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0年前迁往台湾的河大精英骨干

60多年前,迁到台湾省的河南大学校友有300多人,这些河大校友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祖国的宝岛台湾,在推动宝岛的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12年,河南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为了筹备百年校庆,今年11月2日,河南大学派出一个工作小组赴台湾省收集历史资料。在宝岛,河南大学的工作人员接触到许多阔别母校60多年的老校友,亲身感受到他们对母校、对中原的深厚感情。

董作宾:创立甲骨断代学

11月16日,河南大学的工作组刚从台湾省返回,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市隆重开馆。

甲骨文揭示了三千年前一个王朝的秘密,而揭开这一秘密的重要研究者就是河南大学校友、已故甲骨学大师董作宾。11月9日,河南大学工作组一行在台北市见到了董作宾之子董敏。

董敏先生已年逾七旬,是一位摄影师。退休之后,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如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整理父亲留下来的甲骨文资料。

“他为我们打开了三千年前的时空画卷。”董敏先生讲述了父亲和同事们在殷墟发掘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1936年,在董作宾带领下,河大校友石璋如、尹达(原名刘曜)等十余人对殷墟进行第13次发掘,这次共挖了127个洞。

石璋如负责监工,尹达负责考古的情况记录。在最后一天收工的时候,石璋如到工地去巡视检查挖掘情况,在第127个洞边,看到有一个大泥块,就用脚去踹。没成想,这一脚竟踹出一个惊天发现。泥块下面是一个洞,在洞里发现了大量埋藏的甲骨,经统计,一共有17295片。这是到目前为止一次性发掘出甲骨最多的考古活动,这个洞也就是甲骨考古史上有名的“127洞”。

在南京历史语言研究所里,董作宾等人花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才把所有的甲骨清理完。

1948年年底,董作宾随相伴多年而不忍心分开的大批文物迁往台湾省,任台湾大学中国古文和历史教授。

董作宾对甲骨学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甲骨断代学。他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是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他将盘庚迁殷至纣王灭亡这273年间的殷墟甲骨文,用十项标准分为五个不同时期。这“十项标准”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看似“浑沌”一团的甲骨时代的大门,使10余万片甲骨“各归其主”,有条不紊地划归五个不同时期,隶属八世十二王的名下。

石璋如:时刻关注着殷墟

作为董作宾的学生,1932年毕业于河大文学院文史系的石璋如也随历史语言研究所一起迁到台湾省。河南大学工作组专程拜访了石璋如先生的儿子石磊。

到台湾后,石璋如一方面在台大考古人类学系讲授田野考古,一方面时刻关注着祖国大陆的考古事业,特别是殷墟的发掘和研究。

1980年河南大学校庆时,河大台湾校友会将石璋如新出版的《安阳殷墟发掘报告》赠送给母校图书馆。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花园庄东地发现一个甲骨坑H3,出土大龟版近300片。社科院研究员刘一曼女士撰写文章《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坑发掘记》发表在《文物天地》上。石璋如看到后非常重视,马上撰写文章《殷墟大龟版五次三地出土小记》在台湾省予以介绍。

2004年,年过百岁的石璋如老人去世。

管守严:育出凤梨新品种

2005年5月18日,16种台湾省水果首次登陆祖国大陆一些城市销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位居台湾三大水果之首,色、香、味、形俱佳的台湾凤梨。其实,台湾省农业的发展凝聚着河大校友的汗水。

河大工作组拜访了已90岁高龄的管守严先生,他是河南大学1946届农学院毕业生。

管守严先生说,抗战胜利后,他和同学一起接受学校推荐,到台湾省参加战后重建工作。“这一走就是60多年啊!”

管守严当时被派到台凤公司分厂凤山厂任技术人员。面对厂房设备简陋,人才、物资匮乏的困境,管守严和他的同事们克服困难,恢复生产。为了让凤梨罐头的生产有一个统一标准,管守严编写了《凤梨标准工作法》作为教材,教授员工凤梨进场检验、封盖、仓储包装、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他培育出凤梨新品种,提高了凤梨的产量。

1963年,管守严负责建设了台凤新厂,台凤新厂每年外销凤梨、洋菇、芦笋、竹笋、番茄等近3000万箱。“台湾省人民吃的水果、粮食,其中都有我们的辛劳。”管守严自豪地说。河大工作组还寻访到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两度出任联合国粮农顾问,对加快台湾省农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的赵连芳;创办屏东农专森林系,确立森林学基础的黄希周;建水库,修公路,对台湾省水利和交通发展功不可没的邓祥云;园林艺术专家邓定华,洋菇种植专家胡克仁,水稻种植专家李五超,凤梨种植专家李多蠧,金门高粱酒的开发者赵子清等等……他们都是河大校友,对台湾经济发展,他们做出了很大贡献。

百位校友:活跃在教育界

河南大学在台湾省的校友中,从事教育职业的有近百人。从中学到大学,都有河大校友的身影。河南大学原校长张鸿烈、李敬斋、查良钊、邓萃英、刘季洪、王广庆、田培林、姚从吾等均在教育界影响较大,为台湾省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阎振兴是美国俄亥俄大学工学博士,1947年起任河南大学工学院首任院长。到台湾省后,阎振兴先后任台湾大学工学院院长、“教育厅长”、成功大学校长、“教育部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在任“教育部长”时,他制定九年义务教育规划,仅筹备一年之后即付诸实施,并大力发展专科职业教育。

法政学家杨亮功一生钟情教育事业,1928年他到河大任教授兼文科主任。到台湾省后,杨亮功曾担任“监察院秘书长”、“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同时,他还在台湾师范大学和政治大学授课,桃李满天下。

“中国行政学之父”张金鉴1935年担任河南大学教授兼训育主任。到台湾省后,他任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兼政治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所主任,著有《行政学典范》、《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文官制度史》等。

60多年前,河南大学有300余师生迁到台湾省,如今健在的有31位,年龄最小的85岁,最大的已102岁高龄。河大工作组一行分别拜访了河南大学原校长张鸿烈之子张正中、李敬斋之侄李德武、查良钊之侄查重传,还有张金鉴之子张润书及老校友管守严、李选民、王庭帧、胡开仁、魏仰绍、张振印、李多蠧等10余人。他们不仅畅谈了自己深深的河大情,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校徽、毕业证、著作、老照片等捐赠给母校。

见到母校派来的工作人员,河大校友非常高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商考1:涉殷地名
致河南大学全体校友的感谢信
河南大学
专题(音频)| 万佳乐:战时不忘学习,危中迎难而上——河南大学小史(南阳话)
千年帝都开封承载不了这所大学,河大再次无奈了
我校探望95岁老校友王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