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开题

原标题:构建中国戏曲表演的美学体系


        日前,由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傅谨任首席专家的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编号17ZD01)开题报告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杨宗义楼召开。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开题论证会现场


构建全面的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


        傅谨代表课题组向评审专家和参加会议的校内外专家及与会者汇报了“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课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总体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重点和预期成果等内容。


        “通过对‘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希望能揭示戏曲表演美学体系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思考不同地域的戏曲剧种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通过创新性的学术话语,努力建构具有相对完备的学术形态和相对严密的内在逻辑的戏曲表演美学体系。”傅谨表示。


        在傅谨看来,“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课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对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总结,构建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当代性的戏曲表演美学体系,这既是全面总结丰厚的戏曲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推动戏曲艺术健康发展的前提,必将深化我们对戏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戏曲研究的整体水平。同时,通过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发展历史的梳理,突破局限于文人视野和中心城市观众的审美趣味的戏曲美学观,将各地尤其是那些传播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地方剧种的表演纳入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的视野中,充实、拓展对戏曲美学的理解,也将有效促进戏曲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彰显和提升国家软实力,为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传播提供极为有效的手段和内容。


        傅谨表示,这一研究必须以坚实的历史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为前提,所以首先就是搜集与整理古往今来戏曲表演艺术的研究文献。他认为,戏曲研究者要充分意识到历史维度在戏曲研究中的重要性,在具体的研究中把握好历史的维度。历史与逻辑相结合也将是“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课题组奉行的最高学术原则。

    

提炼中国戏曲特色表演美学体系


越剧《红楼梦》剧照


        南京大学教授解玉峰、苗怀明、胡星亮和英国利兹大学教授李如茹将分别承担“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的4个子课题,即“子课题一:古代戏曲表演美学文献整理汇编与研究”“子课题二:近现代戏曲表演美学文献整理汇编与研究”“子课题三:当代戏曲表演美学文献整理汇编与研究”和“子课题四:海外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研究资料翻译与研究”。“这4个子课题共同的任务是全面搜集整理海内外关于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论述和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其中,子课题一、二、三将从历时性的角度完成对戏曲表演艺术基础性资料的全面整理和研究,子课题四将全面考察海外对于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的认知和研究。”傅谨表示,4个子课题贯穿古今,联通中外,研究边界清晰,研究内容深广,既体现出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的历史累积性,也考虑到借助他者眼光对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独特性进行审视。


        “预计将形成大约200万字的文献资料作为主要的阶段性成果,总名为《中国戏曲表演美学文献汇编》,各分卷名为:《中国戏曲表演美学文献汇编·古代卷》《中国戏曲表演美学文献汇编·近现代卷》《中国戏曲表演美学文献汇编·当代卷》和《海外戏曲表演美学研究资料选萃》。”傅谨说,各课题组成员还将撰写并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20篇左右与戏曲表演美学相关的学术论文。


        “学界一般以虚拟、程式和写意作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体系的基本理论共识,也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关键词。”傅谨认为,这3个范畴不足以将中国戏曲与其他民族的戏剧区分开来,也不能使我们真正理解和领悟戏曲表演的魅力所在。如何更好归纳、总结戏曲表演的特色,从中提炼出具有美学高度的范畴,使之更符合中国戏曲表演特点与规律,并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戏曲表演理论,是“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形成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理论专著


豫剧《花木兰》剧照


        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的核心是什么?傅谨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一是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戏曲令人感动的究竟是什么内容?二是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评价好的戏曲的标准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正是课题组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相关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也将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不仅包括历代戏曲理论家对表演的批评判断、欣赏者的趣味及转变、表演艺术家的艺术经验与心得,还包括国外学者从跨文化的角度理解、认识与评判戏曲表演的文献。”他说。


        《中国戏曲表演美学文献汇编》是总结和论述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的重要参照和文献基础,课题组还将在历史文献的基础之上,构建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的理论体系,完成课题的最终成果,形成关于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的理论专著。“具体而言,课题组对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的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中国戏曲演员舞台表演的情感传递与交流;优秀表演艺术的评价体系;功法、程式和流派与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的关系;戏曲表演美学规律在戏曲教育和表演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体现;昆剧、京剧与各地方剧种表演艺术共同的美学特征和差异性。课题的最终成果将包括公开出版的50万字规模的《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理论专著。在这一理论专著中,课题组将尝试总结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美学原理,建立中国戏曲表演美学论述的基本框架,提出开启戏曲表演美学研究的数个基本的问题域。”傅谨说。此外,由于课题组还将邀请海内外学者召开以“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最终成果还将包括公开出版的80万字的论文集。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冯伟代表子课题四“海外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研究资料翻译与研究”负责人、英国利兹大学教授李如茹汇报了子课题进展的情况。“海外课题组正在广泛搜集英、法、德、俄、意、日等国家的戏曲相关文献,着手编纂千条左右的戏曲美学研究论著索引,同时尽可能翻译多量的外文戏曲文献。此外,课题组还将有计划地对在世的研究者做主题访谈,访谈资料也将成为子课题的成果之一。”他说。

    

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开题会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康保成、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世雄和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蒋中琦。康保成表示,“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与“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学研究更侧重于审美与哲学的层面,不仅要研究演员表演的功法,还要从具体的表演手段中抽象、概括出关于中国戏曲表演的美学原理。此外,中国戏曲有独特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特点,但我们首先要承认它也是世界戏剧的一部分,并且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定与世界戏剧在表演美学上具有共同的特征,希望“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能充分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陈世雄高度评价傅谨和他的团队在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上所做的前期工作。作为俄语戏剧研究专家,他分享了自己实地调查、寻访俄国戏剧文献的经历,也对俄文文献中与中国戏剧有关的内容作了总体的陈述。


        蒋中琦说,“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是一个立足于戏曲发展现实、具有强烈现实关怀的研究,希望这个研究能切实对中国戏曲发展的未来提供助力。希望课题组不仅要关注到京昆之外地方戏的研究,还要关注到中国戏曲与其他表演艺术形式如说唱、民间音乐之间的关系。


        傅谨表示,课题组会吸取评审专家的真知灼见,根据专家的意见对课题做进一步的讨论、修改与完善,争取更好地落实专家的意见,完成课题提出的任务。


评剧《母亲》剧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学戏曲教学课程体系架构探索》 AYZXKT1721 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专项课题中期报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研究生
课题《低年级经典绘本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通向中国戏曲美学体系
郭宝昌|反思、重塑中国京剧自己的表演体系
有人说京剧的美还用得着理论来说,真的是这样吗? | 刘金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