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兴发感动——中国古典诗歌与生命之联系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陈恰明-(来自豆瓣)读叶先生的书,总感觉读的不只是文字,更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就像叶先生的老师顾随先生说过:“一种学问,总要和人之生命、生活发生关系。凡讲学的若成为一种口号或一集团,则即变成一种偶像,失去其原有之意义与生命。”所以,凡大师者,必不全系于知识,而关乎于情怀。读完《说诗讲稿》,最强烈的直接感受是这位老太太和古典诗歌之间有了一座桥梁,他们之间的沟通是畅通无阻的,这座桥是生命之桥、是感动之桥。 在这本书中,叶先生提到了衡量中国古典诗歌好坏的一个标准——兴发感动。钟嵘《诗品》有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诗的作者首先要能受到外界的兴发感动,其次他要能将这种兴发感动通过诗歌传递给读者,让读者很好地感受到这种兴发感动。杜甫《曲江》二首中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两句,作者对于“穿花蛱蝶”、“点水蜻蜓”的喜爱之情,可以说是溢于言表,作者看到眼前之景而受到兴发感动,又将这种感动写成诗很好地传达给了读者,实为好诗。对于“兴发感动”这一标准的提出,并不是突兀的,而是叶先生对从诗经时代的“赋、比、兴”传统,一直到后世的古代诗歌文论的一个整体的研究,可见叶先生古典文学功底之扎实。 中国古典诗词的兴发感动,体现了古人对于生命、生活强烈细腻的感受,这实在令我们今人感到惭愧。“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诗人对于兄弟和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是诗人送别友人后依依不舍,望着雪上留下的马蹄印久久不愿离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诗人对于弟弟和天下人美好的祝愿。这些是古人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热爱,这足以引起我们今人的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李商隐诗歌的意象进行阐释时,叶先生引用了大量西方文论,这给我们理解古典诗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但更需要注意到,中国古典诗词植根于中国悠久的社会历史,有其特殊的成长土壤,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西方文论都适合用来对中国古典诗歌或者其他古典文学体裁进行阐释。诗中特别提到了“作者原意谬论”这一说法,叶先生则认为这一观点“以为作者不重要”并不适合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所以,对于古典文学的学习,既要拓展思维吸取西方理论知识,但同时对于不同文本的解读,要能够进行甄别、选择,不能千篇一律、按图索骥。 总体看来,整本书对于古典诗歌的解读融会了中西古今文艺理论,能够拓展读者思维,内容深刻但不深奥,语言深入浅出,唯一不足可能是因为本书是通过对讲稿进行整理而编成的,所以各章有些内容是重复的,但不影响整体阅读,适合喜欢中国古典诗歌的朋友进行阅读。By the way,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看叶先生的吟诵视频哦,更加能够感受到诗歌与生命之间的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名家谈吟诵名句
从中西文论的结合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评赏
叶嘉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课:精选249首唐宋古诗和86阕宋词元曲
叶嘉莹:骥老犹存万里心
叶嘉莹:吟诵,让古典诗歌生命延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