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未来20年,对人类生活做出最大改变的技术可能是什么?
感谢邀请,我是思必驰龙梦竹。
这个问题,在我这儿,没有“可能”,一定是人工智能。AI毫无疑问是人类发展史上、由我们这代人所见证的科技奇点。
人工智能是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在内的综合型技术,由其带来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至方方面面,包括我们现在讨论火热的GPT、带来颠覆创新的Amazon Echo、随处可见的刷脸支付、走出国门的无人机和新能源、甚至美颜APP、名片识别等等。
但还不够,远远不够。
除去技术本身,限制其发展的最大三个因素是:
【“合适的”场景】
【“有效的”数据】
【“整体的”系统】
“合适的”场景: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其实就是一次次新技术与旧场景的碰撞,在曲折中前进。民生产业,是最先发展起来的。民生中的衣食住行,跑在前面的是“住”智能家居,和行“智能汽车”。但并非唯一。我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疑惑,不是“能干啥”,而是“不能干啥”。从单一场景看,全屋智能面板、健身魔镜、智能烘焙秤、会议转写音箱、智能蓝牙耳机……都是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场景化单品。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打破行业壁垒、构造新的融合场景。智能音箱走进了酒店,取代了传统的开关和座机;AR眼镜不再是游戏专属,成为专属的个人虚拟屏;无人机从航行个人玩具,开始进入工农军等众多领域等等。正所谓“场景碰撞越多,技术融合越强大”。
“有效的”数据:这里提到的“数据”,既包括结构化数据(能够以数据库表形式管理的传统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结构不规则,甚至是随时生成的,例如文本、图像、音视频甚至本回答帖子)。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但并非什么数据都一定有用。例如,在智能语音语言技术中,当我们需要提升在家居下的儿童机器人的远场语音识别率和交互准确性,那我们一定是需要“家庭环境下”、“孩童的”、“远场的”数据,而再多的汽车场景数据、老人的数据、近场的数据,都是无效数据。还有一点很重要,大家也不用提到“数据”就有些敏感。技术在被使用的过程里,会产生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使用反馈”(这个词不一定准确,如果有兴趣可以再展开聊聊)。往往“使用反馈”比“基本数据”要重要得多。简单说,让技术被用起来,根据有效使用的过程,能够让技术快速得到迭代和提升。也就是“用得越多,技术越强”。
“整体的”智能:无论是我们现在所关注的gpt也好,人机对话也罢,还是人脸图像识别,其实在整个大智能系统面前,都是一个或者模块化的单点技术。而以人机对话为例,整个对话环节包括了信号处理、语音唤醒、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管理、自然语言生成、语音合成。再往下,还能细分。很难说有哪一项单点技术的突破,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语音识别率打破宇宙限制,实现了100%准确率,但也会败在距离、噪声的手里;整个对话系统顺滑流畅无比,但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是无计可施;甚至会因信源的缺失而让让整个AI系统瞬间降智,“对不起,我找不到您想听的歌曲”。所以,“你强我强,才是真的强”。
而时间,可以完美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虽然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了将近六七十年,但经历了漫长的“冷板凳”时代,真正得已被重视、被关注,则是在近十年。20年后,人类终将一定被AI所影响,但向好或趋坏,则取决于人,当然这是另外个话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机器理解能力将超过人类?
2021人工智能感知层创新排行榜
人工智能[92]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AI ”时代:如何迎接3.9万亿美元的未来?
人工智能:主导下一轮科技创新红利
2020 语音识别领域最具商业合作价值企业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