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氏走路法

管氏走路法

 

  谢谢沈善增先生在新民博客上把我的走路法命名为管氏走路法进行介绍.

  现在我来讲一讲我的由来。

  我今年2009年是81岁。1967年师从吴鉴泉大师之徒杨孝文老师学吴式太极拳,迄今也有42年。可惜学业不精,少有精进。但随着年龄增长,为防老态日现,开始研究走路之法。

  练功之人应该“坐如钟,立如松,睡如弓,行如风”。前面三项另作讨论,对于走路要行如风好像难以办到?

  水浒传中神行太保戴宗,腿上绑甲马,可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封神榜中哪咤脚踏风火轮也能走得飞快这些都是神话。

  其实坐,立,睡,行都是做人的基本功能,但要做得极致,倒是值得研究的。

  古人言“安步当车”。安步是可以当车的。人坐在自行车上,两脚像轮子一样轮转是很省力的。骑惯自行车的人是不肯走路。一点点路也要骑车。因为又快又省力。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我们二条腿走路要脚跟着地脚尖离地,也好比两只轮子在滚动。不过每次只滚动约15度,而自行车轮则滚动360度。如此而已。现在按照太极拳的原理,“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把重心稳定在臀部或尾闾,(人像坐在轿车里一样),平移重心向前(此是太极拳运动方法),二腿完全放松不用力就会自然向前像轮子一样滚动。非常省力。

  物理上重心平移是不作功的。二腿(不蹬不推)滚动摩擦是最小的。二腿只起支撑与关节滑动的作用,费力是最小的。这样心想要向前移多快,腿就会跟着滚多快。那样就不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可能是(腿)力有余,而心(移)不足了。

  再说一点:如果你把重心再放低一些。即身子再略蹲低下一点,用同样方法移动向前。这就是迈太极步了,就能迈步如猫行了。而且可以跑得更快。只要你心往前快移,真的可以走得两耳呼呼生风,真的做到“行如风”了。几乎有点像戴宗一样。不相信你可以试试看。

  我看到竞走队比赛时,二腿二臂拼命摆动用力,虽然跑得也很快,但那是竞技运动,耗费体极大,最好把这些体力节省下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把力气用到点子上,或许用重心降低平推,加二臂助力摆动,还能跑得更快一些,去取得冠军.

  老年人走路容易低头哈腰,一步一晃摇摇摆摆,步态踉跄,好像走路不胜其累。其实照我“管氏走路法之二”去做,只要稍作改动便可大为改观。成为健步如飞,轻快健康态的健身锻炼步法,很多人可能追都追不上呢。“管氏走路法之二”具体走法说明如下:

  上身自腰部向处前微曲约15度(不要驼背凹胸),颈挺直(不要低头),眼睛向前看三米远。两手夹在背后相扣。然后移动重心向前,两脚自然如车轮轻松滚动(腿脚不用力,自然滚动,驱动力来自重心向前平移)。便可做到健步如飞了。请你不妨试试看便知了。

  注意要点:

  1. 掌握重心平稳前移就不会摇摆,两脚自然会跟着走动,不用想。

  2. 两脚落地不要蹬。要脚跟先着地然后脚尖离地,轮流地像车轮一样滚动。

  教你一招走路法这一招走路法是81岁高龄的管世恩老先生教我的。管先生我是在公园里认识的,他打太极拳也有几十年的拳龄了。这个走路法,他是根据太极拳理发明创造的。他说,进入高龄以后,发现走路慢了,两脚在地上拖,走十分钟,两腿就很沉。有说衰老从两腿开始,他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研究了。研究发现,一般走路,先重心落在一条腿上(假定右腿),右腿后跟一挺,身体前倾,左腿向前跨出;重心转到左腿上,左腿后跟一挺,身体前倾,右腿向前跨出。

  这样重复运动,重心在两腿间转移,两腿肌肉始终是紧张的,所以容易疲劳。根据这样的分析,他把太极拳移步的原理用到走路上。具体说,重心放在尾闾穴(可以想在尾骶骨处),走路时想着尾闾处的重心向前平移,就好像人坐在轿车里,两腿好像车轮向前滚动,完全不用力(或者说像站立时一样,只用承受身体重量的力,不用推动身体前进的力)。要走多快,只要想着重心前移多快就可以了,两腿生风,而脚步轻盈像飞一样。我试了一下,果然如此。我把管氏走路法教给许多人,都觉得依此法走路,明显改观。

  我在他的走路法上又加一条,如果同时想到下丹田在向前滚动,那么,在走路的同时还能增加肠蠕动,对加强消化功能、改善便秘,应该有好处。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好东西,需要我们像管世恩先生那样去琢磨、去悟。我们要学习他发明的走路法,还要学习他的精神。把琢磨出来的好东西主动无偿地教人,更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管氏走路法”对于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就是很好的太极基本功的锻炼。比如练打太极拳总是三段打完要休息一下再打吧!那走路可不一样,随您想走多久就多久,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随您便,它是与生活相结合的。我们吴式太极拳走川字步,两足尖是向前平行的。不走八字步,不会摇晃的。走八字步的人因为走路摇摆才需要八字脚来平衡。

  比如你打搂膝拗步,一步步向前,这不就是太极步了吗。但步子的推进就不应该是用脚步来推进,实际上是用自己身体重心的移动,才向前运动的。如搂膝拗步:左手楼,右手推,可不是真的全用手去做搂推动作,而是随着对方的动作顺势粘连着而运动的,主要是自己重心压上,这就有排山倒海似的压力感传到了对方的身上。这就是太极拳的神奇奥妙之处。如果靠手去推搂拨动对方,那全是用的力量。只是手法没有身法。   

  搂膝拗步两手有动作,人要稍蹲下一点,“管氏走路法”可以直一点。同样是用重心压上,手上完全不用力。这就等于没有用手。所以说:推手不用手,走路不用脚。其实都是用重心在推动。也可以说是用心在推手,用心在走路,是一个道理。

  不信的话,您用双手稍向前作平推状,完全不要用力,用管氏走路法的动作向对方一直走去,(不要有摇晃,不要有起伏,不要有断续)对方就会感觉到排山倒海之势压来,无法站住的。这就是走路与练太极功相结合的最好体现。对健康长寿是有好处的,不知道大家以为如何?

管氏走路法与行军

  观国庆60年阅兵看到大队陆海空武警部队方队,成方阵齐步行进。整齐同步,威武雄壮,地毯下还安有麦克风,步伐声音非常清脆。非常壮观。

  但这样走路法可以用于检阅,走很短一段路。在正式行军中则不行。不但体力消耗太大,不能持久,还有可能出大乱子。以前拿破仑行军过桥时,因为步伐太整,引起桥梁共振坍塌,成为教训。如果天安门几十万人在乐队统一指挥下整步走,其振动可想而知。但如不符合土地的本震频率还好,否则就很难说了。

  阅兵中的正步走是踢腿的,齐步走是提腿的,看得很清楚是很费力的,但为了阅兵是必要的。正式行军中我认为可以考虑用我的管式走路法,以取得轻快的效果。对提高部队战斗力一定会有帮助。

  训练方法很简单,如下:

  1要求纠正八字脚,二脚要平行。因为二脚是车轮,车轮要平行才能正确向前。

  2上身正直,二腿松直前行,脚跟着地,在重心过后脚尖就离地,如轮子滚动。二腿为大车轮之半径,轴心为臀部,脚底为车轮之轮胎滚动前进。

  3行动中如觉得有用力,则把身体重心用意念向前平推,自然会举步轻松。如此以自身重心平推为驱动,二脚车轮便自动滚动不需费力,轻松前进。最好面带笑容,愉快行军,更能有益身心健康,增强战斗力。

说明:

  1前进是车轮滚动前进,不是踏步前进。滚动摩擦力是最小摩擦。驱动不是力量的驱动,而是心意重心平推驱动。

  2负重行军。枪械重心尽量靠前,有助重心前行。有人学了管氏走路法很轻松。全家出行时,喜欢抱小人,他说抱小人走得更快,原因就是重心更靠前,走路就更轻快,家人更跟不上。

  3急行军。紧急任务要急行军时。上身向前顷斜15度重心仍向前平推。速度立即加快不少。再要快,倾斜30度那就二轮飞滚行动如飞。好像神行太保戴宗脚上绑了甲马一样。

  总之:驱动的是重心,滚动的是轮胎,前进的是自行车,人坐在自行车上。

  如不信,不妨请教练员试一下便知。

  “管氏走路法”口诀

  身在车上坐定,重心自然平推,

  二轮轻松滚动,快乐开车享受。

  四句话又可浓缩为八个字:

  坐定,平推,滚动,享受。

  八个字再集中可归结为三个字:

  坐,推,滚。

说明: 

  1如果感受不到开车的享受,那是你二脚没有如轮滚动,要脚跟着地,身在车上过,然后脚尖离地,如车轮滚过。 

  2如果脚轮不稳,向前一冲一冲,那是你人没有坐正,所以不稳,稳坐车上是不会冲的。

  3二轮滚动不轻松,那是你重心平推不够。多推一点自然轻松。

  4如行之效请来发表感受交流,如有疑问请你提出咨询,我乐于助人

走路不用脚,管氏走路法

  不用脚,用什么走?

  用身体走路;用腰胯走路;用心意走路。

  两脚只是两只轮子的钢圈,鞋子是轮胎。

  轮胎好,车行又快又稳,轮胎差,车行慢而不稳。

  最好的轮胎是旅游鞋,皮鞋是轮胎气未打足。拖鞋是漏气胎。

  走时不忘面带微笑,体验走路快乐 。

  如果万一您走不动路,迈不开步,感觉脚重,怎么办?

  那请您想一想,检查一下,您的重心是否往后坐在屁股上?身体在再往后拉?

  您身体往后赖,那脚下怎么能提的起来呢?

  身体不肯走,怎么可能叫脚来拉动呢?

  年轻时可以,用一股傻劲,不科学,年老了就更吃力了。

  还有,这样走对老年人是安全还是不安全?回答是,这是习惯问题,不是安全问题。

  重心赖在后面,走路吃力,

  走不动脚,一不小心就摔跤,是不安全的。

  把住重心,略往前推,轻松提腿,自然行走,绝对是更安全。

  一念之差,天壤之别,愿有缘者取之,亨用一生!

  另外:

  推手不用手,用什么?

行善始于足下——请推广管氏走路法 

  今天,收到李伟国先生(原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古文史学家,前不久刚退休)的电子邮件:

  沈先生,您好!

  虽然年纪不大,健康状况还可以,但膝盖骨有问题,上下楼梯困难。最近两次出差,到三亚和婺源,用你提供给我的管氏走路法走了许多山路,居然能坚持下来。我还想加一条:尾闾上移法、尾闾下移法。

  不过我在想,这是意念的作用,对骨和肌肉的缓解有用吗?

  我即回了一封信:

  李伟国先生:意念的作用,可以加快血液的流动,所谓“以意领气,以气行血”,而“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所以,对骨骼和肌肉状况的改善肯定是有作用的。膝盖不好,西医认为是骨刺,其实,是筋脉不通,造成无菌性炎症所致。所以,用管氏走路法走路,在两腿放松的情况下,走路加快血液循环,才真的能起到锻炼健身的作用。另外,每天加搓腿弯处筋200下,也能有效改善膝盖情况。

  李伟国先生的信,使我想到,管氏走路法不仅是能使人日常行走轻快,而且能使走路真正变成健身的有效手段。现在,有很多老年人选择散步、慢跑作为锻炼方式,也有选择学打太极拳的,如果在腿部肌肉紧张的情况下散步、慢跑、打拳,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在腿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进行锻炼,则会事半功倍。现在,膝盖一有骨刺疼痛或半月瓣钙化,医嘱就是减少活动,结果导致腿部肌肉萎缩,病症越来越重。而管氏走路法的尾闾驱动原则,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因此,我建议,实践管氏走路法觉得有效的朋友,把此方法介绍给他人,这也是法布施,积功德。有言道,衰老从腿脚开始,行善也始于足下。  

 

 

天地虚怀来自∶

管子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guanzijiangtang

行善始于足下——请推广管氏走路法 沈善增博客 沈善增的博客 精英博客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550066_p_1.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也谈双重
【切勿模仿】如何练习街舞头转技巧
感悟太极拳的“虚实”
练习杨氏太极拳中容易犯的几类错误
如何才能练出太极整劲
三种太极步的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