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震慎独拒贿赂

杨震慎独拒贿赂





诚意是《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第三目,《大学》写道:“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为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什么是诚意?《大学》认为诚意就是不要自我欺骗,要像厌恶臭恶那样厌恶欺骗,要像喜好美色那样喜好诚实。这样才能心中泰然、内心充足,这就叫做“自慊”。如何才能做到诚意呢?则需要在慎独上下功夫。

慎独是指不欺暗室,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子。《大学》对不慎独的行为作了一番描述:“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说小人独处的时候干坏事,因为没人看见,所以什么坏事都敢干。见了君子就躲躲闪闪,把自己的劣迹掩盖起来,只显示自己好的一面。

《大学》认为这种虚伪行为是一种小人行为,是不可取的,也是幼稚的,因为只要你把事情干了,别人就会知道。因此《大学》说:“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也就是有诸内必形诸外的道理。这可以理解为人本身是一个整体,它包含了空间和时间的信息,你干过的事情虽然当时没有人在场,但相关的信息依然在你身上存在,别人是可以知道的。

因此《大学》强调君子要诚意,要慎独,文中引用曾子的话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要求君子在没有人的时候更要谨慎小心,要使自己不欺暗室,始终光明磊落。关于慎独,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杨震“四知”故事。

杨震(59一124),字伯起,东汉经学家,官至太尉。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一次,他在上任的途中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是杨震早年推荐的人才,王密为报答杨震推荐之恩,夜里揣着十斤金子前去拜见。杨震说:你这是为何?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王密说:不碍事,夜里没人知道。杨震正式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说得王密羞愧而去。

这就是“四知”的出处,后人把“四知”理解为保守秘密的承诺或心理安慰,但它的历史出处却是要警醒人们“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也就是提醒人们要诚意,要慎独。(老平2011-8-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慎独独自开 转载
慎独: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最高境界——慎独】
慎独,人生的境界
君子慎独
素材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