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官不聊生:明初官员的工资水平分析

在朱元璋治下,大明朝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官不聊生”的朝代。
 
朱元璋对官员很刻薄,甚至可以说很凶残;但是对老百姓却很宽厚。明朝的农业税收,是历朝历代最低的,严格按照“三十税一”的比例来征收。这个比例只有在“文景之治”的时候被执行过,后来基本都是执行十五税一或者十税一。而且朱元璋还动不动就下令减免某些地方的税赋。
 
朱元璋时代和“文景之治”的区别就是:“文景之治”啥事都不干,任由地主豪强扩张势力、兼并土地,朱元璋则是逮着一个杀一批(不是逮着一个杀一个,他在屠杀贪官豪强方面属于战斗力爆表的类型)。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的生活就很惨了。贪污会被杀掉。不贪污,由于国家税收很少,给官员发工资自然也很抠门。一个县令的工资就是一个月七石五斗大米[《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五》:“户部奏定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七十四石,正二品六十一石,从二品四十八石,正三品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一十六石,从五品一十四石,正六品一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七石五斗,从七品七石。”],折合约1155斤大米[吴慧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版)中指出:“明清一升大米合1.531.55市斤”。一斗十升,一石十斗,七石五斗重量折合大约1155市斤。],这个水平大概相当于宋朝县令工资的一半。明朝也是历史上官员俸禄最低的大一统朝代。
 
那这个工资到底是不是低得官员们不得不贪污受贿呢?
 
如果按照粮食价格来折算,1000多斤大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千块钱。这点钱要养活一家五六口子人,是肯定不够的。但这种折合方法比较片面,因为粮食作为基本生存物资,一旦完全够吃以后价格就会直线下跌。在绝大多数人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的古代社会,粮食比现代社会“值钱”得多。
 
我们用一种更复杂的方式来算一下:
 
一个县令一年的工资是每月7.5石,每年90石。根据《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明代每人每天吃一升米是一个标准,相当于每天约1.5斤。官府也按照这个标准给政府雇佣工匠发口粮。[参考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一个人一个月就要吃3斗米,五口之家一个月口粮不会超过1.5石米。
 
也就是说,一个县令,要养活一家5口人,只需要花费他工资的不到1/51.5/7.5=20%)即可。
 
大家都知道经济学里面有个很著名的“恩格尔系数”,就是一个家庭在食品方面的开支占全部家庭收入的比例。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非常富裕。
 
当然,一个人一天1.5升米是非常省吃俭用的生活方式,仅能满足温饱。但即使再增加一倍,算上肉蛋方面的消费,食品开支也应该可以控制在总收入的40%以内。
 
也就是说,按照朱元璋定的工资标准,一个县令只需要花费工资不到40%就可以让五口之家吃饱吃好,属于“富裕”。
 
换而言之,一个县令不用下田劳动,在办公室里办办公务,就能让全家吃饱吃好。而且政府还为他全家提供住宅,县衙里边还能种菜。如果能够注意节约,省下钱来买田买地的话,退休以后回家当一个地主富农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一家五口的数量不一定准确。那么,就不考虑一家有几口人这个假设,再将县官收入与明朝农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比较。在江南地区,自耕农所占田地数,少者为35亩,中者为510亩,多者不超过40[陈宝良:《明代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及其构成——兼论明代人的生活质量》,载《西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平均亩产约为2.31[参考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但吴慧认为2.31石指的是稻谷产量,稻谷经过加工之后只有大约一半能变成大米。作者结合吴慧计算过程中引用的各种文献资料原文分析,认为应该是大米而非稻谷。此处按大米算。若按照稻谷产量算,官员每月7.5石的大米就比拥有40亩地的富裕农民家庭收入高出几乎一倍了。],则即使按照“多者”也就是自耕农中最富有的地产上限40亩来算,每年也只能收获大米92石,与县令俸禄相当。如果按照中位数来算,如果一家只有10亩地,全年最多只能收获23石大米,县令的收入是中等自耕农家庭收入的四倍之多。
 
在朱元璋看来,这个标准定得一点也不低。因为他是贫农出身,这个工资够他们家全家六七口人累死累活干上好几年了。县令只需要坐在县衙办公,获得的收入就能赶上耕种40亩土地的富裕农民家庭。这是少年朱元璋和他的父母做梦都达不到的生活标准。怎么能说低呢?[注意,这个分析结论只适用于朱元璋时代,而不适用于朱元璋之后的明朝。后来明末著名的清官海瑞,靠死工资过活,生活非常艰难。这是因为,海瑞时代距离朱元璋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物价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朝从中前期开始,发工资就不直接发大米了,而是按照粮食价格折成了银两,甚至是宝钞或者国库库存的西洋香料等等。明末外贸繁荣,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银子大量流入中国,导致银子贬值厉害,购买力远远低于朱元璋时代。但是官方发工资规定的折算比例一直保持不变。所以到了海瑞时代,发的银子已经无法购买到朱元璋时代的那么多大米。我们不能用海瑞的穷困来证明朱元璋定的工资标准太低。这是明政府没有注意根据物价变化调整工资水平导致的,责任显然在后来的当权者,而不在朱元璋。]
 
但是,在官员们看来,这个工资标准就太低了,低得让人没有活路了。官员们是通过读书考试进入仕途的,属于人才、精英,社会地位又高,怎么能跟农民有一样的吃穿用度呢?农民过年才能吃一回肉,官员家庭天天都要吃肉才行。农民可以衣衫褴褛,官员必须衣服光鲜整洁;家里还要雇佣人,办公还要雇佣书吏、幕僚,这些都要钱,都属于基本开支。光这些开销,一年的工资就不够。官场上还有交际,花费就更不用说了。
 
朱元璋跟官员们的认识差距,可以称为阶级意识的差异——工资够还是不够的问题,站在不同的阶级角度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阶级意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阶级感情和阶级认识。前者,就是你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问题;后者,就是出身环境决定了你能认识到、了解到哪些情况。
 
朱元璋虽然当了皇帝,但他还是站在贫苦农民的立场来想问题,他所能了解到的日常生活,就是底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帝国制度下,要当好一个官员必须面对哪些具体而复杂的问题,他是不知道的。因为他没有当过官,不晓得当官也有当官的难处。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就是一个官员压迫老百姓的世界,那些官老爷们都很威风,也很腐败。所以,要求他们过一过跟农民差不多的生活,杀一杀他们的威风,在朱元璋看来就是完全应该的。
 
也就是说,不管在阶级感情还是阶级认识上,朱元璋都是从农民阶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反,站在读书人、士大夫的立场来看,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像赵匡胤,他出身军事地主家庭,虽然未必是大富大贵之家,但从小吃穿不愁,也不用学习耕田放牛。在他看来,县令这种官员,就应该过跟他小时候差不多的生活才对。而且他是一步一步升官升上来的,当过刺史、节度使,后来做到权力中枢的位置,然后发动兵变夺取了政权。所以他相当了解做官的辛苦,知道官场上的那些“潜规则”有多么复杂。一个普通官员要在官场中生存发展,收点钱那是难免的,如果不在本人工资之外去搞点钱,用来应酬同事、孝敬上司,他在官场上基本就混不下去。收钱之后能把本职工作办好,不过分贪婪挥霍,就算是好官了。
 
所以赵匡胤制定的国策,就是给官员很高的俸禄,把大家养得舒舒服服的,而又不必承担太多的责任。这必然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农民的负担很重,过得很辛苦。他是站在官僚阶级的立场来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所以对底层人民的疾苦考虑得就要少一些。或者说他缺乏理解这个问题的生活体验和基础知识。
 
每逢新进入官场的年轻官员上任,朱元璋都要亲自召见,跟他算农业生产的账:你看你的俸禄,是多少石大米,折合成谷子是多少,要生产这些谷子要多少亩地,要多少农民辛苦干一年。然后农民要将这些谷子交给国家,还要挑着走多少里地,来回走多少趟,多么多么辛苦。所以你不要嫌工资少,你一年的工资已经是农民们全家干多少年的收入了。
 
这些账到赵匡胤那里,肯定是一笔糊涂账,他不可能知道得像朱元璋这么清楚,估计也没有兴趣去搞清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官员为何嫌俸禄低?国家没给“养妾钱”
明朝史上最大的谎言:历经276年的洗脑,我们终于把它奉为真理
明朝官员的工资究竟有多低,为何三品大员穷的卖女儿当路费?
明朝工资有多低?副国级年薪不足50万,县令穷得吃不上肉
明朝官员俸禄
古代一个县太爷的真实收入有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