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某善友:那位贤友告诉我,眼、耳、鼻、舌、身、意,那个意指的是什么?

淡然:那个意,指的是心。也就是说,意=识=心。

某善友:可否理解为脑意识?

淡然:当然不能这样理解。因为在人类头部的大脑里,根本就没有意识。佛陀指出,意识来自于心所依处色。禅修者们的实际体验,也是如此。

对于拥有五蕴的欲界众生而言,其头部只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而并无意识。对于拥有五蕴的色界众生而言,其头部也只有眼识与耳识,并无意识。

对于没有色蕴、只有四种名蕴的无色界众生而言,由于他们没有色法,所以他们没有头部,也不存在头部有意识。

某善友:我想问,意根指的是什么?

淡然:意根就是意,指八十九种心。在经典里,同样的佛教名相,有时候名称不同。再者,不同的佛教名相,在不同的经文或不同的场合,却表示为同一个意思,这些是佛教经典的一些特色。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的理解,意=识=心=意根=意处=八十九种心。

某善友:那意根到底是身体的哪部分?

淡然:意根不是身体的哪个部分,因为它是心,是名法,而不是色法。心所依处色,则是指色法。一切意识,是依靠心所依处的该色法而生起,这是佛陀在论藏里的教导。

对于拥有五蕴的众生来说,意识是依靠心所依处的色法而生起。比如人类的心所依处色法,就存在于心脏附近心室中的一小团血液里。

某善友:那你找出这句话的证据来?

淡然:《阿毗达摩概要精解》里提到,有关心所依处色,根据诸巴利论师,除了以各自净色为依处的双五识之外,心脏是一切意识(心识)的依处色法。

《阿毗达摩论藏》中的最后一部论——《发趣论》里说到:“依靠该色法,意界及意识界得以生起。”

某善友:那是论,我是说佛陀的经是否能找到,我们不要在论上找依据,应在佛陀的经中找答案。

淡然:贤友,《阿毗达摩论藏》(巴利论藏)里的教理,与《巴利经藏》里的教理,一模一样,完全相同。我相信《巴利三藏》皆是佛陀亲说,建议你认真阅读《巴利三藏》。

某善友:我有否认吗,贤友?!

淡然,你刚才所说的话,现在就不想承认了?我最不喜欢辩论,因为那是佛陀时期,外道们喜欢做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
五蕴,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的关系
唯识的修证,意根是核心
《心经》中连续出现的十几个“无”字
第25课:心与心所
浅谈见惑和思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