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语文所谓“学扎实”

随着年级越高,家长对语文该怎么学就越来越摸不着方向。

也许是因为语文知识如天空般广袤无垠,又如海洋般深不见底吧。

通常试卷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经过了专业出题老师的深思熟虑,符合考试评价标准的一份精制试卷答题结果,理论上应该可以成为衡量知识掌握情况的指标。然而,双减下的试卷难度,大家都应该感觉到了有所下降。

考得好是否就代表学得扎实?

我想可能还需要打个问号。在中考难度不降的前提下,孩子们不能因表面成绩沾沾自喜,还是需要多练好内功。家长也需要深度剖析孩子学习的痛点,帮他们找到击破之方。

总而言之,“学扎实”的显性特征就是无关难易试卷都能在班里稳居10%,隐性特征则一言难尽。本文就“学扎实”的隐性特征和实操方法来谈一谈初中语文应试学习。

01

“学扎实”的隐性特征

1. 全卷错别字少于2个。

有些孩子,学了那么久,常用术语如“举例子”“具体形象”等字还要错,实在让人忍无可忍啊~更别提作文里的“的地得”了。

2. 遇到阅读题,答题套路(好听点就是答题公式,和答题思路还是有区别的)完全正确。

也就是说,针对某种题型有清晰的解题步骤,文体知识和专用术语也不会搞错。这往往是非常简单的要求,但是总有些孩子学了好几个学期都混混沌沌,特别是当初中阶段三种文体都学到后,那就是车祸现场。

3. 熟悉各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并有相应的知识储备。

如果答题套路是骨架,那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就是肉身,人要健康匀称,非得多学学在该长肉的地方多长点肉的本事才行,也就是选择对目前和长远发展来看有用的知识去深耕。

不该长肉的地方长肉,是指有些孩子自得于精通毕生用不着的知识。

而从小学习“大语文”的孩子相比其他人,更容易分不清语文学科到底该掌握什么。

如果一个孩子在分析《观沧海》创作背景时讲到幽州再讲到田畴,我不会觉得他知识广博,只会觉得他浪费了时间,而且我相信历史和地理老师也不会欣赏。


在《血字的研究》里福尔摩斯说过:

你要知道,我认为人的脑子本来象一间空空的小阁楼,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家具装进去。只有傻瓜才会把他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破烂杂碎一古脑儿装进去。这样一来,那些对他有用的知识反而被挤了出来;或者,最多不过是和许多其他的东西掺杂在一起。因此,在取用的时候也就感到困难了。
阿瑟·柯南·道尔《血字的研究》

郑燮给弟弟家书中也说过读书要择其精华深入研究,要避免“无所不诵之陋”——

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郑燮《板桥家书》

本篇文章定位所限,有用的知识点特指学科考试所考查的知识点。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容易检查孩子是否做好了应试的准备。

请自测:

一口气说出10个非近义词的人物形象词。这个很实用,在课内课外古文现代文中都会出现这个知识点,做不到就不要说娃语文很扎实了。

参考答案:

聪明机智、谦虚好学、勤劳朴实、甘于奉献、坚持不懈、诚实守信、善解人意、热情开朗、敏感细腻、沉稳持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责任心强、善于纳谏、体恤下情、乐观旷达、刚正不阿、为官清廉、淡泊名利、童心未泯……是不是很简单?

对了,吐槽一下,说“伟大”“善良”这类词的要当心,娃表达能力可能欠佳,要逼他背一背。

对阅读选文,先明确从属关系:

考点包含若干知识点(在试卷中我们就再细化称为得分点了,细微区别忽略不计)看题干能猜得出出题者要你答什么方向,也就是答题思路或者说考点( 比如答案有内容、结构、形式共5个得分点,你就不能只答内容、结构、形式各1个得分点完事);

回答问题不被第2条答题套路拘束,有语感深入思考紧扣题干,多答1-2得分点备选(比如答案有内容形式结构5个得分点,你的答题怎么着也得有6个得分点,但胡乱堆砌不扣题干还不如不写)。

简而言之,只有具备分析一道题考啥的能力,你才有机会把第3条所说的知识点与考试对接,然后成功实现不扣分。很多孩子是粗粗看一下题干,凭着经验主义甚至脑袋里混混沌沌就匆匆下笔了。闭眼就猜得出这种答题结果了。

      

(作文评分样例,具体分值请关注本地本地中考要求)

4. 平时注意题材积累,考试作文看到题目起码有3个题材在脑海里备选(比如考成功类,你成功类就已积累过3个题材,而不是说所有的题材一共才3个)。

作文能围绕中心、详略得当、语句通顺。

这几点正是中考作文评价标准三大维度——中心、结构、语言——的一般标准。

能做到这三点,那就是基准分打底了。

能通过审题找准题眼,运用已有题材稍作变通,反复提及题眼,打造成为一篇天衣无缝的切题作文。

再做到这一点,恭喜你,已经比大多数人的作文分高出一截了。

(再要高上去,就得看语文素养了,比如题材的新颖度、结构的别出心裁、语言的文采。这些,不是一个想“学扎实”的娃能做到的,这大多看天赋或者学习能力极强(非学科能力),不是今天我们讨论的范畴了。)

由上可知,想学扎实初中语文,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孩子得做到——没有错别字、答题套路了然于心、相应学段的知识储备够用、看懂文章看透考点答中得分点、积累好作文素材并学会审题变通。这不是选择题,是必做题,条条都要达到,才算“学扎实”。

肯定会有人问:小笼妈不是一向反对套路?

是的,我反对没有动脑成分的套路,如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般看到题干是啥就去写啥关键字,就自我满足于“都答出来了”,这种是自欺欺人罢了。

答题套路在我看来,根本不是“学扎实”,只是一块垫脚石而已。

而如果连一些基本的文体知识专业术语都还在脑子里打架,这样的孩子又谈何“学扎实”?

所以,套路后的3条(整理知识点、答中得分点、写好作文)才是难做到的,这些也正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如何学扎实”痛点所在。

02

 “学扎实”的实操方法

1. 整理知识点

以考促学,先要知道要考什么,再去准备学习内容。

考题形式:初中低学段关注课文后的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这些就是今后将出现在试卷上的考试题型。

请好好上课,学习迁移。

课后习题是中考题型的雏形,通常更符合六七年级的校内出题路数。

初中中高学段在此基础上,要加码,学习近三年的中考模拟题的题型。

因为年级越高,语文试卷的出题将越向中考形式靠拢。

学习内容:针对第3条,请准备一本中考语文学科考纲。

各地书名不一样,请去询问自家任课老师。

以终为始,把考点理清,再把相应的知识点填进去,完成知识储备。

怎么填?

下策:猛刷题,遇到了啥知识点就积累啥(费娃且效率低);

中策:买初中语文知识点全解之类的书(我没有看到一本全覆盖的教辅,无法推荐,可去找一本基础知识+一本古诗文知识+一本阅读知识),划重点、抄在笔记本上(看起来干货满满,但尽信书不如无书,全国大一统的教材不代表全国大一统的中考试卷,更不代表全国大一统的教辅适用于你家);

上策: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双减后学校更注重课堂质量了,好好学。尤其是应对学校自出题,不听老师平时的讲解重点,听谁的?还要有时间吸收消化这些知识。

课堂笔记(不管是课内古文实词虚词理解阅读题,还是现代文理解问与答)从来不是样子货,请背出你所写的所有知识点。

2. 答中得分点

有了上一点的平时积累,如何把所学化作成绩?

还缺少的,就是最关键的一味料——文本分析能力,也称作阅读理解力。

上了初中,你就会发现,现代文三种阅读文体里,记叙文最难得满分,因为它主要考你与作者的共情。

而你搞定了记叙文,对说明文和议论文这种以思路清晰为主要考点的文体,真的就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


在这篇里,我只讲记叙文。又要强调那三个“主”——主要内容、主人公(主要人物)、主旨。

你会发现考题全部是围绕这三个“主”出题

当然,它们披的是不同形式的马甲。

换的马甲无非是把问题具体化、范围缩小到段、到句、到词。

那我们就多关注特殊语段如开头结尾插叙段、带修辞或描写(人物或环境描写)的句子、陌生化词语搭配就好了。往往在它们身上出题的几率很大,这就很考验娃抽丝剥茧的细致分析功夫。

比如题目问:

“某一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它在考主要内容,但你不要忘记它和上下文是有关联的,否则段落为什么要独放这个地方?;

“请赏析划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它在考通过某些显见的写作手法表现的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或者作者的态度,也正是在考主人公和主旨,当然你得细化到从赏析词语的生动性去一点一点看出它的表现力,而非只看到了最显见的修辞描写;

“文中几次笑体现的人物情感有何不同?”

——它在考主要人物和主旨,而你要细细分析每次笑背后原因是什么,才能体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质……

看懂了文章三个“主”和特殊段句词,又具备我刚才所列举的分析题目考点的能力,对答题套路那些公式又烂熟于心,何愁不能条分缕析回答到位?

好学生往往能够超横线回答阅读简答题,意犹未尽,因为他们知道多答一点失分的可能也就小一点,试卷上昭示着满满求生欲。在回答不啰嗦不重复的情况下,多角度思考以求答题的完整,这一招确实有效,不妨一试。

3. 写好作文

日常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是由以下步骤生成:审题、选材、构思提纲、写作、反复修改。

做好了这些准备后,可以输入电脑,适时在考试时派用场,我们称之为母题。

而它要用作考场作文,还得学会最后一步——“变通”

当脑子里有好几篇类别不一样、题材不一样的母题,怎样选择最适切的哪一个,嵌套入考试作文题目,使之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这是对娃的应变能力的终极考量。

平日里要学会观察——不仅是对写作对象(人或物或环境)的观察,更是对好句好段的留心揣摩。

对初中生而言,前者是小学的积累,后者依靠较高的思维品质完成,应该成为日常练习的重点。

天下的题材就这么些,同题作文去比较阅读,会获得更多的写作启发。

同样写荷,朱自清和汪曾祺或者叶圣陶,他们的异同是什么?

同样写母亲,丰子恺和朱德笔下的母亲形象又各侧重什么?

思而后仿,仿什么?

仿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的行文顺序、仿句与句的关系处理、仿主旨在字里行间的体现方法。

总而言之,仿的是结构,而不是内容,否则将有相似度过大的抄袭嫌疑。

按主题去把仿作片段分类收妥,嵌套入大作文中,成为亮点。

内容上,注意收集生活中的点滴素材,并伴有个人思考。

小学生写作文通常就是写外物如何就是如何,初中生可不能这么内外分割地写。

初中生每一处描写都想好了它为什么而存在,是为了突出谁或什么怎样的形象。那种无病呻吟的、为炫技而堆砌辞藻的话,都通通扔掉吧!

另外,素材的真实性是指这个社会中(可能)发生的,而非真正发生过的,也更不要求发生在你身上的,这个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所以,素材真的有很多!

这样的好结构和好内容合而为一,就是一个好片段。

拿常见的母亲这个主题来举例,你可以准备一两段生活上照顾你的片段,也要准备一两段与你精神共鸣的片段,也要准备一两段教导引领你成长的片段……

当你手里有五六个好片段,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在这些片段里头选择材料,也就不愁写不好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了。

不过审题问题一向是拦住高分的一个门槛。

比如有没有注意到题目里的副词、形容词,有没有读懂题目的比喻义,怎样把平时准备好的母题作文“变通”运用入考试作文,都是学问。

这些学问哪儿学?

不是作文选,不是教辅书,而要去找你的语文老师。

他有责任也有能力教好你以上所有的这些。

亲其师信其道,大家一定要多和课内老师多沟通,了解娃的薄弱环节。

他才是比你还懂你娃的那个人。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家长不要依仗自己的学习能力或找题能力强就给娃输入过多你的经验,学校对学科要求比家长清楚,学校要求一定要放在首要位置不打折扣地完成,包括上课效率和课后作业。

额外再在老师提出的弱势板块上花功夫学扎实,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看到很多舍本逐末课外乱刷题的,替那么些努力却没成效的娃们心酸。

END

最近有读者反应收不到推送,这是由于微信平台坑爹的算法改版,公号内容将不再以时间排序展示,如果您想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推送,强烈建议星标我的公众号。
星标具体步骤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语文答题策略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冲刺阶段复习计划
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语文教学十五招,招招都是我没见过滴
期中考试前这样复习,各科至少提15分!附考试秘笈!
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推陈出新,减负增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