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飞龙心语37

痿证病案

邓某,男,53岁,2010年12月20日初诊。患者一直从事建筑行业,早年时常日晒雨淋,夜卧湿地。患者于2008年10月上旬因一次淋雨受凉后即感双足麻木,并逐渐向上发展至腰腹部(相当与带脉平面),自觉恶寒畏风,双足至膝关节冷痛浸骨。双下肢肌肉明显萎缩,双足至小腿下段微肿,肿胀以下午为甚。行走困难,惊慌步态,走200米即感疲惫。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并在该院MRI显示:1。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2。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曾先后多处治疗2年,效果不佳,病情有增无减,经人介绍前来求治。颏诊:患者神疲,纳差。睡眠尚可,小便清长,大便一日二次,微溏。舌质淡胖而边有齿痕,苔水滑,脉沉而弱。

      思之,患者常年久居湿地,则身体素有水湿之气。《内经》“痹论篇”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此患者由于体内素有湿邪,复感寒湿而起病无疑,病久而延及脾肾矣。而从症状来看,又似痿证。复思之,《内经》“痿论篇”有云:“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此病由痹而致似肉痿无疑矣!然其从足自膝关节冷痛浸骨何谓?《内经》“厥论篇”又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阳虚故也。而患者体征、舌脉亦合脾肾阳虚之证。

      患者医治两年,病情有增无减,我对此亦无信心,患者既然求治于我,我亦不能推辞,以寒患者之心,且此病亦值得一试,也好对此病研究研究。遂对患者说:“此病是由于长期居处湿地,受凉而发,日久致脾肾亦虚,经络痹阻,故畏寒无力,肢体麻木。治疗应内外兼治。内以中药以扶脾肾之阳,外以推拿点穴以开痹阻之经,此病见效很慢,治疗时间较长。”患者亦觉我言之有理,接受了我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1.手法点穴以开足太阳经、督脉、带脉,每日一次。

                       2.内服中药。

     附片30g(先煎)      桂枝20g             白术20g         干姜10g         党参20g          淫羊藿15g       

    吴茱萸10g                  白芍20 g            炙甘草10g              大枣4枚

                                             五剂     水煎服       日一剂

    2010年12月30日

     治疗10日后,患者觉恶寒感及小腿冷痛干略有减轻,大便已经成型,麻木如故。行走稍感轻松,已收微效,点穴治疗如前,双下肢再施以杵针刮运。内服药附片加至60g干姜20g,其他药剂量不变,并要求患者自己每日在家灸阴交穴半小时。嘱灸此穴后腹部会有热感。

   2011年1月9日

   又治疗10日后,患者周身恶寒感觉消失,小腿冷感亦明显减轻,麻木亦退至大腿中上段,问患者灸后有何感觉。患者述只觉肚皮发热,腹部并无热感,且腹壁灸了一个水泡,问是否停灸。视之,水泡乃在关元穴的位置,知其灸错了位置。亲自为其灸之,约10分钟后,患者即觉腹内有一小团热气,并向后放散,感觉很舒适。要求患者每日灸此,位置不得偏斜。

    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日有减轻。2010年1月18日,患者复诊时,甚是高兴。述昨晚灸至15分钟时,感觉灸感直抵脊柱,全腹部发热,继而感觉全身发热,下身津津汗出,汗后感觉全身通泰,小腿冷感明显减轻。今日行走即觉双足灵活许多。治疗同前。

    患者治疗45日后,双小腿已无明显冷痛浸骨的感觉,麻木下降至双小腿中下段,肌肉萎缩明显好转,小腿及足已无肿胀,行走较前有力,可步行1公里而无疲乏感。但行走时腘后比目鱼肌及腘肌明显有牵扯感。治疗点穴后予重点弹拨此二肌肉,再施以杵针治疗。隔日一次。且患者现在精神已无疲惫之象,舌质较前红润,仍有少许齿痕,苔白而根部微腻,脉亦明显有力。内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化裁。

     人参20g(另煎)     白术30g       生黄芪60g        当归12g      升麻6g        淫羊藿15g         白芍20g

     木瓜30 g                   干姜15 g     炙甘草10g

                                                五剂      水煎服     每日一剂
    并嘱患者多行走,并适当体育锻炼。

    患者后期进展不快,至2010年3月10日,双足才无明显麻木,可行走5--6里,不过步态仍有些不稳。腘后仍有轻微不适。予中药百花丹化裁。

     人参100g    天麻100g     白花蛇3条     猴骨50g       乌梢蛇50g         金刚藤10g        威灵仙10g

     桑寄生30g      老桑枝20g      转地风20g       三七30g     甲珠10g    淫羊藿20g        山药30g

                                                                打细粉内服,每次3g,一日三次。
    嘱其加强锻炼。

     此病应属中医痿证,而其病情复杂,不是单纯的痹或痿可言,我在此也是述其大概,治疗也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治疗之初我亦未想过会有此良效。起因亦是以此患者来验证我当时的治疗思路是否正确。且带状平面的麻木,在现代医学多见于脊髓异常,而致其脊髓节段以下出现异常的感觉。此病人我治疗期间亦曾要其从新做过胸腰椎的磁共振。并未见脊髓异常。患者带脉以下麻木,而带脉以上无麻木,我亦不知究竟为何故,只能以带脉经气亏虚,不能约束诸经来解释。且其证与肾着相似,至今亦未悟其病由。

    至于灸阴交穴在此病的运用,我是受周楣声所著的《灸绳》的启发,十多年前我看了此书后,亦常常用此法治疗腰痛,效果很好,只是因为临床不可能亲自为每一个病人灸之,故多要求患者自己灸此穴。此法值得推荐。

    此病临床我只见此一例,因其少见,故录于此。一则让更多的同仁了解。二则也希望有同仁知其由者,能为我解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巧治颈椎病
仝小林谈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
末梢神经炎的治疗理路
足跟痛
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使病友重新“立足”
诸病以昼夜静剧辨阴阳气血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