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实证》讲座32
《科学实证》讲座 32---清凉月老师
《科学实证》讲座32
2015年04月 01日( P334—341)
主讲:清凉月老师
首先,咱们还是先谈一下“观微观”。
观微观的目的是证入禅定的,这个在佛教的修行中就是咱们平时说的四念处中的“身随观”——观慢动作。咱们所见到的事物,我们接触到的这个大千世界的这些事物它就是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动态的,一种是静止的。对于动态的事物,我们要观它的微观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它的观慢动作。那么观慢动作这种方法就是咱们说的身随观。这种观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在操作中需要注意什么?那么首先,我们先从平时对这个方法的操作来谈起,我们平时在很多地方参加很多禅修班,在禅修班的时候,大家总是会接受一些这方面的培训。我们很多人总是寄希望于能够对这慢动作快速地形成专注,但由于这个慢动作并不具有吸引力,因此你是不可能快速形成专注的,所以这时候你就强迫自己去形成专注。为了达到专注,你往往发明一些方法,比如说,你先观明显变化的部分,比如说,咱们说这个走路吧,观走路的抬脚和落脚,你先观这个抬脚和落脚,那么这样的观法是存在问题的,因为这样的观法是使用“有意识思维”。这里出现两个问题,就是,第一是你寄希望于快速地形成专注,只有“有意识思维”是能够快速形成专注的,所以当你有这种愿望的时候,那么你就一定会使用有意识思维;第二个就是,只有“有意识思维”是作用于局部的,所以当你去观这个明显变化部分的时候,也就是观局部的时候,那你就是使用有意识思维,也就是我们说的选择性注意,使用选择性注意这种思维功能,这是无法实证的。因为什么?我们的实证必须依靠潜意识,必须借助潜意识才能成功,去通过潜意识形成潜意识专注。虽然修行的方法非常多,但是这些方法毫无疑问统统都是为了使潜意识能够稳定地运作,能够持续地发挥作用,这样我们最终才能证入潜意识专注状态。
我们在实证中出现的任何问题,我们在实证中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表面看来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但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统统都是由于“有意识思维”干扰了“潜意识”,都是在这个地方出现问题了。所以我们对这个“身随观”中出现问题要这样深入地认识。
为了能够深入认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这个“身随观”,也就是“观慢动作”它的形成的过程和这一个基本的原理。关于形成过程,我们应该明白,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证的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这种观慢动作的,他也不知道观慢动作它究竟有什么意义,他是通过其它方法这样慢慢、慢慢证入禅定。证入禅定之后,从禅定中出来,然后由于思维具有习惯性,就像我们睡眠一样,你睡过之后,你还是那种处于朦朦胧胧的状态,思维就是这样,具有习惯性的,所以从禅定中出来之后,他还保留着禅定中的这种状态。禅定中是潜意识专注状态,所以这时候还会处于潜意识作用下,那么在潜意识作用下会表现出很平静的、很和缓的这样的慢动作。这样在外人看来,就觉得这个人表现的这种状态,说明这是有利于修行的。于是就模仿,但他的模仿是通过有意识思维,也就是故意去模仿的,这样用的是选择性注意。这就是我们通过这个“慢动作”它的形成的历史,就可以了解,这个“慢动作”它是“潜意识”自动流露出来的,也就是从它的形成来说,它是潜意识自动流露出来的,并不是我们用“有意识思维”故意模仿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观慢动作”的时候,同样的要按照它的形成历史,让潜意识自动发挥作用,也就是要让潜意识自动发挥作用,而并不是用有意识思维去模仿,这里我们要了解这一点。
第二个,就是我们要了解它的基本原理。那么观慢动作是通过改变观察对象,迫使你使用潜意识,迫使你使用普遍性留意这种思维功能。因为慢动作它是不具有吸引力的,我们对一个运动过程的观察,有意识思维只对这个运动过程中明显的部分感兴趣,能观察得到,比如,水滴的滴落,能够观察到水滴从房檐刚滴下来,然后滴落到水里面,这两端比较明显的变化部分,有意识思维才能观察得到,有意识思维只对这两端感兴趣的。但是我们现在要强迫你要观这整个过程,整个过程都要观得清清楚楚,那么这就必须用普遍性留意,因为只有普遍性留意是作用于整体的。所以,在这里就涉及到两个原理:第一就是观察对象不具有吸引力,因此你不得不使用普遍性留意,因为选择性注意只作用于感兴趣的观察对象;第二个就是我们观的是整体,观的是整个的运动过程,那么我们就必须使用普遍性留意,因为只有普遍性留意是作用于整体的;再一个,从潜意识的发挥作用来说,比较缓慢的动作它是有利于潜意识发挥作用的,这一点我们在心理学里面也了解了这一点,在舒缓的状态下,宁静的状态下,潜意识是能够发挥作用的。所以,观慢动作这三个方面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使用普遍性留意去观。
那么使用普遍性留意去观是怎样观的?就是似有似无,若即若离地观,也就是用眼睛的余光去观,而不是聚精会神地、全力以赴地、高度专注地去观。当我们要高度专注的时候,那么在当前状态,高度专注就建立在选择性注思维的基础上,就建立在有意识思维的基础上,当你高度专注观的时候,你就一定是用有意识思维的,一定是用选择性注意的,那么这样你就无法去观到那整体的过程。这是我们在观这个慢动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原理,你还是这样强迫自己去用有意识思维去专注于局部,举例来说,专注于这个走路吧,观走路的这个抬脚和落脚,你就在这个地方下功夫的,那么这样,你就形成使用有意识思维的习惯,虽然表面上看来你也专注,但你的专注是有意识的专注,这种专注是对实证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观慢动作必须用潜意识似有似无、若即若离地去观,要观它的整体,而绝不能观局部,一定要观整体,只要心中有这回事就行,当潜意识形成潜意识专注的时候,它就一定能观察到整个过程。
那么我们在实证中的时候应该怎样去操作?这个咱们要分成两步去操作:第一就是通过暗示,暗示慢动作,形成这个潜意识的系统,也就把这个潜意识改造过来。平时你习惯于快速地去观察事物,那么这种快速观察事物观察的结果就是你使用有意识思维。举例来说,眼前飞过一个小鸟,小鸟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观察这个过程,它飞得很快,如果你要观察这个快速的动作的话,那么你只能观察这个小鸟起飞的时候和降落的时候两段动作,中间的过程你是一闪而过的,这个非常快的,你是观不到它的每一个瞬间的,所以在你观快动作的时候,你不由自主就会使用有意识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就必须观这个慢动作,观慢动作就迫使你使用普遍性留意。所以我们要在心中不断地暗示、暗示,经常暗示这个慢动作,暗示慢动作之后,就把心中用这个选择性注意观快速运动的这种习惯把它改造过来了,改造为能够逐渐、逐渐地观到观慢动作了,那么这时候潜意识就会自动发挥作用。当潜意识自动发挥作用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就希望慢下来,不由自主就会慢下来,你快不起来了,而且这时候,慢下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很舒服,并不像平时你用有意识思维去实证的时候,虽然你也能够强迫自己慢下来,但你会感觉到很难痛苦,你觉得这个修行还不如不修行,你觉得这个修行是一件痛苦的事,那是因为你是在使用有意识思维的,而有意识思维并不是作用于慢动作的,所以你违背了它的客观规律,违背了它的生理需求,所以你自然会感到痛苦。当潜意识发挥作用的时候,那么这种慢动作是自动流露出来的,潜意识是自动运作的,这样我们就能够自动地安住于慢动作,而且很舒服地安住于这种慢动作,会享受这个慢动作的过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感到很自在、很舒服、很自然,整个慢动作的过程都是自动化的,完全自动的,不需要加入任何人为的因素。
所以这就是我们在观慢动作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这个流程去做。在刚开始的时候,不要寄希望于你马上就能慢下来,马上就能形成专注。在潜意识系统没发生作用的时候,你是不可能真正慢下来的。同时,潜意识的专注,它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咱们潜意识的专注,它形成是潜意识必须连续发挥作用、连续运作,才能够逐渐逐渐形成专注,因此你也不要寄希望于马上就能专注于整个过程,如果你要有这个妄想的话,那么你就不得不使用有意识思维,所以你就不由自主地使用这种有意识思维,这是障碍实证的。所以我们要了解观慢动作它的基本原理。了解这个原理之后,也就是了解它的实证流程之后,我们就按照这个实证流程去观慢动作,这样我们就能够证入禅定中。所以在这里就是在观慢动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特别地注意这些要点,这些重点和难点,不要把这个慢动作看得太简单,它的原理我们一定要牢牢地掌握。
那么关于“观微观”这方面,有的人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比如说,观那个微观的纹理,观微观纹理的时候应该是这个纹理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通过这个纹理由粗到细这样地观察,你慢慢地使自己的那个细也就是深细悬的那个细的这个心理特征诱导出来。有的人不是这样,他观的过程中,观到那个微细的时候,比如,裂纹吧,观到微细的裂纹的时候,他去观想这个裂纹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像观放大镜一样,他进入到这个裂纹里面,这个裂纹会变得越来越大,那么这是错误的观法。因为这是一种联想,它无法把你那个“深、细、悬”的特征诱导出来。所以我们要明白,就是一切观法都是服务于心的,佛法是“心地法门”,我们虽然用了很多方法,但这些方法毫无疑问都作用于我们的思维的,都是作用于心的。所以你在使用这些观法的时候一定要反问自己,你的观法能够把自己心理的特征诱导出来吗?能够把那个“深、细、悬”的特征诱导出来吗?如果能够诱导出来那就是正确的,如果不能诱导出来就是错误的。同时,一切修行方法都是为了使潜意识能够连续运作,都是为了解决有意识思维对潜意识的破坏。所以你在生活中经常发现咱们生活中的这种潜意识的活动、潜意识的现象,发现它、跟随它、借助它而证入禅定中。
举例来说,身体,身体你感觉到疲倦了,那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它是在告诉你需要休息,保持一个舒适的姿势,那你就保持一个舒适的姿势,当它感到疼痛了,那是因为潜意识在暗示你要调整,所以要跟随着它的暗示去调整,那么调整的过程同样要用一个慢动作,这样持续地去调整。那么由于我们的“呼吸”也是潜意识现象,因此我们要体验呼吸。我们的“打瞌睡”状态是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因此我们要利用打瞌睡。总之来说是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潜意识它的自动流露,我们要发现这些现象,借助这些现象,并深化这些现象,使它逐渐逐渐形成潜意识专注。所以,实证的过程,无非就是利用我们当前这种状态,所自动流露出来这些思维现象,这种潜意识现象,利用它、深化它,然后逐渐逐渐证入禅定中。咱们过去就是说“淤泥出红莲”,那么“淤泥”就是我们当前这种状态,“淤泥出红莲”就是我们必须利用当前这种状态的特征实证。同样我们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那么“在世间”就是利用我们当前这种状态它的这些潜意识现象,然后去实证,然后你就证入禅定中了。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必须去分析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思维现象、思维功能,分析我们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利用当前这种状态的特征去进行实证。
接下来我们看334页,“气痞”。
“气痞”的形成是因为“作意”,也就是说,你不知道这个气机它是和有意识思维相应的,就像那个观慢动作一样,你不知道这个慢动作是和潜意识相应的,结果你用了有意识思维,所以就出现问题。那么在这里“气痞”也是这样的,由于你不了解气机这种状态它是和潜意识相应的,结果你用了有意识思维,于是就出现了“气痞”。这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虽然实证中我们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从本质上说,都是因为你不了解潜意识,不知道使用潜意识,而使用了有意识,结果导致有意识对潜意识造成了干扰,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我们在这个实证中遇到问题了,或者在实证中你感到痛苦了,等等,那么你要及时地从“心”上去查找,咱们说佛法是心地法门嘛。心上怎样查找?就要看有意识和潜意识它们的关系在这个调整过程中是不是调整的不得当。那么在这里,“气痞”正是这样。气痞的形成就是我们用有意识思维,这样干扰了潜意识,结果出现了气痞,形成气痞这种状态。
气痞这个现象,在《西游记》里面也有相应的表述,比如说,唐僧师徒几个人,取经经过女儿国,然后喝了子母河里的水,喝那个水之后,然后就怀孕。这里怀孕其实指的是这个气机出现这种走串啊、发胀啊,肚子会越来越胀,尤其气机比较明显的人,这时候如果出现有意识思维的干扰,自然就会出现腹部很胀,腹部发胀,就像怀孕一样,这是因为有意识思维在这个时候占据主导位置,它干扰了潜意识,干扰了气机的运行,从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解决,就是咱们说的喝那个井里面的水嘛,井里面的水是很深的,很深的水代表至阴,也就是说很静,很深“深”就是和那个肾相应的,咱们说肾,肾水,那么用这种状态,用这种很深的静,深井里面的水都是与很深的静相应的,很深的静就是咱们说的专注的静,达到这种状态,就破除了有意识思维,也就是最深层次的静都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就用潜意识这样去调整,然后就破除了这种气机走串状态,破除了气痞的状态。
那么,对于气痞我们要认识到它的一些特征。咱们看334页这几个特征:
(1)形状不稳定:
在形态学的特征方面就是不稳定,第一形态上的不稳定,第二它的位置的感觉也是不稳定的。那么在形成真正气团后,真正的气团它是很规则的,它不会出现这样的不稳定的现象。再一个,这种不稳定还表现在这个大小方面,它的大小面,就是大小的状态不稳定,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但它以大为主,它不会到很微小、很美好的程度。
(2)美感较差:
你感觉到不舒服,甚至出现疼痛和气机走串的现象。它之所以感觉到不舒服,那是因为有意识思维对潜意识的干扰,从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3)具有不可控性:
你觉得这个气痞好像是无法控制的,你越想控制它,越控制不了,它自动在那里运行。为什么你觉得它控制不了?因为你要想控制,你用的是有意识思维,你决定想控制它时你是用有意识思维的,但是气机是和潜意识相应的,它的运动规律是依照潜意识的运动规律去运作的,所以当你去专门控制的时候,恰恰是用有意识思维干扰了潜意识,你越控制,越控制不了。所以这就是你没有掌握潜意识运作规律,你没有了解这个基本原理,不懂得怎样使用潜意识,结果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你用有意识思维了。气机的运行是与潜意识相应的,所以你觉得它是自动运行,和有意识思维好像脱节了,根本无法控制,这种无法控制现象,就表明它是潜意识自动运作的。
接着我们再看:在实证中,我们要充分了解气痞的特征、性质、形成原理,从而科学认识气痞,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利用并及时引导“气痞”向更高级状态发展,这样就可以发现和使用真正的微观物质状态。那么气痞这个现象,它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就是对我们一般人来说,这个气机的现象是一个比较罕见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它是很稀奇古怪的,你以前从来没这种体验,所以它是个新奇的事物。对新奇的事物我们往往能够引起专注,尤其这种新奇的事物是我们身体上的反应,所以对我们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气痞”这个东西一旦形成之后,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它就能够引导我们快速地形成潜意识专注,这样就能借助“气痞”证入很高的状态。所以对于“气痞”,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它的危害和不良的反应,另一方面,要充分地利用它,认识到它在实证中的价值,充分利用它去进行实证。
(1)从气痞的形成及其表现,我们可以发现“气痞”是一种人为的气结现象,是一种病理状态,并不是真正的微观物质,也就是不是咱们说的那个微小的气团,也就是不是道家说的那个丹,因此不能把“气痞”当做一种美好现象而盲目追求。也就是要认识到,它仅仅是从宏观物质状态向微观物质状态过渡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它从本质上说属于一个病理的现象。认识到这一个之后,我们就不再追求它,我们就能够自然地去调整。因为什么?我们人类有一个本能,那就是追求真理、追求真相、了解真相,正因为在这个本能的作用下,只要我们认识到了“气痞”它的错误的地方,我们自然就会抛弃它,并进一步利用它,去证入更高级的状态。所以在这里,解决“气痞”的问题,首先要有正知正见,有了这样的观念之后,你才能够进一步地去解决它,潜意识会自动运作,会自动地放弃这种状态,并自动地把它转化为更高级的状态。如果你不了解原理的话,你总认为这个气机是很好的,那你就没办法调整了。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明白,气机这种状态是和潜意识相应的,你要想让它转化,你就必须从原理上认识它。认识它之后,潜意识才能够按照你的暗示这样去运作,要不然这个“气痞”是根本没办法解决的。有的人就是得了这种严重的“气痞”这种问题,结果他也想尽一切办法去调整,无论怎样调整,都根本就没办法解决,越调整,问题越大,那么根本原因在哪里?就是你没有认识到它的形成原理,以及当前这种状态它是一个过渡的状态,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潜意识没法运作,你总是在用有意识思维这样去调整的,那么这样必然产生很多问题,比如:
气结:气机在腹部等部位结聚成块,出现疼痛等不适感;
气窜:气机无法控制地到处走窜;
这两种现象,一个是以静为主,一个是以动为主,一个是有意识思维它的活动频率非常高,就是选择性活动频率非常高,一个是活动频率比较低。也就是仅此而已。
上火也是这样的,上火也是这个有意识思维作用非常严重,有意识思维它的作用严重干扰了这种气机的运作,所以就出现上火的症状。这个上火的症状表现为就是口腔溃疡,你觉得口腔溃疡非常严重,怎么吃药都不行,控制不了它,这就是因为气机它的紊乱。气机这种疾病,因为它是一个微观物质的现象,所以很多药物对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什么?药物都是作用于宏观物质的,对微观物质基本是没多大影响,所以这种溃疡它是比较很难治的,比较麻烦。第二个就是你感觉到头昏,睡觉你觉得昏沉沉的。第三头皮发痒、脱发、失眠、多梦、腰疼痛、大便干结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作意”严重,然后干扰了这个“潜意识”的运作,干扰了气机的运行,出现化火的现象。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先从理论上明白,就是心物是一体的,一切物质方面的表现都是与思维一一对应的,物质方面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和我们当前这种低级思维状态对应的,都是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各种问题的反应,也就是说,是有意识思维处于高频活动状态的反应,是有意识思维干扰了潜意识的运作,干扰了气机的运行。因此我们要从思维方面进行调整,要提高我们的思维状态,不能用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去调整微观物质,也就是说,要掌握潜意识、运用潜意识,掌握潜意识的运作规律,然后进一步去调整。那么在道家里面就是还虚,用还虚的功夫去解决。那么在道家里面的还虚,也就是“道”和“德”嘛,在“德”方面的这样的修行,就是为了解决潜意识的问题。然而我们注意这里的“德”并不是你运用有意识思维的那种德,而是咱们说的是建立在还虚基础上的德,也就是建立潜意识基础上的德,如果你的“德”不是建立在这种潜意识基础上的,那它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它和世间那种“德”是有一点区别的,那么这种“道德”里面的“德”这个是必须在实证中然后逐步、逐步提高的,并不是说,我们在世间法这样的去……单纯地依靠那个去……,那个仅仅是一个辅助,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德”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要了解这一点。
接着我们看: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我们对任何物质的体验和使用都是通过“心物一体”这个原理和方法实现的。真正的微观物质是和更为高级的思维状态对应的,我们只有把思维提高到与微观物质对应的状态,只有与微观物质保持“心物一体”状态才能真正体验和使用微观物质。也就是说,要提高到潜意识专注,那么在这里这种潜意识专注主要是指专注的静,提高到这种状态,你才能掌握和使用微观物质,也就是掌握那个“气团”,也就是道家里面的“丹”。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物质是错觉”,是“思维衍生状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特有的一种现象,那就是发展到哪种阶段?发展到选择思维发挥作用的阶段,因为物质是观察与被观察关系的描述,观察与被观察关系是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的,因此它是选择性思维形成之后才产生的一种现象。那么选择性思维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就是在低级禅定、欲界定向我们当前这种状态过渡的时候产生的。选择性思维形成之后,我们很快就脱离了禅定,进入欲界定,然后从欲界定我们逐步地就进入我们当前这种状态了。所以我们要了解选择性思维是在低级禅定产生的。那么由于物质是观察与被观察关系的描述,而观察与被观察关系建立在选择性思维的基础上,因此只有在低级禅定中你才能够见物质,在高级禅定是不见任何物质的。这里我们就要了解这个原理,要了解为什么高级禅定是不见物质的,就是因为这个问题。了解这一个之后,我们就知道,一切物质现象都不是最高级的,都是不值得追求的。那么在道家里面也是这样,有的人觉得出阳神很神秘,这个东西一定要拼命地去追求,但是在出“阳神”阶段,它还不是最高级的,还有最后一个层次就是要“还虚”,一定要安住于这种“虚”的状态,如果你仅仅停留在那个出阳神,就是光团,停留在光团的阶段,那它仍然是不稳定的,因为光团也是物质,一切物质都是不稳定的,我们要证入这种非物质的状态,非物质现象状态,用我们平时的话说就是完全能量状态,就是纯思维状态,你也可以理解为纯思维的状态。但是由于心物是一体的,并没有脱离能量的思维。我们一定要掌握心物一体这个观念,要不然的话,你不了解这个物质世界“物质”究竟是怎样来的,你总容易把它落入一种唯心主义的泥潭里。在我们佛教的观念里面,就是心物是一体的,没有唯心与唯物的区别,之所以你总有那种顽固的那种唯心与唯物的观念,那是因为在当前这种思维状态,你受选择性思维的作用,总是处于心物对立这种状态,你总是执着某种物质是自己的身体,然后与其它产生了对立,这样就出现了唯心与唯物的观念。
接着我们再看:只要我们能够科学认识这些物质现象,潜意识就会按照正确暗示进行运作,这些问题自然都能迎刃而解。这就是必须了解这个原理,了解这个原理之后,你就不再追求这个“气痞”了,这样自然能够解决它的问题。
(2)浪花是海水的表现形式,因此一定含有海水的特征,同样的,“气痞”是微观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一定含有微观物质的特征,比如:暖、气机潜意识地趋于安稳等现象。也就是说,这个“气痞”,你会感觉到一种暖,只不过这种暖,因为有意识思维的作用,它会表现为这种燥热,但毫无疑问,它们都是温度这个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另外就是“气机”,当我们觉得它不美好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潜意识中希望它趋向于美好,只不过由于你使用有意识思维调整了,所以它无法变得美好,但是毫无疑问,在潜意识中我们是希望它去美好的,它也会按照我们这种潜意识去逐步调整。那么实际上刚开始实证的人,就是在这个问题中,在本能的作用下,去一步一步调整的,那么这个气机它能够潜意识地也就是在追求快乐这个本能的作用下趋向于美好。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排斥气痞,而要善于利用“气痞”,使之不断发展、逐步转化,这样我们就能通过“气痞”进一步发现和使用微观物质,也就是形成个气团,也就是“气痞”逐渐逐渐发展就形成了气团。
(3)由于“气痞”是一种非常明显、非常新奇的现象,能够被我们快速捕捉到,能够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选择性注意”将被其深深吸引而安住下来,再也不会去寻找、选择其他观察对象,也就是当气痞形成之后,我们往往是能够对其形成专注的。只不过由于我们不了解原理,因此在你形成专注的时候,有的人容易使用有意识思维去引导,好多人就是这样引导气机啊,这样怎么怎么样的,这个统统都是错误的,与原理是相违背的,那么这样的引导一定会出现问题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完成它的转化之后,那么这个气机就会自动地按照它的客观规律去运作,它有它的运动规律,微观物质有微观物质世界的规律,宏观物质有宏观物质的规律,我们一定要尊重这种规律,这样才能够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它才能稳定地发展。
我们接着再看:这样“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就能合二为一,形成“选择性专注”,并进一步形成“潜意识专注”。“潜意识专注”是和微观物质相应的,我们将因此而发现和使用真正的微观物质。也就是形成潜意识专注之后,我们就能够发现和使用这个“气团”,也就是道家的“丹”。
由此可见虽然我们错误地使用“选择性注意”观呼吸,但由于我们能够通过设置“气痞”使“选择性注意”安住下来并进一步形成“选择性专注”,因此最终却仍然能够形成“潜意识专注”,仍然能够发现和使用微观物质状态。这说明使用“选择性注意”观呼吸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科学设置观察对象。如果我们无法科学设置观察对象,无法形成“气痞”,那么“选择性思维”将会处于高频活动状态,这将使观呼吸无法进行下去。也就是使用选择性思维去观呼吸,你就必须掌握这个“气痞”的形成过程。那么这个“气痞”是怎样形成的?这就是一个“暗示”。
接着我们再看:“气痞”阶段是“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这两种思维功能并存的阶段,是“普遍性留意”逐渐发挥主导作用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将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宏观物质状态和微观物质状态并存:
这一个就是我们在体验“气痞”这种状态的时候,你能够一边体验气痞,一边体验到宏观物质状态,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是有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同时存在,这两种思维功能同时存在,这时候并没有排除有意识思维,并没有排除选择性思维的高频活动状态,因此这时候你是能够体验到宏观物质状态的,如果“气痞”转化为了气团,也就是微观物质,身体的微观物质,就是转化为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们只能使用一种思维状态,无法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思维状态,你在这种情况下,你将无法发现宏观物质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性思维开始处于一个唯一专注的状态,也就是摆脱了它的高频活动状态,有意识思维将不再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无法体验到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所以我们要了解,当我们能够体验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同时能够体验到气机的时候,那说明一点,就是潜意识没有占据主导位置,有意识思维还在发挥显著作用,潜意识和有意识还没有融合为潜意识专注,所以,我们要从这种现象反过来去发现自己的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够借助物质现象去调整思维,我们说佛法是“心地法门”,只有你了解这个原理之后,你才能够借助这个物质现象去反过来发现思维方面的问题,把物质现象和对物质现象的调整变成了对思维的调整,也就是对心的调整。那么“物质”在这里就变成了“工具”而不是“目的”。我们很多人在实证的过程中,往往把这个物质当作了目的,这是根本错误的,那么这种错误一定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当你把物质当作目的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你是在利用“心物对立”的观念的,而心物对立这种观念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而选择性思维是刚强心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执着心的表现形式,所以当你把物质作为目的的时候,那么毫无疑问你是在使用刚强心的。你使用刚强心,潜意识就绝不会发挥作用,因为潜意识是建立在柔软心基础上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了解,也就是心物是一体的,在微观物质这方面我们是使用微观物质、借助微观物质作为一个工具,作为一个放大镜,去发现思维方面的问题,最终是落实在思维上的,不能本木倒置,要不然的话,这个“气痞”是根本没办法解决的。
2.微观物质好像不受控制:
这是因为微观物质是和潜意识相应的,潜意识能够自发、自动运作,因此“气痞”具有自己的运作规律,这样就会表现为你觉得这个气痞好像是没法控制,这里就是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它是潜意识现象,是不受有意识思维支配的,它有自己的运作规律。
接着咱们再看336页第二段:很显然,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无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无法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而是总是主观意愿过重,总是按照自己的幻想办事,这就必然出现各种问题。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在实证中总是诱导,结果就出现这些问题,当这些问题出现之后,他又是按着主观意愿去办事,他要压制啊、引导啊等等,他用了很多很多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都是有意识思维,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反而会导致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
接着咱们再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潜意识的基本特征,认识和掌握潜意识的基本运作规律,并借助“气机”熟练掌握潜意识的应用问题,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掌握微观物质,彻底解决健康等问题。这就是我们刚开始说的,实证的方法虽然很多,我们说有八万四千法门,但这八万四千法门,毫无疑问,都是在引导我们怎样认识和掌握潜意识,因为我们的实证是不可能依靠有意识思维去实证的,不可能依靠散乱心去实证的,所以就是我们在对身体这种气机的调整方面我们要了解,我们是借助气机去完成对潜意识的认识和掌握的。一切为了潜意识,要掌握这个基本原理。
3.“气痞”自具发展趋势:
也就是“气痞”有它自己的发展趋势,“追求快乐”是我们的本能,本能是潜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微观物质是和潜意识对应的,因此微观物质天然具有向高级状态发展的能力,天然能够趋向于稳定,天然能够趋向于美好。也就是它的稳定、美好,我们要顺应这个发展趋势,使“气痞”尽快提升品质,转化为真正的微观物质,转化为完全的“有限自由物质”。也就是转化为咱们说的那种丹、气团和那个光。
我们有的人在身体方面具有这种明显的气机反应、不好的反应,但你毫无疑问,你的心中是希望它变成美好的事情的,去摆脱这种痛苦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具有这种追求快乐的本能。
(刚才掉线了)咱们从“气痞”的形成这个地方谈吧。
“气痞”的形成是通过暗示形成的,为什么是通过暗示形成的?因为气机是和潜意识相应的,而潜意识是能够通过暗示形成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你想形成这样的气痞,仅仅只要暗示就可以了。
怎样暗示?就是通过重复,举例来说,过去的人发明一些方法,他就是用这个手放在这个腹部,或者两手相叠放在这个腹部,就是下丹田这个地方,这样对它造成一定轻微的压力,这样对这个压力产生反应,观这个地方,慢慢、慢慢地这个气机就向这个地方聚集形成气痞了,你这样想,它就形成气痞,这其实和那个生病的人一样,咱们以前谈过,就是有的病人,他容易生气,这样慢慢地这个气机就聚集,聚集在这个两肋嘛,或者胃部,或者是膻中穴,自动地聚集在这个地方,有的是聚集那个喉部,形成梅核气,梅核气就是你感觉到它是有个东西一样,你越想越有,你很高兴的玩一场,哈哈大笑一下,这一场过去之后就没有了。也就是说,这个事物是和你情绪相关的,你的意念这样暗示的时候,思则气结嘛,气机向这个地方聚集,自然就形成气痞。那么在实证中也是这样的,如果你这样暗示的话,它就能够形成这个气痞。比如说,有的人这样暗示,用手引导这个腹部的气机,当然这时候气机没形成,他仅仅只是这样暗示,这样暗示,这个手引导这个气机在转圈嘛,由正转九圈,反转九圈,由小到大正转九圈,再由大到小反转九圈,经常这样暗示。
有的人是怎样暗示的?他暗示咽这个唾液的时候,分成几小口这样咽,但咽下去的时候,不是咽到胃部,而是咽到了下丹田,这样经常这样暗示,吃饭他也这样暗示的,吃饭的时候嚼几口,嚼过之后分成数小口,然后向下咽,咽到下丹田,就是这样,不断地暗示、暗示、暗示、暗示,暗示的结果就是潜意识就这样运作了,因为暗示能够引导潜意识,潜意识能够这样发挥作用,所以这样气机就形成,因为气机和潜意识相应的,气机是这种微观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这里就是你只要暗示,它就能够形成这个气痞,慢慢地你就会感觉到下丹田这个地方的的确确会形成了一个气团,这就是气痞形成了。那么这时候的气团它是一个气痞,它并不是咱们说的真正的气团,咱们说的那个微小的气团那个微观物质。
那么这个气痞形成之后,由于你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它,它的出现对你来说是个新奇的事物,因此你能够被它快速吸引,你能够对它快速地形成专注,那么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地方。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个气痞,逐渐、逐渐培养起高度专注的专注力,就形成潜意识专注。
怎样形成潜意识专注的?咱们接下来再看336页,就是借助气痞进行实证。
第一步,使“气痞”稳定、显著:
在“气痞”刚形成的时候,是很不稳定的、很不显著的,是无法吸引我们快速形成高度专注的,因此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使“气痞”尽快稳定、显著。这就是气痞刚形成的时候,你仅仅微微地感觉到这个腹部有这个气团,但它不明显,但是你感觉到还有,这是在它刚形成的时候是这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使它稳定、显著。怎样稳定、显著?我们可以通过气痞在呼吸这种方法使其稳定、显著,或者也可以通过引导它慢慢地运动,因为我们对运动的事物能够快速形成专注的,那么在这我们就要了解,这毫无疑问还是在使用有意识思维的,因为有意识思维是对运动的思维感兴趣的,它能够专注的,所以这里其实就是借助有意识思维在实证的。借助有意识思维使它形成专注,对它进行专注化的改造,有意识思维在专注的情况下能够向潜意识专注演变。所以在这里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去改造有意识思维的。如果你不了解这种改造的方法,你一直在用有意识思维这样指挥啊、调动啊等等,你一直在这样使用有意识思维,那就麻烦了,那就变成干扰它了,这样就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要了解,是借助气痞,借助它的运动的状态使有意识思维形成专注,逐渐形成潜意识专注,了解这一个之后,我们就不会再过分地去加入更多的有意识思维,而能够按照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演变的规律去发展。比如说,你仅仅只是在这个原地重复地去做这样一个运动,比如说,你观这个气机在呼吸,因为呼吸它是一吸一呼的,这个重复的动作,虽然它能够引起我们的关注,但它并不至于使选择思维处于高频活动状态,因为这种无意义的重复是无法使有意识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的,反而能使它逐渐、逐渐变为潜意识。那么同样的,你引导这个气机在这样转啊,圆圈转,转的过程中,你当然也不能幅度非常大的,而是用缓慢的,很缓慢的、温柔的,就是柔软心的,用柔软心这样慢慢地引导、暗示,只要你是这样去引导,那么有意识思维就会逐渐、逐渐地转化为潜意识,转化为潜意识之后,就能够证入真正的微观物质状态。所以在这里我们同样要了解,就是,实证是落实在心上的,我们的心始终要向着那个潜意识的方向发展,要向柔软心那个方向发展。
接着我们再看336页倒数第二段:显著的事物能够有效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动态变化的事物能够快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将能够逐步培养起高度专注的专注力,这样我们就能够自然专注于、安住于对动态变化过程的观察。
另一方面由于呼吸是和潜意识相应的,因此这样观想有利于使这两种思维功能融合为一体,形成“潜意识专注”,从而使“气痞”向更为高级的状态发展。
这就是在这个第一步的实证中,就是气痞形成之后,我们怎样使它稳定、显著,最好就是观气痞在呼吸。观“气痞”在呼吸是最有利于使它转化为潜意识专注的。那么基本原理就是呼吸是潜意识现象,气痞这个地方也是和潜意识相应的,所以能够使有意识思维快速地转化为潜意识专注。
接着我们再看:由于这时候“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融合为一体共同致力于对微观物质的观察,因此我们将会丧失对宏观物质的观察和体验,这样我们将发现此时身体觉受逐渐模糊甚至完全丧失。也就是当这个微观的气团真正形成的时候,身体的宏观觉受将完全丧失了,你将根本就体验不到这个手在哪里、胳膊在哪里,身体的轮廓感也就没有,只要这个微观的气团它在自动地运作的。
那么反过来,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如果想让“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共同作用于、共同安住于对“呼吸”的观察和体验,那么我们必须在身体觉受基本消失后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也就是说,观呼吸到了高级阶段的时候,你是体验不到身体觉受在哪里的,你唯一的只能体验到有呼吸这回事,好像这个呼吸是单独地被摘出来了,身体的觉受完全丧失了,只留下了这样一个呼吸。
接着我们再看:很显然,身体觉受是否消失是“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能否共同安住于观呼吸的一个标准和基础。这就是身体觉受的消失是这两种思维功能是否融合的一个标志。那么身体,我们说身体的宏观觉受,身体的觉受它是和有意识思维对应的,也就是说,我们还有身体的觉受,还在体验身体的时候,那么有意识思维就无法丧失那个作用,我们就一定还处于当前这种状态。这就是我们在使用身体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怎样潜意识地使用身体,我们对身体的使用,是可以既有意识地使用,也可以潜意识地使用的。举例来说,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那么这种标准的姿势,端端正正的这种标准的姿势,我们既可以有意识地使它展现出来,也可以潜意识地展现出来,一般的人去保持这个标准姿势的时候,端端正正地这样坐的时候,他使用的是有意识思维,他是有意识地使这个身体处于一个端端正正的坐姿,但是入定的人,也是处于这种状态,但他是潜意识地使用这个身体,那么二者共同的表现都是这个身体处于有力的状态,你端端正正坐在那里,身体很有力,挺拔有力,但是前者是有意识的处于这种有力的状态,后者是潜意识的用力,也就是入定的人使用这个身体的时候,他是一个潜意识地用力,他能持久地保持这种状态,而丝毫感觉不到疲倦,这就是他能够潜意识地使用身体。那么在这整个调整过程中我们也这样的,要掌握怎样潜意识地使用身体。
我们对身体微观物质无法掌握的时候,在身体这方面,我们的实证是绕过身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怎样潜意识使用身体。我们通常就是说借助打瞌睡,要保持一个舒适的坐姿,按照身体的要求去调整身体,按照潜意识的暗示去调整身体,你这样保持一个自由的、舒适的这种坐姿,那么这就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只有在舒适感觉下才能够发挥作用的,同时你能够感觉到舒适,这也是潜意识的作用。当你感觉到有点痛苦、有点腰酸了等等,你需要调整的时候,那这也是潜意识的暗示,潜意识在提醒你,潜意识感觉到这种不舒服,暗示你这样调整,那你就随顺它,也就是你要发现潜意识作用现象,要发现潜意识作用现象,跟随它,紧紧的跟随它,跟随它去实证,它想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就是发现潜意识现象,整个实证过程都是这样的,我们都是用一切方法去发现潜意识现象,然后使它逐渐地稳定、连续、深化,就是发现潜意识现象、利用潜意识现象,最终证入禅定中。那么在这里对于气机也是这样的,我们是借助这种潜意识现象,使潜意识逐渐、逐渐地能够深化为潜意识专注。
接着我们看:第二步,使“气痞”转化为高级物质:
在上一阶段,“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还无法融合为一体,同时由于这个阶段还要受“静极生动”的支配,因此如果我们继续把“选择性注意”用于观察和体验气机,将势必对“气机”造成干扰,而且还会使我们不由自主习惯性地体验和使用“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导致我们退回平时的散乱状态,无法继续体验和使用微观物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使“气痞”转化为高级物质。
怎样转化呢?这时候我们要把“选择性注意”这种“有意识”思维功能置于“眉前虚空”,这就是你在前面那一个通过观气痞在呼吸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状态,有的人在这过程中浅尝辄止,不了解原理,没有继续向前发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它容易形成这个对潜意识的干扰,形成对气机的干扰,会出现问题。这时候怎么办?我们要了解,一切干扰都是有意识对潜意识的影响,所以这时候就要把有意识思维放到另一边去,不让它去体验这个气机。怎样放?就是放在眉前虚空,或者鼻前虚空,这样都可以。怎样操作的?就是你把注意力放在眉前虚空,然后用眼睛的余光似有似无、若即若离地去体验这个气机的呼吸,去体验这个气机的运动,这样,这个专注力就会越来越强,气机就会越来越美好,当气机达到非常美好的状态的时候,它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那么这时候选择性注意才会重新和普遍性留意融合为一体,共同安住于对气机的体验。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这样处理。这样处理其实是按照我们生活习惯去处理的,在生活中我们也是能够使用潜意识的,我们怎样使用潜意识的?就是把有意识思维放置到另一个地方,让潜意识去悄悄地去观察,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也就是哪一个人没有偷听过别人的说话?你在偷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你就是用这种潜意识的这种观念去偷听的,或者是用眼睛的余光,咱们都会使用眼睛的余光的,用眼睛的余光也是这样的。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在实证中我们也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生活中的这些思维现象和思维功能。
接着我们再看:当然这样处理也能防止“选择性注意”对“气机”产生干扰,同时也有利于“选择性注意”形成专注,因为“虚空”是一种高级物质,能够使“注意”提升为“专注”。也就是使这种注意提升为专注。
“选择性注意”无法干扰虚空,因此把“选择性注意”置于“虚空”不会产生干扰问题。此外,“虚空”并不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因此无法把所有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这样“普遍性留意”就能稳定地体验微观物质。这就是对选择性注意的安排、对它的设置必须符合这几个要求,要不然选择性注意就被吸引走了,你将丧失对这种微观物质的观察。
接下来咱们再看338页:在这里,有效解决“选择性注意”的使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对这个阶段实证最不利的因素就是“选择性思维”的频繁活动。就是这有意识思维,怎样解决有意识思维的问题?怎样安排它的问题?只要你善于安排它的话,那么整个实证过程都是很轻松的,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2.由于在寻找“有限自由物质”的过程中,也就是寻找这个气团——微观气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气痞”,而“气痞”最大的好处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我们的形象化思维是非常发达的,我们对形象总能产生习惯性的专注。那么潜意识也是这样的,咱们在学习潜意识的时候我们知道,潜意识对那个画感兴趣,对有形象的这种事物感兴趣,能够使它自然发挥作用。所以气痞形成之后,是有利于潜意识的快速发展的,也就是只要你善于利用的话,那么借助这个气痞,你将很快地证入很高级的状态。所以就是有时候我们对这个气痞,如果你不会利用的话,它麻烦得很,它能够导致你产生很多问题,甚至很严重的疾病。如果你会利用的话,它能够快速地引导你证入很高的状态。所以这就是我们在这里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它进行实证。有的人总觉得身体的微观物质这方面很难证进,反反复复进进退退的,那是因为这个微观气机你没有形成,同时你也不会利用,它如果形成了,你会利用了,那么身体是很容易解决的。也就是这种物质状态你会利用的话,身体稍一放松,身体的觉受瞬间就没有了,不是说你现在上座打坐了,你坐了半个小时,这个身体觉受感觉怎么还有,还是去不掉,那就是因为这种微观物质你用不了。所以,在这里我们如果想每一坐都能达到很高的状态,能够很轻松地突破的话,那么对身体的微观物质的掌握和使用是必须达到的,达不到只一点,你的实证总是进进退退的,即使偶尔你入定了,偶尔达到很高的状态,但这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它的反复是非常严重的。
下面我们再看:在实证中,我们正是根据这一原理使用“普遍性留意”,使潜意识对“气痞”形成关注甚至专注,这样“普遍性留意”就不会因为专注力不强而失去对观察对象的观察和体验,从而能够有效破除“普遍性留意”专注力不强的劣势,而充分发挥“普遍性留意”的潜意识优势。这就是它的这个基本原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只有在“气痞”形成后,只有在其微观物质的特征比较明显后,我们才能把“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这两种思维功能进行这样分配,从而扬长避短,有效提高实证效率。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解决气痞的问题,其实就是解决有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怎样使用的问题,二者怎样搭配使用,也就是解决这个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它的使用问题。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把那个目光死死地盯在那个气机上面,总是在那里想办法调整气机,其实一定要把这个实证的侧重点放在调整我们的思维,也就是调整“心”,佛法是“心地法门”,这里该怎样调整“心”的问题。所以有时候我们说“佛法是心地法门”,这句话说起来非常简单,但你真正操作的时候,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只有你在这个实证中,经过这样的调整过程,你才能够真正地使这个“心”提高到一个很高、很稳定的层次。要不然你仅仅只是像世间法那样,让自己培养这种,咱们说平时那种心理的作用,那种心理学的暗示那种作用,那么这样是没办法去真正地解决这个“心地法门”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要实证。如果不实证,你觉得你也很有修行,基本是自欺欺人的。
接着咱们再看,要不然在“气痞”刚形成的时候,在其尚不显著的时候就勉强把“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分置于两处,将无法产生显著效果,因此在“气痞”刚形成时,要把两种思维功能都用于对“气痞”的观察和体验,在“气痞”显著后再把这两种思维功能分置于两处。那么这里的这个方法就是什么?这一个将来大家在这个地方都会体验一点,就是,咱们以前谈过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当这个气痞形成之后,怎样把这个气痞和高级物质结合的问题,使它快速地高极化、快速地演变为高级物质。就是当这个气痞,你能够使它显著、稳定的时候,在这个地方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方法就是把两种思维功能同时安住于它,去专注地体验它,住于深邃的心境;如果你达不到这一点,那就干脆把选择性注意放在虚空,然后一边体验气机,一边去和虚空结合,这样慢慢地这个气机,它就向着虚空这个方向发展,向深邃的心境这个方向发展,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状态,很快形成这个光的状态了。这个就是将来大家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在实证中去一摸索就可以了,摸索一下马上就知道该怎么操作了。有时候咱们在这里谈的时候你觉得非常难,其实是操作很简单的。
3.这样的设置方法有利于及时把“有限自由物质”引向体外,有利于提高其品质,因为身体是一种低级物质,如果把实证地点始终放在身体内,那么我们将无法提高“有限自由物质”的品质,无法使其进化为更为高级的自由物质。另一方面,经常把“有限自由物质”引向体外,能够形成习惯,有利于形成潜意识,从而使实证能够在潜意识主导下快速突破,稳步提高。这就是我们要想实证能够跨越性地发展,就必须去和这个高级的状态相应,向高级状态靠拢。
接着咱们看:通过对“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的科学使用,我们有效解决了“气痞”问题,有效解决了“选择性思维”对实证的干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有限自由物质”的观察和体验。
随着实证的进一步发展,“气痞”将转化为真正的微观物质(有限自由物质),也就是说,“气痞”在你调整的过程中,专注力逐渐逐渐形成,这个“气痞”开始由大变小,由不稳定变得稳定,由不容易控制变得很乖很听话的,很美好的,你会逐渐逐渐安住于这种状态,由“气痞”变成很微小的“气团”,也就是它的形态学方面是越来越小、越来越小,越来越美好,越来越稳定,越来越自如,咱们以前说《西游记》上那个“金箍棒”嘛,“金箍棒”是“如意”金箍棒,如意金箍棒指的是什么?就是指的这个微小的气团。在《西游记》上有一个就是……《西游记》从水帘洞这个地方有个水嘛,咱们看那个《西游记》上那个水,这个水直是接流到哪里?流到东海之滨,也就是向下流,这就是代表的是什么?代表咱们前面这个一条脉络,督脉和任脉的这个任脉,然后它是阴性的脉络嘛,前阴后阳嘛,然后就流到这个下丹田,下丹田就是东海之滨嘛,咱们说它是与肾相应的,那么东海的海底就是水底嘛,水是什么?水是一个阴性的,代表是静,也就是静到极点,我们在观呼吸达到静、静、静、静,已经静到极点的时候,于是这个气团就形成。所以在这里,你是通过“气痞”去慢慢、慢慢引导,形成这个微小的气团的。但是你也可以不经过这个阶段,你直接就观呼吸,这样达到静、静、静,很深的静的时候,这个很美好的“气团”就很快形成,那么这时候的气团是怎么样?很美好、很如意的,因为它是一种专注,所以我们说是“水中金”嘛,在《西游记》里面就是水中金,它叫金箍棒——水中的“金”,就这个“金”是东海的海底的“金”——金箍棒。在那个道家里面就是咱们说是“乾金之体”嘛,就是“纯阳”,什么是纯阳?那就是一个潜意识专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就得到这个金箍棒了,得到这个气团了,这个气团就是非常如意的,可大可小,金箍棒大的时候大得不得了,小的时候也小得不得了,小到一根针一样,而这根针又能藏到耳朵里面。为什么能藏到耳朵里面,不是藏在鼻子里面?因为耳朵是和肾相应的,咱们说医学上里讲“耳为肾之外窍”嘛,它是和肾相应的,而这个“气团”,这个“金箍棒”它就在水底嘛,肾水,也就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金箍棒能够藏到耳朵里,而不是藏在鼻子里面。
所以,从这里我们就要了解“气痞”这个东西当它真正形成这种“气团”——微观物质——的时候,它是非常非常美好的,正是它非常美好,因此它能够进一步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这个潜意识达到非常稳定,因为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当这个微观的气团非常美好的时候,你的潜意识会自动地稳定下来,你会趋向于这个美好,所以它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能够连续地发展、连续地运作,那么很快地这个气团将转化为光团。转化为光团,“光”是不受这种身体的束缚的,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它是对光是没有束缚作用的,它可以突破这种空间的局限性,因此就会表现为咱们平时说的那个“出阳神”的那种现象。有的人觉得这个“出阳神”该怎么出,不需要你去考虑它怎样出,它会自动出的,因为“光”这种物质它具有这种本能,光具有这种能力。
接着我们再看339页:总之,只有在高度专注的情况下,“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这两种思维功能才能合二为一,共同作用于同一观察对象,否则这两种思维功能一定要分置于两处。如果我们不是尊重这种规律,而是相反地违背这一规律,勉强地、盲目地把这两种思维功能用于观察同一观察对象,那么必将导致这两种思维功能互相干涉,我们也必将因此而处于异常散乱状态、痛苦状态。这就是我们平时很多人在观气机的时候出现问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两种思维功能不会用,不知道怎么用。
由此可见,对于这两种思维功能的处置,我们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1)只有在对观察对象能够形成高度专注的时候,这两种思维功能才能自然合置于一处,否则就必须把这两种思维功能分置于两处;
(2)这两种思维功能合置于一处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不能勉强,凡是勉强合为一处的,都将出现问题。你勉强合二为一就是用有意识思维了,它是不可能形成这种潜意识专注的。只有在潜意识专注状态下,有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才能合二为一的。所以就是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
在观呼吸中,我们既可以调整观察者,也可以调整观察对象,从而能够以“观呼吸”为手段形成“潜意识专注”,证入高级思维状态。这个是对前面的总结。
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往往把“调整观察者”和“调整观察对象”这两种调整方法综合使用,这样就能快速诱导出高级状态,从而实现快乐实证、轻松实证、高效实证。举例来说:“和虚空结合观呼吸”这种方法不容易操作,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观想自己身体巨大、虚无、透明,稳坐于深蓝色的虚空,观想深远的天边有一个透明的气囊在呼吸,当然是和我们的呼吸保持步调一致,然后观想气囊在吸气的时候逐渐变大,在呼气的时候逐渐消失在深远的宇宙中。吸气的时候注意保持“静”,呼气的时候致力于形成“专注”,形成“深、细、微、无”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就是同时调整观察者和观察对象,有利于快速诱导出深邃的虚空心境,有利于融入虚空状态。这就是有时候我们说是把那个呼吸放在这个鼻前虚空去观呼吸,也就是呼吸和虚空结合,有的人不知道这个怎么样结合,这是因为咱们的有意识思维它是对形象化比较感兴趣的,所以你可以进行设置,设置鼻前虚空,这个虚空里有一个气囊,你观想这个场景,“虚空”这个天空,蔚蓝色的天空有一个气囊,或者有一个小孩子,他在一吸一呼的,当然这时候我们要设置这个气囊和这个小孩子它是透明的,它的颜色和这个蔚蓝色的天空是基本一致的,比如说,如果这个天空是深蓝的,那么你设置这个孩子或者气囊它是浅蓝色的,这样你就不会被这个物质的形象吸引,那么这个观察的过程中,当潜意识逐渐稳定的时候,那么这个小孩子和气囊就会融入那个蓝色中,因为它本身也是蓝色的嘛,这个浅蓝色的吸引力肯定超不过那个深蓝色,所以它就逐渐会融入这个深蓝的天空,逐渐逐渐就会发现这个气囊和小孩子也都消失了,但是这时候好像虚空在呼吸一样,你能安住于这种状态,安住于虚空的状态,一边体验虚空,一边体验呼吸,在这时候你就逐渐逐渐借助呼吸培养起专注了。所以这就是要求我们要根据原理进行设置,只要你设置做得非常好,那么这个是很容易实证的,通过这种方法,你能够快速地能够证入“光”的状态,因为什么?体验天空嘛,你在体验颜色的时候,颜色就是“光”的一个特征,体验颜色就很快证入这个“光”——要么你证入“弥散的光”,要么你证入咱们说的“光团”,无论证入弥散的光,还是证入光团,你都能快速地开天目,也就是快速地证入这种高级的物质境界。
所以这里就是我们要了解这种实证方法是跳过身体,从而快速地进入这种“光”的状态。证入光这种状态之后,你可以反过来再去体验身体的这个气机的状态,体验身体气机状态,由于你已经证入光的状态了,所以气机这个状态的发展它也是跳跃性地发展,整个实证的过程将会大大的缩短,要不然单纯在这个气机阶段,你就会绕很多年,它麻烦得不得了。这个地方就因为什么?气机这个状态它受“静极生动”这个基本规律支配的,它很容易进入一个“静极生动”的状态,整个实证就会变得进进退退的,很难掌握。所以这里就是我们的实证一定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就是在实证的技术性操作方面要有所认识。
接着咱们再看:在前文叙述中,我们对“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的使用位置进行了灵活处理,这些处理方法各有利弊,在实证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1)把“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这两种思维功能完全置于“体外虚空”观呼吸。这种方法容易操作,不容易产生问题,但却需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能够处于比较悠闲和恬淡虚无的状态,这一点对于忙碌中的人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就是说,你如果是经常的处于这种和各种杂事打交道的状态,也就是说,总是处理各种事情,物质的事情,因为处理事情都是和物质结合的,所以你不容易住于那种虚空的状态,这也是一个不利的地方,但是反过来,如果你善于设置的话,这个也不会障碍你。
接着咱们看:此外,这种方法在操作中最关键的是要把“选择性注意”快速转为“潜意识专注”,为此我们必须融入“虚空”,把“选择性注意”改造为潜意识,并进而形成“潜意识专注”,使“普遍性留意”携呼吸向“选择性注意”的作用对象“虚空”靠拢、融合。举例来说,你设置一个气囊或者婴儿这样在鼻前虚空这样呼吸的时候,因为你是观它在呼吸,所以你就不会考虑是自己在呼吸的,逐渐逐渐你变成了它在呼吸,所以这个呼吸就好像摘出来了,它完全脱离这身体,和身体成两回事了,摘出来了,变成这孩子在呼吸了。所以这就是在刚开始实证的时候,由于你是使用有意识思维的,所以这个空间感还很明显,你还觉得是自己身体在呼吸,不是那个孩子在呼吸的,那这是因为有意识思维的作用,因为有意识思维这种选择性思维的高频活动状态它是具有明显的空间感的,当这个潜意识专注逐渐形成时候,将突破这个空间感,宏观物质状态这种空间感将完全丧失,这时候你将体验到的的确确是这个呼吸在虚空中,呼吸好像被摘出来了,单独在这个虚空中在呼吸的,一吸一呼的。所以这就是我们怎样把这个“呼吸”这个特征单独地摘出来,摘出来和虚空结合,那就是依靠潜意识,依靠潜意识突破空间的局限。
接着咱们再看340页:很显然,把“选择性注意”改造为潜意识是这种方法在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只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种方法将能够使实证快速突破。也就是说,在使用微观物质这方面,把呼吸和虚空结合这种方法,在实证中是效率最高的,也是最安全的,最不容易出现问题的,所以这种方法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那么这种方法在道家里面也是最上乘的方法,是非常非常重视的一种方法。
(2)把“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这两种思维功能完全置于体内观呼吸。那么这种方法就是制造“气痞”了,这个刚才咱们谈过了。这种方法虽然不容易操作,容易出现问题,但却能充分利用平时习惯于使用“选择性注意”这种生活经验,也就是平时我们习惯于使用选择性注意,所以这时候利用它,就可以制造气痞,怎样制造气痞?就是咱们刚才说的,暗示、暗示,这样很快就形成这个气痞了。那么在这种“气痞”形成之后,就能够使选择性注意很快地转化为潜意识专注,向潜意识方向发展,这样就能够安住于观呼吸。在安住于观呼吸后,如果能够及时把观察的侧重点向“虚空(当然刚开始是‘体内虚空’、是‘深邃心境’)”引导,完全放弃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那么实证将非常顺利;否则将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如果你把两种思维功能完全放置于体内去观呼吸的话,如果你应用得好,那也是很快就能成功的,如果应用得不好,它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这里就是一个应用的问题了,这就是按照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的爱好了,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操作,那就用哪种方法,这个“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可操作性去选择一个适合的方法。
(3)把“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分置于体内和体外。这种方法兼顾二者优点,简单易行,容易产生效果,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在实证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机动灵活地把“选择性注意”在体内和体外进行调整。也就是说,观呼吸的过程其实就是调整选择性注意的过程,它的位置在哪里?究竟应该怎样调整?是完全按照这个操作过程中潜意识演变情况来决定的,按照微观物质演变情况决定的。
接着咱们看:总之,虽然在实证中,我们把“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的使用情况分为以上三种,但这三种方法事实上都是在解决“选择性注意”的使用问题,都是在对“选择性注意”进行“潜意识化改造”。它们要么对“选择性注意”进行“柔软心改造”,要么对“选择性注意”进行“专注化改造”,也就是一个是改造本质,一个是改造功能,改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选择性注意”无法影响“潜意识”对呼吸进行体验,从而使“潜意识”能够逐步深化。这是根本,这就是咱们刚开始说的,一切问题都是因为选择性注意干扰了潜意识,也就是说,八万四千法门在这个实证过程中,都是解决潜意识使用问题的,同时我们在实证中出现的一切问题、任何问题都是因为有意识对潜意识造成干扰,这是本质。
对“选择性注意”的“潜意识化改造”其实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因为“选择性注意”由“选择”和“注意(注意力)”两部分构成,由两个要素构成,因此对“选择性注意”的改造也就分为改造“选择”功能和改造“注意力”两部分,前者是对“选择性注意”进行“柔软心改造”,后者是对“选择性注意”进行“专注化改造”。因为选择功能是建立在刚强心基础上的,那么对它进行柔软心改造就可以改造它的本质,使它丧失这个选择功能。
“选择性注意”是影响观呼吸的主要因素,也就是有意识思维它是影响观呼吸的主要要素,因此只要我们能够科学解决“选择性注意”的使用问题,那么实证将变得非常轻松,非常容易突破。所以在实证中,对“选择性注意”一定要高度的重视,整个实证的过程其实无非就是解决它的问题,在《西游记》里面出现了很多的着魔的状态,统统都是因为它,都是在解决它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的重视这个“选择性注意”,去深入地认识它,这样才能够在实证中真正解决它。
咱们今天就到这里吧,下次再谈“选择性注意、气机和虚空的结合运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解读23┃“气”过“尾闾关”要注意的问题
【1】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2014年6月9号
【4】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2014年6月16号
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讲座13
从思维方面观呼吸
基础理论:自学问答题 [思维本体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