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专题材料9
职业中专班主任工作难点问题的解决策略之三

——“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难”的解决策略

徐忠

 

“所谓班级管理,就是通过班主任的指导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有共同目标、有组织核心、有正确舆论、有良好风气的集体,并且使班集体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体。班级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班集体、培养优良班风、家长工作管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等内容。”

“据笔者多年抓班主任工作体会,目前的职专班主任,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辛苦型、经验型、科学型,也有极少部分的凑合型和失职型。辛苦型受传统教育影响居多,经验型次之。从我校班主任队伍情况分析来看,在45个班主任当中,属辛苦型的占总数的60%,经验型占40%。”如依据笔者的了解,在班级管理方式上,姑且可将“辛苦型”归为“细碎式”、“保姆式”,即学生眼中的“严到极致”和“烦到极致”型;可将“经验型”归为“情绪式”、“好恶式”,即班级管理全凭个人好恶和情绪好坏;可将“凑合型和失职型”归为“放任式”,即班主任因无能无欲、或有诸如:校外兼课、顾生意、家务拖累等其它“事务”,而“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甚至选择靠打架镇压学生的“能打的”班委管理。笔者曾中途接任的差班也就属此例。

以笔者扭转差班的实践体会:如果班主任从一开始就励精图治,确定有效的管理模式并运用得法的话,班级管理应不是什么太难的事。那么如何才能管理得法,变难为不难呢?在此只针对中专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突出弊端,提出以下针对性的补充性策略:

1.快速到位

所谓快速到位,就是一开学,班主任快速在思想和工作上到位,在师生关系上快速到位。

这是针对中专班主任开学时的无所作为而提出的。新学校、新学年开始,由于师生都不熟悉,加之学生换了一个新的环境都踌躇满志,萌发着积极向上的愿望,所以通常最初的一段时间是相对容易管理的时段,也往往是班主任最容易大意的时段。班主任应利用这难得的时机,快速到位,以使学生也都能快速地到位。否则,拖沓的时间长了,各种问题就会一下子冒出来,导致局面难以控制。因此,要有“万事开头难”的紧迫感。

1)班主任思想上的快速到位。即应首先具备职业学校班主任的相关素质:准确的角色定位;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文化知识;宽厚的专业理论;健全的身心素质;班级管理所应具备的良好品质、人格特征、教育机智及相应能力等。为到位做好思想理论基础上的准备。

2)相关信息的掌握、研究等工作的快速到位。了解和研究学生现状、掌握学生心态,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管理的前提。在学生报到之前,就应熟悉学生档案,尽快深入到学生和家长中去,与学生及家长沟通交流,运用多种信息渠道,进一步搜集、了解相关信息。然后是对所搜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着重研究所任班级学生群体的共有特点规律及相关背景要素,分析、预测、评估新生入校可能会出现的首要矛盾等,以便事先制订好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接下来是排好学号,熟记姓名(开学后,要能尽快对准、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订出班级管理规划的轻重缓急,分好小组,指定好临时班委成员,做好室内环境布置,以便开学第一天就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有秩序和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

3)师生关系的快速到位。尽快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戒心。有的新生对即将开始的新学校、新同学是陌生的,特别是对新的班主任甚至可能存有戒心;有的会为能否结交到新朋友而感到忧虑,等等,都可能产生种种不良心理,影响班级管理。所以必须尽快帮助新生适应和融入新环境,产生归属感。为此,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用欢迎信递送班主任欢迎的热情,传达要成为他们生活学习良友的由衷期盼。对差生还应尽量进行家访或电话联系,对一些“特殊生”,还应特别强调:相信他们进入高中后能展示新的风采。同时应巧妙地将对学生和班级未来目标要求的美好期待传递给学生和家长。在学生报到之前发出信,使学生未见其人就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建立彼此认同的关系,对新生活产生憧憬,也提前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和家、校关系打下良好的情感沟通基础。

以上工作实际上等于提前完成了几周以上的工作量。以上的快速到位对摸透学生情况、制订班级规划、确定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明晰轻重缓急的思路、选取针对利弊的相关策略、组建班委、开展思想教育等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以上工作快速到位,才能及时主动,因势利导地将新生顺利地带进健康生活学习的新班级,奠定班级管理工作的良好开端。

但现实中,中专班主任往往忽视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掌握,自认为了解了学生,事实上:“你了解学生吗?90%的老师回答,了解!老师了解你吗?90%的学生回答:不了解!孰是孰非?调查表明学生是对的。”并且,班主任往往在此看似平静的间歇中,津津乐道于放松或忙于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业务”,而非注重自身知识不断充实、相应素质不断提高的“快速到位”,只等问题层出不穷时,才急于应对,结果只能是: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2.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

消极的情绪会降低智力水平,引起行动的迟钝和精神的疲惫,进取心丧失,严重时会使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意识范围变窄,正常行为瓦解。“部分职校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对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放弃;更有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被遗弃的人;是没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求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事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现实中,中专班主任也往往过分夸大这些新生的弱点和缺点,带着厌弃心理动辄批评、责备,挫伤他们心中刚刚萌发的上进心,消弱他们刚要建立的自信心,使他们重又归于自暴自弃,导致班级管理陷入困境。

由此看来,帮助新生摆脱消极情绪,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带着能促使他们积极向上、有利于他们生活学习的积极情绪融入职业中专新集体,应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首要前提。

1)强调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特色,给学生讲清楚职业中专与普高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使学生懂得他们一样有前途的道理,走出认识上的误区。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让学生尽快地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及人才需求规格,调整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请毕业生做专题报告,或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参观和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可利用身边教育资源中的相关素材,做针对性的点评或专题知识讲座,让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美好憧憬。

2)参照《职业中专班主任工作难点问题的解决策略之一》,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和掌握摆脱消极情绪的方法。

3)运用“五多无少”策略(《职业中专班主任工作难点问题的解决策略之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上进。

3.“六个一点儿”策略

1)对待学生的进步和制定学生个人与班级规划目标时,注重“近一点儿、小一点儿”。即目标与环境背景贴近,与学生思想层次贴近。根据中专学情与班情确定学生及班级的近景及远景的规划目标、班规、奖惩条例等,把握社会发展要求与学生现实之间的“最近发展区”。从小处着眼,从身边小事做起,采取小步骤来实现教育管理的总体目标。

当然这种“近”与“小”的做法决不是放弃“远”与“大”的规划目标,而是一个阶段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重要问题达到一个重要目的。通过一个“近目标”、“小计划”的落实,为改善大环境悟出大道理奠定基础,并向长远、整体目标的实现迈进。

如“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东阳顺风高中创办之初,每年都有70%以上的新生处于当地普高录取最低分数线以下。学校采取‘生活,从叠被开始;德行,从孝心起步;审美,从说话学起;学习,从小步走起’等从‘小’起步的育人策略,从小步入手,以达到人人有进步,天天有进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的目标,不仅带来了学生个人的变化,而且也铸就了学校的品牌。”其实,这也是“成功与分层次教学”策略成功运用的范例。

2)选择德育内容时,注重“实一点儿、真一点儿”。就是从班级实际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事实、选案例、讲实话、求实效,使学生听之入耳,学之入脑,行之有谱。可以捕捉、利用学生身边实际生活中的素材,如:学生喜欢熟悉的名人的、毕业生的、家长的等正反事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

其实,“实一点儿、真一点儿”首先要求班主任自身言行要实和真,班主任自身的感情真实才会让学生信服,接受教育。例如,笔者在鼓励学生学习掌握本领的教育中,总是经常以向学生汇报自身学习新感悟的方式,强调常因自己知识的不足而导致人生路上的失败经历和反省体会,潜移默化的向学生灌输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并巧妙结合班级存在的不良现象,启发、指导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解决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当学生得知班主任“如此高龄”还在继续硕士学位的学习时,更增添了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学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看到间操时认真同学生一起做、列队行进时与学生一样正步走、办公室值日尽量婉拒学生帮忙的班主任,学生们自然心悦诚服的跟着“模仿”。这实际上也是班主任“实而真”的言传身教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强化作用。这种“实而真”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提高教育效能,又避免了教育空泛。  

3)设计教育形式时,注重“新一点儿、活一点儿”。即角度上有新意,表现有新招,能区别对象、时间和场合,寻找有特色、有深度的新途径;表现主题要适宜、适时、适度,不恪守旧框架,努力开拓学生新的关注点,呈现灵活多样的格局;选题上,要结合校情、班情和学情;空间上,不受校区域的局限,校内外结合;效果上,做到品德教育与活跃班级生活并举;形式上,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上进心,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例如:轮值班长制、轮值值周制、晨会、主题班会、体活课、午休、补习课、表彰会、总结会、家长会等等,都可“新一点儿、活一点儿”。

笔者就经常以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组织各种形式的、寓教于乐活动。例如,准备些类似笔记本、相册等纪念品,上书“因……的表现(进步、成功、优异),兹此纪念(奖励)”等寄语,盖上奖励用印章(因学生更珍惜的是寄语和印章),在学生取得某项成绩或付出了努力时,用于表彰、奖励,或由笔者自费请游泳、卡拉OK等;当在全校表现突出时,将自习课奖励成全班喜欢的体活课、游戏活动等。类似这种“新一点儿、活一点儿”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既适应学生求新求异、好动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得到适当地情绪放松和发泄,又灵活多样地持续激发了学生的进步欲望,使学生把班级当作愉快生活的乐园,更愿意上学,更珍惜自身的进步和班集体的荣誉,也使笔者把管这些“差生”的辛苦感变成了乐此不疲。

“六个一点儿”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完整的策略体系。使近期和远期的规划成为班级自觉追求的目标,使学生生活在希望憧憬中。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安排上,要区别学情,采取多层次、多类型的形式,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有所进步提高;开展活动时,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教育管理机智;注重在活动中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被动受教育转为主动接受教育,由他控转向自控,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如此,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自然会变得轻松容易。

4.“方圆”策略

所谓“方”,即工作原则、准则、规章制度;所谓“圆”,即工作的策略、技巧、情感。不少中专班主任因一味地求“方”或只愿意求“圆”,而导致班级管理成为难题。“方圆策略”就是针对中专班主任的现状,提出:在以下三个局段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方”中求“圆”,“圆”中求“方”,“方”“圆”统一,相得益彰。

1)开局——先“圆”后“方”

开局,即班主任接任新班的开始工作。此时,师生双方不太熟悉,多数学生对班级工作持观望态度。因此,班主任要克服急于求成心理,不能急于“火烧三把火”,为长远打算,先要尽量“圆”一些,特别是对像职业中专这样基础较差的班级,更应“圆”些。如在此阶段过于求“方”,一味地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事,虽然公正无私,威严正统,但有悖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能造成学生对班主任敬而远之。所以,应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多运用 “五多五少”策略,平等对待和关心每一位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如,先从制定“条例明了简洁型、处罚呈温和型、奖励机制增加型”等带有“人情味”的班规开始。

2)定局——外“圆”内“方”

定局,即班主任在深入了解了班情之后,组织实施班级目标阶段。此时,班主任要延续上一阶段的策略,不锋芒毕露,不咄咄逼人,不夸大学生和班上存在的问题,以免导致负面强化和消极影响。要以积极的态度、民主的工作方式,集中班级的优势,启发鼓励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根据学生个人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可行的班级和个人的分阶段、分层次的计划目标,组织健全班组织机构,继续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增强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潜移默化地树立自己地威望。这是外“圆”的意思。内“方”指的是,这一时期,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和事,不能放松管理,要严格要求,严肃处理。过于求“圆”,一味迎合学生的愿望,虽可得学生好感,皆大欢喜,但有损于原则的坚持和制度的执行,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教育任务,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人。

3)发展——上“圆”下“方”和小“圆”大“方”

经过开局、定局之后,班级势必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是班级工作出成绩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在贯彻执行好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走出新路,形成特点。如借鉴引入成功、分层次教育等策略,运用集体、愉快、自我、理解、等教育管理模式,使班级工作既不偏离学校的轨道,又不脱离本班的实际,这叫上“圆”。所谓下“方”,即在稳定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原则,扶正祛邪,开展各项针对性的有益活动,提出具有挑战性的发展要求,使班级工作更上一层楼。所谓“小圆大方”就是对无关大局的细节或局部范围的小事,诸如对师生、学生之间的矛盾,要显示“圆”的艺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平息矛盾。而在关系班级整体原则和重大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要评优树模,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显示“方”的精神。

总之,在处理班级事务上,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注意方法,两者结合。相对来说,“面”(班级整体)上宜侧重于“方”的要求;“点”(学生)上宜倾向于“圆”的教导,对待那些性格执拗、脾气倔强的学生,或者那些偶尔犯了一些错误,但未造成严重影响的学生,以“圆”为主导原则,以“方”为辅助,使学生既能体会到班主任母亲般的慈爱和父亲般的严格,同时又能悔过自新。其实,不难发现:“方圆”策略也是前文文“五多无少”和“批评惩罚”在班级管理实践上的有机融合运用。因此,应先领会和掌握其精髓。

5.抓“小事”、讲“故事”策略

1)抓“小事”。中专班主任往往对学生的一些所谓小事置若罔闻,常常导致班级中不断的小事酿成大的问题,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岂不知:“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事事皆教材”。更何况,中专生知识的贫乏相当惊人,其贫乏,必然导致思想上的模糊、独立意向的错误、对道德和法制的无知。并表现出是非曲直不分、善恶美丑颠倒、甚至“反社会性”的逆反心理。而在小事上抓教育,既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又有利于他们的直观感受。教育之妙就在于不拘泥于形式、地点,把教育揉合进看似小事的生活中“。汪洋源于滴水”,宏伟的理想,高尚的情操,源于一点一滴的小事。所以,“抓小事策略”要求班主任必须处处事事做留心人,挖掘生活学习中的处处小事:

①听到和看到的小事。即善于挖掘和利用日常听到的、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教育素材,抓教育。可利用班会等形式提出有可利用价值的、来自学生的话题,或由学生来讲新闻、佚事、身边的好人好事及坏事,然后点评讨论,趁机从中进行机智巧妙的引导,引学生“上钩”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上来,达到启发教育的目的。如:对“不做作业不必小题大做”“日语等到了日本就自然能学会”等话题,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从作业的重要性、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到学生应具备的责任感等,进行讨论和加强教育,纠正了那些一贯不做作业、日语学习不积极学生的错误思想,培养了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根除了不做作业的恶习。笔者体会:从听到的小事抓思想,可以及时铲除学生思想问题的苗头,消除问题思想可能引发的诸多不良因素,使班级管理稳定在有序的环境中。

②看到、想到和做到的小事。即利用眼睛捕捉到的可用于德育素材的“小事”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如看到乱扔纸屑行为,进行环保卫生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美德的教育,使班级环境常年保持洁净舒适;看到学生走廊上横冲直撞、公交车上抢座,就给他们讲日本人对我国上下电梯不谦让行为蔑视的议论,激发民族自尊感,学生不但走路、上车谦让了,也变得彬彬有礼了,深得教师们的好感;看到课间等问题行为,就适时采取各种教育手段和有效措施,杜绝中专校普遍存在的课间秩序乱的现象;看到助人为乐、扶贫捐助之举,就赞赏、激励,进行爱心教育,等等,使学生从“小事”中真切领会到德育内涵,注重自身道德品性的养成,进而有益于班级管理。

2)讲“故事”。班主任会发现:有不喜欢听课、却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学生。如果在利用“小事”抓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时,加一些教育故事“说教”,会使说理叙述增加形象性;教育内容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其效果会远胜过中专班主任中常见的耳提面命式的说教。所以班主任应有讲故事的本领和机智,应兴趣和涉猎广泛,用备足的针对不同问题的教育故事来提高思想教育效能。网上也经常有大量针对不同学生问题的各种相应题材可下载,如:发展特长方面,有格林兄弟的《狐狸和猫》;互助上,有德国作家克·菲·格勒特的《瞎子和瘸子》;不要忽视小节上,有格林兄弟的《钉子》故事;遇到老师们常可听到的“为什么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的抱怨与质疑时,不妨给学生讲类似“鹅卵石与钻石”的故事,引导启发学生明白:现在觉得没用的知识,就像鹅卵石,将来很可能成为人生的财富。

笔者针对中专生把打架看作是“讲义气”“有本事”的普遍心理,适时地给他们讲《水浒》、《三国》、楚汉相争等背景故事;对意志薄弱倾向的学生,讲卧薪尝胆。请毕业生来给学生们讲“因精通了日语而敢于同硕士争聘通用公司且成功”的故事,使不愿意学的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日语学习中。因为由毕业生说出来,往往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使学生们更觉得可信。由此,也促使班级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行为问题自然减少,班级管理得自然更好。

因此,讲故事需要有效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在讲故事上应注重:

①明确自己讲故事的目的。

②选材应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不要牵强附会。

③指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甚至人物的真实姓名,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即使有目的的改编也要不露破绽。

④让学生明白故事的中心思想。根据需要,可借题外延或进深发挥,如:“假如不这样……”“进一步想想……”“从另个角度看……”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意深刻、充满趣味的教育故事的运用定能使班主任领略到教育学生的趣味性和事半功倍之效。

6.把握“人、事、时”策略

班级管理上,不少中专班主任只知道抓几个班委成员和好学生,觉得无事可让其他学生做,无事可让学生时时做,虽然自己忙得焦头烂额,班级仍常常:事事、时时、人人出问题。其实,如把握人、事、时,就不会有学生因无事可做而有时“生非”。

1)把握好班级里的用人,知人善任,尽量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不论哪种班级管理,有一条原则是不能变的:必须以学生为本。陶行知主张:“德育注重自治、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为学生预备各种机会,使学生能够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显然,这也是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进行社会化学习的自我教育过程。因此,班主任应把班级的事务“承包”给每个学生,既让学生在完成工作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均衡和多方面的发展,又可避免无事可做的学生“无事生非”。

在鼓励学生“承包”班务、自我发展方面要把握好:

①工作指派与自愿认领相结合。对班主任与学生尚未形成共识的、关系整个集体发展的大的事项,要指派专人负责;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可以让学生自愿认领。

②讲究做事用人的策略。有些小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也可以在做事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要教育学生,可先让他做些事,在做事中进行引导教育,效果会更好。某日中央教育电视台节目现场中的班主任所讲到的“让一个来自农村学生当班钥匙的“官”而消除了该生自卑心理”的实例,应可给那些认为无事可让其他学生做的班主任以启发吧。

2)要把握好班级里的“事”,即班级里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事务管理的方式因班而异、因班主任而异、因时而异。但有一点应是明确的:班级的一切活动都应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应承揽包办。应做到:

①在适宜的广度和深度上把握事情。如在学生仍茫然而来求助之际,在某个要点或浅层次上给予适当点拨、诱导即可,不要越俎代庖。

②要在心里事先给事排队。将事情分为轻重缓急。要明确:哪些是主动的事、被动的事;哪些是重要的、一般的事;哪些是必做的、选做的事;哪些是直接的、替代的事。

③将事分层:从动态的角度将事分为若干层,如:班主任的、班干部的、承包人(责任人)的、人人必做的事等。

④每层事分类。责任人的事情可分为:纪律、学习、文体、卫生、财务等类。也可将大类的再拆分为各小类,细化责任范围。

⑤给事定指标。量化班干部和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制定相应的规范化要求等。

以上诸点需要班主任做事要切合班情,切合学生实际,更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气质、性格、心理承受力等因素。还要在做事时,突出各阶段的重点,寻找合理的切入点。

3)要把握好班级里“时”的管理

许多班主任在管人、管事上有本领,但往往忽视对“时”的管理。“管时”即时间上的计划管理,每个时间段都安排好学生做实事,让学生时时有事做,事事按时做。指导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安排,引导学生学会科学运筹时间。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利用好闲暇时间,因为这个时间学生的自由度大,往往会成为学生的“闹事”时间。所以班主任要将管理紧密地联系到这个时间上。如:晨读前搞个“晨会”,前日的值日班长做反思性的评述,当日的班长做就职前的演说,值日生读“班级日记”、“时事小议”;班主任进行新闻、佚事述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总结等。

事事按时做,就是重要的和关键的事必须按时做。每个阶段应有重点和关键。如,事事按时做的习惯从学生到校时开始,可从准时进入角色、作业按时认真完成等事项中迁移和递延。学生主要的事是做什么,什么时候做,需花多少时间等,需要班主任初始时的指导和督查,再利用责任者的落实和各方面的表率,以梯度和分类要求,形成全班的习惯性养成。

以上皆需要班主任明察秋毫地抓落实。要按时抓到实处,抓到位,培养学生做事的恒心。如果只说不做,不查落实,那么学生也必然只听不做。一两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按时做并不难,难就难在长期这样做,事事这样做。难就难在形成按时做事的好习惯。“万事开头难”,只要抓好起点,坚持不懈,辅以各种有效策略的有机结合运用,必将使班级管理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氛围。

7.“目标导向型”策略。

即使把握好人、事、时,但中专生中最常出现的四种错误目标仍是班级管理中的棘手之处,是需要班主任自身去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为此推荐“目标导向型”策略。

“目标导向型的代表人物是鲁道夫·德瑞克斯,这种理论的特色在于分析了有纪律问题学生的错误目标是什么,并指出了教师的响应对策。他认为:学生有时表现出的行为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等到肯定,这些想法德瑞克斯称为错误目标。”

1)错误目标的界定。依据中专生通常的问题行为表现对四种错误目标的界定:“

①获得注意。当学生发现自己在班级无法得到所要的认可时,他们会转而以不良行为来获得注意,如捣乱等易引起他人注意的事。有些好学生也可能特别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只要得到老师的注意,就会表现得很好;忽略了这种“获得注意”的需要,也可能转向以较不被接纳的方式来引起注意。如获得注意的行为仍没使学生得到认可,他们将会转向下一个错误目标—寻求权利。

②寻求权利。寻求权利的学生觉得要想获得他们想要的,惟一的方法就是对抗成人。其典型想法是:如果你不让我做我想做的事,你就是不承认我!这种对权利的需求通过争辩、反驳、说谎、发脾气和攻击等方式表现出来。如这些学生能使老师迎战,就会感到赢了,因为他们在乎的是让老师卷入权利战斗,至于自己实际能够得到什么就不重要了。如在权利战中输了,就会转变到更严重的不良行为—寻求报复。

③寻求报复。由于前两种目标没有达到,学生的错误就会变成:只要我有力量去伤害别人,我就会变得重要。实际上,是想通过伤害别人来补偿自己的心灵。由于在心理上已经准备受罚,就会显得穷凶极恶。惹的麻烦越大、自己觉得越光荣,并认为被人越讨厌胜利就越大。其实在虚张声势的勇气之下学生自己也有一种挫败感,渐渐地也会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和毫不可爱,这些感觉会使他们退缩到下一个错误目标—表现无能。

④表现无能。到了此阶段,学生会觉得自己是无能的,并认为自己是完全的失败者,没有必要再去做新的尝试。他们会退出任何会增加失败感的情景,以保持自己残留的一丝孤傲自尊。其错误想法是:只要别人相信我是无能的,就不会再来管我了!有这种目标的学生会“装聋作哑”,对班级里的各种活动都毫无兴趣、非常被动、甚至拒绝参加。不喜欢与其他人有任何互动,教师和其他学生很难使他们有迅速的转变。”

2)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其实,以上的错误目标都基于一个想法:它们是使自己显得重要的一种手段。所以,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特别注重上文所介绍过的“五多无少”及“人、事、时”等策略的综合运用,并在界定明晰后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①对需获得注意者:应拒绝给以注意或帮助。在学生没有要求注意时给予注意(特别是当他们表现出良好行为时)。当有些行为已影响了班级,可不动声色地客观描述一下学生的行为,如“:看见……,我听说……”针对学生的目标予以当面质询也有一定效果:“你想要我在以后注意你多少次?三次够吗?然后当学生行为再有偏差时:“某某,第一次、第二次。”等等。平时要鼓励学生以有用的行为来获得注意。

②对寻求权利的:不主动扮演权威人物,卷入权利斗争。坦诚向全班宣布:“我已知道有人需要权利,是否让全班停止活动等待捣乱活动的停止。”让违规学生不只与教师冲突、而且与全部同学为敌。想办法让学生的野心改向,如老师可把学生拉到一旁说:“课上你的言行有失风度,别人都很尊重你,你认为你能做个好榜样吗?”或让违规学生自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实际上是暗示他们已经拥有了权利;如果学生提不出建议,老师就可以提出建议供学生选用。这里的关键是如果教师放弃做一个权威人物,反而会减弱学生的气焰,因为退出斗争的老师会使学生寻求权利的行为无疾而终。

③对寻求报复者:因为这些学生已经伤害了自己,所以觉得伤害别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们此时最需要的还是了解和接纳。较好的应对办法有:寻找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学生去“关心”他,并协助他发展建设性行为;塑造情景,使想报复的学生有机会展现才华和长处;也可暗示捣蛋者,再这样下去会让所有的人都讨厌;说服全班同学,让大家一起来帮助引导这位同学。

④对表现无能者:因为这类学生往往是心里已有各种想法导致他们“装聋作哑”,因此应首先了解他们的主要想法:野心太大—不能成为最好的、就不再做任何努力;竞争心太强一觉得无法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就想从任何要比较的情景中退出;处于过多压力下,无法达成他人的期望,从而拒绝任何想成功的努力,等等。要改变这类学生是一种较为长期、细致的工作,教师不应该放弃这些学生。最重要的是—他们即使付出的是最微小的努力,教师也应该敏锐地注意到、并给予鼓励和支持。鼓励和支持的重点是他们的努力,而并非仅强调成就。

8.批评与惩罚策略

1)批评。前文已讲到,不再赘述。

2)惩罚。惩罚实施不当常常会带有副作用,有的班主任常常因为滥用惩罚不仅没能解决问题且使学生心灵受到伤害的事例是常见的。所以惩罚的技巧性要求是很高的。

如必须运用惩罚,中专班主任应先学此二例:陶行知先生用糖来奖励打架学生的事例在教育界传颂。他在了解了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善于从错中找对,善于用放大镜来寻找学生的优点,并以表扬替代批评,以奖励替代惩罚。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杀死了校长家的狗,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情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如联想和仔细分析班级管理中常见的案例可发现,很多学生问题都不是由道德品行因素造成的,如:有学生相互之间误会引起的矛盾、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的放弃、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的发难、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天性好动、个性倔犟引起的是非、自控能力差产生的冲动、是非不明产生的不恰当从众行为、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发泄行为、受到不公正待遇而诱发的叛逆行为等等,往往都不是故意犯错。所以班主任应认清“行为”与“品行”的差别,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不要抓住一点错误就想惩罚。并且,中专班主任往往因为讨厌学生的顽皮而乱加惩罚。岂不知: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极强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和潜在的创造能力,如能从这个角度去看待,就会有“宽容”之心,就会为学生的失误创设其自我反思和改正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为过失的学生随意定性。这样做,只会打击学生改正缺点的勇气与信心,结果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当然,“宽容”不等于放纵、姑息和迁就。该惩罚时必罚之,但应注意:

①目的性原则。惩罚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为了维护班级的秩序。其只是一种手段而绝非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惩罚让学生为违规付出“代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而中专班主任往往忘了这个目的,常抱着偏见,带着个人的情绪,滥用惩罚。

②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不能孤立地使用惩罚手段,必须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尤其应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结合运用。

③避免不良后果的原则。因有的惩罚不当会“使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学生推向教育的另一端。”

依笔者的实践体会,罚的方式可尝试做如此变通:

①只赏不罚。因为赏与罚是相对的,所以,有时不赏就意味着罚了;不罚,也就意味着赏了。对于好行为的奖赏本身已经是一种明确的导向性行为,基本上可以起到相对罚的效果。因此可单独运用奖赏,尤其是在罚不适当或没必要罚的时候。比如说,表扬或奖励一下某事项做得好的学生,实际上,就等于批评和惩罚了那些某事项没做好而被故意冷落了的学生。

②惩罚伴随奖赏,重罚伴重赏。只罚不赏容易激起逆反、抗拒心理。即使有效果,但是,容易导致压抑和不舒畅,尤其是在问题激化之际。即使问题严重,也要提醒自己:犯错误的毕竟只是部分或某个学生,还有没同流合污的。如对全班发火,打击所有学生的情绪,就显不公正了。因此,罚之前对好的应先赏,重罚就伴着重赏。其目的有二:一是分化学生,使中间学生容易找准正确走向;二是赏罚同时相互映衬,可增强赏与罚的强烈对比性戏剧效果,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使教育更有力度。

③必要时改罚为赏。与①的区别在于:往往有犯错误学生众多、法不责众的场合。这时,可奖赏没犯错误的学生,既保持了公正,又变相的惩罚了其他。因为赏相对于罚是一种积极的方式,因此,用赏取代罚往往会有积极的效果。例如,各班定出标准分后,通常采用违规后就相应从标准分中扣减的方式。这样做效果是明显的,但缺乏激励性。笔者常用“代币法”,对违规的,改扣为不加;对没违规或表现好的,就加相应的分。这样,榜上分数的增减自然会调整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触动学生和班级管理。

④赏罚公正。赏罚不明既是兵家大忌,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有些班主任,规章制度定的很好,但,尤其是对自己喜欢的学生时,却常常心软:“算了,下不为例吧。”但就有同学不平,甚至故意也犯同样错误。罚吧?变成了班主任的不公平。有此常例的班主任因没做到“信”而行,往往失去了的威信,管理就容易陷入混乱无序。应学诸葛亮斩马谡,该罚则罚。笔者在管理上犯了错误也曾要求过学生给予惩罚,反而凭添班主任威信。

⑤诛“大”赏“小”。所谓“诛大”,就是擒贼先擒王。孙武初练兵时处斩吴王的两个宠妃、使士兵皆听令而行的例子启发我们:处罚学生时,判明事实真相后,要罚为首者,否则,难以服众。而“赏小”,是要求班主任一定要更多地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而不只是那些张扬的学生,这样的赏,才有利于消弱投机取巧的浮躁之气,增强对集体的积极导向作用。但中专班主任大都因中专生的“强悍”“野蛮”而往往不敢或不愿意拿“烫手的山芋”,总是愿意向“好管的”学生发威,导致班级正不压邪、班风日衰,班级成一盘散沙,既危害了学生整体,又使班级管理陷入困境。

⑥正确选择“代偿媒介”。魏书生的选择应给中专班主任以启示:“犯了小错误,罚他给全班同学唱支歌;犯较重错误的,罚他做件好事来补偿;犯了严重错误,罚他写份500字左右的说明书。”而有的中专班主任甚至罚没学生物品作为己用的现象则更应坚决予以杜绝。

如班主任以爱心和智慧惩罚,即使再严厉的惩罚,也会变成爱的表达,唤醒学生,促其健康成长。学生对这种惩罚是会心存感激的;对放任不管、变相纵恿的教师,有的学生过后不但不领情,甚至会抱怨。特别是不少中专生的行为已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等到他们真的犯罪再进行惩罚,就太迟了。而在违纪和违法犯罪之间,学校的惩罚将起着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会让他们在犯罪的边缘处止步。因此,班主任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批评和惩戒的重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和教官考核制度
班级管理讲策略、求实效
好方法也需要活用
班主任工作的十三字方针
班主任应注意的六项教育[转]
走向学生自主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