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色调与影调】
色调与影调

      色调与影调这两个词汇大家都不陌生,这两个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却容易混淆。

      彩色摄影中,色调是指一张照片的“基调”,以青蓝紫白为整体感觉的画面称为冷色调,以红橙黄黑为整体感觉的画面称为暖色调,这是一。另一概念是,色调的冷暖是相对的.从前的富士胶卷的的色调偏蓝绿,色调较冷,柯达胶卷的色彩还原偏橙黄,色调较暖。

      影调的概念是指明暗变化,同一颜色的物体,在光线的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色饱和,甚至表现出不同的色调(色温作用)。R/G/B通道色中的任何一种颜色,去掉色饱和后呈现的都是“灰色”,黑白照片中红色,呈现的是较深的灰,黄色呈现的是较浅色的灰....。

      一张照片的基调,或者说色调的变化,如果不能同时进行比对,肉眼不容易区别,比如,我们在矫正色偏时到底去掉多少黄或者蓝比较合适?没有统一的标准,既是使用的是同一品牌的显示器观看,仍然存在每个人对颜色感受的个体差异。所以,我们每位影友坐在自己的显示器前讨论色调,我认为是个不易说清的话题。但是,讨论影调则不然!因为目前的所有显示器均达到了用256个灰亮等级表现亮度变化的水平,灰亮变化的影调一目了然,标准是可见的(虽然也存在个体感受差异)。

      平面摄影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正是用无数不同亮度的色点(像素)去再现画面的,虽然256级的灰亮度以及8位通道色足够把自然界中的色彩还原到显示器上。但是,由于相机的快门是一次性开启,并且是给每个像素以同等的曝光时间曝光,换句话说,每个像素都具备表现256灰阶亮度的能力,而快门的曝光方式限制了像素的表现能力统统按照一个标准感光。那么,在大光比环境(侧光、侧逆光、逆光)拍摄时的主体处在明暗两端的影调中时,势必对应亮部的像素曝光过度,对应暗部的像素曝光不足而必须人为干预(曝光补偿)舍次求主。正是相机的上述特点,使获得层次分明的细腻影调的摄影照片变得很难!从前的暗房技术使用的分区曝光,现代数码技术中的HDR,以及D-Lighting处理技术,还有后期软件中的色阶调整,PS中的涂层技术....。等等都是为了得到细腻的、层次分明的色调、影调设计的后续手段!

      在实际拍摄中,不少影友喜欢高对比度高反差的影调,尤其是在后期调整时,把细节拉的像块平板,最典型的就是把MM的脸蛋搞得像张白面饼(多有得罪)!把自然风光、建筑风光的暗部细节调的黑乎乎,拍摄肌肤、花卉类完全依赖后期,导致把影像拉的色调分离.....,所有这些做法,无形中把相机的生理缺陷扩大了!把求之不得的细节影调丢掉了。

      商业摄影中的图片标准只有一个:客户满意,那些“专业摄影师”的唯一目的是从客户口袋里掏出钱来,客户喜欢厚厚的粉底、浓重的眼影唇线、惨白的脸蛋,如果我是摄影师,也会把好端端的MM批的面目全非。然而那不是平面摄影的初衷!一小部分人的好恶,不是摄影的标准!一小部分人对摄影的理解不应该成为盲目效仿的楷模!我这里讲的“初衷”不是我个人的初衷,是相机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的设计初衷,是数代摄影人不懈努力地初衷,也是前期拍摄后制作对层次影调追求的乐趣所在,是平面摄影创作的最终目的所在。早年的教科书把从黑到白分成10个灰亮度讲解“中间灰”,现在有256级灰阶变化供人选用调整,如果把影调调整的单一粗犷,岂不浪费了手中的资源?

      我对Photoshop软件一窍不通,只能粗浅的说说JPG直出照片的色阶调整感受。虽然JPG文件的后期调整相当于“回锅肉”,但适当调整对图片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所有后期软件调整处理影调的手段虽有不同,但全都具备丰富影调的基本功能。

      这里我用了网上一位好友的照片作为例片,无意对片子进行评论,只为说明我的观点。

      P1   这是原片


      P2 这是调整曲线


      P3   这是调整后的效果


       调整曲线呈现反S型,首先定位中间点4,压低中间亮度,靠近原点的3个点提升了头发以及所有暗部细节,5、6两个点降低高亮部亮度,最后一个点提升鼻尖以及颧骨部位的高光亮点。从我的显示器观看,人物头部的细节比原片要丰富,眼角点晶的金粉清晰可见。

      
      如果不比对图片,单单查看某张直方图是毫无意义的,所谓理想的直方图是不存在的。P4是原图的直方图,右侧大面积高光撞墙,该照片有曝光过度的嫌疑。

      P4   


           
      P5 打开曝光警告,固定暗部和中间亮度(1、2两点),用第3个点逐渐提升亮部到一定程度时,看出涉嫌溢出的只是天空和花瓣局部的亮度,曲线中高光峰值表示的是大面积的天空亮度,距离主体曝光过度还有充分的余地。所以,不能只看直方图两端溢出就认为曝光不足或过度。

      P6 降低调整曲线末端的Y值,使直方图曲线高亮部分回缩,防止调整时高光溢出。


      P7  这是调整后的效果


器材:佳能 500D [佳能数码相机]  镜头:LEICA  100MM/F2.8
时间:2011-03-16 16:53:31.00  快门:1/80  光圈:F/8  焦距:100毫米  感光度:200  

     我们的日常拍摄,用光的方式基本分为两大类:顺光和逆光。顺光拍摄,景物受光均匀反差小,为了适当增加反差,手动色阶调整时,曲线一般调成S形。而逆光拍摄时,景物明暗反差大,曲线应调成反S形。P1的人物用的是120度的侧逆光,主光源来自人物的右侧(右脸颊颧骨最亮,这是比较理想的用光方式),所以,曲线调成反S形才能缩小反差增加影调细节。这种理念,我个人的体会是适用各种题材拍摄的后期调整。

      话题过于沉闷,发几张片子吧。
      P8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镜头:AF Nikkor 70-210mm f/4-5.6
时间:2011-03-17 15:52:41.00  快门:1/500  光圈:F/11.0  焦距:170毫米  感光度:400  

      P9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镜头:AF Nikkor 70-210mm f/4-5.6
时间:2011-03-17 16:42:08.00  快门:1/80  光圈:F/16.0  焦距:210毫米  感光度:400 

      P10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镜头:AF Nikkor 70-210mm f/4-5.6
时间:2011-03-17 16:15:10.00  快门:1/160  光圈:F/11.0  焦距:210毫米  感光度:400  

      P11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镜头:AF Nikkor 70-210mm f/4-5.6
时间:2011-03-17 16:27:12.00  快门:1/80  光圈:F/16.0  焦距:210毫米  感光度:400  

      P12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镜头:AF Nikkor 70-210mm f/4-5.6
时间:2011-03-17 16:44:41.00  快门:1/60  光圈:F/16.0  焦距:155毫米  感光度:400  

      P13


器材:佳能 500D [佳能数码相机]  镜头:LEICA  100MM/f2.8
时间:2011-03-16 17:19:05.45  快门:1/80  光圈:F/8  焦距:100毫米  感光度:200  

      P14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镜头:AF Nikkor 70-210mm f/4-5.6
时间:2011-03-17 17:07:23.00  快门:1/80  光圈:F/11.0  焦距:170毫米  感光度:400  


评分评分人数:17+影币:150
沙漠流星雨 2011-03-21 22:25:13 +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Lightroom 后期基础(Lesson 3)
单反相机曝光亮度的直方图(转帖)
曲线很难?!其实非常简单!
【如何解读数码相机的直方图】尼康 D90
让影调层次更加丰富 详解照片明暗处理(下)
摄影宝典——直方图及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