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足·不知足·知不足

知足·不知足·知不足

□ 刘 飞

2005728日,我从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考入驻马店市纪委,从事来访接待工作。说句心里话,刚到纪委的一段时间,我很不适应,法律专业出身的我曾在检察机关从事过反贪污贿赂侦查、审查起诉等工作,从事检察工作游刃有余,而来访接待工作繁琐,且与专业不对口,感觉有劲使不上,为此,那段时间我一直比较郁闷。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农民来市纪委投诉:因为让车不及时,他被市直某单位领导的司机打了几个耳光。我对他的遭遇非常同情,当即向领导汇报,要求这位司机来纪委说明情况,经查证,投诉属实。我严肃地指出这位司机的错误,并要求其向受害人当面赔礼道歉。经过入情入理的教育,这位司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面给受害人赔礼道歉,并给予1000元精神损害慰问金。事后,受害人给我单位送来了锦旗,上面写着:“一身正气敢碰硬,两袖清风不染尘”。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使我深刻认识到接访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自此以后,我逐渐转变观念、调整心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摸索出行之有效的“五步工作法”:第一步是“请”字当头,热情接待;第二步,“问”字在先,摸清诉求;第三步,“听”要擅长,探究真相;第四步,“答”得在理,耐心释法;第五步,“帮”字贴心,排忧解难。在此基础上,我又征得领导同意制作了《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指南》,大量印刷,免费发放给来访群众,深受群众欢迎。看到自己的工作受到群众的肯定,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知足。

20094月,我被组织安排到专业对口的审理室工作。在审理室,我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用所学的法学理论审查违纪违法案件,得心应手。工作中,每遇到一个疑难案件,我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作为一个专题深入地研究,有时还向我的研究生导师请教,我对案件质量高度负责的态度,得到领导、同事和当事人的一直好评;但我不满足于此。新时期的案件审理工作要求审理人员及时扩充知识领域,深化知识内涵,优化知识理念,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为此,业余时间,我几乎都是在钻研法律法规、法学理论,撰写了不少文章,先后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上公开发表了100余篇法学专业文章。良好的读书写作习惯,让我法学功底更加扎实,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近几年,先后多次被河南省纪委、中央纪委抽调协助纪律审查。 

20141111日、2015416日、2015426日、2015610日、201582日,先后为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学员、杭州培训中心脱稿讲授《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审理业务暨办案技能介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常见质量问题》,为河南省纪检监察宣教基地、青海、湖南(检察系统)、驻马店市党政机关等100多个单位讲授《基层纪检监察机关适用《新条例》热点、难点问题解析》《纪检监察机关纪律检查基本知识暨技能介绍》等专题,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用、接地气”而深受好评。

越是学习,越能发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医生看病,若病情诊断错误,不能对症下药,必然给病人造成伤害和痛苦。审理工作也是如此,若违纪事实认定不清、定性不准,量纪也会随之发生偏差。我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件案件,对纪检监察机关来说可能是众多案件中的一个,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大事,关系其切身利益。因此,我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细致、全面准确地审查判断每一起案件,以完整的证据链来证明事实,尽可能再现事实真相,依法依纪确定错误性质和处分档次,不偏不倚、不枉不纵。

在工作中,我努力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以诚相待,换位思考,尽最大努力教育和挽救被调查人。如为提高审理谈话质量,我征得领导同意后制作了《审理对象权利义务告知书》,以书面形式对审理谈话对象实行权利义务告知,消除其不敢辩解的思想顾虑;谈话时,心平气和地与谈话对象坦诚交流,对谈话对象法律上的困惑,我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其解疑释惑;为充分发挥审理谈话的教育功能,我对近年来办理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出违纪违法的常见原因,形成《五大法律认识误区领导干部须远离》一文,让谈话对象阅读,谈话对象读后深刻感受到组织对其教育和挽救的良苦用心。 

从事审理工作几年来,我深刻体会到,这是我施展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平台。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心灵沐浴在党纪国法中,目光游离于规范与事实间,累并快乐着!

(本文收录于作者专著《纪法践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4月出版;可加微信号18939632709订购;享受7.5折优惠)

收录于这本书的论文,分别阐释和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常见违纪问题解析、执纪审查技能、执纪审理技能、证据审核认定、贪污贿赂案件等监督执纪、司法实务微观问题的认识。这些论文既体现了作者在不同时间段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理论观点,以及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学术兴趣、思维重心以及研究方法,也代表了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学术水准和研究能力。将这些论文的写作背景、写作过程以及主要观点串接起来,就过程了一个更趋真实的学术自传。

作者简介:刘飞,男,1977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毕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刑法专业研究生毕业,20019月进入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2002年通过首届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后任主诉检察官,20058月考入驻马店市纪委工作,现从事案件审理工作,任正科级纪检员。先后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业务研究文章100余篇;曾办理各类刑事案件、党政纪案件百余起,五次为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杭州培训中心授课,全国各地授课百余场,脱稿授课、站着授课、互动讲学,以致其课颇受听众欢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话记录(提纲)
审查调查常用文书写作
关于提高大案要案突破能力的思考
浅谈案件审理的两次谈话环节
创新“系统抓、抓系统”办案模式 加强新形势下查办案件工作--湖北省纪委监察厅
江苏省纪委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大力推进办案点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