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战盔及装饰
userphoto

2023.10.11 江西

关注

中国古代头盔边缘的装饰叫什么

1、鹿角胁立兜

本多忠胜所爱用的头盔。其最大的特徽便是有巨大的鹿角装饰於其上。使用鹿角为装饰的原因,是因为曾发生过有只鹿引导本多忠胜渡过暴涨的河川之事。

2、马兰后立付兜

丰臣秀吉所爱用的头盔。在头盔的后半有如马兰之叶散开而呈光轮状的装饰品,可看出秀吉喜欢华丽的头盔。据说他在平定九州之际,便是戴著此头盔出阵。

3、金银象嵌兜

据说是加藤嘉明由德川家康之处所获赠的头盔,相当具有南蛮的风格。顶上装饰著宝珠,在涂黑的钵形部分则是绘有金银两色龙纹及文样的珍品。

4、金覆轮筋兜

最上义光所拥有的头盔。钵的部分涂上黑漆,而帽筋的部分则以金色的覆轮装饰。头盔的前缘(真向)有著精巧的菊透式三锹形装饰物。

5、一谷兜

在头上有平板状装饰物的头盔。在前半部的圆形板是仿造源平合战的古战场·一谷的形状。曾为竹中半兵卫、福岛正则等名将所爱用。

6、三日月兜

前半部装饰有三日月形之头盔。也有装饰半月形或日轮形。至於其三日月的大小也不尽相同,据说伊达政宗与山中鹿之介等武将皆好此头盔。(日本有所谓“三日月兜”精神。日本战国时期,山中幸盛 死了,他的“七难八苦”的精神却成为日本武士精神。 他的事迹经过五百多年的宣扬, 已成为日本人忠贞不渝的象征。 后世的武士向主公宣誓忠诚的时候, 都爱对着“三日月”战盔再次起誓, 以示其忠诚可媲美这位先辈。

7、银白檀涂兜

由黑田寿高赠与家臣的合子形式的头盔。所谓的合子形便是仿造附有盖子的漆碗形状的物品。而白檀涂便是在底铁贴上金、银、锡箔后,再涂以生漆的方法。

8、大水牛胁立兜

其特徽为仿巨大水牛角所作成的头盔。据说是黑天长政的爱用物。在两侧的巨大牛角虽有威吓感,但由於其材质是由木头贴上金箔所制,因此实际上比看起来轻便。

9、饭纲权现付兜

以金质的饭纲权现为前方装饰头盔。所谓的饭纲权现即是不动明王德化身,为战国时期被广泛信仰的神佛之一。是以虔诚著称的上杉谦信所爱用之头盔。

10、唐冠形兜

仿造中原冠型式所制成的奇特头盔之一。在帽子后方装饰著缨,其形式虽然朴素,但两侧的部分就有著各种表现个性的装饰。藤堂高虎也曾相当爱用。

11、大钉后立兜

特徽为在头盔后方以大型钉子作

古代头盔顶端的羽毛叫什么

古代装饰武将帽盔的是“鹖”鸟(褐马鸡)的尾羽,褐马鸡勇猛好斗,中国早在汉代就有将其尾羽装饰武将帽盔以示英武的记载,东汉的虎贲中郎将,要以“鹖羽”做冠饰,曹*曾曰:“鹖鸡猛气、其斗于必死,令人以和褐鸡为冠,像此也”。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褐马鸡“**齐觅食,有被侵者直往奋斗,虽死忧不置”。

古代头盔

盔缨或者帽缨,是将士职位的一种标示,另外有炫耀战功的作用,常见为红缨,仪仗用的多见雉鸡翎,较不方便。有点类似于文官的帽翅,加长的帽翅除了妨碍下臣们交头接耳以外,以装饰作用居多。

古代战马的装饰物都有哪些

鞍、韂、嚼、环、是传统的御马四大件,下功夫做文章也只能在这几个方面。

古代头盔上面有两条樱的是什么年代

楼主说的在戏曲中常见,历史上可能有相似的

在中国戏曲界统称为“翎子”的物品,是一种在某些人物角色的头盔上所要插戴的装饰物——雉鸡的尾羽。在中国山西的一种地方戏蒲剧中,有一种特技叫做翎子功。就是用这种装饰物配合身法动作,来完成的一种特殊表演技巧。 古时候的官员官帽上佩戴的就是翎毛,并由翎毛能看出等级高低的。

①清代官吏礼帽上装饰的表示品级的翎毛。(不是楼主说的)

②戏曲中武将帽子上所插的雉尾。(楼主说的)

③春秋战国时期武将头盔上所插的野鸡翎。(估计不像楼主说的)

戴翎子的有这几种人物 :

第一种是英俊、雄武的 青年将帅。如吕布、周瑜、杨宗保、杨再兴等。

第二种是一些刚健婀娜、武艺高强的女将。例如穆桂英、樊梨花、刘金定、扈三娘一类的角色。

第三种是汉族以外的所谓番王番将。 例如《七擒孟获》里的孟获,《挑华车》里的金兀术等。

第四种是古代的起义首领或 草莽英雄,俗称山寨大王的。例如《瓦岗寨》里 的程咬金,《战太平》里的陈友谅 ,水浒戏里的宋江、卢俊义以及《连环套》里的窦尔敦等。

第五种是神仙、妖魔鬼怪。比如《金钱豹》里的豹子精,《三打白骨精里》的白骨精,《泗州城》里的水母以及《闹天宫》里的巨灵神等,这可以显示出他们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第六种是属于非正统王朝的一些武将。比如曹操、孙权,不被民间看作正统,他们手下的将官比如《定军山》里夏侯渊,《走麦城》里的吕蒙都戴翎子。

第七种是很特别的——戏里的刽子手。如《六月雪》里法场的刽子手。还有草鸡大王(不是真正起义的领袖,而是站山为王祸害百姓)。只插一根翎子。这是一种含有 贬 义的处理

古代将军的头盔上为什么一定要有盔缨?

装饰 而且也不一定非要带

为什么古代人头盔上要有个球

每个朝代都不同的,有点是好像我们现在的军衔,有的只是一种装饰品。有些朝代还分严格的将官级别。红缨同时代的鞑子军头上就是动物尾巴,那尾巴也是分级别的... 最初头盔上所插的羽毛是一种好斗的鸟的尾羽。

中国古代帽饰

在中国据说是华夏始祖黄帝首先发明了帽子。奴隶社会时期帽子一开始只是在官僚统治阶层普遍使用,不是为了防热御热,而是它的装饰和标识作用。象征着统治权力和尊贵地位。这是的帽子应该叫“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可以戴帽子,标示其地位和权力的大小,形成一种科层官僚秩序,就是所谓的中国古代冠冕制度,《释名》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见只有士以上的人才可以带帽子,其他平民百姓都没有戴帽子的权利。最初的时候皇帝戴的叫“冕”,士大夫戴的叫“冠”,后来互用,皇帝戴的一律叫“通天冠”当然还有其他细化的规定。春秋战国时期,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学者也不能戴帽子,而是用“帕头”裹头,而且教育学生要树立“轩冕之志”,轩是车子,冕是帽子,就是当官走仕途,可见当时坐车子和戴帽子是官员仅有的的特权。一般平民老百姓只可以用“巾”把头发束起来,穷人可以说是披头散发或者用麻绳把头发束起来。  帽子作为统治阶级内部地位和权力的标示和象征,虽经历朝历代的转变,可以一直没有改变过,样式起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标识更加细化,更加精确,直到清朝结束,民国建立才被取消。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冠冕开始流行于民间的儒人雅士。晋人陆机《幽人赋》中有“弹云冕以辞世,披霄褐以延伫”。这时北方的胡人带来一种真正的“帽子”,“皮帽”,但是因为普遍“汉化”并没有流行起来。隋唐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风气逐渐开放,特别是盛唐时期的开放风气,帽子特殊象征逐渐淡化,但是仍作为一种地位的象征逐渐下流向于民间:一般的读书人和有钱商人及其子弟可以戴帽子,但是仍有区别,有规定的样式,有典型的书生帽和商人帽,在五代和宋时期比较流行。一般老百姓还是用布把头发束起来包裹起来,叫“方巾”。元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帽子开始逐渐流行中原,有皮帽,毡帽,元朝皇帝戴的帽子也有也是珍贵的皮毛做的上面镶有珍珠。明朝的建立,又恢复了汉人的“冠冕”制度。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帽子可以真正流行起来,上至皇帝,下至贫民都可以带帽子。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西洋文化的传入,西洋的帽子文化传入才使“帽子”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上至官僚商人,下至车夫乞丐,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出席宴会头戴高贵礼帽的绅士以及头戴毡帽拉黄包车的车夫,甚至用帽子放钱的乞丐。帽子普及了,它的实用价值开始起作用。  在古代女人可以说不戴帽子的,女子十五岁便束

谁知道古代帽子前面装饰的那东东叫啥啊?

我最讨厌别人引经据典拉,简单点不就行拉,搞的那么复杂谁看,鬼知道你丛哪操来的.答案为:旒.

中国古代头盔上面穗装装饰叫什么?

盔缨

古代头盔顶端的羽毛叫什么

古代装饰武将帽盔的是“鹖”鸟(褐马鸡)的尾羽,褐马鸡勇猛好斗,中国早在汉代就有将其尾羽装饰武将帽盔以示英武的记载,东汉的虎贲中郎将,要以“鹖羽”做冠饰,曹*曾曰:“鹖鸡猛气、其斗于必死,令人以和褐鸡为冠,像此也”。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褐马鸡“**齐觅食,有被侵者直往奋斗,虽死忧不置”。

古代头盔上面有两条樱的是什么年代

楼主说的在戏曲中常见,历史上可能有相似的 在中国戏曲界统称为“翎子”的物品,是一种在某些人物角色的头盔上所要插戴的装饰物——雉鸡的尾羽。在中国山西的一种地方戏蒲剧中,有一种特技叫做翎子功。就是用这种装饰物配合身法动作,来完成的一种特殊表演技巧。 古时候的官员官帽上佩戴的就是翎毛,并由翎毛能看出等级高低的。 ①清代官吏礼帽上装饰的表示品级的翎毛。(不是楼主说的) ②戏曲中武将帽子上所插的雉尾。(楼主说的) ③春秋战国时期武将头盔上所插的野鸡翎。(估计不像楼主说的) 戴翎子的有这几种人物 : 第一种是英俊、雄武的 青年将帅。如吕布、周瑜、杨宗保、杨再兴等。 第二种是一些刚健婀娜、武艺高强的女将。例如穆桂英、樊梨花、刘金定、扈三娘一类的角色。 第三种是汉族以外的所谓番王番将。 例如《七擒孟获》里的孟获,《挑华车》里的金兀术等。 第四种是古代的起义首领或 草莽英雄,俗称山寨大王的。例如《瓦岗寨》里 的程咬金,《战太平》里的陈友谅 ,水浒戏里的宋江、卢俊义以及《连环套》里的窦尔敦等。 第五种是神仙、妖魔鬼怪。比如《金钱豹》里的豹子精,《三打白骨精里》的白骨精,《泗州城》里的水母以及《闹天宫》里的巨灵神等,这可以显示出他们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第六种是属于非正统王朝的一些武将。比如曹操、孙权,不被民间看作正统,他们手下的将官比如《定军山》里夏侯渊,《走麦城》里的吕蒙都戴翎子。 第七种是很特别的——戏里的刽子手。如《六月雪》里法场的刽子手。还有草鸡大王(不是真正起义的领袖,而是站山为王祸害百姓)。只插一根翎子。这是一种含有 贬 义的处理

为什么古代人头盔上要有个球

每个朝代都不同的,有点是好像我们现在的军衔,有的只是一种装饰品。有些朝代还分严格的将官级别。红缨同时代的鞑子军头上就是动物尾巴,那尾巴也是分级别的... 最初头盔上所插的羽毛是一种好斗的鸟的尾羽。

条顿骑士的头盔上有牛角,羊角,和狼首等装饰,它们代表什么??还是完全为了美观??

代表他们的军阶,就像罗马帝国的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一样。

日本战盔

生愿与君同披甲,死亦携手共执锐,桃配山前,

琵琶湖畔,旌旗蔽空声如刀,阳炎决眦厉似箭。

日本的战国时代其实前后不过百年,但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却演绎出无数传奇故事,而我们今天文章就是要向大家介绍承载这段传奇历史的不变主角——武士~~~的盔甲。

武士,尤其日本的武士,是毛主席“枪杆子底下出政权”这句话最典型的历史实践者,从为权贵跑腿卖命的流氓团体到日本世俗权力的顶峰武士们奋斗了一个世纪。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一个能打的流氓配上一副华丽的盔甲就成了称霸一地的武士,最早的流氓与武士间也许真的就差了这一套盔甲的距离。对于一个武士来说,拥有一套能够彰显自己个人魅力的甲胄是值得花费毕生的精力去争取的,将自己戎装的英姿播撒于战场是武士们的浪漫。

先上一组动图带大家回到那个旌旗飞舞、杀声连天的战国时代~~~

手拿武士刀,身披战甲指物旗,头戴各色兜帽是有关日本战国时期武士的影视作品给观众留下的最为深刻顽固的印象,其中又以武士千奇百怪的头盔为甚,这些头盔色彩各异质地也千差万别,帽盔的装饰让人眼花缭乱,乍一看根本分不出个高低贵贱,敌我关系。带着长久以来对于日本甲胄文化的疑问,鲁九班我也是收集了很多日文生料,并拜托长者译制后取其信者写录了此次的文章。

武士的头盔

在日本,武士的头盔被统称为“兜”(kabuto),该叫法源于古汉语头盔的叫法“兜鍪(mou二声)”,已知我们通常称为“兜”的日本头盔是与大铠同时期成型的。在战国初期,武士们的头盔还基本维持在几种较为基本易于辨认的样式,进而到了战国中后期频繁的战事为“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样式风格也随着武士们迫切炫耀的心理而变得“崩坏”,更加大胆的设计催生出不断刷新感官与视觉体验的夸张造型,富有的武士不遗余力地在头盔装饰上方面张扬自己的个性,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日本武士头盔还是可以宗其根源,借以归类。接下来鲁九班将为大家介绍日本战国时期典型的几种“兜”的样式。

星兜起初是配套大铠的使用的,大铠星兜的颈甲(即中式盔甲中的铔)及吹反较大。到了战国时期的星兜实际上只保留了其兜体上突出的牟钉装饰物,吹反的功能也从防御转变为装饰功能,其整体呈现出的风格更接近战国初中期常见筋兜。星兜因为其复杂的工艺和复古的造型而受到老派中上层武士的青睐,在战场上若是在敌阵中望见星兜往往意味着要面对一位经验老到颇具声望的武士。

大爱山口洋介版的织田信长!!!

《军师官兵卫》中,桶狭间之战的织田信长便是头戴星兜的,该头盔的吹返与颈甲的札片连为一体,头盔的前立(即位于头盔前部的装饰物)还是镰仓时期流行的铲形片,整体制式属于比较复古的大铠形制,在战国时期只有高层武士才能负担得起工艺如此繁复的甲胄,当然信长日后所钟爱的南蛮甲因为整体铸造成型的板甲工艺同样价值不菲,不过那些都是后话了,况且也只有织田信长、大友宗麟、上杉谦信这些一个手都能数过来的战国大佬们才穿得起南蛮甲。

阿古陀兜是一种介于大铠的星兜与当世具足(日本人把战国中后期的铠甲统称为当世具足,意为“当代的铠甲”)的筋兜之间过度的产品。其实纵观整个战国的兜帽基本上都是阿古陀瓜形制的(不知道阿古陀瓜的老爷们请百度“李元霸的锤子”),但唯独阿古陀兜的兜体蚓板是完全按照阿古陀瓜的弧线严格拼接独立成型的,其眉庇基本保留了大铠星兜的样式,辨识度极高。该种头盔只设前立,没有肋立和后立(即不设头盔侧面与后面的装饰物),且前立样式比较单一,要么是镰仓时期的铲形前立,要么就是山鬼前立。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又会往曾经看过的战国影视剧上联想了,其实影视剧中的阿古陀形兜的出现少之又少,但鲁九班拍着胸脯向大家介绍一位头戴阿古陀兜的战国大佬~~~~~~~~~~那就是~~~~~~甲斐山中的猴子,武田信玄老爷。

一骑没被讨死的并一脸懵逼的虎哥

注意信玄公诹访法性之兜的鎏金山鬼前立与独具大铠风格的眉庇与吹返。

筋兜是日本当世具足发展初步成型的标志性产物,与星兜与阿古陀兜一样,筋兜的品相取决于组成兜体的蚓板数量的多寡,有六间、十二间、三十六间、七十二间,蚓板数量由少及多依次代表筋兜的品质的由低到高。所为筋,顾名思义就是兜体蚓板连接处的突出结构,蚓板的数量越多则“筋”就越为密集,接缝密集的兜帽使得制作他们的甲胄师脑壳胀痛,所以必须抬高此类头盔的价格以用来弥补制甲师心灵和精神所受的创伤。所以有收藏癖好的老爷们一定要认准筋兜蚓板的数量,十二间以上的才有收藏价值。

关原之战的岛左近穿戴的是十二间筋兜,且前立因为干扰作战而被临时卸下

忍城包围战中的大谷JJ,可以看出来大谷戴的是一顶三十六间鎏金乌鱼前立筋兜

《风林火山》中长尾家臣宇佐美定满佩戴的也是一顶三十六间筋兜

可以看得出来,筋兜的影视资料还是十分丰富的,且其佩戴者基本上都是日本历史上个性中庸内敛的武士。当然,也有极个别例外,比如马屁精伊达政宗的头盔,虽为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七十二间筋兜,可是年轻加上独眼让这位战国末世的枭雄对自己的气质蜜汁自信,在自己的头盔上硬要顶上那么大一个下弦月,有多大呢

看看仙台市中伫立的这座雕塑,较为详实地展现了伊达政宗三日月前立兜前立的尺度,很难想象这种头盔在前线砍杀会是怎么样的情景,会不会有敌军的大将一上来就抓住他命运的三日月前立。

日根野型兜来源于头型兜,头型兜因为其造型与日本武士的月代头极为相似因而得名,而日野根型头盔则是命名自一个不怎么出名的武将日野根弘就,虽然战场上没能扬名立万,但其在甲胄方面的设计才能却是堪称杰出。首先,日根野形兜的钵体基本是三到四片铁片组成,工艺简单易于生产,并且由于眉庇与兜体一体成型,头盔两侧吹返进一步缩小甚至消失,这使得保养与使用难度大大降低,即便是下层的乡下武士也有能力承担的起一套体面的战甲了。

《关原之战》中西军的传令兵便是穿戴一体成型的日根野型兜

《关原之战》中的石田三成居然没有带着他的乱发冲天肋立兜,而是和手下诸多家臣一样着日野根型兜

说日本甲胄防御性不足的还是要放下民族偏见,胴丸的防御力关键时刻还是能救命的

值得一提的是日野根型兜的颈甲在靠近肩部的札片以反曲的形式避开了肩胛骨与斜方肌的位置,使得作战活动更为方便。该型头盔完美结合美观与实用两大要素,也为后世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源泉,譬如黑泽明、乔治·卢卡斯、昆汀·塔伦蒂若都是日野根型兜的忠实追捧者,关于他们的道具设计将在后文出现。

桃型兜就是那些总是不怎么安分又嫌弃日野根型兜太普通的武士琢磨出来的产物。两片铁板拼接成形如仙桃的兜体,兜体中部有明显的脊状突出,这是由于受到南蛮甲的影响所致,当时的西班牙头盔制式借葡萄牙人传入日本,追求时尚同时又不想被别人背后骂为山寨的武士们可谓是中西合璧了一把,这种头盔最早在与葡萄牙人交往密切的九州岛的大友家流行起来。

《无名爱歌》中的大反派即配有桃型兜,尖尖的头顶造型很适合反派的身份

无巧不成书,我最讨厌的战国二五仔福岛正则也配有一套牛角肋立桃形兜,桃形兜果然是坏人们的共同选择。

官帽型兜其实是日本战国中后期各种奇形怪状的头盔的总称,其中包括鲶鱼兜、乌帽子兜、乌纱兜等种类,说白了就是武士们仿照朝中公卿贵族官服或便服中的帽子的制式设计而成的,不仅山寨本国的,还山寨外国的尤其是中国的,例如真田信之的乌纱兜就是仿制明代官员朝服的官帽。

藤堂高虎的仿宋官帽乌纱兜

再例如号称日本战国第二大马屁精的近江国土豪藤堂高康之子藤堂高虎也是佩戴了一顶仿宋制的乌纱兜,在类似唐巾的兜体后部插有两片夸张的帽翅堪比蜻蜓翅膀,翅根配有特殊的弹性固定件,走起路来两片帽翅上下抖动,打起仗来真是苦了身边的侍从。

左图为前田利家的金鲶尾兜,右图为加藤清正的银箔乌帽子兜

无论是鲶尾兜还是乌帽子兜,其都是对日本旧时公卿贵族狩衣装束所带的高款乌帽子的仿制,鲁九班认为很多人将其归类为鲶鱼兜其实并不准确,武士的头顶要么顶着山鬼、老虎、大龙虾这些看起来吓人的生物,要么就是家纹、抽象符号之类简洁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单独以鲶鱼为名为兜帽进行归类不大说得通。我也确实曾见到过以鱼作为兜体装饰替代前立的头盔,不过即便是偶有出现的个例,其样貌也都是建立在乌帽子兜体基础之上的。

从最初的星兜再到战国末期的官帽兜,岛国武士们的审美在激烈的战事与频繁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中逐渐趋于开放,大胆新颖时髦的设计款式在战国末期如爆炸般迅速于武士阶层扩散,然而万世终究归于一统,随着德川幕府的建立,这历经百年才开化的设计审美被苛严的幕府新规扼杀于启蒙的摇篮,刀剑都砍不穿的铠甲却被历史潮流杀得片甲不留,在此后二百年间的岛国审美也似乎被凝固冻结在这狭小的国土之中。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些历史的遗留物却被保存的出奇的完好,这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者们留下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兜之当代影响

好的设计元素当然不会被敏锐的创作者所埋没,接下来我们一起挖掘几组“兜”在当代影视剧中的影子。

遥想公瑾当年

老三国什么都好,就是这周都督的头盔一上镜就格外出戏,小时候就感觉怪怪的,感觉额头上那两个抖来抖去的“蚂蚱角”与周围的场景不是一个时空的产物,后来才知道是道具舞美为了突出人物英姿勃发的气概将“日本战神”源义经星兜上的铲形前立帖到了明代制式头盔上,然后又将这中日结合的明代头盔戴在了一位东汉末年的武将头上,怎么样,乱不乱?

但是不管设定如何的不合理,至少有一点是明白的:抖动的日本铲形前立确实符合周都督的英雄形象。

在诸多机甲漫画的作品中同样能够见到熟悉的日本武士头盔的元素,譬如沙扎比头部的颈甲和各型高达额头的前立。有一点军事常识的读者都知道武器的设计的要义是实用高效,而武士头盔中的一些构件在机甲漫画中既不实用也不高效,单纯就是为了帅,这也许就是漫画作者太田垣康男对那个战火纷飞热闹非凡年代的致敬。

《星球大战》中黑武士的灵感来源于日本武士的概念无需过多赘述,其实在电影中的其他角色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日本兜帽的相关设计,从帝国军各兵种的头盔中能明显感觉到武士风的存在,而被新东家迪士尼纳入囊中的该系列重启之作也依然延续着卢卡斯时代的日本武士风格,包括新反派凯洛·伦的头盔也是像极了日根野型兜。

除了卢卡斯,还有众多好莱坞导演钟情于日本甲胄文化,昆汀、罗德里格兹、迈克尔·贝、雷德利·斯科特、诺兰,观众总能在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瞥见一两个日本甲胄的影子,这是日本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博大的中华文化也理应有其自己的温度与个性,每一次文明的冲突每一滴祖先流淌的血液都不应该被寥寥几行文字所遮掩,期待我们在三国、隋唐之后能发掘更多激动人心的英雄史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武将头盔千奇百怪:信不信我一枪崩掉你头上的爱字
王少良:京剧中的“盔头”
日本甲胄图文详解之三
清朝“顶戴”简史(上)
古代武士头盔4
神农架野生动物的故事28—— 白冠长尾雉/刘胜祥/奇闻异事求解303/2021051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