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大学女教师很难,其实当上大学女教师也很不容易


大学女老师是个有些特殊的群体,她们是学生的老师,同时也是(或即将是)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她们一方面要在科研圈站得住脚,另一方面又要尽量周全方方面面,个中辛苦可以想象得出。做大学女教师很难,其实当上大学女教师也很不容易。



我是大学教师

吴国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吴国清老师虽然是一位男教师,作为大学教师,他所经历和思考的,其实也是所有女教师同样会经历和思考的。在面对学生和科研时,男教师和女教师都是一样的。


在楼下遛弯,等孩子放学。人一闲,就爱思考。思考到底是该成为手艺人还是老师?当然,无解。两个方面都舍不得。人生似乎不是选择,而是不知不觉中就这样了,割舍,有点难。


“老 师”

一则  问候

教师节短信问候了能够联系上的老师,也收到了学生的问候。也获知了一个消息,一位非常敬仰的老师的老师去世了,老师去送他。时间就此变得凝滞了,突然感到“老师”这个词变得模糊了,也为自己捏了一把汗,对得起这个称谓不容易啊!


二则  误会

生病了才想起爱护自己!年轻时挺会照顾自己的,现在照顾别人多了,不觉中真的把自己忽视了,躺在病床上,想了很多,自己也很重要呀,真的要注意了!

刚刚出院就禁不住到了办公室,找A学生,不在;找B学生,也不在。无名之火涌上心头,正在思量。有人敲门,学生来了,来了一大帮,全来了。捧着花,提着果篮,还抱歉地说:上午去医院,医院不让进,下午又去,发现人出院了,急急忙忙跑过来,问我怎么不回家呢?


三则  逼学生

东西是逼出来的,逼研究生是导师的一日要务,“挨骂”是正常的,也是很难避免的,当然不会是被明目张胆的“骂”。有次,和一个研一的学生qq聊天,学生说的比较含蓄:“硕士有些同学可能是误解了老师的好意”,点到为止。是啊,这个学生就够大胆了。所以,我猜背后挨骂应该是难以避免。明知会被“骂”,还要逼学生。想想自己当年,也是和导师较劲的那种,只是没骂过老师,对老师也有一肚子不满,直到自己也做到这个位置,说着和当年导师相似的话。好在有一点比较庆幸,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还和我保持联系,渐渐释解了当年的“误会”。


四则  期待

对“导师”的期待很多,导师的责任有多少?

一、传为学之道、授学识之业、解学业之惑。在一线与研究生一起从事科研工作,注重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始终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职业道德。


二、传为人之道、授获利之业、解人生之惑。老师的为人还是不错的,但与社会不太兼容,为人之道清高,传给学生岂不是害了学生?大多数老师是穷教书匠,自己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怎敢妄语评论获利之业?老师的人生之惑也不少,前面的两条已经给老师添加了不少烦恼,自己还在困惑呢,怎么解别人的?

老师所能做的也就是关心一下研究生生活,把微薄的补助提的尽量高些。如果学生乐意,和研究生讲讲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探讨一下可能的未来。优秀的学生推荐一下工作单位,如果学生不怎么样,作为推荐人谁也不愿为此砸自己的牌子。教学好不好,不妨看看有多少校友愿意反哺母校?相信这个数字比较有代表性!课题组好不好,不妨看看有多少毕业的学生还在联系?


五则  唐僧

有个学生哭着对我抱怨,说最近没进展。我说:每次我都讲了,但你没有进展,我就只好再讲一遍。这样一直在重复,大概有7遍了,我也知道没有进展。我也烦,但我还是愿意再讲一次。不知这次你到底听懂了多少?

学生默然,然后笑了。我说:我没有批评你,只是试图让你明白,为什么要哭呢?学生调整了情绪,我们又讨论起来,或许这次他理解点了。


六则  人梯

有一次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评语中有这么一条“申请者相关研究基础较弱,列的14篇研究基础的论文几乎都是参加者的论文”,我比较无语,因为那是事实,第一作者基本都是学生,大概只有一篇是我自己第一作者。只要是学生愿意写,我都会鼓励他们,尽管修改十几遍,改得文字远远超过了学生写的,但学生还是第一作者。我怎么忍心和学生争呢?他们还年轻,比我更需要那个第一作者。看来下次写申请时要注明“第一作者都是我的学生,我都是通讯作者,俺不是甩手掌柜,也在一线撅着屁股炼料做实验”才好。

想起北岛的那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不敢自诩高尚,但至少不会故意去做一个卑鄙的人,哪怕明知会为之付出代价。


七则  回来看看

又毕业了四个学生,空荡荡的。每年都是如此,老师与学生,就是一场邂逅。走吧,走吧,总要有自己的世界才行。我是希望他们能够回来看看的,哪怕路过歇歇脚。实验室还在,总有一张饭桌等着他们。不指望什么,也不图什么,毕竟是一场邂逅,就算是缘吧。

把老师当作老板的学生比较悲哀,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力的老师也比较悲哀。老师就是老师,不是老板。老师请吃饭,就是请吃饭,和论文无关。一介教书匠,能做的不过如此而已。其实,真的不必把老师想的那么现实,那么势力,甚至和禽兽相提并论。都是学生过来的,也了解许多学生是恨恨地离开实验室的,再也难回来;即使回来了,再也难聚首。俺觉得,那才是真正地悲哀!

[本文自吴国清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1954&do=blog&id=1048207]


我是大学女老师,也是孩子的母亲

近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文章介绍了瑞典一项研究,该研究指出中国高校教师在世界高校中压力最大,而其中女教师比男教师压力更甚。

于高校女教师而言,在理想情境中她们自然是希望能把职业属性和家庭属性二者完美地融合,实际扮演时她们会更多地体验到职业身份与家庭身份的对抗和妥协,而不是统一。在女教师成为职场妈妈之后,这种家庭与职业的分裂会来得更彻底一点。 


“内外兼顾”变“内外煎熬”

作为职场妈妈的高校女教师,她们的理想是学生和孩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内外兼顾”,而现实却是工作和生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式的“内外煎熬”。

在学校,高校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要顾及,要冲锋在教学和科研的最前线;在家里,养育孩子要身体力行,奔走在厨房、客厅和床榻之间。这对她们而言,在时间安排上、身体承受上都是不小的挑战。此外,女教师的心理更加细腻敏感,在面对学校和家庭双重压力下,她们的心理承受力也面临重重挑战。毕竟,在学校答疑解惑、潜心科研,回到家她们可能还需要潜心研读育儿经,等待的也是十万个为什么。 


“光鲜体面”变“有苦难言”

作为高知分子,高校女教师接受过高水平的教育,其自身素质和能力相对较高。因此,对于作为母亲的大学女教师,社会也给出更高标准——高校女教师在家庭的日常起居、孩子的学习教育等方面要比一般女性做得好。

但现实却是,高校女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教学、带领和指导学生科研等方面,陪伴孩子可能难上加难。高校女教师光鲜体面的职业外表下隐藏了难以言表的生活内在。

 

“青年翘楚”变“青焦罪人”

从“职场妈妈”这四个字中我们或许就可以看出,女性被社会要求更多。为什么没有职场爸爸这一说?因为男性只需管理好自己就好了,剩下的有女人。

被双面碾压的高校女教师,只要无法平衡,就会成为罪人。若侧重孩子,面对学生,她是罪人;若侧重学生,面对孩子,她是罪人。翘楚变“青焦”,还成了罪人,高校女教师去哪里说理?

相关链接

哈佛如何让青年女教师无家庭后顾之忧


哈佛曾调查其教师的家庭结构,结果发现教授群体中,74%的女教授有子女;助理教授和助教群体中,61%的女教师有子女。

同时,调查显示,哈佛的女教师在育儿和照顾老人方面比男教师有着更大的压力。如果她们同时是一位母亲,她们承担的家务活也比男教师要多。女教授们每周用于处理家务的平均时间是20小时,男教授每周只有10小时。助理教授和助教中,由于家里可能有需要照顾的幼儿(这部分教师人群比较年轻),女教师平均每周花费40小时在照顾家庭上,而男教师每周只需花费20小时。

“子女学业”“照顾子女”“管理家务”是给哈佛教师造成压力最大的三种家庭责任。可以看出,女教师的家务压力大于男教师。为了缓解教师(特别是女教师)照顾幼年子女的压力,哈佛的育儿中心起到了有效作用。2013年,家有四岁以下幼儿的哈佛教师(仅限终身教职或终身教职预备人选)有48%受益于育儿中心的服务,而2007年这个比例只有32%。

该校负责教师发展的高级副教务长、统计学家朱迪斯·辛那指出,调查显示出来的男女教师在家庭责任方面的明显差异“不是哈佛独有的问题”。高质量的育儿机构在波士顿地区的市场价非常昂贵,每年费用约25000美元。辛那2008年上任时,哈佛内部的六家为教职员工服务的育儿中心都有一份长长的等候名单。教师们在各种会议、论文中疲于应付,而育儿服务的需求迟迟得不到满足。为此,哈佛不但扩充了自有的几家育儿中心的规模,还在2009年初,克服了很多预算被削减的困难(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投入了500万美元用于给年轻教师的育儿补助金(上限可达每年人均20000美元)。如果哈佛内部育儿机构容量不足,教师还可以把幼年子女送到外面的育儿机构接受照顾,而不必自己全部承担天价费用。辛那评价说,对于正在终身教职道路上苦熬的教师们来说,这是“最好的一个项目”。

2008年,辛那就曾经说过,哈佛作为一个整体,如果想留住并且培养教师,必须要在育儿等支持设施上投资,也必须给那些有志于在终身教职轨迹上发展的教师以充分的条件。


我是大学女老师,是丈夫的而妻子,

如果你的妻子是大学教师,请这样对她

很多大学女教师寒暑假虽然很长,但几乎天天都在写各种课题材料;虽然她们看似上下班很规律,可是熬夜早起一个都没少;每天都忙得像上战场一样,更别说顾家顾孩子了……


曾经就有人总结了几点大学女教师的压力:

来自社会的压力:盛名之累

在大众的印象里,大学女教师既有文化品位,又有道德修养,日后教育孩子及处理家庭日常关系,不用他们操心。这些颂扬,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女教师职业的崇敬;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中给女教师们施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且,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女人始终担负家庭中赡养老人,照顾丈夫,教育子女的重任,这样就加重了身体和心理压力。

来自职业的压力:焦虑之苦

根据腾讯教育与麦可思2014年8月完成的教师生存状况研究报告,在受访的高校教师中,约有八成表示实际工作中承受的压力较大。其中本科教师反映压力较大的比例为84%,高职高专教师为79%。经济压力大,教学科研难以平衡,还要面对职称评定、奖金分配、项目审核、学术声望等各个方面可能会有的利益冲突,职业之累带给女教师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来自生理特点的压力

女性在心理上感知较男性敏感,极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情绪波动。女性在生理上要经历“经、妊、产、育”阶段,在这些特殊时段如果不能科学调节生理变化引发的心理变化,就容易诱发女性心理问题。教师的工作琐碎繁杂,教师的责任重如泰山,教师的形象不容瑕疵。社会关注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高。女教师们终年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伤神劳身。

所以——


如果你的妻子是大学教师,

请你原谅她不时的走神和沉默,

她已经在学校讲了一整天的话,口干舌燥,

实在没有心情和力气继续侃侃而谈,

此刻你只需要安安静静地陪伴着她就好。

如果你的妻子是大学教师,

请你谅解她偶尔的小脾气,

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负担已经让她心力交瘁,

她的情绪需要宣泄的出口,

请你偶尔做做她的出气筒,

让她能稍微释放内心的苦闷。

如果你的妻子是大学教师,

请你理解她突如其来的脆弱,

因为,她为了论文发表和课题研究已经焦头烂额,

你的肩膀可以让她不再伪装坚强。

如果你的妻子是大学教师,

请你包容她没有很多时间做家务,

她忙于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已经疲累不堪,

请你理解她,也请你多帮她分担一点。

如果你的妻子是大学教师,

请你不要嫌弃她没有把自己打扮得精致动人,

因为长时间熬夜眼角已有了细纹,

再高档的化妆品也经不起黑板前的粉尘,

但是你一定知道,

她其实,非常美。

假如你妻子是大学教师——

请你珍惜她……

请你呵护她……

因为在全世界都认为教师是最轻松的工种的时候,教师群体的任何一句抱怨都能被别人说成无病呻吟。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不管教师们双休日、寒暑假再长,都难以支撑她们透支生命式的工作模式。工作与家庭要兼顾,教师、妻子、母亲的角色要随时切换,其实,她们的心也很累。

关爱女教师吧


别看大学女教师压力这么大,

要当上也挺难


一个女博士毕业生找工作的艰难心理路程

王兴云


2016年12月8号博士毕业答辩,顺利毕业,压力感觉瞬间小了很多,可以开始慢慢地用心,跟随心去写点东西,去做点东西了,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博士毕业,感觉前途一片光明,心理状态—极其优,只想大喊一声,我毕业了。

2017年2月,开始各种投递简历,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也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要求,想回老家山东工作,不想去太小的城市,投递简历的单位也是比较挑剔的,就这样在实验室一边整理点数据,一边找工作,有点着急,但是心情还是可以的,感觉博士毕业,前途还是明媚的。

2017年3月初,迎来了人生第一次面试,面试A大学,这个大学不在我心仪的山东,但是感觉还是可以的,抱着试试去的态度去面试,提前没有去找人际关系,凭个人能力吧,我不怕。第二天很快面试完,面试过程中交谈发现,有四个人竞争两个岗位,遗憾的是这两个都是提前有预定的,悲催了,果然自己华丽丽的出局了,第一次面试失败,不怕,找工作的道路继续。

2017年3月中旬,面试B科研院所,初审5个人,通过了两个人,我审核通过。这次要做好前期人际关系准备,各种查阅网上资料,找和自己有关的老师去联系。果真,这个老师还是有和我硕博士实验室有点认识的,各种邮件往来咨询。又一次意外,根据实验安排,他们需要一个男生,不要我。心理感觉到无限失落,已经距离毕业三个月过去了,简历投递了大约每天通过高校人才招聘投递了大约10几个单位了吧,打电话过去,有的因为我专业名称不符合,有的因为我文章没达到,心情变得有点差。这个过程中,每天投递简历的单位也降低要求了,天南海北,差不多招聘的就投吧。

2017年3月底,以前投递的一个C学院可以去面试了,虽然C学院不在山东,但是这个时候的要求已经变得低了很多,只要这个学院要我,我就去,想尽快结束这段找工作的艰辛路程,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找工作上,想静下来做点东西。询问导师,C学院有认识的人,帮忙打个招呼呗,很遗憾,导师说都不熟。好吧,我就广发邮件,根据自己的学习结合学院的老师,找到人家文章,再去寻找邮箱,真的有好心老师给了我回复,感觉到自己还是很庆幸的。面试过程,自己表现还是可以的,这个提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面试过程中,也认识了新的老师,各种攀上一点关系,方便回头联系啦。面试后,体检,没有明确答复,回去等着通知。这个时候的心里虽然有点着急,但是还是很开心的。在校园里转悠了一下,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学校的,希望能够进去,这个学院的特点就是等,无限期等,一直到5.12号还在等待中,中间各种电话询问,一直是学院学校忙,还没有批下来等等。心情从期待到烦躁,到焦急。

2017年4月中,不想负别人,万一C学院要我,我不去,多不好呀,也不想做脚踩两只船的事情,没办法,实在人。简历投递的少了,很幸运的是D科研院所有个老师M对我比较感兴趣,联系了我的导师,问了一些我的情况,自己开始暗地里小纠结,选择C还是D呢。2017年5月初,参加D科研院所的面试,很遗憾,落选了,没有给我纠结的权利,但是到现在还没弄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但是D院所的老师M特别好,感谢这位老师把我推荐给了E学院。

2017年5月中,面试E学院,比较顺利,同时C学院又有点眉目了,感觉自己要负了E学院,现在在纠结中,决定给自己一周的考虑时间,C学院还是没有结果,继续等待的话,果断去E学院,虽然E学院目前的发展没有C学院好。

2017年5月中,又陆续接到了F和G学校的面试通知,拒绝了,不去参加了。原因一,太累了,实在是折腾不起了,硕博士攒的那点钱,都被我这样浪费在高铁和住宿上了,每次面试来回路费加住宿,平均一千块多钱吧。原因二,F和G也没有去联系老师打招呼,面试这么多,经验告诉我,没有提前联系,绝对打酱油的,除非自己很牛逼,但是自己深知自己文章不过硬,没办法。

目前仍然没有确定下来去哪里,找工作虽然还是继续,但是不再广撒网了,暂时只在C和E学院中选择了,期待后续吧。

我写了以上自己折腾了半年找工作的经历,是想给大家一个总结,在没有导师推荐的情况下,自己找工作太煎熬了,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精力。身心俱疲,无限被打击,现在感觉自己就在奔溃的边缘,今天下午已大哭一场,释放压力,但是哭后很头疼。


体会

1. 目前自己数了一下投递的简历单位,有60多家了,如果不把找单位招聘启事的时间计算在内,不计算给各个单位打电话的时间,至少30天时间是在填各种表格,太费神了。


2. 如果我能对面试单位提个要求的话,那就是面试完,最快的速度给出答复,要or不要。不要,继续寻找;要,就签了,也不用再纠结找新单位了。实在人,不想负别人。


3. 如果我能对老师提个要求的话,就是尽量推荐学生一个意向单位,把学生的时间空出来,干点有用的事情上,不要浪费在做无用功卖大白菜的时间上。特别是对一个女博士来说,确实太煎熬了。或许找工作才能成长吧,但是我不愿长大,感觉有比浪费时间各种投简历更重要的事情要干。但是没有推荐的话,只能广撒网,不然连面试A-E的机会也没有。


人生没有如果,有如果的话,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选择。就这样找工作半年时间被我折腾没了,这半年,心里乱糟糟的,啥也干不下去,感觉找工作的路,太难了,比读博士还难。好吧,生活还是要继续,只能说,加油,相信自己,好事多磨,会有好工作等着我的,一些列阿Q精神来安稳一下自己。哈哈,明天会更好吧。

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够找到同路人,相互勉励一下,继续前行。

本文自——

http://xmuchong.com/news/view/00001565.html


女博士找工作:山穷水尽还是柳暗花明?

张海霞,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看了王兴云博士写的《一个女博士毕业生找工作的艰难心理路程》真的是有话要说,因为前不久正好有一位我认识的女博士找工作也相当曲折、遇到了非常多的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问题,结局也非常戏剧化,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这是一位当初希望读我的博士而没有录上后来转投其他导师的女生小Z,但是我和她一直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她有啥情况还是愿意跟我说、征求我的意见和建议,博士读的还不错,中间还去国外名校交流了一年,收获也是大大的。现在快要毕业了,年前偶然听到她在找工作不是很顺利的消息,正好有一个我的朋友负责的上市企业来招聘希望我推荐一些优秀学生去,我就赶快联系了她:下午的招聘会你去一下,来招聘的那位老总我也在微信上介绍他们认识了,快去吧,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专业对口的单位,而且各方面待遇很好,准备好简历赶快去吧。她下午就兴高采烈地去参加了招聘会,晚上跟我说,已经约定了周五去进行下一轮面试,很好!


于是我以为这事情就这么定了,也就没再问她进展。开春的时候,一位以前的毕业生海归到某研究所做青年千人,他那里急需找到专业对口的博士来工作,问我这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我这里今年要毕业的学生已经确定去美国做博士后了,其他几个熟悉的要毕业的博士也都找到了心仪的单位,身边暂时没有合适的人推荐,我说:那我给你在我负责的CINN网站和几个专业的朋友圈里发个招聘广告吧,这样来的人更多一些、挑选余地也大一些。于是,我就给他发了一个招聘广告,没想到,小Z看到广告跟我联系了:“张老师,上次那个单位是不错,也录了我,可是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做科研,到企业里不是我第一选择,研究所这个位置我想试试,你能推荐我吗?”哦,这样啊,那当然可以推荐了,如果你还没有跟那家公司签三方协议的话。于是,我就把她推荐给了这个研究所,面试也很顺利,她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充分认可,记得面试完,研究所的领导还跟我联系说:谢谢你推荐这么一位好学生啊!孩子也高高兴兴地跑来跟我说:谢谢您,这事成了!成人之美同时也是两全其美,我心里也感觉美滋滋的。


上个月有一天在走廊里遇到她,顺嘴问了一句:工作签了,啥时候答辩啊?没想到小Z说:老师,还没签,体检出了点小问题,正在等进一步检查结果,原来是体检时查出来她有一个八竿子打不着、啥也不影响的先天性疾病,那再等等吧,不是啥事儿,因为这个根本并不是病也不影响工作,而且她身体一直很健康。


可是4月底的某一天,她很意外地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开始哭:老师,他们说这事不行了,其实不是这先天性疾病,是他们人事处那两位女老师,在我第一次面试结束的时候就把我叫过去跟我说:你就一傻白甜!业务再好也不行,我们肯定不能让你来!我们主任努力争取,可就是她们千百阻挠不让我入职,现在跟我说签三方的时间过了,现在主任跟我说让我先去做博士后,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什么情况?不是业务很对口、面试情况很好吗?一个研究所找人不是业务部门说了算吗?人事部门不是办手续的吗?跟她们什么关系?我简直是一头雾水、不明就里,可是看着哭得梨花带雨的孩子,我也不能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瞎说啊,我跟她说:你先等等,我了解下情况再说。


于是跟那个科研园所的人旁敲侧击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他们所里管理很复杂,把引进人才搞成了双套管理:业务部门负责测试业务能力,决定是否合格,人事部门负责其他方面的测试和把握(据说还有一套网上心里测试题),决定最终是否录用,人事和业务两个部门互相牵制、互相扯皮,所里引进人才这几年是严重滞后的。了解到情况以后,我就把小Z叫来了:简单说了情况,我说你肯定不能去他们单位做博士后,针对这个极其不正常的人事部门的管理方法,你去了也纯属给自己找气受,尽快找其他单位吧!


可是,老师,马上就5月份了,大多数单位招聘都结束了,我怎么办啊?!


马上办啊!我立即联系了几个认识的朋友问他们那里是否还需要博士毕业生,正巧有一位***大学的教授说:太好了,你让她赶快联系我,明天是我们学校报师资博士后的最后一天,她很合适!就这么巧,孩子立马准备简历送了过去,也破涕为笑了,我说你看:世界给你关上一扇门,马上就给你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事情到此该是圆满结束的时候了,可出人意料地是5月3日,我收到了她的一封来信:

最敬爱的张老师您好!

来信首先要表达我对您最崇高的敬意!这份感情我压抑了很久,今天就让我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吧!

每当我遇到困难、挫折、问题时您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予我最真诚、无私、全力的帮助,从我保研到现在找工作这段过程,都是您明里暗里地帮衬着我。您的帮助、指导和教育,不仅帮助我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而且很多时候都能给我带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让我对生活又充满了激情和希望,对您不是一句“感谢”就能表达我的心意和心情的,能得到您的惠爱我三生有幸!这辈子我都会敬您如师爱您如姐,我要以您为榜样,热情洋溢有超强的人格魅力,深得学生、同事、朋友的尊重和信赖。这次如果不是我身体的原因就有机会进了***研究所,如果没有您的举荐我根本就没有去****高校工作的机会。真诚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帮助、信任和理解!

来信还有一事向您汇报。这段时间我除了在****高校那边面试送材料外,我也在关注其它单位的招聘信息。而***科工集团正好要急招一名微电子博士,研发岗位,首席科学家助理,条件非常好。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简历,没想到顺利通过了面试、笔试和体检,我想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吧,所以立即就签了三方协议书。

我已经跟****高校和***研究所的负责老师都说了,他们表示理解和高兴。我希望也能得到您的继续理解和支持,您的认可,是我前进路上无穷的动力!今后无论我在哪里,我永远都是您的学生、粉丝以及离不开您的妹妹!

爱您的小Z

这结局真的是意外啊!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算是旁观了一个即将毕业的优秀女博士的求职经历,跌宕起伏,有欢笑有泪水,有委屈有不甘,最不可想象和不可理解的是被研究所里负责人事的两位同为女性的工作人员歧视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到最后由于偶然的机遇终于修成正果!

亲爱的姐妹们,我想说的是:做为女博士一定要有自信,纵然面对千千万万个不正常的对待,也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而是要勇往直前,因为你的胜利不只属于你,胜利还属于千千万万个被误解被歧视的女孩!相信自己,终会在山穷水复以后收获柳暗花明!

本文自张海霞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9&do=blog&id=1054705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 麦可思研究及科学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名女博士的自述:我们为什么来读博?
女博士遭第一学历歧视 本科非211求职屡碰壁
硕士毕业,是在四线小城当个高校教师还是在一线城市当个高中教师
一个大学“青椒”的离职
北大女博士成为高校教师,长相漂亮且笑容甜美,评论区却一股酸味
离婚率数据报表中,教师的离婚率为什么遥遥领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