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江的住宅
松江历史悠久,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陆逊功封华亭侯,建"华丽亭"。西晋时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就使当地闻名遐迩,"二陆草堂"等建筑成了后来士人珍重的名宅古迹载人志书。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建华亭县,松江始建县学,兴教育,文化发达,名人辈出,唐至清科举及第中进士达50O多名。元代松江府黄道婆传授先进的棉纺技术,使当地棉纺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有"衣被天下"之美誉。棉纺业的发展,使松江脐身于全国33个大城镇之一。经济文化的繁荣,自然推动了松江建筑业的发展。期间,元代制度疏阔,为住宅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能,松江城中汉回合居,使松江住宅的类型更为丰富。一时郡邑之盛,甲第入云,名园错综,交衡比屋,求尺寸之地而不可得"。及至明代南门内宰相徐阶族居,巨宅相连,琼楼玉宇,不亚宫室之美;城西南冯氏一户,地广数百亩。从明代后期至清代,城中"东西南北,非官家柿比,即商贾杂居,市物陈列,无一隙地",由此可见松江第宅风貌之一斑。

    在封建制度下,住宅是分等级的,松江老宅便有品官第宅与一般民宅之分。其中园林别业则是儒雅的官宦之家对官宅环境不足而作的一种补充,这也是中国渊源流长的山水文化物化结晶。若按松江的水乡环境而言,松江老宅又有沿河住宅与沿街民宅之区别。此外乡村农舍也因房主职业、聚落的人口密度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与城邑民宅不同而独具特色,今应区。史志办王永顺先生之约,将松江老宅分析拙见概述如下:

一、品官第宅
  松江的品官第宅多为大型第宅,据文献所载:"明代钱相国机才先生第,南面临流""故相徐文贞公以三朝元老,赐第于松城之南,三区并建,规制壮丽,甲于一郡。"·叶梦珠《阅世编》卷十·居第一)这些记载反映了松江地处水乡的特色和官僚第宅之宏伟。据明末清初上人王沄编修的《云间第宅志》载,松江城镇名宅达200余家之多。明代为松江经济发展鼎盛时期,文化教育发达,科举及第中进士近30O名。自嘉靖三十二、三十四年倭寇到松骚乱之后,士大夫多迁至城内建屋居住,遂形成庐舍柿比,名宅云集。清代松江以文入仕13O余名,多人任尚书,官职在尚书之下者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品官第宅与明代第宅相比,规模不减而华丽有加。参照文献与实例考察,大型的品官第宅主轴线上建筑多者可达十进,依次有门厅、轿厅、茶厅、八字仪门、正厅、楼厅等建筑,正厅面宽多为五间,设有翻轩、廊轩,室内为彻上露明造,梁架为月梁型制。明代正厅以迁建于方塔园兰瑞堂"、秀野桥西的"凉素堂"保存最为完好。"兰瑞堂"部分梁柱采用楠木制作,用料考究但雕饰简洁古朴,它与"葆素堂"分别反映了明代中叶前崇尚朴素和中叶后日趋华丽时尚风格。清代正厅梁架追求雕饰精美,迁建于醉白池的张厅(雕花厅)便是极佳的例证。楼厅为走马楼形式,楼下廊部做成轩顶,规模宏大者还不止一进。大型品官第宅外部用高墙围筑,内部有众多纵轴组成,纵轴之间多设通长夹弄,它不但可联系交通,还有防盗、防火等功能,与苏州大备弄"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存于秀南街13号许威(浙江归安县知县)宅纵轴有五条之多,其中的夹弄便是实证。
  以松江明清品官第宅与苏州大宅相比,除了总体布局、交通组织、以至构架造型雕饰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江南水乡文化古城的共性外,在一些建筑的单体造型乃至细部做法上,确实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例如仪门八字墙形式,苏州等地仅反映在平面上,松江给绅大宅的仪门还在立面作相应的处理;再如枫拱这种形式,经常出现在松江楼厅的梁架上,它与雀替组合在一起为它处所元;其它如挂落的重叠设置、风火山墙的起翘做法等都有着松江的地域属性。

松江地处长江之滨,虽属水乡泽国,但有九峰三柳之胜,晋代名士陆氏兄弟便栖息山居,宋代周氏兄弟择松江天马山建"山舟"为藏修之所。据志书所载,松江宋代名园有:谷阳园(朱之纯别业)、柳园、施家园、东皋园(钱知监别业)和云间洞天(宋参政钱良臣园)等。明清两代松江达官显贵多在邑郊广建别业,余山有施如芋、陈继儒、章公觐等人筑的半问精舍、白石山房、神清之室等别业。天马山有篆园(明代工部李逢申别业)、万松园(隐士周纪所筑)、大虚楼(王俞赘所筑)、南园(吕廷振别业)。其中不少宅园仍是延请叠石名家张南垣为之。明代园林载人志书的有数十处之多,著名的有横云山庄、东庄、松寮、水西园、适园、真率园、孙家园、熙园、啸园、文园、宜园等不胜枚举。明代起松江画派崛起,不少画家择地筑园不但促进了松江第宅别业筑园之风,也进一步提高了松江筑园的水平。清初康熙皇帝南巡,临幸秀甲园、赐金园,使宅园之美成了第宅的荣耀与骄做。足见由刘敦帧主编,集中国古建筑专家之合力而成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建筑史》称当时松江第宅园林数量之多,技艺之精美与苏州、杭州、嘉兴府齐名。"绝非虚言。
  因辟为公园而得以幸存的醉白池,原系明代董其昌咏之处,历经清代多次整修才形成后来的规模与格局。该园以一渺池水为中心,池北筑堂,四面贯通。堂前植香樟、蟠槐;堂后栽黄杨、紫藤等花木。堂西筑水阁跨于池上。池周建廊、亭、舫,沿水环列山石,池东又有宝成楼等建筑。醉白池的营造出自工部郎中顾大申之手。顾大申善书画,醉白池应是文人园的佳构,松江明清名园的代表。此外,创建于明末,屡经易主,仍保持原有风格的颐园可看作松江宅园水平的缩影。
综观松江明清品官第宅和别业园林,无论从宅园的命名到阿楼、梁架雕饰的寓意,室内厅堂的匾额、条屏楹联、家具摆设,还是庭院的叠石、凿池、植树、栽花。足以说明建筑空间不但是人们居住和活动的场所,而且是主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胜地。

二、一般民宅
  松江地处水乡,河网密布,许多住宅按前街后河布局,这就限制了住宅纵深方向的规模。如原来阔街、景家堰、白龙潭等一些住宅,这类住宅硬山顶,单层、面阔三间,五架梁进深,建筑进深浅、层高低,庭院狭小,有些带有厢房,多数仅一根轴线,住宅既无夹弄又无宅园。也有部分中型民宅是大宅败落又几经易主后演变而成。住宅多为三进二庭四厢格局,现存实例如秀南街沈氏三宅等。旧时松江的一般民宅之间的街巷大多极为窄小,有些竟不足一丈。街巷两侧楼房,可对窗闲聊。
  城镇沿河发展,住宅依河而建,"窗外闻橹声,门前连市井一些贯串于镇市的河道,两侧夹建着沿河民宅,这些民宅多为楼居,因地基所限,进深仅八至十米许,多为前后房形式。两房之中为楼梯,楼板处装有活动翻板,晚上可将其覆盖。背面临河一侧的殷实大户在驳岸上建石级,作私家埠头。石级走向有平行河道与垂直河道两种。平行河道者一般均做在檐外,实例如:松江镇王家滩、秀南街沿河住宅。也有外墙内收,石级全部设在檐内的做法,实例如:松江镇东外街27号宅。垂直河道者,石级均在檐内,实例如:泅径镇张径街56号等处。小户则用条石沿墙出跳,这里不但可供取水、洗涤,还可停靠舟揖,提供货物上下船搬运和交通之便。更有一些沿河民宅,临水之下用木桩支承,他们在墙上开四联窗,窗下置栅架,吊水洗涤,以木栅架为台。至于正面临河的住宅,沿河的窄巷小街上铺盖着方正的石板路,不少地段还建有敞廊、骑楼。实例如:松江镇花园洪,敞廊外侧柱间还设有条凳与栏杆,供行人避雨、纳凉、停息。众多鳞次栉比的沿河民宅,平面凹凸多变、立面高低错落,千姿百态。粉墙黛瓦、绿树、拱桥、蓝天碧水,色彩淡雅而和谐,构成了水乡古城特有的风貌。
  古城松江及它的一些镇市至今还保留着少数几条古老的小街,实例如:五库镇老街、新滨镇角吊弯等。一些小街宽仅丈余而已。但这一尺度正是步行街的最佳尺度。难怪当年曾是店铺密集,人气兴旺、生意兴隆的闹区。街的两侧是二层楼屋和平房相杂,或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在这种街巷之中还有连两侧于一家的"过街楼",这种借天让地的做法,体现出古代对空间利用的独具匠心。

三、乡村农舍
  松江农舍大多为单层建筑,一般由正屋、偏屋、小屋组成,房舍沿河而建,坐北朝南。屋前有场地,屋后置竹园、菜园。正屋规模不一,有三开问、五开间,甚至九开间的,但以三开问居多。进深有五柱、七柱、九柱的,屋顶为庞殿形式(偏屋多为歇山顶),当地称为"四六撑式",举折平缓,出檐较长,与城镇第宅举架高峻殊异。保存较好的如:余山镇富南村。农村聚族而居,人丁兴旺,家境殷实的大户,其宅舍的规模往往较大,多为二进、三进,个别多达五进。进与进之间由厢房(俗称"龙腰")围合成庭心,首进当心间前为"廊屋"后为"前头屋"(也称"墙门间")。后进不但高于前进,(寓"后发"之意)而且在"仪门头"(后进正门)塑人物戏文,在屋脊做灰饰吉祥图案,两侧做"婆鸡头"吻饰。也有少数农舍偏房小屋墙面采用竹片编制,这应是就地取材与节省费用的缘故。
  明清期间,江南人口增多,建筑密度提高,以砖代木,创造出防火性能强于悬山的硬山与风火山墙形式。松江的住宅善于吸收先进技术的特点,使这种新型形式在这里得到广泛的采用。值得称道的是松江四乡不但能看到流行于江浙平出的马头墙形式,,松江民居还有起翘的马头墙。此外还有与福建民居形式相接近的观音兜式样,这种兼收并蓄、各种手法为我所用大概是今旧"海派"建筑特点的历史基因。住宅的开间与屋顶形式是建筑等级的重要标志,特别在封建社会后期,开间数与屋顶的各式造型被人为地排等列级,其中以九开间与庞殿顶为最高等级,非帝王不能采用,歇山顶除王府外,品官第宅用之亦有悟越之罪。而在松江明代住宅中却屡见歇山顶,在松江的四乡村宅中还出现面宽九间和正脊高高升起,形象生动的庑殿顶形式,这种不受礼制束缚的现象在全国绝无仅有。当地勇于突破制度束缚也许还有功能上的理由,松江地处沿海,经常遭受台风袭击,这两种屋顶形式抗风能力较强。正如福建沿海居宅屋瓦特大,不合制度规定,并有面砖压顶一个道理。
  松江地区明清住宅不但在造型上勇于突破制度束缚,而且在技艺上善于总结地方经验,形成当地特色。众所周知,松江历史上长期属吴郡(苏州所辖),苏州历来是江南文化、经济的重要中心,苏州的建筑技术也被各地仿效而成为地方性技艺。后来总结为"营造法源"的技术就是对江南极有影响的苏州地方性技艺。值得一书的是松江明清民居却能在苏州技艺的包围圈内创造出一套以进深""(立帖式构造柱头数)与面阔""(椽数,松江农村俗称'')为模数的独特构造方式,它具有平面组合灵活,施工规范,估工备料简捷和通俗易懂等优点。
  回顾历史,松江第宅建筑自元末起历经张士诚部与元军争战、明代倭寇入侵、明末清兵破城、清代洋枪队与太平军激战、民国日军轰炸等诸多人祸,致使松江第宅建筑屡建屡毁。清末,随着上海的发展和都市的兴起,松江古城逐渐衰落,此后城内虽有韩三房、小红楼等西式住宅的出现,但终究未成大气。松江作为上海文化之根,解放后依然保留着大量优秀的传统建筑。但是,随着城市的改造,江南水乡城市的风貌特色日渐消失,尤为可惜的是规模宏大、历经沧桑得以幸存的工部尚书张祥河宅(里仁弄西)又在近年的城市改造中拆迁。近日受区史志办王永顺先生之邀,由徐桂林诸君相陪,对松江老宅及水乡环境作了考察。得知松江现存老宅之保护与开发日益得到区领导、文化部门以及各界有识之上的重视,众多老宅已列为文物保护和登记单位。徐桂林君系我童年时期的好友,他精于摄影,长于绘画,且十分热爱民宅建筑。他十余年来对松江民居作了深入的调查,并利用高超的摄影技术,摄下了大量珍贵的照片资料。这次结集出版,实属厚积薄发,水到渠成。这对日新月异发展中的松江区,弘扬优秀的历史建筑文化肯定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嗲!上海人家门口的古风美景,每一个都超适合过中秋!
住宅改造:老宅的修复项目大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空心化”问题
【原创】逛逛延庆路 看看老建筑
选择中式民宅小院生活成为一种时尚
无锡甘露镇
江西三江古民宅群盼老有所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