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子恺《慈悲的滋味》:面对人生的无常,我们该如何应对

文/水月正能量

因为疫情让人们待在家的时间增多了,静下来的时候最易聆听内心的声音。独处的时光给了我们反思人生的契机。

无论现代社会如何发展,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依然太渺小了。短短几十天,新冠病毒便夺去了上百条鲜活的生命。人生的无常暴露无遗。

人们不得不思考,面对无常,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需要智者的引领。这本丰子恺的散文漫画精选集《慈悲的味道》会给你答案。

这本书虽花了两周的时间阅读,但所收获的智慧远远大于所付出的精力。因为只有细细品味,才能领悟到作者传达的思想,从中获得无价的能量与信念,学会通达地看待周遭的一切,保持内心的安宁与从容。

作者丰子恺(1898-1975)是著名的画家、散文家,卓有成效的艺术大师。

他拥有一颗温柔悲悯的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子恺从小在充满温情的原生家庭中长大,这种温情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性格,再加上早年师从弘一法师,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文章里总带有一丝禅意。

他的文字生动、平易、纯仁。善于从平常的人与物入手,不知不觉中描绘生活的美好,道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实乃精神的盛赞,艺术的享受。

说到丰子恺不得不提到他的漫画。他有着国画的深厚根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更为难得的是他的漫画风格独特,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很好地传达了思想,沟通了文字与绘画。

朱自清曾赞誉道: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他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尘世,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

这本《慈悲的滋味》精选了58篇散文,分为人世间、山水间、众生相三部分,其中带给人的触动、思考、警醒最多的要数人世间。接下来,我将重点为您解读其中的精髓。

什么是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此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丰子恺用悲悯众生的心,洞悉人间疾苦、世事无常,并找到了破解之道,用文字为我们指点迷津,拔除其苦。

01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怎样才能感受纯粹的美好?专注事物本身存在的意义

在散文《剪网》中,作者由大娘舅旅行归来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展开思考。大娘舅说,要是旅行时不想起钱该多好,可偏偏旅行就是要花钱的。由此想到,是价钱这个东西限制了旅行的意义。

当你想到做事的代价,你就会忽略事物本身的意义,你的心就会被钱等代价所占据,“价钱”,就是使事物与钱发生关系。可知世间其他一切的“关系”,都是足以妨碍事物的本身的存在的真意义的。故我们倘要认识事物的本身的存在的真意义,就非撤去其对于世间的一切关系不可……

对于世间的麦浪,不要想起是面包的原料;对于盘中的橘子,不要想起是解渴的水果;对于路上的乞丐,不要想起是讨钱的穷人;对于目前的风景,不要想起是某镇某村的郊野。倘能有这种看法,其人在世间,就能常常开心而赞美了。

抛开“关系”看待事物的本真,发现事物本身存在的意义。单纯地感受世间的美好。当你不去想是否身处风景名胜,只管享受春日里微风拂面,眼里耳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样子,专注每一刻的感动,便能产生了所谓的“心流体验”,感到安宁与愉悦。类似于打坐冥想,让你放下杂念,专注自身感受。

丰子恺还不忘提醒人们:“我们之所以看不到世界的真相是因为,世间有一个极大而极复杂的网,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被牢结在这网中。让人不能孤独明晰地看待事物。他提出解决的办法便是,找一把快剪刀,比如艺术和宗教,把这个网尽行剪破,然后认识世界原本的样子。

他提到的艺术和宗教属于意识层面的东西,也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一方面可以借由思想和信念的力量改变行动,实现人生的价值,收获幸福。另一方面人们可以摒除杂念、返璞归真,通达地看待事物,把握事物的本原与真相,不为纷繁复杂的世事所惑,集中力量发掘自身潜在的精神能量。

剪除那些妨碍我们内心感受快乐和幸福的“关系”,幸福不假外求,快乐与忧伤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事物。不要因为“关系”,影响了心智的感觉能力。

丰子恺漫画 花生米不满足

错综复杂的网不易察觉,足见其隐蔽性。接下来,要说说同样具有隐蔽性的时间。

02

面对“时间如梭”的无常,如何把握短暂的一生?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作者在散文《渐》中提到“渐”的概念。什么是渐?“渐”的本质是“时间”。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

他用生动的例子提醒我们,这其实是大自然的神秘原则,事物的变化,物类的衰荣,都逃不过。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

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

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阴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

时间最是无常,生命看似很长,但时间转瞬即逝,《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词“还没享受年轻就老了”引发无数人的共鸣。

时间这把“杀猪刀”在慢慢地积累它的威力,残忍,无情,抹杀一切,却不易让人察觉。当我们年轻时,常常自我安慰,时间还很多。也难怪,年少时很难体会年过半百的心境,在围炉拥衾的冬夜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心情。于是中了造物主的诡计,不知不觉,时间带走了我们的青春,让脸上浮起了皱纹。

一般人大多缺乏全局视角,只能支配短时间,对于长期间的寿命不能胜任。就像参与修建一座建筑的工人,不会时刻记住这座建筑的总体规划。

只有少数明达之人愿意忍受暂时的痛苦,推迟满足感不为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的幸福。即使一时走错了路,也敢于拨乱反正,及时止损。

假如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年,我们就容易观照过去和未来,倍加珍惜当下。

就地球的寿命而言,人类历史如短暂一瞬,个人更是沧海一粟,这不是假设而是事实。李笑来曾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正是这样的观念使得他认真对待每一天。

正像作者所写“能不被“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收缩无限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说,“一花一世界”。英国诗人布莱克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难。”

丰子恺漫画 寒假回家的哥哥,弟弟看见了不认识了

时光如梭,人生如梦。在现实,你能用时钟计量时间,而在梦中你甚至感觉不到时光的流逝。

03

面对“人生如梦”的无常,如何不沉醉梦中得过且过?用正念替代妄念

在《晨梦》中作者写道自己在晨间将醒未醒时,在梦中晓得自己做梦。他说“人生如梦,古人早已道破,又是一切人痛感而承认的。”

《红楼梦》里有一段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在梦中贾宝玉尽览十二金钗的命运,家族的彻底衰落。这便是对人生如梦的诠释。

有多少人在梦中晓得自己在做梦呢?人生可以在年轻的时候探索追求,但在生命终结时,伟大的心灵连同郑重对待过的名誉、财产、恋爱一去无踪,最后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然而大多数人不能摆脱人性弱点的桎梏,明知人生终将如泡影一般破灭,却置若不知,毫不怀疑地追名逐利。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被人生饱暖的愉快、恋爱的甘美、结婚的幸福、爵禄富厚的荣耀所骗,致使我们无暇回想,流连忘返,得过且过,提不起穷究人生的根本勇气,糊涂到死”。是的,凡是过犹不及,盛极必衰,对名誉、财富、地位等过度的沉迷,反而会让人忽略对内在精神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作者给出了答案,毅然起身,将“今日有何要务”的真我的正念凝聚心头,排出梦中的妄念,不再留恋。做对自身和他人有意义的事,而不是被欲望驱使,那样只会让人变得贪婪、不满足和痛苦。

作者还强调,其实我们都有“真我”,不要沉醉于虚幻的梦中,为欲望所累,要在梦中晓得自己在做梦,常常找寻这个“真我”的所在。

世间万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面对未知的前路,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04

如何面对不可知的命运?抱着不抱怨、不强求,一切随缘的态度

在《大账薄》中作者写道,他年幼时,有一次坐船,手中的不倒翁失足翻落河中,一刹那形神俱杳,于是心中生出疑惑与悲哀,疑惑不倒翁此去的下落与结果究竟如何,又悲哀这永远不可知的命运。本以为这种感觉会随着时间消退,在热闹的地方,忙碌的时候,它只不过被压抑到了心底。但一到僻静的地方,孤独的时候,特别是夜里,它们又全部浮出心头。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控制不了结果。举个例子,很多人对于童年遭遇的创伤性的记忆本能地选择压抑和排斥,可是年龄越大、知识越多、袭击力也越大,直到不得不和痛苦正面交锋。

面对自己的遭遇,只有学会放下并接纳,和怀有怨念的自己和解,才能获得内心的解脱。叔本华认为生活本来就不是让我们去享受的,它是让我们去忍受和克服的。无论身处何方,都能看见人们为了悲惨和贫瘠的生存而挣扎和拼搏,因此应该减少和节制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学会接受和适应未能如意的事情和处境。面对无常的命运,要学会自我开解,不纠结不逃避,既来之而安之。

这并非消极,而是一切随缘的态度。随缘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而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因此我们不必哀叹结果的不可控,正因为我们不能把握结果,才要更加注重每一个过程。为此,我们要尽最大可能避免痛苦,降低对幸福的要求,然后发现人生处处有惊喜。

而对于自然,人较之宇宙、世界、物种不过一粒细沙。万物自有定数,不可强求,横加干涉,要敬畏生命,顺应自然。

丰子恺漫画 伤心

人乃万物之灵,同样逃不过自然生灭的规律,死亡早晚都要面对。

05

如何面对人终将死亡的事实?不惧死亡,向死而生,不留遗憾

在《秋》中,年逾三十的丰子恺写道,自己这两年来的心情与秋最容易调和。以前喜欢春天,春天的到来让他狂喜又焦虑,想着不要放过、享乐它,永远留住它。现在却相反,一到秋天心境十分调和,被秋光所吸引,暂时忘却自己的所在。对于春却十分厌恶,花鸟鸣虫,争先恐后地繁殖,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愚痴无过于此。个个努力发展,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况且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枯荣盛衰、生灭、有无之理。

作者认为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并称这种态度是悟达而伟大的。他对死亡的态度,咋一听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庄子也有类似的观点。

庄子认为,生死都是大化运行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对于死亡不必恐慌,要顺其自然。人是“气”的一种存在形式,“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知北游》)。他观察到自然中的物物转化,感知到这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正常。他对生死的坦然,也源于对生和死的辩证认识。人和死是相对的,所谓“不知死焉知生”,正是看轻了死的悲情性,才对生有了更深的了悟。

尽管人生无常,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中。花从尘土来又归于尘土,中间还要经历风雨的洗礼。世事难料,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但正如丰子恺所说“人世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只要有希望,就有了行动的力量,专注当下每一刻的过程,不留遗憾,便已经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尾声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向我们娓娓道来,也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意犹未尽。

丰子恺先生提醒人们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真,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反对过度追名逐利,注重内在精神的发展,过有意义的人生。

丰子恺先生毫无保留地给予我们他的真知灼见,很多观点时至今日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悲悯并不悲观,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人的鼓舞。

什么是慈悲的滋味?这就是了。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六〕
随性而走,随缘前行
世间万物一切随缘
丰子恺笔里的人间情味
何玉兴:分享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
世间万物皆是幻象,一切随缘生而生,随缘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