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着》:人为什么活着?看富贵生活的态度,用“活着”对抗死亡

富贵剧照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都不是像我们心中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上,会遇到很多突如其来的种种苦难、打击、挫折。因此,我们需要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并从中吸取经验,为下一个目标继续奋斗着。

然而,在作家余华笔下的世界中,他用他的题目《活着》来暗示我们:人们最大愿望就是继续好好的“活着”,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健康的“活着”。然而,人生最艰难、痛苦的事情也正是好好的“活着”。就像史铁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们想活。

一、目光放远、万事皆悲

1.一场悲剧的人生

作者余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活着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意思是告诉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活出真正的自己。然而,在《活着》这篇小说当中,命运给主人公徐富贵所带来的并没有一连串让人感觉幸福美满的事情,并没有描写人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故事。而是叙述一件又一件让人苦不言堪的“悲剧”,作者通过一件件的“爱别离苦”,为主人公营造了一种悲伤凄惨的气氛,好像痛不欲生、悲痛欲绝才是作者想让大家体会的情感。

家珍剧照

那么,《活着》这篇悲剧的人生,当然还是要从主人公徐富贵开始讲起。徐富贵本来是一个小少爷,从小就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但是因为他年少不懂事,不正经地去继承家业,天天就是到处玩,反而还受到别人的欺骗,最后只能落得“败家”的名号,使得家里的财产都被夺走。但是,他幸运的没有落得“人财两空”,她的妻子家珍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即使是已有身孕,挺着大肚子,也要去赌场去劝徐富贵不要去继续这样子了,并没有离开他。然而,幸运背后一次次的不幸,填满了徐富贵的一生。

作者余华的著作《活着》,这篇小说的标题有语义双关的含义,他用“活着”来告诉世人们“活着”有多么的艰难、痛苦,他用“活着”来向人们展示面对饱受苦难的命运,我们拥有承担自己生命继续活下去的责任。

假设,当我们是主人公徐富贵,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我们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的死去,我们会怎么样?我们的软弱如玻璃的内心,又会支撑我们做怎样的决定?但是,徐富贵做到了。他坚定不移的继续前行,他拥有一种永远不会倒下的“信仰”。

然而,俗话说,祸不单行,这好不容易可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可以继续让自己好好“活着”的时候。然而,命运并没有因此放过徐富贵的一生,它把徐富贵折腾的没有剩余的力气可以思考他自己的人生。徐富贵有一个小儿子——有庆,本来以为徐富贵有了儿子,家里也就多了一份力量。

但是没过多久,谁曾想到,小儿子有庆在去给县长的夫人献血的时候,活生生被抽死在医院里。而谁又能想到县长偏偏是徐富贵曾经的好战友——春生,这“鲜血淋漓”的小说剧情,更加暗示出主人公徐富贵内心饱含苦难折磨的艰辛和痛苦。

刚刚受到小儿子的悲惨的遭遇,和又不能为小儿子报仇的憋屈。徐富贵忍了下来,然而,含泪忍痛的情绪还没有平复,紧接着就遇上了大女儿——凤霞因为“难产”大出血致死的噩耗;自己的妻子家珍因为感到自身的命运太过悲惨,从而过度悲伤而去世的消息;女婿——二喜是个城里人,在娶大女儿凤霞的时候给足了徐富贵的面子,但却在工地上因为发生机器事故从而造成死亡;就连唯一能陪伴徐富贵的,他的孙子——苦根,也因吃豆子吃太多,最后也相继去世。

2. 喜散不喜聚的命运

钱钟书曾经说过:“目光放远,万事皆悲。”意思就是站在人生的道路上,向前眺望,一切欢喜的最终结局都是生死离别,我们这一生,几乎都在悲伤中前行。这像是给《活着》的主人公徐富贵所遭受的一切的解释,我们的生活——喜散不喜聚

也就像《红楼梦》里面娇滴滴的林黛玉一样,看透了人生的一切都是悲剧一场,所以她才会整日哭哭啼啼。然而主人公徐富贵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悲欢离合”,一次次的“悲痛欲绝”之后,作者并没有让他因此放弃自己活着的希望,而是坚强的活着。

虽然作者给主人公徐富贵打造了一个如同“苦瓜”一样苦的命运,全书“死亡”般的气氛,不仅让徐富贵选择苦不言堪的继续生活,还让读者们感同身受,如撕心裂肺一般的难受。但是,我们会发现徐富贵并没有像妻子家珍一样,由于忍受不了命运的痛苦而离去。

徐富贵在面对大女儿凤霞、小儿子有庆的不幸遭遇时、在面对身边的亲人们一个一个离他而去时,他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他依然坚强的活着,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然而,是什么让他一直在默默地和命运对抗?

二、坦然面对,或许是命运的苦口良药

1. 喜怒哀乐才是生活的味道

作者余华在关于面对我们人生的种种不幸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时代和个人的种种不幸中,我却看到了生活的种种幸福。”所以,“活着”即使十分的艰苦,但是也是一种幸福。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物种,我们在面对生活这一个大大圈子时,我们在里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没有人能完全理解我们内心的波澜起伏:在人生的旅途当中,每次都会有人下车,当然,在下一个车站,也会有上来的人,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陪我们一生。而主人公徐富贵就是一个例子。

《活着》的主人公徐富贵在经历了命运的“特殊的洗礼”后,他对他身边发生的一切的态度奠定了这部小说的情感基调。身边发生的一切都让他的内心逐渐坚强起来。我们说徐富贵他的生命是苦的,他遭受的命运也是苦的,身边的人们辗转来回最后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一头牲畜与他相伴。

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了命运对他的不公,他面对这一切令人心碎的事情,他选择了忍耐继续前进。世间万物皆有灵,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体现出他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时,对这些痛苦强大的承受力。

作者余华说:“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乐才是生活的味道。”徐富贵他只是一个底层的极其普通的老百姓,他所经历的一切,却反映出作为普通老百姓也应该准备一切都可能发生的准备。他在告诉我们,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我们要学会积极的面对人生,不要随便放弃自己的生命,即使我们的生命很渺小。虽然在小说里人们的生命很容易失去,但是,徐富贵并没有嫌弃自己生命的渺小,他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他一步一步的忍痛前行。

2. 用“活着”对抗不堪的命运

作者余华用主人公徐富贵身边每一位亲人的生命的失去来营造一种“死神凝视”的氛围,然而徐富贵并没有躲避死神的“凝视”。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对于“死亡”这个人人都躲避的话题。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凤霞、家珍、有庆等人物的描写,不仅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还侧面的衬托出主人公徐富贵面对生活的种种艰难,即使是遍体鳞伤,也要坚持下去、不畏艰难,肩负起自己身上的命运。

有许多读者分析《活着》,他们认为作者用一次次的“死亡”来象征着“活着”的意义。确实是这样,作者用看似简简单单的日常生活,来“放大”命运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让我们不禁对主人公徐富贵的“活着”产生由衷的敬佩,他用“活着”来面对以后的“活着”,他体现了我们在面对死神来临时敢于直面的勇气,表现出他作为主人公的独特魅力——“活着”,他坚强不屈的性格,和直面困难的勇气,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强大。

三、总结

在20世纪,作者余华笔下的《活着》用朴实的文字来描写人间的“生死离别”的痛苦,用一句句平凡的句子,奏起了生命的经典乐章。作者貌似是话剧的独白,用冰冷的事实和反反复复的死亡,来告诉观众们人间的疾苦。同时也衬托出主人公徐富贵“活着”之难、“活着”之可贵。他为了继续生存,肩负起自己悲惨的命运,体现出他要继续活下去的坚强意志。小说简单又不失格调的风格,更加刻画出主人公徐富贵面对死亡的忍耐态度。没有比“活着”更加美好,但也没有比“活着”更加困难。

参考文献:

1. 《活着》

2. 《文学的减法》

3. 《悲悯的力量》

4. 《福贵精神双解》

5. 《世界文学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着》:苦难只是过程,人生,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苦难一生,返璞归真
《活着》读书笔记
(45)要活着
余华《活着》:人活着的三个层次,来世上走一趟,总得活的明白点
读余华的《活着》,感受命运的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