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参透这四点,为你的人生加满幸福感
userphoto

2023.09.05 上海

关注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人人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大多数人总是迈着行色匆匆的步伐穿梭在人群中,时常被凡尘杂事所纠缠,却忘记了最初行走世间的初心,就是想要拥有幸福感。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在经历一系列人生变故之后,将人生以及幸福的诸多感悟诉诸笔端,完成这部《我所理解的幸福》。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人生的哲学书,还是作者在追逐幸福的过程中,与形形色色的事物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让他走出了困住自己的内心,见识更为广袤的天地。

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文字,看看那些使人们不幸福的原因,找寻散落在人生里的幸福因素,读完你也会从中体悟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1

累:追根溯源,由心改变

现代人的口中都在谈“累”,这种“累”不仅来自工作中的劳动强度,往往更多来自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以及无处释放的压力。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里会出现“佛系”和“躺平”的心态,因为疲惫感正在侵袭人们的身体,让人无从感受生活里的乐趣。

而且这种状态大多出现在劳心的人群中,对于单靠劳动力生存的人们相对会少一点,因为简单的一日三餐就是其最幸福的期待。

作为劳心者该怎么做呢?其实,只要尽量抛开情感因素,那么正常的睡眠也会让疲劳得到缓解。当人们不再被烦恼和焦虑情绪所困扰,就会减少对休息质量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可以远离“累”的感觉。

书中提到“精神纪律”的概念,它其实就是人类大脑里面的“教导主任”,提醒我们要在适当的时间思考事情,其余的时间让自己放轻松。

因此,你可以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未完成的日常工作中,减少因思虑带来的亢奋情绪,从而保持做决定时的效率和准确率。

作者说,每当他想写一篇文章时,先聚精会神思索题目,然后再下意识地去工作,过去几个月后,当他用更加清晰的意识去看待原来的题目时,发现最初让他感到累心的作品已经完成了。

这也是在启发我们:只要一个人在最初确定想法时有足够去实现它的信念,就不要在执行的过程中冒出各种不可能完成的负面情绪,因为你要相信自己的初心。当你无所畏惧,听从内心,那些原本加剧疲倦感的内耗也会随之消除。

就像工作可以给人带来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人们体会到成就感,以及为他人营造便利氛围的满足感。

无论你在某一刻有多么的累,请不要忘记给自己的心放个假,让它可以重新拥有释放活力的机会。因为每一份的生机都是它与这个世界重新对话的开始。

2

烦:迈出圈子,拥抱精彩

也许你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周末一家人去郊游,却很不凑巧地遇到堵车。各种喇叭声音此起彼伏,人们的脸上不自觉地多了些烦躁的表情。

瞬时糟糕的心态蔓延到一群人。由此,很可能这一整天,经历此事的每个人都躲不掉这种情绪带来的影响。

“烦闷似乎是人类独有的情绪。”这是书中作者对人类情绪独特性的解释。

作者讲到他的少年时期,曾经因为憎恨人生,徘徊在自我了断的边缘,幸好对于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重新感受到人生的快乐与生命的意义。

或许此刻的你面前是清醒的现实,但是想象的翅膀又为你描绘出诗的远方。你因此陷入究竟是选择面包,还是理想的烦恼之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禁让人生出沉闷的感觉。

烦闷,可以说是烦恼和沉闷的结合体,其实这与一个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关。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烦闷,它都会消耗过多的精力。与其让自己内耗,不如换一种方式去生活。

忍受烦闷的能耐,对于幸福生活是必要的。

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想要追求幸福的人,除了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还要想方设法地培养一些与他人有关联的兴趣。

当一个人愿意把目光从自身转移到他人的身上,开始用欣赏的眼光去了解别人,并且尝试去发掘他人的闪光点。那么,无论他走到哪儿,都会发现有趣的新事物,从而用全新的视野看待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就不会再沉溺于自我烦恼。

当一个人不再介怀于自身的某些不足之处,对于外界的兴趣大于自身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逐渐地远离烦闷。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踏出烦恼的圈子,拥抱丰富多彩的新生活。真正让你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对自身有所帮助,能够促进自我成长。

3

怕:放空自我,释放正念

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常常大于自身的现状,甚至于有些人会让自己陷入莫名的恐慌中。

当你对“怕”的原因有所了解,就会明白若无其事地处事,云淡风轻地放空自我,反而会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

作者讲到一次公开演讲的经历,开讲之前他总是担心讲不好,又怕遇到意外情况,结果弄得自己神经紧绷。后来,当他抛开这些恐惧的情绪,演讲反而顺利完成。所以说,倘若一个人把希望与思想集中在超越自我本身,那么他就不再惧怕未知。

他还提到现代人关心的一个话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尤其是年轻人忙于事业而忽视结婚这件事。

对于父母来说,子女到了合适的年纪,就该结婚生子,而子女却认为两个人在一起要考虑情感、物质等方方面面。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

当个人的情感牵扯到双方的家庭,来自于外界过多地关注,令双方的压力倍增。

正如书中所说的:“真正的漠视舆论是一种力量,同时又是幸福之源。”

幸福,是源于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的立足点是对人对物的友善的关切。父母与子女,以及家庭与周围人群的出发点都是善意。

当彼此能够放下芥蒂,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可以坦诚心扉,诚心沟通,凡是这样去对待旁人的人,也能在收获快乐的同时,感受到对方的友爱。

4

比:承认差异,接纳平凡

合理的期望,是一种正确评估,在愿望和实际情况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虚荣心会加剧攀比之心的递增,到达一个人承受不了的底线。

书中告诉我们,一个缺少父母关怀的孩子,长大后因为爱的缺失对其他人产生嫉妒心理,而这份长久以来压抑的情感,会在某一天演变成对虚荣心的追逐。

其实,过分的虚荣心,往往是因为缺少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自尊心。用客观的心态去完成一些进取性的活动,从而获得自尊心。

而现实中的我们,或许在工作中也会面临比较的情况,看到同事工资待遇高,就会心理不舒坦。也可能在生活中发现父母偏爱兄弟,对自己的关心相对少一点。

无论是何种情况,都是无形的“对比”暗示在人们的心里起作用。

其实“攀比”的思维习惯并不好。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想他人的好。此外,当我们遇到好事情,就要充分享受它所带来的快乐。因为这份愉悦,会让我们充满能量。

有句话这样说:“一个人接不接纳自己,其实不在于外在的条件,也不在于世俗的评判标准,而完全在于他内心框架的衡量。”

一个人只有甘心接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才能真正去接纳自我,选择继续超越自我。

5

人的一生何其漫长,而我们的视野会无时无刻关注太多的事物。

与其将目光盯在令我们困惑的事情上面,不如拓宽思维的认知,去见识更为辽阔的天地。

《我所理解的幸福》就是让你了解各种情绪点,允许自己有一刻的情绪波动,但是请不要把自己困在不良情绪的牢笼,变成里面的困兽,将自己困宥一生。

幸福的人,生活是客观的,他们追逐自由的情感,拥有广泛的兴趣,并且因此而感受到快乐,还能将这份愉悦传递给他人。

毕淑敏说过:“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泥沙俱下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一个人能获得幸福,他的热情与兴趣的关注点不是在自身,而是向外扩散,爱自己也爱他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道家把幸福分为三个层次,若能参透第一层,就很幸福了
悄悄告诉你10个提升幸福感的小技巧!
简单生活的人容易产生幸福感
漫谈幸福
如何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