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汉农学家赵过
userphoto

2024.02.15 江西

关注

赵过,汉武帝时期的农业官员,籍贯、生卒年不详,是中国古代历史著名的农业学家,赵过推行的代田法,为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做了巨大贡献,他所创造的农具,耕地方法非常巨有实用性,即使到现在,在中国云南偏远农村,还有农民使用赵过发明的三脚耧车。

赵过简介不详,根据仅有史书考证,《汉书·食货志》中说在汉武帝时期,由于汉武帝南征北战多年,国库空虚,农业不兴,朝野不妥,因此,汉武帝非常急迫的想要振兴农业,就任命了赵过担任搜粟都尉,让他推广代田法。

能从史书中得知,只有赵过推广代田法相关的事项及赵过发明的配套农具,至于赵过的生平就没有叙述了,不过可以推测,赵过在担任搜粟都尉之前,一直从事的都是农业相关的事而且还任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农业生产方面的官,对全国的农业生产情况都有所了解,在上任搜粟都尉后,赵过开始试验他的代田法的产出,事实证明代田法确能提高产量,于是赵过开始全国大范围的推广代田法。赵过的代田法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农业产出大幅上涨,有效缓解了当时民生萧条的局势,为汉武帝以后的朝代打下了良好基础。

赵过简介尽管不全,人生事迹也仅限于代田法,但是只凭借其在农业上创造出的代田法就足以名垂千史,因为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就是最大的贡献,就像现在的袁隆平院士,多少年过去后,依然受人尊敬。

赵过的成就

赵过,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农业学家,任搜粟都尉之职,赵过发明创新的代田法,对中国后世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过的成就,就是独创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性的代田法,赵过代田法能显著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有效的缓解了当时汉武帝连年征战所造成的温饱问题。

现代农业的垄沟就是从赵过代田法变迁来的,赵过为代田法专门发明的配套农具,在现在的云南偏远农村还在应用,可见代田法影响时间之久远,经得起历史考验而流传下来的,都是极具实用性的,可见这些发明创新是非常成功的。赵过在推行代田法时,先让有经验的农户使用配套的农具,让第一线的使用者亲测功能,这些措施在现在看来仍然非常科学,而且推行代田法之前,赵过自己先做了一系列严谨的实验,得出的确产量有所提高才再全国范围内推广,非常严谨慎重。

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了详细了代田法实施措施,把常规的平缦田换成一亩三垄田,沟垄岁更,不仅有效防止了作物禾苗早夭,还有生长间距、倒伏问题,更重要的是有效的利用了土地的持续肥力,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复合耕种。赵过虽然生平不详,籍贯也不详,但是凭借赵过代田法,成为了影响中国历史的千古功臣,自古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赵过的农业知识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凭借个人聪明才智,创造了代田法。赵过的成就,彪炳千古,惠及后世,历史会永远铭记他。

赵过代田法

赵过,西汉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业学家,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载,赵过代田法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农业创新之一,大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为中国这个自古以来农业大国做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

赵过代田法 壁画

赵过生平不详,史书中重点记载的还是赵过代田法,有关代田法的具体措施方法及配套农具的说明,赵过代田法的创新背景是由于汉武帝时期,南征北讨导致的国库空虚,农业不兴,百姓温饱问题比较严峻的局势,自古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统治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解决了外族侵扰后,汉武帝着手解决内部温饱问题,他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赵过代田法开始首先在皇宫离宫等空闲地块试种,成功后又在当时官府的公田内试种,得到了粮食产量要比没施行赵过代田法的地多收一斛,这让推广赵过代田法有了可靠依据,于是全国大面积开始推广赵过代田法,并且赵过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培训有经验的农户使用配套的农具,积极推进基层的农民认识到赵过代田法的先进性,这些政策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非常具有科学性。


赵过代田法,一亩三垄,沟垄岁更,即保证了农作物之间的合理生长间距,又保证了土地持续使用的足够肥力,并且赵过还专门为赵过代田法制作了配套农具,大大提升了播种耕种的劳动生产率,这一系列的农业创新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农业耕种史。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农业上有很多生产经验和发明创造。赵过是古代在这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物之一。汉武帝末年,赵过被任命为搜粟都尉,发展农业。赵过研究和总结了农民的生产经验,发明了“代田法”,创制了新农具,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在这以前,耕作技术是比较落后的。农民们把土翻起后,就往下播种,也不分行列。这是一种原始的耕作方法,容易消耗地力。为了使地力恢复,今年耕种的土地,明年就得停止耕种,休耕一年。贫瘠的土地,甚至还得连续休耕两年或三年。

古时地长一百步、宽一步(一步六尺)为一亩。“代田法”是在这六尺宽的田亩中分为垄、甽(zhèn 田地中间的沟)相间的三垄三甽。垄和甽都宽一尺,甽低垄高,甽比垄深一尺。春天把种子播到甽里,长苗以后,除去垄边杂草,把翻松的泥土培盖在甽中的苗根上。等到夏天,垄土已全平,而苗根埋土已深,可以增加耐风和抗旱的能力。下次耕种,再把原来的垄改为甽,甽改为垄,这样每年甽垄互相更代,叫作“代田”。用“代田法”,不必把整块土地完全休耕。由于土地时常翻动,土质松软,对于庄稼的生长也有好处。用“代田法”耕种的田地,都是“用力少而得谷多”,一岁之收,每亩常过普通不用“代田法”的田一斛(hú,当时以十斗为一斛)到两斛以上。

赵过发明的新农具有耦犁和耧车。耦犁用两头牛拉两个犁,后面二人各扶一犁,前面一人牵引二牛,共用二牛三人。用这种耦犁犁田,每年可种田五顷。赵过还做了一种人力犁,无力养牛的农民,可以使用人力型。使用人力犁,人力多的一天能耕三十亩,人力少的也能耕十三亩。


耧车是一种把耕犁和播种器结合在一起的播种工具。耧车的构造是:犁上装一个耧斗,用以盛谷种,耧斗的两足外圆中空,直伸到地里。耕地时,一面破土,一面摇动耧斗,种子就由外圆中空的耧斗足播入土中。这比耕完地再播种快多了。用耧车播种,据说一天能播地一顷。赵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农具,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作物产量,在农业生产上给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绩是值得纪念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匈奴悲歌的背后,是大汉王朝农业革命的成果
中国古代的“高科技农具”
西汉的农业与农民(42)
从出土文物看汉代农耕,精耕细作,牛耕的普及也是一大突破
古代过年为啥喜欢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以农为本
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除对匈奴作战外,用力最大的就是兴修水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