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拳学


中国武术讲究要“凝神聚气,审查敌人五行虚实,注意敌人动静,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前面讲的精神放松和中国武术要求基本一样,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然,后面的要求,目前现代搏击需要学习的地方,现代搏击一上场就蹦蹦跳跳或者横冲直闯,不但过度的消耗体力,而且打起来没有章法,在“术”字方面过于贫乏,所以我们看国外的搏击国内的散打,很难看到精彩的赛事,纯粹是在拼体能死缠烂打。而武术应该说更有智慧,不动是让对手无法找到破绽,所谓: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就是这个道理。你不出手谁也找不到你的毛病,一但比划两下有经验的搏击高手就能找到你的软肋。不动在搏击场上也能保存体力。“动”呢就要先动,先下手为强。

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动”也分两种,一种直接打,在对手出手之前发招,一种是后发先至。后者显然高于前者,但“后发先至”不是等对手出手后在出拳,这就慢了!是在敌人已有先兆即将出手时,我要先下手为强。所以功夫之王李小龙就经常训练观察对手的肩部,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现代搏击也讲踢、打、摔、拿等技法,但没有告诉我们打个子高、身体矮小的人怎么打?而传统武术描述的极其全面透彻,拳谱云:“先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束身而起,长身而落,随高打高,随低打低,远发手足,近发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
传统武术告诉习武者,在实战中要先强中门,才能占优势使敌处于背势;在格斗中肘不能离肋部,手不能离心脏部位,这都是保命的方法;在实战中为将最大的劲力发出来,应“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这一点是目前搏击术所不具备的,无论是中外武术都应学习此法,它可以使打击力度倍增,可以以小打大,可以事半功倍的提高打击力度;遇到身高马大、身材矮小的我们应“随高打高,随低打低”,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敌人的距离远时,我用拳脚来打,敌离近时用肘膝还击;在实战中要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击其要害,“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在现代搏击和传统中国武术最注重速度,大家都知道速度是搏击中的无冕之王,西方拳击千锤百炼的打梨形速度球提高速度,而中国武术也有自己提高速度的方法,在千百年的摸索中中国武术前辈早就意识到,人是血肉之躯在怎么练速度也有个度,应在技击方法上下功夫。长期的实战中他们总结出最有效的提高速度的方法。

拳经曰:拳去不空回,空回非奇拳,正谓之此意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提高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缩短进攻距离,这一点也是中外格斗术所不具备的!当年一代宗师--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终年苦修苦练,寒暑不辍,深究拳理,倍受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青睐,故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历尽千辛万苦各门各派挑战。最终成为一代名师。所以说我们应脚踏实地专研,古圣先贤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好好整理、传承、还武术原来的真面貌,造福子孙万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速度是影响传统武术实战的主因——何为拳打两不知?
武术实战不搭手?内家拳遇力成桩,不由得对手不搭手
成宝海之启慧武学精选
李小龙:截拳道的训练方法
一位习武二十年前辈的心得体悟!
实战研究1 (康弋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