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因缘篇.因缘相应》: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王舍城竹林。尔时,尊者舍利弗清晨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时,尊者舍利弗生此思念:“至王舍城乞食,为时尚早,我宁往诣异学游方者之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则行近异学游方者之园。近彼等异学游方者,与之相互致问,交谈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向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彼等异学游方者作如是言曰:“友,舍利弗!有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
友,舍利弗!又有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他作。”又有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亦他作。”
友,舍利弗!又有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无因生也。”
友,舍利弗!于此,沙门瞿昙是如何说?作如何语耶?若我等回答沙门瞿昙之所说,应如何说示耶?
我等不可依无实,而对沙门瞿昙有所毁谤。我等将说示法随顺法,任何说随顺说之同学,将不住于难诘处。”
舍利弗曰:“友!世尊云:苦乃由缘而生,依何而成耶?依触而成。唯世尊作如是之所说。
对世尊,无以无实而予谤毁,我等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不住于难诘处。”
异学游方者曰:“然而,业论者说示:‘苦是自作。’沙门、婆罗门亦云:‘缘触而有苦。’
业论者说示:‘苦是他作。’沙门、婆罗门亦云:‘缘触而有苦。’又,业论者说示:‘苦是自作、他作。’
沙门、婆罗门亦云:‘缘触而有苦。’又业论者说示:“苦非自作非他作、是无因生。”沙门、婆罗门亦云:‘缘触而有苦也。’”
舍利弗曰:“友!业论者说示:‘苦为自作。’沙门、婆罗门,实者不依触而得经验,彼等不如实知此理。
又,业论者说示:‘苦是他作。’沙门、婆罗门,实者不依触而得经验,彼等不如实知此理。
又,业论者说示:‘苦是自作亦他作,’沙门、婆罗门,实者不依触而得经验,彼等不如实知此理。
又,业论者说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无因生,’沙门婆罗门,实者不依触而得经验,彼等不如实知此理。”
尊者阿难,闻尊者舍利弗与彼等异学游方者之论议。尔时,尊者阿难至王舍城乞食,由乞食还,食后来诣世尊处。
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悉将尊者舍利弗与彼等异学游方者之论议,以告世尊。
“善哉!善哉!阿难!如舍利弗之正当说示,予说示。阿难!‘苦是缘生’,此乃我之所告示。
缘何如是耶?是依触,如是乃我所说者。无以无实谤我,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不住于难诘处。
然则阿难!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亦云:‘缘触而有苦’。
业论者、沙门、婆罗,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为无因生。’亦云:‘缘触而有苦。’
然则阿难!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实者不依于触而无苦之经验,彼等不如实知于此处。
…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非自作、非他作、乃无因生’,实者不依于触而不得经验,彼等不如实知于此处。
阿难!尔时,我住于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尔时,我清晨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阿难!当时,我生是思念:“行至王舍城乞食,为时尚早,我何不先诣异学游方者之园。”
尔时,我来到异学游方者之园。至已,与彼等异学游方者俱相致问、交谈问候,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阿难!彼等异学游方者,对坐于一面之我,作如是言曰:“友,瞿昙!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为自作。’
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为他作。’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是自作、他作。’
友,瞿昙!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无因生。
于此,尊者瞿昙作如何说?作如何语耶?若我等答尊者瞿昙之所说,应如何说示耶?
不可或有无实、毁谤尊者瞿昙,我等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不住于难诘处。
阿难!如是云耶,我对彼等异学游方者,作如是言:“友!我说:‘苦是由缘而生。缘何而成耶?是缘触。
如是唯我之所说,无以无实毁谤我,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不住于难诘处。
然则友!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为自作’,亦云:‘缘触而有苦’…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为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
亦云:‘缘触而有苦。’友!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为自作’,彼等不依于触,即不得经验,彼等实不知于此处。
…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彼等不依于触,即不得经验,彼等实不知于此处。”
彼异学游方者曰:“大德!是稀有!大德!是未曾有!实于一句之中,不能道尽一切之义。大德!若对此义予详说,将更见甚深、深远者。”
“然者,阿难!于此,汝为显示之!”
阿难曰:“大德!若向我如是问:‘友,阿难!老死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
我对如是问,则如是说示:‘友!老死乃以生为因、以生为集、以生为生、以生为起也。’大德!我对如是为问,则作如是说。”
大德!若对我作如是问:‘友!阿难!生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
大德!我对如是问,则如是说示:‘友!生乃以有为因、以有为集、以有为生、以有为起也。”大德!我对如是问,则为如是说。
大德!若对我作如是问:‘友!阿难!有之因是如何…取之因是如何…爱之因是如何…受之因是如何…触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
大德!我对如是问,则作如是说示:‘友!触以六处为因、以六处为集、以六处为生、以六处为起。
友!由六触处之无余,依离贪灭,乃触灭,触灭乃受灭,受灭乃爱灭,受灭乃取灭,取灭乃有灭,有灭乃生灭,
生灭乃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乃全苦蕴之灭。’大德!我对如是之问,则作如是说。”
一时,世尊住于舍卫城。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实依知、见说漏之灭尽,非不知、不见而说。如何知、如何见为漏之灭尽耶?
色蕴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灭如是如是。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如是如是,识之集如是如是,识之灭如是如是。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见,为漏之灭尽。
诸比丘!灭尽之时,我说于灭之智为有缘,而非无缘。何为灭智之缘耶?当谓“是解脱。”何为解脱之缘耶?当谓“是离贪。”
诸比丘!何为离贪之缘耶?当谓“是厌离。”何为厌离之缘耶?当谓“是如实知见。”何为如实知见之缘耶?当谓“是三摩地。”
诸比丘!何为三摩地之缘耶?当谓“是乐。”何为乐之缘耶?当谓“是轻安。”何为轻安之缘耶?当谓“是喜。”何为喜之缘耶?当谓“是悦。”
诸比丘!何为悦之缘耶?当谓“是信。”何为信之缘耶?当谓“是苦。”何为苦之缘耶?当谓“是生。”何为生之缘耶?当谓“是有。”
诸比丘!何为有之缘耶?当谓“是取。”何为取之缘耶?当谓“是爱。”何为爱之缘耶?当谓“是受。”…当谓“是触”…当谓“是六处。”
…当谓“是名色。”…当谓“是识。”…当谓“是行。”何为行之缘耶?当谓:“是无明。”诸比丘!如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
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苦,
缘苦而有信,缘信而有悦,缘悦而有喜,缘喜而有轻安,缘轻安而有乐,缘乐而有三摩地(禅定),
缘三摩地而有如实知见(观智),缘如实知见而有厌离,缘厌离而有离贪,缘离贪而有解脱,缘解脱而有灭智。
诸比丘!譬如天降雨于山顶,落大粒时,其水转向低处、充满山侧之洞穴、罅、隙、壑,充满山侧之洞穴、罅、隙、壑,更充满小池;
充满小池更充满大池,充满大池更充满小河,充满小河更充满大河,充满大河更充满海,继而充之于洋、大海洋。
诸比丘!同于此者,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
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苦,缘苦而有信,缘信而有悦,缘悦而有喜,缘喜而有轻安,缘轻安而有乐,
缘乐而有三摩地,缘三摩地而有如实知见,缘如实知见而有厌离,缘厌离而有离贪,缘离贪而有解脱,缘解脱而有灭智。”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宣曰:
“诸比丘!如来具足十力,具足四无所畏,示知牛王之事,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济度众生。
所谓:色蕴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灭如是如是。受蕴如是如是,受之集如是如是,受之灭如是如是;
想蕴如是如是,想之集如是如是,想之灭如是如是。行蕴如是如是,行之集如是如是,行之灭如是如是;
识蕴如是如是,识之集如是如是,识之灭如是如是。此有时即彼有,此生时即彼生。此无时即彼无,此灭时即彼灭。
即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依无明之无余,依离贪灭乃行灭,依行灭乃识灭…如是此为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如是,由我善说于法,明确开显说示断纽。由我善说,明确开显说示断纽之法,使良家之子,依信而出家具足修行精进;
又于身体皮肤与腱与骨,残余,血肉枯竭,依人之勇猛、人之精进、人之精勤,应达未达者,则不舍离精进。
诸比丘!所以者何?懈怠者住于苦,被恶不善法所覆,使大利衰微。诸比丘!精勤者住于乐,远离恶不善法,使大利满足。
诸比丘!依劣则无能达于第一者,依第一则能达第一。诸比丘!师现前即以此梵行为第一者,使未达者能达,未得者能得,未实证者能实证,实当应精勤。
如是,此我等之出家不为空,有果,有果报。依此我等受用衣服、饮食、卧具、病药资具。此等虽为卑下之物,然于我等为大果、大利。
诸比丘!汝等即当如是学。唯依观于自利、行不放逸具足,唯依观于他利、行不放逸具足。诸比丘!唯依观于俱利、行不放逸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