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西方小说的一个巨大差异
如果你喜欢读小说,大概就会发现中西方小说的一个巨大差异,就是西方小说,无论是简·奥斯汀(Jane Austen)还是托尔斯泰,都喜欢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但是中国小说,无论是《红楼梦》还是《水浒传》,都是靠对动作的描述,来展示人的心理变化。也有研究发现,和英文相比,中文名词更少,但动词更多。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n James)说:“思考是为了行动。”

现代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也说:“积极心理学,有一半是在脖子以下。”强调了积极心理学绝对不是一门只在学术圈里做研究、在象牙塔里传播的学问,而应该是知行合一、渗透进人们日常行为的科学准则。

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位奠基人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教授则在学界第一本积极心理学教材《积极心理学入门》里明确写道:“积极心理学不是一项观赏运动。”彼得森认为,观赏运动时,人们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的运动员挥汗拼搏,虽然情绪良好,但其实还只是一个“看客”而已,那不是积极心理学的最终目的。

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更加要求人们在习得科学的积极态度与情绪之外,还要把它们转化成能改变自己人生的一项项具体的行动。

“行胜于言”,体现了中华文化特别看重行动的特质。我们在生活中也很自然地推崇“做了再说”甚至“做了也不说”,鄙视“光说不练”的人。

对此,二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早就说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这就是提倡做事、行动,否定那些“光说不练”“巧言令色”“夸夸其谈”的人。

无行动,是不可能获得真实的幸福的。我们要选择那些能够让我们获得真正幸福的行动,并沉浸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天读德鲁克《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从机械世界向生物世界的转变
用爱去感染世界,因为爱是最强大的力量。
认知心理学系列(1):我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行动的本源:趋利避害
坚持做这3件事的人,一定不会太平庸
心理学:穷人富人思维差异,你属于哪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