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浅读《莱根谭》之修身篇

明朝万历年间中后期,此时恰逢神宗皇帝执政,这位皇帝为人昏庸、治国无道,使当时宦官专权,朝纲废弛,党祸横流。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来。当时的社会思想异常沉闷,为了从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得以解脱,表达时代心声,一批有识之士将所思所想形诸笔墨。《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菜根谭》作为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亦骈亦散,文字优美,对仗工整,虽采用语录体,叙述上却不失趣味,似训诫,语气上却不乏亲切。时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于一体,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思想,成为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文学作品。

秉持操守 宁受寂寞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才辈出,在道德面前,一切美丑、善恶、真假,最后终将大浪淘沙,现出原形。“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这是《菜根谭》开篇第一句话,可见洪应明很重视道德修养,他认为人的自身修养是人性的试金石。

在洪应明眼中,世人往往分为两类,一类人宁愿寂寞一时,亦要“栖守道德”,不为权贵所动。一如被流放后在江边吟唱的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坚持统一楚国的理想不为腐朽的贵族所动。古往今来,能够千古流芳、万古传颂的正是这些推崇高风亮节、义胆忠心,追求完美的人生道德观的人。西汉的苏武、南宋的文天祥等人,他们洞察了世间的丑陋污秽,仍然坚持自己的良知和骨气,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所执的操守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传承的素质。

与之相反,那些倚仗权势作威作福,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名节的人,即使有昙花一现般的荣耀,也无法逃脱世人的耻笑,因为总有一天世人的操守会站出来说话,给予他们历史的审判。

能否正确对待功名利禄往往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无法成为圣人,却能追求基本的良知。在崇尚现实的当代,当人们对古人津津乐道的“虚”名不屑一顾之时,操守不仅不会贬值,反而愈发珍贵。之于一个人,只是做人的起码素质;之于一个民族,却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骄矜抵功 悔过宜速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洪应明认为一个人即使有过人的丰功伟绩,一个骄矜的“矜”字便会将其抵消;与之相反,即使犯了滔天大罪,只要能做到一个忏悔的“悔”字就能赎回从前的过错。

一代名将关羽在镇守荆州时,性情自傲,看不起东吴,常常出言贬低对方,他不但对外看不起对手,对内更是不把同僚放在眼中,目空一切,盛气凌人,与手下的将领关系搞得非常不好。关羽的骄傲自大为日后的兵败埋下了祸根,最后败走麦城,被吕蒙设计所杀,荆州从此落入东吴手中。一代名将兵败、地失、人亡,一世英名付之东流,教训何等惨痛!

人要懂得谦逊顺从之道,英武刚猛的人虽然做事不犹豫,但刚猛有余谦逊不足,难免缺乏进退之间的三思而行。如关羽一般,如果刚猛就容易过头,不如来一些顺从退让,以得到恰到好处的平衡。

与之相反,一个人有过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迷途知返,懂得改进。“改过宜勇,迁善宜速”,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知错不易,懂得自知更难,而如果停留在自知的阶段而不付诸实践,同样无济于事。

东晋时被乡里称为“三害”的周处,在意识到自己的可恶之处后,决心痛改前非。他冒着生命危险除掉了南山上的白额虎、长桥下的鳄鱼。之后的周处潜心习武,发奋读书,立志改过,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得到了乡亲们的谅解。脱胎换骨后的周处最终成为国家的一员大将,在抵抗外族入侵的斗争中,以身殉国,成为一名英雄。


施恩勿念 宽以待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之所以坦荡,是因为他们善忘,存亡、得失、哀乐、好恶,全都忘得干干净净,心胸宽广、和颜悦色地去面对世界。反之,小人之所以悲戚,往往是因为他们的记忆力太强,功过、名利、恩怨,全都记得清清楚楚,心胸狭隘、怒目横眉地面对人生,自然不会有快乐可言。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正如洪应明所说,对自己忘功不忘过,对别人忘怨不忘恩,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古人云: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真诚地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也正因为如此,无私的帮助成了助人的最高境界。而在施予他人援手时,内心所充盈的幸福与安宁,成为我们最好的回报,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除此外还要做到不念旧恶、宽以待人。孔子周游列国时,途经卫国,卫灵公对孔子很尊敬,于是孔子在卫国住了下来。不久的一次出行中,卫灵公让夫人和宦官与自己坐在一辆车上,却让孔子坐另一辆车跟在他们身后。孔子觉得非常耻辱,说: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也。之后不久便离开了卫国。后来卫国发生政变,冉求问子贡说:“夫子会帮助卫君吗?”于是子贡试探着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答:“他们是古代的贤人啊。”子贡又问:“他们会有怨恨么?”孔子答道:“他们追求仁就得到仁,怎么会怨恨呢。”得到答案的子贡对冉求说:“夫子会帮助卫国的,他并没有为以前的事怀恨在心。”

如孔子一般,不在意他人是否与自己意见相左,不计较他人的过失和对自己的亏欠,不挑剔别人的短处,这是一种大度、宽容的思想境界。

保持敬畏 自律自省

我们提倡不畏艰险的精神,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人类社会得以进步。但有一句话说:无知者无畏,形容青年人做事很少顾虑,敢作敢为。我们欣赏勇者无畏,却不赞成“无知者无畏”。因为无知无畏是一种莽撞的勇气,常常造成不良后果。

“大人不可无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人则无豪横之名”,洪应明告诫我们对于德高望重的人不可不敬畏,因为敬畏德高望重的人,就不会放纵安逸;对于百姓不可不抱敬畏的态度,因为敬畏百姓,就不会沾染上欺压百姓蛮横的恶名。

中国的传统历来是讲究敬畏的,孔子说“君子有三畏”,俗语中的“头上三尺有神明”,都是在告诫人们不可肆意妄为,强调由内而外地自律。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长者无虑,年轻无畏。一个人经历的事多了,做事就会考虑很多,危险的事也常常因为事先的预见而避免。年轻人却常常因为经历的事情少而胆大做事,不计后果。

有所畏惧的人才知自省,懂得谦虚。曾国藩每天记日记,对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检查、反思,进而做出检讨。最为可贵的这样的修身自省从31岁开始,一直贯穿了曾国藩的后半生。即使身为军事统帅,他也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谦虚修身、有所敬畏成为曾国藩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懂得敬畏的人是谦虚的、自律的,因为心存敬畏会让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菜根谭》中“修身”一辑,笔墨虽潇洒飘逸,云淡风轻,却写尽修正自身的道理。作者洪应明常用双向的笔墨为后人勾画出人生的双排道,从善如流,从恶如崩。可惜人生本就是没有返程的单行道,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莫失莫忘。

(摘自《组工文萃》2015年第十二期)

稿件来源:《中国青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菜根谭:万古春梦
菜根谭 (洪应明)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菜根谭》之养性篇(4)
吾日三省吾身:2019-05-28-22-星期二
《菜根谭》十大经典传世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