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记》第一世家 吴太伯
userphoto

2024.01.06 江西

关注

泰伯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三以天下让”,开创勾吴国。而且在于他以谦让的风范和宽阔的胸怀溶于荆蛮习俗之中,并将黄河流域较具优势的礼仪和生产技术加以糅合与交融,带领民众开创新的事业,使原来的荆蛮文化的文明价值提升了一大步。最终形成影响至今的“吴文化”。孔子赞叹“可谓至德也已矣”,司马迁《史记》列他为“世家第一”。他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的精神,万古长存。


相传,农历正月初九是泰伯的诞生日。为纪念他老人家,从古至今每年这一天,民众从四乡八镇赶朝泰伯庙。以后,发展成盛大的民间文艺演出活动,并形成集市贸易交流会。从农历正月初八至初十,三天中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且相沿成习,至今依然。梅村和鸿山民众,还在农历三月初三(今改为清明节)纪念泰伯逝世,家家户户备上酒肴,带上香烛和鞭炮,赴鸿山泰伯墓地进行隆重祭奠,怀念泰伯的三让美德和创建吴国的伟大功绩。百姓中也流传着“千树万木林森森,高山险路石磊磊①,江南文化泰伯兴,吴歌如海源金匮②”的歌词。

①磊磊:俗字,读堆。石磊磊,指高山是由一块块石头堆砌而成的。

②金匮:无锡旧称。

泰伯的崇高德行,为历代文人学士和骚人墨客所敬抑。除孔子在《论语·泰伯第八》中高度评价泰伯外,唐代诗人皮日休作诗云:“一庙争祠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芬;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明末无锡东林党著名人士高攀龙作《泰伯城》诗道:“泰伯城荒德末荒,至德遗址尚流芳;试观霸业今何在?不比勾吴让国香。”清初无锡诗人李崧作《泰伯墓》诗云:“三让成国业,东南文教开;勾吴冠中夏,陵寝仰崇台。古道不复见,斯民良可哀;空山闻落木,清响自天来。”2000多年来,歌颂泰伯的诗歌,有记载的达数百首之多。

从官方记载来看,泰伯墓,初为“民世修敬焉”。东汉永兴二年(154)四月,汉桓帝令吴郡太守糜豹修筑墓道茔门,这是历史上最早有关修建泰伯墓的记载。糜豹在《泰伯墓碑记》中写道:“其规模宏远,霞骏云蔚,巍然肖皇山之宫焉。”同年10月,泰伯四十一世孙灌阳侯吴如胜向东汉桓帝进呈家乘世系,桓帝很高兴,赞叹道:“贤哉吴泰伯,庆泽弥流长。”并任命吴如胜儿子允承为“奉祀侯”,作泰伯墓、庙的主祀官,岁时祭享。

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明帝下令,祭祀泰伯须用王者之礼。在墓前立“至德碑”,在茔门南建“享殿(堂)”,赐乐器于享殿。添墓、庙守卫50人,在享殿门前立24戟为仪仗队。赐田100顷,永立祭祀。令晋陵太守殷师管理,并封泰伯四十九世孙吴皋孟为“昭衍公”。

晋成帝咸和三年(328),诏吴郡太守虞潭主持庙祀,撰文立碑庙中。

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帝以太牢(牛、羊、豕三牲全备)祭泰伯,并“勒石于庙庭”。

唐贞观十三年(639),下诏重修扩建大殿庙门并遣礼部尚书韩太冲,著作佐郎童显致祭。钦赐金炉、香盆、花瓶及祭器一套,作永久供奉;还在享殿特建祭器库,添100户,立四季享礼。

唐贞观十五年(641),诏泰伯六十四世孙附马都尉吴世伟置祭田千顷,永为庙祀。定下泰伯像衣冠式样。命太守检校魏征撰碑于殿阶,派官员隆重祭祀。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赐嘉、湖二府田386顷,永充庙祀。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命朝散大夫梁周翰祭泰伯,赐金帛祝文,又赐墓旁苗田223亩,规定收入作为祭墓之用。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遣龙图阁学士孔道辅祭泰伯,赐绕墓田百亩,规定每年收入,入墓仓使用。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帝赐“至德”匾额,遣官致祭。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封泰伯为“至德侯”。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封泰伯“三让王”。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诏祭三让王于“至德殿”,并赐金帛。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派御史中丞察罕贴木儿致祭泰伯。

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敕封“吴泰伯之神”,并规定春秋两祭。祝文曰:“三让至德,民无可称,周基八百,由斯而成。”

明弘治十三年(1500),无锡知县姜文魁“捐奉倡民”,重修墓、庙。嘉议大史、吏部侍郎王鏊撰《无锡县重修泰伯庙碑》。

明弘治十四年(1501),总兵杨文建亭立墓碑。

明正德十二年(1517),无锡知县姜士元集资千五百金,重修泰伯庙,奉政大夫、户部郎中钱荣撰《泰伯庙赡田记》。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地方善士倪程捐资修葺,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撰《泰伯庙记》。

明天启年间(1621——1627),无锡知县吴大朴修葺泰伯庙。

明天启三年(1623),著名东林党入华允诚立石墓表,高攀龙写碑文。

清康熙十三年(1674),无锡知县吴兴祚捐俸整修墓地,乡民捐田七亩四分,立碑记载。

清康熙三十年(1691),无锡乡贤蔡鹤龄修葺泰伯庙。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圣驾南巡,驻苏州行宫,御书“至德无名”匾额,赐庙供奉。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三吴(今吴县、常州、丹阳)巡抚吴存礼修葺泰伯墓。

清雍正四年(1726),知县王乔林为墓立碑,“勒石永禁”。

清乾隆三年(1738),金匮知县王允谦“请帑重修”,更建享堂墓门。乾隆帝为庙御书“三让高踪”匾额。

清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第一次南巡,遣散秩大臣乌木太祭泰伯。二十二年(1757)第二次南巡,遣刑部左侍郎钱维城祭泰伯。二十七年(1762)第三次南巡,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程岩祭泰伯。三十年(1765)第四次南巡,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张若澄祭泰伯。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邑令吴钺修泰伯墓。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知县齐彦槐重修享堂墓门,并写门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筑石围墙,建丰乐桥。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住持道士张曜修泰伯庙。

清咸丰十年(1860),住持道士戈培、许日新重修泰伯庙。

民国六年(1917)六月,代总统冯国璋题赠“端委风高”匾额,江西督军李烈钧题赠“至德无称”匾额。

民国三十七年(1948),族人捐资修泰伯庙,国民政府委员吴稚

晖撰《重修泰伯庙记》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题赠“锡邑之光”匾额;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题赠“泰伯庙”匾额。

1957年,无锡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泰伯庙等十一处文物保护的通知》。

1982年,泰伯庙和泰伯墓均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江苏省、无锡县两级人民政府拨款135万元重修泰伯庙。

1993——1998年,海外宗亲乐捐,修葺玉皇殿、三让堂、尊贤堂、泰伯古井亭、关帝殿、至德名邦大牌楼等。

中国香港吴多泰、吴雄,旅港吴氏宗亲会,中国台湾吴伯雄、吴天祐,献了堂匾;世界至德宗亲总会,台湾吴乾华,台南、苗栗等宗亲会献了抱柱联;吴天祐又献了红木祭卓、铜烛扦。

1999年,经江苏省、无锡市两级政府的批准,镇政府决定全面扩修泰伯墓。由省市建委,省太湖建筑公司共同设计,历史研究等专家多次会同论证,决定按盛唐时的规模恢复泰伯墓风貌。墓区由原来的3亩左右扩修至23亩。巍峨古朴的宏伟建筑,布置考究的陵园建筑,历时年余,胜利竣工。泰伯墓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古墓”。新扩泰伯墓,共耗资800余万元,其中,政府及地方干群出资占半,吴氏海外裔孙捐资占半。

自2000年泰伯墓扩建告成,激起海内外宗亲捐献《归宗碑》的热潮!

宋文学家诗赞泰伯     宋·范仲淹

至德本无名,宣尼以此评。能将天下让,知有圣人生。

宋·蒋堂

泰伯何为者,不以身为身。逊避天下位,奔走勾吴滨。

隐德昭来世,遗祀传斯民。吁此廉让国,合生廉让人。

吴太伯世家第一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佰、仲雍二人乃饹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梅村位于无锡市东南方,距无锡市中心12公里,梅村古名梅里,乃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因让王位从陕西岐山奔吴至此建勾吴国时的都城。

公元3200多年 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非常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来让姬昌继承王位。泰伯为了成全父亲的这个愿望,就三让王位带 着弟弟仲雍,从中原到了现无锡市郊的梅村(也称梅里),开发了广大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吴国,因此梅村也被誉为江南第一古镇。

以后姬昌继承了王位,就是赫有 名的周文王,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八百年的周朝。

当时这里还是荆蛮之地,泰伯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耕种技术传授给当地的人们,并带领人们开挖了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泰伯港,以后经历 代加宽。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条运河还是当地主要的交通渠道。

为纪念泰伯开发江南,宣扬他三让王位的“至德”,歌颂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伟大功绩,从汉代起,人们分别在泰伯建吴和开拓的梅村镇,以宅为祠和庙,

泰伯庙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是汉桓帝刘志敕令即宅为祠,现存主殿、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清代也有修建。1983年至 1986年进行整修,并复泰伯塑像一尊,吴国历代帝王、名人塑像30尊。

梅村泰伯庙195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省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再整修好的泰伯庙仍保持明清两代建筑风格,四周黄石围墙。庙前有照池,池上架单孔拱形石桥,名“香花”,为明代原物,制作古朴。

桥北立有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上镌“至德名邦”四字。石坊北为头山门,立有六根石柱,系青石质地,都是两截镶装而成,每根都是高6米。中间两根饰有云龙纹,两旁的柱上饰有仙鹤云彩,此种古建筑目前国内罕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拜谒吴姓始祖泰伯庙
3200年前的一次礼让成就了今天的吴文化
【原创首发】高踪仰止泰伯陵
08.1 第八编 阎 氏 源 流
苏州泰伯庙
苏州阊门内下塘;陆状元,苏州一代先贤,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开拓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