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游牧民族的转场与丝绸之路路网的形成

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亚洲高原牧民打造的高海拔旅行路线成为古代贸易网的一部分,即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图中的丝路商队驿站坐落在中国边境附近,海拔约3500米的吉尔吉斯斯坦,靠近一条可于今日重现的游牧路线。 

游牧民族将古代丝绸之路提升至新高度

从4000年前或更早,中亚牧民便有规律地从夏季的高原草场转往冬季的低地草场(即转场)。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家迈克尔·弗拉切蒂(Michael Frachetti)领导的团队表示,从那时开始的2000年中,这些经由山区的线路最终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是从中国延伸到欧洲的古代商旅路网。

研究人员在3月9日的《自然》杂志中得出的结论认为:这项发现强调了游牧民的重要贡献,他们在地处低海拔地区的农民和早期城市居民、以及丝绸之路和陆地贸易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促进各方面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大约2,200年前,密集的丝路网络交织于亚洲各地。与游牧民一样,商人,朝圣者,僧侣和士兵的足迹遍布这些线路之中。 

耶鲁大学考古学家威廉·霍尼彻奇说,与视游牧群体为蛮族的传统观点相反,该研究成果使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相信,逐水草为生,不断迁徙的牧民对早期国家和文明的兴盛作出过巨大贡献。 


弗拉切蒂也同意这一观点。那些远离城镇,山脊连绵的中亚地区——从今中国西部延伸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高地线路使得许多来自东部和西部低海拔中心地区的旅行者得以横跨整个大陆。弗拉切蒂甚至认为,高地牧民和低地居民之间的交流最终促成了中国和其它地域古代文明的摇篮。“丝绸之路高地路网是在相当漫长的过程中,由牧民与其他群体交流互动而逐渐形成的。整个过程没人计划,也不存在任何目的性。”

由于牧民在山区外的目的地由草场的丰欠所决定,他们总是向着肥美草地的位置迁移,因而每年转场的线路也不尽相同,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弗拉切蒂怀疑,古代牧民仍与当今牧民一样,通过建造石质建筑和其他标志,为那些敢于穿越中亚崇山峻岭的外地旅行者提供地标。

通过使用卫星图像和地理绘图软件,弗拉切蒂小组用电脑创建出500条位于海拔750和4000米之间的,模拟游牧民季节性下山的路线。这些路线代表了他们在500年间从高原到低地的季节性迁移。 

下为动态图

该成果利用当代技术手段,对中亚气候变化和植被生长情况进行重现,并以此为基础年复一年地模拟出牧民到达最佳放牧地区的首选路线。弗拉切蒂说,我们数千年来对中亚地区气候与植被的认识,与复原出的结果非常相似。

他的团队使用数学方法,将全部500次模拟汇总成一整套叠加的路线。弗拉切蒂具体说道:“在独立模拟中频繁乍现的,为数不多的下山路径经过大量叠加之后,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动图。”以该模拟路网为中心线,将两侧范围外扩两公里之后我们发现,这些线路贯穿了在高海拔地区发现的,258处丝绸之路考古遗存中的192处。研究团队认为,由于模拟出的路网经常性地穿越牧场,那么为商旅者服务的驿站和其他建筑也不会距离太远。

其实位于中心线外扩2公里之外的一些高原遗迹,与这些叠加路线的距离也仅有数公里之遥。弗拉切蒂说,计算机并未选取那些不常用的、譬如高耸险恶的山峰之间的路径进行模拟。

霍尼彻奇说,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游牧民对丝绸之路所作出的贡献,寻找更多的,能与模拟出的古代牧民迁移路线位置相符的高地遗址。霍尼彻奇最后提醒道:“牧民们哄赶畜牧群朝着特定方向做远距离的艰苦跋涉,绝不仅仅只为寻找牧草和水源,其中必然还有如躲避险境及其它多种多样的因素。”


来源:sciencenew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论游牧路线与丝绸之路的演变
游牧民族风雨转场路
转场
云贵高原上的武装骑马军团
正面评安史之乱 | 一个“过早的征服王朝”,中国史的分水岭
谁的脚步,踏出了最早的丝绸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