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意拳之魂

 人们一提起武术,自然会联想到少林、武当、外家、内家。而意拳却既非外家、内家,又莫属少林、武当,它是汲取众长、独树一帜的近代拳学,是我国国粹之国中的一朵奇葩。

  意拳其根基来源于神医华佗的五禽戏,达摩来中国后,在讲经授徒之余,兼习锻炼筋骨之术,在五禽戏的基础上结合少林寺“洗髓易经”的方法,广采禽兽灵性之特长,而创立心意拳,其后岳武穆五又在此基础上集各家精华,编写五技连拳、散手等,又称形意拳。清代末期山西的著名武术家郭云深精研形意,并将毕生所得传给了王芗斋。王芗斋在刻苦锻炼、认真研习形意拳的同时,摒弃宗派门户之见遍访中国各门各派,并结合外国拳法的精华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创立了一种独特的拳学取名为意拳。

王芗斋先生所创立的意拳主张“拳本无法,有法皆空”。其实这只是高手在经过了“先有法后无法”、“无法似有法”后达到的至高境界。意拳虽然没有套路和固定的招法,但是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体系,发力和技击方法,绝不是乱练一气,这种情况在我国众多拳家门派中是绝无仅有的。

当年王芗斋创立意拳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武术家,他经常“打人如挂画”(将人打飞起来),曾力挫无数国内外武学高手,有友人因其意拳集众家所长,并在实战中威力无比,故送美名曰“大成拳”,王芗斋却说:“学术本无止境,何来大成之说。”乃称之为意拳。

  王芗斋之所以将所创拳种以意拳命名,主要是因为“意念活动”在此拳法训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张“意为力之帅”,意即人的神经系统、精神状态支配着人体的运动,拳术是精神和肢体的高度统一。由此可见意拳是非常科学的拳种,其意念、心理训练法令天也越来越受到体育界的重视。意拳大师王芗斋的得意弟子,也是后来王芗斋授之衣钵的意拳第二代掌门人叫姚宗勋。姚宗勋毕业于当时的中国大学文学系,其良好的悟性和较深的文化功底,使其在王老众多弟子中脱颖出,在精研拳学的过程中经常代师比武,替师授徒,经过毕生修炼终成一代宗师。

  姚承光是姚宗勋的长子,同时也是意拳第三代衣钵传人,姚承光是当今著名的武术家、实战家。早在1982年,姚承光参加北京市举办的全国首届散手比赛仅以47秒的时间就将对手击昏在擂台上。不仅如此,他在自己的武学生涯中挫败了无数慕名而来的各国功夫高手。

  姚承光成为一代武术家,当然与他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然而又是毫不经意的,因为小时候的姚承光并不喜欢武术,只是由于体弱多病,父亲便让他练拳,谁知这一练就是四十多年……  文革期间,以教拳为生的父亲被禁止教拳,全家被下放到昌平崔村公社牧畜耕耘。政治上的歧视、生活上的艰辛、精神上的苦闷,并未摧毁姚宗勋先生对意拳事业的追求与眷恋,他教导姚承光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于是无论寒冬酷暑,还是农活繁忙,早晚刻苦练功。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为姚承光先生的意拳功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革之后,国家百废待兴,意拳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其父姚宗勋壮志来酬。雄心又起。一天,父亲把姚承光叫到屋里对他说:“这些年耽误了许多宝贵时间,我不能看到意拳在我这里的断送,从明天开始,我要对你们师兄弟进行训练。但你要记住,你不练意拳则罢,要练则必须为最棒的,国为你是姚宗勋的儿子。”

  1979年秋天至1984年底,姚宗勋先生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对姚承光、姚承荣兄弟俩及众弟子进行强化训练,目的是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培养中国意拳的中流砥柱。

当时26岁的姚承光3分钟击打沙袋达880拳,打沙袋打得满手都是茧子。师兄弟光着上身轮番推手、散手。姚宗勋先生强调他们一定要培养技击的真实感,师兄弟之间谁也不许留情,要拿出自己的狠劲,因此师兄弟之间经常打得鼻子、嘴巴鲜血直流。由于嘴巴上的伤口经常破,稍微咸点的菜都吃不了,太刺激伤口,有时甚至只能喝点稀饭。

这样的强化训练使姚承光用血汗灌溉了他那令人难忘的青春。作为意拳的第三代衣钵传人。姚承光担当起了将意拳发扬光大的艰巨使命。他先后被邀请到山西、山东、贵州、四川、天津、河南、香港、日本、波兰、意大利等国内外各地讲学授徒,其桃李满天下。

意拳到了姚承光这一代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

姚承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唯物辩证的法则及精湛深厚的功力为基础,结合现代心理学、力学、哲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各方面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意拳教学训练体系。他打破“入门先站三年桩”的陋习,将基本功与实战训练结合起来,迅速提高习练者的整体素质,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拳法真谛。

人们练习拳术,无非是为了健身,其次是技击、自卫,而意拳又蕴含着深刻的佛道、儒等哲学思想,故此在练习中可以悟透人生许多道理,寻找到无限乐趣,故又有“寻理趣”之说。“健身、技击、寻理趣”缺一不能成其为拳。而技击、自卫是尤为重要的,故习拳者不能武,其所练之拳怎可叫武术,最多只能叫健身操。

意拳要用科学与实力来讲话,是姚承光40余年来始终履行的信念。他所培养的意拳高手与人交手时将人打出丈外是很平常的事。科学性尤其是拳学的核心,一切违背科学的原则原理都会使人误入岐途。早年有气功协会因为仰慕姚宗勋先生的名气,曾多次请姚宗勋先生担任其名誉会长,全都遭到姚老先生拒绝,他说:“意拳不是气功,其意念活动是为了培养人的大脑在精神高度集中下的神经、肌肉、肢体的全身运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施放爆发力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并非是气功所谓的采天地之灵气。”

面对着目前武术界还在故弄玄虚的奇怪现象,姚承光先生说:“有人认为意拳能发空劲儿,也就是在不接触对方肢体的情况下克敌制胜,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就像举起枪还未射击就把兔了打死了,不是很可笑吗?那不是打死的,一定是吓死的。一般的拳脚功夫不注重手臂与腿脚的运用,而通过对意拳的练习后则能形成全身无处不发力的炉火纯青的武学境界。意拳在技击中形成的威力巨大的爆发力量,来自独特的站桩训练过程中的意念引导和感悟,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试力、发力、实战的强化训练后人体各部位肌肉形成的一触即发的松紧、紧松的高度转换。意拳的拳法不是什么招法、绝招之类,而是拳学原理、原则之法,即所谓,一法不备、无法不容,任何拳种不肯揭示于人的,而是该拳种的原理、原则及训练方法。事际上不存在所谓的偷拳。口传心授,尚不易得之,怎么个偷法,偷套路可以,偷拳理之精髓就难了。” 

 200111月姚承光赴意大利讲学,让西方对意拳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更让他坚定了将意拳推向世界的信念。他说:“走向世界的意拳应该是唯物辩证的科学的意拳,而不是特异功能、隔山打牛的异术。”

姚承光先生不仅在继承和传播中华武术,更是在传承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又先进的文化。  

姚承光简介:姚承光先生在意拳事业上的不懈追求,被国内《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日报》等报刊和各专业武术刊物及媒体以及香港、法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波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家新间媒体多次报道。  现担任北京市武协意拳研究会会长、北京武协宗勋武馆馆长、贵州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兼技术教练、河南开封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

山西长治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辽宁旅顺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香港意拳学会技术顾问、香港姚氏意拳纪念学会名誉会长、日本太气拳总会名誉会长、英国意拳协会名誉会长、波兰意拳学院名誉院长等职。成为当代意拳(曾名大成拳)界中尤为关键的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文化】意拳大师姚承光先生谈如何练好意拳
十四年前对姚承光先生的人物专访,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意拳精神!
大成拳(意拳)概说
洛阳市意拳研究会——2019响堂山意拳文化节战略合作单位
四大名拳皆练气
形意拳八卦掌名家王桐先生在比赛中表演的鸡形四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