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几件馆藏古玉浅谈古玉的绺裂

人们常说,十玉九裂。不少古玉也存在绺裂现象。古玉上的绺裂表现较为丰富,仿古玉做绺裂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熟悉古玉绺裂特点,对鉴藏古玉比较有意义。从大的方面讲,古玉绺裂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深裂,一种是斜开片。以下以博物馆收藏的古玉为例,分析古玉上的绺裂。

一是似断未断的深裂。就是从视觉上看,感觉玉器裂透了,但其实它却并没有断开。这种裂一般比较深透,多是沿着玉料结构裂开,有的虽然因为沁色的衬托似乎裂得挺厉害,其实玉表摸起来仍然相对平整;有的在裂口两侧伴生钙化现象,有的裂口出现自然的钝化;有的裂口两边甚至出现错位、地弯等形变,笔者曾经收藏过一块战国乳丁纹玉牌,下半部分开裂,向两边微曲,最底端裂缝达到两三毫米。这样的玉器盘玩之时需要倍加小心,因为它怕碰怕摔,并且对温度湿度的骤然变化比较敏感,容易损坏。在古玩地摊上,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断了的玉器,其断口相对平滑,或者看上去粗糙摸起来平滑。若为透闪石玉质,其断口为毛毡状。

曾侯乙墓出土玉饰

曾侯乙墓出土玉饰

这件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玉饰上的裂,是比较典型的似断未断的深裂。同墓出土的还有一件玉琮,其上的裂与此类似。

曾侯乙墓出土玉琮

无独有偶,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有一件玉琮,绺裂与此类似。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玉琮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妇好墓出土商代玉龙形玦上的绺裂也是似断未断的深裂。

妇好墓出土商代玉龙形玦

二是鬼斧神工的开片。这是古玉绺裂更为常见的形式,其特点是斜开片,长短随意,裂口不一定是直线,也不一定是连续的。绺裂通常只能从视觉上看见,但用手摸却感觉不到。有的绺裂甚至需要借助灯光透视才能看见。

汉代玉卮杯

上图这件徐州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玉卮杯,杯身上的绺裂是斜开片、断断续续、走向随意的,在沁色的衬托下十分明显。

西汉勾连纹玉璧

这件徐州博物馆收藏的西汉勾连纹玉璧,其上的绺裂比较典型。

汉代玉冲牙

这件狮子楚王墓出土的玉冲牙,其上的绺裂是断断续续。

战汉玉带钩

这件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带钩,绺裂之处全部被有机物沁成黑色,比较醒目。

汉代青玉璧

这件南越王墓出土的汉代青玉璧,上面的绺裂也比较典型。

玉猪龙

这件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面的绺裂更有意思,活像瓷器的冰裂纹。

丫形器

这件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玉丫形器,上面的绺裂也十分特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件国宝级玉‬制‬文物!难以置信的倾国与倾城!
国家博物馆之古代玉器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春秋战国时期部分玉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 汉代玉器欣赏
中国国家博物馆玉器展
“一分为三”的“妇好墓”出土文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