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雨雪色达佛学院

雨雪色达佛学院

雨雪色达佛学院

       行走国道317,路况很好,走向色达,沿途,过一措再措,第二措一潭丫丫葫芦式的湖水,紧连一片大冰川的搬运遗迹。进入炉霍县境一路的藏居新宅,粗大的巨木立柱,厚实的木楞当墙,样式基本统一,耸矗山坡,河边,伫立路旁,田头,很有些地域特色。

       翻越过翁达山口就进去到了色达境内,五年前走过的道路还在,只是换了模样,道路全新,路边的藏族民居更多,也更新,尤其是路边的寺庙建筑也更加的多,更加的富丽堂皇。虽然也有一定的特色,但,原先淳朴自然,让人怦然心动的绝美风光不见了,尤其是过美丽的乡村——旭日乡,那藏民在田间边劳作边歌唱的场景,那山坡散居的房舍,那山弯矗立的白塔,都是我记忆犹新。这次再走,也只是再次走过了。

       细雨中,来到色达的喇荣五明佛学院前的落诺镇,变化较大,随着佛学院知名度的提高,佛学院山谷前有了较繁华的小镇,但,找宿地依然不易,只能住谷口有高低床的旅店,又是一种体验(三十元)。

        雨停,进入佛学院喇荣沟山谷。现在改规矩了,以前车可以直接开进山谷,开到学员住宅小红房的脚下,如今只能车停谷口,游客和僧侣只能靠大公交来摆渡,价格三元,也就三公里路程。

       雨又开始淅淅沥沥下,雨中徒步走上山谷,谷口又增加许多的木屋,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区别谷中的红木屋,这些木屋全部都是粉刷成了黄黄的颜色,而且还和红木屋拉开一定距离,形成一个独立的区域。道路道是十分通畅,不仅有车行的主干道,还有许多水泥铺就的人行道,十分规整。

       走进山谷,走近佛学院,十万红红的小木屋满山谷铺满,这样的场景还是让人心动的。有了第一次的经历,虽然没有太大震撼,但,还是有所触动。先是一面山坡基本上都是密密麻麻、高高低低的红木屋,排列的木屋相对来说,这片山坡的坡度是较缓的,木屋顶端显露山梁。转过山弯,相对的另一面山坡更是同样,而且是整面山坡铺满了红红的小木屋。不一样的是,这面山坡似乎更陡峭,有些地方上下几乎垂直一线,小木屋更显集中,层层叠叠更显密集,而且是遮盖住了整个山梁。山谷是布袋式的形状,站在谷口目光所及全山谷都是这密密麻麻的红木屋,层层叠压,层层铺展,视觉的冲击真的是极其强烈,不能不再次被震撼到。进入谷底,走上经台。这时的雨也变成了雪,谷中十万多座红红的木屋环峙,高高的耸立的经堂庙宇压顶,再加之纷飞的飘雪,雾霭茫茫,置身其中,天地朔风飞雪的压迫,成千上万座殷红木屋的凝视,让人倍感苍然,更倍感渺小,使人极其地压抑,让人不得不泛生出强烈的郁闷感。

       冒风雪穿行在红色的小木屋间,瑟瑟前行,与佛学院的觉姆们擦肩,与佛学院的扎巴们同往。多多少少感受了些佛学院学子们的艰辛。接近中午,在红色小木屋中间的小广场就有几间不能堂食的小饭店,饮食道还真是丰富:包子、豆浆、白馒头;面条、炒菜,盖浇饭等等。供应佛学院的学员,也能供应给我们这些游客。价格异常便宜。我们也趁机购买一些便宜的食品,一盒盖浇饭,品尝了品尝觉姆、扎巴们平常改善生活的食物,问起味道,只能是填饱肚子。

       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地飘洒起了鹅毛般雪片。大雪中攀登台阶,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佛学院最高顶点的峰巅,山顶台阶并不见积雪,人走的多,制使雪化的快,台阶上都成积水,踏上极其地湿漉。雪雾弥漫,陡峭山坡上的小红木屋,远的是看不清了,近的也多少模糊起来,一会的功夫,白雪就覆盖了鳞次栉比的木屋房顶,一片片,一块块都成了洁白的阶梯状。

       登上佛学院最高的山巅,山风呼啸,雪在风的助力下的更加肆虐,风雪雾交加中走上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金色的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是遮檐的廊坊,很多的藏族信众和喇嘛都在转经,也有不少的游客在挡寒避雪;上层露天,也有一些信众在冒着呼啸风雪转经,风雪里有的已变成了雪人仍在费力地转动着经桶,显得极其虔诚。

       金碧辉煌的建筑八角四方,高居山巅,这就是藏民信众心中的神圣之城——坛城。坛城的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在这里二层的转经台有专门的提示牌,女僧尼单日转经。

       风雪中,沿山顶山脊行,道路已变得十分泥泞、湿滑,脚下的登山鞋几乎浸透,试图寻找走狭窄的僧众觉姆们行走的水泥道,上上下下穿行红红的木屋区,坡大湿滑极其难行,巷路更是迂回道远幽深,不得不退回大路,还得是一脚水一脚泥地前行,山脊道路极其悠长,问询几个人,方才寻觅到下山的大台阶路。大台阶还未完工,下台阶更是湿滑泥泞,几乎是手脚并用走上台阶道。大台阶上看山谷,白雪苍茫,覆盖了层层叠叠的小木屋,远景空濛,近景飘渺,红红的侧墙映衬洁白的雪顶,十万座红木屋沉寂在茫茫的雪雾中。

       好不容易走下大台阶,天已接近混黑,走上对面的山坡,一不注意,竟走进男扎巴的住宅区,同样是红木屋房子,似乎是红木屋外更简洁,居住的空间也更宽敞(感觉)。天暗,先是山坡上红木屋一两盏灯亮,接着路灯亮了,再接着山坡木屋灯陆陆续续开亮,木屋投射出了点点灯火,只是光线极其昏暗,根本难以映亮眼前的街巷,更别说映亮整个山谷了。据说最高山巅的坛城会有射灯点亮,如果射灯打开将会照明山谷,照亮这十万余座的小木屋,也能照亮我行走的道路,但是,射灯始终没有打开,整个佛学院大山显得黑黢黢的,让人大失所望。佛学院山谷的夜昏昏沉沉,十万小木屋的夜景也只能是这样了。

       夜色中,快步走下山谷,途中遇骑摩托藏民,极其友好热情邀请我乘摩托下山,并声明是不收费,难以拒绝,乘上摩托,快捷回到住宿小镇。感谢热情的藏民兄弟,感谢好人。

喇荣五明佛学院,喇荣既喇荣寺喇荣沟,五明即为:因明(辩证法和逻辑学),内明(佛学),医明(医学),工巧明(工艺、技术等学科),声明(语言文字学)。佛学院学习的功课。据说在白玉还有一家叫噶托十明佛学院,十明既学习的功课更多,达到十门大功课。

                   2023年11月26日依2016年10月日记改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色达!如果心累了,就去那里吧!
川西北高原之旅|在色达的日子
须臾停留,永生难忘--佛教界的“北大清华”
--天--葬--
《宁玛的红辉》
我在色达溜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