,道路又泥泞不堪,行走十分艰难。上海有许多酱园糟坊,每年会产生许多破缸,老百姓家的盛器容器也大多是缸甏坛罐,每年也会产生许多缸爿,于是人们以丢弃的缸爿、破砖、碎石铺路,这种路就被叫作“缸爿街”。松江城厢有一条叫“缸甏弄”的小路,据说它就是以缸爿、甏爿铺路而得名的。

    2  d?ígàlù应写作“弹街路”

    上海是水乡城市,早期,人们远行靠舟楫,短程靠轿子,所以对路面的要求不高。近代以后上海出现了租界,上海的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上海的市政建设也迅速发展。1860年后,为了镇压太平军,李鸿章的淮军沿长江而下进驻上海,淮军使用的一种运输辎重的独轮车也随淮军一起进入上海,这种来自江北的小车被上海人叫作“江北车”,车的中间设计的“护轮架”有点像羊角或牛头,所以也被叫作“羊角车”或“牛头车”,当淮军撤离后,这种小车就被留在上海并成为上海主要的客货两用车。后来,工部局又规定,这种车的最大载重为500磅,合450市斤。“江北车”的车轮是硬木轮,外箍铁条,车轮细狭而载重量大,传统的路面根本无法承受车辆的压强,所以,独轮车驶过就会把路面压出一道道很深的车印,而独轮车在这种太软的路上行驶,其吃力程度也可想而知。

    租界的建筑材料也主要来自邻近的采石场,他们除了采购就地加工的石板外,也采购未加工的石块。石块运进上海后就由小工敲打加工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最小块的碎石一般和泥当作路基,稍大块而又齐整的石块多当作铺路石。《图画日报》绘有“敲石子”一画,配图诗讲:

    马路丁丁敲石子,苦工本是犯人做。

    而今改作小工敲,免此刑者曹董事。

    榔头敲得臂弯酸,大块纷纷变作拳。

    吓吓有时飞石火,眼花缭乱一团团。

    “大块纷纷变作拳”即大块的石头像拳头大小,用这种石块铺的路上海人叫作“d?ígàlù”,此仅是口语而未见诸文字,啥人也弄勿清这“d?ígàlù”该怎么写,于是人们根据“d?ígàlù”的音义写作“弹硌路”、“弹疙路”、“弹咯路”、“弹街路”等。“弹”在古汉字中有硬质球状物的意义,古代的火炮的炮弹就是一种大小如拳的铁弹。近期,我应上海市政建设局之邀,帮助整理他们的旧档案,在1949-1960年间,上海市政建设局为改善上海市政和市民出行方便,铺筑了许多“d?ígàlù”,在他们的施工报告和记录资料中一律使用“弹街”或“弹街路”,联系到前面讲的“砖街”、“石街”、“缸爿街”,我想,“d?ígàlù”的规范书写应该为“弹街”或“弹街路”。

    3  工部局动用犯人筑路

    近代以后,上海城市的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路基和路面已不堪承受新的交通工具的压力,于是促进了筑路技术的变化和进步。

    上海的租界是“华洋杂处”之地,而侨民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即侨民在中国触犯中国法律,必须移交他们的领事馆并由领事审判。1868年上海道与英、美、法签订了《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上海道在租界里建立一个法庭,与领事(代表)联合审判租界里华人与华人、华人与洋人的诉讼和刑事案件,审判后可处劳役、徒刑等判决。于是,租界当局为降低筑路成本,强迫被关押的中国人犯去筑马路,在上海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戴着镣铐的中国人在“红头阿三”的监督下筑马路的场景,1886年,时任上海洋务局(相当于今“外办”)的官员、上海人曹骧就上书上海道,说:

    上海租界地方会审公堂判押捕房之犯,捕房每令作苦工,或二三十人一群系以长链,由捕房令在马路,或拖滚石,或敲碎石,视若犬羊,驱同牛马,华人见而汗颜,洋人见而轻视。伏念苦工乃西国刑法,只宜行于西犯之身,乃捕房凡获西犯,即解该管领事,从未见有罚令在路作苦工者,此可见各国领事均顾本国体面,昭然若揭……

    上海道立即责令会审公堂,严格禁止动用犯人修路。

    4  压路机开进大上海

    早期筑路的最基本手段不外乎两种:一种即“夯路”,用一块大石头做成夯石,几个工人为一组,将夯石提起后再落下,靠夯石的重力和冲击力夯实路基,这也是最原始的筑路方式。另一种即以巨石制成一种长筒状的石碾,由多人像拉车子一样拉动石碾,靠石碾的自重压紧路面,这也是近代以后上海筑路的常用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费时费力,劳动力成本高而效益低。

    上海是一个大城市,每年要筑或修的马路很多,每年要用于筑路的费用十分庞大,筑路机械化是解决此一困惑的最好办法。1889年,上海工部局向英国爱夫林波特公司定购了几台蒸汽压路机,第二年蒸汽机就运抵上海并且投入使用。中国近代著名画师、点石斋石印书局的创始人吴友如曾画有“修街机器”一画,配画文中讲:

    去年(1890年)由外国运到火机器一具,专门修理街道。先试用于虹口及黄浦滩(即外滩),近日则大马路(即今南京东路,画中为今浙江中路南京东路口,右侧的“五云日升楼”是上海著名茶楼,旧址相当于今“沈大成”点心店)一带亦用此器。非但可省人工,抑且奏功迅速。其器之大小与救火机器(即当时的蒸汽消防车)相仿佛,但需立一人于其上(即驾驶员),摇动之,则进退疾徐,无不如意。

    蒸汽压路机进入上海市区已一百多年,幸亏有吴友如的妙笔,使我们还能看到上海最早的压路机的样子。

    5  柏油马路

    近代以后,上海的马路主要是以石块作路面的“弹街路”,而实际上“弹街路”也被分为几种档次,最差的就是以大小不等的碎石铺筑的路,这种碎石行内称之“毛片”,于是这种路也被叫作“毛片路”;一种是将石块敲成大小相近的边长约10厘米的石块铺的路,而最好的“弹街路”是以斩成上大下小方锥形石块铺的路,近日去“新天地”,发现“新天地北里”的街路就是这种高档的“弹街路”。

    “弹街路”曾是上海主要的路面,它有许多优点,但又有许多缺点,不论用什么样的石材铺路,石块与石块之间有较大的拼缝,车辆在“弹街路”上行驶,震动和跳跃是难免的,上海人把车辆震动而坐车者屁股受罪讲作“吃弹簧屁股”,如车辆急驶在“弹街路”上,这已不是“吃弹簧屁股”可比拟的了,而是“屁股豁成两半爿”了。所以,上海道路的改观更有待于新的筑路材料的发明和推广。

    上海人把沥青叫作“柏油”,实际上沥青也有石油沥青、煤焦油沥青之分。20世纪初,上海英商煤气公司利用炼焦产生的残渣再经蒸馏脱水生产沥青,由于产量少,成本高,这种柏油主要用于生产建筑防潮防渗用的“油毡”(上海人叫作“油毛毡”),只有少部分用于筑路工程。20世纪也是世界石油开采、炼油业的发展时期,美孚、德士生、亚细亚等火油公司在世界许多原油产地建有炼油厂,于是石油沥青的产量与石油的产量一样与日俱升,沥青的产量高,价格低,成为世界各国筑马路的首选材料。从1930年起,伊拉克的沥青大量运抵上海,上海的一些主要道路逐渐被改建为“柏油马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否有“柏油马路”成了反映和衡量城市进步的标准。

    实际上,世界上水泥的发明和生产可追溯到19世纪末,但水泥的产量不高,成本居高不下,上海人把水泥用于道路建设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本无路,是筑路工人筑出来的│名家专栏
macadam(马路):发明碎石筑路法的马卡丹
拆城筑环城马路旧影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拾遗,陆家浜
忆说:陆家浜路的那些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