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涵
《法句注》:“视无内涵为有内涵”这堂法的开示,是佛陀住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所给,关系到其两位上首弟子,说他们之前的导师山迦耶,拒绝来见佛陀。

佛陀的生平:于此,这是故事发生的先后次序。从现在算回去四不可数与十万大劫以前,我们的果德玛佛陀投生在“不死城”,成为一个婆罗门种族的男孩,名叫妙智(Sumedha须弥陀)。

后来他学完一切技艺,在父母亲死后,他把所继承的许多亿财产,完全地施舍出去,然后出家成为一个隐士,前往喜玛拉雅山并长期住在那里,成就了四禅八定和五种世间神通。

有一天,燃灯佛从善见寺走去具乐城。当时,妙智隐士在天空中飞行,看见许多城民出来修补道路,他就下来讨了一段路,要亲自为佛陀修补道路。

在他还没有修补好路之前,燃灯佛就已经到来。因此,妙智隐士就扑卧在地上,以自己作为一座桥,再把兽皮衣铺在泥地上,说:“愿佛陀与弟子僧团不要走在泥泞中,愿他们从我的身上走过去。”

燃灯佛看见他,就授记说:“这个隐士是正自觉佛的幼苗,在未来,过了四不可数与十万大劫后,他将成为果德玛佛陀。”

在燃灯佛之后,有二十三尊佛出世照耀世间,利益众生。我们的菩萨,也在这些佛陀面前,重新得到了成佛的授记。

这后面的二十三尊佛陀,就是:憍陈如(Koṇḍañña)、吉祥(Maṅgala)、开心(Sumana)、烈瓦达(Revata)、照耀(Sobhita)、

高见(Anomadassī)、莲华(Paduma)、纳拉达(Nārada)、胜莲华(Padumuttara)、妙智(Sumedha)、善生(Sujāta)、

喜见(Piyadassī)、利见(Atthadassī)、法见(Dhammadassī)、悉达多(Siddhattha)、提舍(Tissa)、盛开(Phussa)、

观慧(Vipassī)、顶冠(Sikhī)、胜尊(Vessabhū)、迦古山达(Kakusandha)、拘那伽摩那(Koṇāgamana)与咖沙巴佛(Kassapa)。

在圆满了十个基本巴拉密(pāramī)、十个更高的巴拉密及十个究竟巴拉密,总共三十个巴拉密,我们的菩萨投生为维山达拉王子。

在那一世,菩萨做了让大地震动的大布施,他也把子女和妻子布施出去,命终后投生到欲界天的都西达天。

他在该处活到寿元将尽时,一万个世界的诸神前来聚会,向他说:“是时候了大英雄,应投生进母胎里;请您济度人天众,觉悟那不死之道。”

在观察了时刻、国家、洲属、家族与母亲这五项,大名誉者(我们的菩萨)投生。做了这五项的大观察,他在都西达天死亡后,投生到释迦王之家。

十月之后,他从母胎中诞生。在十六年里,他在皇族家中,得到非常好的照顾之下长大,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人。

他住在特为三个不同季节而建的三座宫殿里,享受犹如天界的皇家辉煌与权力。后来,他连续三次去到皇家公园的游玩途中,见到了老人、病人与死人这三个天界使者,他心中生起了悚惧感,即转回去皇宫。

第四次时,他见到一个出家人,他想:“出家真好。”于是,他心中生起了想要出家的念头。

那天,他去到公园,坐在吉祥湖畔度过一整天。当他坐在那里时,威沙堪马天子化身为一个理发师来见他,帮他做了大出离前的最后一次装饰。

他在那里听到儿子——罗候罗王子诞生的消息,知道对儿子亲爱的感受的力量,他想:“在这个束缚还没有变得强大之前,我就应该把它切断。”

傍晚入城时,他听见姑姑的女儿奇莎乔达弥,念诵以下这个偈子:“那个母亲真寂静,那个父亲真寂静,谁有这样的丈夫,那个妻子真寂静。”

听见该偈子之后,他想:“她让我听到了这个导向寂静的话。”于是,就把一串珍珠脱下来,派人送给她做礼物。

在进了自己的住处后,他坐在华贵的床椅上,见到歌舞宫女睡觉时的可厌之相,生起了强烈的厌离心。他叫醒马车夫阐那,叫他带来骏马甘达卡。

接着,他骑上了骏马,带着朋友阐那,在一万个世界众神的围绕之下,他实行了大出离,来到阿诺玛河边出家。

后来,他去到王舍城,在那里托钵乞食,修习梵行。托钵之后,他时常去到般达瓦山,坐在山洞里用餐。

他坐在那里时,马格特国的国王宾比萨勒来见他,邀请他接受王位。但是,他拒绝了这项邀请。然而,他答应国王,在自己证悟一切知智之后,

会再来探访国王。后来,他去找修行师阿逻罗(Āḷāra)和乌达卡(Udaka),跟他们学完之后,不能够达到相等于阿拉汉的成就。接着,他用了六年的时间修习苦行,做出大精进。

在卫塞月(阳历五月)的月圆日的早上,他吃了善生女所供养的乳饭,然后把金碗放进尼连禅河,使它逆流向上漂。

接着,他在尼连禅河边的大树林里度过白天,进入各种禅定。在傍晚时,他接受了索帝亚供养的草,在黑龙王赞颂功德之下,他把那些草铺好,

坐上了菩提座,做了决意:“只要我还不能透过不执取让心从诸漏中解脱出来,我就不离此座。”接着,他面东而坐,在太阳还未下山之前,战胜了欲界天的魔王及其军队。

在初夜时分,他证得了“宿住智”,中夜时证得了“死生智”。在后夜时,他开发观照因缘的智慧,在破晓的那一刻,证得了“一切知智”,具备了十力、四无畏等佛陀的一切殊胜功德。

接着,他在菩提座及其附近度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第八个星期时,当他坐在护羊榕树的树下,省察深奥的法时,生起了想要自在过活,不想教法的心。

当时,在一万个世界的大梵天陪伴下,世界主梵天请求佛陀教法。以佛眼观察世间之后,佛陀答应了该梵天的请求。他想:“我应该先向谁教法呢?”

在观察之下,他知道阿逻罗和乌达卡两人已经去世。想到五比库给与过他许多的服务,佛陀就从座位起身,走去咖西国。

在半路上,他和外道乌巴卡谈了几句话。在阿沙里月的月圆日,他来到了五比库所住的地方——仙人坠处鹿野苑。他们以不适当的用词,来称呼佛陀。

他即指导他们,如何以适当的用词来称呼,然后转动法轮,让安雅衮丹雅第一个证悟涅槃与初果。同时,还有一亿八千万个梵天神,证悟初果,等等。

转动至上法轮后,在那半月(古印度的月历,每个月分成两个半月:黑半月和白半月。每个半月都是从初一到十四日或十五日,每个月的第一天是月圆日的隔天,相等于农历的十六日)的第五天时,他让所有的五比库都证悟四果阿拉汉。

就在那一天,佛陀看到良家子弟耶舍,拥有证悟涅槃与道果的亲依止缘(巴拉密)。在夜晚时分,耶舍在家中见到可厌相而生起了厌离心,舍弃了俗家,逃了出来。佛陀见到他,就跟他说:“来,耶舍!”

就在那个晚上,佛陀让他证悟了入流初果,隔天证悟了阿拉汉四果。后来,佛陀再给他的五十四个朋友出家,成为了“善来比库”。

让他们出家之后,佛陀再令到他们证悟了四果阿拉汉。如是,世间出现了六十一位阿拉汉。雨安居结束,做了自恣之后,佛陀说:“诸比库,为了大众的利益,你们去行脚吧!”

在派遣六十位比库到各处去之后,佛陀自己则去优楼频罗。在半路的卡巴西卡林里,佛陀指导称为“幸运一群”的三十个年轻人。在他们当中,落在最后的都成为入流圣者,最上等的则成为不来圣者。

他们都出家成为“善来比库”,过后被派到各处去弘法。佛陀自己则去优楼频罗,显现三千五百次神通力,指导优楼频罗咖沙巴等三兄弟结发修行人,以及他们的一千个随众。

他们都出家成为“善来比库”后,佛陀叫他们坐在象头山,为他们开示《燃烧经》,让他们证悟四果阿拉汉。

过后,佛陀想:“现在,我要实现给宾比萨勒王的承诺。”因此,在一千个阿拉汉围绕之下,佛陀来到王舍城附近的喇堤林园。

听到“据说佛陀已经来了”,十二万个婆罗门居士,陪同国王宾比萨勒来见佛陀。佛陀给予国王他们善妙的佛法开示,让国王和十一万个婆罗门,都证悟了入流初果,另外一万个婆罗门,则归依佛、法、僧三宝。

隔天,在沙格天帝化身的年轻人赞颂佛陀的功德之下,佛陀进入王舍城。用完餐,他接受了国王供养的竹林精舍,去住在那里。就在那里,佛陀未来的两位上首弟子——沙利子与马哈摩嘎喇拉来见他。


优婆提舍与拘律陀(沙利子与马哈摩嘎喇拉)的生平:于此,这是故事发生的先后次序:在佛陀还没有出世之前,在离王舍城不远的地方,有两个婆罗门村庄:优婆提舍村和拘律陀村。

有一天,有个住在优婆提舍村名叫舍利的婆罗门女怀孕了。就在同一天,有个住在拘律陀村名叫目犍莉的婆罗门女也怀孕了。据说,这两家从七代以来都是关系密切的朋友,他们在同一天为她们两人做了护胎仪式。

十个月后,她们两人都生了儿子。在取名的日子,因为婆罗门女舍利的儿子是优婆提舍村的首领家庭的儿子,所以他们帮他取名为优婆提舍。另一个男婴是拘律陀村的首领家庭的儿子,所以他们帮他取名为拘律陀。

他们两人长大后,都在一切技艺方面有卓越的成就。每当优婆提舍这个年轻人去河或公园游玩时,都有五百个金轿子跟着他去,而拘律陀这个年轻人则有五百辆骏马拉的马车跟着他。因此,这两人各有五百个年轻人随众。

在王舍城,每年都有个名叫山顶节的庆典。人们在一个地方摆设一张床给他们两人,他们两人坐在一起观赏表演。该笑的时候他们笑,该紧张的时候他们紧张,该布施的时候他们布施。

这样的过了几天。但是,有一天,当他们的智慧比较成熟时,他们不再像以往的日子那样,在该笑的时候他们不笑,该紧张的时候他们不紧张,该布施的时候他们没有布施。

他们俩人,几乎同时都这样想:“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到一百年,所有这些人都将会离开世间,再也见不到了。我们应该去寻找解脱之法。”取这个想法为所缘(目标),他们俩坐下来。

当时,拘律陀跟优婆提舍说:“贤友优婆提舍,你不像其他日子那样快乐。现在你并不开心。你是在想什么?”

“贤友拘律陀,我坐着想:“观赏他们并没有内涵,没有意义。我应该为自己寻求解脱。”你又为什么不开心?”拘律陀也给予同样的回答。

知道了他和自己的想法是一样的,优婆提舍说:“我们两人有很好的想法。我们应该一起出家,去寻求解脱。那么,我们应该在谁的座下出家呢?”

当时,有一个名叫山迦耶的外道导师,和一大群他的外道随众住在王舍城。他们俩就说:“我们去他的座下出家。”于是,他们遣散了五百个随从,说:“你们带着轿子和马车走吧。”

带着剩下的五百个随从,他们俩一人坐一轿或一人坐一辆马车,来到山迦耶座下出家。从他们出家那时起,山迦耶得到的利养与名声达到了顶点。只过了几天,他们就超越了山迦耶的教法。

所以他们问:“老师,您所懂得的教法就这么多,还是有更高的?”山迦耶回答:“就这么多,你们全部都懂了。”

他们想:“在这里过梵行生活没有意义。我们出家是为了寻求解脱法,那是在这里不可能得到的。阎浮洲很大,让我们到各处的村庄、城镇与皇城,肯定能够找到某个会教解脱法的老师。”

从那时起,无论别人说哪里有睿智的沙门或婆罗门,他们就去那里找他讨论法。对于他们所问的问题,对方不会回答。而对方的问题,他们都回答了。

他们就这样走遍了整个阎浮洲,后来回到自己的家乡。接着,优婆提舍跟拘律陀做了约定:“贤友拘律陀,在我们当中,哪一个先证悟了不死之法,必须通知另一个。”

当他们俩按照这个约定过活时,佛陀次第地前进,来到了王舍城,接受了竹林精舍,正住在竹林精舍里。在他派遣了六十一个阿拉汉去弘扬三宝的功德,说“诸比库,为了大众的利益,你们去行脚吧”后,五比库当中的阿思基长老走回王舍城。

隔天清晨,长老拿了钵和袈裟,进入王舍城托钵。那时候,优婆提舍外道吃了早餐后,正走去外道的园林,见到了阿思基长老。

优婆提舍心想:“以前,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出家人。如果在世间有阿拉汉或已进入阿拉汉道的人,这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比库。我应该前去请问这个比库:“贤友,你是为了谁而出家?谁是你的导师?你宣说谁的法?”

接着,他又生起了这样的想法:“现在,不是问这个比库问题的适当时候,因为他正在住家之间托钵。为了学习有益之道,我应该跟在他的后面。”

当他见到长老获得钵食后去到某个地方,知道长老想要坐下来,他就把自己的出家凳子摆设好,给长老坐。阿思基长老用完餐后,优婆提舍从自己的水壶拿水,供养长老。

如此做了服务老师的义务之后,优婆提舍和用完餐的长老友好地互相问候,接着这么说:“尊者,你的诸根宁静,你的肤色极清净明亮。你是为了谁而出家?谁是你的导师?你宣说谁的法?”

阿思基长老想:“这些外道是反对佛教的人,我要让他知道佛法多么深奥。”首先,他解释自己是新出家的:“贤友,我是刚出家不久的新出家人,最近才学了此法与律,我不能给予详尽的佛法开示。”

外道优婆提舍心想:“我是优婆提舍。你可依自己的能力说少或多,以一百个方式或一千个方式去理解它,则是我的责任。”

想后,优婆提舍说:“或少或多请你说,只需跟我说涵义,我只需要其涵义,为何需要说多多?”于是,阿思基长老就念诵偈子来回答:“那些从因生之法,如来说它们的因。”

优婆提舍听了第一和第二行后,就证悟了入流初果,拥有千种方式的圆满。他证悟入流果的时候,长老再念完另外两行:“以及它们的灭尽,这是大沙门所教。”

优婆提舍成了入流圣者后,更高的成就并没有出现。因此他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接着,他跟长老说:“尊者,请您不要进一步开示更高的法,这就够了。请问我们的导师住在哪里?”

阿思基长老回答:“竹林精舍,贤友。”“尊者,请您先去那里。我还有个朋友,我们互相做了这样的约定:

“在我们当中,哪一个先证悟不死的,必须通知另一个。”我要实现这个承诺,带我的朋友跟随您所走的路,去找导师。”

他五体投地顶礼长老双足,再右绕长老三圈,然后送别阿思基长老,再去外道的园林。当时,外道拘律陀见到他从远处走过来,就想:“我的朋友今天的脸色和往日不一样,他肯定已经证悟了不死。”

所以,他就问优婆提舍是否已经证悟不死。优婆提舍答道:“是的,贤友,我已经证悟不死。”说后,他就念诵那个偈子。

当偈子结束时,拘律陀也证悟了入流初果,说:“朋友,我们的导师住在哪里?”“朋友,据说是在竹林精舍。我们的老师阿思基长老是这么说的。”

“朋友,我们就去那里见导师。”沙利子长老(优婆提舍)有个性格,是永远都尊敬老师,所以他就向朋友这么说:

“朋友,让我们去告诉,我们之前的老师山迦耶,关于我们已经证悟不死的事,他可能会醒悟而理解法。如果不理解,听了我们的话之后,他可能会去找导师,听闻佛陀的开示后,他将会证悟道果。”

所以,他们两人就去找山迦耶。见到了他们,山迦耶就问:“亲爱的(这是一个很通用的称呼,常用于父子、兄弟、师徒之间),你们已经找到教导不死道的人了吗?”

“是的,老师,找到了。佛陀已经出现在世间,法已经出现在世间,僧团已经出现在世间。您所走的道路是空洞没有内涵的。因此,请您来吧,我们去找导师。”“你们去吧,我不能去。”

“为什么呢?”“过去,我已经是许多人的老师,现在要我再做弟子,那就像用瓦罐去取井水一样的可笑。我不能再过做弟子的生活。”

“请您不要这样做,老师。”“亲爱的,你们去吧,我不能去。”“老师,从佛陀出现在世间起,大众都手拿着香、花等等去礼敬他,我们也要去那里。您又要做什么呢?”

“亲爱的,在这世上,笨人比较多,还是智者比较多?”“老师,笨人比较多,智者只有少数几个而已。”

“那么,亲爱的,就让智者们去找智者果德玛沙门,笨人们则来找我这个笨人。你们去吧,我不能去。”他们说:“老师,您将会声名远播。”

说后,他们就离开了。在他们走的时候,山迦耶的信众解散了。就在那一刻,整个园林都空了。看见园林空了,山迦耶呕吐热血。

在跟随他们两人一起走的五百个外道当中,有两百五十个转回来去跟随山迦耶。他们两人则和自己的两百五十个弟子去竹林精舍。

当时,佛陀坐在四众弟子当中教法,从远处见到他们,就跟比库们说:“诸比库,现在来了两个朋友:拘律陀和优婆提舍。他们将是我的一对弟子,一对上首最好的弟子。”

顶礼导师之后,拘律陀和优婆提舍坐在一旁。坐下后,他们向世尊说:“尊者,我们要在世尊座下出家。我们要受比库戒。”

于是,世尊对他们说道:“来吧,诸比库。法已善说,你们应修梵行,以便终止一切苦。”那时,拘律陀和优婆提舍及他们的两百五十个随众,都立刻具备了神通变化出来的钵和袈裟,变成就像已有六十个瓦萨的长老比库。

当时,导师依他们随众的性格给予佛法开示。除了拘律陀和优婆提舍之外,其他人都证悟了阿拉汉。两个上首弟子,则没有完成三个更高层次的圣道。

为什么呢?因为最高的弟子智慧非常广大。当时,马哈摩嘎喇拉尊者在出家后的第七天,住在摩竭陀国的卡拉瓦拉村附近时,堕入了昏沉与睡眠,他已经没有睡觉地精进禅修了七天。

受到佛陀的激励后,他去除了昏沉与睡眠,听闻如来开示“界业处”时,他完成了三个更高层次的圣道,达到了弟子最高智慧的顶点——阿拉汉圣果。

在出家后的半个月里,沙利子长老和导师一起住在王舍城附近的“猪掘洞”。当佛陀向沙利子尊者的妹妹的儿子长爪外道开示《受摄受经》时,他也听闻该经,就像吃煮给别人的饭一样,他达到了弟子最高智慧的顶点。

沙利子尊者肯定是大智慧者,为什么要比马哈摩嘎喇拉尊者花更久的时间,来达到弟子最高的智慧呢?因为准备工作很广大。

就像穷人想要去哪里,可以很快就去;但是国王要出门,则需要大事的准备,要布置象乘、随从等等。应该依这个譬喻来理解。

就在他们俩人出家的那天,当太阳西下,影子渐长时,佛陀在竹林精舍召集众比库,授予他们俩上首弟子的位子,然后诵念巴帝摩卡。

那时,有些比库埋怨说:“导师看面子来给食物,在传授上首弟子的位子时,他应该传授给最早出家的五比库。

如果不考虑他们,也应该传授给以耶舍长老为首的五十五个比库。如果不考虑他们,也应该传授给“幸运的一群”那三十人。

如果不考虑他们,也应该传授给优楼频罗咖沙巴三兄弟。但是,他略过这些大长老,却看面子把上首弟子的位子,传授给最后才出家的人。”

佛陀问:“诸比库,你们在说什么?”他们就告诉他。他就说:“诸比库,我没有看面子来给食物,我只是依他们自己的愿来给。

有一次,安雅衮丹雅供养了九次的首次农作物收成,但并没有发愿要成为佛陀的上首弟子,而是发愿要最先证悟至上法——阿拉汉道果。”

比库们问道:“那是什么时候,世尊?”“诸比库,细心聆听。”“好的,尊者。”于是,世尊就说起过去世的故事。

安雅衮丹雅过去世的故事:“诸比库,从现在算回去的九十一个大劫,世尊观慧在世间出现。当时,大黑和小黑是两个居士兄弟,在一大片的稻田里种米。

有一天,小黑去到稻田,采了一个刚长出来的幼米粒来吃。该米粒极其甜美。他想要供养幼米给以佛陀为首的僧团,所以他去找哥哥,说:“哥哥,我们去采幼米,把它煮成适合诸佛吃的食物,然后我们做供养。”

“亲爱的,你在说什么?在过去不曾有人采幼米来做供养,在未来也不会有。不要毁了农作物。”哥哥这么回答后,他还是一再地要求。

当时,哥哥跟他说:“这样的话,把稻田分成两份。我的那一份你不要动。你自己的那一份,你则可以随意怎么做。”他说:“好的。”

把稻田分好后,他请了许多人来做工采幼米,再把幼米放进牛奶里煮,以及加上酥油、蜂蜜、糖等等,然后供养给以佛陀为首的比库僧团。

用完餐后,他说:“尊者,愿我这项首次收成的供养,能让我成为第一个证悟至上法的人。”观慧佛随喜道:“但愿如此。”

他去到稻田,看见整个稻田密密麻麻地长满了米,就像被米粒盖满了田,看见后他充满了五种喜,心想:“我真幸运。”

幼米长成嫩米时,他和村民一起做供养,供养了首次收成的嫩米。收割时,他供养首次收割的米。把稻米捆绑成一束束时,他供养首次绑成束的米。

把一束束的稻米堆成堆时,他供养首次叠成堆的稻米。他也供养首次脱粒的米,首次脱壳的米,首次量的米,首次收藏在米仓的米。

如是,种植一次的农作物,他做了九次的首次供养。每一次他拿走的米,都自己填补回去,因此他得到极大的丰收。的确,护法者法亦护之。

因此,世尊说:“法确实保护修法者,善修之法带来快乐;这是善修法的利益:修法者不会去恶趣。”

如是,在观慧佛陀的时代,他做了九次首次收成的供养,发愿要成为第一个证悟至上法的人。同样的,从现在算回去的十万大劫,在胜莲华佛时代,

他在天鹅城做了七天的大供养后,跪拜在世尊的脚下,发愿要成为第一个证悟至上法的人。因此,诸比库,我没有看面子来传授,我的传授即是依照他的这个愿。”

耶舍与五十四个朋友的过去世故事:比库们询问佛陀:“尊者,以耶舍为首的五十五个良家子弟,又做过什么业?”

佛陀说:“他们也在某一尊佛面前发愿,做了许多的福业。后来,在没有佛陀出世的时代,他们成为朋友后,组成一队造福的人,去照顾穷人的尸体。

有一天,他们见到一个孕妇的尸体,他们就把她抬到火葬场烧。当时,其中五十人向另五个人说:“你们烧吧。”

把五个人留在火葬场,他们则回到村子里。年轻人耶舍用枪刺死尸,一再地翻转尸体烧它时,他取得了不净想。

他就指给其他四个人看,说:“朋友,你们看这个身体,有好多地方都裂开了,看起来就像一只花牛。它真不净、恶臭、可厌。”

他们也在那里取得了不净想。于是,他们五个人回到村子后,都跟其余的朋友说起这件事。年轻人耶舍回到家后,也跟父母及妻子说起这件事。

他们都培育了不净想,这就是他们过去世的善业。这是为什么耶舍会在女众的住处里,生起不净想。

由于他们都培育了亲依止成就(巴拉密),所以他们都得到证悟。如是,这些人也是根据自己的愿而得到所愿,我并没有看面子来传授。”

三十位幸运朋友的过去世故事:比库们询问佛陀:“尊者,幸运的一群朋友,又做过什么业?”

佛陀说:“他们也在过去诸佛面前发愿要证悟阿拉汉,造了许多福。后来,在没有佛陀出世的时代,他们成为三十个坏人。

在听了鼻猪的教诫之后,他们持守五戒六万年。如是,这些人也是根据自己的愿而得到所愿。我没有看面子来传授。”

三咖沙巴兄弟的过去世故事:比库们询问佛陀:“尊者,优楼频罗咖沙巴等,又做过什么业?”佛陀说:“他们也在发愿成为阿拉汉之后,造了许多福业。

从现在算回去的九十二个大劫,出现了提舍与盛开两尊佛陀。盛开佛的父亲,是马兴德王。盛开佛自己证悟后,国王最小的儿子成了第一上首弟子,祭师的儿子成了第二上首弟子。

国王去到盛开佛面前,说:“我的大儿子是佛,小儿子是第一上首弟子,祭师的儿子是第二上首弟子。佛陀就是我的,法就是我的,僧团就是我的。”

接着,他心中有感而发地念了三次:“礼敬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念完后,他跪拜在导师足下,说:

“尊者,现在我已经来到人寿九万岁的结尾,我就像要坐下来睡觉的时候了。在我活着的时候,请您不要去其他家,请只接受我供养的四资具。”

得到承诺后,他恒常地服侍佛陀。国王还有其他的三个儿子。在他们当中,最年长的有五百个军人随从,第二个有三百个,最小的有两百个。

他们想:“我们也要供养给哥哥吃。”所以,他们去请求父亲给予机会,但却得不到。他们一再地讨,也还是得不到。

不久后,他们被派去平息边境的扰乱。平息了边境的扰乱后,他们来到父亲面前。当时,父亲拥抱他们,亲他们的头,

说:“亲爱的,我给你们一个愿望。”他们接受了,说:“好的,父王。”几天后,他们的父亲说:“亲爱的,提出你们的愿望吧!”

他们说:“父王,我们不要其他东西,从现在起,让我们供养哥哥的食物吧。请满足我们的这个愿望吧!”“我不能满足你们,亲爱的。”

“如果不能长期给我们供养哥哥,就给我们七年吧,父王!”“我不能给,亲爱的。”“那么就给我们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一年吧,父王!”

“我不能给,亲爱的。”“那么就给我们七个月吧,父王!给我们六个月、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吧,父王!”“我不能给,亲爱的。”

“那么,父王,给我们一个人一个月,总共三个月吧!”“好的,亲爱的,你们就供养佛陀三个月的食物。”

欢喜地顶礼国王后,他们回到自己的住处。他们三人有一个财政和一个总管,后者有十二万的随从。

他们把财政和总管两人叫来,说:“这三个月,我们要受十戒,穿两件袈裟,和佛陀哥哥一起住。在这段期间,你们负责食物的供养。

每天,要为九万个比库和一千个军人,提供一切的硬食和软食。从现在起,我们都不说话了。”于是,他们兄弟三人带一千个随从,去寺院受持十戒。

在成为沙马内勒、穿上袈裟之后,他们住在寺院里精进修行。财政和总管合作,从三兄弟的仓库拿出物资所需,轮流执行供养佛陀及比库僧团的任务。

有些工人的孩子们,哭着要粥、饭等等。在比库僧团还没有到来之前,那些工人就把粥、饭等,去拿给孩子们吃。

所以,供养给比库僧团的食物,不再像以前那样,而是吃剩的食物。后来,那些人说:“我们要给小孩。”但却拿了食物,自己去吃。

由于贪欲,他们不能忍受看到美味的食物,这些人总共有八万四千人。他们吃了应该供养给僧团的食物,在身体毁坏死亡之后,投生到饿鬼道。

三兄弟和他们的一千个随从,去世后则投生到天界。他们从天界死后,又投生到人间;然后从人间,又投生到天界地轮回了九十二个大劫。

如是,当时那三兄弟发愿要成阿拉汉弟子,以及造了许多的善业。他们只是得到自己所愿的。我没有看面子,来传授上首弟子。

当时,他们的总管是宾比萨勒王,财政是毗舍佉近事男。三个王子,是三个结发修行人。当时,他们的工人们投生成为饿鬼后,接着在恶趣里轮回。

在这个大劫的四尊佛之间,他们投生到饿鬼界。在这个大劫,他们先去找人寿四万年的迦古山达佛,问道:“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会得到食物吃?”

迦古山达佛陀说:“在我的教化时期里,你们是不会得到食物的。但在我之后,当大地升高了一由旬(约十一公里)时,有个名叫拘那伽摩那的佛陀,会出现于世间,你们去问他吧。”

在那段期间里,他们都在辛苦的等待。当拘那伽摩那佛出现时,他们去问他。但是,拘那伽摩那佛陀也说:“在我的教化时期里,你们是不会得到的。

但在我之后,当大地升高了一由旬时,有个名叫咖沙巴的佛陀,会出现于世间,你们去问他吧。”在那段期间,他们都在等待。

当咖沙巴佛出现时,他们去问他。咖沙巴佛陀也说:“在我的教化时期里,你们是不会得到食物的。

但在我之后,当大地升高了一由旬时,有个名叫果德玛的佛陀,会出现于世间。在那个时候,你们有个亲人会成为名叫宾比萨勒的王。

在供养果德玛佛陀后,他会把功德回向给你们,那时候你们将会得到食物吃。”对他们来说,从一尊佛到另一尊佛的时间,就好像是明天而已。

果德玛佛出现时,宾比萨勒王第一天供养后,他们没有得到回向功德。因此,在夜晚时分,他们发出很恐怖的声音,以及把自己显现给国王看。

隔天,国王去到竹林精舍,告诉佛陀所发生的事。导师说:“大王,从现在算回去的九十二个大劫,在盛开佛时代,那些饿鬼是你的亲戚。

他们吃了所负责要供养给比库僧团的食物,死后投生到饿鬼道。这么轮回时,他们去问迦古山达佛等等,那些佛陀如此这般地回答。

他们一直等到现在,期望能得到你的布施回向功德。昨天你做供养时,他们得不到你布施的回向功德,所以,他们才会这么做。”

“尊者,现在做的供养他们会得到吗?”“会的,大王。”于是,国王就邀请以佛陀为首的比库僧团,在隔天做了大供养之后,回向功德说:“尊者,从这个供养,愿那些饿鬼得到天界的饮食。”

于是,他们就得到了天界的饮食。隔天,他们显现自己赤裸的身体。国王告诉佛陀:“尊者,今天他们显现自己赤裸的身体。”

“你没有供养衣,大王。”因此,国王又在隔天,供养袈裟给以佛陀为首的比库僧团后,回向说:“从这个供养,愿那些饿鬼得到天衣。”

就在那一刻,他们的天衣出现了。过后,他们舍弃了饿鬼的生命,得到了天界的生命。那时,佛陀给予随喜开示,讲了《墙外经》:

‘他们站在墙外……。’当随喜开示结束时,有八万四千个有情证悟了法。”如是,导师说了结发三兄弟的故事后,也讲了这个法的开示。


沙利子与马哈摩嘎喇拉的过去世故事:比库们询问导师:“尊者,两位上首弟子又做了什么?”佛陀说:“他们发愿,要成为佛陀的上首弟子。

从现在算回去的一不可数与十万个大劫,沙利子投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婆罗门家庭,名叫“阿秋”。

马哈摩嘎喇拉则投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居士家庭,名叫“增瑞”。他们两人从小玩泥沙开始就是朋友,阿秋在父亲死后继承了家中的巨大财产。

有一天,当阿秋去到寂静处时,他想:“我只知道这个世间,却不知道其他世间。已出生的众有情,肯定会死亡。我应该独自去出家,出家后去寻找解脱法。”

所以他去找朋友,说:“贤友增瑞,我将要去出家寻找解脱法。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出家?”“我不能够,贤友,你自己去出家吧!”

阿秋想:“去到其他世间时,是不能带着朋友和亲人去的。自己所造的业,都是自己的。”于是,他打开家里的宝库,做了大布施给穷人和旅人后,阿秋就进入一个山脚,出家成为隐士。

后来,逐渐有一人、两人、三人这样的,跟随着他出家,直到后来有七万四千个结发修行人。阿秋证得五神通和八定后,就教导那些结发修行人修行遍禅,他们全部都证得五神通和八定。

那时候,名叫高见的正自觉者出现在世间。他的城市是“有月城”,父亲是名叫“具誉”的刹帝利,母亲是耶输陀罗夫人。

他的菩提树是“阿诸那树”,“人中王”和“高心”是两位上首弟子,“瓦路那”是侍者,“美丽”和“开心”是两位上首女弟子。

当时的人寿,是十万岁。高见佛陀身高五十八腕尓,其身光照耀十二由旬,比库随众有十万人。有一天,凌晨时,他从大悲定出定,观察世间,

见到修行人“阿秋”,心想:“今天,以我去找修行人阿秋这个因缘,将会有个大开示。他将会发愿要得到上首弟子的位子;

他的朋友增瑞,也将会发愿要得到第二上首弟子的位子,而且在开示结束时,他的七万四千个结发修行随众,将会证悟阿拉汉,所以我应该去那里。”

高见佛拿了自己的钵和袈裟,在没有通知其他人之下,就像狮子那样独行,在阿秋的弟子们去找果实的时候前去。他决意:“让阿秋知道我是佛陀。”

然后,让阿秋看见他从天空下降,站在地上。修行人阿秋,看见佛陀的力量及完美的身体,他就思惟关于大人相的经文,

心想:“具备这些大人相的人,如果住在家中,就会成为转轮圣王。如果舍弃世间出家去,则是一切知的佛陀,此人肯定是佛陀。”

明白之后,阿秋前去迎接佛陀,五体投地顶礼佛陀,准备好最高级的座位给佛陀。世尊坐在准备好的最高级座位,修行人阿秋则为自己选了一个适当的座位后,坐在一旁。

那时候,七万四千个结发修行人采了上等的果实后,回来找他们的老师。看见佛陀与老师坐的座位,他们说:“老师,我们时常这样想:‘在这世间上,没有人比您更伟大了。’但是我们想,这个人比您更伟大。”

阿秋说:“亲爱的,你们在说什么?你们怎么可以拿一粒芥子来和六十八万由旬高的须弥山相比呢?孩子们,不要拿我来和一切知的佛陀比较。”

当时,那些修行人心想:“如果这是个微不足道的人,我们的老师不会给这样的比喻。此人是多么的伟大!”所以,他们全部都跪下以头顶礼佛足。

当时,他们的老师说:“亲爱的,我们没有适合供养给诸佛的东西,导师却在托钵的时候来这里,让我们依我们的能力来供养。

你们把各种上等的果实拿来,供养佛陀吧。”把果实拿来之后,他亲手把果实洗干净,然后亲自把果实放进如来的钵里。

就在高见佛接受果实的时候,天神们也注进天界的营养。修行人阿秋亲自过滤水,然后供养水。用完餐后,当导师还坐着时,阿秋把所有的弟子叫来,坐着和导师友善地交谈。

高见佛心想:“愿两个上首弟子与比库僧团到来。”知道了导师的心,两个上首弟子和十万个漏尽的随众立刻到来,顶礼导师之后,站在一旁。

当时,修行人阿秋向弟子们说:“亲爱的,诸佛所坐的座位太矮了,这十万个比库没有座位。今天,你们应该向佛陀致以最高的敬意。

那么,你们去山脚采色香具足的花来,供养佛陀及比库僧团吧。”说来话长,但具备神通者的神通境是不可思议的。

那些修行人在顷刻间,即采来许多色香具足的花,为佛陀准备了一由旬大的花座,为两个上首弟子准备了三迦浮沓大的座位。

为其他比库准备了半由旬大的座位,为新出家的僧众准备了一“乌沙巴”(一乌沙巴等于八十分之一迦浮沓)大的座位。

或许有人会想:“在该道场,怎么能够摆设得下这么多、这么大的座位?”这是属于神通之境。当座位如此布置好后,修行人阿秋合掌站在如来前面,

说:“尊者,为了我们长久的幸福与快乐,请您坐上此花座。”所以说:“收集了各种香味的花朵,布置好花座后,他这么说:

‘我布置适合您的此花座,请坐此花座让我心欢喜。佛陀坐在花座上七日夜,让我心欢喜让人天欢笑。’”

高见佛如此坐着时,两位上首弟子及其余的比库,都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修行人阿秋拿了一个大花伞,站着高举花伞在如来头上。

高见佛心想:“愿此结发修行人的恭敬,带来大果报。”因此证入灭尽定。知道导师入了定,两位上首弟子及其余的比库也都入定。

如来入灭尽定七天。在这期间到了去找食物的时间,阿秋的弟子们就去树林找各种果实。吃后,在剩余的时间里,他们都站着向佛陀合掌。

至于修行人阿秋,他没有去找食物,而是连续七天,都高举着花伞,感受极强的喜乐。高见佛从灭尽定出定后,向坐在右边的第一上首弟子说:“人中王,对于这些修行人以花座来礼敬我们,你给个随喜开示。”

“人中王”长老,就像大战士从转轮圣王那里得到大奖赏,心中充满快乐,显现弟子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智慧,他给予随喜的开示。

他的开示结束后,佛陀向第二上首弟子说:“比库,你也教法。”高心长老思惟三藏中佛陀的话之后,开始说法。

在两位上首弟子教法时,一个人都没有了悟法。接着,高见佛显示无量的佛境而教法。在开示结束时,除了修行人阿秋外,所有七万四千个结发修行人都证悟阿拉汉果。

导师伸手说:“来吧,诸比库。”就在那一刻,他们的发须都消失了,身上具备了八种资具。为什么修行人阿秋,没有证悟阿拉汉果?因为心激动。

当坐在佛以下第二个位子的上首弟子,显现弟子最高的智慧开示佛法的时候,他一听到上首弟子的开示,心中就生起这样的愿望:

“啊,愿在未来出现的佛陀的教法里,我也能够得到这个弟子所负起的责任!”因为这个念头,所以他不能证悟道果。

顶礼如来后,他站着,面对面向佛陀说:“尊者,在您的教法里,坐在您旁边的比库怎么称呼?”

高见佛说:“他是跟随我推转我所推转的法轮的人,已达到弟子最高的智慧,彻悟了十六种智慧,是我教法中的上首弟子,名叫‘人中王’。”

修行人阿秋发愿说:“尊者,以我七天高举花伞所做的礼敬,我不是发愿此功德能带给我成为帝释或梵天的果报,但愿在未来能够像这位人中王长老一样,成为某一尊佛陀的上首弟子。”

导师想:“这个人的愿望,是否能够实现?”他伸展未来智去观察,见到过了一不可数和十万大劫后,该愿望能够实现。

看见后,他对修行人阿秋说:“你的愿望不会白费。在未来,过了一不可数和十万大劫后,名叫果德玛的佛陀将会出现,其母是摩诃摩耶夫人,

父亲是净饭大王,儿子是罗候罗,侍者是阿难,第二上首弟子是马哈摩嘎喇拉。而你,则是第一上首弟子、名叫沙利子的法将。”

如此为修行人授记后,佛陀开示佛法,然后和比库僧团随众飞上天空离去。修行人阿秋,过后去找其弟子长老们(现在都已是比库),

请他们给增瑞居士指示:“尊者,请对我的朋友说:‘你的朋友修行人阿秋,在高见佛足下发愿,要在未来出现的果德玛佛的教法里,成为第一上首弟子。你应该发愿做第二上首弟子。’”

这么说之后,阿秋先诸长老而去,走另一条路来到增瑞住家的门口站着。增瑞看到他后,说:“经过这么久之后,我的大德终于来了。”

增瑞请他入座后,自己坐在较低的座位,说:“尊者,您没有弟子随众吗?”“有的,朋友。高见佛来到我们的道场,我们尽自己的能力礼敬他。

导师向大家说法,开示结束时,除了我以外,其余的人都证悟阿拉汉。我见到导师的第一上首弟子人中王长老后,发愿在未来出现的果德玛佛的教法里成为第一上首弟子,你应该发愿成为他的教法里的第二上首弟子。”

“尊者,我和佛陀不熟悉。”“和佛陀说,是我的责任。你准备好大供养吧。”增瑞听了他的话后,就在自己的住家门前,布置一个适合礼敬国王地方,弄平了八“卡立沙”大的地,撒上沙,再铺上五种花。

建了一个以蓝莲花覆盖屋顶的大棚,布置好佛陀的座位和其余比库的座位。准备好了大事礼敬之后,他请修行人阿秋去邀请佛陀。

接着,阿秋带了以佛陀为首的比库僧团,来到他的住家。增瑞前去迎接,从如来手中接过钵,带引他们进入大棚,请他们坐上准备好的座位。

给予以佛陀为首的比库僧团“施水”后,供养他们上等的饮食。用完餐后,增瑞供养以佛陀为首的比库僧团很贵的袈裟,然后说:“尊者,这项供养不只是为了得到上首弟子的位子。请您们慈悲接受这样的供养七天。”

高见佛接受了。所以,他做了这样的大供养七天。然后顶礼世尊,站着合掌说:“尊者,我的朋友修行人阿秋,发愿要成为某个佛陀的第一上首弟子。我则发愿,成为他的第二上首弟子。”

导师观察未来,看见他的愿望会实现,就授记说:“从现在再过一不可数和十万大劫,你会成为果德玛佛陀的第二上首弟子。”听了佛陀的授记,增瑞感到欢喜快乐。高见佛给了随喜供养的开示后,就和随众回到寺院。

诸比库,这是我的儿子们当时所发的愿。他们只是得到所愿的,我没有看面子,来传授上首弟子。”导师这么说后,两位上首弟子顶礼世尊,

说:“尊者,当我们还是在家人时,我们去观赏山顶节。”接着,说了这整件事,直到最近在阿思基长老面前证悟入流果。

“尊者,我们去找老师山迦耶,想要带引他来到您的足下。跟他说,他的宗教见解是没有内涵的,以及说来到这里的利益。

但他却说:‘现在要我再做回弟子,那就像以瓦罐去取水井一样可笑。我不能再过做弟子的生活。’我们回答:‘老师,现在大众都手拿着香、花等等去礼敬佛陀,您要做什么呢?’

他说:‘在这世上,笨人比较多,还是智者比较多?’我们说:‘笨人。’他就说:“那么,就让智者们去找智者果德玛沙门,笨人们则来找我这个笨人。你们去吧。’尊者,他不愿意来。”

听了这件事,佛陀说:“诸比库,山迦耶因为自己的邪见,而把没有内涵的认为有内涵,有内涵的则视为没有内涵。

然而,你们因为自己的智慧,知道有内涵的为有内涵,知道没有内涵的为没有内涵,舍弃了没有内涵的,你们接受有内涵的。”

这么说后,佛陀念诵以下这些偈子:“视无内涵为有内涵,视有内涵为无内涵。执持此邪思惟的人,他们不能达到内涵。视有内涵为有内涵,视无内涵为无内涵。执持此正思惟的人,他们能够达到内涵。”

当这个偈子诵完时,许多人证悟了入流果,等等。这堂法的开示,对到来集会的大众有益。——沙利子长老的故事第八

于此,“视无内涵为有内涵”的意思是:四资具和依据十种邪见的教法,是没有内涵的,但却把它看成有内涵。

“视有内涵为无内涵”:依据十种正见的教法是有内涵的,但却把它看成:“这没有内涵。”

“他们不能达到内涵”:他们接受了该邪见后,依“欲寻”等等而住立,拥有错误的思惟之境,不能达到“戒的内涵”、“定的内涵”、“慧的内涵”、“解脱的内涵”、“解脱智见的内涵”、“究竟涅槃的内涵”。

“视有内涵为有内涵,视无内涵为无内涵”:对戒等等的内涵,他了知:“这是内涵”。对于上述的无内涵,他了知:“这没有内涵。”

“他们能够达到内涵”:那些智者如此接受正见后,依“出离思惟”等等而住立,拥有正确的思惟之境,能够达到上述的内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诚如是言
吉祥佛
网易博客欢迎您
《阿毗达摩讲要》第18讲有情世间(01)
历史上佛陀光明而伟大的一生
南传《法句经》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