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在队伍中影响力多大,周恩来回忆一件事说明:性格决定命运

前言

有一句至理名言: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来映照毛主席的一生甚为恰当。

毛主席能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为开辟新中国做出这么多贡献,其实很大因素归结于他早期形成的性格。

就连周恩来总理也曾夸赞说:“润之性格,我等不如啊!”

昔日,毛泽东在领导指挥作战时,深受大家崇拜和敬佩,在队伍中影响力十足,甚至一度成为某些红军战士们的信仰。

那么,毛主席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做到让战士们如此敬仰他?就让我们走进毛主席的一生,探讨一下他的性格吧。

从小养成的“反叛精神”

1893年,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父亲毛贻昌17岁时开始当家管事,后来白手起家,做起了生意买卖。因为善于经营,最后毛家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富裕家庭。

按道理说,家境殷实的毛主席应该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毛主席的童年是在跟父亲斗智斗勇中度过的,两人经常意见不合发生争执。

毛贻昌不识多少字,但生意却做的风生水起。他时常将自己商场上那副做派拿到家里,惹得毛泽东讨厌不已。

毛贻昌对于应酬之事如鱼得水,但毛泽东不同,他性子喜静,不爱过于虚伪的应酬,也不喜欢做生意,对于父亲想让他继承事业的行为也是非常反感,可父亲却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相悖的理念激化了父子二人之间的矛盾。那时候多数父母信奉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所以毛贻昌偶尔气急了也会对毛泽东棍棒加身。

其实说起来,毛泽东虽然老是挨父亲打,却也是家中最受宠爱的孩子。因为是父母的第三个孩子,又加上前两个不幸早夭,父母就特别疼爱他,这也导致他个性十足。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两人水火不容,互相看不惯。

毛贻昌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塑造儿子,想培养儿子成为像他一样“成功”的人。可毛泽东并不愿意活在父亲规划的世界中,终于有一天,二人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1906年冬的一天,毛贻昌在家中设宴款待生意上的朋友,他吩咐13岁的毛泽东帮着招待客人。可毛泽东厌恶父亲在生意场上那些阿谀奉承,不愿过多接触那些人,所以直接跑到书房去,并不理睬父亲的吩咐。

毛贻昌跟到书房去劝他,毛泽东还是不为所动。

看着儿子油盐不进,毛贻昌忍无可忍,举起手,俨然一副要动手打他的样子。

毛泽东一看便赶紧跑出书房,毛贻昌看见他跑,也紧跟在后面追着,父子二人你追我赶。

直到毛泽东跑到家门前的一口池塘边,他道:“你要再靠近,我就跳下去!”说着,竟身子前倾一副欲跳下去的模样。

毛贻昌大惊,赶忙劝他,生怕儿子真的不要命了掉进池塘里。最后毛贻昌在毛泽东面前服了软,这件事才得以结束。

从此之后,毛泽东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重压之下只有学会反抗,才能保护自己,他心中的反抗之花悄然绽放

毛泽东心中的反抗精神从这里开始便彻底觉醒了。

后来,为了摆脱父亲的束缚,他毅然离开家乡,踏上远方求学之路。也正是这种反叛精神,带领他踏上那条救国救民之路!

在队伍中的影响

求学结束后的毛泽东深感国家的腐败,当局统治的无能,便一心投身到救国道路中。后来,他又结识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与之交谈中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又组织湖南学生开展爱国运动,并创办多个革命刊物。

后来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组建共产党后,毛主席开始逐渐发挥自己的才干,并一步步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

1935年,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后,红军开始踏上了万里长征之途。路途中,毛主席与红军战士们经历千难万险,逐渐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周恩来同志后来回忆提起毛主席在队伍中的影响,道:“大家特别敬佩毛主席,也十分信任,无论面临什么险状。总相信他能带领大家脱离险境。”

也确实如此,无数次红军队伍面临险境,毛主席靠他睿智的头脑快速想出应对法办法,让众红军战士心安不已。

红军在渡乌江后,毛主席开始思虑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最后决定从进入云南境内,再北上四川。

可云南有滇军把守,若正面相遇,必然损失惨重。那又该如何避免这些损失呢?毛主席最后想出了一道妙计。

为了将滇军调离云南,中央红军主力前锋逼近贵阳,营造出要攻打贵阳的假象。当时蒋介石在贵阳境内督战,兵力薄弱,见红军来势汹汹,一副要攻打贵阳的样子,不免有些紧张,当即下令滇军增援。

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他的这出“调虎离山”之计奏效了。

滇军离开云南后,云南境内兵力空虚,毛主席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当即下令红军进入云南。

大军压境昆明,这可吓坏了“云南王”龙云。龙云是盘踞云南已久的老军阀,是只老狐狸,他既不想正面对上兵力强壮的红军,也不想被蒋介石看到自己“敷衍”。所以他一面调集各地守军,一面又派人向红军表示滇军只守不攻。

中央红军最终从云南西北方向进入,又按照原定计划成功向金沙江挺进,顺顺利利的度过了金沙江。

如果没有毛主席的这个妙计,只怕是踏上云南境内的那一刻,就要与敌军动起手来,这样难免损失兵力。但毛主席用他的“妙计”,最后让红军不费一丝一毫就到达金沙江。

到金沙江后,红军又需要渡到河对岸。可金沙江水急浪高,渡船需要的船工必须技术很好,否则很容易船翻进河里。

红军从附近的从村子里找来几个熟练的船工帮忙,当时恰好给毛主席他们划船的是个老船工。

老船工年事已高,佝偻着身躯,一大把年纪看起来十分不容易。

毛主席看到了同情不已,他让几名战士上前去帮忙。在下船前,又握住老船工的手说:“谢谢您啊老人家,你可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啊!”说完又让部下拿出一些银元,塞进了老人手里。那些钱,是远远超过本来要付的数目。

1947年3月,国民党军以25万的兵力向陕北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企图捣灭党的政治、军师指挥中心,达到重挫解放军的目标。当时解放军在陕北的兵力只有1.7万左右。

兵力悬殊,毛主席,周恩来只能暂带解放军离开延安,转战陕北。

当时解放军的领导干部们对此都沮丧不已,毛主席见此,安慰道:“我军打战,不在一城一池之得失,而在长久之计。”这话一出,众干部纷纷觉得有理,便拿此告诫底下士气低迷的解放军士兵。解放军们愈发觉得毛泽东深谋远虑。

当时转战陕北途中,路途艰难,天气恶劣,部队总是会遇见暴雨天气。

为了赶路,无论雨多大,大家都正常前进。但大雨不绝,泥土路泥泞不堪,战士们时不时就会滑倒,加上害怕后有追兵,部队一直不怎么停歇,这导致战士们疲惫不已。

一天夜里下着大雨,战士们还在照常赶路,爬到一处山头后,一名红军扭头看到山脚下出现大片火光,他当即警惕起来,大喊:

“山下有追兵,有追兵!”

两者之间距离不远,只有二十分钟的路程。看着大片的火光,毛主席明白敌人人数众多,依照现在的兵力无法抵抗。

敌人就在山脚下,距离之近让大家惊心动魄,但毛主席却依旧镇定自若,他打开地图,认真的研究着。

他四周围着一群士兵,均期盼地等待着他的“妙计”。

恰好当天阴雨连绵,空气中弥漫着大雾,加上树木繁多,毛泽东便让大家隐藏在杂草树木后边。

看到身边的警卫员们紧张,他打趣道:“敌人在后,怕不怕被发现?”

“主席您不怕,我们就不怕!”

“好”毛主席大赞一声。

这一番对话后,身边众战士们心中的忐忑也随之褪去了,准备坦然接受接下来的结果。没过一会儿,侦查手就来报,说敌人未发现我方踪迹,已经全数离开。

这件事之后,大家对毛主席更为敬佩,认为他大难临头镇定自若,非一般人能比。

身为大军领导者,毛主席明白只有自己心中不慌,军心才不会乱。

后来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等在子长县王家坪会合时,在那里听说了山西文水县共产党员刘胡兰的事迹,深受感动,他回去后当即拿起毛笔写出那句名句:“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这副字最后被当地的党机关收藏,看到过字的人都对毛主席书法惊讶不已,称赞:“不愧是毛主席,有大家风范!”

作为一名领导者,毛泽东无论是政治才能、军师才能,还是自己的文化水平,都非常优秀,这才是他能服众的真正原因。

此外,毛泽东总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这让大家觉得他十分亲切。又加上他艰苦卓绝,不铺张浪费的作风,不搞特殊待遇,这又拉近了他与大家的距离,让所有红军战士们都十分爱戴毛主席。

与蒋介石不同的性格

同样是一代领导人,为什么蒋介石最终落得居功自傲,败退台湾的下场?其实还是与两人性格不同。

毛主席受父亲的影响,性格中带有反叛意识。但蒋介石不同,母亲的高压教育导致他早期是一个温顺听话的孝子。

1887年,蒋介石生于浙江省奉化县的一个盐商家庭,家境富裕,这让蒋介石从小衣食无忧。又加上蒋介石深受祖父宠爱,所以性子颇为顽劣。

然而没过几年,还是少年的蒋介石就遭遇了家变。他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让孤儿寡母在分家时受尽欺凌。

为了振兴家庭, 蒋介石的母亲严苛管束蒋介石,只要学业上出一点差错,就是棍棒教育。高压之下的蒋介石对母亲言听计从,再加上他明白母亲之不易,从来也没试图反抗过母亲。

然而蒋介石对家人温顺,并不代表着他是个好相处的人。事实上,在蒋介石成名以后,他开始渐渐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和蒋介石相处久的同事都知道蒋介石的不好相处。

每次打了败仗,蒋介石就会把气撒在下属头上 ,大骂“你个娘希匹!”

而毛主席则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对待下属亲和宽容,下属打了败仗,他指出不足之余,还会出言安慰。

除了父亲之外,对毛泽东性格影响最深的还是他的母亲。作为普通农妇,毛泽东的母亲淳朴善良,默默操持家务,任劳任怨抚养孩子。她很善良,遇到荒年百姓收成不好,就送米给逃荒的人。

她经常对毛泽东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多积德行善,要相信这世间的因果报应……”

毛泽东母亲大字不识,但懂得道理却多,她时常教孩子们做善事,这份善良,一直悄无声息的影响着毛泽东,让他成为一个具有同理心又善良的人。

毛主席既大胆反叛又淳朴善良,这样多面的性格才造成了他敢于反抗列强压迫和军阀腐败统治,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结语

毛主席曾在给江青的信中这样描述过自己:“我的性格啊,是七分虎气,三分猴气。”所谓虎气,就是威严和霸气,所谓猴气,就是精明和灵活。毛主席在带领红军打仗时,就是靠着这七分霸气和三分灵活,最终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蒋介石不乏聪明,但是他缺乏灵活性。同样是打战,他永远只有那两个原则:一是自己嫡派亲人,二是要同自己一个阵营。他只会任用亲人,不举贤为亲,反而是打压优秀将领,这导致他失去了许多真正优秀之人的支持。

蒋介石将敌我之间分的过于清楚,他缺乏大局观思维阻碍了他成功,间接的导致了他败退的下场。毛主席则大大相反,他最重视的就是大局观和全局思维,有大局思维的毛主席常常赢得战士们的尊敬。

红军战士们常说的一句话玩笑话:“有毛主席在,我们啥都不怕!”。虽然夸张,但侧面也反映了毛主席在战士们心中的地位确实非凡。不过,我们在了解完毛主席的性格后,也非常能理解大家为什么敬佩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总理的大爱、大恨、大忠、大勇
明君贤臣造就中华盛世,中共历史上却有两对伟大的黄金组合
王明等人拼命打压毛泽东,为什么会把中央红军逼上绝路?
128.长征途中的曲靖三元宫
林彪提一建议,众人都赞高明,唯独毛泽东反对:这么办就中计了!
1935年,林彪提一建议,众人十分赞同,毛主席:这么办就中计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