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人说在禪修时获得宇宙一体的感觉,与万物相通
问:有人说在禪修时得到宇宙一体的感觉,与万物相通,这减少了许多痛苦,你对此怎样回答?
答:那样的同一感有多稳定呢?等你觉得自己到达了那个“一切从中而来的稳定的基本状态”时,要你问一句,你是否仅仅把情感当成了经验?假如那个基本状态真是稳定的,怎么会产生我们生活的这个不稳定的世界呢?因此,也许它是无色界的一界而已,但不管你体验到的是什么,它都不是对苦的最终解答。
……
与对象合一、与你凡所作为的事件合一,没有作为分别、独立的一个“你”——请注意,这很容易与觉醒相混淆,因为它感觉起来是如此具有解放性。然而在佛陀的词汇中,这既不是念住、也不是觉醒,而是心一境(的一种),它存在于从色界第二禪那开始直到无色界“识无边处”为止的每一禪那层次里,它甚至尚未达到定的终极,当然更别提觉醒了。

这意味着要继续念住、警觉,无论一味感何等美妙,都没有解决苦的难题。尤其要警觉那个“试着安住一味状态的心、其潜流后面的仍行之事”。也就是你为了使一味继续下去而所做的下意识选择、以及这选择所导致的细微层次的苦。然后你需要放下细微的选择方式,止灭那个苦。

 一味感是手段,把心带到合一状态,得以放下把体验区分为“我”与“非我”的常规方式,但接下来要用正念的一切因素对“合一感”加以观照,那时真正有价值的才自行分离……守着合一感就好比满足于知道石块中有锡、银、金,这样不能从中得益。不过若加热石块达到各金属的熔点,它们就会自动分离开来。

故事插曲(ThanissaroBhikkhu)
 我在一天晚上进入深定,它极其精细,对任何突飞而过的意念都不去注意或标记。我失去任何身体觉受、内外声音、思想或觉知——只留一丝意识,出定后,我知道自己当时不曾睡着,我发现可以在那里定上许多小时,时间过得飞快,两锺头快如两分锺。我还可以“编程序”,让自己在某个特定时间出定。一连七夜,我进入这境界,当我告诉阿姜放,他第一个问题是:“你喜欢它么?”我答,不喜欢,因为第一次出定时有点昏沈。他说:“很好,只要不喜欢就安全了。有人实在喜欢,以为那是涅盘。实际那是(色界)无想天(asanna-bhava),连正定都不是,因为你根本不能在那里作观以获得明辩,但它有其它用处。”接着他告诉我,有一次他做肾臓手术,因为不信任麻醉师,便让自己在手术期间进入这个定境。


问:我在进行无选择的觉知(choicelessawareness)。据我理解:只有体验,没有体验者。然而当我觉知宁静,似乎还是有个与宁静分立的“观者”。我该怎样才能与宁静合一,而不再有“我”?
答:除非彻底的觉醒,否则自我感在所有的禅定层次都以细微的形式存在。即使当“我”已经与对象融为一体,仍有细微的自我感。因此,禅修时所要做的是确保你的自我感有善巧性:明智、慈悲、纯净。
   
  此外应当了解,佛陀从未说过体验者是不存在的,当然他也从未说过体验者是存在的。反之,他建议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升起的任何动机的品质上,明察到哪些动机激发了苦、哪些不激发苦。如果你学会避离造苦的动机,让你对更细微的动机所引生的更细微苦处越来越敏感,那么,你的善巧的自我感将把你引向最终无须造作自我感的地步。
   
  与此同时要懂得,动机包含了选择,这十分重要。即使当你选择不专注于任何特定对象、不围绕任何对象去造作“我”时,这里面也仍有一个动机,仍然有一个选择。所以你是如何理解“无选择的觉知”的?你需要对此做一些更细致的观察。如果实际上存在着选择,你却以为自己没有选择,那么你永远不能从它们当中解脱出来。

问:佛法的目标是以平和心面对一切境遇而无情绪反应吗?还是说,能够感受到全部的情绪,却不执取它们?
答:有关情绪,佛陀最详尽的讨论是在中部137。他一开始描述了如何利用悲哀、喜悦、舍离等情绪作为助缘。是的,悲哀也可以作为助缘,当你想到自己尚未达到目标而为之难过时,该情绪激发你付出更多精力。

  接下来,佛陀描述了自己作为导师的相关情绪。他说,当听众不听从他的教言时,他既无满意感、也无不满意感,他的心住于无扰与警觉。当听众听从教言时,他有满意感,但即使那时,他的心也住于无扰、警觉。总结来说,彻底觉醒者是完全没有造苦的情绪的;当正面的情绪升起时,他/她亦不受牵扰。

问:您对印度吠檀多不二论有何看法?其精髓是“我即那”。换言之,我融合在真、觉、纯净意识、梵或佛性中,它与您所代表的修行道之间是否存在着调和?
答:佛陀教导说,以任何方式定义自我,哪怕以纯净的意识、佛性或别的什么,都等于在限制自己,这样会妨碍你观察内心的因果的运作方式。你若自认性恶,就不会相信培育善法的内在资源。如果你自认性善,则难以理解心的善恶状态何以是不稳定的、何以是有赖缘起的,并且这常常导致自满。
  
  把关于本性的定义放一边吧,佛陀建议把注意力放在即刻当下的问题上:出于自身无明,不懂苦因及如何改变行事方式去达到苦的止息,所以你给自己造成了无谓的苦迫。当你沿着这条道走到终点时,将证得彻底、非缘起、超越时空的幸福。正如一位导师阿姜苏瓦特说,达到非缘起的幸福时,究竟是谁在体验、或它是什么,就不成问题了,你不会为此议辩。
------------
  尽管涅磐有时被称为无相、无极的意识,然而,不可将它与无色界的“识无边处”相混淆。两者的主要差别之一在于,“识无边处”是由非常非常的微细造作所生。不过,由于安住该维度时的造作因素极为微弱,所以只有层次极为精细的明辨力,方能探得。
  检验方法之一是,看你对知性(knowing)是否有任何认同。如果有,那么该状态就仍有造作的“我”与“我所”之感。
  另一检验方法是,看这个觉知是不是包容一切的、或是一切的来源。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个心的状态就依然存在着造作。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当真正的不死维度被彻底把握时,会把“包容它物或发源它物的无限觉知”当成是一种无明的自满。
  
  在无色界的层次安住下来时,重要的是不要迷失自己进入其中的目的,你在这里的目的是去理解苦,而不是过早、过分地去诠释自己的体验。
  
  譬如,你在包容一切空间或意识之感的境界中定驻下来,很容易认为已经到达了原始的觉知、生命的本源。万物从其中升起、又回归其中,而这个境界本身却不受整个升落过程的影响。也许你以为,经上对无缘起的描述完全合乎自己上述的体验(实际上,这是识无边处的经验)。
  
 或者,当你定驻于非想非非想界(无色定的最高禅那)时,很容易以为它是心无所住的状态,不存在“知者”与“被知”的分界,因为思维的活动此时微弱至极,基本上不可分辨。经典谈及只有佛陀可以辨析非想非非想处的心之活动。所以你被这个境界表面看似的“无为”所打动,觉得只需要把贪、瞋、痴看成是幻相,如此便超越了它们。
  
 如果你紧抓住上述这类假定,就会轻易以为抵达了正道的顶端,但实际上,你的工作尚未完成。在这里你所拥有的唯一防护是,把这些假定看成是辨识的形式(辨识是指经验后面一个最细微的假设前提,它潜在地支撑着我们如何去经验),然后,要拆解开所有辨识的形式。
阿姜放弟子ThanissaroBhikkhu)转偲程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陀:宇宙万物密不可分,本无差别,是一体!
你、我、宇宙万物原来本源一体?
《宇宙生命的觉者》
奋斗巅峰
你、我、宇宙万物原来是一体?
你、我、宇宙万物原来本源一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