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沪杭铁路往事
百年沪杭铁路往事
 发布时间:2010-12-13 

来源:新民晚报
日期:2010年12月12日
作者:朱少伟

浙江全省铁路有限公司总理汤寿潜

1916年孙中山等在海宁观潮时合影

1909年在上海南站举行沪杭铁路通车典礼

曾奔驰于沪杭铁路的蒸汽机火车头

一九○九年的杭州闸口站

1909年的上海南站

  沪杭高铁的建成运营,从根本上缓解了沪杭间交通走廊运输紧张的状况,在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交流最频繁的长三角地区构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快速客运网。由此,不禁想起了百年沪杭铁路的一些往事。

壹 起点原本不在沪

  1898年秋,清廷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与英商怡和洋行签订《苏杭甬铁路草约》,但一直未签订正约,也没动工。数年后,江浙绅商160余人在沪集议,呼吁抵制列强掠夺路权,强烈要求自筹资金修铁路,此事最终获得官方批准。

  江浙地区人口稠密,工商业繁荣,银钱业发达,民间资金也积累较多。许多绅商出于爱国热情,踊跃认购修铁路的股份,两省分别集资388万元、484万元。随后,成立江苏铁路有限公司(王清穆为总理<晚清企业总经理都称总理>)、浙江全省铁路有限公司(汤寿潜为总理)。双方经过协商,以两省相交的金山县枫泾镇为界,江苏段称“苏路”,浙江段称“浙路”,各自完成境内铁路。在大部分资金到位后,苏杭甬铁路的勘察、测量、设计便着手进行,至1906年11月正式动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苏段铁路的起点,原本自然而然定为苏州。不久,江苏铁路有限公司发现线路穿越地势很低的太湖之滨,夏秋间有可能遭水淹,另外还需造两座大桥,要增加很多费用,所以就修改方案;经过一再论证,公司总理王清穆同意移址于沪,车站则设于上海县城南面。这使申城意外得到了一个难逢的发展机遇。1909年春,上海至枫泾段铁路竣工。

  浙江全省铁路有限公司也积极运转,奈因线路勘测出现纠纷和需要避绕古墓,导致曲线较多,进展一度不太如意。然而,通过各方努力,杭州至枫泾段铁路也于1909年初夏竣工。

  不久,“苏路”“浙路”在枫泾接轨。因起点变成上海,加之杭州到宁波间曹娥江桥尚未建成,沿用原名不适宜,遂称为沪杭铁路。1909年8月,上海南站至杭州闸口的沪杭铁路正式投入营运,全线长186.2公里,设上海南站、高昌庙、龙华、梅家弄、莘庄、新桥、明星漕、松江、石湖荡、枫泾、嘉善、嘉兴、王店、硖石、斜桥、周王庙、长安、许村、临平、笕桥、艮山门、清泰、南星桥、闸口等24个车站。最初,“苏路”“浙路”的旅客到枫泾时均须换乘,但很快两个公司就互相售票,可一车直通。

  1914年1月和6月,“苏路”“浙路”相继由商办收归国有,股本分数年归还给两家民营铁路公司。随即,沪杭、沪宁(那时称“京沪”)铁路的接轨线开始勘测;到1915年12月,该接轨线正式通车,走向是从沪宁铁路叉袋角站西头出岔,往西跨越苏州河,至沪杭铁路龙华站和梅家弄站间接轨。之后,沪杭铁路起点由上海南站改到上海北站,全线长189.5公里,增设梵皇渡(今上海轨道交通三、四号线苏州河桥东首)、徐家汇、龙华新站(后也称新龙华站);上海南站至龙华新站的线路,成为上南支线。

  从2006年12月31日18时起,沪杭铁路已与浙赣铁路、湘黔铁路、贵昆铁路合并,成为中南部地区东西向铁路干线——沪昆铁路的沪杭段,但许多上海人仍俗称其为“沪杭铁路”或“沪杭线”。

 勘测期间起风波

  沪杭铁路原计划自上海南站起始,经过枫泾、嘉兴、崇德到杭州,这是一条较直的线路,不料遭遇很大阻力。

  如今浙江的桐乡市,是由原桐乡、崇德两县合并而成的。在勘测沪杭铁路期间,崇德县的士绅觉得线路一旦穿越农田、坟茔、宅院,火车的“轰隆”声会影响风水,便一致抵制其过境,坚决拒绝征购土地。于是,出现许多乡民与工程人员对峙的僵局,起了风波。

  与此同时,海宁县的一些知名人士如吴小鲁(做过嘉兴县知事)、许行彬(浙江省参议员)、徐申如(海宁县硖石镇商会会长,诗人徐志摩之父)等却有先见之明,纷纷表示欢迎线路改道硖石。正在负责沪杭铁路勘测的徐骝良是海宁县硖石镇人,他也期盼沪杭铁路连接自己的家乡。然而,沪杭铁路如经过硖石,就会形成一个约80度的大弯,加长线路必须增加投资,这样的设计图纸呈报给浙江全省铁路有限公司,肯定不会得到批准。

  徐骝良年轻时曾在上海读书,旋留学法国攻读铁道专业;归国后,他为开拓我国铁路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与詹天佑齐名,被称为“北詹南徐”。徐骝良从不谋私利,敢于坚持原则顶撞上司,得了“徐铁头”的外号。但此次勘测,他希望避免因纠纷拖延工期,也由于桑梓情深,决意促成沪杭铁路改道硖石。徐骝良反复斟酌,想出一个办法,把“浙路”线路图纸分两张绘制,一张是杭州至硖石,另一张是硖石至枫泾,两张图纸分开看时没太大弯度,几乎呈直线。公司总理汤寿潜审阅后,觉得线路南移方案可行,便予以批准。徐骝良为了让沪杭铁路早日建成,防备再节外生枝,在施工中分两段同时进行:一段从杭州向硖石修筑,另一段由枫泾往硖石建造,以加快工程速度。另外,徐骝良带头捐资1万元,当地士绅也积极认股,以解决经费短缺。最终,沪杭铁路在嘉兴拐弯南下,经硖石、临平到杭州;在海宁县境内,设了硖石(1993年沪杭复线改造完成时改称海宁站)、斜桥、周王庙、长安、许村五个车站。

  把沪杭铁路引入硖石,确实对地区的发展十分有利,后来这里取代盐官镇成为海宁县城。无怪乎,有人曾这样叹息:“湖州的诸老大粽子也挺好吃,最终却是五芳斋粽子驰誉全国,这同沪杭铁路通过嘉兴密切相关!”

叁 头等车站挺气派

  昔日沪杭铁路的上海南站,邻近城南商业发达的高昌庙镇(今高雄路一带),坐落于今瞿溪路、中山南路(原车站前路)之间,占地275亩。其系沪杭铁路头等车站,站屋采用特种建筑式样,两层楼房共20间,看起来挺气派。在站内,辟行车线路两条(后增至3条),调车线路5条,岔线7条;设候车室、售票房、行李房和长200余米的带雨棚月台3座,并有长近40米的跨铁路天桥和牲畜月台各一座,机车库、机车转台、机匠工场、储油房、货栈、宿舍楼等也都一应俱全。在站外,有有轨电车驶往外马路、十六铺、老北门、老西门一带,江边码头轮渡通向浦东。

  上海南站运营初期,除了开行正常的客车,还采取灵活方式招徕更多乘客,如逢春季庙会,为方便去龙华的游人、香客,加开龙华专车;农历八月十八前后,加开海宁观潮专车方便大家看“钱江潮”;在旅游旺季,加开旅游专车方便市民前往杭州观光。在沪杭铁路、沪宁铁路接轨后,乘客可任意从上海南站或上海北站上车,两站开出的客车在龙华新站衔接,随即驶向杭州;杭州过来的乘客,上海北站下的坐在前面车厢,上海南站下的坐在尾部车厢,至龙华新站拆成两列,分别驶抵两站。到抗战前,上海南站不仅客流量猛增,而且也是上海地区沪杭甬方向货运量最大的车站,成为一个交通要冲。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上海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中断,上海南站成为陆路唯一出口。大批难民争相外逃,上海南站拥挤不堪。8月28日下午,日机对这里猛烈轰炸,顿时爆炸声、哭喊声、呻吟声充满整个上海南站,大批逃难者被活活炸死,那些幸存者也多负重伤。据《字林西报》报道:“约午后一时四十五分,日机十二架盘旋于南站一带上空,至少投掷炸弹八枚,当场爆炸。”《立报》则记述:“站屋、天桥、水塔、车房当场被炸毁,同时在站候车离沪难民均罹于难,死伤达六七百人,死者倒卧于地,伤者转侧呼号,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渠,泥土尽赤,景象之惨,无以复加。”当时美国《生活》杂志发表了一张《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反映一个满身是血的幼儿坐在上海南站废墟中惊恐地嚎啕大哭,这在世界上引起巨大震动。上海沦陷不久,日军又拆除了残存铁轨,上海南站从此不复存在。

  上海南站被夷为平地后,一直未再重建,遗址逐渐建起居民住宅、厂房等,最终无迹可寻,只留下一些相关的路名。如今,许多老人每当徜徉于其周边的车站中路、车站支路、车站后路、南车站路、铁道路,眼前总会隐约浮现过去的站屋、月台、天桥……

肆 车轮滚滚佳话多

  沪杭铁路连接“不夜城”的璀璨和古皇城的繁华,为近代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江南腹地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所以吸引大量客流。在那日夜奔驰的火车上,留下了许多名人的佳话,试举几例供大家回味。

  1916年9月16日,上海《民国日报》报道:“昨日为钱塘江观潮之期,阴雨初晴,沪杭路局特备来回专车,载送客商赴海宁赏观。计头、二等火车七辆,以双龙头拖曳。上午六点四十分由沪开往长安,计载中西士商二百五十人,每客连同午、夜两餐及来回车资,售洋六元。”还发布消息:“孙中山先生亦偕友七人乘车往观,并谢绝一切招待。”当时,孙中山应好友许行彬盛邀,偕宋庆龄和朱执信、张静江等从上海乘沪杭铁路头班特别快车到周王庙站(平时快车不停)下来,被迎至海宁县立商科职业学校(“马公祠”)。午餐毕,宾主同往钱塘江边,孙中山面对汹涌的天下奇观“钱江潮”,不禁想到势不可当的革命洪流。返还时,孙中山一行改由长安站上车,沿途民众争睹伟人风采;孙中山满脸笑容,频频向立于街道两旁的男女老少挥手致意。孙中山回沪后,挥笔写下“猛进如潮”四个大字,命人寄到海宁。

  陈冷在任沪《时报》主笔时,曾多次外出旅行,他的《人生问题》谓:“我尝譬之人生于世也,无异出游而携行李。所携之行李多,则受累,而需人相助;所携之行李少,则不特一己者可自提携,而无须人助,且可出其余力以助他人。”沪杭铁路通车不久,陈冷就坐火车观赏沿途景色,去海宁观潮。早晨较凉,陈冷穿了新风衣,下车行走时觉得热,脱下拿手中。他见路旁蹲着个老乞丐,送上风衣:“给你,帮我解决一下困难吧!”老乞丐正发怔,陈冷已扬长而去。

  1927年初,郁达夫来到上海,不久在马浪路(今马当路)尚贤坊40号朋友家中邂逅“明眸如水,一泓秋波”的王映霞,希望“和她做一个永久的朋友”。一周后,郁达夫在日记中提及:“听人说,她今日返杭州去,我想在车上和她再相会一次。车开了,终不见她的踪影。在龙华站下来,看自南站来的客车,她也不在内”;“在松江守候了两点钟,去杭州的第二班车来了,我又买票到杭州,乘入车去遍寻遍觅,她又不来。车里的时光,真沉闷极了”。郁达夫哪知这是朋友开玩笑,故意发出不准确信息逗他去车站送行,其实王映霞要两天后才返杭州。王映霞的芳心最终被郁达夫的热情打动,同年两人6月订婚,翌年2月结婚。

  徐志摩与沪杭铁路关系更密切,他在杭州念书时常乘火车往返。1923年10月,徐志摩写下《沪杭车中》,此诗发表于上海《小说月报》第十四卷第十一号,它描述了沪杭铁路边的风情,也记录了作者在车厢里的感叹。翌年4月12日,印度“诗翁”泰戈尔乘轮船抵达上海,徐志摩负责接待。4月14日,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坐火车赴杭州,游西湖,去灵隐寺演讲;返途中,他扶泰戈尔在硖石站台逗留,与慕名来探望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家乡人见面。当时,《申报》作了报道:“是日该镇男女,莫不整队往站,以瞻风采,而表欢送。当车临站之时,观者如堵,各校学生数百人,齐奏歌乐,群向行礼,颇极一时之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距离市区30多公里的火车站,有点坑
沪杭第二条城市铁路即将开建,沿途处处都是江南美景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62——沪杭甬铁路
老上海的铁路【38P】
上海故事|上海火车站变迁
史话|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上海南火车站被毁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