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老照片:1933年还在的潼关古城,可惜毁于三门峡水库
原创图游华夏网2020-12-23 19:16:32

引子

1933年与1936年,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Claude L.Pickens)来中国西北地区考察,拍摄了大量的人文古迹照片,为今天的我们再看八十多年前的中国,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瞬间。本期为从陕西潼关古城的风光。

图片解读

东汉末年,曹操为了防范关西叛乱,废弃函谷关而设置潼关,位于今潼关县城北村南,唐朝武则天移置于今址,即照片之中临黄河的位置。

毕敬士一行乘坐在火车上所拍,远方的城楼巍峨屹立,城内的河水只见小溪潺潺,岸边百姓几人走过。

潼关古城的城楼与城墙,不知见证了历代多少的铁马金戈,诗圣杜甫写有一首《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应是照片中的景致。

两座城楼相连,潼关城内的民宅,建筑形制古朴,恍然回到了古代中国。

前几幅照片是毕敬士1933年第一次来到陕西所拍,从函谷关坐着汽车来到潼关,这是他们在潼关城内所拍,看招牌是在一处旅馆门前。

此图即以下各图均为1936年所拍,拍摄地为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函谷关,老子曾骑青牛从此处入关,而战国争霸,秦一统天下,函谷关的险要地位则居功至伟。

潼关古城的一角。

毕敬士第二次来到潼关,仍然拍摄了同样角度的古城,依山而建的城楼,下临黄河,一望无际,景色壮美,陆游曾写有《记梦》一诗展现了潼关的风貌:黄河衮衮抱潼关,苍翠中条接华山。城郭丘垆人尽老,药炉依旧白云间。

建在高坡上的城墙与楼阁,可以想见,如果范仲淹来到此处,大约也会油然而生登斯楼也的感慨。

站在黄河岸边拍摄的潼关古城,平地起高楼,更为壮观。

潼关城外,城楼无言,颓败之意显得有些沉重,恰如元代张养浩的一首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考察队一行在潼关火车站的留影。

结语

上述照片中的景致,在今日的潼关已无法找到,除了抗战时期的战火破坏,那些古迹消失的主要的原因,是建国后为了治理黄河,在苏联专家的坚持下,选择了三门峡作为大坝建设的地址,按照当时蓄水的水位规划,潼关古城属于移民淹没区,因此古城的古建大多被拆除,移至他处重建。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大坝建成后,却因为泥沙淤积,下游虽然水灾减少,但是上游却遭了殃,不得已,大坝只能减低水位,增建排沙孔,潼关反而没有淹没,可惜,历史不能重来,古城的消失成为极大的憾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江黄河两万里自驾:三门峡大坝
1933年的陕西潼关,“坐拥河山、雄视天下”的壮美潼谷关古城
练气铸鼎原——戊戌西行访道记②
1933年陕西最后一张老照片:古潼关雄伟壮观,阿房宫雄伟壮观
1933年的陕西绝版老照片:气势磅礴的古潼关,美轮美奂的阿房宫
函谷关:扼守崤函古道的关中长安城的东大门,八百里秦川的守护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