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开一合之间的艺术世界,宋朝繁荣的“扇文化”,是一曲艺术赞歌
原创 爱喝茶爱读书 2020-05-12 16:52:17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自古以来团扇就是诗人传达情感,描绘人物形象借助的一种工具,它可以美丽不可方物,也可以愁绪满怀。文人骚客爱写团扇,不是因为他们对团扇情有独钟,而是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极爱团扇!

团扇之所以流行,也正是因为它既可以充满雅趣,也能够适应世俗文化。如诗中描写,团扇是古代女子必不可少的饰品,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宋代时期堪称团扇发展的顶峰,空前繁盛的扇子文化促进了绘画美学思想发展,使得绘画艺术氛围越发浓厚。

当然,扇子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宋代空前绝后的迅速发展,还依赖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独一无二的扇面艺术。团扇在宋代从来不被任何一个阶层定义,它既能是雅趣的象征,也能是贴切世俗之见的物品。那么是怎样旷古无两的社会特征促就它的繁盛呢?

一.女子的心头爱,节日的贵客,戏曲的伙伴,宋代扇子文化空前的繁荣

1.扇子是女性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配饰

提起团扇,小巧玲珑的形象会立刻在你的脑海中浮现美人遮面的场景,这源于诸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资料中都会提及这样的内容,所以自然而然的烙印在了我们的客观印象中。比如著名画家刘松年在其代表作品《仕女图》中就刻画了一少女手拿着团扇扑萤火虫的画面。

少女尚且爱团扇的玲珑可爱,团扇到了宋代女性手中更显韵味。无论是宫中妃嫔还是名门闺秀,亦或是世俗歌妓都爱团扇千姿万态,随意变换风格的独特设计。团扇之所以适合各种阶层和年龄的女性,基于它本身轻巧、飘逸、灵动的特点,这和女性柔弱、轻盈的姿态不谋而合。

柳永曾经记述过这样的情景:歌妓手持团扇翩翩起舞,仿佛戴着一层神秘面纱;朱唇轻启之时,便用团扇遮面,一显娇羞姿态。歌女虽然身处风尘,但是因为一支舞蹈展现的温柔和浪漫,倒是不显风尘气息了!

由此可知,团扇在宋代基本上就是女性必备的饰品。女子爱美,亘古不变,古时候的女子利用团扇增加自己的搭配,传递自己的情绪,也让团扇成为了女子的象征。

2.扇子在节庆习俗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扇子不仅美在外表,还美在内在品质。想要明白扇子到底具有怎样的品质,还得回归扇子最初的作用,那便是扇风解热啊!扇子轻轻挥动可以在炎热夏日中带来清风凉意,而清风向来是君子品德里的重要内容,所以扇子还能用来礼贤下士,夸赞别人品质高尚。

用扇子来礼贤下士,主要体现在每年的端午节期间,宋朝在端午这天有一个惯例,会御赐给亲王、宰相和功臣物品,这些赏赐的东西中就包含有扇子以及粽子和纱匹等。如果你获得君主赏赐的扇子,那证明你在君主的心中清廉正道,日后前途光明啊!当然除去端午节,一些日常生活中皇帝也是会赏赐扇子的。

胡直儒是宋代的一大文人,颇爱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次他大方谈及古人的成败,还对当今事务直抒己见,看似大胆的言论却引起皇帝高宗的注意,高宗阅读他的文章后,觉得甚至可圈可点,是难得一见的才人,见解独到,于是亲自取来一把白色团扇,在扇面上题字“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赐给了胡直儒,从此胡直儒成为了朝廷重臣,备受赏识。

从这些典故中可以看出,扇子可不只有表面美丽,还有象征高洁品质的内在含义!它能是女性手中把玩的小玩意,也可以是君主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是平凡日子里艳丽的装束,也是节庆世俗中不能忽视的存在。

3.扇子在戏曲表演中作为道具出现

除了歌女起舞把团扇当作道具,还有一项娱乐活动也少不了团扇来丰富表演,是什么娱乐活动?大家可想而知,没有电视剧的古时靠什么来实现书本中的故事呢?当然是靠戏曲了!扇子在戏曲中担任道具也是追溯到宋代,观众可以根据戏子腰间插的扇子来辨别他扮演的角色。

比如绢画上记载的杂剧《眼药酸》,图中两位男子各具特色,左边的角色是眼科医生,戴着戴着高高的帽子,身着宽宽的衣袍,袖子极大,为了表示身份他的服装和帽子上面都画有眼睛图案;而右边的人,右肩上靠着拐杖,腰间插着一把写有“浑”字的破团扇,别无特征,不过就因为破团扇的因素,还是可以辨别他在杂剧中是副末色。

除此以外,很多的戏曲中都运用来扇子来充当道具,它们有的是来辨别身份,也有的是来丰富人物特征,不过都能体现扇子已是戏曲中的常客!可以见得,扇子从宋代起以及渗透入大多数行业,是随处可见的一道风景。

二.扇子为何在宋代被赋予了艺术气息?

前面所讲,都是扇子不可取代的社会位置,它能够繁盛发展其实不仅仅依赖大家的青睐有加,和自己俏丽的身形,还在于宋代时期特别的艺术氛围和浓厚的扇子文化,在这些的推动下团扇文化才更上一层楼。

1.宋代艺术气息浓厚,氛围很好

宋代是人才辈出的一个时期,诸如陆游、苏轼、李清照等诗人都是宋代的代表文人。因为诗词文化的发展,也因为百姓对文化的大为重视,宋代,功名利禄不再是人人角逐的目标,反而盛行各式艺术,并且绘画就是其中一种。

宋代百姓热爱绘画并不是昙花一现、一时兴趣,可以说他们对于绘画的价值追求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企及。不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白丁,还是上层社会的君王将相,都对绘画展现不一般的浓厚兴趣,并在绘画领域中积极探索,形成绝无仅有的艺术朝代。

光凭片面的认识还不够,想要证实宋代的艺术氛围到底有多好还得靠数据说话。在史料中有记载过几个朝代的画家人数和作品数量,宋代被记录在册的画家人数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因为它高达853人,是包括唐代在内好几个时期的画家人数总和

由此可见,所谓的宋代流行绘画艺术可不是空口白话,拿真切的数据说话,宋代的艺术发展也“难逢敌手”。在绘画被如此热爱的时代,扇面画得到繁盛发展也不足为奇了,是大家的热情给扇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统治者带头倡导在扇子上作画

固然绘画艺术氛围浓厚,扇子被全社会普及,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又是如何被联系在一起,还被大家所认可的呢?我想能够把一件新事物创造出来并且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恐怖就只有皇帝老儿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宋代小品画和扇面画可以被百姓推崇备至在于统治者的带头倡导!皇帝在宫中其实不是当活神仙的,他虽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吃不穷的山珍海味,但是也有无穷无尽的公文需要处理,甚至还要着手解决后宫嫔妃的大小争宠事件。总之烦不胜烦!为了排解这份不能抱怨的苦闷,有些皇帝逛后花园,有的在画卷上盖满章满足强迫症,也有的搭戏台听戏曲……宋代帝王也是比较特别,他乐于收藏五湖四海的扇面小品画!

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品画就是这句俗语的典型案例,虽然画幅不大,但是画中人物、背景、虫鸟,样样俱全。闲来无事做时,正好可以细细观察小品画中暗藏的伏笔,用以排忧解闷。宋代帝王钟情收集小品画,也爱自己在扇面上作画,传出宫去,百姓们纷纷效仿,小品画的名声也远扬了出去。

慢慢的,宋代举国上下喜爱小品画蔚然成风,每个人喜欢的形式不同,小品画也衍生出不同的风格。可以知道,宋代小品画的风气能够盛行,却少不了帝王对它的痴迷和倡导,这是属于小品画的一份幸运。

3.宋代文人对于绘画审美的转变

现如今,绘画被分为多种流派,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产生情感共鸣的画家,不过这些流派最初还是西方国家定义的。其实中国的画作也有流派,大致分成写实和写意,宋代是画作审美的一大转折点,根据他们的转变内容,我把它总结成写实向写意的转变。

宋代,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无外患也无内患,这使得国家政策逐渐向重文轻武方向倾斜,文人士大夫的权势更加显著。当然,这样的不平衡未必是件好事,但正因为一批批文人的崛起,造就了宋代审美的转变。说起古时文人书生,想必大家都会刻画出一个文绉绉、酸诗满篇的人物形象,这并不无道理,因为这确实是文人的一大特征。

他们讲究内涵,看重技术更认韵味,没有意境的画作休想让他们夸赞一声不错!宋代,观赏鉴别画作的群体,文人士大夫要占大半,所以迎合他们的喜好成为了画家创作的风向标,绘画创作的主体、素质的构成由此发生了变化。宋代出名的爱赏画、评画的文人雅士就有苏轼和黄庭坚等人,他们不但写诗评画论,还提出自己的审美主张,重点在一个“韵”字。

在这些人的引导下,长此以往,宋代的绘画审美彻底变了味儿,不仅要画技高超,还要有高雅情怀。宋人对绘画的较真劲儿可不就促进了扇面画的革新发展吗?

三.结语

从宋代的史料记载和各种书画作品中我们得知,宋代的团扇文化绝无仅有。团扇既是名门闺秀的重要饰品,也是歌妓表演的道具,平民喜爱把玩的小玩意,它能贴切生活,也能亲近政治世务。统治者利用赏赐扇子来传递欣赏之情,以此得到臣民的爱戴和忠诚。

而团扇能够繁荣发展,不仅依靠自己的形象,还在于宋代社会给予它的独特设计和倡导。宋代人喜爱绘画,上到皇帝老儿,下至白丁,无一例外的对绘画热爱,并且发展出小品画,为团扇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最后,随处可见的团扇变得小巧精致、灵动飘逸,正是物品本身和时代特征的完美融合,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扇面书画艺术的历史演变
扇面書畫藝術的歷史演變
形式小,内涵丰富,随意且活泼,细谈宋朝的艺术瑰宝——小品画
(3)赵松声的山水成扇
风物在手——传统扇面艺术
古代的文人骚客们为何都喜欢在扇子上画画题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