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锡纯脉药
[转]  2012-5-12 20:16阅读(21)转载自淡泊宁静
  一代大师、近代名医,盐山张锡纯,是一位善于继承,又勇于开拓进取的医家。他注重实践,临证辨治,精于脉法,且多深邃之见。张氏有云:“医家四诊,以辨证为最要。医者终身临证,而于诊脉之际,总觉游移而无确据。此固因脉法之难学,实亦脉学之出,不能简要详明,令人一目了然也。”余以研习张良之学,就《衷中参西录》中脉法,试为下述。
(一)三部总看
张氏诊脉常用寸关尺“三部总看”法,认为“脉虽分部位,而其大致实不分部位”,“一身之中,无论何处气虚,脉之三部皆现弱象”。他虽宗寸关尺三部各配脏腑之说,但三部分诊以候脏腑诊法,却很少用。
著中记述脉象近三十种,其中以“弦浮数微细沉迟洪滑”九种论述为多,以各脉象主证为:
1.弦脉:主肝血少,肝阴虚,肝火浮动,或疼痛。常见:
(1)左脉弦细、无力。见于产后下血,血陷气陷,肺劳痰喘气虚。兼硬为肝血虚、津液不足。高年之脉多弦细,因气虚,故无甚起伏;又血虚,是以细而不濡。亦见于肝疏泄减弱,而致小便小利,阴虚水肿。
(2)左脉弦硬、有力、长。见于下元虚损,肝肾阴亏,阴虚不能潜阳,肝胆急火炎起,或肝火与肝气相并,冲激胃腑,致胃气不得下行,或冲气因虚上冲,并迫胃气上逆,吐血,咳逆。脉似有力,而非真有力,李土材脉诀谓“直上直下,冲脉昭昭”者即此。并见于肝胆火上冲过甚之中风证。兼数者,见于热久竭涸阴血、液亏损甚。弦硬而沉者,兼肝气郁结。
(3)左脉弦细、硬,而右脉濡兼沉者,湿痰留饮,中焦气化不足。
(4)右脉弦细、无力。土为木伤,脾胃失于健运,胁痛,胃脘痛。
(5)右脉弦硬、有力、长,大于左脉。冲气上冲,胃气不降,胃阴虚。牙痛或外感热人阳明之府。虚劳咳嗽,中风,吐血。若重按不实者,皆有气血亏损。
(6)左右脉弦细、无力。气血两亏,痢,肠炎。阴阳两虚而阴虚为甚。或脾胃湿寒,不能运化饮食下行,致成留饮。或气血虚衰,又劳心过度而痰饮盛。兼迟,则为寒饮结胸,阻塞气化。弦细甚,则心肺脾胃阳分虚惫,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
(7)左右脉弦硬、有力、长。亦阴分有亏,肝木之盛。冲气上冲过甚,迫其胃气不降,膈食证,或久痢阴虚、肝胆蕴有实热。
(8)左脉平和、微无力;右脉弦似有力。肾阴虚致冲气挟痰上冲。
综之,弦脉主肝肾阴虚、肝血不足。左脉弦,已阴虚不能潜阳,肝火浮动;右脉弦,已肝火与肝气并冲、胃上逆。兼数者热甚,兼沉者肝气郁。细而无力者气虚,硬而有力者虚火盛。其治,以滋阴、平肝、清热、降胃、安冲诸法。
2.浮脉:主气血亏虚。常见:
(1)左脉浮弦、有力、按之不实。肝血虚损、肝火上升,阴虚不能潜阳,心虚不寐,皆阴亏火盛。
(2)右脉浮芤。气血亏极,阳气上浮,虚劳。兼数,为阳气外越而热。
(3)左右脉浮而无力。失血过多而阴亏、下焦气化不固摄,或心肺阳虚,脾胃气弱。兼数者,阴阳两虚,阳虚则元气不能自摄,阴虚则肝肾不能纳气,见于喘息、膈食。
3.数脉:主阴虚,或气虚。常见:
(1)左右脉数。阴虚、气虚有不能支持之象,咳痰,吐血。
(2)左右脉数而沉濡。阴虚不能纳气,虚劳发热而喘,喘证脉多数。
(3)脉数八至,按之即无,已属危证。久病见此,诚难挽回;新病见此,当急挽图。
4.微脉:主气虚、气陷。常见:
(1)左脉微细、模糊、按之即无。肝胆虚热,或肝虚胁痛。
(2)右脉微弱,气陷。
(3)左右脉微弱、细,或见于两寸。大气下陷,中风,久痢虚寒,下焦虚惫,气虚滑脱,或气虚燥结。兼迟者,素有寒饮,风寒陡袭,寒饮凝结。兼沉者,肾气不能上潮于心而心肾不交。
5.细脉:主气血亏虚,或大气下陷。常见:
(1)左脉细弱。气血虚,吐血,咳嗽。
(2)右脉细。胸中大气下陷。
(3)左右脉细微无力。气血两亏,噎膈。兼沉者,上焦气陷于下焦。
6.沉脉:主心肺阳虚。常见:
(1)左脉沉弦。肝气郁滞不能条达,或气不通畅,肝郁呕逆,腰疼。
(2)右脉沉迟微弱、沉濡。大气下陷。
(3)左右脉沉细。心肺阳虚,不能宣通脾胃,痰饮。兼迟,或大气下陷又心肺阳分虚损。沉牢者,膈上瘀血,肺病,吐血。
(4)左右脉沉弦迟。肠中冷积。
(5)伤寒脉沉细,多为阴证;温病脉沉细,多为阳证。
(6)左右脉沉、有力。实热郁于下焦,癃闭。
7.迟脉:主寒饮,大气下陷。常见:
(1)左右脉迟。寒饮,咳吐痰涎。兼濡者,脾胃虚寒,不能运化饮食。
(2)左右脉迟而无力。大气下陷,气郁。
8.洪脉:主热。常见:
(1)右脉洪长有力。胃气因热不降,血随逆上升,吐衄。
(2)左右脉洪滑、重按甚实。热迫胃气不降,吐衄。或阳明府实,心肝内热挟阳明之热上攻。或实热痢。兼数者,纯是热象。
9.滑脉:主痰热及气血虚。常见:
(1)右脉滑实。外感稽留肺胃,咳嗽,痰饮。
(2)左右脉滑而有力。湿热壅滞,或心中气血虚损,心下停有痰饮,惊悸不眠。两寸滑甚者,痰涎壅滞于上焦。兼数者有热、滑数而摇摇无力者失血。
(3)左右脉滑而无力。上盛下虚。
     另亦述及长脉见于肝火挟胃气上冲,芤脉见于失血,大脉见于胃气上冲、失血,弱脉见于风寒或顽痰阻塞经络,及虚脉、实脉、如水上浮麻、雀啄、缓急等脉象。
     概括张氏脉法,脉象可分为三类:
(1)弦、硬、长、实、浮、“有力”等。见于肝肾阴虚,肝血虚,阴不潜阳,肝火浮动,肝火盛,冲气、胃气上冲,及内风煽动所致诸证。此类在著中记述最多,其病机为肝肾阴虚,乃张氏病机论“阴常不足”医学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
(2)微、细、弱、沉、迟、虚、数、结、代、无力等。见于大气下陷,气血亏虚,阳气虚,阴血虚诸证。此类在著中也记述较多。大气下陷亦缘由脾胃阴血不足,无以气化,故其病机为脾胃阴虚。这是张氏病机论“阴常不足”医学思想的另一个方面,即肝肾阴虚和脾胃阴虚,构成了张氏“阴常不足”论的中心,也是张氏“阴血学说”的主要内容。
由肝肾阴虚而阳浮火盛,脉显太过;由脾胃阴虚,阳无以化,而气虚、气陷,脉显不及,然皆本虚之征象。
(3)洪、滑、数、有力等,见于阳热、痰热、湿热诸证,皆属邪盛。阳热实证。此即张氏病机论“阳常有余”之谓。
可知,张氏脉学,是和他的“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病机之论是一体的。(张锡纯有这样的医论?本人待查)
(二)三部二候
1.肝肾之阴为根
张氏以三部总看诊脉法,配合诊尺部以候肾,以诊脉之“根”。
(1)尺脉无根,左右脉浮而动,浮濡,见于肝肾虚极,阴阳不相维系,而有危在顷刻之势,当急防虚脱。尺脉无根,寸部摇摇,即有将脱之势。左右脉浮数、两寸浮甚、两尺按之即无,乃肾阴将竭,肝风已动。
(2)尺脉重按无根、左脉弦、右脉濡,为肝肾阴虚,下焦气化虚损,不能固摄。尺脉重按虚者,肾真阴虚损,不能与真阳维系,真阳脱而上奔。
(3)尺脉甚弱。阳升而阴不能应。
(4)左右脉微弱,尺脉尤甚者,见于下焦虚寒,久痢下。
(5)左右脉平和,尺脉重按有力者,见于肾经实热。
张氏脉法认为,脉之根,一在尺部,一在沉取。如左脉沉取,即可候“气之根”,病虽凶险,其脉有根者,亦可救治。
2.脾胃之气为神
张氏弃“三部九候”浮、中、沉诊法,而常用“三部总看,二候”浮、沉取法,以有力、无力,候脉之神。
(1)脉有力、按之甚实,其洪大无伦者,见于阳明府热至极。又浮数者,经虚热。沉者,实热郁于下焦。或脉有力而弦长,皆为湿热有力,即有神之脉。
(2)脉之“有力”,当辨真假。真有力者,当于敦厚和缓中见之,此脾胃之气化壮旺,能包括诸脏。脉真有力,皆当有洪滑之象,洪者如波涛叠涌,势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润,累累如贯珠。若脉象弦直,既无起伏之势,又无贯珠之形,虽大而有力,实非真有力之象,乃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千之证,慎勿作实证治。
张氏认为,脉之神,一在有力、无力,一在和缓。五行之中,土包括四行,六脉中皆和缓为贵,”以其饶有脾土之气。即有神也。
可见,张氏脉法,根、神之候,一在肾,候阴血之存亡;一在脾胃,候气之盛衰及阴血之盛衰。
(三)结语
脉法,在张氏著中无专章论述,乃散见于书中治例、医案之记述中,故非泛泛之谈。他“三部总看”配尺部,和“三部二候”浮、沉取的诊法,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余对张氏脉法,证之多年、临证实践,深感其论述独到,又深合脉学之精义;临证易行,而无繁复之累;切合病机,而标本攸分,实能开“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之疑塞。他的脉法,源于中医经典古义,又承李东垣、朱丹溪,并及喻嘉言、李中梓诸家,但不囿于李、朱之见。他匠心独运,斟酌化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融脾胃、阴血之说,独辟溪径,而有所创见和发展,形成了以“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为病机,以肝肾、脾胃为核心的脉学体系,而独具特色。

1 赭石配人参,纳气归肾平喘逆
 张氏治疗虚实喘逆迫促、痰涎壅盛之证,常以赭石配伍人参,如参赭镇逆汤。认为赭石能镇逆气,且其饶有重坠之力,于气分实分毫无损,况气虚者又佐以人参,尤为万全之策也。赭石可使人参补益之力下行直至涌泉,而上焦之逆气浮火,皆随之顺流而下,更可使下焦真元之气,得人参之峻补而顿旺,能吸引上焦之逆气浮火下行,从而挽回将脱之元气。方中参赭并用,能导引肺气归肾,诚为最佳配伍,对虚证喘逆之症,可放胆用之,确有殊功。二者亦可用治吐衄症,凡吐衄症因于气虚者,或吐衄症导致气虚者,皆可用之。但赭石用量必须大于人参,以防人参之助气血上奔复作,或加重吐衄。
  2 赭石配怀牛膝,引血下行降胃冲
  张氏认为中风证的病机为肝气、胃气、冲气上逆,气血逆乱所致。治疗宜急则治其标,以降胃镇冲平肝。临证常重用生赭石与怀牛膝同用而收功。认为“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为治脑充血证无上之妙品”,同时称赭石为“救颠扶危之大药”,“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故张氏所创制的名方建瓴汤,镇肝熄风汤均力倡以生赭石与怀牛膝为主,二者相得益彰,力专功擅,服后能“使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则脑充血证自愈,并强调“愚生平治此等证必此二药并用,而又皆重用也”。
  3 赭石配半夏,降逆和胃止吐衄
  张氏认为吐血、衄血之病机多因胃气不降所致,故镇冲气、降胃气为治吐衄症之大法,指出“治之者,皆当以降胃之品为主,而降胃之最有力者,莫赭石若也,故愚治吐衄之证,方中皆重用代赭石”。治本症张氏亦善于重用半夏,认为“半夏为降胃安冲之主药,降阳明胃气之逆者,莫半夏若也,二者并用,赭石、半夏以镇冲气,使之安其故宅”。张氏治疗吐衄症,多用此二味合用,镇冲降胃止血为主,再细审胃气不降之所以然,随证制宜,相继制定治疗吐衄的众多名方,如因热而故致吐衄症的寒降汤,因寒而致吐衄症的温降汤,因郁而致吐衄症的秘红丹,因吐血过多,气分虚甚之保元寒降汤等,无不随手奏效。
  4 赭石配茵陈,镇舒并用顺肝性
  张氏首创治疗类中风的名方镇肝熄风汤,方中重用赭石,虽能挽急重证于危难之际,全活甚众,然亦有初服药而转觉气血上攻使病情加剧者,或有服之,周身大热,汗出如洗。张氏反复揣摩,恍悟肝为将军之官,中寄相火,喜条达而恶抑郁,用药强制之,是激动其所寄之相火,而起反动力也,故使病情加重,而于方中加入茵陈二钱,“服后即安然矣。”
  赭石虽具镇肝降胃降冲之特长,然其质重下达,镇降猛烈,于肝性不利,而配以茵陈,则能制赭石遏肝之弊,认为茵陈秉少阳初生之气,凉而能散,既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最能顺肝木之性,善升肝气而不至过于升提,是将顺肝木之性使之柔和,不至起反动力。二者配伍,既镇肝降胃降冲,又能柔顺肝性,顾及肝之特性,因势利导,确有独到之处。
  5 赭石配枣仁,养血安神疗不寐
  张氏认为不寐的病因为肝脏血虚,火升魂不能藏,即阳气浮越所致。而阳气浮越,实因脏腑之气化有升无降也,且不寐多伴有大便燥结不通,即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所创安魂汤中即重用赭石以降胃镇肝,且通大便燥结,以其色赤质重,能入心中,引心阳下降,使之归藏于阴以成寐;配以酸枣仁、龙眼肉养肝血。如此调养肝胃,自能安睡,若再配以龙骨、牡蛎诸收敛镇潜之品,其效更佳。
  6 赭石配甘遂,降逆止呕开燥结
  张氏治疗宿食结于肠间,不能下行,大便多日不通,燥结过甚之肠结证,认为其病机为胃气、冲气皆上逆不降所致,是为急症。所拟赭遂攻结汤,方中以甘遂辛窜之性,最善行水,能引胃中之水直达燥结之处;而后朴硝因水气流通,乃得施其软坚之力;甘遂力甚猛悍,以攻决为用,毒副作用较大,服后常致吐泻交作,故以赭石之镇逆,协力下行,服后不至作呕吐也。张氏指出:“愚用此方救人多矣,即食结中脘、下脘亦未有不随手奏效者。”
  张氏亦常以此二者坠降痰火而治癫狂,如其所创之荡痰加甘遂汤。张氏认为癫狂病机为心与脑相通之道路为痰火所充塞使然,非重剂治之不能愈也。故恒重用赭石,借其重坠之力,引痰火下行,俾窍络之塞者皆通,使心与脑能相助为理,神明自复其旧也;配以甘遂性猛走窜,为下水之圣药,痰亦水也,故其行痰之力,亦百倍于他药。张氏治癫狂之剧者,为顽痰所阻,甚则脉闭不出,常以此二者同用而收奇效。

(1)--山药 (2010-02-24)

功效:山药白色,入手太阴肺经,补肺,入补足太阴脾经,补脾,只要是肺和脾这两种虚,张锡纯认为可以服山药。可平喘止咳,其液还可补肾。

医疗案例:在33岁的时候,张锡纯到天津去参加科举,到了天津,张锡纯闹肚子了,张锡纯自己分析他的泻肚子没有什么外邪,而是脾胃不和,张锡纯想起了山药,他想山药有补脾止泻固涩的作用,于是就去买来四两山药,把山药切片,捣碎,放点大米熬粥,然后喝这个粥。结果喝了两天这个腹泻就好了。这是张锡纯的一个方子,叫一味薯玉粥。就单用这一味山药就可以治病。

张锡纯认为,一切阴虚虚弱,或者咳喘,或者大便腹泻,脾胃虚弱。一味薯玉粥也可以治疗。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腹泻经常与脾和大肠有关,脾不足,大肠也不能固涩,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所有营养都要靠脾胃吸收过来,把脾胃之气补足了,这个人就有生机了。

脾气不足,体内水湿重,可用山药配上莲子肉、薏米、芡实,这三者分量都是100克,主要的药是山药,把它们碾成磨,然后每天熬膏。

现在小孩的很多病症都是因为脾气不足引起。如果小孩确实是脾气不足,面色非常黄瘦,吃饭不好,不长个儿,容易泻肚子,有的是肺系统经常有问题,比如咳嗽哮喘,山药是一味非常好的食疗的药物。

如果想养生的话,每天少量服用,配以薏米和芡实,再加点莲子肉,磨成粉,每天一勺就够了。

对于重病患者,他大病之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尤其是胃口不好,或者是大便总是不成形,可以用山药熬水给他喝,或者熬粥,用山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大便干燥的人不要吃,因为它有固摄的作用,越吃大便越干燥,若一定要吃,可在用山药的时候配点杏仁,因为杏仁有通便和开肺气的作用,配一点就没这毛病了,所以山药吃也很讲究。

挑选山药时,如果是要药用的山药,就到药店买怀山药。

若日常食用,到菜市场买就可以了。选山药要选形状非常规整的,圆圆的,这样的山药比较好,比较好的品质的山药,是种非常细的铁棍山药,这种山药的力道更大一些。




(2)--三七 (2010-02-24)

功效1:活血化瘀

如果用于活血化瘀,就把三七碾成粉末,用水冲服就可以。瘀血的产生有四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就是由跌打损伤,各种磕碰引起。

第二种原因是气滞导致。正常人体内气推动血液走,如果一旦气滞,就会产生瘀血,比如平时很多人生完气后,会感到周身疼痛,情智不舒往往会造成淤血,产生瘀血就感到疼痛。

第三是阴虚致淤。舌相上瘀相越多,比如有黑斑,紫斑,舌下静脉粗,这些都是淤血的表现,年龄越大,瘀血情况越多,这是因为正气不足就会有瘀血,所以瘀血是年龄增大,人体衰老的一个表现,活血化淤是延缓衰老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第四种是因寒热而导致瘀血,天冷胳膊变青,就是因为冷而导致的瘀,因为寒主收引,寒的时候血液流通就缓慢从而有淤血,热了也会有淤血,体内热像旺盛,血流浓稠,流到末端的时候就容易瘀滞。

方子:三七鸡骨汤。如果有跌打损伤,尤其是骨头受伤骨折,就可用这个方子。

【材料】取三七粉10克,鸡腿骨带肉20根。

【做法】把鸡腿肉剔掉,取骨头,用刀背把骨头砸碎,然后用这骨头碎和三七粉熬汤。每天喝这个汤,骨骼愈合的速度会加快,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功效2止血。

三七有止血的作用,它有双向调节的功能,能够活血止血,很多内脏出血用三七就能够止血。如果碰到突然的大量出血,又来不及上议院,如果有三七粉,可以用它延缓为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3:消肿化瘀。

人体遇到气血不流通的时候,会形成肿块或者疼痛,结就是气血结聚,有的时候会肿,会有各种炎症出现,这个时候通常治疗是用解毒的方法,但是三七这味药非常好,它能够把经络通开,把经络通开以后实际我们的身体自己有修复的能力,经络道路一通畅以后,我们自己就会把这个块给散开,把这个地方给修复了。

功效4:把热毒拖到体表外,便于治疗。

经常有人会觉得骨头缝里疼痛,疼的位置非常深,不方便治疗,甚至疼得行动不便。这种情况有可能是里面有瘀血。也可用三七粉治疗。三七粉用水冲服,可以把体内深处的热毒往外拖。有的时候身体这种肿毒未必在体表,用三七就可以起到作用,把它往外拖,拖到体表来以后就好治疗了。

平时养生,三七最好的方法是少量而持续用。若活血化瘀,一天用5克就可以了。

但是用时要有淤血的指正,淤血的指正有,首先是身体有地方疼痛,这个疼痛地方固定不移,往往是夜里疼得更重,这是淤血疼痛的特点。

然后有淤斑,嘴唇发紫,舌边上有一块块淤斑,舌头往上翘,舌下那两根静脉很粗。皮肤粗糙的像戴上鳞甲一样,善忘,记忆力不好,喉咙发干又不想喝水,这是瘀血的表现。

(3)--黄芪(上) (2010-02-25)

黄芪能补气,兼能生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解释一下。

黄芪分为生黄芪和炙黄芪。颜色浅的生黄芪,颜色深的就叫炙黄芪,它是用蜜,蜂蜜炙的,这个生黄芪和炙黄芪有什么区别呢,它的两个作用是不一样的,大家记住了这个看中医药方的时候,一定看写的哪个黄芪,因为各地药店是不一样的,你就单写一个黄芪,在各地给的不一样,有的地方给您生黄芪,有的地方就给您抓的炙黄芪了,这个各地药店规矩不同,所以这个中医开方子的时候一定要标清楚,是生黄芪,还是炙黄芪。

生黄芪呢,它是补气的作用比较强,但是它走表,它固表气,它往外走,比如说人们有这个疮壅的时候,刚才像张锡纯讲那个外科的病症,那么这个生黄芪呢它就走表,它就有把这个毒往外顶的作用,所以生黄芪往往用于什么呢,用于有这个很长时间的这个疮,外科病,这个疮口不愈合的,就是表气不固的,往往用生黄芪,那么蜜炙黄芪有什么作用呢,蜜炙黄芪它这个温热之性就稍微增加了一点,那么它是温脾胃,补脾胃中气的,它这个作用集中在中焦。

张锡春本草心语:黄芪性温、味微甘。能不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

张锡纯说《神农本草经》里边,说这个黄芪主大风,这个后世很多医家不知道,黄芪补气的怎么会主大风呢,他通过这个实践认识到就是主大风,这个风邪进入体内了,黄芪就有这个作用,他说如果与发表爱同用,就是与解表要同用,能够去外风,能够把外风给驱出去,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在今天呢,实际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说我们受到风邪了,比如天特别冷,刮大风,有的人受到风邪了会发现自己的肢体哪边被吹到了哪边疼,这就是风湿的开始,比如说风湿,有的叫,比如说鹤膝蜂,有的人风湿非常重,这个膝盖都变形了,叫鹤膝蜂,那么中医里边有一个经验,就是治疗鹤膝蜂一味主要的药就是这个生黄芪,这是我们古代医家的经验,在清代的时候傅青主就曾经用过这样的方子,用生黄芪他是用四两来治的鹤膝蜂,那么为什么这个生黄芪能够治疗我们这种风湿的这种情况呢,是这样的,因为是经络不通,风邪进来了,和这个寒湿结合在一起,这不是有热症的情况,是寒湿的情况,它阻碍了经络的通畅,血液凝滞,这个时候您单用活血药,效果一般,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活血药它只能通,但是它的力道未必那么足,用了黄芪以后,再加上补气,能够推动这个药性的行走,中医有句话叫什么呢,叫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率。

俗话说叫十男九痔,痔疮非常的多,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方子:痔疮方。

【组成】用生黄芪9克—12克,地龙(干蚯蚓)6克。药店就卖。

【用法】地龙碾成粉末,用黄芪煎汤服蚯蚓的粉末。一天服一次就可以。

【主治】内痔、外痔

地龙有通络作用,黄芪有补气的作用,那这个痔疮是怎么得的呢,痔疮就是气血运行不好,然后在局部淤住,然后静脉开始往外膨大,形成了这个痔疮,一般内痔,外痔都会出现。

一般的动物它趴着走,它没有痔疮,动物是没有痔疮的,为什么呢,因为血液循环很通畅。

为什么人有呢,因为人直立行走了,所以血液循环到肛肠这儿回流受阻,所以压力大,它形成局部的淤阻,那么这个地龙能够把它这个血给活开,然后黄芪补气能够加速它把这个血活开,所以这两个配在一起效果是不错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子很平和,因为对地龙也很平和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对于这个内痔,外痔,膨出的,这效果是不错的,尤其是气虚型的效果很好。

黄芪如果是气虚的人,可以在食疗的时候用一点,比如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药膳叫黄芪老鸭汤。

【食材】老鸭一只,黄芪10-15克。

【用法】煲汤

【功效】滋阴、补气、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老鸭它是滋阴的,老鸭是滋阴的,那么黄芪是补气的,大家在熬这个老鸭的时候,稍微往里放一点生黄芪。10克,15克都行,这个就是起一点补气的作用,它是一个药膳,我们不把它当药来吃,是一个调理的,如果气阴两虚的人,比如说手术之后,这个人身体很弱,创口愈合很慢,那么这个时候用这个黄芪老鸭汤,然后吃这个鸭肉,喝这个汤,能够促进他机体的恢复,能够更好的促进他创面的愈合,所以这个黄芪老鸭汤是一个非常好的药膳。

(4)--黄芪(下)(2010-02-25)

大气下陷是张锡纯对中医的贡献,在张锡纯之前基本上没有人认识这个病,是张锡纯把它给单独提出来,并且大力的宣传这个大气下陷这个病症,从此以后大家就知道这个病该怎么治了。《养生堂》曾经讲过,比如说胃下垂,或者什么样的脏腑的一些下垂往往跟大气下陷有关,那么张锡纯怎么治这病呢,他开了自己独创的一个方子,叫升陷汤

  【组成】 生黄芪(18克) 知母(9克) 柴胡(4.5克)桔梗(4.5克) 升麻(3克)

  【功用】 益气升陷。

  【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仲,或神昏健忘,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用法】 水煎服。

  【加减】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2钱。

大气下陷是张锡纯的一个突出的贡献,张锡纯他在起初看病的时候,他也琢磨这么一个事,琢磨什么事呢,就是我们人体是推动我们这个气血运行的,大家想一想,我们脏腑自己跟那儿天天的运转,什么推动它呢,比如说脏腑都在这个,我们这个内脏的这个空腔里边,它各司其位,运转正常,它为什么不往下掉呢,什么推动它来运行,运行的很正常,是什么呢,张锡纯也琢磨这个问题,他天天琢磨,他看的古书,古书我们有各种论述,有中气,人体有很多气,中气,胃气,所以是气在推动它运行,但是到底是什么气呢,他就不断地在这个书在翻。

他后来他看到张仲景也写了这个《金贵要列》里边,他说这个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他说这个是不是叫大气呢,然后后来又看到有位医家叫于家言,于家言是明末的时候的一个医家,明末清初的,于家言就论述,他说有大气在胸中推动五脏六腑这个气血运行,然后张锡纯明白了,他说这个气一定叫大气,所以他就给这个气命名叫大气,这个大气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胸中之气,这个气是我们身体的元气,结合了呼吸吸收进来的这个精微物质,然后和饮食收入的精微物质结合,形成的这么一股气,它在我们身体里推动这个气血运行,它一出毛病了,我们身体的四肢百骸全都出问题,因为气血供应不畅了,尤其容易出现的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它无力固实了。

大气下陷的表现:有的人跟喘似的,呼吸觉得这气不足,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有的时候很危险,觉得气都上不来了。

这个病症一般老年朋友比较多,身体虚弱的人比较多。

识别大气下陷的一个方法:就是有的人到下午的时候,在疲劳的状态下,肚子会胀,这是气往下走了,有些人往往到医院检查会有胃下垂的情况,那么这都是大气下陷的表现,把气往上提呢,补气,提气就会好用一些。这个方子里边,大家知道这个知母是良药,就是来防止这个黄芪热的,张锡纯的意思就是我怕黄芪太热,我来制约这黄芪的热,实际张锡纯用黄芪往往用到一两,他方子里写的是六钱。

生活中大气下陷的情况:比如说我们生活中的白领,因为很多白领起来的晚,早晨起来以后不吃早饭,上班晚了,急忙就跑。跑到单位干吗,单位干活呀,到单位干活,您想有的是轻活,有的可能是重活了,单位进了一批货,赶快帮着搬吧,这时候是饿着肚子,较劲,往往一下就把这个胸中的气给伤了,这种人往往您这么时间长了以后,发现四肢乏力,一点劲都没有,说话也没劲,就说话总像是很累似的,气提不上来,走一走就喘,这都是大气下陷的表现,这是很多的,这个白领要注意。

给大家再举个例子,一位老大妈,早晨起来去锻炼去,大家想想锻炼是饿着肚子吧。锻炼完了走路过看到摊上卖那个红薯,地瓜,一下买很多,觉得回去我天天吃红薯去,拎着这红薯就往回走,大家想想本来锻炼已经很累了,又饿着肚子,又拎着往回走,然后回家上楼,上楼梯累的非常累,到家里边心脏就开始不舒服,气就上不来,她这个病。

她怀疑自己是心脏的问题。按照心脏病,因为治疗心脏病,大家一般都是给她活血化淤,心脏病,血淤了,活血化淤,打红花滴液什么治疗很长时间,这个病一直没好,实际发病就是这么一次,拎很多东西,回家以后患的病,这胸口难受,气上不来,上不了楼,非常难受,这是怎么造成的呢,就是大气下陷,气不足了,然后你又过度劳累,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心肺功能的障碍,这个疾病都可以从大气下陷来论治,那么她这个情况按照大气下陷治很快就缓解。

(5)--石膏 (2010-02-25)

张锡纯的长子,七岁的时候,患了感冒风寒,四五天之内,身上大热,舌苔黄而带黑,这是热盛的缘故,因为小孩子小,不愿意服药,逼着他服药,他很快就呕吐不止。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张锡纯想来想去,怎么办呢?看此时的症候,应该使用生石膏,但是历来医家都说这个生石膏是大寒之药,小孩子用上能行吗?

想来想去,张锡纯觉得有是证则用是药,于是就用了生石膏一两煎汤,趁着温热,给孩子分三次慢慢服用了下去,结果病情就开始好转了,张锡纯一看,有门!于是,又用了生石膏二两,熬汤,还是慢慢地喝下去,结果病情开始继续好转。

张锡纯这回胆子就大了,于是,这次他用了生石膏三两,熬汤,给孩子喝了下去,结果,这个病立刻就痊愈了。(病遂痊愈)

那么,一个小孩子,一天之内,用了生石膏六两,这个量可够大的了,孩子的身体被凉到了吗?

张锡纯体会,这次病好以后,孩子的饮食有加,没有任何脾胃受寒之象。

难道这个生石膏是大寒之药吗?为什么孩子没有被寒到呢?

张锡纯再翻看《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石膏“微寒”,张锡纯于是恍然大悟,原来生石膏不是大寒之药啊。

张锡纯自己说:“此系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第一次只用一两,且分三次服下,犹未确知石膏之性也。”

张锡纯最有心得的一味药,就是这个生石膏了,他在本草中写的最多的就是这味药,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他对生石膏的体会,还是从自己儿子身上获得的。

张锡纯本草心悟:生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

生石膏、粳米。

1916年,各地纷纷爆发了护国运动,在这一年的年底,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各地反袁浪潮风起云涌,袁世凯陷入孤立的境地,被迫在1916年退位,但是他还是企图留在大总统的位置上,但是各方政治势力都予以拒绝,孙中山有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各地纷纷响应,最后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这出复辟闹剧就此收场。

就在这一年的年初,正月的上旬,张锡纯随着部队的巡防营调动,从广平移师到德州。

他们是在邯郸上的火车,从南向北进发,当时是冬天,正月里,天气寒冷,而那个时候调动部队用的火车都很破,连车窗都是破的,冷风从车窗吹入,简直是寒风彻骨,结果等到了德州的时候,同行的有五六人,都病了。

这些人都是什么症状呢?原来,都是发烧,但是一点汗都没有。

这是什么病啊?是中医所说的伤寒,就是风寒感冒,一般都是被冷风吹到了,开始的时候,是身上冷,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办法控制,则会入里化热,变成身上高热,发烧,心烦,一般还有出汗的症状,此时张仲景是用白虎汤来治疗的,如果没有出汗,说明体表仍为寒邪所闭,张仲景是用麻杏石甘汤等方剂来治疗。

但是,张锡纯学习张仲景,却并不拘泥于使用原方,他看这些士兵都不出汗,身上发热,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就用生石膏,和粳米两味药,生石膏用二两,压成细末,粳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用二两半,这叫石膏粳米汤,是张锡纯自己创立的方子,用水三碗,熬,等大米熟了,这个汤也好了,喝这个清汁,趁热喝,借着这个热气,让身上出汗,方子里面的生石膏是透里热的,能够把热邪从里面清透出去,这个粳米是用来和胃气的,不让生石膏伤胃气,同时可以使得生石膏的药性逗留于胃中,这样更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但是大家都注意到了,此时这些患者都不出汗,这是寒邪仍然郁闭于肌表,那么张锡纯怎么散去体表的寒邪呢?他非常巧妙的就是用这个热汤来散寒,人喝了热汤以后,会出一身的汗,那么体表的寒邪就会散了,这就和我们在刚刚感冒的时候,喝碗热姜汤可以出汗散寒一样。

当时,张锡纯就让这些士兵一起喝这个热汤,于是,大家就都出了一身的汗,然后,这个病就都痊愈了。

后来,张锡纯到了沈阳,当时的沈阳县知事朱霭亭的夫人,五十多岁了,在这年的秋天,患了温病,非常的厉害,当时张锡纯刚刚到沈阳,这位朱霭亭是张锡纯的老乡,听说过张锡纯诊病厉害,于是就求张锡纯给看看。

张锡纯到了一看,这位夫人当时正用一个冰袋来做枕头,然后头上又悬着一个冰袋,帖在脑袋上,张锡纯愣了,问这是干什么呢?

老朱回答,说在这之前,请的是日本的医生,日本医生用这种方法来退热的。

张锡纯忙问,见效了吗?回答是没有。此时,这位朱夫人已经是闭着眼睛,昏昏像是在睡觉,大声的呼喊都没有任何反应。诊她的脉,是洪大无伦,按下去很有力。

张锡纯说:这是阳明府热,已经到达了极点了,外面再用冰敷,热已经向里面走了。

老朱急了,忙问还有救吗?张锡纯回答,还可以抢救。

于是,他就用生石膏四两、粳米八钱,熬出了四茶杯,然后慢慢地灌了下去。结果,这个药喝完,患者就苏醒了,然后,张锡纯开了个清郁热的方子,只服用了两剂,这个病就痊愈了。朱霭亭这个惊异啊,心想,这个本领,太厉害了,于是,命令自己的公子,叫朱良佐,立刻拜张锡纯为师,跟着张锡纯学习医学。后来,张锡纯还曾经治愈了朱良佐的妻子的危证,这是后话了。

(6)--熟地 (2010-02-28)

功效:地黄在中医里应用特别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最早出现的一味药是鲜地黄,是从地里挖出来没经过炮制的那个地黄,这个地黄有什么作用呢,它有这个往外清热的作用,能凉血,然后呢有补养血的作用。那么后来就把这个鲜地黄做成了干地黄,也叫生地。

生地的作用,它清热的作用少了,但是它凉血滋阴的作用强了,凉血滋阴。然后是熟地,

它是专补肾阴和肾精的。

医疗案例:张锡纯在天津的时候,碰到一个患者。患的是外感病,我们中医说叫温病,外感病,这个病当时患的非常重,医生来治也没有什么效果,最后到什么程度了,这个人是整天泻肚子,然后神智昏迷,呼之不应,那么这个时候张锡纯他就开了个方子,就是熟地二两,生山药一两。结果是一剂而愈,只是把这一副药服下去以后,这个人神智就恢复过来了,身体就开始恢复了,就痊愈了。

熟地首先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补肾,它补肾怎么补呢,肾分阴阳,有肾阴,有肾阳,熟地主要补的是肾阴。肾气不足,夜尿多,常年的劳累消耗,这个肾精越来越不足了,那么就会出现肾亏的问题,实际呢最好的药就是这个熟地。

中医说肾有很多功能,中医的肾还主纳气,那么肾不纳气的时候,肾气虚的时候,这个呼吸系统就会出问题了,这种喘叫虚喘,中医治病看着患者进来了,同样是喘,听他的声音,看他喘的样子,看他步态,马上就会分出虚实来,那么对于这个虚喘就要采取补的方法,中医往往用熟地,用定蛤蚧,用点补肾的,用这些药来把这个肾气给纳下去就好了。

中医认为肾,肾是水火在一起的这个脏器,就是阴阳在一起,它们两个必须和平相处,互相依存,一个阴,一个阳,一个水,一个火,那么往往我们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因为身体的消耗,肾阴不足,就是肾里边的水不足了,津液不足了,津液不足以后呢,这个火找不到跟它匹配的这个水了,它就飞升上来了,这叫隆雷之火上奔,这个在中医里边经常见到,比如说现在的慢性咽炎,比如说口腔溃疡,很多人慢性咽炎都去怎么治呢,都去清热解毒,效果如何呢,不好,那么实际上这个慢性咽炎,口腔溃疡很多患者都需要去考虑一下是不是有引火归元的问题,就是不是这个隆雷之火上龙上奔。

食疗方:熟地20克、山药30克、肉桂2克、猪脊骨适量,煲汤。

调理:夜尿多、足跟疼、腰膝酸软、肾气虚损。

(7)--山萸 (2010-03-01)

功效:这个药是怎么来的,这个药的植物叫山茱萸,它的果实,等到采收的季节采收下来,然后取这个果肉,这个核要去掉,现在我们都叫净芋肉,取它的肉,然后晒干,吃到嘴里是酸酸的,甜甜的,熬好以后非常的酸,在中医里讲这个酸入肝,山萸肉主要是滋补肝肾之阴的,最主要呢是滋肝阴。因为它颜色是红的,红的赤色入心,所以它是补心肝肾三脏之阴。

医疗案例:当时有一个青年人,这个青年人是素伤烟色。这个小伙子不断的抽大烟,还进女色,结果身体非常的弱,这次也是患了外感。结果医生给他说你有外感病,受寒了,我给你发发汗吧,这位可不行,这位汗一出去以后就出问题了,这个上气不接下气,周身大汗,然后自己心里边发空,然后就把张锡纯给请来了,张锡纯来了以后,一诊断说你只要给我买来四两山萸肉,就能救他性命。

一个中医的著名的方子,六味地黄丸一共六味药,有三味补药,三味泻药。

补药就是熟地、山萸肉、山药,那么这三味药怎么补的呢,熟地,它是入肝肾二经的,主要滋补肾经,补肾阴,然后山萸肉是心肝肾,它主要是作用在肝,肝阴,山药是入肺脾肾,它着重在脾,这三味药把我们的五脏都给覆盖了。然后下边三味药呢,实际是为了防止你补的太过了,稍微给你加点泻的成分,量都很少,茯苓、泽泻、丹皮。

肝经虚的时候这个人体的气机要脱的时候,用山萸肉是最好;肺气要绝的时候,脾气要绝的时候用山药;肾气要绝的时候用熟地。

这个阴血不足的人,尤其肝血亏的人往往有一个问题,晚上睡眠不好,因为血不养心,血不养心的人晚上会虚烦,这个烦燥,睡不着觉。血归肝经,那么可以用一个小方子,就是山萸肉9克,酸枣仁6克。用山萸肉熬水冲服酸枣仁,大家记住酸枣仁也是养血养肝的。这是每天的量,一般我们喝那么两三天就会改善了。

张锡纯给人看病时,有的人往往在生过一场气之后,身体的很多部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疼痛。往往大家会按照其他的方式,按照风湿,按照舒经通络,或者你生了气之后给舒肝,舒肝同时再舒经通络。张锡纯认为,因为你生气,火一发,伤了肝气,尤其伤了肝经的阴血了,肝主筋,肝还主疏邂,我们身体里这个气血的流部这个疏邂都要靠肝来疏邂,肝气一伤了,他的气血就不通畅了,尤其这筋就受伤了,所以他气血不通畅就凝固在那儿了,就容易造成某个地方疼。张锡纯就用山萸肉一两,配合了一点舒经通络的药,用了什么舒肝的药都没见效,但是用山萸肉以后就好了。






(8)——鸡内金 (2010-03-022)

鸡内金:鸡盛食物的部位,洗干净了里面会看到有一层薄薄的,黄色的薄膜,撕下来是一层皮,这就是鸡内金。鸡内金分为生熟两种,不同的病症同的用法。

功效: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张锡纯认为鸡内金除了消脾胃里边的这个积滞以外,脏腑里边任何地方有积滞鸡内金都能化去。

病例:如腹中包块,小儿积食等。中医还认为小儿哮喘也与积食有关。

方法:

消食导滞:鸡内金一两 生酒曲一两 熬汤服用




(9)— 桂圆肉(2010-03-02 )

龙眼肉:龙眼肉颜色深的好还是浅的好?答案是是颜色深的,因为它滋补心血,赤颜色入心呢,补心血。它的味道甘甜,味甘入脾,所以龙眼肉在中医里边是补心血的一味主要的药,非常重要。

适用症状:

心悸怔忡: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我们控制不了的,心里边的猛烈跳动,这叫怔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这里边原因有很多,中医会分型,其中一个主要的症型就是心血不足,我们心是靠血来养的,因为血脉在心里不断的流动,血不足了就开始空转了,你感到往上悬了一下,这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尤其是心血不足。

脾不统血:中医说脾负责统摄人吸收营养物质,它还负责统水,还有统血,这水湿的运化都是脾来负责。时候有的人各种出血,比如说便血,比如说皮肤出血,鼻子出血。张锡纯认为是脾气不足,不能固摄血液了,那么血液就找个路出来了,所以张锡纯用这个龙眼肉就是补脾,吃了以后脾气足了,这个出血慢慢就止住了。

方法:玉灵膏

龙眼肉一两配西洋参一钱,然后放在一起,蒸熟蒸烂,最后就成膏状的东西,拿调羹舀着吃,一天一勺就可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锡纯“三味药组”配伍探析
张锡纯:死回生之术急救方、治失眠效方
《医学衷中参西录》笔记/林盛进
医林趣谈(优等生的悲伤)
张锡纯医案用药特点
张锡纯论治脾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